定解寶燈論新月釋 全知麥彭仁波切造頌 索達吉堪布譯頌
益西彭措堪布講授
頂禮上師三寶!
  序 言
  全知麥彭仁波切(公元1846——1912),乃前譯寧瑪巴一代宗師,蓮花生大師及雪域諸多伏藏大師所共同授記的文殊菩薩殊勝化身,曾經為隨學弟子示現以智慧之火點燃火供,修持忿怒本尊令夜空中的繁星紛紛躲避,以及西藏一些寺廟的僧眾以大威德等威猛誅法誅殺時汗毛無損諸多不可思議的稀有成就與神變,一生中如杲日般主弘無上密法大圓滿。

由於無二大智中,謂無所破遣除後,
  單獨無遮或非遮,破後餘法為何引,
  彼二以意假立許,實上二者非承認,

  寧瑪派是以抉擇無二智慧時和抉擇空性時兩種情況分析的。這幾句頌詞抉擇在無二大智慧(或聖者的根本慧定)中,一切都是離戲的無,單獨的無遮或非遮皆不承認,這時一切法都已破完,怎麼還會有其它的法引到此根本慧中來呢?無遮、非遮都是分別心狀態下的假立法,在根本慧定中,此二者實際上都不被承認。如《法華經》云:「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
「無二」是指法界的現空大雙運,這時遠離四邊八戲,既沒有單獨的現,也沒有單獨的空,沒有相觀待的二法,故稱無二。



成立無二雙運自宗

是故前譯自宗為,觀察水月水月性,
少許不得正無有,水月顯現現量時,
雖是無遮能顯現。

  因此寧瑪派自宗認為:以各種方式觀察水中月時,水月的本性是少許也不可獲得的,而在此水月的本性正無有的同時,水月的顯現還是現量可見不會滅的,雖然從空性方面講我們認為一切諸法皆是空性的,但顯現還是可以現量見到。

如前所述,法界的本性若單是現法或單是空性,都有過失,因此前譯寧瑪巴自宗不承認單獨的現法或空性,而是現與空的大雙運,比如水中月影不但在勝義諦,連在世俗諦中都無堪忍的實體,但在世俗的緣起中可現,且正現之時,二諦中都無實有。

這個比喻很深刻,既不會誹謗世俗緣起法,也不會認為勝義中還存有實有法,佛在《三摩地王經》中首先提出了這個比喻:晚上無垢的月亮現在水中,正在現時,即為空性,如是一切諸法皆與此平等。全知麥彭仁波切也在這裡專門用來比喻諸法現空雙運的本性。

「觀察水月水月性,少許不得正無有」喻安住於空性。水中顯現出月亮影子的時候,天上的月亮並沒有掉落在水中,也就是說並沒有真正的月亮在水中,從它的外、內、中觀察,哪怕極微塵的實有也不可得,也不是現的時候有,不現了才沒有,而是正在現的時候就「少許」不得。同樣,從無間地獄到清淨剎土,最後到佛的智慧或如來藏光明,哪怕是微塵大的實有法,二諦中也根本不存在。如《二諦經》云:「譬如顯現此有法,慧觀少許不可得,不可得性是勝義,本來所具之法爾。」

「水月顯現現量時」喻雖然本性為無遮大空,但世俗緣起能假立顯現,且能被現量見到,就像火在哪裡都是熱的一樣,一切顯現都與空性不相違。

中觀認為,正因為法界為空性,才能有諸法的顯現,世間凡夫對此不易理解,但常聞思中觀,聽聞了現空大雙運的人能夠漸漸領會。

依照這個比喻可以知道:外境雖然有木頭、水泥做成的柱子,黃金、白銀做成的寶瓶等,但正在它們顯現的時候就是空性的,只是第六意識的分別心把它們執著成了實有。從內心來說,相續中產生了惡的貪、瞋、癡、嫉妒等煩惱,或善的大悲、信心時,從外、內、中、上、下、前、後各方面觀察,堪忍的實有在煩惱中沒有,在大悲心、信心中也沒有。對於初學者,悲心、信心應該培養,煩惱應該遣除,如果聞思中觀後產生現空無二的定解,知道這些分別念畢竟上是空性,從而不去分別執著,就可以相似去修無取捨的空性,既不會對它們產生執著,也不會誹謗它們的顯現,對空性與緣起因果法能產生堅定不移的正見。

凡夫一般認為既然諸法是空性,就不能被看到、聞到及觸摸到等等,就像「現世美」所說的那樣,總之不能有顯現。這是無始時來對顯現執著後產生的一種堅固習氣。如果細細揣摩這個水月的比喻,認識到無論在白天、晚上、池塘裡、江河中、大海中,只要因緣湊成了,它就能顯,正當顯現時又並非實有的存在。同樣,在眾生的分別心面前,只要因緣湊合,就有六道輪迴的顯現,但正在輪迴之時,又沒有實有的輪迴,也沒有正在輪迴的眾生,二諦中都是空性。反復觀察思維,就能很容易地相似理解法界的現空雙運。

現法儘管五花八門,但本性只有一個--空性。於是有人會問:法界是否以遠離四邊八戲的空性安住?對。那麼空性又安住在什麼上面呢?在名言中不詳細觀察時,寶瓶的空性應安住在寶瓶上,柱子的空性應安住在柱子上,比如第三轉法輪闡述如來藏遠離四邊八戲,不可思議,不在這邊,也不在那邊,但在世俗中仍說在眾生相續中有如來藏,而不能說在寶瓶、柱子中有如來藏,密宗在世俗中也解說了義的文殊、現空雙運的大悲心、佛的智慧,安住在眾生的心間。
因此在世俗名言中可以說空性有,安住在現法上;如來藏有,安住在分別心上,而真正把這些假立的現法、分別心清淨後,則沒有這些區別,一切都成了一味一體的法界本性。比如正在現的萬法有各種差別,但在空性上它們沒有分別。我們依勝義理論相似地理解了空性或打坐安住於勝義本性時,沒有內外上下,萬法都融入在法界空性中,無有分別,沒有能知與所知,但能感受。

我們在以水月作比喻反復抉擇了現空不二,希望大家反復思察,內心中產生定解,然後去修行,轉換身心。這也是諸佛菩薩修法的規律。無論何時何地,修法前所必需要理解的就是空性。

密宗中就把五毒觀為五智慧,那是不是現在的分別心完全等同於空性呢?也不是,不能這樣理解一味一體,只有分別心的本質才是智慧,在凡夫面前,它顯現上還象是實有。比如夏天的水在冬天結成了冰,我們不能說冰就是水,夏天的水可洗澡、游泳,冬天的冰刺冷、堅硬,但冰化了就成了水,同樣,智慧有無量功德,分別心有無量過失,但對分別心不去執著,了知它的本性就成了智慧,沒有現法也就沒有空性,就像沒有五毒就不會有五智一樣。如此理解之後,在入定修不可思議的空性時,外境的寶瓶就如同石女兒一樣。在暫時出定時,會有寶瓶等的顯現,但了知其如夢如幻,不會產生執著。


上一篇(480~大圓滿﹝4﹞Dz) 回目錄 下一篇(478~大圓滿﹝2﹞D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