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8/08 14:03:07
學習次第 : 進階

無明煩惱對治法·伏虎 明鏡

 

阿康仁波切

 

喜責他人即輪回
——
那諾巴

我們已知求樂於外是找錯了地方。我們儘管可引進各種事物,使得生活經驗煥然一新,甚至到各處旅遊,但對事物的看法卻依然如舊。我們對所居世間的認知,全由我們的想法與感受來著色。

若想改變世間以符合自己的期望與喜好,那必定會失敗。雨天不會只因我們的希望而變為晴天,但我們為下雨而起的煩惱則可對治。這並非說我們需要新的個性——我們早就有個性了。說實在的,我們所需的乃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確知自己是誰,確知我們有哪此方面可以改善。
迄今,我們一直想要搜羅各種面具,用以適應各種情況;從未真正端詳過自己的本來面目,原因可能是距離太近,反而看不清了。我們倒是注意別人,一見漂亮的臉,就希望自己的面貌也是如此。

不過,有時面具掉了,或忘了戴上,那時才瞥見自己的真相。這常是一件很痛苦的事,痛苦得讓我們受不了,不得不把面具趕快戴起來。我們太慣於改變事物,以致連自己都不能如實接受。同時,我們的真面目,在面具覆蓋下,因空氣缺乏、光線不足,以及從未想到予以清洗,而變質腐爛。

表面上,我們可能貌似善人,但表面下的,則需要淨化。我們若心地純潔,便真能利他;然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話,那就於自、於他都不會有什麼好處。

隱藏在面具之後的,是我們必須學習瞭解和與之共事的。我們貼著的標籤,然而並不真知自己是誰。施捨了一小片麵包,我們便認為自己根本不錯、很慷慨,能把這麼一點善事想老半天。反之,當行為自私,或做了壞事的時候,我們便想立刻把它忘掉。我們企圖以建立虛偽的自我形象來安慰自己。這種自欺很難看穿,此即為何我們需要鏡子。

從前西藏有位大師,法號洛卓薩伊蔣貢康楚仁波切,他對這個問題曾說過以下的話;當我觀察修法者的表面時,只見他們穿得漂亮,說得好聽,坐在那裏,像佛似的。但當我深入觀察時,卻發現其心如蛇,充滿劇毒;一旦遇到障礙,或有了困難,他們的毒心便會顯露出來。正如蛇雖表面光滑,卻會咬人;這些修法者亦複如是,誰對他們構成威脅,他們就攻擊誰。
當然,蛇本身並不壞,蛇有為善、為惡的潛能,但是由於恐懼、瞋恨和無明之故,它乃在感受威脅時成為殺手。同樣地,我們內心因無明而起的惡念,指可轉化成智慧,而且也必須予以轉化。當我們開始內省,並淨化所見時,便會找出辦法,使外在情況都自動變得容易以積極、有益的方式來處理。

不過,對鏡中所見採取持平的態度,非常重要。只見壞的一面和只見好的一面同樣有害無益。老是想著自己個性上的負面,會導致沮喪與絕望。我們可以照鏡子而不責難所見,也不想把整個影像全部砸爛。反之,忽視或厭抑不良的一面,只會使其加強,造成內心壓力增高,總有一天會爆炸。

當今,我們中間有很多人對核子武器感到忿怒,但就某種意義而言,我們心中一直在進行著一種核子反應。每天都產生我慢、嫉妒、忿怒、貪欲和瞋恨,使得恐懼和緊張向四方流布,害人害己。光是把核子武器或核子反應埋在地下或願其消失,並不能令其失效。同樣地,若要讓自己心中的毀滅力量變得無害,那就必須運用慈悲與解悟,小心善巧地拆除其雷管,並予以解體。這項艱巨的工作,必需以冷靜超然的態度耐心從事。

我們從照鏡子所學到的東西,會極有助於修道,不過它先得成為我們一般經驗的一部分,不能老是跟著一般經驗互不相干。因為如果不能把所獲得的解悟與喚起的悲心合為一體,那麼所做的也只不過是戴上另一面具而已。

想學自衛的普通人,以普通人的身分去學,遠比把自己想像成大象去學,要有益得多。假裝大象,並無害處,但若與實際事物脫節,那就是浪費時間了。我們必須把所思、所觀運用在日常生活。例如,花了一個小時觀修除妒,觀修一完,妒心又起,這種觀修沒什麼用處。所思必須用於日常生活,必須用於構成我們生存的一般狀況。

此外,我們雖懷著世間所能有的最佳動機去學習、收集各種法教,但若不能用之於本身的環境,便無大益。正式教育和智慧,對瞭解和處理日常生活有些幫助,但虛懷若穀則更為重要。在西藏,不會讀寫也成正覺之人,並不少見。

我們雖都有成正覺的潛能,也都有生活的體驗,但若不開發這些原料予以善用,有還不如沒有。不知善用其財的富人,比善用每一文錢的窮人更苦。你的汽車也許有上百個蓄電池,但是你若任其荒廢,把電漏光,你的車還是發動不了。

是故,我們必須小心善用自己所有。例如,光是曉得自心懷妒並不夠,若要調伏、轉化此妒,必須要用一些技巧,作一番努力。這樣,我們的信心和力量便會增強,貧窮和無望的感覺便會為富足和自尊的感覺所取代。繼續照鏡子,我們將會明顯看出自己有了改善,證實自己在修道方面有了進步;而過去感到的痛苦逐漸減溺,以致消失。

把世間弄得難以居住的那些內在之毒與不良心態,我們將能逐步地予以清除。我們無人能完全控制外在的世界,但讓我們與外界不和的那些內在的忿怒、傲慢、貪欲、瞋恨與嫉妒,則是我們所能克服的。克服之後,所有與外在情況相衝突的感覺都會終止。我們與自己、與世間均可為友,將能協助所有與我們共住世間的眾生。一切事物,一切眾生,都將與我們相互禪益。
當前,我們應嚴防過於關注自身和自身的困難。若能不忘發純正之心,便可在見地上保持均衡。發心的目標是要把自己所見用來利益一切眾生,此中包括心胸寬大、見解客觀。如是,才能如實明見事物,才能正確評估我們在生活上何處失衡——能改者則改之,不能不接受者,也要泰然接受。

照著鏡子過日子,可不容易,但是為了明瞭和鑒別我們的問題,受點苦還是值得的。我們的習氣是,慣於判斷別人和企圖改變別人,所以一聽到要面對自己、改善自己,可能就怕了。害怕未知的事物,十分正常,解決之道是去瞭解自己,跟自己做朋友,正如成功的馴虎師先要獲得老虎的信任一樣。一旦跟自己搞通了,會發現實際的問題沒有想像的那麼多,剩下來的,也變得不那麼難以解決了。

此一與自己合作之道,不僅是要感動人,也是要人以正心誠意來接受。因此,讓我們分門別類地找出自己的問題。我們必須調心修身,否則便會老是覺得與整個世間有些格格不入,一有煩惱便怨天尤人。我們若是以這種態度來處理問題的話,那就非整頓全球的數十億人不可。我們不要想改變全人類,而要自己照照鏡子,切實對自己下工夫,從事那容易一點的調伏自心的工作。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