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9/15 08:08:50
學習次第 : 進階
無明煩惱對治法·實修法 鬆弛(二)
阿康仁波切
通則
“伏虎”主要的一面是學習知道何時該鬆弛自己,而且不管你是什麼感覺,總能與自己相處,這種放鬆的心情是產生成熟與穩定的良好基礎。有助於鬆弛的是熟識自己。例如,有些人太放任,有些人太嚴謹。太放任的人修行中斷的次數過多,使得實修法的效果減弱,以致沒有成就;而太嚴謹的人又對自己的要求過苛,也會造成障礙,這種人若有自知之明,便會針對自己的狀況,適可而止。簡明的自知,有助於我們發現中道,不走極端。要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弄清自己是誰而不自欺。
當我們所做之事令我們激動,或使現有的問題更糟時,我們也能發覺。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以稍微休息一下,或延長鬆弛時間。這些實修法是要幫助我們變得安詳,所以若在修行之時緊張起來,那就適得其反了。不過,如果只有幾天心情不安,那是可以瞭解的,因為我們也許是碰到過去受抑或前所未見的領域,這是十分自然的現象。內心的反應是會有,但要明白這些反應沒什麼大不了,並且要學習如何逆來順受。此中包括縱觀整個過程,而不專注任何一部分。
培養出不起反應的心,就會使我們生起自在的感覺。當某一節的修行修不好時,你若一躍而起,打開電視或收音機來散心,那是很不智的。我們應有能力讓一切內外經驗自由來去,而不跟著事態的演變心裏七上八下的(對容易分心的人來說,不宜隨便中止修行——如任意站起身來,伸伸懶腰之類。不要剛修一半便走出房間跟人閒談,否則回來再修就難進入情況了)。
在修“鬆弛法”方面,似乎有兩個主要問題。有些人不能鬆弛,因為他們覺得“我必須鬆弛”,而當平靜之感不來時,他們心裏就發慌了。所以在修“鬆弛法”時,無論發生什麼情況,千萬不可反應過度。即使靜不下心,也要來者不拒,一律接受。
另一個問題是,當你的確有了鬆弛之感的時候,你可能會陷入其中,與其難分難舍了。今天你可能因鬆馳而快樂和興奮,而明天再修此法時,你便會期望有同樣的情形發生;萬一沒有,則你又會變得恐慌或失望。你想:“昨天感覺那麼好,今天怎麼沒了?”你處於一種跟自己交戰的狀況,這種狀況本身即是鬆馳的障礙。因此,重要的是不抱著期望,只接受現實。
鬆弛之道是學習如何接受自己。像“我在修此實修法——我該有這種成果或那種成果”之類的期望,都應放棄。你所應做的是培養自知的能力,不管自己有何思想或感覺皆隨順之。你要跟自己相好,不要跟自己對抗——這是易得鬆馳之道。心智真正成熟的人,無論身在何處或發生何事,都能十分快樂,因為他們已經學會了接受自己和自己的任何際遇。
這裏所要提出的兩種鬆弛法,都是以呼吸為本。每次修行前,應任選二者之一來做。第一種,一般而言,每次吸氣、屏息,或呼氣的持續時間,皆以從一數到五為准,但也要斟酌個人的呼吸習慣和當時情況。只要不太吃力,吸氣可以比平常吸得深一些,直到有了吸滿的感覺為止。無論使用哪一種吸吸鬆弛法,你若覺得身體痛苦或精神不安,都可以把呼吸的速度加快;如果覺得十分平靜安逸,即可減慢。
在使用呼吸鬆弛法或任何其他鬆馳法時,如果覺得困難,最好先躺一會,讓一切思想和感覺自由來去,然後再修就不那麼費力了。
實修
(1)呼吸/鬆弛
首先,坐在地上保持身體的安穩,體會全身及四周的環境,然後深深呼吸,從一數到五(或四或六,怎樣自然怎樣做)。屏息,數到五;然後呼氣,數到五——從口呼出,因為這樣更能消除緊張。不要在呼出氣後屏息,而要自然地接著吸氣。
每次呼氣時,都要觀想所有緊張之感全部流出,如倒盡瓶中不新鮮的水一般,讓心自由自在。
如是至少重複三次或四次。
(2)呼吸/鬆馳
用口呼氣,比平時久一些,然後停一下,再用鼻孔呼氣,比平時慢一點,深一點,然後停一下,再用口呼氣。如是重複二十一次,一呼加一吸算一個迴圈。
修行本書這一套實法之初,上述兩種鬆馳法之一至少要先修四天,然後可在每次修行前,或于修行他法當中感到緊張時,使用此法鬆弛。在日常生活裏感到緊張時,這兩種鬆馳法對你也有助益。
問:在某種情況下,您是否會建議修者使用其中一種,而不用別一種,抑或這完全屬於個人的選擇?
仁波切:有人可能喜歡第一法,有人也許覺得第二法更合意。我想用哪一種都好,只要用起來順適就行。
問:使用第一法時,應開喉屏息,還是應閉喉屏息?
仁波切:怎樣自然,怎樣就好。
問:有時,我在做呼吸鬆馳當中,仍會覺得緊張,甚至比做前更緊張。這是不是說我的呼吸方式不對?
仁波切:不一定。我想你不必太擔心呼吸,只要躺下來讓自己自然放鬆就行了,或許做一章要講的“感覺修法”,會對你有益。
問:仁波切,我有氣喘病,對呼吸鬆馳法有恐懼心。我怎樣才能克服這一點呢?
仁波切:如果是這樣,我想那就不必用呼吸鬆馳法了。直截了當地放鬆自己。試試看。
問:如果我在做呼吸鬆弛時有電話來,中斷修行去接電話,按完再繼續修,這樣有害嗎?
仁波切:那並不一定有害,不過如果老是中斷、分心,則修行的價值必會減低。
(3)一般鬆弛法
首先要保持身體的安穩,體會全身及四周的環境。繼而觀虛空,呼空所有的焦慮、緊張或不良情緒。在心平靜下來時,你要像旁觀者看花車遊行那樣觀察自己的一切思想和感受,以及外在的現象;你欣見花車在你面前經過,而不跳上每輛花車。你要了知所發生之事,但無須再做別的。你要接受所有的思想或感受,而不要予以反應或加以判斷,這就叫刻刻留心。不要給思想貼上善念或惡念的標誌,只要認清它們、知道它們就夠了。
此法你喜歡修多久就可以修多久,你可以在辦公桌前修,或躺著修,什麼地方都行。
問:什麼情況最有利於此法的修行?
仁波切:任何情況,只要能修或宜修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