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3/21 08:30:51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3/21 08:26:30   編輯部 報導

妙法蓮華經淺釋 卷四  妙法蓮華經

五百弟子授記品淺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四    五百弟子授記品第八

這一品是佛為五百弟子授記,實已把千二百五十弟子包括在內。在此佛開權顯實,示一佛乘,餘二非真。為阿羅漢、辟支佛二乘人開示菩薩道事,皆當授記,未來世咸得成佛。凡聽聞受持者,皆應發大乘心,修學菩薩道法,作法華會上未來預記弟子。

爾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從佛聞是智慧方便隨宜說法。又聞授諸大弟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複聞宿世因緣之事。複聞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淨踴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卻住一面。瞻仰尊顏。目不暫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為稀有。隨順世間若干種性。以方便知見而為說法。拔出眾生處處貪著。我等於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願。

當爾之時,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即滿慈子,從佛所說,得知化城方便智慧(第七品),隨眾生機宜而為說法。又聞諸大弟子,即前千二百五十人得授成佛記別。複聞宿世因緣之事,即化城品,舉昔上子複講因緣。又聞諸佛有大智慧,隨緣自在,通達無礙,這是前所未有,故心地清淨而踴躍異常。即從座起,到佛前跪下,頭面致敬,接足作禮。禮佛已,退立一面,瞻仰佛之尊顏,目不轉睛。自心作念,世尊甚是稀有奇特,佛之所為,更是罕有,能以權巧方便智力,隨順眾生而說種種方便利導的佛法,令眾生拔除貪著,不復染汙六塵之境。我等智劣根淺,故未能盡說及宣揚諸佛功德,唯有吾佛,大覺世尊,能知我及眾生求佛深心,本來大願。

爾時佛告諸比丘。汝等見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不。我常稱其于說法人中。最為第一。亦常歎其種種功德。精勤護持。助宣我法。能於四眾示教利喜。具足解釋佛之正法。而大饒益同梵行者。自舍如來。無能盡其言論之辯。

爾時佛告訴諸大比丘:你們現在見到這一位聲聞乘的富樓那彌多羅尼子嗎?他在宿世中,曾發大願要助佛弘揚教法。我很讚賞他,因為他說法第一。當初佛轉大法輪,除了佛親自說法外,亦由徒眾們輪流說法。為了激發徒眾們講經說法的智力辯才,佛陀常常給予說法者評語,使他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萬佛聖城,亦仿效此佛制轉說法法輪,使說法者能任意發揮,推而廣之,擴而充之,深入佛法之奧妙,但必須合乎經中之道理。

富樓那善說諸微妙法,因此天人,乃至於餓鬼、畜生都樂意聽聞。即使是好戰的阿修羅,亦馬上停止戰鬥而默然聽法。此外,阿羅漢及菩薩亦同樣喜愛聽他說法。佛常贊欺富樓那,過去生中廣修供養三寶,及種種功德,精進勤修,善能護持宣揚佛法。又善於為四眾開示使之獲大法益。除了佛外,在大眾中沒有人能比得上富樓那之辯才無礙,眾弟子中,說法第一。

汝等勿謂富樓那。但能護持助宣我法。亦于過去九十億諸佛所。護持助宣佛之正法。于彼說法人中亦最第一。又于諸佛所說空法。明瞭通達。得四無礙智。常能審諦清淨說法。無有疑惑。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隨其壽命。常修梵行。彼佛世人。鹹皆謂之實是聲聞。而富樓那以斯方便。饒益無量百千眾生。又化無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淨佛土故。常作佛事教化眾生。

釋迦牟尼佛言:你們不要以為富樓那只能護持助化宣揚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他早在過去無量劫中已能擁護奉持無量諸佛之法。于諸佛處,亦是說法人中之第一。他又能通達明瞭諸佛所說空寂之法(般若智。三藏阿含為半智教,法華涅槃為滿智教,故般若智是對半圓滿),得四無礙智,即四無礙辯:(一)法無礙辯。(二)義無礙辯——由一義而演說成無量義,又由無量義而歸納為一。一為無量,無量為一。一即無量,無量即一,圓融無礙。(三)辭無礙辯——願說佛法。(四)樂說無礙辯——樂於說法,從未懈息。善於觀機逗教,甚至見到豬、狗等也為它說法。他對豬說:你不要再貪吃貪睡了,也不要再躲懶偷安不精進,否則來世會再墮落為豬,則永無脫離三惡道之日。他也對狗發出勸言:你今後不要再慳貪,往金錢堆裏鑽,把銅板鑽呀鑽的,都化成水了!這樣何苦呢?應早日回頭,反迷歸覺。

常能審諦清淨說法,無有疑惑:常能審察所說的是清淨法,無有疑惑之心。若人對自己所說之法起了懷疑:剛才我所講的對不對呢?自起疑時,亦會令聽眾頓時起疑:簡宜胡說八道,不要聽他的!

富樓那雖身為羅漢,卻已具足菩薩神通之力,那是因為他在宿世中,已行菩薩道,並隨其壽命,于佛處修種種淨行。彼佛世人,鹹皆謂之實是聲聞:富樓那本是菩薩,但他內秘菩薩行,外現聲聞身,隱實顯權,示聲聞相,藉以破世俗人之見跡迷本。故富樓那以此權巧方便法,隱大示小,饒益無量百千眾生。又化無量阿僧祇人,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教化無量數種人,令其立志修成無上正等正覺。富樓那為了莊嚴清淨佛土,故凡有利於佛教事,他從不放逸,以其所得教化眾生為己重任。

富樓那樂說佛法,有四無礙智。現代之法師亦應有四無礙智,此四智必須具足,否則只有樂說佛法一智,終為境所轉,譬如,本欲度一個人,但定力不足,結果反被那人所轉。

又如度狗者,若對狗愛惜貪戀,也會被狗所度。從前有一位戲子,精通戲文,善於演戲,但他最愛的是一隻,這只狗不是旁人,就是他的太太!因為他的太太整天愛罵人,形同狗吠,終日汪!汪!汪的把這戲子吵得啼笑皆非,無日安寧,不得休息也不能修行。在他極度困擾中,我對他說:你若有定力,煩惱自然會離你而去。你現在應修忍辱,忍受一切打罵。所謂緣聚則成,緣散則離。”’聽了這番話,此戲子果然修忍辱法門,三年後他漸漸已能忍受逆境,而他的太太與世長辭,終於解放了他。

諸比丘。富樓那。亦于七佛說法人中而得第一。今于我所說法人中亦為第一。于賢劫中當來諸佛說法人中亦複第一。而皆護持助宣佛法。亦于未來護持助宣無量無邊諸佛之法。教化饒盍無量眾生。令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淨佛土故。常勤勸精進教化眾生。

諸位比丘,這位隱大示小的富樓那,亦於七佛及釋迦佛說法人中,皆為第一。七佛是:(一)毗婆屍佛、(二)屍棄佛、(三)毗舍佛、(四)拘留孫佛、(五)拘那含牟尼佛、(六)迦葉佛、(七)本師釋迦牟尼佛。以何因緣,富樓那為七佛說法人中之冠?富樓那於過去無量億劫中,並不善於詞令,也不會說法、但對佛法非常渴仰,是故每逢有講經法會,他必定出席。他寧可不吃不喝不睡,卻不能不聽法,故以法為食、以法為水。不但如此,為了表示恭敬,不管是誰在說法,他都恭敬胡跪,並做如是願:將來出家後,必為說法人之最,在每一位佛出世時,都要在佛座下講經說法,最為第一。他生生世世發此大願,果然遂心滿願,因為發願所種下的菩提種子,能萌芽成長。機緣成熟時,他智慧煥發、辯才無礙。

於賢劫中當來諸佛,說法人中,亦複第一:賢劫即聖賢出世之時,拘留孫佛當賢劫第一,拘那含牟尼佛第二,迦葉佛第三,釋迦牟尼佛正當賢劫第四。于彼未來諸法所說法人中,富樓那亦為第一。他聽法時能將一切妄想撇棄,並以真誠恒實,一心貫注,世世修來,才有此成就。故我們于修道時,勿存絲毫的妒忌障礙心,不要貪求名聞利養,不爭第一,而應常生讚歎他人之心,不恥下問,且心胸要豁達,方能與法相應無阻,得到法境相融,樂說無礙。不第一而自然第一。

昔有金山活佛,具神通力,又能醫病,但無論誰在說法,他都必恭必敬,合掌胡跪。活佛尚如此重法,何況我們凡夫呢?他亦是累劫的苦修,方有此感應及神通。上海的一般人士,莫不恭敬佩服他。若遇寺內無米時,他只念米來!米來!米果然來也。見者莫不驚歎!

富樓那之說法第一,非自來,而是公認的。他不僅在賢劫,乃至於未來世無邊佛所,亦皆護持演說宣揚正法,教導化誘利樂群生,令其建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之因緣。誰若能精進勤奮教化眾生,誰即是清淨佛國土。故現在在萬佛聖城的翻譯經典,推廣佛教事業,苦修苦行,即是清淨莊嚴佛國土的殊勝因緣。

現在我們莊嚴他佛國土,他日自己成佛時,自己的國土亦能莊嚴。此謂以佛莊嚴自莊嚴。清淨他佛國土,即清淨自性佛國土。若知而不行者,其自性之污穢倍於五濁惡世。各位勿視為等閒,我現在能講經說法,也可以說曾受過富樓那所教化。在少年時,我比一般人都笨,不善詞令,話也不敢多說,若非曾受富樓那之開示誘導,加以自已辛勤苦修,則不能為之。

漸漸具足菩薩之道。過無量阿僧祇劫。當于于此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號曰法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七寶為地。地平如掌。無有山陵溪澗溝壑。上寶台觀。充滿其中。諸天宮殿。近處虛空。人天交接。兩得相見。

富樓那漸漸具足菩薩之道,修成圓滿後即能成佛,覺行圓滿。他將來會在此娑婆世界成佛,號曰法明佛。其佛以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土,為佛所化。有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等七實,作為嚴飾。地平如佛掌,佛心平故地面亦平。地平而無山、陵(小山)、溪澗、溝壑等喻沒有陰險、不平、貪欲之地。又有一台,用七寶所建,諸天宮殿,近處虛空,依空入道,故雲近處。人天互相得以瞻見,故言兩得相見。

無諸惡道。亦無女人。一切眾生皆以化生。無有淫欲。得大神通。身出光明。飛行自在。志念堅固。精進智慧。普皆金色。三十二相而自莊嚴。其國眾生常以二食。一者法喜食。二者禪悅食。

無諸惡道,故此淨土無饑餓,無痛苦煩惱,也無有畜生。亦無女人,為何沒有女人?人又從何而來?眾生同居於此娑婆世界,惡濁污穢,有四惡道及女人。但在佛國土中,莊嚴清淨,故無惡道及女人。東方琉璃世界,及西方極樂世界中縱有女人,但無女事,亦無淫欲心,一切眾生皆是法子從法化生。斷欲去愛而修成法身,故琉璃世界亦稱為歡喜世界。

法明如來國土內之眾生,皆是化生而非胎生,自有化無,自無化有,變化無窮。有蓮華所化成之眾生,有的樹上化成,又有的海裏化成,國內境界皆不可思議。

無有淫欲,人若要修道,不應有一絲毫之貪欲,何況自做?斷淫欲者,便有定力,才能證大神通、智慧顯現、身放光明。從戒定慧三無漏學而生,飛行自在,隨意而至,即神境通。修習佛法之菩提心,有進無退,堅固不移,一日比一日進步,因有此精進志願,故有大智慧。

國中之人,因修中道清淨勝行,所以身體皆呈現金色,自莊嚴國土而成就三十二相。此國土有二種食:一者法喜食。富樓那以法為食,心離貪著。自古凡夫皆以食物為食,且貪著其味。若能不貪食,而以法為食,則能法喜充滿,不覺饑餓。

二者禪悅食。若人人修習禪定,日日不間斷,越坐越生歡喜,不願離其座,妙到極點。

有多種,凡夫是分段食。天人是思食。鬼神卻是觸食,他們用鼻嗅,故亦能稱為嗅食。一般水果,就拿橘子來說,未供佛前,本有兩個,一為橘子,一為其。開天眼者方能得見。橘子有形,其性無形,鬼神觸食時,即是食其性。此情形是很微妙,非一般人所能瞭解。供佛之後,其即無,僅存橘子之形體。

有無量阿僧祇千萬億那由他諸菩薩眾。得大神通。四無礙智。善能教化眾生之類。其聲聞眾。算數校計所不能知。皆得具足六通三明。及八解脫。其佛國土。有如是等無量功德莊嚴成就。劫名寶明。國名善淨。其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法住基久。佛滅度後。起七寶塔。遍滿其國。

有無量無數的大乘菩薩之眾,得大神通及無礙智(四無礙辯才),善能觀機逗教,因人說法。聲聞眾亦非算數能計,皆具足六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三明(天眼明、宿命明、漏盡明)及內有色想觀外色、內無色想觀外色等八解脫法。

法明佛所應化之土,如上所說,以無量功德而莊嚴之。在寶明劫中,法明佛于善淨國成佛,其佛壽命無量阿僧祇劫,佛法住世甚久。佛滅度後,眾弟子以七寶塔供養,遍滿其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比丘諦聽    佛子所行道    善學方便故    不可得思議

知眾樂小法    而畏于大智    是故諸菩薩    作聲聞緣覺

以無數方便    化諸眾生類    自說是聲聞    去佛道甚遠

度脫無量眾    皆悉得成就    雖小欲懈怠    漸當令作佛

內秘菩薩行    外現是聲聞    少欲厭生死    實自淨佛土

示眾有三毒    又現邪見相    我弟子如是    方便度眾生

若我具足說    種種現化事    眾生聞是者    心則懷疑惑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作偈言:諸比丘眾,細心諦聽,佛子富樓那所行之道,善學方便慧,故能以權巧方便,行不可思議事。如眾生喜歡小乘法而畏懼大乘法(大智,即佛智),是故諸菩薩隱大示小,現聲聞、緣覺身,以無數方便法門,教化一切眾生。自稱為二乘聲聞,離佛道甚遠,以是方便,而度脫無量眾生,令得成就出世之道。雖然小乘人欲懈怠,中道自盡,也要令他們漸漸回小向大,得成佛道。

內秘菩薩行而外現聲聞身,作聲聞行少欲法,厭離生死,內心實自遊戲神通,自莊嚴佛國土,但故意現有三毒(貪、嗔、癡)及邪見相,而不貪染,以此種種方便因緣,誘導迷惑者,易得相從。如迦留陀夷,假現好女人之相,但實非如此。有智者皆能知其非真好色,不過是權巧方便示現此相。其他佛弟子如舍利弗等現嗔相,或貪或癡相,亦不外以方便法,隨類教化,故現種種形相。今日簡而說之,不敢盡言,因恐諸聞者信心未堅,生疑惑想。

今此富樓那    於昔千億佛    勤修所行道    宣護諸佛法

為求無上慧    而于諸佛所    現居弟子上    多聞有智慧

所說無所畏    能令眾歡喜    未曾有疲倦    而以助佛事

已度大神通    具四無礙智    知諸根利鈍    常說清淨法

演暢如是義    教諸千億眾    令住大乘法    而自淨佛土

未來亦供養    無量無數佛    護助宣正法    亦自淨佛土

常以諸方便    說法無所畏    度不可計眾    成就一切智

現在此富樓那,于過去諸佛處所,勤修清淨菩薩之道。宣揚護持諸佛法,為求如來無上智慧,于諸佛處,說法第一,現居於一切弟子之上。博學多聞,有大智慧,所說法得無所畏,能令聽者生歡喜心,未有任何疲倦之相。助揚佛事,已度生死,得大神通。因具四無礙智,知諸眾生的根性利鈍,常說清淨無上妙法,流通演暢如是之義。教導無數億眾生,令得安住於大乘法中,而清淨以自嚴其佛國土。于未來亦供養諸佛,以修福分。以外現劣相,應諸根機,助宣正法;內秘真心,自心清淨莊嚴佛土。常以諸方便善巧之法,說微妙無上法而心無所畏,度無數眾生,皆令成就一切智慧。

供養諸如來    護持法寶藏    其後得成佛    號名曰法明

其國名善淨    七寶所合成    劫名為寶明    菩薩眾甚多

其數無量億    皆度大神通    威德力具足    充滿其國土

聲聞亦無數    三明八解脫    得四無礙智    以是等為僧

其國諸眾生    淫欲皆已斷    純一變化生    具相莊嚴身

法喜禪悅食    更無餘食想    無有諸女人    亦無諸惡道

富樓那比丘    功德悉成滿    當得斯淨土    賢聖眾甚多

如是無量事    我今但略說

供養佛是修福,說法為修慧,福慧雙修至具足時,得成佛名曰法明。其國名善淨,土地皆由七寶所合成,時劫名為寶明,國內無數億之菩薩,皆有大神通,威德力具足。複有無量聲聞,已得三明、八解脫及四無礙智,以如是等小乘人,修無漏功德,名之為僧。其國諸生,沒有淫欲,若人能在這個娑婆世界,修道清淨,自嚴戒律,心無淫念,亦同於此國土無異。但人若要斷淫去愛,必須要經過考驗。首先,不對他人起淫念,若無此念,即使別人對自己有淫意,自己也不知,非不知,而是不生此念,形同木樁、磚頭、瓦塊。知此為淫,但不為之所動,所謂不動則無

善淨國內淫欲既已斷,眾生皆蓮華化生,具相莊嚴,以聽經、禪悅、法喜充滿為食,一喜則能得無限樂。有人問:沒有女人這個國土怎會有人?你就只知道有女人,而不知斷淫去愛,性淨明體。

此國既無女人,無諸惡道,更無餘外分段食想。富樓那比丘圓滿一切功德,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當得如此同居淨土,菩薩、聲聞、人天眾甚多,此為不可言盡,只略略說之,免令眾生生出疑惑。

爾時千二百阿羅漢心自在者。作是念。我等歡喜。得未曾有。若世尊各見授記。如余大弟子者。不亦怏乎。佛知此等心之所念。告摩訶迦葉。是千二百阿羅漢。我今當現前次第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於此眾中。我大弟子憍陳如比丘。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然後得成為佛。號曰普明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這時千二百阿羅漢皆證無學,心自在者,即煩惱已盡。因地時修行時為比丘到果地為羅漢,有三義:(一)應供:應受天、人及神之供養。(二)殺賊:殺煩惱之賊。菩薩是殺不賊,羅漢不認為是賊,但菩薩卻認為是賊而除之。(三)無生:煩惱不生之義。因為才要滅,不生就不用滅。不生不滅,即無生法忍。

阿羅漢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無掛無礙,無人我、眾生、壽者相。但是眾羅漢因見佛陀為富樓那授記,不禁作如是念:佛授記之事,是前所未有。若能各別給予我們授記,那就太好了!佛悉知悉見眾人之心意,故告之摩訶迦葉,吩咐大家不要心急,佛會為他們一一次第授記。

在此眾中,我最先度化的是憍陳如,他是最精勤于修道及最能主持佛法之大弟子,當供養六萬二千億佛,然後得成佛,號曰普明如來。憍陳如,即解本際明白本來的面目。他最先受具足戒,亦是最先開悟的弟子,故為千二百阿羅漢之長老。

其五百阿羅漢。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迦留陀夷。優陀夷。阿冕樓馱。離婆多。劫賓那。薄拘羅。周陀。莎伽陀等。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盡同一號。名曰普明。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其五百阿羅漢,優樓頻螺迦葉、伽耶迦葉、那提迦葉,翻譯為江或河。此表示于河邊或江邊修行。迦留陀夷,雲黑光,因其長相烏黑,他不守戒律,喜歡在晚間逛街,有一次就闖了禍。那天月黑風高,在暗中更顯得他臉部發光。他走到一家門前,順手敲了幾下,即時有一孕婦應門而至,誰知一開門,她見到暗中有一發光物體立於門前,頓時嚇得魂飛魄散,昏了過去。因這一念恐懼,動了胎氣而導致小產。婦人乃痛斥之。佛即時開會並制定比丘們不准晚間遊街。然此比丘雖曾犯過錯,卻很有人緣,很得眾徒之尊敬及信任,並曾度化千名夫婦。此意謂迦留陀夷,為教化誘導眾生而假現不守規矩之態,是一種反面的教導。優陀夷是阿難之徒,雲出現,最能嚴持戒律。阿冕樓馱,曾因七天不睡而使雙目失明。有一次,佛陀的法說得很妙,但阿冕樓馱睡得更妙,不斷地打瞌睡,於是佛訶責之:咄咄胡為睡,螺螄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佛這一呵責,使這個身為堂弟的阿冕樓馱,頓時從迷夢中驚醒過來,並發誓此後不再懈怠,不再貪睡。結果他因為不睡眠,過度用功而瞎了雙眼。佛垂憐之而教他修習金剛照明三昧,不久,他獲證天眼通,能觀照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上果。

阿冕樓馱,雲無貧,富貴也。他在往昔曾供養一位證果聖人。此聖人因地修行時,只修慧而不修福,故住世時時托空缽。因此他決定每七天才化一次緣,一次化七家,若化不到,他就不吃。此聖人某日無供而經彼農田,時有一農夫,剛工作完畢,正想打開飯盒,准倩用餐,一眼望見此修行者托著空缽。當他獲知修行者將會有一連數日的挨餓後,立刻將自己的一份飯菜供養聖人,雖然當時他已饑腸轆轆。聖人接受供養後就回向曰:所謂佈施者,必獲其利益,若為樂故施,後必得安樂。語畢離去,農夫此時忽見一兔子,跳上他鋤頭,複跳上其肩膀,猛抓不放,農夫大驚,狂奔回家,向太太求救。其妻一手即將兔子拿下,一看,竟成了金兔。於是剁下兩條金腿變賣,奇怪的是所剁之處複重長,再剁再長,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故他世世不窮,得八十一劫之富報。

離婆多,譯星宿。劫賓那譯為房宿。二十八星中居第四。劫賓那及離婆多皆屬於星宿。為何如此?以往,他們的父母眼見已近年邁,尚無半子,故於二十八星宿之房星前求子,並發願勤修善事,供養三寶,結果竟能滿願,故取名為房宿(劫賓那)。

薄拘羅過去生中曾持不殺生戒,故有五種福報。他剛出世,就會哈哈笑,母見之,極為驚怕,疑為妖怪,竟將他放進一鍋滾油內,想以熱油將他燒死,但不成功。接著又將他放人熱水,想將他煮熟,但又失敗。她依然不死心,將嬰兒丟入深海中,但他依然未被淹死。忽然,有只鱷魚遊近,一口吞下嬰兒,此為活吞,故亦謂之魚咬不死。此鱷魚被一漁夫網起,並剖開其腹。漁夫驚見小孩安然於魚腹內,漁夫暗自慶倖,手刃鱷魚時,未有累及嬰孩,故謂之刀割不死。薄拘羅的五不死即(一)火燒不死、(二)水煮不死、(三)海淹不死、(四)魚咬下死、(五)刀割不死,亦即持不殺生戒之五種福報。

周陀,又叫周利槃陀伽,是哥哥。弟弟是莎伽陀,此譯小路。故兄弟倆稱為大路及小路。哥哥比較聰明,弟弟較笨。在印度的風俗中,女人都要回娘家生產。故周陀之母亦不例外,但周陀出生心切,沒等媽媽回到娘家,已在半路出生,故名為大路。照理身為媽媽的有過一次經驗,在第二次懷孕時,應早日回娘家,但這一次,還是半路上就生下了小路。故兩兄弟名道生及繼道。

周陀根機深厚,貫通佛理,對於經典,過目不忘。但是弟弟根性蠢鈍,所讀之經書,皆旋讀旋忘,懈怠不精進。於是眾人皆議論紛紛這兩個性格極端的兄弟。聽了這些評語,周陀不禁責難其弟而說:你真是沒有用,五百羅漢費盡心機來教你,你還不懂,最好還俗去!弟弟不要還俗,但是哥哥卻很堅決,非要弟弟還俗不可。弟弟拗不過兄長,但又不想還俗,加上自慚形穢,就上吊去了。佛得知此事,前來阻止,並勸慰莎伽陀及教他念:掃帚掃心地,自淨其意,心地掃盡,自然可開悟。可是莎伽陀記憶力太差,記得字,又忘了字。然而佛卻不厭其煩的為他重複述說。莎伽陀連念數遍,念念複念而霍然開悟!

在座聽法的人相信會比他聰明的多,不要說掃帚兩個字,即使是四個字也能一聽便記得,念阿彌陀佛更是容易非常,可是我們怎麼還未能開悟?尊者雖然比我們開悟卻比我們快。那是因為尊者曾於宿世中,供養三世一切佛,長養善根,故根機深厚。現在為應機教化眾生而故意現一個愚蠢相,為眾生作一個榜樣。眾生見他如此愚蠢,尚且能開悟,自己要比他聰明多了,開悟的機會一定很多,於是精勤修道。

莎伽陀過去生中,自以為聰明,雖懂微妙法理,卻不願為眾生說法,此為慳法,不作法佈施,故今生得愚癡果報。不希望他人聰明,自己會變得更不聰明,所幸他曾深種善根,故還有開智慧的一天。我們學佛已久,卻久久未能開悟,因為往昔未曾供養三寶及三世一切佛。此可譬為在栽種一棵樹時,若能根深蒂固,此樹必能枝葉茂盛。相反的,若在當初根不扎實,往後枝葉必定稀疏乾枯而凋落。因此,人要多種善根,做諸善事,功德圓滿時,自然能開悟。人要福慧雙修,一面修行,另一面也要行善,切勿慳法,懂一句就要說一句,要躬行實踐,以身作則。所謂:摩訶薩不管他,彌陀佛各顯各。菩提薩埵不管他人毛病過錯,不論他人是非。我們不要盡給他人洗衣服,反而忽略自己的髒衣服。是故解行並用才是真修行,功德才能圓滿。慳法是修行中之大障礙,果報不只是愚癡,還會得啞吧之果報,不但掃、帚二字記不得,連說的機會也沒有了,這有多苦!開悟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

以上所說諸位羅漢,皆代表千二百羅漢。他們皆得無上正等正覺,都同一名號,為普明佛。這時唯恐眾生不明白,佛陀悲心切切的以偈頌而言。

憍陳如比丘    當見無量佛    過阿僧祇劫    乃成等正覺

常放大光明    具足諸神通    名聞遍十方    一切之所敬

常說無上道    故號為普明    其國土清淨    菩薩皆勇猛

咸升妙樓閣    游諸十方國    以無上供具    奉獻于諸佛

作是供養已    心懷大歡喜    須臾還本國    有如是神力

憍陳如比丘,于來世當親見無量諸佛,承事供養,過無數劫後乃成佛道。常放光明智慧,圓滿具足諸神通,佛名遍滿十方界,一切眾生所歸敬,常說無上甚深微妙法,如慧光普放,是以名普明。在這個清淨國土,菩薩們皆勇猛精進,鹹升妙樓閣,得最微妙道品,到十方國土游觀,修諸功德,以七寶供具等奉獻諸佛。作如是供養已,內心暢悅,生大歡喜,片刻間還本國土,因有種種神力所致。

佛壽六萬劫    正法住倍壽    像法複倍是    法滅天人憂

其五百比丘    次第當作佛    同號曰普明    轉次而授記

我滅度之後    某甲當作佛    其所化世間    亦如我今日

國土之嚴淨    及諸神通力    菩薩聲聞眾    正法及像法

壽命劫多少    皆如上所說    迦葉汝已知    五百自在者

余諸聲聞眾    亦當複如是    其不在此會    汝當為宣說

佛之應身壽命為六萬劫,正法住世是十二萬劫,而像法是二十四萬劫。若法滅時天人皆憂愁。五百尊者,轉次授記,佛滅度之後,互相輾轉,次第當作佛,都是名普明如來。其所化世間(其補處),如現在的娑婆世界,但國內嚴淨,及種種神通自在變化之力。菩薩、聲聞眾等,正法及像法,壽命劫多少,如同普明如來國土正等無異,皆如上所說。迦葉,你已知我為五百羅漢授記,亦即為余諸聲聞眾——千二百者授記,若今日有不在場者,你應當為之宣說。

爾時五百阿羅漢。於佛前得授記已。歡喜踴躍。即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悔過自責。世尊。我等常作是念。自謂已得究竟滅度。今乃知之如無智者。所以者何。我等應得如來智慧。而便自以小智為足。世尊。譬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臥。是時親友。官事當行。以無價寶珠系其衣裏。與之而去。其人醉臥都不覺知。起已。遊行。到於他國。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艱難。若少有所得。便以為足。

五百尊者,於佛前得授已,非常歡喜,從座而起,到佛前頭面頂禮,懺悔自責。能知悔過自責者,是聖賢之所為,不知悔過者就是愚癡的行為。羅漢們自責以住得少為足,未得究竟涅槃,卻自謂已得。上不知有佛道可成,下不知有眾生可度。只知自在安樂,什麼也不管。現在方知以往全是錯的,都是無智者之所為,今乃知我等修行,合應證得如來所有功德智慧。若人自以小乘四果為究竟涅槃,就譬如有人至親友家,醉酒而臥。譬為自己,親友家譬為佛陀。醉酒而臥,表示為五欲之酒所迷,故昏迷愚蠢,得少為足。這時,佛於此世度完了眾生後就到他國。官事當行:觀此緣已盡,應到他方教化眾生,以實相妙理教化眾生,用大乘以教導之。然而其人無大智,只會沉迷於愚癡醉夢中,倒臥不起,不聞大乘法。在稍為清醒時,知道要求法,於是到他國去,行小乘法。為衣食故,求學小乘,如寒求衣,如饑求食,甚為艱難困苦,遍處乞索,不能自安,在小乘中,得少許境界,就自以為是,更不前進。

於後親友會遇見之。而作是言。咄哉丈夫。何為衣食乃至如是。我昔欲令汝得安樂五欲自恣。於某年日月。以無價寶珠系汝衣裏。今故現在。而汝不知。勤苦憂惱以求自活。甚為癡也。汝今可以此寶。貿易所須。常可如意。無所乏短。佛亦如是。為菩薩時。教化我等令發一切智心。而尋廢忘。不知不覺。既得阿羅漢道。自謂滅度。資生艱難。得少為足。一切智願。猶在不失。今者世尊覺悟我等。作如是言。諸比丘。汝等所得。非究竟滅。我久令汝等種佛善根。以方便故示涅槃相。而汝謂為實得滅度。

於是,親友重遇見之——喻為今靈鷲山中,師徒相遇,佛驚歎言:你這大丈夫,為什麼為了求索衣食而枉受艱難?為什麼變得那麼窮?因為你們得少為足,不知上求佛果,下度眾生,只知做一個自了漢就算了。以前我想令你們得安樂,五欲自恣,即色聲香味觸皆圓滿,亦即五根五力的圓滿,故以大乘法教化眾生。只是你們不知衣內系有寶珠,只知求小乘而枉受勤苦憂惱,好像一般人為生活而奔波勞碌,以求自活,便以為足,這是太愚癡。現應修大乘法,因為你們衣內之寶珠未曾失去,換言之,佛性仍舊存在,若修大乘法,可得應得之果位,常可如意,不再貧窮。

佛亦如我們之親友,以往為妙光菩薩時,教化我等,令發一切智慧之心,但是我們久不接近菩薩,不知不覺將大乘法遺忘,只知在五欲上用功夫,背覺合塵,還自謂已得無上道。阿羅漢之小乘果位,如生活窮困之人,得一點就很滿足。幸好以前曾發大願,一切智願猶在不失,現在得遇大覺世尊而覺悟我等之迷蒙。若人在往昔普發過大願,今生因緣會遇時,亦會發大願,即種下大乘種子。一如現在之羅漢,往昔雖然曾發大願,但因時間太久,心性迷惑了,不知進退,自困其內,憂惱不已,幸遇良師——大覺如來,使彼等反迷歸覺自識家珍。

諸比丘,你們現在所證無學之果,只是小乘,非實在滅度。我從久劫來令汝等種佛之善根,以方便權巧,示現有餘涅槃相,但是汝等卻誤以為是究竟寂滅。

世尊。我今乃知實是菩薩。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以是因緣。甚大歡喜。得未曾有。爾時阿若憍陳如等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我等聞無上    安隱授記聲    歡喜未曾有    禮無量智佛

今於世尊前    自悔諸過咎    於無量佛寶    得少涅槃分

如無智慧人    便自以為足

世尊!我等今者乃知自身本是菩薩,得受無上正等正覺,得以傳授記別作佛因緣,是從所未有,故歡喜不已。當爾之時,憍陳如對佛言:我等得聞無上菩提,念心安隱,授佛記聲,歡喜信受,得未曾有。現於佛前,生大懺悔心,自悔執小,迷昧大乘,引為自咎。得少分有餘涅槃就自以為足,與無智愚人無異。

譬如貧窮人    往至親友家    其家甚大富    具設諸肴膳

以無價寶珠    系著內衣裏    默與而舍去    時臥不覺知

是人既已起    遊行詣他國    求衣食自濟    資生甚艱難

得少便為足    更不願好者    不覺內衣裏    有無價寶珠

譬如貧窮人,往至親友家:貧窮人譬如為眾生;大富親友譬如為佛陀。眾生皈依佛,如同窮人到富厚親友家。其家甚大富有,具設諸肴膳——譬如禪悅食、法喜食。後來親友因事外出而以無價大乘法給予窮人,就舍之而去,教化其他眾生。但窮人一向不知自求上進,不知大乘為無價之寶,而臥不覺知。醉醒後,稍為有知覺時,發心修行,名為。但是忘大乘而修習小乘,如遊他國。小乘阿羅漢果,非究竟涅槃,如彼窮人,乞食自濟,資生之具,甚是艱難。不求佛道,得少為足,不知自性內本已有大乘之種子。

與珠之親友    後見此貧人    苦切責之已    示以所系珠

貧人見此珠    其心大歡喜    富有諸財物    五欲而自恣

我等亦如是    世尊於長夜    常湣見教化    令種無上願

我等無智故    不覺亦不知    得少涅槃分    自足不求餘

今佛覺悟我    言非實滅度    得佛無上慧    爾乃為真滅

我今從佛聞    授記莊嚴事    乃轉次受決    身心遍歡喜

佛為眾生說無上甚深大乘法門,但眾生因根機鈍而不為意。譬如一人,為了使他開大智而說成佛之法門,但此人未能全信也不明了深義,時間一久,漸漸背道而馳,舍大乘而求小乘法,或者去印度,或者到泰國、緬甸、錫蘭、尼泊爾及巴基斯坦等地,找來找去,倍複窮困。此為捨本逐末,捨近求遠。幸重遇良師,苦口婆心,深切責此貧人。呵責,乃佛菩薩慈悲之表現。目的令其發回小向大之心,舍權就實,入一佛乘。

佛陀悟道後,本應先說法華等大乘法,唯獨眾生蠢鈍,不能接受,故先說三藏、方等經,續而說般若,漸次入圓頓教,呵小歎大。開權顯實,為實施權——此即苦切責己示以所系珠:示以本已具有之佛性,使之明瞭應修大乘法門,如聲聞人,得見佛性,如貧得寶,歡喜信受。若人能明瞭及實踐大乘法,即是最富裕之人,有佛法於心中。富有諸財物,五欲而自恣:色聲香味觸,無非三昧,隨緣應用,廣大自在,得不可思議之神通妙用。如人要色就有色,要聲就有聲,乃至於香、味、觸,亦複如是。這不是很妙嗎?財色名食睡悉皆圓滿具足,好像初祖摩訶迦葉入定於雞足山內,這不是長睡嗎?幾千年不算長,幾萬年也一眨眼而過。,法界內有最美好的食物。,能得人所不能得之名。要時,只要隨意伸手一抓,就能得到。

我等亦如貧人無異,背覺合塵,如在長夜。世尊湣見,常起教化,令我等種無上菩提廣大之願。但我等無智慧,不知往昔曾發之願,亦不覺知本有之佛性,得少許不生不滅之樂,而自滿足不求大乘法門。現在聽聞佛言,方覺悟此非究竟,只是中道之化城,非真實滅度。唯有得佛智,才是究竟寂滅。佛給我們授記成佛後,方知大乘為無上正遍知覺,此國土之莊嚴,非凡非濁、殊勝之事,及轉次授記,使我們身心遍體歡喜。

求佛法者,需要具備忍耐,不畏艱難困苦之條件所阻,方能有所成就。

有人說五欲自恣太微妙,我為了得此境界而發心。你錯了!若人為了五欲而發此心,不久以後將會墮入地獄。這是錯用心,求五欲者,其心不正,必入魔道,做魔王眷屬。大乘法乃為舍欲、斷欲、無欲而發菩提心,以上所說之五欲自恣,只不過是一種比喻,形容一種大權菩薩自在神通力之表現。凡有大乘根性的菩提薩埵都不會稀罕這種安樂,不執此境,名為善境,若執此境,則為魔境。菩薩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若要成就佛道者,則必須先斷淫欲,欲是苦根,否則是顛倒眾生相。

妙法蓮華經

授學無學人記品淺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四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爾時阿難羅侯羅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惟。設得授記。不亦快乎。

當爾之時,阿難和羅侯羅兩位尊者就生出了一個念頭。他們在大眾中說:我們常常會自我思惟,假使我們也能得到釋迦牟尼佛世尊給我們授記,那不是很快樂嗎?雖然這兩位尊者已經證到阿羅漢果位,但是他們在定中還會生出一念,這一念是和凡夫的念頭不同的。凡夫所生出來的許多妄念都是不真實,而他們這一念是真念。

既從座起。到於佛前。頭面禮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於此亦應有分。唯有如來我等所歸。又我等為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見知識。阿難常為侍者。護持法藏。羅侯羅是佛之子。若佛見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者。我願既滿。眾望亦足。

這兩位尊者於是就從他們的座位站起,走到佛前,五體投地恭敬禮拜佛,然後他們一起同聲的說:世尊!我們也應得佛授記的一份吧!唯有如來是我們一心所要歸依之處。一切世間的天、人、阿修羅眾都認為我們是他們的善知識。阿難是常親近侍候佛的弟子,也是專門護持佛的一切法藏,而羅侯羅尊者是佛的兒子。假使佛能慈悲為我們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的話,我們的願力既可圓滿,還有在法會中的二千位無學者們也一樣滿足他們的願望。

爾時學無學聲聞弟子二千人。皆從座起。偏袒右肩。到於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難羅侯羅所願。住立一面。

當這兩位尊者說完之後,有二千個有學無學聲聞弟子,也都從他們的座位站起來,偏袒右肩,走到佛的面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他們心裏所希求和渴望的,也是跟阿難和羅侯羅這兩位尊者一模一樣,雖然他們站在一旁而沒有說話。

爾時佛告阿難。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當爾之時,佛就告訴阿難:你在未來世中,應當成佛,佛號為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因為阿難的智意廣博猶如高山大海,真正得到自在,故成佛後,名號為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屆時,他也具足如來十號,淺釋如下:應受人天的供養。明瞭萬法唯心,心生萬法的真理。智慧修行都具足圓滿了。解脫世間一切苦惱,得生安樂之處。到了佛最高上的果位。能調禦一切眾生的一位大丈夫。人天之導師。圓滿了自覺覺他。是出世間的一位尊者。

當供養六十二億諸佛。護持法藏。然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教化二十千萬億恒河沙諸菩薩等。令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國名常立勝旛。其土清淨。琉璃為地。劫名妙音遍滿。其佛壽命。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劫。若人于千萬億無量阿僧祇劫中。算數校計不能得知。正法住世。倍於壽命。像法住世。複倍正法。阿難。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為十方無量千萬億恒河沙等。諸佛如來所共讚歎。稱其功德。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阿難應當供養六十二億的諸佛,用種種的善巧方使來護持這六十二億的諸佛的一切法藏。最後他就得成無上正等正覺了。他成佛之後,所教化的眾生有千萬億恒河沙數那麼多的諸菩薩等。這一切眾都發大慈悲心行菩薩道,皆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佛的國土名為常立勝旛。因為阿難是多聞第一,每大辯論必定勝利,故他國取名為常立勝旛。這國裏的土地非常清淨,地面是用琉璃造成。劫名為妙音遍滿,因為阿難說法的音聲清脆洪亮,能遍滿了整個虛空,聞者皆生歡喜,不覺厭倦,因此而取劫名為妙音遍滿。

此佛壽命有無量千萬億阿僧祇劫那麼長,若人在這千萬億無量阿僧祇劫中來計算這時間,也不能知其數量。正法住世比佛的壽命多加一倍,像法住世又比正法住世的時間多加了一倍。阿難!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就是你未來成佛的名號。你將得到十方無量千萬億恒河沙等諸佛如來所共同讚歎稱揚你的功德圓滿。這時世尊欲想把所說過的長行再重複一遍,而說出一首偈頌。

我今僧中說    阿難持法者    當供養諸佛    然後成正覺

號曰山海慧    自在通王佛    其國土清淨    名常立勝旛

教化諸菩薩    其數如恒沙    佛有大威德    名聞滿十方

壽命無有量    以湣眾生故    正法倍壽命    像法複倍是

如恒河沙等    無數諸眾生    於此佛法中    種佛道因緣

我今天對你們諸比丘、比丘尼眾,說出阿難授記的因緣。阿難多生是護持一切諸佛法藏。他常盡形壽,恭敬供養一切諸佛,然後將來也會成佛,名號為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他的國土非常清淨,名為常立勝旛。所教化的諸菩薩眾,有如恒河沙數。這佛具有大威神力和德行,所以他的名聞遍滿了十方世界。他的壽命有無量數那麼多,為了憐湣教化度脫一切眾生。正法住世比佛的壽命多加一倍,像法住世又比正法住世多加了一倍。猶如恒河沙數,無可數量的眾生,都在他的佛法中,種下種種佛道的因緣。

爾時會中新發意菩薩八千人。鹹作是念。我等尚不聞諸大菩薩得如是記。有何因緣。而諸聲聞得如是決。

當爾之時,在法會中有八千位初得到菩薩遊戲三昧的菩薩,他們都生出懷疑的心而作是念:為何我等都未曾聽過佛給我們這些諸大菩薩授記,這是有何因緣呢?而那些小聲聞卻先得到佛給他們授記。

爾時世尊知諸菩薩心之所念。而告之曰。諸善男子。我與阿難等於空王佛所。同時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阿難常樂多聞。我常勤精進。是故我已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阿難護持我法。亦護將來諸佛法藏。教化成就諸菩薩眾。其本願如是。故獲斯記。

這個時候,釋迦牟尼彿知道這一切菩薩心生懷疑,於是就對他們說:所有的善男子!我和所有在法會中的一切聲聞,已經在過去無量劫,在空王王佛所,一起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了。阿難發願歡喜常深入經藏,多聞佛法,而我發願常常要勇猛精進修道。所以我比阿難先成無上正等正覺。而阿難就護持我的法藏,也發願護持將來無量諸佛的一切法藏,教化成就一切菩薩眾。他早已在空王佛住世的時候發過這個誓願了,所以現在他得到佛給他授記。

阿難面於佛前。自聞授記及國土莊嚴。所願具足。心大歡喜。得未曾有。即時憶念過去無量千萬億諸佛法藏。通達無礙。如今所聞。亦識本願。爾時阿難而說偈言。

這時阿難面對佛前,自己親自聽聞到佛給他授記,以及得知他未來國土的莊嚴,他心願也就具足圓滿了,於是心生大歡喜踴躍,得未曾有。這時候他立即能憶念過去無量千萬億諸佛所說的一切法藏,並都能通達無礙。這一切的法和現在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是一樣的。他也記起了他以前所發的誓願,於是阿難就用一首偈頌言:

世尊甚稀有    令我念過去    無量諸佛法    如今日所聞

我今無複疑    安住於佛道    方便為侍者    護持諸佛法

佛是世間上最稀有的,能令我記憶起過去無量諸佛的一切法藏,此一切法是和我今天所聽到佛所說的法是一樣。所以現在我再不會生出懷疑的心來了,我願安住在佛道,用種種善巧法門來作佛的侍者,常擁護受持諸佛的一切法藏。

爾時佛告羅侯羅。汝于來世當得作佛。號蹈七寶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當阿難說完了偈頌之後,佛就告訴羅侯羅尊者:你在未來世中,也應當作佛,你的佛號為蹈七寶華如來,能受人天的供養,了知普遍正見,具有智慧德行,解脫世間苦惱,作無上的大士,能調禦教化一切眾生,作一切人天之導師,圓滿了自覺覺他的一位出世間的尊者。

當供養十世界微塵等數諸佛如來。常為諸佛而作長子。猶如今也。是蹈七寶華佛。國土莊嚴。壽命劫數。所化弟子。正法像法。亦如山海慧自在通王如來無異。亦為此佛而作長子。過是已後。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可是當你未成佛之前,應當要供養十個世界微塵數的諸佛如來。因為你在過去生中,發願要在每一個諸佛出世,你都要作他們的長子,就好像現在你作我的長子一樣。這一位蹈七寶華佛的國土非常莊嚴。他的壽命和劫數、所教化的弟子、正法、像法住世都是和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一樣,沒有分別。他也將作此佛的長子,經過他作了所有諸佛的長子之後,那時他就應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自己也成佛。當爾之時,世尊要再把所說的法重複一遍,於是就說出這首偈頌:

我為太子時    羅侯為長子    我今成佛道    受法為法子

于未來世中    見無量億佛    皆為其長子    一心求佛道

羅侯羅密行    唯我能知之    現為我長子    以示諸眾生

無量億千萬    功德不可數    安住於佛法    以求無上道

當我作國王太子的時候,羅侯羅是我的兒子,我現在已成就佛道。他接受我的法而作我的佛弟子。在末來的世界中,他可以遇見無量億諸佛。當每一位佛出世間時,他都作他們的長子,一心為了要求佛道。羅侯羅尊者是行密行第一,他隨時隨地都可以入定,唯有佛才知道他所修行的密行。他現身作我的長子,是為示現給一切眾生看,求無上佛道。他的塹誓願功德有無數億千萬,不可數盡。他願常安住在佛法,為求無上的正等正覺——佛道。

爾時世尊見學無學二千人。其意柔緛。寂然清淨。一心觀佛。佛告阿難。汝見是學無學二千人不。唯然已見。

當爾之時,佛就用他的妙觀察智來觀察法會中的二千位有學、無學位的聲聞,知道他們的心意都是很柔和善軟。他們已沒有欲念妄想,得到自性的清淨。他們都同一個心,恭敬觀看著佛。於是佛就告訴阿難:你看見這二千位有學無學的聲聞的心意嗎?阿難答言:是。我已看見他們的心意了。

阿難。是諸人等。當供養五十世界微塵數諸佛如來。恭敬尊重。護持法藏。末後同時于十方國。各得成佛。皆同一號。名曰寶相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這二千位有學無學的聲聞等,都應當供養五十個世界微塵數諸佛如來。他們都身心恭敬、尊重、擁護受持佛法的寶藏。等到這五十個世界微塵數的最後一位佛出世之後,他們都同時在十方國土,各得成佛道。因為他們能志同道合,一起成就佛道,同樣稱為一個佛名號,叫做寶相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是佛的別名。

壽命一劫。國土莊嚴。聲聞菩薩。正法像法。皆悉同等。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他們成佛的壽命有一個劫數那麼長,國土又一樣的莊嚴,所教化的聲聞菩薩也是那麼多,正法與像法住世都是同樣的時間。這時,佛將要把剛才所說過的法重宣說一次,而說出一首偈頌言:

是二千聲聞    今於我前住    悉皆與授記    未來當成佛

所供養諸佛    如上說塵數    護持其法藏    後當成正覺

各于十方國    悉同一名號    俱時坐道場    以證無上慧

皆名為寶相    國土及弟子    正法與像法    悉等無有異

咸以諸神通    度十方眾生    名聞普周遍    漸入於涅槃

這二千位聲聞能同修梵行,同種善根,同發菩提心,同結菩提果。現在他們都站在我的面前,因為他們的修行功德已經成就了,所以得到我給他們授記。他們在未來世中也應當成佛。他們所供養的諸佛,有如磨碎的微塵數那麼多。他們在每位佛出世間時,都一起來護持佛法經藏,最後他們共成佛道。他們都各自在十方的國土而得成佛道。因為他們發過願要同修同證,故成佛之後,他們的名號也都是相同的。他們也同一個時間坐道場,轉妙法輪,成就無上的如來智慧。他們同號為寶相如來。他們的國土及弟子是有一樣多的數量。正法與像法住世也是一樣長久的時間,無論一切一切都是無有差別。他們同樣的能以大神通力來度脫十方一切眾生,他們的名聲普遍十方世界,漸漸入于常樂我淨的涅槃境界。

爾時學無學二千人。聞佛授記。歡喜踴躍。而說偈言。

世尊慧燈明    我聞授記音    心歡喜充滿    如甘露見灌

當爾之時,那二千位有學無學的聲聞聽聞佛給他們一起授記之後,心裏非常的歡喜踴躍,而說出一首偈頌來:佛的智慧光明猶如燈光普照,我們二千位有學無學的聲聞都已聽見佛給我們授記了,心地皆充滿了歡喜,好像已得到甘露法水的灌頂。

妙法蓮華經法師品淺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四    法師品第十

爾時世尊因藥王菩薩告八萬大士。藥王。汝見是大眾中無量諸天。龍王。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與非人。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求聲聞者。求辟支佛者。求佛道者。如是等類。咸于佛前聞妙法華經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隨喜者。我皆與授記。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一品叫做法師品。法師分為五種:(一)受持法師,就是受之於心,持之於身,永不忘經義。心裏既明白佛法的道理,而身體就按照佛理實行修一切法。(二)對著經文讀的法師。(三)能背誦經文的法師。(四)書寫經文的法師。(五)為他人講解經文的法師。能受持、讀、誦、書寫是對於自己有很大的利益,亦即書寫印刷流通,以法佈施。若能為他人講解經文,就是能利己利他。演說義理,法師也可以解釋為以法為師,說法之師。即是以佛法佈施他人的意思。在這一品是佛給所有的法師授佛記,指前五種法師,故名為法師品。

當爾之時,佛告訴藥王菩薩,及告訴八萬位大士:藥王!你看見了嗎?在這法會裏的大眾中,有無量數的天眾、龍王,在空中飛行的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大鵬金翅鳥)、緊那羅、摩侯羅伽、人與非人。還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有修小乘法的聲聞眾,有修中乘的辟支佛眾,有修大乘佛道者。這些各種不同種類的人,各各都在佛面前,聽聞佛說此部妙法蓮華經的每一偈每一句,乃至他們能在一念中而生出隨喜讚歎此部經,我都給他們授記,令他們也得到無上正等正覺。

佛告藥王。又如來滅度之後。若有人聞妙法華經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隨喜者。我亦與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若複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華經乃至一偈。於此經卷敬視如佛。種種供養。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旛。衣服伎樂。乃至合掌恭敬。藥王當知。是諸人等。已曾供養十萬億佛。于諸佛所成就大願。湣眾生故。生此人間。

佛又告訴藥王菩薩:當我滅度之後,假使有人聽到這部妙法蓮華經,乃至能聽到此部經的一偈或一句,而能在一念中生出隨喜讚歎,我都會給這些人授成佛之記。假使又有人能受持、讀誦、書寫、解說此部經或者能單單為人解說經文的某一首偈頌,那麼這個人又把法華經恭敬禮拜好像是禮敬佛一樣的看待。這人能作種種的供養,以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旛、衣服、伎樂來供養,乃至只是合掌禮拜。藥王!你應當知道他們已經在過去生中供養過十萬億的諸佛。他們在諸佛的國土,能成就他們所發的誓願,只因為他們慈悲憐湣一切眾生,因此而生到人間來,目的乃是要度脫一切眾生,同到彼岸,所以說,他們都是大菩薩的化身而來教化眾生。

藥王。若有人問。何等眾生于未來世當得作佛。應示是諸人等。于未來世必得作佛。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華經乃至一句。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種種供養經卷。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旛。衣服伎樂。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間。所應瞻奉。應以如來供養而供養之。

藥王!如果有人問你,那一類的眾生,在未來的世界中,應當作佛呢?你應該指示他們,唯有這些受持、讀誦、書寫、宣說這部法華經的人,在未來的世界中,必定能成佛。是什麼緣故呢?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讀誦、解說、書寫這部法華經,乃至一句,或者用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旛、衣服、伎樂來供養這部經典。為什麼我們需要供養經巷呢?因為經卷就是諸佛的法身。甚至若人能合掌恭敬這部經卷,這個人就是一切世間人所應該瞻仰和尊奉者。我們也應該供養這位法師,猶如供養佛一樣。

當知此人是大菩薩。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哀湣眾生。願生此間。廣演分別妙法華經。何況盡能受持種種供養者。藥王。當知是人。自舍清淨業報。於我滅度後。湣眾生故。生於惡世廣演此經。

你應當知道,在佛滅度之後,若有人能解說這部法華經,他們都是大菩薩的化身。他們早已成就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只不過因為哀湣五濁惡世中我們這些罪苦的眾生,而發大誓願再生到此世間來廣為演說,和分別解釋這部法華經。何況是那些能盡他們的誠心去受持,和作種種供養此部經的人呢?藥王!你應當知道他們都已經成就了無上正等正覺,發願再來度脫一切眾生,而舍去他們自己的清淨業報,在我滅度之後,為憐湣一切眾生而生到這五濁惡世,為一切眾生廣演宣說此部法華經。

若是善男子善女子。我滅度後。能竊為一人說法華經乃至一句。當知是人。則如來使。如來所遣。行如來事。何況于大眾中廣為人說。

假使有善男子、善女子,在我滅度之後,能單獨為一個人演說這部法華經,乃至只為他人解說經文裏的一偈一句,或者少分,你應當知道這個人,是遵從如來所教,如受佛遣使派他來這世間為人講述法華經的。何況那些能在大眾中為他人廣說此部經呢?

藥王。若有惡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現於佛前。常毀罵佛。其罪尚輕。若人以一惡言。毀訾在家出家讀誦法華經者。其罪甚重。

藥王!假使有惡性的人,以不善心,在一個劫中,現身在佛前,而常常譭謗罵佛,他的罪報還算輕。可是,假使有人用他的一句惡言,譭謗諷剌讀誦法華經的出家和在家人,那人的罪報比譭謗佛的人更加重了幾倍。那是什麼緣故呢?因為佛是慈悲平等的。若人如何譭謗或讚歎佛,佛都如如不動。但是一個讀誦法華經的人,若他還未證得無生法忍,而有人譭謗,令他生出嗔恨心或者退轉心,而不能成就他的道業,那麼,這個譭謗的罪就比謗佛的罪重得多了。而且佛經就是佛的法身。若人謗佛經,也就是譭謗佛的法身。在金剛經上說:凡是經典所在之處,即為有佛。

藥王。其有讀誦法華經者。當知是人。以佛莊嚴而自莊嚴。則為如來肩所荷擔。其所至方。應隨向禮。一心合掌。恭敬供養。尊重讚歎。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旛。衣服肴饌。作諸伎樂。人中上供而供養之。應持天寶而以散之。天上寶聚。應以奉獻。

藥王!若有人能讀誦法華經,你應當知道這人能得到像佛一樣的莊嚴。這人好像被荷擔在佛的肩膀上,無論他走到那一個方向,人都應該向此人恭敬頂禮,一心合掌問訊,恭敬而供養他,尊重和讚歎他。用華、香、瓔珞、末香、塗香、燒香、繒蓋、幢旛、衣服、素菜,種種的法樂來供養他,又可用世間最上等的供養具來供善他。應用天上的寶花而散在他身上,因為這人就是天上的寶聚,應該受如此的奉獻和供養。

所以者何。是人歡喜說法。須臾聞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為何這人得到如此的供養呢?就因為這人最歡喜說法,使大眾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可得到究竟的無上正等正覺。當爾之時,釋迦牟尼佛欲再為法會中的大眾們詳細的說一遍,於是就說出了一首偈頌。

若欲住佛道    成就自然智    常當勤供養    受持法華者

其有欲疾得    一切種智慧    當受持是經    並供養持者

假使有人想要住到佛道上,怎樣才算是住到佛道上呢?就是能一心向佛道,不論順逆境界來臨,都不受搖動,這才能真正的住到佛道上。那麼,想要住到佛道上,必須先要成就自然智。自然智也叫做無師智,就是不必在師父的指導之下,因為已經覺悟了一切法。就如五祖大師說:合是吾渡汝?六祖大師就說:迷時師渡,悟了自度。這就是得到自然的智慧,也就如過河不需舟了。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才能得到自然的智慧呢?就應當常常勤精進的恭敬供養能受持、讀誦、書寫、演說法華經的法師們。假使又有人想要很迅速的得到包羅萬有,一切圓滿的智慧,就應常常心念這部經的微妙,身實行受持讀誦此部法華經,並且能轉而供養其他受持法華經的人。這人必定能得到佛的一切圓滿智慧。有了圓滿的智慧,也就不再迷而不悟,認假為真,這就是真正住在佛道上了。

若有能受持    妙法華經者    當知佛所使    湣念諸眾生

諸有能受持    妙法華經者    舍於清淨土    湣眾故生此

當知如是人    自在所欲生    能於此惡世    廣說無上法

應以天華香    及天寶衣服    天上妙寶聚    供養說法者

假使有人能受持這部法華經,你應當知道這些人都是佛使他們來的。那麼為何他們願生到這五濁惡世來呢?就因為他們憐湣一切眾生,所以發願再來度脫一切眾生。所有能受持法華經的人,他們都舍離實報莊嚴土而願生到五濁惡世。你應當知道這些人,他們都不是受業報而生到人間,而是他們很願意自在的入此世間,並且能在這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廣說這部無上的妙法,來教化一切眾生。所以當我們遇見能受持廣說這部經的人,就應該用種種的天華、香,及天上的寶具、衣服,天上最妙好的寶物,來供養這說法的人。我們修道人不要聽到能受持法華經,能得到這麼多的好供養,就趕快去學習受持解說法華經。這種念頭實在是大錯特錯。我們受持誦念經典是為了修行,了生脫死,為了弘揚法華而不是為了要貪圖供養。達摩祖師有一個女徒弟,她就是專門持誦這部法華經。當她死後,口裏生出一朵朵青色的蓮華來,這也就是她念誦法華經的功德。所以我們時刻都要提醒自己用功修行,譬如翻譯經典、早晚課、聽經之外,還能專持自己所應修的法門,這樣在修道上才能堅固自己修持的功夫,不要隨意把光陰空過去了。所以不論在家人出家人都應觀空無我,才能遠離妄念,得到寂靜。要減少自己的習氣毛病,把習氣改了,毛病也蠲除,這時候才能住於佛道,才能與佛法相應。

吾滅後惡世    能持是經者    當合掌禮敬    如供養世尊

上饌眾甘美    及種種衣服    供養是佛子    冀得須臾聞

若能於後世    受持是經者    我遣在人中    行於如來事

在我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能在這五濁惡世中受持這部法華經的人,我們應當向他合掌禮拜恭敬,像供養佛一樣的供養這受持法華經的人。用上好的齋菜,以及種種的衣服來供養這一位佛的法子。希望能在短短的時間內,聽到這部法華經。如果在未來世中,有人能受持和解說此部經,這一個人如同是我所派遣他到人間來,實行佛所做的事情。就是專受持、讀誦、書寫、為人解說這部法華經。

若于一劫中    常懷不善心    作色而罵佛    獲無量重罪

其有讀誦持    是法華經者    須臾加惡言    其罪複過彼

假使有人在一劫中,常懷著不善的心,板起面孔而譭謗佛,此人獲得的罪報是重如須彌,說不能盡。可是如果有一個能受持、讀誦法華經的人,而另有一人在短短的時間內譭謗他,那麼這人的罪過比譭謗佛的罪過還要重。

有人求佛道    而於一劫中    合掌在我前    以無數偈贊

由是贊佛故    得無量功德    歎美持經者    其福複過彼

假使有人一心要求佛道,而能在一劫中,在我面前合掌禮敬,還用無數的偈頌來讚歎佛。因為他讚歎佛,所以得到的功德猶如恒河沙數。假使能讚歎受持法華經的人,他的福報比讚歎佛的功德更大。

於八十億劫    以最妙色聲    及與香味觸    供養持經者

如是供養已    若得須臾聞    則應自欣慶    我今獲大利

藥王今告汝    我所說諸經    而於此經中    法華最第一

能在八十億個劫中,用最美妙的色、聲,以及最美好的香、味、觸來供養受持法華經的人。能如此供養之後,若能在短短時間內聽見這部法華經,那就應該為自己慶祝一番,因為能在今天聽到此部法華經,將獲得很大的利益。什麼利益呢?就是得到成佛的機會。所謂: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何況得聞這部微妙的法華經呢?

為什麼我說受持楞嚴經,能開大智慧,受持法華經能修成佛道呢?因為這部法華經是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和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也具有佛的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所以說法華經是經中之王。於是釋迦牟尼佛一心的來告訴藥王菩薩和法會中的大眾們:藥王!我今天告訴你,我所說的一切經典,從華嚴、阿含、方等至般若時,而所有的經典之中,法華經是為第一中的第一,故稱為經中之王。所以,我們只要能聽見這部法華經,都已經結了法華經的殊勝成佛因緣,將來必定能在二千五百有學無學聲聞眾的法會中聚會,若能勇猛精進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者,必定能速得親近十方一切諸佛菩薩,龍華會上悉相逢!

爾時佛複告藥王菩薩摩訶薩。我所說經典。無量千萬億。已說今說當說。而於某中。此法華經最為難信難解。藥王。此經是諸佛秘要之藏。不可分佈妄授與人。諸佛世尊之所守護。從昔已來未曾顯說。而此經者。如來現在。猶多怨嫉。況滅度後。

當佛說完了前面的偈頌之後,因為不讓一切眾生對這部法華經生出疑惑的心,所以就再次告訴藥王菩薩摩訶薩:我所說出來的一切佛法經藏,有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百千萬億那麼多。在過去所說過的法,現在所說的法,未來所說的法之中,而此一部法華經是最難相信和解說的。因為這部法華經的法太奧妙了,必須要有妙人才能接受和受持此經。這部妙法蓮華經也是十方諸佛最重要和秘密的法藏,是從來都不向外顯說的。十方諸佛都一齊護持著此部經,所以一直都不顯說出此部經。所以往昔以來,都沒有詳細地把它顯說出來。為什麼呢?就因為一般人都不相信這部經,並且當我說出這部經,有許多天魔外道、旁門左道都會生出怨恨和嫉妒心來,何況在我將來滅度之後?

藥王當知。如來滅後。其能書持讀誦供養為他人說者。如來則為以衣覆之。又為他方現在諸佛之所護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願力。諸善根力。當知是人與如來共宿。則為如來手摩其頭。

雖然這樣,佛也要說出這部經。所以,藥王!你應當知道當佛入涅槃之後,若有人能書寫、受持、讀誦、供養,和為他人解釋此部經的義理,就可得到佛以袈裟來披覆在他身上,而且十方諸佛都會常常來保護和加被這些人,使他們都開大智慧。這些人都具足大的信心力,所謂:佛法如大海,唯信可入,若人沒有信心是不能到佛法裏邊來的。要有信心才有功德,才能修道!所以若有人能受持法華經,他們都必須有很大的信心,就是怎樣都不會對此部經生出懷疑心,並且能立下堅固的志願來奉持此部經。為什麼這些人有如此的信心和志願呢?就因為他們在往昔已種下一切善根和菩提種子。你應當知道他們常與佛住在一起,得到佛來摩頂。摩頂是佛對一切眾生慈愛不舍的表示,就是佛用他的威德來加被一切眾生,令消除一切障礙,得開佛智。

藥王。在在處處。若說若讀。若誦若書。若經卷所住處。皆應起七寶塔。極令高廣嚴飾。不須複安舍利。所以者何。此中已有如來全身。此塔應以一切華香瓔珞。繒蓋幢旛。伎樂歌頌。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若有人得見此塔。禮拜供養。當知是等。皆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藥王!不論在任何地方,如果有人能解說、讀誦、書寫,還能在有這部法華經的地方,建造一個用七寶造成的寶塔,所造的塔也應該高廣和莊嚴,那麼就不需要再找舍利子來放在這個寶塔裏面了。是什麼緣故呢?因為如果把這部法華經放在寶塔裏邊,那就等於有佛的法身存在。我們就應該用一切的華、香、瓔珞、繒蓋、幢旛、伎樂、歌頌來供養以及恭敬尊重和讚歎此座寶塔。如果有人能見得到此座用七寶造成的塔,而能向這座寶塔合掌頂禮,乃至供養,你應當知道這些人,他們接近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不遠了。

藥王。多有人在家出家。行菩薩道。若不能得見聞讀誦書持供養是法華經者。當知是人未善行菩薩道。若有得聞是經典者。乃能善行菩薩之道。其有眾生求佛道者。若見若聞是法華經。聞已信解受持者。當知是人。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藥王!有許多在家和出家人修行菩薩道,如果他們不能見到或聽到讀誦、書寫、受持、供養法華經的人,你應當知道這些人還未圓滿的行菩薩道,如果能行菩薩道,又能見到或者聽到受持此部法華經的人,他們方能圓滿的修行菩薩道。另外有一些眾生,一心想要求得佛的果位,如果能見到或者聽到這部法華經,過後能深入的去瞭解和修持這部法華經,這人將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藥王。譬如有人。渴乏須水。于彼高原穿鑿求之。猶見幹土。知水尚遠。施功不已。轉見濕土。遂漸至泥。其心決定知水必近。

藥王!就譬如有一個人,他覺得很乾渴,需要水來解渴,於是就到一個高地上去挖土坑,想得到水。可是因為這地面是在高處,所以土地很乾燥。這也就是比喻我們人的習氣毛病猶如須彌山那麼高。若在這須彌頂上要找一點水,那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所以當你看見這一片幹土,就可知道自己離開有水的地方還很遠呢!這也就是說修道必須要念玆在玆,不是一日暴之,十曰寒之,若是這樣就離道八萬四千里了。若能不停的用功修行,就等於每天都在挖那個土坑,時間久了,雖然在這高地上,終究會見到濕土的,逐漸又見到濕的泥土,就如在修道上,逐漸能證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若能把握著決定的心,繼續的挖那個坑,就知道自己快要得到水了,也就是比喻一直能在修道上用功苦修,必定距離進入佛道不走。

菩薩亦複如是。若未聞未解。未能修習是法華經。當知是人。去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尚遠。若得聞解思惟修習。必知得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菩薩也和前面所說的一樣,如果有人沒有聽過或了解法華經的法,也不能依著法華經的微妙之法來修行。你應當知道,這人離開佛的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還遠呢?如果能得聞見、瞭解和思惟,依照法華經的法去修行,必得無量三昧,必定距離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不遠了。所以說,此部法華經是開權顯實的法,若能聞到法華經的人都是具有大善根、大智慧的人。

所以者何。一切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屬此經。此經開方便門。示真實相。是法華經藏。深固幽遠。無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薩。而為開示。

為什麼呢?因為一切菩薩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都在此部法華經裏包含著。此部經已把所有方便法門都揭開了,能指示出真實相的妙理。而我們每一個眾生都具有這實相理體,只不過是一般人都背覺合塵,不知道自己有這樣的真實相。這部法華經所含藏的法,具有無量億,猶如大海深不可測,是任何天魔外道所不可以破壞的,故譯為堅固之法。而這部經中的法是隱而不見。以佛的果位來論,如果要到佛的果位上,必須要經過九個步驟,由九個法界到佛的法界上,是一段很長遠的路途,因為太遠了,所以人不容易到法華經的程度上。現在佛開權顯實,而為你指示成就菩薩的大道。

藥王。若有菩薩。聞是法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新發意菩薩。若聲聞人。聞是經。驚疑怖畏。當知是為增上慢者。

假使有菩薩聽聞到這一部法華經,心生驚奇、懷疑和怖畏,你應當知道他們都是跟隨著藥王菩薩的八萬位初發心的菩薩。如果一般聲聞的人聽見這部法華經,心生驚疑和恐怖,你當知這是他們不夠恭敬和信仰佛法僧,故增長了貢高我慢心,就如在法華會剛開始有五千位佛的弟子,一聽見佛要講法華經,個個都退席而去了。

藥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欲為四眾說是法華經者。雲何應說。是善男子善女人。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爾乃應為四眾廣說斯經。

藥王,.假使有在家或出家的善男子善女人,想要在如來滅度後為四眾演說此部經,應該怎麼樣做呢?這些善男子善女人,必須要住到如來室,穿上如來的衣,坐到如來的法座上,這樣才可為四眾廣說此部法華經。

如來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心是。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如來座者。一切法空是。安住是中。然後以不懈怠心。為諸菩薩及四眾,廣說是法華經。

如來室者,就是具有大慈悲心。若能受他人的打罵,而不生一點嗔恨心,總是存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看一切眾生的痛苦等於自己的痛苦一樣,那就是進入了如來室。什麼又叫做著如來衣呢?就是能存柔軟和合及忍辱的心,沒有無明火。若要學習真正的忍辱心,並不是一天到晚都在念著「忍辱兩個字,逆境當頭時還是考不上的,因為這只不過是在皮毛上用功夫,刻舟求劍,無有是處。必須要老老實實去修行,那才能達到真正的忍辱功夫。若能看一切法皆空,不執著人不執著法,那就是坐到如來的座上了。若能具足這三種條件,然後以不懈怠的精神,為一切菩薩以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廣說這部法華經,那麼,十方一切諸佛菩薩,人非人等都會來護念和聽是人講此部經。

藥王。我于余國遣化人。為其集聽法眾。亦遣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聽其說法。是諸化人。聞法信受。隨順不逆。若說法者在空閒處。我時廣遣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聽其說法。我雖在異國。時時令說法者得見我身。若於此經忘失句讀。我還為說令得具足。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藥王!雖然我在娑婆世界入了涅槃,到其他的國土去教化眾生,可是有人在世間能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來講解這部經,我會派一切我所變化的人,各處去勸人來聽此位法師講這部經。我又派一些我所變化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來聽這微妙的法。他們並且能依照法華經的法去修行,隨順接受經文的義理。假使那位說法華經的法師是住在山上或者偏僻的地方,我就派一切的天龍、鬼神、乾闥婆、阿修羅等,來聽他說法。我雖然在其他的國土,但是我會常常令說法華經者得見到我的法身。如何呢?就是能廣為演說、聽聞、讀誦法華經,就如見到佛的三身四智,因為如來的真身就是法華經。假使有人忘記了法華經的某一句經文,我會去告訴他,令他記憶起忘記的經文。這是說,承蒙佛的加被,得開大智慧,令他把經文都能一目了然。這時佛透露出他那種大慈悲的心,願為太眾重複的把前面所說過的法,用一首偈頌來說清楚一點。

欲舍諸懈怠    應當聽此經    是經難得聞    信受者亦難

如人渴須水    穿鑿于高原    猶見乾燥土    知去水尚遠

漸見濕土泥    決定知近水

若人想要舍離懈怠,就應當聽此部法華經。這部法華經是難遭難遇的。即使有機會聽到這部經的人,也不容易相信此部經裏的妙法,所以也就不能得到此妙法的作用。譬如:有一個人覺得很口渴,需要喝水,所以就到高原處去鑿穿一個井。可是,在高原的地方,土地都是很乾燥,縱使花費許多時間去挖一個土坑,離開水源尚很遠呢?若這人能下定決心再繼續的往下挖,到最後,必定能得到所需要的水。這一個道理比喻我們人在凡夫的地位上,若想要修成佛道,必須要深入研究經藏,依法修行。雖然我們在這五濁惡世中,無始以來自性都塞滿了無明煩惱,貢高我慢,故不容易修道,離佛的果位有八萬四千里,但是若能把握堅固的志願,埋頭苦修用功辦道,必定能從凡夫的地位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地位,而離佛不遠。若能繼續向前邁進,終會達到佛的果位上。

藥王汝當知    如是諸人等    不聞法華經    去佛智甚遠

若聞是深經    決了聲聞法    是諸經之王    聞已諦思惟

當知此人等    近于佛智慧

藥王!你應當知道,前面我所說的那些人等,若沒有聽聞這部法華經(這包括當時聽佛說法華經的大眾及佛滅度後的眾生)的這些人,都是離開佛的智慧很遠。若能聽到這部法華經的深遠妙法,他們就會真正明白,聲聞乘的法,是佛權巧方便,知道妙法蓮華經乃是經中之王。若能在聽聞後聚精會神去思惟修習這部經的妙處和義理,你應當知道這一個人,將接近開悟佛的智慧了。

若人說此經    應入如來室    著於如來衣    而坐如來座

處聚無所畏    廣為分別說    大慈悲為室    柔和忍辱衣

諸法空為座    處此為說法    若說此經時    有人惡口罵

加刀杖瓦石    念佛故應忍

假使在我滅度之後,有人能為大眾解說此部法華經,他應該要進入如來室,穿上如來的衣,坐到如來的座位上,然後在大眾中能嚴整威儀,無有布畏,廣說此部經。那是說,他必須要有佛的大慈悲心,發願要救度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對一切都能柔和忍辱,忍別人所不能忍,讓別人所不能讓的,還要破一切人法的執著,才能在法座上為大眾說此經。若在講解此經時,有人用惡口來罵他,或者用刀杖瓦石來打他,他應具足念佛慈悲的心,念一切法忍辱的心,念一切法皆空的心。

我千萬億土    現淨堅固身    於無量億劫    為眾生說法

若我滅度後    能說此經者    我遣化四眾    比丘比丘尼

及清淨士女    供養于法師    引導諸眾生    集之令聽法

若人欲加惡    刀杖及瓦石    則遣變化人    為之作衛護

釋迦牟尼佛又說:當我滅度之後,我在千萬億的國土中,現清淨和堅固的法身,在無量億劫中,為所有一切眾生說法。如果在我滅度之後,有法師能解說此部法華經,我就會派遣我所變化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來供養這解說法華經的法師。我會引導一切眾生,集合在一起令他們聽法華經。若有人用刀杖和瓦石來傷害他,我就會派遣一些變化自在的人,來衛護著這位法師。

若說法之人    獨在空閒處    寂寞無人聲    讀誦此經典

我爾時為現    清淨光明身    若忘失章句    為說令通利

若人具是德    或為四眾說    空處讀誦經    皆得見我身

若人在空閒    我遣天龍王    夜叉鬼神等    為作聽法眾

是人樂說法    分別無掛礙    諸佛護念故    能令大眾喜

若親近法師    速得菩薩道    隨順是師學    得見恒沙佛

假使在我滅度之後,有人想為大眾說此部法華經,可是這人單獨居住在荒野無人的地方,這地方是非常清淨,每天都聽不見人的聲音。他在這個地方能讀或誦此法華經,這時我將為這一個讀誦法華經的人,現出清淨光明的法身。這即是法華經,能令讀誦此經者開大智慧,有了清淨智慧就會有清淨的光明,有了清淨的光明自然就會現出清淨法身,故稱清淨光明的法身。假使誦持法華經者,把法華經裏的某一偈或一句經文忘了,我將默默的告訴此人,如在禪定中或者夢寐中,使他記憶起來。這也是說,佛常在常寂光淨土中,以他的威神之力來加被受持解說的人,令他智慧增長。如果有人具足德行,為四眾宣說法華經,或者在寂靜處讀誦此經文,我都會令他們得見我的法身。其實,這部法華經就是佛的法身,若會讀誦者必開佛的智慧和得見佛的法身。假使有人在荒野深山裏解說此部經,我將會派一切天龍八部、夜叉、鬼神等,去作此法會中的聽眾。此人歡喜講法華經,而且能把此經的妙理,解說得圓融無礙,光光相照,孔孔相通,無有掛礙,因為佛都在加被著這個人,令他所說的法能使大眾生大歡喜。如果有人常親近這一位法師,必能很快就通達菩薩道。如果能跟隨著這一位法師學習佛法,將來一定能見到恒河沙數的諸佛給他摩頂授記。

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淺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四    見寶塔品第十一

第十一品,叫見寶塔品。

見是看見,所見的寶塔,一般人是用眼見。其實我們所見,不單單用眼睛看見,還要用心去看;不僅僅心能看見,本性也能看見,因為多寶如來也在眾生的本性裏邊。現是現本性的如來,見則是見本性的如來,也都是見寶塔。

心見和性見的道理,有人會不相信。因為一般人,只知用眼見,而不知眼睛根本不能見。如果眼睛能見,為什麼人死之後,眼睛仍在,為何不見呢?由此可證,不是眼見,而是性見。有人說:現在科學發達,可以把眼睛移植到另外一個人的眼中,還可以看見一切的東西。那不是眼見,而是見性的見。因為眼睛有見性,所以能見。若是沒有見性,它就不會見。那麼這個見性是什麼樣子?你是看不見的。

在楞嚴經上說:見猶離見,見不能及。見也要離開這個見,為什麼你看不見呢?因為見是沒有的嘛!若按照這個道理來講,你看見的東西,也是不存在的。有人說:這個道理,我不相信。就因為你不相信,所以不懂法華經的道理。法華經是破你的一切執著,你所見物質的見,是從八識的相分所現出來,其實也是假的,看不見的那個才是真的。那個是什麼?就是你的自性,圓陀陀,光灼灼,圓融無礙。若能把假的放下,真的就知道了。總之,你看不見的,那才是真見;你能看見的,那是八識的相分,不是見分。這個道理,越研究越妙,今天所講的見,到此為止。在金剛經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寶是七寶:就是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1、金的性是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代表堅固的智慧。2、銀的色是潔白,代表清淨的行門。3、琉璃是瑩澈的透明體,表示明瞭的智慧。4、硨磲有轉動的相,表示委屈心,修道人要有能忍能讓的心。5、瑪瑙是雜色,在裏邊有紅色、黃色、白色,因有許多顏色,表示萬行的智慧,所謂萬德莊嚴6、真珠是圓明,表示圓融無礙的智慧。7、玫瑰是玉石,有溫潤性,代表溫潤的智慧。用這七寶來建塔,故稱為寶塔。

塔是方墳,供養佛和祖師真身之處,也就是佛舍利所在處。塔有四方型、六方型、八方型和圓型。有的是磚造,有的是石造,有的是木造。塔最高有十三層,最低有二層;八層以上為佛塔,七層為菩薩塔,六層為辟支佛塔,五層為四果羅漢塔,四層為三果羅漢塔,三層為二果羅漢塔,二層為初果羅漢塔。總之,凡是有可紀念性的地方,後人皆建立塔,表示尊敬不忘之意。

好像釋迦牟尼佛1、出生處,在迦毗羅衛城外,龍彌爾園立塔。2、成道處,在摩迦陀國南尼連河畔立塔。3、轉法處,在迦屍國波羅奈城外鹿園立塔。4、現神通處,在舍衛城之東南只陀園立塔。5、從天降處,在桑伽屍國曲女城立塔。6、化度分別僧處,在王舍城立塔。7、思念壽量處,在毗耶離城立塔。8、入涅槃處,在拘屍那城立塔。今皆成為佛教徒朝拜之聖地。

品是品類。聚類相同義理為一段。妙法蓮華經有七卷,分為二十八品。每一品成為一個題目,內容和題目大致相同,有提綱挈領作用。以上是見寶塔品大概的意思。

這座寶塔,是多寶如來入滅之後,一切眾生所造的。多寶如來在未成佛之前,曾經發願:我在未來的世界,凡是有佛出世,將要說妙法蓮華經的時候,我的寶塔,從地湧出,現在其前,住在虛空,令大眾皆能看見,證明說法華經的境界是不可思議。所以可以知道寶塔現出是有征信的作用。

因此,釋迦牟尼佛將要說妙法蓮華經時,多寶如來乘他的願力,出現於虛空中。由此觀之,法華經是多麼的重要。佛在一生中先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最後說妙法蓮華經。可是說華嚴經時,小乘人不能接受。慈悲的佛陀,改說阿含經,次說方等經,再說般若經。弟子們回小向大,機緣成熟,才開權顯實,說這部法華經。

一九六八年夏天,我們成立暑假講習班,首先開講楞嚴經。去年暑假講習班,講普賢行願品、六祖壇經、金剛經等。今年講妙法蓮華經,現在講到見寶塔品。大家在佛教講堂(金山聖寺的前身),共同研究佛法,此非小因緣,可以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不過,在你未獲得宿命通以前,不曉得這種因緣。未證得天眼通以前,看不到這種境界。但是,你們在這裏能聽到見寶塔品,乃是不可思儀的境界現前。

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廣二百五十由旬。從地湧出。住在空中。種種寶物而莊校之。五千欄循。龕室幹萬。無數幢旛以為嚴飾。垂寶瓔珞。寶鈴萬億而懸其上。四面皆出多摩羅跋栴檀之香。充遍世界。

說完法師品的時候,在釋迦牟尼佛的面前,有七寶塔現出。這座寶塔高五百由旬,寬二百五十由旬(由旬是印度計算裏數的單位,大由旬有八十裏,中由旬有六十裏,小由旬有四十裏)。這座七寶塔從地下湧出,慢慢上升,最後停住在虛空。在寶塔之上,有種種無價寶物裝飾著,在寶塔的四周,有五千欄楯,千萬個龕室,及無數幢旛嚴飾著。又垂掛寶瓔珞,又懸掛寶金鈴,有萬億種那樣多。在寶塔的四面,放出多摩羅跋(性無垢)栴檀香味。這種香氣,充遍大千世界。

五百由旬,表示眾生在五道輪回中受苦。現在把五道輪回停止,令眾生離苦得樂。二百五十由旬,代表二百五十條戒。修行人,必須照戒律修行,才能成就道業。行住坐臥四大威儀,各有二百五十條戒,合為一千。再加過去一千,現在一千,未來一千,合成為三千。所謂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用種種寶物嚴飾,表示種種行門,莊嚴道業。五千欄楯,龕室千萬,表示萬善的一種功德。無數幢旛,表示定慧。幢表示定,旛表示慧。定就是靜,慧就是動。定慧均等,智慧現前,這是一種表法而已。

瓔珞是用七寶所成的裝飾品,掛在胸前,表示莊嚴。講到瓔珞想起一個公案:佛住世的時候,王舍城的國王,名叫頻婆娑羅王,他是佛的皈依弟子,也是大護法。他的兒子,名叫阿闍世王,受提婆達多(佛之堂兄,阿難尊者之胞兄)教唆,將父王囚在七重門之禁室,禁止任何人去探望老王,只有他母親例外。為什麼發生這種政變呢?因為提婆達多想做新佛,對外宣傳釋迦牟尼佛是舊佛。他既想在佛教中起革命,如果無人援助,則不會成功。所以聯合阿闍世王,鼓吹做國王的好處,勸阿闍世王弑其父,奪其位,口號是新王新佛共治天下。這種壞主意,使得阿闍世王心動,欲做新王,必須廢除老王。於是採取行動,奪父王的權利,自立為新王。二人狼狽為奸,處處找釋迦牟尼佛的麻煩。

其母后(韋提希夫人)每次見老王時,利用瓔珞(中間空心)盛著葡萄漿,供給老王飲用,老王始能保住性命。二人在地牢中感歎地說:為何生了這種忤逆的兒子,莫非前生的業障?佛有神通,可以來救我們吧!乃向靈山方向祈禱:世尊!請您大發慈悲救我們出苦海吧!這時,目犍連尊者和阿難尊者,從虛空而至。佛身放紫金色光,坐在百寶蓮華中,為他們說十六觀經。

寶鈴乃是驚鳥之用,所以塔廟的角處,皆掛著各式各樣的寶鈴。風吹鈴響的音聲,可以驚嚇雀鳥飛離此處。如有人發心,供養寶鈴懸掛塔角,來生的聲音,必定洪亮,所謂聲如洪鐘,就有這種殊妙的感應。

其諸旛蓋。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高至四天王宮。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羅華。供養寶塔。

所有一切的寶旛和寶蓋,都用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玫瑰七寶合成,高達四天王宮。四天王是欲界六天第一層天,位在須彌山的半山腰,在四方各有一天王鎮守。東方是持國天王,南方是增長天王,西方是廣目天王,北方是多聞天王。每位天王有八員大將,鎮守忉利天的四方,防禦阿修羅兵的侵略。韋陀菩薩是三十二員大將之一。

三十三天(忉利天)降曼陀羅(白色)華,供養寶塔。三十三天在須彌山的山峰,因為四方各有八天,再加上中央的一天,共計三十三天,這是地居天,在各天有一位天主管理,中央的天主為天帝釋。在道教稱他為玉皇大帝,外道稱他為天主,在佛教則稱他為釋提桓因。

今天(一九七年九月二十五日)將三十三天的天主來歷向大家說一說,令大家明白天主的真象。

外道認為天主是最高無上的主宰,實除上天主是佛教的護法。在佛堂中天主沒有坐著的資格,只能站著,甚至要站在門外。為什麼?因為他是護法者的緣故。

在無量劫以前,有三十三個女人,共同發心修建廟宇及佛像。其中有位領袖,她領導其他三十二個女人行善。這位領袖,原來是個貧窮女人,可是有慈善心。有一天,經過古寺,發現佛像由於風吹雨淋的緣故,佛像的貼金已脫落,又見佛堂的屋頂,年久失修,瓦片破碎零亂。她乃發心重建,但是木身是窮人,所謂心有餘而力不足,於是到處化緣。蒼天不負苦心人,她的虔誠之心,感動三十二個女人,願意隨喜功德,完成她的願心。於是大家一條心,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所謂有志者事竟成,不久,將破敗的佛殿、脫金的佛像,煥然一新,金碧輝煌。功德圓滿之後,人生無常,這三十三位女人,相繼無疾而終。便升忉利天做三十三天的天主。因為修廟的功德,而獲得這種果報。

記得在哈爾濱建三緣寺的時候,我到施主家化緣。一進門便說:我現在到你家裏來,你們應該生歡喜心,我是來送福德,你們應把握機會種福德。現在三緣寺籌建大雄寶殿,如果佈施金錢,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你們不要錯過種福德的機會。我是不會說話的人,可是我這樣一講,那些人都發心樂捐。有的說:我存了十年的錢,統統捐出修廟。有的說:我把心愛的首飾獻出修廟。如是集沙成塔,化得很多錢,這是我化緣的經過。

余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伽。人非人等。千萬億眾。以一切華香瓔珞。旛蓋伎樂。供養寶塔。恭敬尊重讚歎。

其餘一切天龍八部,以及人非人等等,有千億那樣之多。他們皆用一切的妙華、妙香、瓔珞、寶旛、寶蓋及種種伎樂,來供養寶塔,並且恭敬、尊重、讚歎寶塔。

現在將天龍八部大概解釋一下。天和龍屬於善心所。其餘六部屬於噁心所,但因為受佛的感化都變成護法善神。凡是講經說法的地方,他們都來護持道場。

1、天:就是欲界四王天,他們不但鎮守天宮,而且保護人間。韋陀菩薩就是四王天三十二員大將之一。他受佛之托,護持修道人的安全,使魔不能擾亂修道人的身心。

2、龍:它有神通,變化莫測。在往昔修道的時候,因為乘急戒緩,故墮為畜生,可是有神通。換言之,它修大乘法,勇猛精進,所以有神通。可是不守戒律,因此墮為龍身。

3、夜叉:譯為捷疾鬼。有三種夜叉:一為地行夜叉、二為空行夜叉、三為飛行夜叉。有的夜叉吸人氣、喝人血,或吃人精,到處作祟,令人不安寧。

4、乾闥婆:譯為香神。以香為食,身放香氣,是玉帝的樂神。玉帝想要聽音樂時,燃起沉水栴檀香,他們嗅香而至玉帝的善法堂,演奏歌曲,令玉帝歡喜。

5、阿修羅:譯為無端正。男性阿修羅的五官不端正,可是女性阿修羅的相貌非常美麗(玉帝便娶阿修羅王的女兒為妻)。又譯為無酒。他們在天上有天福無天權,因為無酒可喝,常發動戰爭,想奪取天主之位。

6、迦樓羅:譯為金翅鳥。其翅膀展開有三百六十由旬,可以將海水煽成海溝,把應死的龍吞進腹中,一次吞很多的龍。

龍王眼見龍族到了絕種的邊緣,一籌莫展,心想只有佛才有辦法,拯救龍子龍孫,於是來到佛所,請佛幫忙。佛送它一件袈裟,拆開為線,掛在龍角上。這樣,龍的性命得到安全保障,再不受金翅鳥的威脅。

金翅鳥吃不著龍,餓得發慌,也來到佛所,對佛說:世尊!我們以龍為食,現在您說怎麼辦?沒有龍吃,那就要餓死了!佛說:你們不會餓死的,我令弟子在吃飯時,送給你們一份食物。從此之後,僧人在吃飯前,一定送七粒米飯供養大鵬金翅鳥。

7、緊那羅:譯為疑神。因為似人,但頭有一角,令見者生疑。善於音樂,也是玉帝的樂神,專奏莊嚴法樂,玉帝舉行宴會或法會時,他們腋下流汗,直升天上,表演莊嚴的歌曲及舞蹈,令欣賞者生念佛念法念僧的心。

8、摩侯羅伽:譯為大腹行,即是大蟒蛇。它有嗔恨心,常噴毒氣害人。人若有嗔恨心,死後為蟒。梁武帝之妃郗氏,生前嫉妒比她美麗的女人,在三十二歲死了,轉為大蟒蛇。梁武帝遂請寶志禪師等寫了一部梁皇寶懺,超度它離蟒身得升天上。

爾時寶塔中出大音聲。歎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妙法華經。為大眾說。如是如是。釋迦牟尼世尊。如所說者。皆是真實。

天龍八部供養之後,在這時候,住在空中的寶塔,發出很大的音聲,讚歎地說:好得很!好得很!釋迦牟尼世尊能以最平等的大智慧,來教化菩薩的法。十方諸佛來護念你,以妙法蓮筆經為大眾講說。就是這樣!就是這樣!釋迦牟尼世尊所說的法,都是真實不虛的妙法。佛說此經時,多寶如來特意前來作證,令大眾相信,而不生懷疑心。

釋迦譯為能仁,牟尼譯為寂默。世尊是世出世之尊。能仁就是慈悲度眾生,寂默就是清淨修成德。能仁是動,寂默是靜。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不礙靜,靜不礙動,叫做不二法門。

釋迦牟尼佛雖然在靜中,可是還在教化眾生。雖然普化眾生,可是還在靜定中,這種境界妙不可言。玆舉出淺顯的譬喻來說明。就是說睡覺的時候和醒著的時候是一樣,醒著的時候和睡覺的時候也是一樣。就是這個道理,各位明白了吧!

各位若是覺得醒著就是睡覺的話,那麼,就是不睡覺,也不要緊。因為你睡覺不覺得是醒著,所以要睡覺。這個譬喻的醒,就是覺,睡就是迷。在睡的時候,絕對不會知道醒時所做的事情。也不知道昨天、今天、明天所做的事情。有人說:我在夢中所見的境界,第二天果然實現。這是靈感,並非真知道,也許是佛菩薩幫助你,給你一個預兆。

昨天所做的事情,明天所有的事情,在夢中都不知道,何況知道前生和來生的事情呢?大家不要因為沒有見著,便否認三世因果的存在。

爾時四眾。見大寶塔住在空中。又聞塔中所出音聲。皆得法喜。怪未曾有。從座而起。恭敬合掌。卻住一面。

在這個時候,四眾弟子都看見大寶塔住在空中。講到這裏會有人生起懷疑心:寶塔沒有地基,怎能停在空中?這個問題很容易解答,現在有很好的證明。人人皆知有太空站,它就是住在太空中,做為太空船聯絡和休息,然後再飛到第二個世界。

你們想一想,人的力量尚且可做到這種微妙的境界,何況佛法更為微妙不可思議。這座寶塔停在空中,等於太空站一樣,一點也不稀奇。科學越發達,證明佛法的真理越是正確,所謂事實勝於雄辯

寶塔住在空中,這是表法,表示無所著住。寶塔雖然住在空中,但是怎樣住呢?這就是令人不要執著。如有我執和法執,就成為修道的絆腳石。

四眾弟子又聽到從大寶塔中發出大音聲,都得到法喜充滿,忘掉煩惱。覺得奇怪!從來也沒有見到寶塔住在空中的境界,於是,四眾弟子都從座上站起,恭恭敬敬合起掌來,退到一邊等待解釋這個問題。

何謂四眾弟子?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淺釋於下:

A)比丘:譯為乞士、怖魔、破惡三種意思。1、乞士:就是上乞法于諸佛,以養法身;下乞食于眾生,以資慧命。世間之乞人,只求衣食,不乞於法,不為乞士。乞食有什麼好處?乞食是給眾生有種福田的機會。眾生供養三寶,才能得到福德。如果不供養三寶,福德就薄了。一般人不懂得種福德,所以比丘去乞食,令他們種福德,生出佈施供養心,這是對施主而言。對比丘本身來講,可以滅除自己的貪心。每天乞到什麼便吃什麼,絕對沒有分別心。乞食要次第而乞,不可越貧而從富,更不可越賤而從貴,一視同仁,平等讓眾生來種福田。佛教主張平等,人人皆有佛性,皆堪作佛,這就是平等的精神。2、怖魔:有人出家修道, , ,天魔就不高興。為什麼呢?因為他少了一個眷屬。當比丘受具足戒的時候,有三師七證。三師就是得戒和尚、羯摩和尚、教授和尚。七證就是七位律師來作證明。他們十位代表十方諸佛,傳授佛的戒法。在這時候,戒壇的羯摩和尚問戒子:你發菩提心否?戒子答:已發菩提心。又問:是大丈夫否?答:是大丈夫。問答之後,地行夜叉傳報空行夜叉,空行夜叉將這消息報告魔王說:現在人間又有一個眾生——某某,他出家做比丘。這話說完之後,魔宮殿發生震動,魔王生出恐怖心。3、破惡:就是破除一切煩惱。我們的煩惱是與生俱來的。好像小孩出生的時候,就會哭會發脾氣。故比丘要破除煩惱,煩惱破了,菩提乃現。

因為比丘有這三種意思,所以不翻譯。古時譯經有五不翻的規定:1、秘密不翻:如咒語。2、尊重不翻:如般若、菩提。3、順古不翻: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4、多含不翻:如比丘。5、此方無不翻..如庵摩羅果。

B)比丘尼:就是出家修道的女人,受具足戒者,為比丘尼。未受具足戒者,為沙彌尼。比丘尼受三百四十八條戒。沙彌尼受十條戒。佛之姨母——波闍婆提夫人,她是第一位比丘尼。佛之妻——耶輸陀羅夫人,她隨波闍婆提夫人同時出家,也成為比丘尼。

C)優婆塞:譯為近侍男,就是親近三寶的男子。凡是受三皈五戒的人居家修道者,稱為居士。

D)優婆夷:譯為近侍女,稱為女居士。護持三寶、供養三寶,這是在家居士的責任。出家人所需的四事——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皆由居士供養,這是種福德的基礎。

爾時有菩薩摩訶薩。名大樂說。知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心之所疑。而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有此寶塔從地湧出。又於其中發是音聲。

在這個時候,有位菩薩中的大菩薩,名號大樂說。他有他心通的智慧,知道天上的人、人間的人及阿修羅等等,心中所懷疑的問題,乃代表四眾弟子,向佛請法。便對佛說:世尊!這是什麼因緣,有這樣的寶塔,從地湧出,現於空中?又從寶塔中發出大音聲,這是什麼道理?祈求世尊慈悲,為我們開示這種因緣。

何謂菩薩?原意是菩提薩埵。菩提譯為覺,薩埵譯為有情;就是覺有情,覺悟一切有情。又可以說是有情覺,有情中之覺悟者。換言之,他是眾生之中的開悟者。

何謂摩訶薩?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不但是眾生中的覺悟者,而且又能行菩薩道。只要對眾生有益處的事他都去做,不管自己怎樣,唯一心一意度脫眾生。在華嚴經上說: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這種精神多偉大!

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行菩薩道,曾捨身命有一千次,整個大千世界,無處不是佛過去生捨命之地。

行菩薩道不是容易的事,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就困難。好像舍利弗尊者(佛的十大弟子之一,智慧第一),聽佛讚歎菩薩行菩薩道,遂發心行菩薩道。有一天,舍利弗尊者外出,走在路上,心中在想:無論遇到什麼難行的事,一定要做成功,不可半途而廢。我要學佛捨身的精神。

這個妄想剛生出來,就有境界來考驗。他在路旁見一個哭泣的男人,看樣子很傷心。舍利弗尊者想:這個人一定有困難不能解決,我行菩薩道,應該幫助他才對。便問:居士!你為什麼哭呢?哭的人答:我的問題太難了,沒有人可以幫助解決。尊者又說:我可以幫助你,請你說出你的問題。哭的人答:我相信你幫不了這個忙,說出來也沒有用處。尊者又說:無論怎樣難的事,我會盡力幫助你,絕無戲言。這個人反哭為笑地說:真的嗎?因為我母親患病,醫生診斷,需要活人的眼睛,否則無法醫治好的。我到各地藥房去買活人的眼睛,可是買不到,而我又捨不得自己的眼睛。因此,我母親的病也不會好的,所以我很悲傷。

舍利弗尊者聽完這番話之後,便對哭的人說:這件事很簡單,沒有困難,我把我的眼睛送給你母視治病。於是用力將自己的右眼挖出來,交給這個人。這個人接過來一看,不客氣地說:我要的是左眼睛,這是右眼睛,沒有用處。說完又嗅眼睛一下,便說:這只眼睛很臭,其味難聞。就將眼睛拋到地上,用腳踩碎。這時舍利弗尊者心灰意冷。心想:菩薩道真難行。算了吧!我不再行菩薩道,還是修小乘法吧!做個自了漢算了。

舍利弗尊者打完這個妄想,那個化緣的人,即刻騰身於空中,現出天人身,原來他是來考驗舍利弗尊者行菩薩道的心,是真心還是假?舍利弗尊者禁不起考驗,生退轉心,那只眼睛又在舍利弗尊者右眼眶中生出,恢復原狀,令舍利弗尊者莫名其妙,明明將眼睛挖出來,為何又在我眼中。所以可知行菩薩道者,絕不能退轉的。

舍利弗尊者是聲聞中最有智慧的人,可是行不了菩薩道。由此觀之,菩薩道是難行的。非得有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才能勝任。否則,一切等於零,不起作用。

爾時佛告大樂說菩薩。此寶塔中有如來全身。乃往過去東方無量千萬億阿僧祇世界。國名寶淨。彼中有佛。號曰多寶。其佛行菩薩道時。作大誓願。若我成佛滅度之後。于十方國土有說法華經處。我之塔廟。為聽是經故湧現其前。為作證明。贊言善哉。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告訴大樂說菩薩說:大樂說!在這座寶塔之中,有如來全身舍利。這位如來在過去世時,離此處的東方,經過無量千萬億阿僧祇那樣多的世界,有個世界,用七寶所成,清淨沒有穢垢,名叫做寶淨世界。在這個世界裏,有一位佛,名號多寶如來。這位佛在因地行菩薩道的時候,曾經發過大誓願:我若能成佛,在滅度之後,于十方諸佛國土中,只要有佛演說妙法蓮華經的地方,為聽這部經的緣故,我的塔廟從地湧出而現于十方諸佛的道場前,為說法華經這位佛作證明。又讚歎地說:好的很呀!”’

彼佛成道已。臨滅度時。于天人大眾中告諸比丘。我滅度後。欲供養我全身者。應起一大塔。其佛以神通願力。十方世界。在在處處。若有說法華經者。彼之寶塔。皆自湧出其前。全身在於塔中。贊言善哉善哉。

釋迦牟尼佛又告訴大樂說菩薩:這位多寶如來成佛之後,將要入涅槃的時候,在天人大眾之中,告訴一切比丘說:我滅度之後,如有供養我全身的弟子,應該建造一個大寶塔。而多寶如來,用他不可思議的神通和願力,在十方世界所有的地方,假使有佛出世就在那說法華經,多寶如來的寶塔,一定會從地湧出,出現在這位佛前。多寶如來雖然滅度很久,可是他的全身仍在塔中,受天人供養。又從塔中發出大音聲,讚歎這位正在說妙法蓮華經的佛:刁太好啦!太好啦!”’

大樂說。今多寶如來塔。聞說法華經故從地湧出。贊言善哉善哉。

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大樂說!現在多寶如來的寶塔,為聽法華經的緣故,所以從地湧出,發大音聲來讚歎:真好啊!真好啊!”’這是在讚美之中又為讚美。

是時大樂說菩薩。以如來神力故白佛言。世尊。我等願欲見此佛身。

在這個時候,大樂說菩薩代表大眾向佛請法。因為以如來神力加持的緣故,所以才有這種智慧來請問。大樂說菩薩聽到塔中讚歎釋迦牟尼佛,只聞其聲,未見其人,生出好奇心,便對佛說:世尊!我們大家都希望瞻仰多寶如來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種隨形好,究兗怎樣的莊嚴呢?

佛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是多寶佛有深重願。若我寶塔為聽法華經故。出於諸佛前時。其有欲以我身示四眾者。彼佛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盡還集一處。然後我身乃出現耳。

釋迦牟尼佛告訴大樂說大菩薩:這位多寶如來在往昔未成佛以前,又發一個深重的大願:假使我的寶塔為聽法華經的緣故,出現諸佛之前,若有想見我全身的四眾,必須請這位說法華經的佛,把他在十方說法所有的分身佛,統統集合在一處(這是一本散為萬殊,萬殊仍歸一本的境界)。等待這位佛的分身諸佛,聚集在一起的時候,然後我的全身才能出現於四眾的面前。”’

大樂說。我分身諸佛。在於十方世界說法者。今應當集。

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大樂說!我的分身諸佛,在於十方所有的世界中說法,教化眾生。現在應當召集諸佛來,共同瞻仰多寶如來身。這樣,多寶如來才能現全身。

大樂說白佛言。世尊。我等亦願欲見世尊分身諸佛。禮拜供養。

大樂說菩薩對釋迦牟尼佛說:世尊!我們不但願意見多寶如來的全身,而且也願意見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分身諸佛。我們藉此機會,禮拜諸佛、供養諸佛。

何謂禮拜?禮就是頂禮,拜是參拜。有人說:拜佛是迷信,佛像是用木和泥所造,或者用金、銀、銅、鐵所造,或者用石和瓷所造,拜他有什麼用呢?這豈不是迷信嗎?這不是迷信,拜佛有心理治療的功用,能消除貢高我慢心,能生柔和心、生恭敬心,把剛強的性情,改變為和藹的性情。拜佛又有生理治病的功用,又能令腹部縮小,使人不會有血壓高的病狀。

佛在未成佛以前,也拜其他的佛。所以成佛之後,就有人來拜他。好像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為常不輕菩薩,見人就頂禮,還說: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因此,釋迦牟尼佛成佛之後,就有很多人來拜佛。除非有人不想作佛,那又另當別論。若想成佛,一定要拜佛。所謂佛前頂禮,罪滅河沙。拜佛能將無量劫的罪業消滅。拜佛的功德,能滅盡生死的重罪。

拜佛是拜自性佛,將來成佛,也是成自性佛。

何謂供養?進財行施以為供,有所攝資為養。在佛教最重要就是供養,供養三寶。供養佛以香、花、果、燈。供養法以讚歎、恭敬、受持、修行。供養僧以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為什麼要供養三寶呢?為求吉祥,一切順利。為什麼你沒有好衣服穿?沒有好房子住?沒有好食物吃?皆因為你過去沒有供養三寶的緣故。你看世間大官大貴的人,他們都曾供養過三寶,所以令生獲大福報。在三世因果勸世文上說得很清楚:今生富貴是何因?前世舍財裝佛金;今生貧賤是何因?前世不肯濟窮人;今生長壽是何因?前世戒殺多放生;今生短命是何因?前世殺害眾生靈;今生端正是何因?前世香燈供佛尊;今生醜陋是何因?前世汙身佛前行。這是最好的說明。

三寶是世間良福田,也就是種福的田地。所謂凡僧雖不能種福,但求福必假凡僧。所以稱僧人為福田僧。沒有供養三寶,就沒有種福田的機會,來生也得不到福報。

爾時佛放白毫一光。即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國土諸佛。彼諸國土。皆以玻璃為地。寶樹寶衣以為莊嚴。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其中。遍張寶幔。寶網羅上。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從兩眉之間,放出一道白毫相的光明(白毫相光表示一乘中道)。即刻照見東方五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數那樣多的國土諸佛。那些國土,都是以玻璃為地,不像娑婆世界,以瓦石為地。釋迦牟尼佛用神通之力,三變土地,也就是三次變娑婆世界以玻璃為地。玻璃表示智慧光明。

娑婆二字是梵語,譯為堪忍。這世界的眾生,能堪受忍耐一切諸苦,以苦為樂,不知出離苦海。苦有三苦、八苦及無量諸苦。

又有寶樹和寶衣,來作裝飾。寶樹能令眾生得到清涼,脫離熱惱的威脅。寶衣能令眾生性情溫柔,沒有無明的火氣。又有無數千萬億菩薩,充滿其國。普遍掛著寶幔和寶網,羅覆其上,作為莊嚴校飾。

彼國諸佛。以大妙音而說諸法。及見無量千萬億菩薩。遍滿諸國為眾說法。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白毫相光所照之處。亦複如是。

在東方那些國土的諸佛,用大妙音聲來說實相之法。又見到有無量千萬億菩薩,遍滿一切諸佛國土,為眾生說法。不但東方是這樣的情形,就是其他九方,也是同樣的情形。凡是釋迦牟尼佛的白毫相光所照之處,都是這樣的情形。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非一般凡夫所能想像得到。

佛放白毫相光,為什麼先照東方呢?因為東方是一切的開始。東方是甲乙木,是天干的開始;東方屬於春,是四季的開始;日出東方,為一日的開始,所以白毫相光先照東方,次照其他九方。

爾時十方諸佛。各告眾菩薩言。善男子。我今應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並供養多寶如來寶塔。

在這個時候,十方諸佛(釋迦牟尼佛的分身化佛),都對本國的菩薩說:善男子!我現在應該往娑婆世界去,到釋迦牟尼佛的道場,並且供養多寶如來的舍利寶塔。

時娑婆世界。即變清淨。琉璃為地。寶樹莊嚴。黃金為繩以界八道。無諸聚落村營城邑。大海江河山川林藪。燒大寶香。曼陀羅華。遍佈其地。以寶網幔羅覆其上。懸諸寶鈴。唯留此會眾。移諸天人置於他土。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以大神通力,將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惡世,變為清淨的世界。以琉璃為地,寶樹莊嚴,用黃金為繩,分界為八道,代表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所變的土地,沒有聚落、村營、城邑,也沒有大海、江河、山川、林藪(大澤),地平如掌,清淨如鏡。又燃燒大寶香(功德香)。用曼陀羅(適意)華,散佈于地上(作為地毯,代表恭敬之意),又用寶網和寶幔羅覆其上。又懸掛各種寶鈴,代表樂隊,風吹寶鈴,奏出歡迎的音樂。只有留下住在法華會上的大眾。其餘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統統都移到其他國土去。

這是初次變土地的境界,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歡迎釋迦牟尼佛分身諸佛及多寶如來蒞臨的緣故,所以要莊嚴一番。現在舉出一個淺顯的例子來說明。好像有人請貴賓,一定將室中不清淨的東西搬出去,打掃乾淨,煥然一新,然後一灑香水,使滿室有芬芳之香味。令貴賓有心曠神怡,賓至如歸之感。

是時諸佛。各將一大菩薩以為侍者。至娑婆世界。各到寶樹下。一一寶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莊嚴。諸寶樹下。皆有師子之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寶而校飾之。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所分身化佛,各帶一位大菩薩,作為侍者,一同來到娑婆世界,各到菩提樹下。每棵菩提樹的高度,約有五百由旬(小由旬四十裏,中由旬六十裏,大由旬八十裏),菩提樹的枝葉和華果,非常茂盛,次第莊嚴,令其美觀。

在每棵菩提樹的下邊,皆有師子寶座,其高度有五由旬。用最名貴的七寶,校飾其座,五光十色,燦爛奪目。這是表示歡迎貴賓之誠心。

有人問:為什麼叫做師子座?就是諸佛說法時所坐的法座。因為諸佛說法,好像師子吼一樣的有威德,令天魔、外道心驚膽寒,不敢興風作浪,有調伏作用。師子是百獸之王,它吼叫時,百獸聞之,皆生畏懼。永嘉大師曾經說過:師子吼,無畏說。百獸聞之皆腦裂,香象奔波失卻威,天龍寂聽生欣悅。因為這種關係,所以叫做師子座。

爾時諸佛。各於此座結跏趺坐。如是輾轉。遍滿三千大千世界。而于釋迦牟尼佛一方所分之身。猶故未盡。

在這個時候,十方諸佛,各在師子座上,結雙跏趺坐。這樣一位佛連著一位佛,輾轉一排一排的坐,已經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可是在東方所分身的化佛,尚有未能入座,何況其他九方的諸佛呢?

有人問:什麼是雙跏趺坐呢?你們看佛所坐的姿勢,先將左腳搬在右腿上,然後再將右腳搬到左腿上,這叫雙跏趺坐。又有單跏趺坐,就是隨意將左腳放在右腿上,或者將右腳放在左腿上。雙跏趺坐叫做金剛坐,這是降魔坐。坐禪的人能結雙踟趺坐,容易入定。這種坐法,能降其心,令人不散亂,精神集中,不生妄想。

我們為什麼不能開悟?就因為妄想紛飛,心猿意馬拴不住,向外賓士。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證道時,第一句話便說:奇哉!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無不具有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參禪就是克期求證,參話頭就是控制妄想。由此可知,妄想是修道的絆腳石。

在中國大陸佛教中有這樣一句話:金山腿子高旻香。在鎮江金山寺坐禪的人,不准換腿。無論腿怎樣痛,仍然咬緊牙根忍耐著。如果動一動,就挨香板子(用木做板子,打在身上,實在不好受)。久而久之,腿就聽指揮。所謂金山禪和子,腿最守規矩。

在揚州高旻寺坐禪的人,最守時間的規矩。以香代替時鐘,到止靜的時候,就止靜;到開靜的時候,就開靜,一分鐘也不錯,所以稱為高旻香。凡是在這兩寺參過禪、打過坐的人,經過大冶洪爐,千錘百煉出金剛。虛雲老和尚,就在高旻寺參禪而開悟。

結跏趺坐的功德,能生戒力、定力、慧力,三力具足。所有金剛護法神,都來保護你。所有天魔知難而退,離你遠遠的。所有惡鬼向你叩頭。今天講個公案:

從前有位和尚,專為死人念經,維持生活,所以稱為趕經懺。有一天,他為死人做完法會,半夜的時候,他便回廟。走到河邊,天降大雨,他在橋下避雨。心血來潮,便結雙跏趺坐。此時,來了兩個鬼,見他是個金塔,因為塔中皆供養佛舍利,乃頂禮叩拜。不久,和尚覺得腿痛,將雙跏趺變成單跏趺,二鬼抬頭一看,金塔成為銀塔,但也不計較,照拜不誤。未幾,和尚覺得腿還是痛,遂改變成如意坐(即是將雙腳放下)。二鬼一看,銀塔已變成泥巴堆了!二鬼大怒,要打泥巴堆。和尚一看,嚇得魂飛天外,出一身冷汗。於是即刻恢復雙跏趺坐。二鬼一看,又是金塔,便拜到雞鳴而去。從此之後,和尚放棄趕經懺,專心修禪,不久明心見性,自稱鬼逼禪師

這個公案乃是傳說,無法證實。可是,結跏趺坐,功夫純熟,而自知時至的情形,卻有真實的例證。玆向大家說說。

我在東北家鄉的時候,有位外道,名叫關忠喜。當時他有三千多個徒弟,跟他學道。學什麼道?只要用錢買他的寶貝,等到大難臨頭時,可以逢凶化吉。大家相信他,不生懷疑,外道就有這種騙人的法術。

其實他什麼寶貝也沒有,只是在耍戲法,愚夫愚婦信以為真,非常崇拜他。他對徒弟說:現在時機未到,不能將寶貝交給你們,等到世界大亂的時候,再將寶貝交給你們使用,可以不死,躲過難關。

後來,他自己覺得死期將至,不能再騙人,自己得學真道,以了生死。於是領侄兒(關占海)到處求道。經過三年的時間,也沒有參訪到善知識,當然也沒有學到真道。於是天天愁眉不展,不知如何是好!

有一天,我到他家訪問(當時還是沙彌身份)。他的侄兒一見到我,乃對他說:叔叔!這個和尚,我在夢中見到他,他從我身撕下一張豬皮,把我嚇得驚醒過來。原來是一場大夢。他對侄兒說:他是有道行的人。今天道送上門來,我們不可錯過。於是叔侄二人商量一下,即刻跪在我面前求道。此時我對他們說:我沒有道可以傳授與你們。如果你們真心求道,我可介紹幾位善知識,我陪同你們一起去。

經過兩年的時間,參訪幾位善知識,皆不理想。於是二人再回來仍想拜我為師,我被其誠心所感動,答應傳授結雙跏趺坐的姿勢,但不收為弟子。

叔侄二人精進學習結跏趺坐。其侄年輕,很快習慣了。其叔年老骨硬,要下一番苦功夫。七十天后,我又到他家。見他腿腫如棒,行動不便,乃勸他放棄結跏趺坐。他堅強地說:我快要死了,如果不練,到死的時候,手忙腳亂,怎麼辦?我下定決心,除非死了,一切免談。只要不死一定要練結跏趺坐。這種求道之誠,令人佩服。

百天之後,我又到他家去,見他行動自如,驚奇的問:你不練結跏趺坐吧!他說:天天照坐不誤,不但早晨坐,晚上也坐,不論坐多久,也不覺得腿痛。所謂有志者,事竟成。

他在命終前幾天,便對人家說:我在某日某時要走了,家中一切的事情,沒有掛礙。唯一的心事,就是沒有能見到安慈法師一面,覺得遺憾。

到了他要往生的日期,他便淨身更衣,結雙跏趺坐,無疾而終。在他死的那天夜裏,全村的人,有很多在夢中見他跟著二個青衣童子往西方而去,後來他的侄兒跟我學道,成為我第一個收的弟子。

時釋迦牟尼佛。欲容受所分身諸佛故。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見到三千大千世界已經坐滿諸佛,在東方分身化佛,已經無座可坐。為容納其餘八方分身化佛,皆有座位的緣故。乃運用大神通之力,將八方各變為二百萬億那由他那樣多的國土。皆令其國土清淨。在其國中沒有地獄、餓鬼、畜生,以及阿修羅等。又將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統統搬到其他國土去。

這好比宴客的人家,將室內庭外收拾乾淨之後,又將所飼養的貓狗等家畜,皆放到別的房間,以免惹事,破壞氣氛。意思大致相同。

所化之國。亦以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嚴飾。樹下皆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種種諸寶以為莊校。

所變化的國土,也是用琉璃為地,並有菩提樹來莊嚴國土。樹的高度有五百由旬。樹的枝葉和華果,很有次第的莊嚴及校飾,在菩提樹下,皆有師子寶座,座高有五由旬。用種種的七寶,來裝飾此寶座,令其美麗而豪華。

亦無大海江河。及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通為一佛國土。寶地平正。寶交露幔。遍覆其上。懸諸旛蓋。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佈其地。

所變的國土,也沒有大海、江河、石山、大石山、鐵圍山(圍繞四大洲的山)、大鐵圍山(圍繞大千世界的山)、須彌山(妙高山)等諸山王。將所變的國土,統統成為一佛國土,寶地很平正,眾寶交絡的露幔,普遍覆蓋其上。又懸掛一切的寶旛和寶蓋。燃燒大寶香。諸天所散佈的寶華,遍滿其地,非常美麗而壯觀。這是次變土地的境界。

釋迦牟尼佛。為諸佛者當來坐故。後於八方。各更變二百萬億那由他國。皆令清淨。無有地獄餓鬼畜生。及阿修羅。又移諸天人置於他土。

釋迦牟尼佛為使十方所分身化佛有座位可坐,又在八方,各變二百萬億那由他那樣多的國土,皆成為清淨。也沒有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中的眾生,更沒有阿修羅等。阿修羅愛鬥爭,令世界不安寧,好像害群之馬,到處擾亂。

又將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都搬到其他國土去。為什麼?因為將五濁惡世,變成清淨的國土,所以將他們遷移到另外的國土去。

所化之國。亦以琉璃為地。寶樹莊嚴。樹高五百由旬。枝葉華果。次第莊嚴。樹下皆有寶師子座。高五由旬。亦以大寶而校飾之。

所變化的國土,也是琉璃為地,又有寶樹莊嚴其土地,菩提樹高度有五百由旬。樹的枝葉和華果很茂盛,皆是次第的莊嚴校飾。在每棵寶樹之下邊,皆有師子寶座,座高也有五由旬,皆用大寶所校飾,十分美觀。

亦無大海江河。及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諸山王。通為一佛國土。寶地平正。寶交露幔。遍覆其上。懸諸旛蓋。燒大寶香。諸天寶華。遍佈其地。

所變化的國土,也沒有大海、江河、石山、大石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須彌山等一切山王。所變化的國土,通成為一佛國土。寶地非常平正,沒有凹凸之處。眾寶交織而成的露幔,遍覆在上邊。又懸掛一切的寶旛和寶蓋。燃燒大寶之香,遠近都能嗅到其香味。諸天之寶華,好像下雪一樣,遍滿其地。成為華的世界,這種境界,妙不可言,這是三變土地的境界。

本品所講三變土地,究竟是什麼意思?釋迦牟尼佛以神通之力,將穢土變為淨土。初變娑婆一世界,二變將八方各為二百萬億那由他國土,三變又將八方各為二百萬億那由他國土,皆令清淨,成為淨土。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招待多寶如來及十方釋迦牟尼佛分身所化的諸佛,所以大事莊嚴,表示熱烈歡迎之意。

三變土地又有個意思。初變土地,表示斷除見思二惑。何謂見惑?就是見解的迷惑。何謂思惑?就是思想的迷惑。詳細的說,見惑是對境起貪愛。見到財生貪心,見到色起愛意。如果斷了見惑(初果羅漢斷盡三界的見惑),無論遇到什麼境界,無動於衷。思惑是迷理起分別。對於道理不明白,起了分別心(四果羅漢斷盡三界的思惑)。

二變土地,表示斷除塵沙惑。塵是微塵,沙是恒河之沙。在八識田中有塵沙那樣多的惑。如果不斷盡,仍在空與有上邊打轉。塵沙惑雖然很多,可是自己不知道。舉一例子來說明:在清淨的屋裏,在表面上看來,好像沒有微塵不潔之物。可是太陽光照進屋中,發現有無量的微塵,在虛空中飛來飛去、忽上忽下,有太陽光才能見到微塵,沒有太陽光就見不到微塵。太陽光就是智慧,微塵就是妄想。有了智慧,才能發現自己的妄想。

阿羅漢斷盡見思二惑,尚未斷盡塵沙惑。菩薩已斷塵沙惑,還未斷盡無明惑。見思惑為粗惑,塵沙惑為細惑。粗惑容易斷,細惑就不易斷。所謂起惑、造業、受報。惑多麼厲害!害人不淺,為了它而不得解脫,生生世世在輪回中旋轉。學佛法就是學斷惑的法。換言之,就是學智慧。智慧向何處求呢?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研究經典,是學佛法人必修之法門。

三變土地,表示斷無明惑。所謂破無明見法性。無明就是不明白。不明白佛法,不明事理,就是無明。有無明就有生死,斷無明就沒生死。證到等覺菩薩位,尚有一分生相無明(變易生死)未破,如果破了最後一分無明,便證佛果。

見思惑就是塵沙惑幫助它不明白。塵沙惑是無明幫助它生出來。無明是誰説明它生起?就是愚癡。無明惑為微細惑,最不容易斷盡。

釋迦牟尼佛三變土地的大意,就是令我們斷三惑。有三惑不能證佛果,斷三惑即證佛果。這個道理很簡單,人人皆曉得,可是人人不去行。佛也無可奈何!歎息地說:眾生難度,不知回頭!在佛教中常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只要回頭走,就到涅槃彼岸,得到常樂我淨的真正快樂。可惜芸芸眾生,認假作真,貪圖五欲之樂,不知那是五條繩子,被捆得喘不過氣來。

三變土地,又有個意思,以八背舍(八解脫)、八勝處、十一切處三法,為遠離三界貪愛之禪定。又叫做三昧,又叫做參禪三關。

何謂八背舍?背是違背,舍是捨棄。違背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境界。捨棄五欲(財、色、名、食、睡)的享受。今將八解脫淺釋如下:

1、內有色想觀外色解脫:內有情情愛愛的色想,在外邊見到色就迷惑了。如果心無這種思想,外邊無論有什麼色,也不會受其影響,心不會被境界所轉。見到英俊的男人,或者美麗的女人,要做不淨觀,自然得解脫。

2、內無色想觀外色解脫:心中沒有色想,觀察外邊的色相,統統是不淨之物,皆是無常、苦、空、無我。能這樣的觀想,不顛倒、不執著,就能得到解脫。

3、淨解脫身作證具足住:在定中觀想光明的妙色,能如如不動,了了常明,在身中具足圓滿,而住在空中。這是淨觀。前面是不淨觀。

4、空無邊處解脫:討厭色身,而修空觀,得到空定。但是空也要解脫,否則,還有空障,障礙而不能解脫。

5、識無邊處解脫:這時,連空也厭離,留下阿賴耶識,把前六識統統消滅了,不起作用。唯有第七識,稍微攀緣,但不起大作用,所以識也要解脫。

6、無所有處解脫:把第七識降伏了,第八識獨存,不起現行。這時,空也沒有了,識也沒有了,我也無所有。可是心中還有個無所有的想法,所以也要解脫。

7、非想非非想處解脫:以定力控制第八識,好像似盡,故為非想。定力稍移,第八識似存,故為非非想。粗想要解脫,細想也要解脫,這才是真解脫。

8、滅受想定身作證具足住解脫:就是使受之心所和想之心所二法,都滅而不起,這是滅受想定。若有滅受想,還是沒有解脫。還是有障礙。若有所執著,就不能解脫。換言之,知見都要解脫,否則,不得解脫。

何謂八勝處?勝是勝知勝見。勝知:凡是所知道的,都是正確。勝見:凡是所見到的,都是對的。這種勝知勝見和世間的知見不同。若能明白八解脫和八勝處的道理,那就不會被外境所迷惑,不會做顛倒的事情。這八勝處是觀察人的死屍,有各種不同的現象,然後才能證入殊勝的境界。

1、內有色想觀外色少勝處、2、內有色想觀外色多勝處、3、內無色想觀外色少勝處、4、內無色想觀外色多勝處。此勝處和八解脫的意思差不多。因為沒有定力的時候,如果觀多,恐怕定力散了,所以要觀少勝處。等有定力時,再觀多勝處,觀什麼?要修九想觀。

何謂九想觀?就是(一)脹想:死屍之膨脹。(二)青瘀想:風吹日曬的死屍,變成青瘀色。(三)壞想:死屍之破壞。(四)血塗想:身體破壞之後,血肉流塗於地。(五)膿爛想:腐爛成膿水。(六)啖想:屍體被鳥獸所食。(七)散想:鳥獸食完之後,全體的骨頭破裂分散。(八)骨想:剩下白骨一堆。(九)燒想:白骨被火所燒,成為灰土。修禪者,一定要觀此九想觀。否則,執著有我,不會成功。

5、青勝處、6、黃勝處、7、赤勝處、8、白勝處。觀完不淨,再觀放光。青色放出青光,黃色放出黃光,赤色放出赤光,白色放出白光,現出一種光明。這時,不要執著,好像沒有那回事,這樣才能到殊勝的處所。

何謂十一切處?就是十種普遍一切處。也就是四色加六大。若有勝知勝見,就能成就遍一切處的功能。

1、青遍一切處、2、黃遍一切處、3、赤遍一切處、4、白遍一切處、5、地遍一切處、6、水遍一切處、7、火遍一切處、8、風遍一切處、9、空遍一切處、10、識遍一切處。這十種法,參禪的人,必須明白這種境界,然後才能破本參。就是把本來所參的話頭破了,也就是開悟。虛雲老和尚在開悟時說: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就是這種境界,一切皆空了。

三變土地,一變表示八背舍,二變表示八勝處,三變表示十一切處。經文的義理,深奧無窮,要貫通經義,才有用處。否則,囫圇吞棗,食而不知其味,那就辜負學佛法之初衷。念經文不求甚解,不知經旨。終日和無明在一起睡覺,和煩惱在一起吃飯,和三惑在一起打同參,這樣,焉能有所成就?總之,明白就離開它們,不明白就被它們所迷。

學佛法的人,學而會用,才有效果。學不會用,無論學多少,也沒有益處。就是學一句會用,就能得到無量的好處。學佛法最大的忌諱,就是能說不能行,成為口頭禪。

爾時東方釋迦牟尼所分之身。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等國土中諸佛。各各說法來集於此。如是次第十方諸佛。皆悉來集。坐于八方。

在這個時候,在東方釋迦牟尼佛所分身之化佛,在百千萬億那由他恒河沙數相等國土中諸佛,各在彼土說法教化眾生,因為多寶如來到靈山法會做證,所以他們皆辭別大眾來靈山集會。

多寶如來為什麼要來到娑婆世界靈鷲山法華會上來做證呢?因為在往昔的時候,曾經發過這樣的願心:凡是有演說妙法蓮華經的道場,我一定前去做證明。

這樣次第,從東方開始,十方諸佛皆來到靈山法會集會,坐在寶塔的八方。爾時一一方。四百萬億那由他國土諸佛如來。遍滿其中。

這個時候,在每一方各有四百萬億那由他那樣多的國土。所變的國土,清淨到極點。釋迦牟尼佛分身的諸佛,都遍滿其中。

是時諸佛。各在寶樹下坐師子座。皆遣侍者。問訊釋迦牟尼佛。各齎寶華滿掬。而告之言。善男子。汝往詣耆闍崛山釋迦牟尼佛所。如我辭曰。少病少惱。氣力安樂。及菩薩聲聞眾。悉安隱不。

在這個時候,十方分身諸佛,各在菩提樹下,坐在師子寶座之上。乃派遣侍者,到釋迦牟尼佛的道場去問訊。諸佛手捧寶華交給侍者,囑咐侍者說:善男子!你到靈鷲山釋迦牟尼佛的道場,代我這樣地說:世尊!近來好嗎?沒有病痛吧!沒有苦惱吧!氣力充沛吧!身心安樂吧!世尊座下的菩薩及聲聞等,他們都安隱吧!間訊完了之後,獻寶華,供養於佛。

以此寶華散佛供養。而作是言。彼某甲佛。與欲開此寶塔。諸佛遣使。亦複如是。

諸佛又囑咐侍者說:將此寶華散開,供養釋迦牟尼佛。然後對佛說:某某佛為想打開多寶如來的寶塔,瞻仰多寶如來的德相。”’不但一位佛派遣侍者問訊于佛,供養於佛,十方諸佛,都是這樣問訊和供養。

爾時釋迦牟尼佛。見所分身佛悉已來集。各各坐于師子之座。皆聞諸佛。與欲同開寶塔。即從座起。住虛空中。一切四眾起立合掌。一心觀佛。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見到自己所分身的諸佛,完全來到靈鷲山集會,每位佛皆坐在師子之寶座。又聞十方諸佛願意打開寶塔的心聲,即時從寶座站起,住在虛空中。這時,一切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弟子,同時起立,恭敬合掌,大眾一心觀佛如何開寶塔之門?聚精會神的等待。

於是釋迦牟尼佛。以右指開七寶塔戶。出大音聲。如卻關鑰。開大城門。

就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用他的右手指,把七寶塔的塔門打開了,從塔中發出很大的音聲,好像開城門的鎖頭一樣。佛用右手指開寶塔,表示開權。多寶如來現身,表示顯實。所謂開權顯實,把權巧方便法門收起來,現在顯出真實的法門。佛以前所講的經典,乃是權巧方便之法,現在講妙法蓮華經,乃是真實之法。此即本經的宗旨。

即時一切眾會。皆見多寶如來。于寶塔中坐師子座。全身不散。如入禪定。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把寶塔之門打開了,在法會中所有的四眾弟子,都看見多寶如來的全身,在塔中坐在師子座上,安然存在,沒有損壞。好像入了禪定一樣的安詳,令見者情不自禁而生起恭敬心, ,所謂肅然起敬。為什麼?因為有威可畏,有儀可敬的緣故。

又聞其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快說是法華經。我為聽是經故而來至此。

此時,又聽見多寶如來在塔中說: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佛,請你快點說妙法蓮華經。我為聽法華經的緣故,所以來到此處。多寶如來為往昔的願,而來做證明。

爾時四眾等。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滅度佛說如是言。歎未曾有。以天寶華聚。散多寶佛。及釋迦牟尼佛上。

在這個時候,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弟子,看見過去無量千萬億劫,已經滅度的多寶如來,在寶塔中說出這樣的話,大眾稱歎未曾有!大眾皆用天寶華聚,紛紛散於多寶如來和釋迦牟尼佛的身上。

爾時多寶佛。于寶塔中分半座與釋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時釋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結跏趺坐。

在這個時候,多寶如來在寶塔中,將他所坐的師子寶座,讓出一半給釋迦牟尼佛坐,這樣地說:釋迦牟尼佛,你可以坐在我的旁邊座上,我們二人共坐一座。

這時,釋迦牟尼佛即刻進入寶塔中,同多寶佛共坐一座,在師子座上結跏趺坐。

爾時大眾。見二如來在七寶塔中。師子座上結跏趺坐。各作是念。佛坐高遠。惟願如來以神通力。令我等輩俱處虛空。

在這個時候,法華會中的大眾,看見二位如來在七寶塔中,共同于師子座上,結跏趺並坐,非常親近,如同老朋友。大眾皆生起這樣的思想:二位佛坐在又高又遠的寶塔中,令我們看不清楚,聽不清楚。惟願如來慈悲,用大神通之力,將我們在法會中的大眾,都接到虛空中,瞻仰如來,禮拜如來,比較方便。

即時釋迦牟尼佛。以神通力。接諸大眾皆在虛空。以大音聲普告四眾。誰能於此娑婆國土。廣說妙法華經。今正是時。如來不久當入涅槃。佛欲以此妙法華經。付囑有在。

這時,釋迦牟尼佛因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的緣故,知道大眾在打妄想,遂生憐湣之心,用神通力,把他們皆接到虛空中,滿大眾的願。

釋迦牟尼佛又用大音聲,普告四眾弟子說:誰能在這個娑婆國土(此國土,眾惡充滿,萬苦煎熬)中,廣說妙法蓮華經,現在正是時候。因為我(釋迦牟尼佛)說完法華經之後,不久當入涅槃。每位佛都願意將妙法蓮華經,託付於人,希望有人能荷擔這個大任,續佛慧命,令正法永遠住世,不令斷絕!

各位注意!受持法華經、讀誦法華經、解說法華經、書寫法華經、流通法華經,皆有想不到的功德。讀誦法華經,能從口中吐出舍利子。書寫法華經,能從筆尖落下舍利,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世尊,願意重新宣說此義,乃說出下邊的偈言。

聖主世尊    雖久滅度    在寶塔中  尚為法來    諸人雲何

不勤為法

這一段經文,是釋迦牟尼佛讚歎多寶如來所發的願,凡有講述妙法蓮華經的道場,多寶如來一定前往聽法,作為證明。你們看!講述法華經的地方,多寶如來就去聽經。何況我們凡夫,更要到講法華經的地方去聽經。

聖主世尊,這是指多寶如來而言,尊敬他為聖中之主。世尊是世出世間最尊貴的人。他雖然在無量劫以前就滅度,住在多寶塔中。他既已成佛,不需要再聽法。可是他為聽妙法蓮華經,尚且來到娑婆世界靈鷲山法華會。諸位!為什麼不勤修佛法?

不勤為法,就是懶惰、懈怠、放逸、不精進,也就是不專一其心來聽法。真正信佛的人,除非沒有講經的法會,如果有的話,無論怎樣忙,一定要安排時間去參加。為什麼?因為聽經比生命還要重要。一天不吃飯可以的,一天不聽經不可以的。聽經能曉得了生脫死的法門,依法修行,定能獲得解脫。再者,聽經比看經所得的印象更深,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可以改為聽法師一堂經,勝過讀十卷經。所謂一曆耳根,永為道種。

此佛滅度    無央數劫    處處聽法    以難遇故    彼佛本願

我滅度後    在在所往    常為聽法

多寶如來自從滅度以來,經過無央數大劫的時間,到處去聽妙法蓮華經,凡有講妙法處,一定前來參加做證。釋迦牟尼佛講妙法蓮華經時,他乘寶塔從地湧出,住在虛空中,來做證明。

多寶如來既然成佛,為什麼還前來聽妙法蓮華經?因為此經不容易遇到的緣故。所謂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這是唐朝武則天女皇帝所作的開經偈。在讀經以前,必須先誦這首偈頌。

多寶如來在往昔時,曾經發願:我若成佛,就擁護講妙法蓮華經的道場。我滅度以後,無論何處何佛講妙法蓮華經,我常去聽法,並作為證明。

為什麼發這種願呢?因為妙法蓮華經是難遭難遇的經典。他要做影響眾,引導大家踴躍參加法會。令大眾知道此經典是經中之王,成佛的經典。所謂楞嚴經開悟,法華經成佛。

又我分身    無量諸佛    如恒沙等    來欲聽法    及見滅度

多寶如來    各舍妙土    及弟子眾    天人龍神    諸供養事

令法久住    故來至此

釋迦牟尼佛又說:我分身無量諸佛,好像恒河沙數那樣之多,都來到此處聽法華經。他們又想見已經滅度無量劫的多寶如來,所以十方分身佛,都捨棄自己的妙土,以及他們的弟子,而來靈鷲山。

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諸龍諸神等,都來供養多寶如來,為令正法久住於世間,所以多寶如來及十方諸佛皆來到這裏。

為坐諸佛    以神通力    移無量眾    令國清淨    諸佛各各

詣寶樹下    如清淨池    蓮華莊嚴

我為諸佛安置座位,用神通之力,將無量眾生移到其他國土,使此國土清淨表示歡迎貴賓光臨之意。

十方諸佛各到菩提樹下,坐在師子寶座之上,如同清淨地一樣。用各種顏色的蓮華,作為莊嚴。設備周到,賓至如歸。

其寶樹下    諸師子座    佛坐其上    光明嚴飾    如夜闇中

然大炬火

三變土地之後,把世界變得清淨,分身諸佛,各各來到菩提樹,坐在座上。每個寶座,皆用七寶來嚴飾,放大光明,照遍一切。好像在夜裏黑暗中,燃燒大火炬,將黑暗驅逐。

身出妙香    遍十方國    眾生蒙熏    喜不自勝    譬如大風

吹小樹枝    以是方便    令法久住

分身諸佛的身上,皆放出微妙的香味,芬芳撲鼻,其香遍滿十方國土。所有的眾生,被此香所薰染,皆大歡喜,而發菩提心。好像大風吹小樹枝一樣,無不披靡,也就是受到佛法的利益。

用這種善巧方便之法,為使佛法久住於世。所以先講權法,後講實法,用意在此。

凡是真正修持的人,嚴守戒律,絕不犯戒,生生如此,世世如此,其身體自然放出青蓮華的氣味。是一股淡淡的清香,而不是強烈的香味,不會令人有刺鼻的感覺。守戒的人,就是多天不洗澡,也沒有臭味,仍放香味。不守戒律的人,其身有狐臭之味,令人討厭。

告諸大眾    我滅度後    誰能護持    讀說斯經    今於佛前

自說誓言

釋迦牟尼佛又告訴大眾說:我說完法華經之後,就會入涅槃。在我滅度之後,誰能發願受持此經、讀誦此經,現在應當在多寶如來座前和分身諸佛座前,自動發誓言。今後絕對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流通這部妙法蓮華經。無論如何困難,不改變初衷,一定貫徹始終,不辜負如來之期望。

其多寶佛    雖久滅度    以大誓願     而師子吼    多寶如來

及與我身    所集化佛    當知此意

這位多寶如來,雖然久已滅度,可是仍以他的大誓願,在寶塔中作大師子吼。多寶如來和我身,以及我的分身所化諸佛,都能知道你們所發願的意思。然後護持你們,令身心安隱,專心修道。

諸佛子等    誰能護法    當發大願    令得久住    其有能護

此經法者    則為供養    我及多寶

各位佛的弟子!誰能有護法的心,應當發最大誓願。令妙法蓮華經的法,久住於世。

假使有人能護持妙法蓮華經,等於供養我和多寶如來一樣有功德。為什麼?因為妙法蓮華經是如來的真身。所謂諸供養中,法供養最。財供養是修福,法供養是修慧。福慧雙修,功德才能圓滿。

此多寶佛    處於寶塔    常遊十方    為是經故    亦複供養

諸來化佛    莊嚴光飾    諸世界者    若說此經    則為見我

多寶如來    及諸化佛

這位多寶如來,雖然坐在寶塔之中,可是常到十方世界去證明妙法蓮華經的緣故。

你們若能發心供養妙法蓮華經,就等於供養我所分身的諸化佛。莊嚴一切國土,光飾一切世界。

假使能解說妙法蓮華經,就能見到我身和多寶如來身,以及我的分身諸化佛。

諸善男子    各諦思惟    此為難事    宜發大願    諸餘經典

數如恒沙    雖說此等    未足為難

各位善男子!你們各位要審諦的思惟這個道理。能發願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流通這部經典,這是一件很難的事。你們各位應當發大誓願,生生世世親近三寶、親近善知識、擁護善知識。

除了妙法蓮華經典之外,尚有很多的經典,其數量如同恒河沙那樣之多。雖然說這樣多的經典,但是也不算是一件太難的事。

若接須彌    擲置他方    無數佛土    亦未為難    若以足指

動大千界    遠擲他國    亦未為難

假使把須彌山舉起,拋擲他方無量的佛土,也不算是難事。只要有神通,便輕而易舉。

假使用足趾的力量,移動大千世界,把整個世界都拋到他方國土去,這也不算是難事。

若立有頂    為眾演說    無量餘經    亦未為難    若佛滅後

於惡世中    能說此經    是則為難

假設站立在有頂天(無色界非想非非想處天),為眾生演說無量諸經,也不是難事。只要有五眼六通的本領,就能行得通,沒有一切障礙。

假使佛滅度之後,有人能在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惡世之中,解說妙法蓮華經,這是件難事,最不容易辦得到的。

假使有人    手把虛空    而以遊行    亦未為難    於我滅後

若自書持    若使人書    是則為難

假使有個人,他神通廣大,手拿虛空,到處遊行,這件事還不出奇,可以辦得到。

可是在我(佛)滅度以後,或者有人書寫此經,或者令人書寫此經,這是不容易做到的。為什麼?因為這種境界太不可思議,所以沒有人會相信。

若以大地    置足甲上    升於梵天    亦未為難    佛滅度後

於惡世中    暫讀此經    是則為難

假使有人,將整個大地放在腳指甲上,可以上升到大梵天,也不是難事。

在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能在五濁惡世之中短暫時間內,能讀此經,這才是很難的事情,不容易做到。

各位注意!沒有善根的人,根本就聞不到妙法蓮華經的名字,更不能讀到妙法蓮華經的妙法,以及能看見妙法蓮華經的經文。現在你們各位是幸運者,能在佛教講堂聽妙法,乃是在往昔時,發過誓願,親近此經、受持此經。今生遇到有講妙法蓮華經的道場,這種機緣難遭難遇,諸位要珍惜,不可隨便放過!

假使劫燒    擔負乾草    入中不燒    亦未為難    我滅度後

若持此經    為一人說    是則為難

假使在劫火燃燒的時候,有人背著乾草,入於劫火中,而不被劫火所燒,這也不是難事。只要有神通,就能辦得到。

在我滅度之後,如有人受持此經。或者為一個人解說,這是很難的事,不容易辦得到。

若持八萬    四千法藏    十二部經    為人演說    令諸聽者

得六神通    雖能如是    亦未為難    於我滅後    聽受此經

問其義趣    是則為難

假使有人受持八萬四千法藏,以十二部經為人說,令一切聽法的人,皆得六種神通,雖然能這樣,但不算是難事。

在我滅度之後,若有人能聽受此經,再問此經的義趣,這才是一件很難的事。

何謂十二部經?就是長行重頌並授記,孤起無問而自說,因緣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論議共成十二部,廣錄大論三十三。長行、重頌、孤起為經文的體裁。

1、長行:就是經中之長文。2、重頌:就是前邊長行的義理,用偈頌方式再敍說一遍。3、授記:佛與菩薩授成佛之記。4、孤起:忽然間起一首偈頌,其義理和前後的經文不相干,沒有關係。5、不問自說:沒有人請法,而佛自動說出的經文。6、因緣:就是見佛聞法的因緣。或者佛說法教化眾生的因緣。7、譬喻:經文中說譬喻之處。8、本事:佛說弟子過去世的因緣。9、本生:就是佛說自身過去的因緣。10、方廣:就是佛說方正廣大真理之經文。11、未曾有:佛現神通的經文。12、論議:佛和弟子互相問答的經文。

何謂六神通?開悟的人,才能證得這種境界。1、天眼通:上自諸天,下至地獄,皆能看得清清楚楚。2、天耳通:不但能看見天人一舉一動,而且又能聽到天人一言一笑,好像無線電一樣的清楚。3、他心通:能知道他人心中所想的事和要說的話。4、宿命通:能觀察自己和他人在往昔的因緣和末來的因果。5、神足通:可以在定中來去自由,不受任何限制。6、漏盡通:沒有煩惱,沒有妄想,一切漏皆消盡,不起作用。外道和鬼神只有五通,而無漏盡通,諸佛菩薩和大阿羅漢才具足六種神通。

若人說法    令千萬億    無量無數    恒沙眾生    得阿羅漢

具六神通    雖有是益    亦未為難    於我滅後    若能奉持

如斯經典    是則為難

假使有人說佛法,能令無量恒河沙數的眾生,皆得阿羅漢的果位,皆具足六種神通。雖有這樣的益處,可是還不算是難事。

在我滅度之後,有人若能奉持妙法蓮華經,這才是一件很難的事。

我們凡夫要聽妙法蓮華經,就是多寶如來和釋迦牟尼佛分身所化諸佛,也來到靈山法會聽妙法蓮華經。由此可知,妙法蓮華經如何之重要!此經是成佛之經典。要想成佛,必須受持此經,別無二法。

在沒有講妙法蓮華經之前,我不說妙法蓮華經是難遭難遇的經典。現在講到此處,經文上也說得很明白。希望各位注意聽!能聽一遍法華經的功德,感應來生的智慧,無可限量。好像大海的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我們為什麼有愚癡?為什麼有脾氣?為什麼有妄想?為什麼有煩惱?一言以蔽之,皆因沒有聽過妙法蓮華經的緣故。此經有不可思議的好處。此種好處,不可心思、不可言議,只有行者自己去體會,便知其中的妙味。

我為佛道    於無量土    從始至今    廣說諸經    而於其中

此經第一    若有能持    則持佛身

釋迦牟尼佛說:我為教化眾生,皆成佛道的緣故,所以在無量諸佛國土,從開始到現在,已經廣泛解說很多經典。先說大方廣佛華嚴經,次說阿含經,再說方等及般若諸經,現在才說妙法蓮華經。在我所說諸經之中這部經為第一。這是最稀有的經典。

假使有人能受持此經,就是持諸佛的真身。佛的真身,就在妙法蓮華經之中。所謂入如來室,著如來衣,坐如來座。這三種就是受持佛的真身。

諸善男子    於我滅後    誰能受持    讀誦此經    今於佛前

自說誓言

各位善男子!在我滅度之後,誰能受持此經、讀誦此經、解說此經、書寫此經、流通此經。現在應當在佛的面前,自己說出誓言。學佛的人,一定要發願,願力能鞭策自己向正道邁進,不會誤入歧途。發願不實行,好像開妄華的樹,沒有用處。

此經難持    若暫持者    我則歡喜    諸佛亦然    如是之人

諸佛所歎    是則勇猛    是則精進    是名持戒    行頭陀者

則為疾得    無上佛道

這部妙法蓮華經是難受持的經典,沒有真正善根的人,不能受持。假使有人在今生暫時受持、讀誦此經,我很歡喜,諸佛也歡喜。為什麼?因為這個人的善根深厚,能擔當大任,將佛法流通於世間,令眾生能聞三寶,發菩提心,成無上道。

這個人受持法華經,為十方諸佛所讚歎:這個人受持勇猛精進而不懈怠,嚴守戒律而不放逸。修行十二種頭陀行,很快會證得佛果。

何謂十二頭陀行?1、著糞掃衣。2、但三衣。3、常行乞食。4、次第乞食。5、日中一食。6、節量而食。7、過午不飲漿。8、住寂靜處。9、塚間坐。10、露地坐。11、樹下宿。12、常坐不臥。修苦行的行者,必守十二種的現定。為什麼要這樣苦呢?因為人有貪心。所謂欲望無止境,貪而無厭,越多越好,結果妄想紛飛,到處攀緣,影響修道。若能修十二種苦行,看輕自己的身體,就不做它的奴隸,只要能維持生命就可以了。若無貪心,即無妄想。若無妄想,即能開悟。

能于來世    讀持此經    是真佛子    住淳善地    佛滅度後

能解其義    是諸天人    世間之眼    於恐畏世    能須臾說

一切天人    皆應供養

這個人能在來世的時候,讀持法華經,才是真正佛的弟子,住在最純淳的善地,也就是佛地。

在佛滅度之後,能瞭解此經典的義理,乃是諸天人之眼目。無論是天上的人,或人間的人,如果不誦讀受持法華經,好像沒有眼睛的盲人。

在五濁惡世之中,能在須臾之間,解說法華經。這時,一切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都應該供養這位說法華經的法師。

妙法蓮華經

提婆達多品淺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四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的堂弟。可是,他處處和佛作對。有人說他與佛有仇恨,其實,釋迦牟尼佛的成道,他是屬於逆增上緣助道的人。而且提婆達多生生世世都來幫助佛成就道業。由於他以反面人物來助成佛道,所謂逆助者也。

提婆達多是梵語,翻譯為天熱,因為他在世時,專門從反面來幫助人,使人心裏感到很熱惱,天氣也變成炎熱了,以此因緣為名。為什麼他要反面來幫助佛成道呢?這也有一個因緣的。

在久遠以前,有一位大富長者,名須檀。他有兩個兒子,長子名須摩提,次子名修毗耶。在他去世之後,這兩個兒子打算繼承父親的遺產。這時須摩提就想:如果我分一半給修毗耶,那麼我不就要少了一半財產嗎?於是他就約他的弟弟修毗耶到靈鷲山去遊玩,當他們攀登到山頂上時,須摩提就把他弟弟推下山崖,修毗耶就當場粉身碎骨而死,然後,須摩提又用石頭拋擊他的屍體,怕他傷殘不死,一個哥哥用如此毒辣方法,來謀殺他的親弟弟,只為了奪取其父之遺產。當時的須摩提即是釋迦牟尼佛,修毗耶就是提婆達多。他父親,須檀就是阿闍耆王。而這一品是佛說提婆達多幫助佛成就道業的因緣也。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天人四眾。吾於過去無量劫中。求法華經無有懈倦。于多劫中常作國王。發願求於無上菩提。心不退轉。為欲滿足六波羅蜜。勤行佈施。心無吝惜。象馬七珍。國城妻子。奴婢僕從。頭目髓腦。身肉手足。不惜軀命。

這一段經文是說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為求無上菩提。佈施外財、內財,一切所有都為求法而佈施。說完了見寶塔品之後,佛又不問而說,告訴諸菩薩及天上的人、人間的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我在過去無量劫中,為求法華經的妙理,時刻未曾生出一念懈怠及疲倦的心。在許多劫中,我常為國王。曾經有一次,我發願求無上的菩提,心不退轉。欲要滿足六種波羅蜜的法門:1、佈施:勤修佈施的法門,心不生慳吝。我把所有的各種寶貝:如寶馬、金、銀、琉璃、硨磲、赤珠、珍珠、瑪瑙、國家、城邑、妻妾、子女、奴婢、僕人,只要他人所需,我都一一佈施給別人。以上所說的是屬於外財,還有內財佈施,即是頭、目、腦、髓、骨肉、手、足。如是毫不愛惜自己的身體和性命,為了救度一切眾生出離苦海而行佈施。

釋迦牟尼佛為了圓滿六波羅蜜,所以把依報、正報,依正二報都為求早證佛果,而一起舍去,這是行真正菩薩道的行為。2、持戒:就是止惡防非,防止七支,即身三口四的過惡。身三:殺、盜、淫。口四:綺語、妄語、惡口、兩舌。3、忍辱:難忍能忍,打罵不報。4、精進: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有始有終,身心不懈,才是精進。5、禪定:四禪八定,就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到初禪的境界,呼吸氣沒有了。二禪境界上,脈搏停止了。三禪境界,念也停住。四禪境界,念已斷了。初禪又叫離生喜樂地,離開煩惱而生出快樂的境界。二禪是定生喜樂地。三禪是離喜妙樂地。四禪是舍念清淨地。八定是除了四禪以外,還有空無邊定等。6、般若:發出自性的真正智慧,貪等之毒斷除不再鬥爭等,這就是真正的般若之力。這是大乘的教義,也就是菩薩所修的方法。

六度波羅蜜的義理很多。由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就是一種佈施波羅蜜;不兩舌就是持戒波羅蜜;不惡口就是忍辱波羅蜜;不綺語就是精進波羅蜜;不貪嗔就是禪定波羅蜜;不邪見就是般若波羅蜜。

六種波羅蜜又有三種講法:(一)對洽。(二)相生。(三)果報。

(一)對治:(1)佈施就是對治貪吝。(2)持戒對治毀犯。(3)忍辱對治嗔恨。(4)精進對治懈怠。(5)禪定對治散亂。(6)般若對治愚癡。

(二)相生:持戒時,遇辱則能忍,能忍則能精進,精進則能調伏五根眼、耳、鼻、舌、身,五根調伏了則能攝入於法界,能攝入法界即是般若。

(三)果報:佈施能得富貴的果報;持戒能得諸根具足的果報;忍辱能得相貌端正果報;精進能得大勢力的果報;禪定能得長壽的果報;般若能得辯才無礙的果報。

每一種波羅蜜又有十種的利益:佈施波羅蜜——(一)能降伏貪吝之煩惱。(二)舍念相續,能真正行佈施。(三)與一切眾生平等,不起分別心。(四)生富貴家。(五)生生世世發佈施心。(六)四眾愛敬。(七)入眾中不怯畏,善惡的人都不生怖畏心。(八)勝名遍處。(九)手足柔軟。(十)能遇真正善知識。

持戒是止惡防非;止惡是諸惡莫作,防非是眾善奉行。毋以善小而不為,毋以惡小而為之。要知道大善是由小善累積成的。所謂:持戒清淨,就可得到十種利益:(一)圓滿一切智。(二)入佛所學以戒為師,因金剛光明寶戒是諸佛的本體。(三)智者不毀有智慧的人不但不譭謗,而且還讚歎。首先,就不要爭第一,要老老實實躬行實踐,心真則事實,自然你就是第一。(四)誓願不退發求佛道的心。頭目腦髓、身肉手足,乃至性命,永不退轉於菩提心。(五)安住正行不生攀緣心,常利益他人。(六)棄舍生死能舍一切而認真修道。(七)慕念涅槃趣向常樂我淨涅槃四德。(八)無纖心心不被貪嗔癡慢疑所纖住。(九)得甚勝三昧得超然殊勝的三昧。(十)不乏信財有信心是一種財寶,才能生出菩提心。

忍辱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所以字上面有一把刀插在心上,而且還是刀刃,刀刃按在心上,就像一把刀刺在心裏,可見不容易忍。若不容易忍而能忍,就能把忍的一關打破了。這時,就得到忍辱波羅蜜。由生死的此岸,經過煩惱的中流,而達到涅槃的彼岸。忍是無價寶,人人使不好,若能會使它,事事都能好。彌勒菩薩又有一首偈頌說: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好遮寒,萬事隨緣了。有人罵老拙,老拙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隨它自幹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忍辱波羅蜜有十種利益:

(一)火不能燒因為內心裏沒有嗔火,外邊的火就無法傷害。所謂沒有內虛,不招外感。其理一也。

(二)刀不能傷因為內心沒刀槍武器和傷害的心,故外邊之刀槍也不能為害。

(三)毒不能害所謂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所以達摩祖師被外道下毒六次,而他不中毒也不死。因為他在無量劫以前修忍辱行圓滿了。內無毒心,外害不能染也。(四)水淹不死。(五)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皆擁護。(六)身相清淨莊嚴,人人見了,心生愛敬。(七)永遠不墮三惡道。(八)得生梵天。(九)晝夜安樂。(十)身心常生歡喜。

精進即是不躲懶偷安,勤奮向道。譬如:在聽經的時候,睡覺、打妄想或與他人講話,這都不算精進。那麼如何才算精進呢?就是不貪睡、不打妄想、不和他人講話、必恭必敬、全神貫注的聽經,才是精進。又能晝夜六時無有疲倦,時刻念佛、念法、念僧,這即是身心精進。精進有十種利益:

(一)他不能折伏因為定力堅固,與任何人辯論,必定能百戰百勝。

(二)佛所攝護。

(三)非人所護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皆來護持。

(四)聞法不忘一曆耳根,永為道種。

(五)未聞能聞沒有機會聽到的法,即可聽聞到。

(六)增長辯才得到辯才無礙能令聽者法喜充滿。

(七)得三昧性。

(八)少病少惱。

(九)心得輕安。

(十)露優波華及優曇缽華(這類華要三千年才開一次),能日日漸增。

所以,修行人必須要勇猛精進,把大懶蟲化為精進龍。

禪那波羅蜜,這禪那是梵語,中文簡稱為,譯為思惟修。通常是參念佛是誰?故叫參禪。如用一個錐子鑽一個洞,又如貓捕鼠,老鼠代表我們的無明,參禪就是要把這真性抓住。又如龍養珠,能時刻念玆在茲,就是觀自在,若不能觀自在,就是在打妄想。所謂念動百事有,念止萬事無心止念絕真富貴,私欲斷盡真福田。人為什麼貧窮?就是因為心裏有貪嗔癡,猶如無底之坑,若能捨下,不貪外緣,不執著色塵,那才是一個真正富貴的人。若把私欲斷盡了,才是真正的福報,參禪也有十種利益:

(一)安住威儀——能參到上不知有天,下不知有地,能無人無我觀自在,非空非色見如來

(二)行慈境界——能慈悲攝受教化一切眾生。

(三)無有煩惱。

(四)守護六根——眼不跟色塵跑,耳不隨聲塵跑,鼻不跟香塵跑,舌不跟味塵跑,身不跟觸塵跑,意不跟法塵跑。六根門頭放光動地,智慧光遍滿三千大千世界。

(五)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六)離開愛欲——人為什麼有生死?因為愛欲沒有斷,所以在六道輪回。若能斷欲去愛,地獄門也就關閉了,就不會再墮落惡趣。所謂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

(七)修禪不空——能時時刻刻修禪,一定會增長慧命,開大智慧。

(八)解脫魔業——魔無法障礙你的道業。

(九)安住佛境——安住在佛的境界。

(十)解脫成熟——無掛無礙,得清淨法身。

般若波羅蜜,般若是梵語。譯為智慧。為什麼這兩個字沒有讀成智慧呢?因為般若這兩個字能形容佛超然的智慧,與凡夫所說的智慧不同,故不翻。般若又包含三種意義:

1、文字般若——一切佛所說經藏都屬於文字般若。2、觀照般若——由文字般若,起觀照般若,深諳佛教的經典,遂生出一種觀照的智慧。3、由觀照般若,再達到實相般若。實相本來是無相,但無所不相,故稱實相。也就是非空非有。文宇般若就是有;觀照般若就是空;若能從有而達空,空而達到非空非有,這樣必能了悟真空妙有的境界,故稱實相般若。

人人有智慧,就是般若;人若沒有智慧,便是愚癡。若人知道自己愚癡,那就是開始有般若。因為能有自知之明,智慧光明必然現前。若自認為自己對,不肯改進,那就沒有般若智慧了。

般若也就是沒有執著。所謂智光常明,如果我們能修持般若,一定也能得到般若的十種利益:

(一)佈施不取能施相——不取受佈施的相,無所執著,也即是三輪體空,即是施者、受者、所施之物。若不執著能施(施者)和所施(受者),故叫不取能施相。我們不要學梁武帝,他曾問達摩祖師:我造了這麼多寺院,修了這麼多橋樑,佈施給這麼多僧眾等人,你說我有多大功德呢?達摩祖師因不順乎人情,對他講真話,故說:沒有功德。其實,沒有功德就是無有執著,無所執著就是功德。這功德猶如虛空,不能測量。

(二)不依戒——若有人以為自己守持戒律是最好的,而且很了不起,那是錯的,因為仍然有我相的執著。若不執著於持戒,能不持而持,持而無心,這才是真正持戒。

(三)不住忍力——不執著自己存有能忍的力量,才是真忍。真忍是沒有能忍心,能忍而不忍,根本不以為然。若說我在忍辱,就等於頭上安頭。所以真正修忍辱道的人,要明白諸法空相,那才是真正修道。

(四)不離身心而精進——身心都能精進,但是也不可執著自己終日在精進。若有所執著,就不算是般若精進了。般若精進是精進而不著精進想,不為精進而精進,掃一切法,離一切相,降伏其心,還要離降伏之相。

(五)禪無所住——參禪能到無所執著上,就可破我法二執,得大解脫,故名般若禪。

(六)魔不能擾——魔來擾亂,但心不動搖,不失正知正見。

(七)他言論不能動——譬如沒有智慧的人,念了三天阿彌陀佛的聖號,聽見他人說念密宗的阿(音同觸ㄔㄨˋ)毗佛最好,他的心就跑到那兒去了。人心若不定,很容易跟著此人的言論跑。在此謹述一個公案:從前,溈山老人住在一間破茅蓬,這一間破茅蓬破得不能擋風遮雨。當時,裴休相國,看見這位老修行住在這破爛不堪的茅蓬,於是就發大菩提心,供養三百兩銀子,來造一間新的寺廟。裴休相國就把三百兩銀子放在茅蓬門口的草堆裏,遂離去。過了三年,他又回來看溈山老人。發覺老人仍住在那間破茅蓬,於是他想:到底這位老和尚拿了三百兩銀子做什麼呢?怎麼沒有蓋廟呢?於是即問他:老法師!以前我給你三百兩銀子,你用到什麼地方去了呢?為什麼沒有拿來建廟呢?溈山老人說:你以前把三百兩銀子放到那裏,就到那裏去找囉!於是,裴休相國便到草堆裏檢查,果然那三百兩銀子,原封不動,才知道這位老和尚是一位真正修行人,敬仰彌篤,遂親自來替他建廟。然後,再把他兒子(翰林)送來出家(法海禪師)。

又有一個公案:從前,有兩位師兄弟,發心一起修行,一日一食,忍苦耐勞。有一天,他們走到五臺山,當時下大雪,於是就住在一間破茅蓬裏。因為沒有糧食,所以一連挨餓了三天。這時,師弟就打了一個妄想:師兄他是富有人家出身,從來沒有挨餓過,這次卻跟我在這裏挨餓了三天,真可憐啊!要是有人來供養一碗麵條,那就好了。他打了這個妄想,土地神知道了,也焦急起來。因為看他們這兩位真正修行者餓了三天,如果不發心來幫助他們,可能他們會餓死的。於是,土地神就托夢給住在後山的一對夫婦,叫他們供養這兩位修行人。第二天早上,這對夫婦就送了二大碗麵條給他們吃。師弟一見到這對夫婦走來,高興得哈哈大笑。這時師兄知道這必是他打吃麵條的妄想,於是就大發脾氣,與他分道揚鑣。修行若有足夠的功夫,是不會向外起攀緣的心。一切言論也不能搖動他的定力,而他能制住一切向外馳求的妄心。

(八)達生死底——達到涅槃的境界,離生死之此岸,而證得常樂我淨,涅槃四德之彼岸。

(九)增上慈——增加慈悲心。

(十)不樂住二乘地——不願住在二乘的果位上,願在大乘的道路走,回小向大,修大乘般若法。

時世人民。壽命無量。為於法故。捐舍國位。委政太子。擊鼓宣令。四方求法。誰能為我說大乘者。吾當終身供給走使。

在無量劫以前,佛做國王,當時他能舍去生命,修六度萬行。那時的人民,壽命很長。因為這國王要求法的緣故,所以把他的王位舍了,把所有的權利交給太子,然後,打起鼓來向人民宣佈:我要到四方求法,那一位有道德的人能為我說大乘法,我這一輩子,侍豐奉他、供養他、追隨他。

時有仙人來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華經。若不違我。當為宣說。王聞仙言。歡喜踴躍。即隨仙人。供給所須。釆果汲水。拾薪設食。乃至以身而為床座。身心無倦。于時奉事。經于千歲。為於法故精勤給侍。令無所乏。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這時就有一位仙人,來對國王說:我有一部大乘經典,名為妙法蓮華經,假使你不違背我的教誨,我就為你宣說。國王聽了這位長壽仙說後,心生歡喜踴躍,立刻隨從仙人,供養他一切所需,又到山上采果、挑水、砍柴、煮飯、炒菜,乃至用他的身體當做仙人的床座,這樣子來供養仙人,而身心不生一點疲倦。如此經過一千年,為虔詼求法的緣故,所以一點也不懈怠,令仙人沒有任何缺乏。

當爾之時,世尊欲把前面的義理,重說一遍,故說出一首偈頌言:

我念過去劫    為求大法故    雖作世國王    不貪五欲樂

椎鐘告四方    誰有大法者    若為我解說    身當為奴僕

時有阿私仙    來白于大王    我有微妙法    世間所稀有

若能修行者    吾當為汝說

我回憶過去無量劫以前,因為求大乘法的緣故,雖然是世間上一個大國家的國王,但不貪戀五欲之樂(色、聲、香、味、觸)。於是,我用椎擊鐘鼓,宣告四方:誰懂得大乘佛法者,若能為我解說,我雖是國王身份,但我願做他的奴僕。因為他願求無上法的緣故,當時有一位阿私仙(壽無比、法無比的仙人),而來向國王說:我有最高上、最微妙的法,這種法是世間很稀有,假使你要依法修行,不違背我的教化,我應當為你說此妙法。

時王聞仙言    心生大喜悅    即便隨仙人    供給于所須

釆薪及果蓏    隨時恭敬與    情存妙法故    身心無懈倦

普為諸眾生    勤求於大法    亦不為己身    及以五欲樂

故為大國王    勤求獲此法    遂致得成佛    今故為汝說

這時國王聽到仙人對他說的話,心裏生出極大歡喜,立刻隨從仙人,供給仙人所需要的東西,上山去砍柴,采果、瓜之類,隨時恭敬侍候仙人,為什麼呢?因為他要求得無上妙法的緣故,所以身心不懈怠的來侍奉仙人。這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而是欲明白一切法,然後普度一切眾生。所以他很精進以求大法。他不是為自己的身心利益或求五種的欲樂,雖是一位大國王,但因勤求法而終獲得無上的妙法,乃至圓滿了無上菩提。我現在把我過去行菩薩道的因緣,告訴你們。

佛告諸比丘。爾時王者。則我身是。時仙人者。今提婆達多是。

佛說完了以上的偈頌之後,告訴大眾,所有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在過去無量劫前的那位把國家舍了,侍奉阿私仙的國王,就是我釋迦牟尼佛。當時的阿私仙即是現在的提婆達多。提婆達多是梵語。提婆譯為天,達多譯為,故名天熱。提婆達多是釋迦牟尼佛過去生中的善知識,也曾為釋迦牟尼佛的師父。釋迦牟尼佛曾當提婆達多的傭人,終於,得到無上正等正覺法。那麼在釋迦牟尼佛的本身,提婆達多不做他的善知識,卻做他的惡知識,就是專門反對釋迦牟尼佛,他大顯神通,把釋迦牟尼佛的五百個弟子都搶去了。這五百個弟子都被他以利誘所攝去。提婆達多企圖破壞僧團,故別開生面,立五法:(一)盡形壽乞食。(二)盡形壽穿糞掃衣。(三)盡形壽露地坐。(四)盡形壽不食酥鹽。(五)盡形壽不食魚肉。專門與佛作對,要比釋迦牟尼佛高一等。有些好高騖遠的比丘,就跟著他學習。提婆達多也曾經出佛身血,一天,佛從靈鷲山下走過,他在山頂用一塊大石頭,往山下推。這時護法神著急起來,就用他的寶杵,把那塊石頭打碎,可是其中一塊小石頭剛巧打中釋迦牟尼佛的腳指頭。他又殺過阿羅漢,蓮華色比丘尼是一位證果的阿羅漢,提婆達多一拳,就把她打死了,並且,他又破和合僧,令比丘眾等不和。又唆使阿闍世王弑父弑母,所以五逆罪他都全犯了。雖然他是一位惡知識,專門從反面來與佛作對,可是將來他也會成佛。而實際上來講,他已經在無量劫中成佛了。

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眾生。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

釋迦牟尼佛說:從提婆達多,這位善知識來教我的緣故,所以使我圓成六波羅蜜(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現在再以我釋迦牟尼佛的因緣來解釋六波羅蜜:佈施波羅蜜:(一)修佈施波羅蜜,解除自己的慳貪。(二)莊嚴自性菩提。(三)自利利他。(四)後世得大果,尊貴富有。

持戒波羅蜜:(一)修諸善滅諸惡業。(二)莊嚴菩提攝受眾生。(三)住臥平安,身心愉快。(四)後世受涅槃樂。

忍辱波羅蜜:(一)能破不忍。(二)莊嚴菩提攝受眾生。(三)彼此離怖畏。(四)後世沒有嗔心,得眷屬和氣。不受苦惱,得涅槃樂。

精進波羅蜜:(一)能破懈怠心。(二)莊嚴菩提攝受眾生。(三)增長善法,故自利。不惱他,故利他。(四)以大力,得菩提。

禪定波羅蜜:(一)破散亂心。(二)莊嚴菩提攝受眾生。(三)身心寂靜,故自利。不惱眾生,故利他。(四)安隱得到究竟涅槃。

般若波羅蜜:(一)破無明。(二)莊嚴菩提攝受眾生。(三)有智慧,故自利。又能教化眾生,故利他。(四)得真正大智慧,除智慧障礙。

佛圓滿了六種波羅蜜,又得到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慈能給眾生樂,悲能拔眾生苦,喜令眾生生歡喜。舍,難舍能舍。佛以四無量心圓滿菩提。成佛之後再用四無量心來教化眾生。佛又得三十二大丈夫相。藏教謂修持戒而得三十二相;通教謂修佈施忍辱而得三十二相;別教謂修諸法空,而成就三十二相;圓教謂授記而成就三十二相。以上是由藏、通、別、圓來判這三十二相。佛又得到八十種隨形相好。佛的圓滿報身現出一種最殊勝的紫磨金色。佛有十力、四無所畏。佛說法時,猶如獅子吼,無所恐怖,又有菩薩的四無所畏:(一)總持不忘,把所有的法記得一清二楚,故得善說法要無所畏。(二)盡知法藥,知道那一種藥來根洽某一種眾生的病。(三)問答法無所畏。(四)能解眾疑,說法無所畏。佛又用四攝法來攝受眾生:1、佈施。2、愛語。3、利行——身口意行善。4、同事——和眾生做一樣的事情。

佛又得到十八不共法。1、身無失:佛由無量劫以來,生生世世保持法身慧命,沒有過失,身不犯殺、盜、淫,故身無失。2、口無失:口所說的是無上甚深微妙法。3、無忘:名念無失。4、無異想:佛唯有生生世世求無上覺道,沒有其他的妄想和欲念。5、無不定心:佛不但沒有其他的妄想,而且生生世世修持禪定,故有甚深妙定,心不散亂。6、無不知己舍心:佛對一切法悉知悉了,但是對一切法無所著住,把一切法舍了,故了無可得。7、意無減:佛生生世世願意教化眾生,接引有情,無退轉心。8、精進無減:只有精進,沒有後退的時候。9、念無減:念三世一切諸佛所修的法,而不間斷,時刻不減少。10、慧無減:智慧一天比一天增加。11、解脫無減:漸漸得到解脫,一天比一天自在。12、解脫知見無減。13、一切身業隨智慧行。14、一切口業,隨智慧現。15、一切意業隨智慧行。16、過去的智慧無障。17、未來的智慧無障。18、現在的智慧無障。

這十八種的法唯佛獨有,在菩薩、緣覺、聲聞三乘不能共這十八種法,故名十八不共法。佛有無量神通,乃至於成正等覺,成就菩提。廣度眾生,皆是藉著提婆達多教化的力量,而成就佛道。

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天道。時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廣為眾生。說於妙法。恒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發緣覺心。恒河沙眾生發無上道心。得無生忍。至不退轉。

佛又告訴諸四眾,提婆達多從現在起到將來無量劫,當得成佛,名號天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他成佛的世界名天道世界。當時天王佛住世二十個中劫。我們的世界每一增一減,為一劫。人壽以一百年減一歲,身高每一百年減一寸,由人壽八萬四千歲,慢慢的減到十歲,從十歲又慢慢的增加到八萬四千歲,故一增一減,名一劫。二十小劫為一中劫。四個中劫為一大劫。

在二十個中劫,天王佛為所有眾生廣說這一部妙法蓮華經,這時有恆河沙數那麼多的眾生,得證阿羅漢的果位,無量無邊的眾生發緣覺乘的心,有恆河沙數的眾生發無上正等正覺的道心。他們都得到無生忍,到了不退轉的境界。

時天王佛般涅槃後。正法住世。二十中劫。全身舍利起七寶塔。高六十由旬。縱廣四十由旬。諸天人民。悉以雜華。末香燒香塗香。衣服瓔珞。幢旛寶蓋。伎樂歌頌。禮拜供養七寶妙塔。無量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悟辟支佛。不可思議眾生發菩提心。至不退轉。

這時,這位天王佛所應該教化的眾生,已經教化完了,所應度的眾生也度盡了,佛圓滿了他所發的誓願,故入涅槃。佛在世時候,正法住世有二十個中劫。佛滅度後,將佛全身的舍利存在金、銀、琉璃、玻璃、硨磲、珍珠、瑪瑙七寶造成之塔。塔高六十由旬(表示六度),縱廣四十由旬(表示四念處)。所有的諸天人民,都用雜華、末香、燒香、塗香、衣服、瓔珞、幢旛、寶蓋、伎樂、歌頌,恭敬禮拜、恭敬供養這七寶妙塔。在天王佛入滅之後,還有無量的眾生,證得阿羅漢果;無量的眾生,得辟支佛的果位;不可思議的眾生,悉發菩提心,至不退轉的果位。

佛告諸比丘。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妙法華經提婆達多品。淨心信敬。不生疑惑者。不墮地獄餓鬼畜生。生十方佛前。所生之處。常聞此經。若生人天中。受勝妙樂。若在佛前。蓮華化生。

釋迦牟尼佛又告訴諸比丘說:未來的世界中,假使有修五戒行十善的善男子善女人,能聽到妙法蓮華經提婆達多品,心裏沒有染汙法。淨心信敬,而不懷疑。如果有人批評提婆達多是個惡人,那是大錯特錯。其實,他的確是一位大菩薩,只不過他現反面尊者相來助佛度人。要相信生生世世來反對你的人,或者給你苦頭吃的人,都是在幫助你成佛的。這又好像在大冶洪爐裏,鍛煉一樣,鍛煉得一點習氣毛病都沒有了,心性柔和,若能如此,才算是真信。能把所遭所遇的怨嗔恚惱,當成自己的真正善知識,真正能生出恭敬善知識的心。譬如鐘需要用木錘來敲擊它,才能發出洪聲,真金需要用火來燒,才成精金。梅花需要經過一番寒冷,才芬芳四溢,所以說: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雖然提婆達多所行所作很惡劣,但是我們若能對這一品不生分別心,不生疑惑,就是證明我們有真正的聞思慧和修慧,永不墮於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常常能供養諸佛,又能親近三寶,得聞無上妙法。並且,能生到十方諸佛國土,親聞妙法蓮華經。即是蓮華化生,九品蓮華為父母。若生到天上,也同樣受到最殊勝美妙的快樂。

于時下方多寶世尊。所從菩薩。名曰智積。白多寶佛。當還本土。釋迦牟尼佛告智積曰。善男子。且待須臾。此有菩薩名文殊師利。可與相見論說妙法。可還本土。

就在這個時候,下方的多寶佛駕到。跟隨著他的侍者是一位菩薩,名叫智積。他對多寶佛說:我現在可回去了嗎?這時,釋迦牟足佛告訴智積說:善男子!你再等一會兒。這裏的法會中有一位菩薩,名文殊師利,你可以和他見面,互相認識,文殊師利是很有智慧的一位菩薩,你可以和他談論妙法蓮華經的道理,然後再回去吧!

爾時文殊師利坐千葉蓮華。大如車輪。俱來菩薩。亦坐寶蓮華。從于大海娑竭羅龍宮。自然湧出。住虛空中。詣靈鷲山。從蓮華下。至於佛所。頭面敬禮二世尊足。修敬已畢。往智積所。共相慰問。卻坐一面。智積菩薩問文殊師利。仁往龍宮。所化眾生。其數幾何。文殊師利言。其數無量。不可稱計。非口所宣。非心所測。且待須臾。自當證知。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坐在千葉的寶蓮華上,蓮華大如車輪,跟隨他一起來到法會中的菩薩,也都坐寶蓮華上,從鹽海的龍宮,自然湧出,住於虛空中,而來到靈鷲山,佛說法之處。再從蓮華下來,來到佛前,五體投地,恭敬禮拜釋迦牟尼佛和多寶佛。禮拜完畢,又到智積所坐的位置,互相問訊,坐到一邊。智積菩薩就問文殊師利菩薩說:仁者!您到龍宮去,教化了多少條龍呢?文殊師利菩薩答曰:所度的龍,不可悉數,非口所能說出,亦非心可測量。你等一會兒,就可知道了。

所言未竟。無數菩薩坐寶蓮華。從海湧出。詣靈鷲山。住在虛空。此諸菩薩。皆是文殊師利之所化度。具菩薩行。皆共論說六波羅蜜。本聲聞人。在虛空中說聲聞行。今皆修行大乘空義。文殊師利謂智積曰。於海教化。其事如是。爾時智積菩薩以偈贊曰。

大智德勇健    化度無量眾    今此諸大會    及我皆已見

演暢實相義    開闡一乘法    廣導諸眾生    令速成菩提

就在文殊師利菩薩還未說完的時候,忽然有無數的大乘菩薩,坐寶蓮華,從鹽水海湧出,到釋迦牟尼佛所在說法的靈鷲山,現出種種神通妙用,停住在虛空中。這些菩薩皆是文殊師利菩薩在海裏所教化出來的。各個都具足行菩薩道,共同討論六波羅蜜法。本來他們都是證得聲聞的果位。但是,他們已回小向大,行菩薩道,所以,他們在虛空中先宣說聲聞乘的行門,因為他們對大乘法還未深入明白。如今一切證得聲聞乘及菩薩乘的聖人都一起發心修行大乘的空義,就是修行大乘的實相法門。文殊師利菩薩對智積菩薩說:你問我在海裏教化了多少眾生之事,悉皆如是。

當時,智積菩薩看見文殊師利菩薩所教化的眾生,都是現在修行大乘空義的大菩薩,故以一首偈頌來讚歎文殊師利菩薩:

您是一位具足大智慧、大功德、大勇猛、大殊勝的尊者,故能教化無量無裏的眾生,行菩薩道。現在在這法華會中的一切眾生朥已經看見了。您能流暢的演說一切妙法,令所有的眾生明白大乘的實相意義。您又能開導闡明一乘的妙法,廣泛引導教化一切眾生,令他們快速成就無上菩提妙果。是我們尊敬信奉者。

文殊師利言。我於海中。唯常宣說妙法華經。智積問文殊師利言。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稀有。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不。文殊師利言。有娑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禪定。了達諸法。於刹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辯才無礙。慈念眾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文殊師利菩薩說:我在鹽水海中,恒常一心宣說妙法蓮華經。智積菩薩聽了,心生懷疑,就問:妙法蓮華經是一部甚深微妙不可思議的經,故稱為一切經中的寶貝,世間上所稀有。若有眾生聽見此經,能加緊精進努力修行此經,他是不是可以很快就成佛了呢?文殊師利答:在鹽水海裏有一個龍宮,龍宮裏的龍王,他有一位女兒,年齡才八歲,雖然她年紀小,但是有非常利根的智慧。她能知道眾生前因後果,她得到十種陀羅尼的法。(陀羅尼譯為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也就是總持身口意清淨,不犯身口意惡業。佛所說的諸法她都能明白。)所謂:秘密之藏是為此說而彼不知,為彼說而此不知的秘法,同說一法,但互相得到的義理都不同,故稱秘藏。可是這八歲的龍女對諸佛所說的甚深秘密之藏,悉能受持讀誦,都能一一明白,她又能人甚深禪定,而且還能了達諸法,在一刹那之間,發大菩提心,得永不退轉,得辯才無礙。可是她慈念一切眾生,視一切眾生猶如赤子,她的功德圓滿,心裏念法,口演說法,說的是微妙廣大的法。她存有慈能予樂,悲能拔苦的心,而且能謙讓愛護一切眾生。她的志氣及意念都很柔和雅善,能速成菩提。

智積菩薩言。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于須臾頃便成正覺。

文殊師利菩薩提出龍女速成菩提之事,智積菩薩更生疑惑了,就問曰:我見釋迦牟尼佛成佛並不是這麼容易的。他在無量劫以前,行難行的苦行,一沙一塵、一毛一滴的積集功德。為求菩提的覺道,未曾躲懶偷安。我現在遍觀這三千大千世界,沒有猶如芥子那麼小的地方,沒有一粒微塵之處,不是菩薩捨棄身命的處所,為要救度一切眾生的緣故。然後,眾生度盡,方成佛道。我不信龍女能在一刹那之間就立地成佛了。

言論未訖。時龍女忽現於前。頭面禮敬。卻住一面。以偈贊曰。

深達罪福相    遍照于十方    微妙淨法身    具相三十二

以八十種好    用莊嚴法身    天人所戴仰    龍神鹹恭敬

一切眾生類    無不宗奉者    又聞成菩提    唯佛當證知

我闡大乘教    度脫苦眾生

在文殊師利菩薩與智積菩薩議論未完的時候,這時龍女,忽然現身在法會中,恭敬頂禮諸佛菩薩,退坐一處,然後以一首偈頌讚歎多寶如來:佛能深遠明白罪業及福相善惡的果報,故修福修慧,才能得到超然成佛之相,因為身心清淨,智慧的光明便能遍照十方無窮無盡的世界。這種微妙清淨不可思議的法身,則得三十二種大人之相,這是因為佛已具足圓滿六度波羅蜜。佛又以八十種隨形好來莊嚴法身。是天人所頂戴敬仰,所有的龍神皆來恭敬,所有的眾生沒有不崇拜敬仰於佛。我又聽聞成佛的境界,唯有佛才能證明,故我現在闡揚大乘教理,欲度脫一切眾生離生死的苦海。

爾時舍利弗語龍女言。汝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穢。非是法器。雲何能得無上菩提。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後乃成。又女人身。猶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釋。三者魔王。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雲何女身速得成佛。

在龍女說完這首偈頌以後,大智舍利弗尊者對龍女說:你所說立地成佛的事,真是令人難以相信。為什麼我們不相信呢?因為你是位女身。而女身是不清淨的,含有污垢塵穢,非是成佛的法器。既然如此,為什麼可以說你速得成就菩提呢?成佛的道路是非常的遙遠廣闊,所以釋迦牟尼佛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不知道經過了多少無量大劫,精進勤修苦行,積功累德,修六度萬行,而今才得成就佛道。何況女身有五種障礙:(一)不能作大梵天王,因女身不清淨。(二)不能作帝釋。(三)不能作魔王。(四)不能作轉輪聖王。(五)不能成佛。女身既有這五種障礙,又何能成佛呢?怎麼可以說女身也可以成佛呢?

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直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龍女謂智積菩薩尊者舍利弗言。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不。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觀我成佛。複速於此。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

其實,舍利弗尊者在維摩經上,已經知道沒有男女相可得,但是,為什麼他又在這妙法蓮華經的法會中懷疑龍女成佛的事呢?這是因為他要為一切眾生而請問這種法,恐怕眾生在這情形之下,心生懷疑,不相信這部法華經,所以他代表眾生請法。本來舍利弗尊者和智積菩薩都明瞭沒有男女相可得,但一般凡夫的看法,就有男女相之分。故舍利弗尊者故意跟龍女來一番辯論,為一切眾生開權顯實。

這時,龍女有一寶珠,價值超越三千大千世界那麼寶貴,她手持這一寶珠來供養佛,佛即刻接受了。龍女對智積菩薩與大智舍利弗尊者說:我呈獻這顆寶珠給佛,佛已接受了,你們說此事的發生是否很快?他們說:是很快的。龍女說:以你們兩位的威神力來觀察我成佛,比剛才我供養世尊還要快。即時,在法會中,皆見龍女,在一刹那之間,現男子身,圓滿菩薩的行門,立刻往南方的無垢世界,坐寶蓮華上,蓮華化身成佛了。若人要得到蓮華化身,是很不容易的,必須要具足八種因緣:(一)甚至把生命舍去,也不說他人的過錯和是非。(二)變化人來皈依三寶,而且還能化一切畜生都來皈依三寶,行菩薩道。(三)安止一叨,即一切善事都把它放在菩提心裏。(四)修清淨梵行,不貪、不嗔、不癡,來精修梵行。(五)造佛形像,安放在蓮華座上。(六)能除眾生愛惱。(七)與貢高者,能對他謙下。(八)不惱他人,不令他人生煩惱。所謂正覺,就是沒有妄想。這時,龍女即身成佛,得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無上妙法。

爾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普為時會人天說法。心大歡喜。悉遙敬禮。無量眾生聞法解悟。得不退轉。無量眾生得受道記。無垢世界。六反震動。娑婆世界。三千眾生住不退地。三千眾生發菩提心。而得受記。智積菩薩及舍利弗。一切眾會。默然信受。

在龍女到南方無垢世界演說妙法的時候,在娑婆世界很冬的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人與非人,都看見龍女成佛,普為當時法會的人天說法。所有的一切眾等皆心生大歡喜,法喜充滿,大家共同敬禮龍女。無量無邊的眾生,聽聞到佛法,還徹底瞭解一切法,得不退轉的果位。又有無量眾生,得受成佛之記。在無垢世界有六種震動:震、吼、擊,動、湧、起。震吼擊屬於聲,動湧起屬於形。修道人修到某種程度,就會覺得六根(眼、耳、鼻l、舌、身、意)會有這六種震動。每六種震動可分為三,故有十八界。就是分為六根、六塵、六識。這時,在娑婆世界三千眾生得不退轉的果位,皆發大菩提心,又得佛授記。智積菩薩及舍利弗,一切法會大眾,默然相信和接受聖義。

妙法蓮華經勸持品淺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卷四    勸持品第十三

何謂勸持?勸是勸說;持是奉持。即是你能用種種言語來勸說他人,歡喜讀誦這部妙法蓮華經,或者歡喜奉持這部妙法建華經,那麼,一定會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如果不信的話,不妨試試看!一讀此經,覺得妙不可言。想不讀誦,也不能停止了。因此,天天讀誦此經,天天奉持此經,有無量的功德。

你們天天聽妙法蓮華經,更有無量的功德。妙法蓮華經是經中之王,是成佛的經典,所以諸佛、菩薩、羅漢等,都勸說人們讀誦、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

這一品在妙法蓮華經二十八品之中,屬於第十三品,故稱為勸持品第十三。

爾時藥王菩薩摩訶薩。及大樂說菩薩摩訶薩。與二萬菩薩眷屬俱。皆於佛前作是誓言。惟願世尊不以為慮。我等於佛滅後。當奉持讀誦說此經典。

釋迦牟尼佛說完提婆達多品之後,接著說勸持品。在這個時候,藥王大菩薩和大樂說大菩薩,以及二萬菩薩眷屬在一起,一同來到佛的座前,發這種的誓言:我們大眾惟願世尊放心,不要為這件事而憂慮。待世尊入涅槃之後,我等大眾應當奉持讀誦這部妙法蓮華經,應當恭敬供養這部妙法蓮華經。

藥王菩薩在往昔的時候,名為星宿光。當時有日藏比丘,宣佈正法。他將阿黎勒諸藥,奉獻于日藏及大眾,發願來世,能治眾生身心兩病,世世為良醫,善能治病,有藥到病除之神效。他深諳草木金石四類的藥性。如甘草是甜,黃連是苦。冷性能治熱病,熱性能治寒症。

大樂說菩薩,他具足四無礙辯:1、法無礙辯:能說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對於一切名相,無不了知。雖然知道諸法,但是不執著諸法。2、義無礙辯:能說諸法分別之義,通達無礙。雖然知道諸法之義理,但不取著。3、辭無礙辯:能在一言之中,含無量之義。對各種言辭通達自在,圓融無礙。4、樂說無礙辯:隨順眾生的好樂,善巧方便為說佛法,所以稱為大樂說菩薩。

後惡世眾生。善根轉少。多增上慢。貪利供養。增不善根。遠離解脫。雖難可教化。我等當起大忍力。讀誦此經。持說書寫。種種供養。不惜身命。

在將來五濁惡世中的眾生,人人不信佛,講佛法也沒有人聽。為什麼?因為眾生善根漸漸轉少的緣故,所以福就薄了。雖然增善根的人減少,可是增上慢的人多了。例如有人這樣說:你們知道我是誰?我就是佛。不但我已經成佛,人人都是佛。這就是增上慢的表現。

這種人不知慚愧,對於佛所說的經典,他一部也不懂,居然大言不慚說自己是佛。這種人將來一定墮無間地獄。為什麼說自己是佛?一言以蔽之,就是貪圖利益、貪圖供養。這樣就增加不善根,永遠離開解脫之道。何謂解脫?簡要言之,就是沒有一切執著,得到無拘無束的境界,身心自在。

這種, 人,, 雖然難可教化,可是我們大眾用大忍耐之力來教導、度脫他們。用什麼方法來度脫?或者讀誦妙法蓮華經,或者持說妙法蓮華經,或者書寫妙法蓮華經,甚至不惜身命來供養妙法蓮華經。

往昔有一位一切眾生喜見菩薩(藥王菩薩前身),他發心焚身供養佛及法華經。諸佛共同讚歎曰: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智者大師讀經到此處時,忽然入定。在定中見到靈山法會尚未散會,釋迦牟尼佛仍然為諸大菩薩及諸大羅漢演說妙法蓮華經。這種境界真是不可思議!

五濁惡世的起因,乃是由心濁而來。如果人人能清心寡欲,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語,則心自然清淨,成為人間淨土。何謂五濁?就是1、劫濁:人壽本來是八萬四千歲,但因為福薄,漸漸減少,而入劫濁。劫濁本無體,以四濁為其體。2、見濁:眾生因為見解不正碓,迷惑正見,遂成見惑,也就是五利使(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3、煩惱濁:六根對六塵,便生五鈍使(貪、嗔、癡、慢、疑),而有種種煩惱產生。4、眾生濁:因受見濁和煩惱濁的影響,眾生的福報更加隕減,而苦報漸漸增重,所以多逢災禍。5、命濁:眾生因為煩惱叢生,身心交瘁。因此,壽命縮短,一旦無常,便成異物。

爾時眾中五百阿羅漢得授記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自誓願。於異國土廣說此經。

在這個時候,大眾中有五百位大阿羅漢(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都得到釋迦牟尼佛授記別號。他們大眾一起向佛言:世尊!我們五百阿羅漢,也自動發誓願,到其他的國土去弘揚妙法蓮華經,沒有厭倦的時候。

複有學無學八千人得授記者。從座而起。合掌向佛。作是誓言。世尊。我等亦當於他國土廣說此經。

又有有學比丘(初果、二果、三果阿羅漢)和無學比丘(四果阿羅漢),共八千人,皆得到釋迦牟尼佛授記別號。大眾一起從座站起,一同合掌向佛,而作這樣的誓言:世尊!我們八千人,也到十方不同的國土去,廣說這部妙法蓮華經,沒有休息及停止。

初果羅漢為見道位。二果和三果羅漢為修道位,所以稱為有學位。四果羅漢為證道位,所以稱為無學位。

所以者何。是娑婆國中人多弊惡。懷增上慢。功德淺薄。嗔濁諂曲。心不實故。

為什麼緣故?因為在娑婆(堪忍)國土中的人,其性情多數很弊惡。心中懷著貢高我慢的思想,目空一切,看不起任何人。他們的功德又淺又薄、嗔恨最大、污濁最重、諂媚最強、彎曲最勝,這是因為他們的心不實在的緣故。

娑婆世界的眾生,能堪忍一切苦,以苦為樂,不知道修離苦得樂的法。整天在名利上用功夫,你爭我奪,無有停止。因為起惑、造業,所以受報。如果能迴光返照,萬緣放下,自然脫離輪回,所謂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爾時佛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與學無學比丘尼六千人俱。從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尊顏。目不暫舍。

在這個時候,佛的姨母,也就是佛的繼母,摩訶波闍波提(大愛道)比丘尼,和有學比丘尼以及無學比丘尼,共六千人,一起從座站起。專一其心合起掌來,瞻仰佛的尊顏,目不暫舍,好像入定似的。

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她是摩耶夫人(佛母)的親妹妹。後隨佛出家,成為第一位比丘尼,即是諸比丘尼的領導人。她們當時想出家修道,佛本不許可,後經阿難尊者再三向佛求情,最後佛無奈勉強答應。

于時世尊告憍曇彌。何故憂色而視如來。汝心將無謂我不說汝名。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耶。

在這個時候,世尊告訴憍曇彌(比丘尼上首):你為什麼用憂愁的樣子來看我呢?在你的心中是不是因為我沒有說出你的名字,給你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的記別號呢?是不是因為這個緣故?佛和顏悅色地問,令弟子們有和焦可親,肅然起敬之感。

中國譯經的規定,有五種不譯:1、多含不譯。2、尊重不譯。3、順古不譯。4、秘密不譯。5、此方無不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系順古不譯。

憍曇彌。我先總說一切聲聞。皆已授記。今汝欲知記者。將來之世。當于六萬八千億諸佛法中。為大法師。及六千學無學比丘尼。俱為法師。

佛很慈祥的叫一聲憍曇彌!我剛剛先總說一切聲聞(聞佛聲而悟道),我已經都予授記別號。現在你想知道自己的記別號嗎?那麼,你要記住。你在將來之世,應當在六萬八千億那樣多的諸佛法之中,為大法師。以及其他六千有學比丘尼與無學比丘尼,一起都作為法師。

大法師有十德:1、善知法義。2、能廣宣說。3、處眾無畏。4、巧方便說。5、無斷辯才。6、法隨德行。7、威儀具足。8、勇猛精進。9、身心無倦。10、成就忍力。具足此十種德行,才夠資格稱為大法師。

汝如是漸漸具菩薩道。當得作佛。號一切眾生喜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你像這樣子經過六萬八千億諸佛,親近諸佛、供養諸佛,漸漸具足菩薩道。等到三覺圓、萬德備的時候,應當成佛。你的佛號,叫做一切眾生喜見如來。你將具佛的十號,就是如來(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應供(應九法界眾生供養)、正遍知(佛智鑒照一切法,既正又遍)、明行足(三明屬慧,五行屬福,福慧雙足)、善逝(修正道,入涅槃)、世間解(世出世一切相,悉皆瞭解)、無上士(修證到無修證地位)、調禦丈夫(化導眾生,制伏眾生)、天人師(為人天的大導師)、佛(覺者)、世尊(世出世最尊貴之人)。具足這十種名號,才能稱為世尊。

菩薩所修的法門,就是六度萬行。何謂六度?就是六種波羅蜜到彼岸的法。所謂1、佈施:分為三種。一為財施:即用財物救濟貧窮的人。菩薩能舍內財(頭目腦髓)和外財(國城妻子),沒有捨不得。二為法施:就是講經說法。將自己所知道的善法,令大家也知道,所謂諸佈施中,法施為最。三為無畏施:有人在危險之處,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義不容辭,拯救難者出離水深火熱的苦境。2、持戒:戒是止惡防非的規箴。所以在家人要守五戒或八戒。沙彌要守十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條戒。無論在家或出家,受菩薩戒之後,要行菩薩道,為人不為己。3、忍辱:修道人一定要修忍辱,忍一切人所不能忍的事,受一切人所不能受的氣,這樣才能證得無生法忍。4、精進:就是勇猛向前,不懈怠不放逸,絕不退轉。不可一暴十寒,不可有始無終。總之,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百折不撓的精神,才能有所成就。5、禪定:就是靜慮。靜是止息;慮是思慮。就是將意識上胡思亂想的雜念停止,一念不生,智慧現前。6、般若:譯為智慧。有了智慧,曉得善惡、是非、黑白、正邪,就不會做顛倒的惡業。這種智慧從何而來?有兩種方法,一為參禪,必參到山窮水盡時,便有柳暗花明的境界。二為誦經,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憍曇彌。是一切眾生喜見佛。及六千菩薩轉次授記。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又叫一聲憍曇彌!你成佛的名號,叫做一切眾生喜見佛。及六千菩薩輾轉次第互相授記。也就是第一位菩薩給第二位菩薩授記,乃至次第授記到六千菩薩,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果位,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阿羅漢證得正覺位,而未證得正等和無上位。菩薩證得正等位,而未證得無上位。佛已經證得無上位,再沒有比佛更高的位了。

爾時羅侯羅母耶輸陀羅比丘尼。作是念。世尊於授記中。獨不說我名。

在這個時候,羅侯羅(覆障)尊者的母親,耶輸陀羅(華色)比丘尼,她在心中想:我和佛有夫婦之名,為何佛給比丘和比丘尼皆授記,唯獨不提我的名字?她心裏正在百思不解,但佛有他心通的智慧,故知道她的思想,所謂若干眾生心,如來悉知悉見

羅侯羅尊者,是釋迦牟尼佛的兒子。幼年出家,在佛的十大弟子之中,稱為密行第一。他在往昔生中,是位修行人。有一天,正在打坐,聽到老鼠咬木頭的聲音,而起嗔心,將老鼠堵在洞中。六天后才想起此事,乃起大悲心,心想老鼠在洞中,豈不是餓死嗎?於是才將老鼠洞的石頭移開。因此之報,他在母親腹中住了六年,所以叫覆障

耶輸陀羅是釋迦牟尼佛的表妹,容貌端正,非常美麗,遠近聞名,故名華色。佛在十七歲時,和她結婚。有一天,她向佛要兒子,佛乃用手指她的腹部,她一驚而受孕。佛出家六年後,羅侯羅出生。當時釋族議論紛紛,滿城風雨,認為耶輸陀羅不守婦道。耶輸陀羅為表示清白,當眾宣佈:如果羅侯羅不是悉達多(佛的俗名)太子的兒子,願大火焚我們母子身。否則,大火不能燒我母子之身。說完即刻抱著羅侯羅跳入大火中,大火現出蓮華,母子安然坐在蓮華之上。這時,釋族知道耶輸陀羅潔身如玉,乃向她道歉。經此場風波之後,她頗受人恭敬。後來跟摩訶波闍波提等一同出家修道,作為比丘尼上首。

佛告耶輸陀羅。汝于來世百千萬億諸佛法中。修菩薩行。為大法師。漸具佛道。于善國中。當得作佛。號具足千萬光相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佛壽無量阿僧祇劫。

佛告訴耶輸陀羅:你在將來之世,於百千萬億諸佛法之中,修行六度萬行,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自度度他,作為大法師。漸漸成就佛道。在善良的國中,應當成佛,名號為具足千萬光相如來,十號具足。佛壽有無量阿僧祇(無央數)那樣長壽。

爾時摩訶波闍波提比丘尼。及耶輸陀羅比丘尼。並其眷屬。皆大歡喜。得未曾有。即於佛前而說偈言。

在這個時候,大愛道比丘尼和華色比丘尼,以及其眷屬們,獲得佛給授記,皆大歡喜,得到未曾有的欣慰。即刻都到佛的座前,而說偈言:

世尊導師    安隱天人    我等聞記    心安具足

世尊!您是人天的大導師。您能令天上的人,得到安隱,也令人間的人,得到安樂。我等比丘尼大眾們,聽到世尊給我們授記別號,各各心中具足無比的安慰,無法可以形容出來。

諸比丘尼說是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能于他方國廣宣此經。

諸位比丘尼說完這首偈頌之後,乃對佛說:世尊!我們比丘尼也能在其他的國土中,弘揚這部妙法蓮華經,廣宣這部妙法蓮華經。

爾時世尊。視八十萬億那由他諸菩薩摩訶薩。是諸菩薩。皆是阿惟越致。轉不退法輪。得諸陀羅尼。即從座起。至於佛前。一心合掌而作是念。若世尊告敕我等持說此經者。當如佛教。廣宣斯法。

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注視八十萬億那由他(印度最大數目之一)那樣多的大菩薩,都是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他們轉不退大法輪,證得陀羅尼(譯為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這些大菩薩同時從座位站起,一起來到佛前,恭恭敬敬,一心合掌。這表示身恭敬、心也恭敬。諸大菩薩共同這樣的想念:假使世尊告敕我們,持說妙法蓮華經。我們大眾一定遵從佛的教誨,廣為眾生宣說這種妙法。

複作是念。佛今默然。不見告敕。我當雲何。

這些大菩薩又作這樣的想念:我們雖然共同發這種的心願,可是佛現在默然不講話,不見佛告敕我們。我們現在應當怎麼辦才好?是發願弘揚妙法蓮華經?還是等待佛的指示呢?

時諸菩薩敬順佛意。並欲自滿本願。便於佛前作師子吼。而發誓言。世尊。我等於如來滅後。周旋往反十方世界。能令眾生書寫此經。受持讀誦。解說其義。如法修行。正憶念。皆是佛之威力。惟願世尊。在於他方遙見守護。

當時,釋迦牟尼佛並沒有說話,這些八十萬億那由他諸大菩薩,為欲恭恭敬敬隨順佛的心意,並且欲滿足自己所發的大願。乃一起在佛前作師子吼(大無畏聲),而發這種的誓言:世尊!我們大眾在如來滅度之後,周遍旋轉於十方世界,往返十方世界。能使眾生書寫這部經典、受持這部經典、讀誦這部經典。我們解說這部經典的義理,令眾生明白而依照經義去修行,正常憶念。我們令眾生不忘這部經典,這都是佛的大威神力所成就的。唯願世尊慈悲,在他方遙見我們菩薩和眾生,守護我們菩薩和眾生。

即時諸菩薩。俱同發聲而說偈言。

在這個時候,所有諸大菩薩,一起同時發出音聲,異口同聲地說出下邊的偈頌。

惟願不為慮    於佛滅度後    恐怖惡世中    我等當廣說

有諸無智人    惡口罵詈等    及加刀杖者    我等皆當忍

我們大眾惟願世尊放心,不要憂慮沒有人弘揚妙法蓮華經,我們現在發願弘揚這部經典。在佛入涅槃之後,在恐怖惡世之中,我們應當廣說妙法蓮華經。

如有無智慧的人,其行為粗暴,愛惡口好漫駡,或者用刀杖打人。我們會接受他們的虐待,不和他們計較。我們修忍辱法門,應當忍受。

如有人罵你,你不接受(不理他),這個罵還要歸還他自己。好像有人送人家的禮物,人家不接受,只得將禮物帶回去,是同樣的道理。再舉出一個譬喻,有人仰面唾天,最後口水還是落在自己的面上,自受其果報。

彌勒菩薩的忍辱功夫修到家,有人向他面上吐口水,他沒有反應,也不用手去擦,讓它自己幹掉。人人若能有這種涵養功夫,世上就沒有爭爭吵吵的事發生。

聰明的人,皆有修養,被人咒駡,全當聽歌來欣賞,或者當讚歎來安慰。有這樣的雅量,自然化干戈為玉帛,所謂忍片刻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樣,多麼逍遙!

不但咒駡要忍受,就是用刀來殺,用棒來打,也要忍受,這是菩薩的作風。有人說:我是菩提薩埵。可是被人一罵,無明火起三丈高,拚個你死我活,這是個什麼菩薩呢?

惡世中比丘    邪智心諂曲    未得謂為得    我慢心充滿

或有阿練若    納衣在空閒    自謂行真道    輕賤人間者

在五濁惡世中的比丘和比丘尼,他(她)們的心中,有邪知邪見之思想。總是看人不如己,覺得自己了不起,目空一切。這類有邪智慧而無正智慧的人,教他講經說法,他講不通說不明;可是對飲酒賭錢等,卻不學自通。

他們的心性諂曲。諂是諂媚,見到有錢有勢的人,生起攀緣心、說些恭維話,令人生歡喜心。為什麼?無非為貪圖名聞利養。曲是彎曲,對人不說直話,拐彎抹角說些虛情假意的話,所謂巧言令色。這是小人的行為,而不是君子的作風。

有些修道人,沒有得道,對人說已得道;沒有證果,對人說已證果,這就是未得謂得,未證謂證。犯了這種大妄語,將來一定要墮拔舌地獄。

這種人犯了貢高我慢的毛病,瞧不起任何人。我慢充滿了心胸,說自己是佛,說自己開悟,自我宣傳,到處賣廣告。為什麼?因為攀緣心在作怪,希望有人來供養。

或者有住在阿練若(寂靜處)的比丘,穿著納衣(糞掃衣)而在較寂靜處修行。自說自己在行真道:我是苦行僧,我是行道的高僧。便輕視人間講妙法蓮華經的法師。

阿練若是沒有喧嘩的地方,是苦行者所居之處。也就是離開爭吵鬧市的山林,靜心修行之處所。他們晚間在樹下打坐不睡覺,所謂夜不倒單。納衣是補納之衣,也就是出家人穿的衣服。出家人為了要除貪心,所以不穿好衣服。這種衣服,乃是用舊布製成,容易破損。於是,那個地方破了,就補那個地方,所謂千針萬線補納衣。納衣成為千釘萬補的衣服,表示修道的年齡。

又為糞掃衣,緣起是在垃圾堆中撿來的破衣爛布(人家不要的),用水洗淨,而裁成衣服。

貪著利養故    與白衣說法    為世所恭敬    如六通羅漢

是人懷噁心    常念世俗事    假名阿練若    好出我等過

這些惡比丘他們有貪圖利養心,為白衣(在家人)說法。說的不是真道的法,可是裝模作樣,為世人所恭敬,好像恭敬六通阿羅漢一樣。

白衣:代表在家眾。因為印度天氣炎熱,當時一般人穿白衣服。出家人才穿壞色衣。所以稱出家人為緇,稱在家人為素。所謂緇素之分別。

六通就是六種神通:1、天眼通:能看見天上人一舉一動的境界,又能看見地獄眾生受苦的情形,好像看電視一樣的清楚。2、天耳通:能聽到天人一言一笑的聲音,好像聽收音機一樣的清楚。3、他心通:能知道他人心中想要說的話,或想要做的事。4、宿命通:知道自己的往昔因果,也知道他人往昔的因果。5、神足通:能在定中或在虛空中行走自由,不受任何限制。6、漏盡通:掃除一切煩惱,沒有一切妄想,諸漏已盡。外道只有五通,而無漏盡通。

這種惡性比丘常懷著狠毒的心,惡意譭謗講妙法蓮華經的法師。可是他自己常常懷念世俗的事情,怎樣才能名成利就?怎樣才能有人供養?所以到處攀緣,各處化緣。他們假借名義,住在阿練若,其實貪圖名聞利養而已。彼等自認清高,而專門說講法人的過錯,這是師子身中蟲的行為。

我(宣化上人)的宗旨:凍死不攀緣、餓死不化緣、窮死不求緣,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抱定我們三大宗旨;捨命為佛事,造命為本事,正命為僧事。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師一脈心傳。

而作如是言    此諸比丘等    為貪利養故    說外道論義

自作此經典    誑惑世間人    為求名聞故    分別於是經

這個人這樣地說:這些比丘們,他們為貪圖利養的緣故,所以為眾生說外道的理論。他們自己作這部妙法蓮華經,目的為誑惑世間人的眼目,為求名聞的緣故,所以分別來講妙法蓮華經。

外道:就是心外求法的修行人。佛住世時,印度有六外道師,其學說不外計斷計常,撥無因果,自然成就。所以形成兩大主義,一為享受派,一為苦行派,但皆不究竟。

常在大眾中    欲毀我等故    向國王大臣    婆羅門居士

及餘比丘眾    誹謗說我惡    謂是邪見人    說外道論義

這個人,常在大眾之中,想要譭謗我們的緣故,常向國王及諸大臣說,常對婆羅門(淨裔)說,常對居士說,以及其餘比丘眾說。說什麼?說那個講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是邪知邪見的人,專門講說外道的論義,不是真正的佛法。

在末法時期的眾生,沒有擇法眼,你對他說真法,他認為是假法。如果你說假的,他也許認為是真法,就這樣的顛倒。將真假、善惡、正邪、黑白分不清楚。

婆羅門是印度四姓之一,侍奉大梵天,修清淨行。兒童到七歲時,在家啟蒙學習經文。到十五歲時,可以出外學習婆羅門教法,各處求學問。四十歲時,回家結婚,生子繼嗣,所謂傳宗接代。五十歲時,入山修道。

我等敬佛故    悉忍是諸惡    為斯所輕言    汝等皆是佛

如此輕慢言    皆當忍受之    濁劫惡世中    多有諸恐怖

我們大眾因為恭敬佛的緣故,當那些惡人做種種惡意的批評,可是我們都能忍受,不和他們辯論,也不反駁他們的破壞言論。這種人得寸進尺,用冷言熱語來諷刺我們,說:你們都是佛。這種輕慢的言語,我們皆能忍受。在這五濁惡世中,有很多的恐怖之事,來擾亂修道人的身心,令其不清淨,容易失道心。

惡鬼入其身    罵詈毀辱我    我等敬信佛    當著忍辱鎧

為說是經故    忍此諸難事    我不愛身命    但惜無上道

在末法時代,魔強法弱。魔鬼能附人身上而作祟。有人問:惡鬼怎能入到人身?因為該人的心不正,常生邪念,故容易引惡鬼入竅。廣東話雲鬼上身。這個鬼上身的人,身口不由己,做不得主,沒有知覺,被惡鬼所支配。惡鬼利用他的口,說些似是而非的預言,沒有智慧的人,容易上其當。

我以前遇到一個鬼上身的女人。她說她是菩薩。我對她說:菩薩什麼都知道,你為何什麼都不知道?她無言可答而去。現在有很多冒充聖人者,到處宣傳自身是佛、是菩薩。其實乃是鬼上身,自己不知道而已。彼等邪人到處為眾生說法,教化眾生,令眾生誤入歧途。

這個鬼上身的惡比丘,專門漫駡、毀辱我們,說講妙法蓮華經的法師是外道。我們大眾因為恭敬於佛,信仰於佛,所以常穿忍辱的鎧甲,保護我們的慧命。為弘揚妙法蓮華經,流通於世,所以甘願忍受這種種難忍的事。為宣說這部經,我們不愛惜自己的身命,但要保護這部經,愛惜無上道。

我等於來世    護持佛所囑    世尊自當知    濁世惡比丘

不知佛方便    隨宜所說法    惡口而顰蹙    數數見擯出

遠離於塔寺    如是等眾惡    念佛告敕故    皆當忍是事

我們大眾在將來的世界,遵守彿的囑咐,當護持這部妙法蓮華經。世尊!您老人家一定會知道的,在五濁惡世中的惡比丘,不知佛所說的方便法門,乃是隨順眾生的機宜,而說一切法。他們以惡口譭謗,表情顰蹙,也就是把眼睛和鼻子皺在一起。多次把善比丘趕走,遠離塔寺。像這樣種種的惡事,實在令人難以忍受。可是我們常憶念佛所告敕的緣故,所以一切的惡事,我們應當忍受,絕對不向惡比丘發脾氣。

諸聚落城邑    其有求法者    我皆到其所    說佛所囑法

我是世尊使    處眾無所畏    我當善說法    願佛安隱住

我于世尊前    諸來十方佛    發如是誓言    佛自知我心

在所有的城邑,所有的聚落,如有請求佛法的人,我皆到他們的處所,為他們演說佛所囑的法——妙法蓮華經。

我是世尊的使者,凡是佛的事皆去做。在大眾道場之中,為說妙法蓮華經,沒有畏懼。我應當善於說法,分別一切諸法實相的義理。唯願佛安隱住在常寂光淨土中,不要擔心弘揚妙法蓮華經這件事情。

我等在世尊的面前,十方諸佛的面前,發這樣的誓言,佛一定知道我的心願。我的心願,是保護受持妙法蓮華經、弘揚妙法蓮華經、書寫妙法蓮華經、供養妙法蓮華經。這是我們大眾應發大心大願。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