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8/12 08:38:20
|
尊貴能海上師
|
| | |
學習次第 : 進階
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清涼續記 第二十一講
第二十一講 九月二十一日
四種刹那加行,總結前文所說一切學修功德。最後刹那,從一一刹那中來。第一、證一法無漏,即證一切法無漏,見北山寺樹葉落,亦知顯通寺樹葉落,所謂東山牛吃草,西山馬腹肥也。宇宙萬有無窮,佛法境行果自共相更無量,由前比後,可以類推而知。先有法智,而後有類智。不學修欲坐待開悟,終不可得。類智不起,欲窮法界一切法,亦不可能。諸法自相共相,重重無盡。眾生心力不遍,由定力不充,如燈之電力不足故。如來遍知,定力究竟故。以真如性觀之,見一法空即見一切法空。依經教之理法界,經過深定,出生根本智,方能證一切法空,非惟知解。由達無常,可悟入空理。佛言,外道許無常者,可教,執常者,雖入佛法,終必退舍。下士道念無常起,即能趣入無漏。集量論千餘頌,惟是聲是無常一頌演出。一般哲學,凡許無常者,皆順佛法。學理科者,較學哲學者易入佛法,以善分析,易達無常故。
破常則一多等亦破。無實執亦即無離實執。圓覺經雲:心清淨則其身乃至國土世界皆清淨。此是華嚴總義,亦可用以說明刹那證一切法無漏之理。刹那定心清淨,積累可以成佛。達一法即達一切,稱為無師智。但要從有師法相規矩中出,非從書本所得知識見解也。水車者,即是桔槔。踏其一輪,全體之輪皆轉。此喻佛法組織,依其次第,前前能引後後。四諦但達無常,則十六行觀皆起。六度十二因緣等亦然。法相如法組織好,則能引攝。其原動力,即是願力。依出離願,則成聲聞,依菩提願,則成大乘。五部法相師組織,儀軌亦是組織。菩提道次第依現證莊嚴論組織。文殊五字真言念誦儀軌亦依此論組織。一心修者,能生通明。澈底明瞭,即華嚴般若大教也。
【獅子賢義疏】:
此第二清淨成熟法性之住品,於無漏法一切刹那之性相,一刹那現圓菩提。
頌雲 何時諸白法 自性智究竟 完全法性生 即是刹那智
如是頌云者:何時菩薩修行對治,一切不隨順品及離行相清潔之類,種種成熟。法性上附托依住諸垢及離,如秋季月,光明淨白,自性生起。此時稱為一刹那清淨成熟之住類中,成熟無漏諸觀證之智慧者,於般若波羅蜜一刹那現圓菩提,是第二教示矣。
【清涼記】:
第二、一般證悟深淺,多就智言。宗門下多就見地說。實則佛法證果高下,皆從斷煩惱說。由斷五順下分結、五順上分結、而安立諸果分位。有斷遍知,即有證遍知。黑法即是無明煩惱,斷彼即是白法。定力未到,即有沉掉煩惱習氣在內,不能清淨。宗門下但就證境說者多,不究其因,故偶一開悟,其淨多不能再起。只有境界而無諦理,同於外道;但有理智而無定力,則不穩固。二者兼備,俗諦修行究竟,由法界力,法爾出生大般若,如磨針至極鋒利也。
【獅子賢義疏】:
第三之性相者,諸法無相,一刹那之性相之一刹那現圓菩提。
頌云 由佈施等行 諸法如夢住 諸法相無性 一刹那能證
如是頌雲:一切前法如夢精修之二資糧,經驗觸受所作,於中證得之住類。近取蘊等夢體之一切法,依于施等彼岸六種修行成就之住者,彼于施等之本性,決定證知行相俱有唯一刹那,一切法者,無相也。如此遍行煩惱,及種種清淨之本性,一切諸法無相,即此了知一刹那現圓菩提,是第三之指示矣。
【清涼記】:
第三、此時入定出定,皆正智現前,如所謂掄刀上陣,斬殺自由也。密法有專修夢法,未得定者不能。修夢又測驗心之作用。心有力者,則夢境如真。莊周夢為蝴蝶,亦達一分無我也。
【獅子賢義疏】:
第四無二之性相,一切法一刹那之相,現圓菩提者。
頌雲 夢中此能見 不見有二理 諸法無二性 一刹那能觀
如此頌雲者:長時勝解,吸收於無間道道理。二取顯現所斷中之精修者等,於中成就二所顯現之慧,無間清明發放之菩薩,若時所取及能取之法,於夢中所取等之夢見等,而能取不見。此時於一切法悉亦如彼相同,是諸法與真如性不二,在一刹那證了者,一刹那現圓菩提是也。
般若波羅蜜多教授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刹那加行第七品釋竟
【清涼記】:
第四、無二取者,二取是我執作用,無能取即無所取,無所取亦無能取,二者不孤起故。禪宗觀念佛是誰,亦觀無二取也。
此四義合為成佛之最後刹那。但要從集無量刹那而起,未有一躍而至之最後刹那。所謂頓悟,是往昔種子發現,或是菩薩示現,不是人人如此。往昔種子也從熏習來。所以要實修,坐一寸香有一寸香功德,功不唐捐。種現熏生之理,解釋刹那最好。如聽經是由出離心菩提心種子發起,佛說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是種生現。全不修行,等種子發現,亦不可靠。要皈依、受戒、學法修行,由現行又熏成種子。佛注重律儀,僧團助緣,三寶建設,日常著衣持缽等事,皆為熏成種子。現行生現行者,即是現生串習之力,屬士用果。某人是老禪和子,某人打閑差,一見就知。居士程度如何,看他頂禮,連他的師父都看見。念誦無練習者,雖背得爛熟,終不合腔調。如生貧家者,不可坐待致富,要辛勤創造。種子遠者,力用更微,不如現行士用力強可靠。善根種子未發現行,即含藏於意界、法界,涵養融化,細微之理,惟佛能見,是為種熏種。定心清淨,則無量淨種,內自熏變,如醃菜、釀酒,緘藏愈密愈久,其味愈佳。起善種子由三種力:一信力,二慚愧力,三自他善知識力(自己善知善識,才能遇到師友善知識。)。如是熏變之種子,雖電腦亦不能計,而其數不錯。故修行者,莫問收穫,只問耕耘。不要討便易,應依次努力實修。大般若為成佛次第,現證莊嚴論為基礎,入中論為入門要點,以六度六念為提綱,日日練習,先成堅穩自行。積多刹那,然後能成最後刹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