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8/12 09:34:32
尊貴能海上師
學習次第 : 進階

 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清涼續記 第八講

第八講  八月二十八日

 

示他之菩提門”,重在三十七道品,上來所說離欲斷蓋修出離心之法,應須深研,否則次第不能明晰。此中次第,于中阿含雜阿含等廣說。皈依不生,四預流支即不能起。皈依所攝範圍甚廣,寶相贊僅法相之一部份。皈依之行法次第甚多,詳於解脫道論,覺音尊者所說次第,與佛所說相合。八正道不得,不能證阿羅漢果。中阿含中,俱絺那有大辯論。三十七道品以八正道為歸結。舍此以外,任何證悟或通達三藏,皆非果上之事。南傳經典關於八正道之書甚多,皆依四阿含。八正道之正見,非唯簡單之了達因果及法空理,修證所得方是正見。四果四向各各分位斷煩惱,得各各正見。阿羅漢所得方是真正見。尋常正見,只是一份明瞭二諦因果,主要放鬆別解脫戒,猶如浮囊,依之勉強渡河。舍此南針,則生死大海長夜黑暗,不能辨識東西,趣向必錯。此是堅穩自行即菩提門,自知方能示他也。

第二、因完全囑咐”,謂以聖教為見道之因。于中”,謂於大般若等經、及現證、中觀等論中。詞義之門”謂最初能依文解義,通達名詮法相法義。能通達一法相名詞,即依此修行,作用甚大。義”是法相之旨趣,先能記名句文身,次再論旨趣。如是法相,有如是旨趣,各各了知。旨”者目標,趣”者趨行。或重旨趣而疏略法相,或但講法相而不知旨趣,雙關者少。老喇嘛說,但講旨趣,辯論不能決是非。格西多唯記名詮,不明旨趣,是其大失。法相不歸用,自稱為我是講佛學,不是學佛,反自詡為高也。惟談理而不於事上實行,理亦不能明白。如有美膳,徒聞人道其美,不食終不知其味。但講名詞,無實踐心得,久之則退。方便”即實行之方法。名詮旨趣,修已方知。現證莊嚴論總略分別歸結是為其門。於此能作文字上之瞭解,必須經過四預流支。四預流支,自三士前導乃至最終成阿羅漢果及無上菩提,皆不可少。如理作意,即八正道之正思維。法隨法行,即如經所說而實踐。無實踐則教人多偏於一邊,出言即有所妨害。用功之要,修後面必須不棄前面。未修先要學,修了還要學。已經過的路要回頭再看,知其得失,取其經驗。三智四加行熟,頂加行方起作用。以此完全次第教人,是為第二。

第三、證得無間因,具多福德相”,謂自發心乃至究竟菩提,前後次第修行,因心相續,皆名無間。于般若所說完全次第,但得一字一句,皆有無比功德。此二句頌,包含般若經中方便品一大段經文。此佛大悲心使人知般若功德也。華嚴十信品廣明次第加行,是說圓滿菩提心。現證莊嚴論以十地攝二十二喻,皆可適用於此處。

自分修行”者,謂自行方能教人,所謂娘扯”,即修行之教導。講一經必問是否修過?修若干年?何故中斷?後又如何提起?明其原因,經驗宗旨,不許引書,或引上師說。扯”者引導,謂能以己修行導人,尤重在指明錯失。如學本論,於八品文字如何獲得瞭解?參考何書?教入門弟子,亦是引導。眾多福德之性”即所得利益。詞義明瞭,能得點滴利益。皆成為成佛之因。教人即幫助自己。時機用功到時,佛菩薩會幫助你說。如瓶無水,傾之不出,不可依文解義誤人。現在不能說,應預備後來說。應全面深透,不可斷章取義。于說法中亦可啟發自己,佛有加持故。教人即自己溫書。通達名相,方能起修。金剛經受持四句偈功德不可思議,即一句之功德亦不可思議。知此于般若向上彈射之力。

 

【獅子賢義疏】:

凡此之義,是彼見道之因,即以如此具足宣說之大菩提,彼複雲何攝受?于此品頌文中分別大菩提者。

 

云  垢盡無生智  說為大菩提  無盡無生故  彼如次應知

 

此頌雲者(明本宗之大菩提):煩惱及所知障之垢,生不生性之觀察等者,與法界之“關係”不屬,此法不是有故。雲何言出生法界之自性等?譬如虛空,滅與生皆無故。一與多之自性、因與果之量、相等堅定(不變)之實質無有。而虛空亦不可拋棄,滅與生無有故。如其次第垢等盡淨不生之知道相一切法而不顛倒,證解法身之性相等如其體性之主宰性者,是此中說之大菩提也。何以故,彼即如是故。如何體質是無在,意思是壞滅,除盡虛幻,於中即盡言說知解,實體不生,心意不生,於中不生言說知解者,盡與不生瞭解之說是也。菩提者亦盡智與無生智是其名詮,然彼體於盡及無生皆無有,唯彼智相應非是也。如是所說,頌文分別雲。

 

於自性無滅  見所作之道  盡何分別種  得何無生相

 

此頌所者:清淨位次中生與無生,盡與無生,皆悉遮止。能作之性相壞滅與離去。勝義真如性之自性,是如彼自性者也。若於真實顛倒,現法失實,汝自見道,勢力之行相之分別等,所生之自性者也。是何盡耶?不生之法有不生者,任何可生少許亦無。有唯是如,是故應知唯有何種之宗理,此唯之承許,是應思唯參解深淘之意也。此若非是,則諸正真是有之所許者,世尊之煩惱與所知障之行相分別種種一切應再再斷。是大慚愧(則非是佛)中住也。如是所說之類,頌文詞品分別雲。

 

若有餘實法  說於所知上  謂能盡諸障  我稱為奇劇

 

頌所者:此中生者與壞滅皆可故,無我也。如是說修行之主宰(我),現法雲何完全,如是於彼真淨蘊等依止正因,出生隨行俱有生與滅之法。如彼正真所緣青藍,與彼慧體俱生所緣決定故。彼者是建立唯獨之說也。究竟義者無也。此中所說應能作意,而且攝持行相俱有之心,現法如何完全,非如是究竟之義,現法如何斷舍,所取無有,能取亦無也。所說決定,心能攝持種種相性。於行相種子,彼唯略明不二之智慧是唯,謂彼是正真有之自性也。應知決定所說者。彼正因隨行出生是如幻故。自性無有,正真真實一個,即無真實等。所屬之自性,隨行是也。是如說修行,修行之力,所成就者。有說于財寶銀錢等了知。如其攪亂之相悉盡斷離,視如幻化之主宰我性,顯現覺慧行相,無二取分別,各各自明所作,凡所有見,能真實生起瑜伽者,諦智正真之斷離也。此見非是,一切時中虛空無實,無少許之自性執持,若生是無有,斷棄亦無,皆自性之執持故。若言一刹那有法是知者,有少許自性是所知者之相性等。若是勝義,有性成就者。彼時(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修行對治者,觀如虛空,彼體少許亦不能作。是故,他體之真實,現法失真之顛倒,不能超世之所知障行相一切斷竟(度一切苦厄)。若言凡是諸法亦有少許可留,悉是彼彼互相不共之義。如是所雲即是忍許我自己稀奇之計較也。如是有彼一類明顯者,謂自性無之類忍為堅實。能作解脫樂欲等。是真如之所為也(不須別法)。如是之類,是依文解釋之類也。

 

云  此中無所遣  亦無少建立  稱性而正觀  正見淨解脫

 

如頌者:若於實物現前錯失,則於解脫業不欲為。以故於法盜取濫施,增損自性,而作顯明破裂。非應色等,依因緣隨行,出生俗諦,是真有自性。於彼性是自性無等之自性,安立所作。如雲幻化之像是象,是象幻化,別有根源,應敗。如是顛倒委曲失真,如此見者,非能作清淨解脫之成就,是表示殘廢之名詮,修養之見道性。

 

【清涼記】:

第二為見道果相。盡智無生智,攝一切果上之智。盡”謂煩惱斷盡。無生”謂煩惱永不復生之解脫。即是涅槃。所脫之縛,即是無明愛取等。故不講斷煩惱,說不到果上。佛四十九年說法,菩薩修行,皆是為此。細研學範圍極大。後半頌說沒有盡智無生智,一切皆掃。亦無現行”者,謂無煩惱亦無修行。已無所應斷之煩惱,故不須更起能斷之修行。悟煩惱空,不必再斷,已斷盡故。由此說為無修無證。後人誤解以為不斷煩惱即成菩提,誤人甚大。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