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8/12 09:57:24
尊貴能海上師
學習次第 : 進階

 現證莊嚴論顯明義疏清涼續記 第四講

第四講  七月二十四日

此初所取分別,頌文雲自性”,即阿練若,亦即大般若一切種智。體為本體,行為六度,果為淨地。自性由此中出。種性”謂大小乘二種各各八地,此雖本體自性,而求證之量不足。道”謂修行次第,次第錯亂,則不能銜接。所緣”

謂反應徵相。由此見修行是否得正加持。不共”謂過失,對治”謂功德,此入行以後了知德失。對治重在警覺,須依辨識阿含,由臨事經驗而得方便。自證”者,即自覺也。能作”者,了知應生應滅,舍此別立真如,有無皆不可說,雲何證入?第八利生次第,第九謂應待機緣,皆利他事也。

 【獅子賢義疏】:

所取行相分別第二還複之因,凡其九種是何?

 

云  墮生死涅槃(一)     智德下劣證    無完善攝受(二)  道相不全備(三)

由他緣強行(四)     所作因顛倒(五)  果限及複雜(六)  行住入愚昧(七)

隨行(八)所作(九)中  分別九體性     退還類所依(因)  生聲聞等意

 

如頌所者:

一、二、生死輪回與涅槃解脫,隨一相應吸入之墮性,知解之下劣性。

三、善知識方便善巧及離棄性完全攝持無。

四、智障究竟對治錯亂非是,是修行成道之過失。

五、于如來等教授教誡觀待,俱有他緣之行。及一切有情之尊勝大心等於中不趣入,與大義所作顛倒。

六、煩惱障之對治性,能作與道之界限不清。

七、所緣及俱有性之果,最初瞭解有差異性。

八、飲食睡眠不知,一切應斷不斷,不知行住。

九、大乘一切所攝,萬千法性,一切種智性,解脫涅槃一切之行,于眾生罪惡及俱有性,所取所為一切非是之性,是退回之所作也。

此之所取行相分別性行反回退墮品類之因,是依聲聞及緣覺相續受取所作而出生有此九種也。若菩薩等見道心,心業出生入行之住品,如是所作,是應斷之教也。

 

【清涼記】:

第二、所取分別退還九種者:

一、或貪著生死,或怖畏生死唯取涅槃而舍俗諦,不知離生死與證涅槃互為因果之方便,稱為墮性,皆由我執出生也。以涅槃之理用於生死中,成佛亦如此,即是無著涅槃。趣向涅槃,終必成佛,如太子必紹王位,只爭遲早。時間是假法,由我執起。

二、謂離善知識依止,不得攝護加持。攝持之自在在善知識。未得攝持要取得。取得之方便,應學事師五十頌及菩薩魔事品,總要在如教修行。不如教行,雖供養承事不得加持也。如教修行,從具信出。

三、謂不學別解脫戒事義,或不學法相,或偏學一部,學未學好,故成所知障。將好事當壞事,藥病相反,修行既錯,終難證果。

四、為名利等世間目的而學法,如為薪金而求當教師也。

五、不趣向三大,對人無悲心,或唯有空言,如口說愛國,而於個人權力絲毫不能放棄。無熱愛三寶之心正法久住之願,成就甚難。

六、謂道雜煩惱,界限不清。如是勝入心修行,或以懶惰為不求勝,為躲煩惱而閉關,謂眾生難度,大乘退成小乘,小乘退成凡夫。修行夾雜煩惱,定要出障。吃藥不守禁忌,反怪藥方不好。此中夾雜染淨、非細心不能辨。

七、所緣謂修行境。發心與修行,與所求果不合,因果不一致,必于道無成。

八、飲食睡眠瑜伽相應,詳四阿含及別解脫戒中,密法更有別別不同之飲食睡眠瑜伽。應斷不斷者,由執著不舍,如擔麻者,甯棄金而不舍麻也。行住者,集異門論說一切有情皆依行住。心謂心行,即是願力。身行依止律藏。柬埔寨泰族法師終日誦八法,即是法犍度所說之客舊比丘法、大小便法、乞食法、阿練若法、食上法、涴染衣法等,此為法師法。雖精通二諦,無法犍度,不能弘法也。有此則當下與佛行儀相同,先有外表,再充實內德,成就自易。

九、謂眾生品類不齊,當方便引導,不可以最高尺度責人,嫉惡如仇,退失大乘。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