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05 19:22:15
學習次第 : 初階
因果論 種善因得善果 (第十六講)
淨空法師講述
華藏圖書館錄影室
各位同學:
這一次我們在青年協會做了五次講演,在中華佛教圖書館也講過兩次,在香港淨宗學會講過一次,也曾經在現場答覆同學們的疑問。因為時間的關係,還有一些問題,來不及答覆,我將這些問題都帶回來了,藉這個機會給諸位解答,希望我們將這個解答的錄音帶,提出疑問的同修都能夠看到。現在我們按照這個順序來解答。第一個問題,這是一位同學問:‘臨終見佛來接引,與臨終看到家人、家親眷屬來接引有什麼分別?因為他們都是往生的。’
這個問題很重要,也是對我們修行有否成就,關鍵的問題。念佛求生淨土,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佛來接引,你的家親眷屬、朋友、道友,已經往生的人,跟佛一道來接引,那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臨命終時,只看到家親眷屬,而沒有見到佛菩薩,這是家親眷屬來接引,這是決定靠不住的,諸位要細讀《地藏經》就知道了。臨命終時所見到的家親眷屬,實際上都是冤家債主。佛在經上講得很清楚,他們跟你有冤仇,他們要來討債、要來報復,所以變現做你的家親眷屬,並不是真正的家親眷屬,這個理跟事都要懂得。你說:‘他們已經往生了’,你怎麼能證明他真的往生?實在講我們說他往生,多半都是對自己安慰的話,他是不是真正往生,很難講!走的時候,有很好的瑞相,沒錯!這一生當中積善修福,來生生到人間,享大富大貴,生到天上都有瑞相。這個瑞相跟一般念佛往生的瑞相,幾乎沒有差別。所以我們單單從這個瑞相,還不能判斷他是否往生,除非在他臨命終時,確確實實他說:‘佛來接引,我跟佛去了。’這才算是靠得住的。如果沒有這種情形的話,縱然有瑞相,也不能斷定他真的是往生。自己臨命終時往生的時候,決定得到佛來接引,你看《觀經》、《無量壽經》上都講得很清楚,無論是四土三輩九品,乃至下下品往生,都見到佛來接引。這是佛在經上說得很清楚,他曾經發這個願,要接引一切念佛往生之人。
所以你的同參道友跟佛一起來的,這是真的!像過去慧遠大師。慧遠大師往生的時候,像劉遺民他們這些比遠公早幾年往生的人跟阿彌陀佛一起來,這是真的,這證明他真的是往生。所以這個是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的,千萬不能錯了念頭。如果臨終只見到家親眷屬,沒有見到阿彌陀佛,要記住決定不能跟他走,跟他走就上當了,一定要見佛,才可以跟佛走。
第二個問題,是有些同修說:‘只念一句阿彌陀佛便可’。師父說:‘要兼修六度萬行,那又如何解釋?’
念佛往生淨土,各人的機緣不相同,所以經典上也有種種開示,而祖師大德更是因人而說。可是最根本的,真的就是這一句佛號。這一句佛號要是果然念好,念的相應,那六度萬行都包含在其中。這個諸位看看蕅益大師的開示就明白了。在近代最著名的,如倓虛老法師所說的。倓老法師一生,所見到念佛往生真實成就的,有站著走、有坐著走,預知時至不生病的,譬如他在《念佛論》裏面所舉的四個人。修無法師,出家人,鄭錫賓居士以及他的弟弟,還有青島湛山寺的一個女居士,姓張的,張氏。除了鄭錫賓之外,修無法師跟這個張太太都不認識字,生活都非常清苦,他們就是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決定沒有懷疑、沒有夾雜、沒有間斷,他成功了。
而倓老在佛七當中開示常常提到,諦閑老和尚有一個念佛的徒弟,沒出家之前做箍捋匠,中年以後再出家,他也不認識字,什麼都不會。倓老只教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告訴他:‘你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接著再念’。這個方法妙絕了,一點壓力都沒有。無分晝夜,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接著再念。他也不過是念了三、四年,預知時至,站著往生。往生之後還站了三天,等老法師給他辦後事,這多不可思議!他怎麼修的?就是一句阿彌陀佛。所以一句阿彌陀佛成功的例子太多太多了。
為什麼叫你還要讀經、要兼修六度?說實在的話,就是因為你的心不老實,你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不下去,越念越懷疑,越念妄想越多,這是你不老實,所以才勸你受持大乘經典,修行六度。佛祖教化眾生的這些意思,我們要細心去體會,那就明白了。我們要是果真放下,一句佛號就行了,不能再懷疑。
如果有懷疑,一定要去研教、要去讀經,目的何在?把這些道理、事實真相,徹底明瞭,你就把妄想、分別、執著放下,你才回歸到老實,懂這個意思就好。
有人說:‘對修小乘法的人去講大乘佛法,也算是謗法,這種說法是否正確?’
這個說法不正確。說法不契機,這是末法時代常常會有的。雖不契機,也不算謗法,為什麼?就眾生來說:‘一曆耳根,永為道種’,他這一生不得受用,來生、後世會得受用。所以對於小乘人,乃至於對於其他宗教徒,不相信佛法的人,跟他講大乘佛法,也都是好事情。
他說:‘我遇到有機會就希望勸人讀佛經,聽淨空法師或黃念祖老居士的講經音帶,肯定的人是不會馬上信佛的,這個作法有沒有錯?’
這個作法沒有錯誤,你是盡了你自己本份的責任,對我們熟識之人,我們的家親眷屬,我們的朋友,我們認識的人,我們有義務、有責任把佛法介紹給他,他信不信沒有關係!他相信很好,他不相信也好,我們的義務盡到了。將來他在六道輪回,受盡了苦頭,你自己成佛作祖,將來再碰到,他會問你:‘你知道這個方法,為什麼不告訴我?’讓我受這麼多苦楚。你就可以說:‘我當年曾經告訴過你,你不相信,你能怪人嗎?’我們要是不告訴他,不介紹給他,是我們的過失,我們對不起人。我們把佛法特別是淨土法門,念佛往生介紹給他,我們對得起他,信不信沒有關係,這都是一樁好事情。
‘去到有些道場,或見到有些寺廟,覺得某些出家人作法,與經教上所講的不太相應、不太如法,是不是應該避開?’
《楞嚴經》說得很好:‘末法時期,邪師說法如恒河沙。’如果遇到這些事情,應當如佛所教,我們敬而遠之。敬是對他恭敬有禮貌,遠是不跟他學。所以能夠避開是可以的,但是避開不要傷害人的自尊心。聽說他講得不如法,邪知邪見,我們等他講完散會才離開,下一次就不要再來了,這樣好!不要等他話還沒講完,我們就離席,這個在禮貌上講不過去,我們講敬而遠之,敬這個心沒有了,一定等他講完散會,歡歡喜喜,下次不來了,這樣好!
底下一個問題說:‘對一些已入魔道,而執著不悟,俗語說執迷不悟,應該怎麼辦?已被印心者,又是認識的朋友,應該如何處置?’
這些事在近年來,中國、外國我們常常會遇到,邪魅附身,用一般醫學上的術語,說他是神經分裂。我們中國民間所謂‘神經病’這一類的。往往我們遇到的這些人,原本都是很聰明的人。讀書讀得很好的人,工作也做得很好的人,非常可惜,他遇到的佛法不是正法,但是他這個修學,也稱得上勇猛精進,如果他不認真的學,他也不會中邪,他很認真的學習,以後被魔附身。這個事情非常困難。我在早年,遇到同修有這個事情,這個情形跟你講的相彷佛,這個人跟我也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他執迷不悟。他跟一個上師去學密,非常認真,真正稱得上是勇猛精進;學了沒多久,我們感覺他就有點不對勁,但是他自己不知道。我們看他身體臃腫,他不是胖是腫,這面門發黑,本來他的皮膚是白白淨淨,門孔發黑,我就覺得這個不對勁。我到台中去請教李老師,我就問老師:‘老師,怎麼辦?’老師說:‘這沒法子,最好不要去理他,各有因緣。’以後沒多久,大概一、二年的時間,他就過世了。所以這也是跟一些鬼道打交道,所以這個人顯得陰氣很沉重。由此可知,我們學佛親近道場、親近善友,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謹慎。一旦是中了邪,回頭恢復非常困難,這是我們一定要小心謹慎。
這位同學問的是:‘他有一件五戒的衣,爛了,怎麼處理?’這個事情是小事情。在家居士受戒只搭幔衣,不能用五條衣,這個諸位同修要知道。五條衣、七條衣、九條以上的福田衣,是出家人披的,不是在家人。在家居士只搭幔衣,就是有條沒有橫格子,這是同修們要留意。你仔細去看看戒經,一切都要依佛的教誨為準則,佛教給我們,依法不依人。現在在家居士受菩薩戒,居然還有搭五衣、七衣的,這是決定不如法。不僅是如此,即使是出家的法師,在一切場合當中,我們現在習慣上看到穿黃海青搭紅的祖衣,這個也不如法。這個世尊在《戒經》上明明告訴我們,出家要穿染色衣,所以叫袈裟色。袈裟這兩個字是印度梵語音譯的,它的意思就是雜色,不是一種顏色。
在我們世間,古時候中國跟印度人都差不多,紅、黃、藍、白、黑這五種顏色叫正色,五種正色。袈裟色是什麼?這五種顏色混合在一起,那就是雜色,這個才叫袈裟色,所以出家人披的袈裟,是這個意思,主要是從顏色上來說,是屬於染色的。出家人那個時候托缽,托缽的時候人家給的飲食,也叫做袈裟,那個飯跟菜也是混合在一起,也不是像世間人吃飯一種菜是一盤、一碗,中國古時候所謂列鼎而食,這就是菜有很多,出家人只一缽,飯跟菜都混合在一起,也叫袈裟,袈裟是雜染的意思。黃色是正色,紅色也是正色,這不是袈裟色,你要是穿黃海青搭紅祖衣,稱祖衣勉強,那不叫袈裟。袈裟是染色,袈裟不是正色。
佛陀在世的時候是染色衣,佛教傳到中國來,初期的時候也是染色衣,這個紅祖衣大概也是很晚,早年時候沒有這個樣子,這個都是佛門變了質的,我們一定要懂得、要明白,一定要遵奉佛的教誨。別人不做,我們不管他,現在是民主自由開放,誰也不能干涉誰,要從自己本身做起,這一點很重要。所以你這個衣爛了,沒有關係,你照平常衣服處理就好了。如果你對它恭敬一點,你將爛的衣服洗洗乾淨,或者是用乾淨的現在塑膠袋都很好,你把它埋在地下也行,把它沈在水裏頭、河裏面也行,或者你把它火化也可以,這是對它恭敬的處理。如果嫌麻煩,你把它洗乾淨折疊起來,把它包紮起來,做為垃圾處理也行,只要你的心恭敬、虔誠就可以了,不必在這些形式上,這個懂得就好。
另外一個問題,他說:‘師父寄來的通訊太多了,現在又不知道如何處理才好?’
這個可能是你學佛時間久了,跑的寺廟太多了,道場多了,認識的法師多了,所以每個寺廟常常寄宣導的東西,像法會通知,一定是很多。尤其現在一般寺廟,也有很多自己的報刊、刊物,這是宣傳的東西,經常不斷的寄給你。你看看!如果是真正有價值,你可以傳給你的親戚朋友,這是正法,我們自己曉得了,也應該傳給別人。如果覺得不是正法,這些通知就可以當作一般垃圾正常處理就好,這個沒有什麼顧忌的。
這位同修問的問題,他說經上講:‘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他問:‘那去了還是沒去?’
這個問題有疑,一定要搞清楚,斷疑生信。如果這個疑問存在,縱然願心很切、念佛很誠,將來往生,經上講的,你生在邊地疑城。由此可知,這個疑慮不能不搞清楚。往生決定往生,為什麼說去則實不去?這個必須把十法界的真相搞清楚,如果你不瞭解真相,你當然聽到這一句話,你會生疑惑。可是這個真相也真的不好懂。法界是什麼?佛在經上跟我們講:‘法界就是真如,真如就是法界’,真如就是本性,本性就是真如,本性就是真心。由此可知,法界是什麼?法界是自己的真心。這個話諸位聽起來,可能是越聽越不懂,法界怎麼是我們的真心呢?經上不是常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那個太虛空,我們叫它做法界,法界是在心裏面,不在心外,所以佛在經上又說:‘心外無法,法外無心’。盡虛空、遍法界是自己的真心。既然娑婆世界是真心所變的,極樂世界也是真心所變的,就能變的這個心來講,這才說‘去則實不去’,你往那裏去?可是‘生則決定生’,娑婆是自性變現,極樂也是自性變現,能變是一,所變是兩個不同的境界,確確實實從娑婆世界轉變成極樂世界,這是‘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如果諸位對這個講法,還是迷惑、還是不清楚,那麼我們再做一個比喻來說。現在電視很普遍,幾乎家家都有。電視的螢幕是一個,頻道有很多,我們這個頻道是娑婆世界的頻道,另外一個頻道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頻道,這個大家好懂。譬如我們看電視,這個電視裏面的頻道,我們打開臺灣的頻道,我們看到臺灣的這些情況。我們另外撥一個頻道,這個頻道是香港的頻道,立刻就轉變,看到香港的景觀,這兩個決定不同的頻道,兩個截然不同的景觀、畫面,這就好比‘生則決定生’,換個頻道。‘去則實不去’,還是這個螢幕,螢幕沒有改變,臺灣的景觀是這個螢幕顯現出來的,香港的景觀也是這個顯示出來的,也是這個小螢光幕顯示出來。所以從螢光幕來講,‘去則實不去’,那裏有去來?這個問題,希望你從這個比喻上細細的去觀察,可以破除你這個疑惑。而實實在在講,法界就好比是螢幕,好比是電視的螢幕;十法界好比是十個頻道,一真法界是另外一個頻道。由此可知,一切有情眾生試問有沒有生死呢?沒有!佛法講不生不死、不生不滅,真的不是假的。生死是一回什麼事情?變換頻道而已,那有生死!
這個變換頻道,我們希望越變越殊勝,越變越好,這是我們的期望,是一切有情眾生的期望。頻道裏面真正達到究竟圓滿的美好是佛法界,成佛、成菩薩,這是最美好的。頻道裏面境界最差的、最淒慘的,是地獄法界。頻道能夠選擇嗎?能。用什麼方法選擇呢?善惡就是那個頻道的標準。你要想選好的法界,佛法界、菩薩法界、聲聞法界、緣覺法界,你一定要斷惡修善,要離一切染汙修清淨心,你這個頻道就越換越殊勝。如果你要是繼續不斷還在那裏妄想、執著,還在那裏為非作歹,增長貪癡慢,那你的頻道就越換越差,這就是六道輪回的現象,我們不能不知道。
下麵問題是印光大師說:‘老實念佛,行住坐臥不離念佛’,如我現在每日讀誦《無量壽經》,念佛時間少了,有無影響往生的資糧?’
印光大師的話說得很對!你做的也沒有錯,讀經的時間多,念佛的時間少,還是一樣往生。楞嚴會上大勢至菩薩告訴我們:‘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那麼試問,我們念《無量壽經》是不是念佛?當然是念佛。這就是說明,讀經跟持名沒有兩樣。讀經是憶佛,讀經是隨文作觀。展開經本,看到經文,我們心裏面充滿了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這就是屬於憶佛;憶是心裏頭想,心上有,所以那就是念佛。念《無量壽經》、念《阿彌陀經》、念淨土五經一論,都算是念佛,所以念經跟持名是一不是二。祖師說得對,你做得也沒錯,不要疑惑就好。
問:‘一向專念,除了淨土五經及佛號,不雜其他拜懺、法會、經典,如助念隨喜、念《地藏經》也算夾雜嗎?’
這的確是要辨別清楚,一向專念是佛在《無量壽經》上所說的,教我們念佛往生重要的方法,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個就決定得生淨土。不夾雜、不懷疑、不間斷,就符合大勢至菩薩所講的念佛的要領,他老人家講的是:‘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這兩句話用現在最簡單,大家很好懂的話來說,就是不懷疑、不夾雜,那就是淨念,不間斷就是相繼,‘淨念相繼’!‘淨念相繼’必定是‘都攝六根’,所以我們只要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就行了,念佛的功夫就很純了。
的確拜懺、做法會是夾雜,乃至於淨土五經之外的經典,也算是夾雜,這個不可以不知道的。那麼我們在去年,曾經講過《金剛經》,算不算夾雜?是夾雜。夾雜為什麼要做呢?不得已而做。是因為看到這些年來,同修們念佛的功夫不得力,不得力的原因在那裏?沒有看破、沒有放下,所以我們將《金剛經》詳細講一遍,目的是幫助大家看破、放下;看破、放下之後,還是歸到老實念佛,用意在此地。並不是叫大家依《金剛經》的方法去修學,是用這個方法幫助我們看破、放下。看破就是徹底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放下,世、出世間法從此以後,不要再掛在心上,這一句佛號才有力量,這一句佛號才能夠相應,這個道理在此地。
助念,同參道友在臨命終時助念,這個不是夾雜,這是自他兩利,因為你助念的時候,也是一句佛號,你念得更懇切、念得更真誠,想幫助病人往生,這不是夾雜。可是念《地藏經》,的確那也是夾雜,這個我們要懂。為什麼對亡人的時候,我們還要念《地藏經》?是唯恐他沒有往生,他要沒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是墮在惡道裏面,念《地藏經》對他好處很大。由此可知,念《地藏經》,做這些超度的法事,不是為自己,是為別人,我們做這個事情,捨己為人,舍自己一天、二天的時間,去幫助別人,這也是好事。所以一定要辨別清楚,然後自己就有判斷力,我該不該去做。偶而做個一次,並不是經常做,對自己沒有什麼妨害,而對別人也有利,這也算是好事情。
這裏面是有十幾位同修,大家提出這個問題,我想這些同修,這幾天都參加我們的法會,非常的難得。他的問題,我在此地念一遍,‘弟子連日來,聽聞法師慈悲開示,謝謝你教導,有如當頭一棒,打醒了弟子們多年所謂的修行。修行觀念上有了錯誤。弟子們業障深重、福慧淺薄,還有一些身為家庭主婦未能前來聞法的佛弟子們,他們非常需要聽聞法師如此切身關係的法要灌頂,願法師慈悲常住。同修們發心,可否將師父此次《清淨平等覺》的精華錄音帶,流轉住世,令我等時刻警剔自己,務將佛法溶入於日常生活中。’
這是一個建議,很好!可以這麼做。其實這個錄音帶好像已經做成了。我到深圳的時候,悟弘師好像就帶了兩套,我們一套帶到深圳,好像另外一套帶到北京。可惜的是時間太短,我離開香港,沒有想到這一轉眼就是七年的時間。七年不是一個很短的時間,為什麼離開那麼久?我也跟諸位說得很清楚,香港的法緣過去是雷太太跟我聯繫的;雷太太往生之後,就沒有人再跟我做聯繫。佛法、世法都在一個緣字,緣聚就成熟了,緣散了就消失了,所以我們學佛人,不能不重視這個緣字。自己縱然有很好的善根福德,有很強烈的願望,但是沒有緣,都不能成就,古今中外無不如是。
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在家的時候,有一批在家的同參好友,出家的時候,也有幾位志同道合的同參,那麼到今天,我還在講臺上,算是有一點小成就。過去這些朋友,同參道友,都退轉了、都沒有了,原因在那裏呢?在緣。我如果沒有遇到韓倓老居士,我也一樣退轉,也一樣沒有了,所以護法的緣太重要太重要了。她明瞭,她有心幫助我,讓我有機會在講臺上學習講經,幾十年不中斷,每一個星期至少要講二、三次,這是最少的。時間不長,大多數的時間,差不多一個星期總是五次到六次,累積四十多年,才有這一點成就。這個機會一定需要人幫助,弘法也是如此。你看香港過去是雷太太一個人出錢出力,邀請我去講經,她沒有了,再就沒有了。你看新加坡,新加坡李木源居士一個人,如果不是他,新加坡道場很多、法師很多、居士很多,那一個發心來請我呢?發心請,不是一句話、二句話,‘我邀請法師’,那有那麼簡單!你需不需要道場,道場要租借;你要找那些同修來聽。你請法師,至少法師往返的飛機票;到這個地方的生活起居要照顧,不是容易的事情,不是說一句話就行了。
有一個真正帶頭、真正負責的人,有李木源居士,我們在新加坡才有十年弘法的機會。所以才曉得往往佛法的興衰,在乎護持的一、二個人。這個護持的功德,跟法師弘法講經的功德沒有兩樣,它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得力的護持,佛法不能弘揚,法師再好也無能為力。你有心護持、有力量護持,沒有法師來講也不行,一定要這兩個配得恰恰好,弘法利生的工作,才能做得圓滿。
這一次香港,我回來看了一看,香港的同修們,其他道場我不知道,我所接觸的你們的圖書館跟青年協會,特別是青年協會護生會,這些都是我的老聽眾,是我們的老同參、老朋友。這些年來沒有進步,無論在道業上、在修持上、在佛教事業發展上,都沒有進步,這是很遺憾的。我看了,我也發心,雖然年歲大了,我也願意幫助大家,但是現在香港的房地產實在是太高了,我這一次去大約問了一下,雷居士他住的家,公寓房子,二千四百尺,我問一問房價大概要多少?現在這個價值差不多要美金五百萬,把我嚇一跳!新加坡的房地產已經算很高了,我們買了一棟大樓,美金才七百五十萬,香港二千四百尺就要五百萬,我們沒有這個力量!所以希望同修們自己提供道場,我會抽出時間到這個地方來跟大家聚會,幫助大家來修學。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希望這個帶子,同修們能夠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