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2/05 19:41:26
學習次第 : 初階

因果論  種善因得善果 (第八講)

淨空法師講述

華藏圖書館錄影室

問:請示師父,佛教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它跟其他的宗教、哲學有什麼不同?

師父:佛教,我們從名詞上就能夠瞭解它的意義。這個名詞是梵華合譯。佛是梵文,教是中國字,所以佛教兩個字,是印度梵文跟中國字合起來的。先要懂得梵文佛是什麼意思?梵文佛陀這個名詞現在還存在,並沒有失傳。像外國人翻的音比較正確,budda。而我們中國從前佛也念弗,傳久了,大家把這個音變佛了,古時候這個音就是念弗。我們還是這個原音的budda翻過來的。那麼隨著中國各個地方的方言,所以這個音就差別很大了。實在講,關係也不大,最重要的是它的意義。這個字裏面的含義,是覺悟的意思,是智慧的意思。

為什麼當時翻經的人,不把它的意思翻出來,還要翻個佛、佛陀、佛陀耶?這在翻經,過去他們有個規矩,叫翻經體例,有五種不翻,也就是五種,翻它的音,不翻它的意思。那麼佛陀這個名詞,在五種不翻,是屬於尊重不翻。我們尊重它,所以用音譯,不用意譯。音譯過來之後,再加以解釋。但是佛陀裏面含的含義,講智慧,也不是普通的智慧;講覺悟,也不是我們觀念當中那一種覺悟。而智慧是究竟圓滿的智慧,我們一般人講無所不知,是這個意思,這個智慧就不是普通人所有的。而覺呢?是大覺。宇宙人生過去、未來,無所不覺,所以它的含義是究竟圓滿的智慧與覺悟。教是教育、是教學。那麼合起來,佛教兩個字就是智慧的教學,智慧的教育,與一般宗教當然扯不上關係。

問:請示師父,佛法跟其他宗教、學術都有不同。那是不是都適合每一個人來學,如果不學,會不會有什麼損失?

師父:如果瞭解佛法真正的定義,這個問題自然就解決了。他是一個追求究竟圓滿的智慧與覺悟,達到這個境界,就號稱為佛陀。由此可知,佛陀就是一個究竟圓滿智慧大覺之人,這麼一個稱號。世間人無論是古人,無論是今人,無論是中國人,或是外國人,無論你是信仰什麼樣的宗教,問問你要不要求智慧?你想不想覺悟?如果你想求智慧,想覺悟,那這個非學不可。這一門學問教學目的就在此地。所以佛教的教學,超越一切界線,超越種族,超越各種不同的文化,超越國界,超越宗教。正是歐陽竟無先生在民國早年所說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須。人人都有智慧,人人都能覺悟,這個世界就太平了,就不會有任何紛爭,也不會有任何隔閡。一定是互助合作,穩定的繁榮興旺,達到這個世界一切眾生共存共榮、亙助合作。教學的目標在此地。

問:師父,換句話講,就是說學佛,他也不是在目前的社會上各種學科,或者是各行各業,他們之中有任何隔閡的,每一個人都適合去學,那麼再淨化他的心,提升道德。那麼請問師父,如果是學佛者,每個人學,很普遍。因為每個人的善根、福德、因緣各有不同,那是不是說每一個人要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法門來修,或者是有沒有,以目前來講,適合大家都能修的一個法門?

師父:這是一個大問題。因為智慧、覺悟,它的深度,它的廣度,都是沒有邊際的,這是經上常講,無盡無邊。那麼一切眾生確實根性不相同,欲望不一樣,有一些人得少就滿足了。正如同我們在一般學校求學一樣,有一些人念個初中、高中,他就覺得夠了,他就不想再讀了。有一些人念到大學,拿到學士學位,行了。但是還有一些人不滿足,他要繼續去拿碩士、拿博士,這並不是每一個人的根性、嗜欲都相同。

佛的教學實在講,他絕不勉強任何一個人。如同一個學校老師不會勉強學生的。學生願意選什麼科系,就讓他自己去選擇。適合他的興趣,適合他的嗜好,適合他生活環境,正如同上大學的選科一樣。我們現在選科,當然最理想的是隨順他的志願,如果與志願不相合的,學的這個東西,學習他就感覺很苦,興趣就很低。甚至於為了生活,為了前途所必要的,逼不得已而學這個東西,學的時候苦;學成之後,他過日子也苦,甚至於苦一輩子。諸位如果細心觀察,這種現象在社會上太多太多了。他學的,不是他願意的,不是他喜歡的;他的工作也不是他喜歡的。但是逼著為了生活,為了養家,非幹不可,這是很痛苦的一樁事情。

所以佛法有大、小乘之別,有顯密之別。在我們中國,有宗教之別。諸位要聽清楚,這個宗教跟世俗宗教的文字是一樣的,意思不一樣。佛門裏面講宗,專指禪宗;禪宗以外的,稱為教下,宗教是這個意思。為什麼禪稱為宗呢?因為禪著重在宗旨,他的教學方法跟教下的方法完全不同。一般教學一定要有教科書,一定是由淺而深,按部就班。像平常念書,從小學、中學、大學,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循序漸進,這是教。但是禪宗的教學,他把這個完全捨棄。所以禪宗彷佛我們現在講的天才班,他不需要經過這些次第。天才兒童,是小學、中學、大學都不必念,他就可以念研究所,他真有這個能力。所以禪宗的物件是上上根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學不了這個法門。就像過去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他說宗門叫一步登天,你有本事,你一步就上天了;你沒有這個本事,那掉下來就粉身碎骨了,就完了,這個不是普通人能學的。大多數普通人從教,教是循序漸進、由淺而深,一定能得利益,只要你認真按部就班的學,你學一個階段,得一個階段的利益。不像宗門,你真成就了,你得的利益是圓滿的;你不成就了,你什麼都得不到。教下好像爬樓梯,你爬上一層,你就高一級。

但是佛法的教學,剛才說過了,它的宗旨、目標是智慧,是覺悟。換句話說,智慧、覺悟可以應用在這個世間,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乃至於任何不同的宗教信仰,只要你有智慧,你就高明。你作生意的人,有圓滿的智慧,在我們佛法裏面講商人菩薩。你是個家庭主婦,你有真正的智慧,有真正的覺悟,你是主婦菩薩,你會把你這個家做成所有家庭的好榜樣,你會做得快快樂樂、法喜充滿。無論那一個行業,只要學了佛,一定是這個行業頂尖的人物,是這個行業最佳的榜樣,這就叫做菩薩。菩薩就是世間一切眾生最好的樣子,他做出來給你看,把智慧、覺悟應用在生活上,應用在工作上,應用在處事待人接物上,都呈現出高度圓滿的智慧,這個是佛教育。所以佛教育超越一切界線,一切眾生說實在講,都應當要學習,它對我們的關係,比其他的教育是密切的多了。

問:請示師父,在目前這個時代,也有人參禪,也有人修密,也有學教、學淨土。那麼以師父的看法,就是說參禪,目前來講,能不能明心見性?修密,能不能夠達到即身成佛?學教能不能大開圓解?以目前這個社會的形態來講。

師父:現代的社會,跟過去不一樣;不但不一樣,實在是有一百八十度的不一樣。生活方式不同,意識形態不同,文化背景也不同,不是一個地區在變,整個世界都在變。前幾天,好像上個月,張德聲居士剪了一個報紙來給我看,我平常不大看報紙的。這個報紙裏面報導的是,美國前面的三位總統,對現在的局勢非常感慨,認為政府官員領導人越來越刻薄。美國前三個總統都還在世,時間並不算很長,可見變化之大,令人感慨不已。

古時候,風俗淳 ,人心厚道,修學容易。修學沒有別的,就是修定,定才能開慧。所以佛法的課程中心,就是戒定慧三學。戒,大家現在一般看到這個字,把這個意思想得很窄小,這是錯誤的。都認為講到戒,就是五戒、十戒,都想到這些戒條,死板板的戒條,這個錯了。戒的意思是方法,合理、合情的方法。持戒,用現代話來講,就是遵守方法,嚴格的遵守方法,這個叫持戒。唯有守法,他才能得定,心安理得。定才能開智慧,這個是佛教化一切眾生基本的理念。你不守方法,你怎麼能成就?不可能成就的。成就的標準,這個不是世間學術他們的範圍,不是他們的範圍。世間學術的範圍,是辦世間現前事的。頂多是考慮到未來,十年之後,二十年之後,五十年之後,百年之後,頂多是想到這個。而佛法修學的範圍不一樣。它是講怎麼樣能夠了生死,這個事情大了,世間人沒有想到這個事情。

世間有不少的宗教家,發現到確實有輪回存在,古代印度這些宗教家,那不必說了,他們對這個事情,真是瞭若指掌,太清楚了。在我們中國儒家、道家,有這個思想,知道有輪回這樁事情,說的沒有印度人講得那麼多,沒有印度人講得那麼詳細。近代,在美國、在加拿大,有一些基督教的信徒相信輪回。我們在報紙、雜誌裏面看到,他們肯定、承認有輪回的事實。換句話說,如何能超越輪回,這在佛法裏面講成就,才算是真正的成就。如果你不能超越輪回,就不算成就了。雖然修學佛法,你沒有結果。超越輪回,才是個結果。這個結果,佛講了,這是小果,不是大的結果,小的結果,總算是有了結果,超越六道輪回了。

六道輪回怎麼形成的?佛在這些經論裏面,講得很清楚。《華嚴經》講的真是簡單、明瞭。經上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這就把這些現象都說清楚了。六道輪回怎麼來的?妄想、分別、執著來的。你只要有這三樣東西,這三樣東西就變現出六道輪回。特別是執著、我執,起心動念就有我,我就自私自利,我就損人利己。他天天有這個念頭,這個是貪癡慢的根,這是煩惱的本。那麼現在你參禪也好,你學密也好,你學教也好,你能不能把這個煩惱斷掉?當然各人根性不相同,有人根性很利的,用這些方法確確實實能把自己煩惱斷掉,分別斷掉,執著斷掉,妄想斷掉,那他成就了。

在從前,真的有這樣的人。可是在今天,難了!今天我們這個煩惱、習氣,比古人不曉得超過千萬倍。古人得一點飲食,得一件衣服,他就很滿足了,知足常樂。現在人心不知足,這些法門對他有什麼用處呢?所以這個自己要試驗,我用參禪的方法,我用持咒的方法,我用研教的方法,看看能不能把我的貪心斷掉,把我的愚癡斷掉,把我的恚、嫉妒斷掉?果然有效,那你修這個法門就有用。可是你要知道,要斷得徹底、斷得究竟,你才能出得了三界。勉強把它伏住,那個不行。你煩惱伏住了,現在心好像是清淨,並沒有斷根。境界現前的時候,還會起心動念,那這個沒有用處。真正見思煩惱斷盡了,行!

由此可知,現在我們的心,妄念太多了,太嚴重了。外面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的誘惑,這個誘惑力量比過去也加強了千百倍。從前沒有這麼多的誘惑,現在還得了嗎?以我們這個年齡來說,我們小的時候,六十幾年前那個時候,我們生長在農村,農村裏頭什麼都沒有。小朋友天天玩耍,跟大自然為伍,能夠保持天真。十一、二歲了,都不懂事,真叫天真瀾漫,這是幸福的童年,沒有煩惱,沒有憂慮,每天除了讀書,就是去玩。玩都是遊山玩水,跟自然為伍。現在的兒童,我們看看,可憐!一出生兩個眼睛就瞪著電視,那個頭腦裏亂七八糟,什麼妄想都有。不到一歲,他就能察顏觀色,就能看大人的臉色,自己怎麼應付,這不累死人!我們還能享受十幾年天真的童年,看看現在的兒童多可憐!這才曉得現在人的煩惱、妄想多,從小就被這些五欲六塵污染了,嚴重的污染。

佛家這些法門雖然好,對他也無可奈何,失效了。你是醫生,你懂得這個道理,病人害的病太重了,這個醫藥給他,沒有用了,失效了。那麼現在,這個淨土法門還有救,為什麼它有救呢?淨土法門靠佛力,不是靠自力。所以這個法門叫帶業往生,你自己不必斷煩惱,你只要能把煩惱伏住,就收到效果。煩惱沒有斷,確實有,我不讓它發作,這個能力我們還能做到。把它控制住,不讓它發作,然後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淨宗法門的殊勝,就殊勝在此地,沒有別的。所以這個法門,能度一切業障習氣深重的苦難眾生,其他法門度不了的。好比藥物一樣,其他的藥物治不了的病,這個法門能治,叫帶業往生。

可是這個法門它的條件堅決的相信,決定不能懷疑。這個方法簡單、容易,死心塌地認真去修學,這經上講得很明白,最主要的條件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能成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超越六道輪回、超越十法界。這個是得到的果報,這個果不是小果,是大果,比阿羅漢斷煩惱、了生死、出三界,那個果報殊勝的太多太多。可見得這個法門不是偶然的,真正能夠利益現代眾生。所以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想想自己有沒有能力斷煩惱?如果沒有能力斷煩惱,那就應該選擇這個法門。我們依靠阿彌陀佛本願威神這個力量,決定得生淨土。而且近代修學這個法門,依《無量壽經》,念阿彌陀佛往生的很多。這是真正有事實證明給我們看,如果我們再不相信,那這個機會當面錯過,實在是太可惜了。問:師父現在《大集經》,佛陀他就親口說,他說:末法時代億萬人修行還沒得道,唯一念佛得度生死。那這樣子佛陀說的是實在話,不是方便說了?

師父:對,《大集經》上所講的,末法時期就是現代。換句話說,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對於現代社會這個狀況,他瞭若指掌,他清清楚楚。知道所有的法門,現代人都沒有能力修學,沒有那個根性。譬如講到密宗,黃念祖居士是學密的,李炳南老居士也學過八年密。但是自己依照這個法門都不能成就,所以最後還是念佛求生淨土,還是用這個法門成就的。而黃老居士晚年說得更好,你看他在《穀響集》裏面那些文章,多半都是答覆學密人的這些通信。他都勸那些學密人要受持《無量壽經》,要受持《彌陀經要解》,要受持《普賢行願品》。他交待要學密,密法裏頭要加持這三部經,要發願求生淨土。他老人家說這個話的用意,就跟古大德永明禪師那個意思相彷佛。你看永明勸那些參禪的人,告訴他: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虎。為什麼不直接叫他把禪放下,專修淨土呢?那個人不甘心,不能接受。對於這些不能接受、不甘心、不情願的人,禪好,如果再加上淨土,更好了。其實很簡單,我們在旁邊冷眼旁觀,看得很清楚,禪是決定不能成功,叫你學一點淨,淨還真能幫助你,這是大慈悲心,不得已委曲宛轉的善巧方便的教法。黃念老也是這個作法。

我在北京跟他見面的時候,他告訴我,他說中國大陸這四十年來,學密成就的,他知道的只有六個人,你說多難!學密的人何止千萬,只有六個人成就。而修淨土念佛往生的,不計其數。這個不是很顯然的事實擺在面前!我們要看清楚,要能體會的到。但是念佛,為什麼不能人人都往生呢?為什麼不能萬修萬人去呢?這個法門老實說,確實是萬修萬人去的。而是修學的人不如法,這個法門理論、方法、境界沒搞清楚。聽說念阿彌陀佛好,天天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但是他的心,就是他的想法、看法、作法,跟阿彌陀佛並不相應,所以雖念佛也不能往生。

淨宗法門裏面,我想大家都知道,一句口頭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你雖然念,念的不相應,這個不能成就。怎麼叫相應呢?我在講席裏面講得太多太多了。就最粗顯的事實而論,你念《無量壽經》,你的起心動念,你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要把《無量壽經》所講的話統統做到,就相應了。你沒有做到,那怎麼叫相應?做到叫相應。所以經要細讀、要深思。你統統做到了,說老實話,你就是阿彌陀佛了。

我過去講經,講三輩九品,我的講法跟古大德的講法不一樣。各人有各人道理,只要說的出一番道理出來,那就行了,佛法沒有定法可說。我講這個三輩九品,就像我剛才講的,《無量壽經》裏面所講的理論、方法、境界,你要能夠百分之百的做到,你就是上上品往生。如果你能做到百分之九十,還有百分之十做不到,那你就是上品中生。假如你能做到百分之八十,百分之二十做不到,你就上品下生。那麼以此遞減,減到下品下生,要做到兩成,要做到十分之二。十分之八你做不到,你能作到十分之二,你是下品下生。如果是百分之二十都做不到,沒份了。這一生雖念佛,往生沒有指望了。我用這個方法,大家聽了也容易懂,也很踏實。學佛,心要像佛,願要像佛,行為要像佛,這才叫學佛。不是說口頭上念佛,一樣都不像,那個沒有用處的。

問:請示師父,在現在這個末法時期,是出家修還是在家修好?那麼真正出了家,應該做些什麼事?工作使命是什麼?請師父開示。

師父:論到修學成就,在家、出家毫無分別。你看看《華嚴經》五十三參,五十三位菩薩都不是普通菩薩,是法身大士。所謂法身大士,他不但超越六道,他也超越十法界,他證得的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裏面,這一些大菩薩示現給我們看的各行各業、男女老少,皆是法身大士,皆是諸佛如來。童男童女,甚至於包括外道。外道,用我們現代的話說,就是其他的宗教家。都是佛菩薩的化身,都是佛菩薩,那有差別?由此可知,出家的,為什麼要出家?出家也就是世間所有的行業,我選擇這個行業,這是一個行業。實在講,出家、在家,那是你的念頭。你對這個世間貪著,那就是世間法。你對於這個世間,真能放得下,毫無貪著,那就是出世間。世間、出世間不在這個形式。在家人也是真正出家人,這四種出家講得很清楚,心出身不出,這是在家出家。那你要是示現出家了,身出心不出,你沒有出家,你那裏是出家人?

選擇這個行業,就是續佛慧命,弘法利生。如果不能做續佛慧命、弘法利生,你最好就不要選擇這個行業,選這個行業就是罪過。你選擇這個行業,這個行業你做不好,你為什麼要做它?所以這個出家人,我也常講,這一個道場,出家是三種人。三種人是平等的,沒有那個高、那個低。如果有高低,你就起分別、起妄想、起執著了,你就錯了。三種人是平等的。第一種,講經說法。因為佛法是教學、是教育、是師道,你要教化眾生,一定這個裏頭有教員,專門擔任講經說法的。第二種,是領導大家修學的。怎麼樣做早晚課誦?我們這個淨宗怎麼樣念佛?各人怎麼修法?大眾在一起,我們如何共修?這一些規矩、儀式,你一定要熟悉,領眾修行,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功課。講經說法是解門,讓他明瞭。領眾修行是行門,幫助他如何把這種修持的功夫,應用在生活上,用在工作上,用在日常生活處事待人接物上,這是領眾修行。第三種人,我們講內護,就是負責行政工作、事務工作的,這個不能沒有。沒有的時候,你這些事情誰做?雜務事情誰做?所以這是內護。三種人合作,三種人平等,這個道場就會興旺,這個道場是如法的道場,對這個社會才有貢獻,才能真正做到續佛慧命、弘法利生。所以出家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在道場裏面,討一份什麼樣的工作來做,我一定盡心盡力把這個工作做好、做圓滿。

問:師父,那在家人能不能做弘法利生的工作?

師父:可以!你看看《華嚴經》不就明白了。《華嚴經》裏面,五十三位善知識,各個都弘法利生,各個都講經說法,都教導善財童子。善財童子是代表學佛的人,修學大乘的人。五十三位善知識以出家人身份出現的,只有五個人,其餘統統都是在家人。而講經說法,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維摩居士也講經說法。而釋迦牟尼佛的學生,這是出家的學生,目犍連、舍利弗、須菩提,這些大阿羅漢,去聽維摩居士講經,也要頂禮三拜,右繞三匝,那個禮節規矩,跟見釋迦牟尼佛沒有兩樣。說明了佛法是師道,尊師重道,他講經說法,他就是老師。我雖然出家,還是學生,學生對老師一定要尊敬,一定要遵守禮節,沒有例外的。現在出家人,說實在話,不懂這個道理。以為一出家、一剃頭,一穿上這個衣服,就比什麼人都高了,這是錯誤。其實在學問上、德行上、修養上,有很多在家居士超過我們。我們自以為是出家人,不肯向他學習,以為好像低了自己的身份,錯了,大錯特錯!

我在台中求學,李炳南老居士是在家人。我以後出家的時候,到他那裏去求學,他講經說法,我們還是要拜,我們不能不懂規矩。別人不懂,我們懂得。別人要說我們不對,我們怎麼會不對?世尊在世的時候,目犍連、舍利弗他們去聽維摩居士說法,頂禮三拜,右繞三匝,那錯了?他沒有錯,那我就沒有做錯。尊師重道,這是師道,師道裏頭沒有在家、出家的這個說法。所以佛門裏面稱呼,和尚、法師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人都稱的。唯有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這一定是出家人。和尚是親教師,不一定是出家人。法師是依照這個方法修行,可以做世間人的榜樣,可以做世間人的老師,也不一定是出家人。所以和尚、法師,在家、出家都可以稱呼。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教學那麼多年,有人送他字畫,上面就題著雪廬大和尚。人家看了,他沒有出家,怎麼大和尚呢?那你是不懂。你要真正懂得了,你就曉得在家人可以稱大和尚。

問:師父,這樣子,我們以現在目前的社會情況來講,拜佛跟拜法師,拜出家的法師,這個禮節上要不要完全跟古代一樣?還是必須隨順現在的禮節?

師父:如果要是照著佛法原理、原則,一定要講求現代化,因為你度的是現代人。但是拜佛、拜菩薩這個形像,我們用古時候這個方法,五體投地頂禮。而拜法師,我們最好用問訊。最恭敬的,現在最恭敬的禮三鞠躬。我們三問訊,這就是最恭敬了,不必再趴在地上拜,我的看法是這樣的。因為我們學佛,一見到法師要趴在地上拜,產生很大的障礙。一般學佛的人看到這樣子,不學了。尤其是外國人,一看到你們見到法師頂禮,他掉頭就去了。如果我們改用現代的禮節,合掌一問訊,他能接受,你可以接引他來學佛。一見到法師,一定要磕頭,他不幹了。你說這種方法拒絕多少人入佛門的機緣。

所以佛法在現代,是要度現代人的,不是度古人的。是要叫現代人開智慧的,不是要叫他學作古人,不叫他走回頭路的,我們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所以道場的建要現代化,這些儀規也要現代化。我這個課誦本,我是改了一小部分,也有人議論,我沒有守古人的規矩。古人那一套過時了。這個早晚課,楞嚴咒、十小咒,幾個人得利益?晚課,這個大懺悔文,每一天照念,得不到利益。我把早課這個念誦,改成《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讓大家每天念,念的時候,以阿彌陀佛的本願,把自己的願心發出來。目標跟阿彌陀佛同心同願,這不就相應了嗎?晚課,我選擇的是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這一段經文講的是什麼呢?五戒十善,講得很清楚,就是教給我們反省,我們這一天做的事情,那些事情做錯了,要改過,這叫持戒念佛。斷惡修善,改過自新,這個真有利益。所以讀經,重要是要解義,不解義,不等於白念了。意思明白之後,要照做。做不到,也等於零,也沒有用處。

所以這個課誦,早課的目的,是提醒自己。今天一天,你的思想、言語造作,不要忘了佛的教訓。早晨提醒你,晚課是反省,我這一天有沒有做到?做到那一些,還有那一些沒有做到?有沒有犯過失?晚上是反省、檢點。這樣早晚課,就有很大的利益。所以不能落在形式上,一定要有實質。由此可知,這個儀規也是要依據時代,依據現前大眾的需要,做必要的修定。跟世間法律一樣,你看現在法律,經過兩、三年,就要討論,就要修定過一次,為什麼呢?舊的不適用,不適合現代這個時代。我們佛法裏頭,精神不能變,但是這一些作法,也要隨著時代不斷來檢討,不斷的來修正,使這些儀規跟我們的生活能配合,我們做起來很方便、很歡喜、很自在,這就對了。

所以三重淨宗學苑同修們學佛,他們就正確。他是有步驟的、有次第的、有程式的。他們修學下手,三年學《了凡四訓》,用三年的時間,來讀誦、來研究、討論,然後完全實行。先做好人,以《了凡四訓》做標準,完全把它做到,這是第一個階段。再進入第二個階段,學什麼?學看破、放下。所以第二個階段,他們就研究《金剛經》,用我《金剛經》的那一套錄音帶。書還沒有出來,我們盡可能把這個書趕快印出來。那麼第三個階段,以《無量壽經》,專修淨土。這個對!他們今天有成就、有效果,就是他有方向、有目標、有階段。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向上提升,做得非常踏實。真正是每一個人,都是這個社會的好榜樣。他們一百多個人,就像五十三參一樣,身分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職業不同。但是任何一個行業裏面,他們都是好人,他們都是表率。我們苦口婆心講了多少年,所以昨天我非常歡喜,看到有人照做了。

問:請問師父,現在目前,很多學佛人都有一個迷惑,學佛是不是必需一定要吃素?吃素是不是就表示說一定能學成?不吃素就學不成?

師父:沒有這個說法。吃素、不吃素,實在講無關緊要。學佛實在講,不管那一個法門,最重要的就是清淨平等覺。這個清淨平等覺就是三寶,一入佛門不是要受三皈依嗎?三皈依,三寶,是不管那個宗派、那一個法門修學的總綱領、總原則。佛就是覺悟,法就是平等,僧寶就是清淨,也是戒定慧三學。慧,覺就是慧;平等是定;清淨是戒。但是素食,特別是中年以上,對身體健康決定有好處。所以你如果為了健康長壽,選擇素食是最聰明的作法。現在很多外國人吃長素,他也不是學佛的,他也不懂得佛法,他為什麼呢?為了身體健康。好,時間到了。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