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持物(一)

 

 

佛教的持物
  目 錄
  序 言
  第一篇 總 論
  第一章 持物的種類
  第二章 持物的特性
  第三章 各種持物常見諸尊
  一覽表
  第二篇 佛菩薩的持物
  第一章 法器類持物
  金剛杵
  經典中的意涵
  獨股杵
  經典中的意涵
  持獨股杵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三股杵
  經典中的意涵
  持三股杵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五股杵
  經典中的意涵
  持五股杵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羯磨杵
  經典中的意涵
  持羯磨杵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金剛鈴
  經典中的意涵
  持鈴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念珠
  經典中的意涵
  持念珠的本尊
  缽
  經典中的意涵
  持缽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藥壺
  錫杖
  經典中的意涵
  持錫杖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拂子
  經典中的意涵
  持拂子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如意
  梵篋
  經典中的意涵
  持梵篋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袋
  經典中的意涵
  持袋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第二章 莊嚴器具類持物
  幢
  經典中的意涵
  持幢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傘蓋
  經典中的意涵
  持傘蓋的本尊
  瓶
  經典中的意涵
  持瓶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輪
  經典中的意涵
  持輪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法螺
  經典中的意涵
  持法螺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塔
  經典中的意涵
  持塔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如意寶珠
  經典中的意涵
  持如意寶珠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寶鏡
  經典中的意涵
  持鏡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扇
  經典中的意涵
  持扇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香爐
  經典中的意涵
  持香爐的本尊
  燈明
  經典中的意涵
  持燈明的本尊
  第三章 兵器類持物
  劍
  經典中的意涵
  持劍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戟
  經典中的意涵
  持三股戟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棒
  經典中的意涵
  持棒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刀
  持刀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鉤
  經典中的意涵
  持鉤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弓箭
  經典中的意涵
  持弓箭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索
  經典中的意涵
  持索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槍
  持槍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杖
  持杖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金剛鎖
  持金剛鎖的本尊
  第四章 動植物及自然類持物
  蓮花
  經典中的意涵
  持蓮花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花
  經典中的意涵
  持花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華鬢
  持華曼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楊枝
  持楊枝的本尊
  吉祥果
  經典中的意涵
  持吉祥果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樹枝
  持樹枝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藥樹
  果實、稻穗
  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蘿蔔
  持蘿蔔的本尊
  獅
  經典中的意涵
  持獅的本尊
  象
  經典中的意涵
  持象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摩竭魚
  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孔雀尾
  經典中的意涵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龍
  持龍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蛇
  持蛇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兔
  吐寶鼠
  日
  經典中的意涵
  持日輪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月
  在經典中的意涵
  持月輪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星
  火
  經典中的意涵
  持火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第五章 樂器類持物
  琴
  經典中的意涵
  持琴的本尊
  箜篌
  持箜篌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笛
  持笛的諸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琵琶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鼓
  持鼓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鈸
  持鈸的本尊
  第六章 其他類持物
  化佛
  持化佛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寶冠
  佛頂
  佛頭
  牙
  舌
  人、頭、殘肢
  針錢
  第七章 藏密特別的持物
  顱器(嘎巴拉)
  持顱器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天杖
  經典中的意涵
  持天杖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普巴杵
  持普巴杵的本尊
  鉞刀
  持鉞刀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手鼓
  持手鼓的本尊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花箭
  持花箭的本尊
  第三篇 特別部尊的持物
  西方三聖
  二十五菩薩
  藥師三尊
  藥師十二神將
  五佛頂
  六地藏
  五大虛空藏菩薩
  六觀音
  聖觀音
  千手觀音
  馬頭觀音
  十一面觀音
  准提觀音
  如意輪觀音
  幹手觀音
  觀音二十八部眾
  五大明王
  不動明王八大童子
  法華經十羅刹女
  四大天王
  毗沙門天王
  持國天王
  增長天王
  廣目天王
  序 言
  佛菩薩的圖像千變萬化,除了不同的造像、姿勢、手印之外,還有不同的持物。
  佛菩薩的不同持物,是他們的另一種表情與標誌,除了表現出佛菩薩莊嚴的風貌外,在顯現上更有其特別的因緣與時空背景,因為這些持物是表現諸尊本誓與特德的。
  本書將諸尊持物分為以下七大類加以介紹:
  一、法器類:此類為常見的法器,如金剛鈴、杵、錫杖等。
  二、莊嚴器具類:此類為莊嚴道場、法會之器具,如幢幡、傘蓋、香爐等。
  三、兵器類:此類多為降伏惡性眾生所用,如劍、刀、戟等。
  四、動、植物及自然類:此類持物以動、植物及自然之物象徵諸尊本願,如蓮花、象、獅子、日、月等。
  五、樂器類:此類持物可以使諸佛菩薩歡喜,並鉤召攝受眾生,如琴、琵琶、鼓等。
  六、其他類:如化佛、佛身、人頭、殘肢等。
  七、藏密特別的持物:此類持物于藏密諸尊中特別常見,如顱器、天杖、手鼓等。
  除此之外,還介紹了佛教特別部尊的持物,如西方三聖、六觀音、四大天王等。
  第一章
  持物的種類
  持物是指佛菩薩手持的物品,尤其在密教的諸尊像中,更以此來表示契印與尊像的標誌。
  佛菩薩與諸本尊,隨著其化現的形象不同,也展現出不同的手勢,持不同的持物,就如同佛菩薩的另一種表情與語言,將他們的心意傳達給信仰的人。
  透過佛菩薩手中的持物,我們能清楚地了知本尊特別的誓願,在祈請時更加相應,迅速成就世間的各種願望,與出世間的各種修證境界。然而,在祈請時,我們要瞭解諸佛菩薩等本尊的心意,最重要的是要具有大慈悲心,和了悟一切現空的智慧。
  在本書中,將諸尊的持物分成七大類,有系統地加以介紹,並清楚地說明各種持物的意義。
  在本書中,我們將諸尊的持物分成以下七大類:
  一、法器類:法器類持物不但于佛菩薩本尊的造像中經常可見,而且也是修法、法會中經常可見並使用的器具。此類持物有:金剛鈴、獨股杵、三股杵、五股杵、錫杖、念珠等。
  二、莊嚴器具類:此類持物是指莊嚴法會,供養佛菩薩本尊的器具,此類持物包括:香爐、燈明、寶幢、傘蓋、寶瓶、法螺、塔、如意寶珠等。
  三、兵器類:兵器類持物常見於忿怒尊,如明王、金剛等尊持物中,代表威猛降伏之意,調伏惡性眾生。此類持物包括:刀、劍、戟、棒、鉤、弓箭、窮索等。
  四、動植物及自然類:動植物及自然類持物,也是本尊持物中經常可見的。此類持物有:蓮花、花、楊枝、吉祥果、樹枝、藥草、蛇、孔雀尾、摩羯魚等。
  五、樂器類:樂器類持物為各種樂器,如:歌天、樂天、鼓天、鳩盤荼、迦樓羅、緊那羅、摩喉羅伽等諸尊皆持樂器。常見的樂器類持物包括:琴、箜篌、鼓、琵琶、笛等等。
  六、其他類:除了以上的分類外,還有某些常見的持物無法歸人以上的類別,如:化佛、寶冠、頭、手、足等等,此則置於其他類。
  七、藏密特別的持物:此類持物是指藏密的本尊,特別的持物,其中包含了:顱器、天杖、普巴杵、鉞刀、手鼓、花箭等。
  第二章
  持物的特性
  如果依照息災、增益、懷愛、降伏等四種法,或加上鉤召之五種法的特性來看,我們也會發現各種持物不同的屬性。
  根據《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秘密法》、《大悲心陀羅尼經》所記載,將千手觀音之四十手所表徵的特德與五種法及如來五部之意涵簡述如下:
  1.息災法(佛部)
  化佛手表不離佛邊,舅索手為安穩意,施無畏手能去除怖畏,白拂手能拂去惡障,傍牌手能辟除惡獸,鉞斧手能遠離官難,戟鞘手能除賊難,楊柳手錶除病。
  2.調伏法(金剛部)
  跋折羅手錶降伏天魔,金剛杵手能摧伏怨敵,寶劍手能降伏魍魎鬼神,宮殿手錶不處胎宮,金輪手錶菩提心不退,寶缽手能除腹中病,日摩尼手能得眼明,月摩尼手能除熱毒病。
  3.增益法(寶部)
  如意珠手錶豐饒資具,寶弓手錶得仕官,寶經手錶得聰明多聞,白蓮手錶得功德,青蓮手錶得生淨土,寶鐸手錶得妙音聲,紫蓮手錶見諸佛,蒲桃手象徵稼穀成熟。
  4.敬愛法(蓮華部)
  合掌手能得人非人愛念,寶鏡手能得智慧,寶印手能得辯才,玉環手能得男女僕使,胡瓶手錶善和眷屬,軍持手錶得生梵天,紅蓮手錶生諸天宮,錫杖手錶得慈悲心。
  5.鉤召法(羯磨部)
  鐵鉤手錶得善神擁護,頂上化佛手表得佛授記,數珠手錶佛來授手,寶螺手錶能呼召善神,寶箭手錶早遇善友,寶篋手錶得伏藏,髑髏手得以使令鬼神,五色雲手錶成就仙法。
  而在佛頂尊勝佛母的持物中,也具足此四法之特性:
  其形象有三面八臂,面上各具三眼,中面白色,慈柔寂靜貌,右面金黃色笑容愉悅狀,左面為似烏巴拉花之藍色,露牙現凶忿相,身如秋月皎白無瑕,面貌如妙齡少女。
  右第一手持四色十字金剛羯磨杵於胸前,二手托蓮座,上有阿彌陀佛(亦或為大日如來),三手持箭,四手施願印置於右腿前;左第一手忿怒拳印持舅索,二手上揚作施無畏印,三手執弓,四手定印托甘露寶瓶。佛母身有華蔓、天衣、寶冠、瓔珞等莊嚴,安坐於蓮花月輪上。
  佛母中面白色表示平息災障,右面黃色表諸法增益及延壽,左面藍色表降伏之法。手托大日如來為其上師,表懷愛。箭代表勾召眾生的悲心(鉤召法),施無畏印代表使眾生遠離一切怖畏(息災法),施願印表示滿足一切眾生的心願(增益法),弓者勝三界(增益法),定印托甘露瓶,表示使眾生得以長壽無病(息災法),十字金剛杵表降魔降災事業成就(降伏法),男索代表降伏一切難調伏之眾生(降伏法)。
  在孔雀明王的持物中,也有說其持物具足四種法:
  孔雀明王其形象一般具有四臂,右邊的第一手持著開敷的蓮花,代表著敬愛;右第二手持著俱緣果,代表著調伏;右邊的第一手當心持著吉祥果,代表增益,左第二手持著孔雀尾代表息災。而其孔雀座椅上的白蓮座是表示攝取慈悲的本誓,而青蓮座則代表降伏之意。
  由孔雀尊形象中所顯露的意義,可知此尊具有敬愛、調伏、增益及息災四種妙德,能滿足一切的願望。
  第三章
  各種持物常見
  諸尊一覽表
  本書羅列了近百種持物,為了便利讀者查閱,茲列表如下:
  一、法器類持物
  ┌────┬───────────────────────────┐
  │ 持 物│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
  ├────┼───────────────────────────┤
  │ │發生金剛部菩薩、忿怒月厲菩薩、虛空無垢持金剛菩薩、金 │
  │ 獨股杵│剛持菩薩,持金剛利菩薩、離戲論菩薩、大力金剛、孫婆菩 │
  │ │薩、大轉輪佛頂、瞳母嚕、金剛針菩薩、帝釋天 │
  ├────┼───────────────────────────┤
  │ │文殊菩薩、大安樂不空真實菩薩、金剛薩堙、金剛手持金剛 │
  │ 三股杵│菩薩、忿怒持金剛菩薩、金剛童子、勝三世明王、普賢菩薩、│
  │ │寶處菩薩、持地菩薩、賢護菩薩、觸金剛菩薩 │
  ├────┼───────────────────────────┤
  │ │七俱胝佛母、文殊菩薩(中台八葉院)、大隨求菩薩、金剛薩 │
  │ 五股杵│ │
  │ │埵 │
  ├────┼───────────────────────────┤
  │ 羯磨杵│金剛拳菩薩、堅固深心菩薩、大勝金剛、金剛業菩薩 │
  ├────┼───────────────────────────┤
  │ 金剛鈴│降三世明王、金剛鈴菩薩、金剛薩埵、穢積金剛、俱摩羅天 │
  └────┴───────────────────────────┘
  ┌────┬───────────────────────────┐
  │ 持 物│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
  ├────┼───────────────────────────┤
  │ │七俱胝佛母、大安樂不空真實菩薩、毗俱胝菩薩、如意輪觀 │
  │ 念 珠│音、不空羂索觀音、十一面觀音、婆藪大仙,火天、四臂觀 │
  │ │音、馬頭明王 │
  ├────┼───────────────────────────┤
  │ 缽 │釋迦牟尼佛、無垢光菩薩、千手觀音、香象菩薩 │
  ├────┼───────────────────────────┤
  │ 藥 壺│藥師如來 │
  ├────┼───────────────────────────┤
  │ 錫 杖│千手觀音、地藏菩薩、不空羂索觀音 │
  ├────┼───────────────────────────┤
  │ │文殊菩薩(中台八葉院)、大隨求菩薩、般若菩薩、妙音菩 │
  │ 梵 篋│薩、折諸熱惱菩薩、智波羅蜜菩薩、法波羅蜜菩薩、無盡意 │
  │ │菩薩 │
  ├────┼───────────────────────────┤
  │ 拂 子│觀自在菩薩(釋迦院)、虛空藏菩薩(釋迦院)、梵天、不空羂 │
  │ │索觀音 │
  ├────┼───────────────────────────┤
  │ 如 意│文殊菩薩、觀音菩薩、虛空藏菩薩 │
  ├────┼───────────────────────────┤
  │ 袋 │奪一切人命、持明成就仙眾、布袋和尚、大黑天 │
  ├────┴───────────────────────────┤
  │二、莊嚴器具類 │
  ├────┬───────────────────────────┤
  │ 持 物│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
  ├────┼───────────────────────────┤
  │ 幢 │七俱胝佛母、大隨求菩薩、地慧童子、地藏菩薩、愛金剛、金│
  │ │剛幢菩薩、智幢菩薩 │
  ├────┼───────────────────────────┤
  │ 傘 蓋│大白傘蓋佛母、金剛摧天 │
  ├────┼───────────────────────────┤
  │ 瓶 │彌勒菩薩、七俱胝佛母、毗俱胝菩薩、不空羂索觀音,賢護 │
  │ │菩薩、十一面觀音、大梵天,火天、大光音天 │
  ├────┼───────────────────────────┤
  │ │七俱胝佛母、大隨求菩薩、如意輪觀音、大威德明王,最勝 │
  │ 輪;│佛頂、金剛因菩薩、共發意轉輪菩薩、千手觀音、曼荼羅菩 │
  │ │薩、一百零八臂金剛藏王菩薩、那羅延天 │
  └────┴───────────────────────────┘
  ┌────┬───────────────────────────┐
  │ 持 物│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
  ├────┼───────────────────────────┤
  │ 法 螺│七俱胝佛母、無量音聲佛頂、生念處菩薩、迦樓羅 │
  ├────┼───────────────────────────┤
  │ 塔 │毗沙門天王 │
  ├────┼───────────────────────────┤
  │ │大勇猛菩薩、如意輪觀音、一切如來寶(佛眼佛母)、如來毫 │
  │ │相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寶菩薩、如來語菩薩、寶手菩薩、│
  │如意寶珠│ │
  │ │除蓋障菩薩、不思議慧菩薩、戒波羅蜜菩薩、四臂觀音、馬 │
  │ │頭明王 │
  ├────┼───────────────────────────┤
  │ 寶 鏡│忍波羅蜜菩薩、千手觀音、三昧王菩薩、長壽自在母 │
  ├────┼───────────────────────────┤
  │ 扇 │摩利支天 │
  ├────┼───────────────────────────┤
  │ 香 爐│燒香菩薩、金剛燒香菩薩 │
  ├────┼───────────────────────────┤
  │ 燈 明│金剛燈菩薩 │
  └────┴───────────────────────────┘
  三、兵器類
  ┌────┬───────────────────────────┐
  │ 持 物│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
  ├────┼───────────────────────────┤
  │ │大勇猛菩薩、七俱胝佛母、大隨求菩薩、普賢菩薩、勝佛頂、│
  │ │大威德明王、降三世明王、不動明王、不可越守護、髻設尼 │
  │ 劍 │ │
  │ │童子、虛空藏菩薩、般若波羅蜜菩薩、增長天、難陀龍王、烏│
  │ │波難陀婆龍王、阿修羅、羅刹天、金剛利菩薩 │
  ├────┼───────────────────────────┤
  │ │大隨求菩薩、忿怒月黶菩薩、金剛使者、大威德明王、勝三 │
  │ 戟 │世明王、優婆髻設尼童子、召請童子、精進波羅蜜菩薩、大 │
  │ │自在天、廣目天、鳩摩羅天 │
  └────┴───────────────────────────┘
  ┌────┬───────────────────────────┐
  │ 持 物│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
  ├────┼───────────────────────────┤
  │ 棒 │持金剛鋒菩薩、金剛使者、金剛拳、大威德明王、阿耳多、阿│
  │ │波羅耳多、毗沙門天王、穢積金剛 │
  ├────┼───────────────────────────┤
  │ 刀 │金剛使者、持國天、增長天、娑伽羅龍王、軍荼利明王妃 │
  ├────┼───────────────────────────┤
  │ │七俱胝佛母、金剛鉤女菩薩、金剛鉤女、摧碎佛頂、忿怒鉤 │
  │ 鉤 │觀自在菩薩、不空鉤觀自在菩薩、金剛虛空藏、寶光虛空 │
  │ │藏、金剛面天、咕嚕咕咧佛母 │
  ├────┼───────────────────────────┤
  │ │降三世明王、千手觀音、微惹耶、弓宮、他化自在天、欲金 │
  │ 弓 箭│剛、愛染明王、金剛愛菩薩、金剛衣天、咕嚕咕咧佛母、雪山│
  │ │五長壽女、羅喉星 │
  ├────┼───────────────────────────┤
  │ │七俱胝佛母、被葉衣觀音、不空羂索觀音、降三世明王、不 │
  │ 索 │動明王、光網菩薩、金剛索菩薩、方便波羅蜜菩薩、忿怒鉤 │
  │ │觀自在菩薩、無垢逝菩薩、蘇婆呼菩薩、水天、大勝金剛 │
  ├────┼───────────────────────────┤
  │ 槍 │如來爍乞底菩薩、鳩摩利 │
  ├────┼───────────────────────────┤
  │ 杖 │破葉衣觀音、質怛羅童子、不思議慧童子、婆藪大仙、火天、│
  │ │焰摩天、黑暗天女、太山府君、土曜、月天、風天妃、風天 │
  ├────┼───────────────────────────┤
  │ 鎖 │金剛鎖菩薩 │
  └────┴───────────────────────────┘
  四、動植物及自然類
  ┌────┬───────────────────────────┐
  │ 持 物│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
  ├────┼───────────────────────────┤
  │ │七俱胝佛母、觀自在菩薩、如意輪觀音、大吉祥大明菩薩、 │
  │ 蓮花 │大吉祥明菩薩、豐財菩薩、白處尊菩薩、多羅菩薩、勝佛頂、│
  │ │如來笑菩薩、光網菩薩、妙音菩薩、日天、馬頭明王、光音 │
  │ │天、持鬘天 │
  ├────┼───────────────────────────┤
  │ 花 │蓮華部使者,如來喜菩薩、功德天、那羅延天妃、白度母、金│
  │ │剛花菩薩 │
  └────┴───────────────────────────┘
  ┌─────┬───────────────────────────┐
  │ 持 物 │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
  ├─────┼───────────────────────────┤
  │ │ │
  │ 鬘 │金剛鬢菩薩、金剛食天 │
  ├─────┼───────────────────────────┤
  │ 楊 枝 │楊柳觀音 │
  ├─────┼───────────────────────────┤
  │ 吉祥果 │七俱胝佛母、葉衣觀音、孔雀明王,訶利帝母 │
  ├─────┼───────────────────────────┤
  │ 樹 枝 │耶輸陀羅菩薩、除一切憂冥菩薩、摩利支天 │
  ├─────┼───────────────────────────┤
  │ 藥 樹 │藥王菩薩 │
  ├─────┼───────────────────────────┤
  │果實、稻穗│檀波羅蜜菩薩、千手觀音、施仁天母、黃色財續母 │
  ├─────┼───────────────────────────┤
  │ 蘿 蔔 │毗那耶迦 │
  ├─────┼───────────────────────────┤
  │ 獅 │力波羅蜜菩薩 │
  ├─────┼───────────────────────────┤
  │ 象 │大黑天(象皮)、勝樂金剛、香象菩薩、馬頭明王(象皮) │
  ├─────┼───────────────────────────┤
  │ 摩竭魚 │阿摩提觀音、愛金剛菩薩 │
  ├─────┼───────────────────────────┤
  │ 孔雀尾 │孔雀明王、蓑廈梨童女 │
  ├─────┼───────────────────────────┤
  │ 龍 │金翅鳥、娑伽羅龍王 │
  ├─────┼───────────────────────────┤
  │ 蛇 │蓑慶梨童女、大元帥明王,金剛童子 │
  ├─────┼───────────────────────────┤
  │ 兔 │月天 │
  ├─────┼───────────────────────────┤
  │ │毗沙門天,黃財神、綠財神、紅財神、白財神、黑財神、貞惠│
  │ 吐寶鼠 │ │
  │ │天女 │
  ├─────┼───────────────────────────┤
  │ 日 │日光菩薩,幹手觀音、日天 │
  ├─────┼───────────────────────────┤
  │ 月 │ 月光菩薩、寶印手菩薩、千手觀音、月曜、月天 │
  │ │ │
  ├─────┼───────────────────────────┤
  │ 星 │二十八宿 │
  │ │ │
  ├─────┼───────────────────────────┤
  │ 火 │火天 │
  │ │ │
  └─────┴───────────────────────────┘
  五,樂器類
  ┌────┬───────────────────────┐
  │ 持 物│ 此類持物常見渚尊 │
  ├────┼───────────────────────┤
  │ 琴 │緊那羅 │
  ├────┼───────────────────────┤
  │ 箜 篌│山海慧菩薩、阿摩提觀音、金剛歌菩薩、不動明王妃│
  ├────┼───────────────────────┤
  │ 笛 │迦樓羅、歌天,摩喉羅迦,寶藏菩薩 │
  ├────┼───────────────────────┤
  │ 琵 琶│辯才天、光明王菩薩、妙音天女、持國天 │
  ├────┼───────────────────────┤
  │ 鼓 │鳩盤荼、鼓天、緊那羅、歌天、白瑪哈嘎啦 │
  ├────┼───────────────────────┤
  │ 鈸 │樂天 │
  └────┴───────────────────────┘
  六、其他類
  ┌────┬────────────────────┐
  │ 持 物│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
  ├────┼────────────────────┤
  │ 化 佛│佛頂尊勝佛母,千手觀音、忿怒鉤觀自在菩薩│
  ├────┼────────────────────┤
  │ 寶 冠│寶冠菩薩 │
  ├────┼────────────────────┤
  │ 針 線│摩利支天 │
  ├────┼────────────────────┤
  │ 佛 頂│光聚佛頂 │
  ├────┼────────────────────┤
  │ 佛 頭│不空見菩薩 │
  ├────┼────────────────────┤
  │ 牙 │如來牙觀音 │
  ├────┼────────────────────┤
  │ 舌 │如來舌菩薩、金剛語菩薩 │
  └────┴────────────────────┘
  ┌────┬─────────────────────────┐
  │ 持 物│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
  ├────┼─────────────────────────┤
  │ │ │
  │ 人 │大黑天、吉祥天母、一髻母 │
  ├────┼─────────────────────────┤
  │ 頭 │不空見菩薩、愛染明王、普巴金剛、時輪金剛、吉祥天母│
  ├────┼─────────────────────────┤
  │ 殘 肢│毗舍遮、荼吉尼、大威德金剛、勝樂金剛 │
  └────┴─────────────────────────┘
  七、藏密特別的持物
  ┌────┬───────────────────────────┐
  │ 持 物│ 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
  ├────┼───────────────────────────┤
  │ │卡雀佛母、金剛亥母、獅面空行母、時輪金剛、黑袍估主,一│
  │ 顱 器│ │
  │ │髻母 │
  ├────┼───────────────────────────┤
  │ 天 杖│卡雀佛母、金剛亥母、馬頭明王、閻魔 │
  ├────┼───────────────────────────┤
  │ 普巴杵│普巴金剛 │
  ├────┼───────────────────────────┤
  │ 鉞 刀│卡雀佛母、金剛亥母、時輪金剛,寶帳怙主 │
  ├────┼───────────────────────────┤
  │ 手 鼓│大黑天、白瑪哈嘎拉 │
  ├────┼───────────────────────────┤
  │ 花 箭│咕嚕咕咧佛母 │
  └────┴───────────────────────────┘
  第一章法器類持物
  金剛杵
  金剛杵(梵語Vajra),音譯縛日噦、伐折噦、跋折羅、餓耽噦、伐閣羅。原為古代印度之武器。由於質地堅固,能擊破各種物質,象徵堅固、摧破二德,代表佛智堅固不壞,與摧破眾生煩惱,所以稱為金剛杵。
  〇經典中的意涵
  密教中,金剛杵象徵摧滅煩惱之菩提心,為諸尊之持物或修法之道具。于曼荼羅海會之金剛部諸尊皆持金剛杵。金剛杵象徵如來金剛之智慧大用,能破除愚癡妄想之內魔與外道諸魔障。
  《蘇婆呼童子經》中說,金剛杵大小有長八指、十指、十二指、十六指、二十指不等。形狀有獨股、二股、三股、四股、五股、九股、人形杵、羯磨金剛杵、塔杵、寶杵等,而以獨股、三股、五股最為常見,分別象徵獨一法界、三密三身、五智五佛等。其中獨股杵、三股杵、五股杵、寶杵、塔杵合稱“五種杵”。
  金剛杵中,以七股、三股、五股最為常見。經軌所謂之“跋折羅”多指三股杵。
  除此之外,《微妙曼荼羅經》另舉金剛智慧菩薩金剛杵、寶部金剛杵、蓮華部金剛杵、羯磨金剛杵、如來最上金剛杵、忿怒金剛杵、微妙心金剛杵等。
  持金剛杵的諸尊介紹,詳見後列之獨股杵、三股杵、五股杵及羯磨杵。
  獨股杵
  〇經典中的意涵
  在《白寶口抄·帝釋法》中說獨股杵除了表示于三界自在之義外,也象徵須彌山:“即能摧破眾生三毒之煩惱義也,又於三界表自在義也。以獨股杵用三形者,胎藏軌並大疏等意也,此獨股須彌也,故持須彌山,是依正一體義也。”
  〇持獨股杵的本尊
  帝釋天(梵名Sakra,Devanam-indra),又稱作天主、因陀羅、僑屍迦、婆娑婆、千眼等。本來是印度教之神,稱為因陀羅,成為佛教護法神後稱之為帝釋天。鎮護東方,居於須彌山頂的忉利天的善見城。
  其尊形為身呈金色,頭戴寶冠,著羯磨衣,右手置於胸前持獨股杵,左手作拳按腰際。
  獨股杵是金剛杵中最古老之形式,其鋒頗長,為密跡金剛兩力士所持。此外,千手觀音四十手中之金剛杵,及金剛藏王菩薩一百零八臂中之一手亦持獨股杵,帝釋天亦是于五種金剛杵中,以獨股杵與蓮華部相應,置於大壇之西方,其獨鋒象徵獨一法界。
  〇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發生金剛部菩薩、忿怒月厲菩薩、虛空無垢持金剛菩薩、金剛持菩薩、金剛利菩薩、離戲論菩薩、大力金剛、孫婆菩薩、大轉輪佛頂、瞳母嚕、金剛針菩薩、帝釋天。
  三股杵
  三股杵亦稱三股杵(梵名Tris/an%kuh)、三股金剛、三股跋折羅、三股縛日噦、底裏賞俱、三股等。
  三股原為印度之武器,杵頭分三枝,表示胎藏界佛、金剛、蓮華三部,及身、語、意三密,或總表三智三觀等三軌之法門。
  《蘇悉地經》謂,行者手執三股杵,則不為毗那夜迦所障難,又護摩及念誦時,左手持之,能成就諸事。
  三股杵與羯磨部相應,置於大壇之北方。通常稱“縛日噦”者,一般系指三股杵。
  〇經典中的意涵
  《金剛童子法》中說:“此三股亦本尊即體是中股頭,左右手也,上下二合,本尊行者不二一體和合義也。是蘇悉地至極也,生佛一如平等故,以三股為三形也。”則將三股杵視為本尊之體,中股為頭,左右股表手,上下二合,代表本尊與行者不二,眾生與如來平等之義。
  而在《軍荼利法》中亦說:“三股表三身佛體,今除滅三毒煩惱,顯三部佛體義也。”又說,“或甘露瓶口安三股杵,以之為秘事,又三股上安寶珠也。 字佛部。左 字金剛部。右字蓮華部。此三字變成甘露瓶,口有三股,軍持瓶盛甘露智水,洗三毒煩惱,顯三部如來,故以三股瓶為三形也。”
  這是說,除三股杵外,軍荼利明王亦以“三股瓶”為三昧耶形,瓶口有三股,盛甘露智水,洗滌貪、瞠、癡三毒煩惱,彰顯佛部、蓮華部、金剛部三部如來。
  〇持三股杵的本尊
  普賢菩薩(梵名Samantabhadra),譯為三曼多跋陀羅,又寫作三滿多跋捺羅。義譯作遍吉,意為具足無量行願,普示現於一切佛刹的菩薩,故常被尊稱其為大行普賢菩薩,以彰顯其特德。
  在密教是以普賢表示菩提心,認為他與金剛手、金剛薩埵、一切義成就菩薩同體。
  普賢代表一切諸佛的理德與定德,與文殊的智德、證德相對,兩者並為釋迦牟尼佛的兩大脅侍。文殊駕獅、普賢乘象,表示理智相即、行證相應。
  普賢菩薩是大乘菩薩的代表,象徵著究極的大乘精神。在《華嚴經》中明示一切佛法歸於毗盧遮那如來及文殊、普賢二大士,三者並稱“華嚴三聖”,其中普賢菩薩代表一切菩薩行德本體。
  在胎藏界曼荼羅文殊院中,其尊形為左手執青蓮花,上面安置三股杵。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文殊菩薩、大安樂不空真實菩薩、金剛手持金剛菩薩、忿怒持金剛菩薩、金剛童子、勝三世明王、普賢菩薩、寶處菩薩、持地菩薩、賢護菩薩、觸金剛菩薩。
  五股杵
  五股杵又稱五智金剛杵、五峰金剛杵、五鋒光明、五股金剛,其五鋒系表五智五佛,其中之一鋒象徵佛之實智,其餘四鋒則為四佛權宜方便智慧之標誌。
  〇經典中的意涵
  在《白寶口抄·愛染明王法》中說:“五股杵者,五佛內證佛智,眾生本有德也。為顯凡聖一如心智,有上下五股。”
  《理趣經》中則說:“金剛加持者,表如來十真如、十法界、十如來地,以成上下十峰金剛大空智處。”
  《五重結護》中說:“五股杵顯五智也,中直者此正義,無方便。邊曲音,此權義,而帶方便故也。權必歸實,故曲也,上下同者,佛界眾生界同具五智故,上下同也。若具者,於此杵具三十七尊。”
  五股除了象徵如來五智之外,上下二五股合而為十峰,亦表十波羅蜜,能摧破十種煩惱,成證十種真如,證人十地,如同佛陀成就不壞之身、語、意三密。
  阿合佛之三昧耶形為橫五股杵上又真豎一五股杵。
  《白寶口抄·阿合法》中說此:“即本尊形體也,橫五股本尊結跏坐,表左右足五指,豎五股本尊身五輪體也,五智、五佛即五大故,以五股表五大。”
  經軌中並提及觀想阿合佛的方法:“行者于心中圓滿淨月輪,專住令分明,上想金剛杵金色五智形,光明遍流出,照觸無邊界,驚覺魔羅宮,廣大作佛事,以此三摩地而成阿合佛,具想觸地印。”
  〇持五股杵的本尊
  金剛薩埵(梵名Vajrasattva)為東方阿合如來四親近菩薩之一,從一切如來菩提堅牢之體性所出生,為金剛界十六菩薩之一。
  金剛薩埵菩薩能加持行者于刹那生猛利心,頓證無上菩提。
  其尊形為肉色,右手持五股杵斜於胸前,左手持五股鈴。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七俱胝佛母、文殊菩薩(中台八葉院)、大隨求菩薩、金剛薩堙。
  羯磨杵
  羯磨杵(梵名karma—vajra)是由三股杵交叉組合成十字形,象徵諸佛本具之作業智,屬於輪寶。又稱羯磨金剛、十字羯磨、十字金剛、輪羯磨,或單稱羯磨。
  〇經典中的意涵
  羯磨為事業成辦之義,三股表身、口、意三業成辦之義,二者交叉表眾生、諸佛平等無二之境界。
  修法時,大壇之四隅各置一羯磨金剛,以象徵摧破十二因緣之義。此外,亦有以蓮花形羯磨台置於大壇四隅者,《一字佛頂輪王經》中說:“其四角隅,各畫二金剛杵,十字交叉,如是印等蓮花臺上如法畫之。”
  〇持羯磨杵的本尊
  以羯磨杵為持物的本尊,列舉如下:
  堅固深心菩薩(梵名Drdha^dhya^saya),音譯涅哩荼地也舍也、地利咀地也舍夜。又作堅固惠菩薩、堅固菩薩、堅固意菩薩、堅意菩薩。位於胎藏界曼荼羅地藏院。“堅固”,名地大;“意”,指地大之心德,合此三字而詮顯地藏菩薩之內證。其尊形為身呈肉色,右手持開敷蓮花,花上有火焰乘載羯磨杵,左手握拳向腰側。
  羯磨波羅蜜菩薩(梵名Karmapa^ramita^),為金剛界四波羅蜜菩薩之一,從智法身大日如來的大精進智所出生。
  羯磨波羅蜜菩薩能加持行者于無量雜染世界、清淨世界中安立,證得成所作智。其尊形為身呈綠色,現天女形,著羯磨衣,左手持蓮花上有寶珠,右手持羯磨杵。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金剛拳菩薩、堅固深心菩薩、羯磨波羅蜜菩薩、大勝金剛、金剛業菩薩。
  金剛鈴
  金剛鈴是常見的本尊持物之一,也是密教法具之一。
  金剛鈴的柄呈金剛杵形,以柄之樣式來分,則有獨股鈴、三股鈴、五股鈴、寶鈴、塔鈴等五種之別,稱為五種鈴。
  金剛鈴是為驚覺眾生精進,與勸請佛菩薩本尊,使其歡喜而振鈴之。
  〇經典中的意涵
  鈴表示說法之義,如果配以五智,此五種鈴即象徵五智五佛說法。除了五種鈴之外,天息災所譯之《微妙曼荼羅經》卷五,亦舉出九股鈴(忿怒變化明王鈴)及七股鈴(金剛忿怒明王鈴)。
  在五種鈴中,五股鈴是最為重要與常見的。
  五股鈴是指具五股杵形之柄的金剛鈴。
  五股鈴的種類依鈴身裝飾不同,可分為素紋、種子字、三昧耶形、佛像等四類,分別稱為:(1)五股素紋鈴;(2)五股種子鈴;(3)五股三昧耶鈴;(4)五股本尊像鈴。
  〇持鈴的本尊
  金剛鈴菩薩身呈綠色,兩手執五股鈴。
  金剛鈴菩薩(梵名Vajra^ves/a),為金剛界四攝菩薩之一,以同事守護一切眾生之精進,不使懈怠。
  由於金剛鈴菩薩加持的緣故,眾生能證得如來般若波羅蜜音聲,聽聞者能摧毀阿賴耶識中一切惡的種子。
  俱摩羅天(梵名Kuma^ra),意譯為童子。又作鳩摩羅天、鳩摩羅迦天、拘摩羅天。為護世二十天之一,即初禪梵王,其顏如童子,故有此名。
  俱摩羅天,其尊形為童子形,身青綠色,左手作拳當腰,右手於胸前執鈴,以荷葉為座。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降三世明王、金剛鈴菩薩、金剛薩埵、穢積金剛、俱摩羅天。
  念 珠
  念珠是指以線貫串一定數量的珠子,用以計算稱名持咒數目的法具。又稱數珠、咒珠或誦珠。
  在《牟梨曼陀羅尼經》中說:“梵語缽塞莫,梁雲數珠。是引接普遍根機,牽課修業之具也。,,
  〇經典中的意涵
  在《木穗子經》中說念珠有種種功德:“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穗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臥,恒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磨、僧伽名,乃過一木穗子(木穗子所制之念珠)。如是,漸次度木穗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干,乃至百千萬,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諂曲者,捨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樂行。若複能滿一百萬遍者,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斷煩惱根,獲無上果。”可見念珠能説明行者憶念佛、法、僧,攝心使不散亂,能斷除一切煩惱,趣向涅盤。
  在密教的行法之中,依三部、五部之差別,所用數珠亦有不同。《蘇悉地羯羅經》說佛部用菩提子、觀音部用蓮花子、金剛部用嚕椰羅叉子之數珠;《守護經》及《瑜伽念珠經》說佛部用菩提子、金剛部用金剛子,寶部用金等諸寶,蓮華部用蓮花子,羯磨部用種種和合之數珠。
  念珠有各種不同顆數,各有不同象徵意義,一百零八顆表示證人百八三昧,斷除百八煩惱。一千零八十顆表示百八三昧各具百八三昧,或金剛界一百零八尊中各具一百零八尊;五十四顆表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四善根因地等五十四位;四十二顆表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等四十二位;二十七顆表示十八學人與九無學;二十一顆表示十地、十波羅蜜及佛果;十四顆表示觀音之十四無畏。
  〇持念珠的本尊
  毗俱胝菩薩(梵名Bhrikutih),梵名音譯為毗哩俱胝,有蹙眉之意。其密號為降伏金剛、定慧金剛、除障金剛,相傳是由觀世音菩薩忿怒時的皺紋所出生。
  在《大日經疏》卷十中記載:當時在佛陀說法大會中,諸金剛現出大可畏降伏之狀,無有能調伏者。當時觀音額頭皺紋中化現出此菩薩,故稱為毗俱胝菩薩。
  此菩薩現身作大忿怒之狀,時諸金剛皆生起怖畏心,逃人金剛藏身中。而毗俱胝菩薩逼進至執金剛藏前,時金剛藏亦生大怖畏,逃入如來座下求救:“願佛陀護佑我!”
  於是佛陀就對毗俱胝菩薩說:“您暫且止住。”毗俱胝立即止住而白佛言:“惟佛所教敕,我當奉行!”此時諸金剛看毗俱胝菩薩不再逼近,才止息怖畏之心,皆大歡喜地說:“此為大悲者,而能現此大力威猛,真是甚為稀有!”由此可看出毗俱胝菩薩現起的因緣,及不可思議的大威勢力。
  于胎藏界曼荼羅中,此菩薩居蓮華部院(觀音院)內,三昧耶形為數珠鬘,印相為毗俱胝印。
  此尊身形為身呈肉色,現四臂相,左一手持蓮花(或有說蓮花上有梵笑),次手持瓶,右一手結施無畏印,次手持念珠,著羯磨衣,端坐青蓮花(或有說赤蓮花),額上有眼。
  而火天的眷屬婆藪大仙(梵名Vasu),從胎藏界外金剛部院東方中,尊形為身呈赤肉色,裸露上身,右手持蓮花,左手持數珠。
  而藏密的四臂觀音亦以念珠為持物。
  四臂觀音(音譯為見熱西),是藏密大悲觀音的主尊,為密乘密行者必修的法門。與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合稱“三族姓尊”,分別代表大悲、大智、大力。居雪域怙主地位,是藏地密教的首位依怙尊。
  在藏傳佛教中,以此尊為“嗡嘛呢叭咪畔”六字大明咒的主尊。
  四臂觀音像,一面四臂,身白如月,頭戴五佛冠,黑髮結髻。中央二手合掌於胸前,捧有摩尼寶珠;右下手持水晶念珠,左下手拈八辦蓮花,與耳際齊。面貌寂靜含笑,凝視眾生。其左胸上被覆鹿皮披肩,身著五色天衣,下裳著紅色綢裙,腰系寶彩帶,全身華蔓莊嚴,並飾以耳環、手釧、臂、腳鐲圈等物,珠寶瓔珞第一串繞頸、第二串及胸、第三串及臍。雙足跏趺坐於蓮花月輪上。
  缽
  缽(梵名Pa^tra)為比丘的隨身六物(三衣、缽、坐具、漉水囊)之一。又稱為缽多羅、波多羅、缽和蘭等。意譯作應器、應量器,即指比丘乞食所用的食具。
  其種類有鐵缽、瓦缽之別。持缽行乞稱為“托缽”。由於比丘持缽以應受他人的飲食,故缽亦稱應器。
  〇經典中的意涵
  缽為盛裝飲食的器具,表能療一切眾生饑苦之病,受無上法味。千手觀音其中一手持物即為寶缽,經雲:“若為腹中諸病苦,當於寶缽手。”
  在《太子瑞應本起勁卷下記載,佛成道後七日(一說是七十七日)未食,恰巧有提謂、波利二商主獻上耖蜜,當時佛陀知見過去諸佛皆以缽受施。四天王知佛陀所念,各至須頰山上,從石中得自然之缽,俱來上佛。佛陀乃受四缽置於左手之中,右手按其上,以神力合為—缽。
  在《出三藏記集》卷十五《智猛傳》中記載此佛缽:“又于此國見佛缽,光色紫紺,四邊燦然。”而《高僧法顯傳·弗樓沙國》條則描寫此缽:“雜色而黑多,四際分明,厚可二分,甚光澤。”
  而佛缽之容量,據《法苑珠林》卷三十載僧伽耶舍之缽:“釋迦如來在世之時,所用青石之缽,其形可容三鬥有餘。”另據《高僧法顯傳》所載,可容二鬥許。
  當初佛陀度化拜火三迦葉時,即將吐火之毒龍放入缽內收伏。佛人滅後,其缽曾被慎重安置,受信徒供養禮拜。法顯《佛國記·弗樓沙國》中記載月氏王欲強取此缽供養之事:“佛缽即在此國,昔月氏王大興兵眾,來伐此國欲取佛缽,既伏此國已,月氏王篤信佛法,欲持缽去,故大興供養,供養三寶畢,乃校飾大象置缽其上,象便伏地不能得前。……王知與缽緣未至,深自愧歎,即於此處起塔及僧伽藍,並留鎮守種種供養。”
  〇持缽的本尊
  釋迦牟尼佛(梵名Sa^kya-muni—buddha),又作釋迦文尼、奢迦夜牟尼、釋迦牟、釋迦文,略稱釋迦、牟尼、文尼。意譯作能仁、能忍、能寂、寂默、能滿、度潑焦,或稱為釋迦寂靜。又稱釋迦牟尼世尊、釋尊。而《白寶口抄》中釋其名說:一切眾生惡業當熾盛,日夜常恒無窮無盡,喻海水流人潑焦山無盡,故以眾生喻潑焦山,釋迦出世成道濟度眾生,故名“度潑焦”也。
  釋迦牟尼佛為此娑婆世界佛教教主,約在西元前五百餘年,出生於北印度的迦毗羅衛城。
  釋尊一生的弘法生涯,大約有四十餘年,最後在世壽八十歲時,於拘屍那羅人於涅盤。
  關於釋迦牟尼佛的尊形,于胎藏曼荼羅釋迦院中,為身呈黃金色,著赤色袈裟,雙手當心結說法印,趺坐於蓮花之上。其密號為寂靜金剛,三昧耶形為缽形,印相為智吉祥印或缽印。
  其尊形中亦常見有持缽之形象。
  而堅牢地神,也以缽為持物。
  堅牢地神(梵名Prthivi),音譯作比裏底毗,缽羅體吠、畢哩體微。又作堅牢、堅固地天、地神天、堅牢地只、持地神、地天。為色界十二天之一,乃主掌大地之神。《方廣大莊嚴經》卷九《降魔品》亦記載,佛陀初成道,此地神為作證明,從地湧出,曲躬恭敬,捧盛滿香花之七寶瓶供養。
  其位於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東方之尊形為身呈赤肉色,戴寶冠,左手捧缽,缽中有鮮花,右掌向外置胸前,坐於圓座。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釋迦牟尼佛、藥師佛、無垢光菩薩、千手觀音、香象菩薩、堅牢地神。
  藥 壺
  藥壺象徵祛除眾生一切身病、心病。
  以藥壺為持物的本尊,最廣為人知者,即是藥師如來。
  藥師如來(梵名Bhaisaiya-guruVaidurya-prabharajah),全名為藥師琉璃光王如來,通稱為藥師琉璃光如來,簡稱藥師佛。藥師琉璃光如來的名號來源,是以能拔除生死之病而名為藥師,能照度三有之黑暗,故名琉璃光。現在為東方琉璃世界的教主,帶領日光遍照與月光遍照二大菩薩及十二神將等眷屬,化導眾生。
  藥師如來以世、出世間二種妙藥,滅除眾生身心諸病,故名藥師。古來常為消災延壽而修藥師法。
  藥師佛的形象,在《白寶口抄·十種行法記》雲,藥師琉璃光如來,身相金色,結跏趺坐,左手令持藥壺,右手令作施無畏印。項背有圓光,無量相好具足圓滿。另或有作右掌向外,左掌仰前,左足押右,半跏坐。
  《十卷抄》則說:世流布像有二種,一者揚右手垂左手,是東寺金堂並南京藥師寺像也;二者左手持藥壺,以右手作施無畏印。
  又雲:或左手持缽,其缽十二角,右手作施無畏。又說,另有岩本作持缽及錫杖像。
  錫 杖
  錫杖(梵khakkara),為比丘行路時所應攜帶的道具,可用來驅趕毒蛇、害蟲,亦可用于乞食時,使人遠聞即知。梵名音譯作吃棄羅、吃吉羅、隙棄羅;又稱有聲杖、聲杖、禪杖、鳴杖、智杖、德杖、金錫、杖。在《大唐西域記》卷二《洛陽伽藍記》中記載,北印度那揭羅曷國存有佛陀所持的錫杖,其長丈余,以白鐵作鑷,旃檀為笥,盛於寶筒中。日本現今則有二股六鑷、四股十二鑷等類,且大鑷中心飾有寶珠、五輪塔、佛像等。
  〇經典中的意涵
  在《佛說得道梯阿錫杖經》中提及錫杖的意義:“佛告比丘:‘汝等應受持錫杖。所以者何?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皆執故。又名智杖,彰顯落聖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聖人之表幟,賢士之明記,道法之正幢。,
  迦葉白佛:‘何名錫杖?’
  佛言:‘錫者輕也,倚依是杖,除煩惱,出三界故。錫,明也,得智明故。錫,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結使故。錫,疏也,謂持者與五欲疏斷故。”’
  而依錫杖的不同形狀,也象徵不同的意義。同經中說:錫杖有三餑,代表憶念三塗苦惱,則修戒、定、慧;念老、病、死三災,則除貪、瞠、癡三毒等等。而四股者,則是斷除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之輪回,或表苦、集、滅、道四諦。
  十二環者,表十二因緣,通達無礙,三重四股,以念如來七覺意法,通惇鑽八,用念八正道,二股是迦葉如來所制立也,令諸眾生紀念二諦:世諦、第一義諦,以立其義。”
  〇持錫杖的本尊
  在密教,《大日經疏》卷六所載阿閣梨所傳曼荼羅圖位中,在釋迦院列有如來錫杖菩薩,此系錫杖之擬人化,又,千手觀音四十手中,有一手持錫杖,稱為錫杖手。另外,八臂不空羂索菩薩、地藏菩薩等亦持此杖。
  地藏菩薩(梵名Ksitigarbha),是悲願特重的菩薩,常被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能免短命、天死之難,具有延壽之特德。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千手觀音、地藏菩薩、不空窮索觀音、如來錫杖菩薩。
  拂 子
  拂子(梵名Vyajana)用以拂除蚊蟲的用具。即在柄上紮束獸毛、棉、麻等而成者,功用與塵尾相同,而形狀各異。又單稱拂,或稱作拂塵。在印度,一般皆用此物拂蚊。
  在古印度,白犁牛尾所制之拂子是最貴重的,與白馬尾拂同稱為白拂。當時佛陀升忉利天為母說法歸來時,梵天即執白拂侍於佛側。
  而一般比丘所用的拂子只能用羊毛、麻、細裂氈布、已破舊之物、樹枝樹梢等製成,而不許用珍貴的犁牛尾及其他寶物。
  〇經典中的意涵
  拂子代表拂去煩惱、除去惡障的表徵,因此,密教于灌頂時,亦以拂子為法具輕拂受灌頂者之身。
  自唐代以降,禪門盛持拂子,或以之為莊嚴具;住持或代理住持者上堂時,持之為大眾說法,此稱為“秉拂”。
  〇持拂子的本尊
  在現圖胎藏界曼荼羅中,釋迦院的虛空藏菩薩,為釋迦院之釋迦右方脅侍,其尊形有呈肉色,右手豎掌,屈食、中指,執白拂;左手覆拳按於臍前,持蓮花,蓮花上有綠珠;披天衣,站立于一平敷之蓮花座上。
  而釋迦院的觀自在菩薩,其尊形為身呈肉色,右手持白拂,左手插腰,立於蓮花之上。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觀自在菩薩(釋迦院)、虛空藏菩薩(釋迦院)、梵天、不空羂索觀音。
  如 意
  如意是說法、講贊、法會時,講師手持以示威儀的用具。原來為出家人的日常用品。
  根據《釋氏要覽》卷中,于“如意”專案的記載:“梵語稱作阿那律,秦模如意。指歸雲系古之山杖,以骨、角、竹、木,刻成人之手指甲作成,柄長三尺許。脊癢或手無法致之處,用以搔抓,因能如人意,故曰如意。皆雲:如意制心之表也,故菩薩皆執之。狀如雲樣,又如此方篆書之心字,故名。又雲:今之講僧執之者尚多,私記節文祝辭於柄上,以備忽忘,要時手執目對,可如人意,故名。”
  由此可知如意有三種用途:一是能隨心所欲地搔抓手抓不到的部分,故稱如意;二是因其山部如篆字的“心”字,表制心,故菩薩皆執之;三是將祝辭寫在上面,遺忘時可隨時察看,使用起來隨心所欲,故得此名。
  在華嚴三聖的造像中,佛陀右側之普賢菩薩即是手持如意騎象之造型。
  梵 篋
  梵篋,又稱梵夾、梵經、梵典,是指以梵語書記于貝葉、樺皮、紙等之經典,又代表一切經典。
  〇經典中的意涵
  在《白寶口抄·文殊法》中說:“書篋者,梵篋也,或雲般若梵篋,是篋內人般若經,故般若智義,篋理義,是表理智不二三形也……《般若心經》具說文殊之智德,其文雲: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而在上書《心經法》中也說:“梵篋者,篋含之器物,萬法總持體也,阿含之梵文十二部經等諸教法也。是即以字法界為篋,含藏一切文義梵篋也,是般若無盡藏義也。”
  于《般若菩薩法》中,也有類似的說法。
  〇持梵篋的本尊
  以梵篋為持物的本尊有:文殊菩薩、法波羅蜜菩薩、大隨求菩薩及龍樹菩薩等。
  文殊師利菩薩(梵名Man~jus/ri^),又寫作文殊屍利、曼殊師利、曼殊室利、滿祖室哩,簡稱文殊。在其他經典中,又有妙德、妙首、普首、濡首、敬首、妙吉祥等名號。
  文殊菩薩,也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或稱文殊師利童真、文殊利子童菩薩、孺童文殊菩薩。
  除了常見到騎獅的形象外,文殊菩薩在胎藏界文殊院之尊形為身呈黃色,左手持蓮花,上有三股杵或五股杵,右手持經卷。
  法波羅蜜菩薩(梵名Dharmapa^ramita^),為金剛界四波羅蜜菩薩之一,從智法身大日如來的自性清淨蓮花智所出生,能加持行者于無量三昧陀羅尼門諸解脫法中,得證妙觀察智。
  其尊形為身呈赤肉色,現天女形,著羯磨衣,手結定印,上立蓮花,花上有梵篋。
  而大隨求菩薩之八臂持物中,右第三手即為梵篋;龍樹菩薩手持經篋閱經,龍王于其背後覆護之造像亦流傳甚廣。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文殊菩薩(中台八葉院)、大隨求菩薩、般若菩薩、妙音菩薩、折諸熱煩菩薩、智波羅蜜菩薩、法波羅蜜菩薩、無盡意菩薩。
  袋
袋為諸尊的持物之一。
  〇經典中的意涵
  在《白寶口抄·大黑天神法》中說:“袋者,大黑所持物也。種子習字吾我執大空義,即以大空為袋,此大空法界內無不攝萬法,故隨所求施眾生也。”這是說大黑天以大空法界為袋,含攝——切萬法,隨眾生有所求而施予眾生。
  〇持袋的本尊
  大黑天(梵名Maha^ka^la),密教守護神之一,梵文音譯為摩訶迦邏、莫訶哥羅,意譯為大黑或大時,又稱為摩訶迦神,或摩訶迦羅神、大黑神、大黑天神、嘛哈嘎拉。大黑天敬愛三寶,護持修行人,能滿足眾生世間、出世間的資財。
  一般而言,大黑天有兩種造型,一是忿怒形,一是福神造型。在修法時,忿怒形多用在作降魔、調伏法時;福神則主求福德之時所奉。
  修習東密與藏密的人,對大黑天法頗為重視,都用於祈禱為行者除魔,修行勝利成就與求福德時所修。
  日本更以大黑天為七福神之一,認為大黑天乃授予世間富貴官位之福神,廣受民間崇信。東密相傳,此尊系大日如來為降伏惡魔所示現的忿怒藥叉形天神,藏密則傳為觀世音菩薩所顯化的大護法。其為日本與藏傳兩系密教均相當重視的修法本尊。
  大黑天為福神造型時,作凡人貌,頭戴圓帽,背上負一囊袋,持小槌,踏米袋。
  中國的布袋和尚亦是持袋。
  而胎藏界外金剛部院的持明成就仙眾(梵名Siddhavidya^dhara),亦持袋,尊形為身呈肉色,現童子形,左手持革袋,右手持棒。
  另焰摩天的眷屬,奪一切人命(梵名Mrtyu),其尊形身為肉色,呈餓鬼形,右手持皮袋,左手持花。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大黑天、布袋和尚、奪一切人命、持明成就諸佛。
  第二章
  莊嚴器具類持物
  幢
  幢(梵名Dhvaja、ketu、pta^ka),又稱作脫閣、寶幢、天幢等。為旗的一種,即附有種種絲帛,用以莊嚴佛菩薩及道場的旗幟。而幢、幡亦經常一起出現,作為莊嚴道場之器具。幢原用於王者之儀衛,或作為大將之指揮旗;由於佛為法王,能降伏一切魔軍,故稱佛說法為建法幢,並視幢為莊嚴具,用來讚歎佛菩薩及莊嚴道場。在《法華經》卷五《分別功德品》中說:“一一諸佛前,寶幢懸勝幡。”
  因此,寶幢又稱法幢,即莊嚴佛菩薩之旗幟,常以諸多寶物嚴飾。
  根據《大日經疏》卷五載,由於幢上置如意珠,故稱寶幢。《觀無量壽經》中亦說:“于其臺上自然而有四柱寶幢,一一寶幢如百千萬億須彌山,幢上寶縵如夜摩天宮,複有五百億微妙寶珠以為映飾。”
  〇經典中的意涵
  在《白寶口抄·地藏法》中說:“幢幡上有寶珠,故名寶幢。是則淨菩提心體,萬行依之成就。寶珠無垢位八九住心是也,置高幢上雨眾寶,自他受用第十秘密莊嚴住心,餘教不共三密修行位也。”可見此寶珠幢亦象徵眾生清淨菩提心體。
  〇持幢的本尊
  幢亦是佛菩薩持物之一,如胎藏界曼荼羅之地藏菩薩,及風天、阿彌陀二十五菩薩來迎圖中之藥王菩薩,及敦煌出土之引路菩薩等都持幢。又,寶幢如來、地藏菩薩、金剛幢菩薩、風天等都以幢為三昧耶形。此外,幢竿頭安有如意寶珠者稱為如意幢、摩尼幢,安有人頭者則稱為壇拿幢或人頭幢。
  胎藏界地藏院的院主地藏菩薩,其尊形即為右手持寶珠,左手持蓮,蓮上有如意寶珠幢。《寶鏡抄》中說:“金剛幢者是地藏全體也,謂幢者寶部中西方幢菩薩也,幢是如意寶幢也,此即萬法能生體也。地藏亦萬法能生體,故以幢為三形也。又一切草木莖皆幢也。”
  金剛界三十七尊之.——的金剛幢菩薩,亦以幢為標誌。
  金剛幢菩薩(梵名Vajraketu),為南方寶生如來四親近菩薩之一,象徵一切如來廣大圓滿一切眾生所願,而出生此菩薩。此尊亦為金剛界十六菩薩之一。
  其尊形為身呈肉色,兩手持金剛幢。
  此尊菩薩為毗盧遮那佛於內心證得金剛寶幢三摩地的智慧,從金剛幢三摩地智慧中,流出金剛幢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滿足一切眾生心願。為了讓一切菩薩受用三摩地智慧的緣故,化成金剛幢菩薩。
  金剛幢菩薩能加持行者滿足一切有情世間及出世間所有的希願,就如同摩尼寶幢,心五分別,皆令眾生滿足。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七俱胝佛母、大隨求菩薩、地慧童子、地藏菩薩、愛金剛、金剛幢菩薩、智幢菩薩、毗沙門天王。
  傘 蓋
  傘蓋(梵dmtun)為遮日防雨所用的一種傘。又稱蓋、笠蓋、寶蓋、圓蓋、華蓋、天蓋。《摩訶僧只律》卷三十二中說:“此有樹皮蓋、樹葉蓋、竹蓋三種。”《有部毗奈耶雜事》卷六記載,蓋有竹、葉二種,傘柄長限二肘。
  古印度部族在重要會議時,為了避暑,常利用大樹的樹蔭作為議事的場所。而在這種場合中,部族的長老往往背對著樹幹而坐。釋尊說法時也繼承這種習俗,在諸經典中皆有當時情景的記述。後來,此種習俗變化為傘蓋,而後又變成王者的象徵,或者法王釋尊的象徵。
  〇經典中的意涵
  經典中,為了讚歎佛陀的尊貴,在《大寶積經》卷十一《密跡金剛力士會》描寫供養佛陀的華化為華蓋的情景,說:“皆各散花奉事貢上。密跡金剛力士將其散花化成華蓋,承佛之威神,是諸華蓋鹹來佛所,繞佛及密跡金剛力士三匝,(中略)又其寶蓋住虛空中,當於佛上,是寶蓋出如此無比好妙之聲。”
  這是以寶蓋來供養佛陀,表達誠敬皈命之意。而大白傘蓋佛母、金剛摧天持傘蓋,則表示覆蓋保護一切有情之意。
  〇持傘蓋的本尊
  白傘蓋佛頂(梵名Sita^tapatrosni^sa,Sita^tapatra),音澤悉怛多缽怛羅。意譯白傘蓋、白傘。其主要在彰顯佛陀之淨德,覆蓋一切有情。又稱白傘佛頂、白傘蓋佛頂輪王、傘蓋佛頂、白傘蓋頂輪王菩薩。為五佛頂之一,亦為八佛頂之一。此尊于胎藏界曼荼羅中位列釋迦院,以白淨慈悲之蓋護覆眾生為本誓。
  此尊尊形有作身呈黃色,左手執蓮花,蓮上有白傘蓋,右手臂上屈,並屈五指,作拇指、食指相撚狀,結跏趺坐於赤蓮上。另有作手持白傘蓋,放白色之光,坐大白蓮上之形象者;或右手五指張開而拇指、無名指相撚者,各經所載不同。
  此外,金剛摧天(梵名Vajravikirana),也是手持傘蓋,其又稱金剛摧碎天、傘蓋毗那夜迦。為金剛界外金剛部二十天之一,五類天中之虛空天,位列金剛部東方之中央。此尊為大日如來為攝取諸毗那夜迦而示現之應同身,持傘蓋表覆護一切眾生;又以其能摧破種種障難,而名為金剛摧碎。其尊形身呈白肉色,象頭人身,兩手持傘蓋。
  瓶
  瓶又可分寶瓶及淨瓶。
  寶瓶(梵名kalas/a),梵名音譯作迦羅奢、羯羅賒;或稱作kundika^,音譯為軍持。又稱作賢瓶、德瓶、如意瓶、吉祥瓶、瑜伽瓶。於密教,盛裝閼伽之瓶,特稱為閼伽瓶。其餘之名稱總為美稱德號。又灌頂時所持用之寶瓶,則稱為灌頂瓶。
  而淨瓶則是指生活中飲水、洗浴所用的水瓶。
  〇經典中的意涵
  一般寶瓶內置五寶、五穀、五藥、五香等二十種物,並滿盛淨水,瓶口插寶華、妙華為蓋,瓶頸系彩帛以作裝飾。寶瓶顯地大之形,地大乃“阿字本不生”之位,即表徵眾生本有的淨菩提心之理德。內置二十種物即開顯菩提心之德。
  又寶瓶為南方寶部之三昧耶形,插入之花系表理智冥合時之沙羅樹王佛萬德開敷之相,開敷華王如來即以此為三昧耶形。
  而甘露瓶更有平息煩惱災障之意。在《佛說大摩裏支菩薩經》卷二中說:“……複想摩裏支菩薩亦月輪中坐,身如秋月之色,面圓如月,作童女相。眼如白優缽羅花,身著白衣種種莊嚴,普相圓滿,光焰如火,為息災故持甘露瓶,常流甘露,為熱惱眾生以甘露濟度。”
  〇持瓶的本尊
  以瓶為持物的本尊,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中以其為千手觀音四十手持物之一。又,胎藏界曼荼羅諸尊中,中台八葉院之彌勒菩薩、觀音院之毗俱胝菩薩及不空窮索菩薩、蘇悉地院之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及外金剛部之火天等,皆持軍持(瓶)。
  彌勒菩薩(梵名Maitreya),梵名又音譯作梅怛儷耶、彌帝隸,或梅任梨,意譯作慈氏。他是繼釋尊之後在此娑婆世界成佛的菩薩,所以又稱為一生補處菩薩、補處薩捶或彌勒如來。
  彌勒菩薩的特德,是在拔除眾生痛苦之後,更進一步給予眾生法樂。他涵蓋了世間與出世間,使眾生在世間的生活上能平和地具足一切,在出世間上,則使眾生得到真實的大安樂。
  其于胎藏界中台八葉院的尊形為身白肉色,左手施無畏印,右手持蓮花,上有澡瓶。頭戴寶冠,上有寶塔。
  賢護菩薩(梵名Bhadrapa^la),梵名音譯作跋捺羅波羅菩薩、跋陀波羅菩薩、拔陂菩薩、跋陀和菩薩、發捺羅播邏菩薩。又稱賢護長者、賢護勝上童真、善守菩薩、賢守菩薩。為八大菩薩之一,十六大菩薩之一。依據《大寶積經》卷一O九記載,此賢護長者為一富商之子,其所受諸樂、果報,為忉利帝釋天王所不能及。又據《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五所載,跋陀婆羅人浴室而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間安然得無所有,因此,禪宗遂於浴室安置賢護尊者。
  此尊于胎藏界除蓋院之尊形為呈肉色,現女形,左手捧寶瓶,右手持獨股杵,坐於赤蓮花上。
  而初禪天之大梵天王,于胎藏界外金剛部院東門之尊形亦持瓶,其身呈白肉色,頭戴髮髻冠,有四面各具三目、四臂。四臂中,右第一手持與願印,第二手持戟,左第一手持蓮花,第二手持瓶。
  而藏密中雪山五長壽女之主尊,長壽自在母亦手持長壽寶瓶。
  雪山五長壽女,為藏傳佛教的長壽尊之一,分別執掌眾生福壽、先知、衣田、財寶和牲畜,修其法能消除瘟疫,長壽自在。又稱吉祥長壽五母,為蓮師之智慧空行母,亦是大成就者密勒日巴尊者的五位秘密空行母。
  五空行母以中央的長壽自在母為首,其身相為白色,右手持金剛杵,左手持長壽寶瓶,騎白色雪山獅。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彌勒菩薩、七俱胝佛母、毗俱胝菩薩、不空羂索觀音、賢護菩薩、十一面觀音、大梵天、火天、大光音天。
  輪
  輪,一般是指金輪和法輪。
  金 輪 (梵 語Ka^n~cana-mandala)為金輪寶之略稱,又作輪、輪寶(梵cakra-ratna)。指轉輪聖王手持金剛作之輪寶(輪形武器,屬七寶之一)。傳說隨著輪寶之轉動,所向之處悉皆歸伏。持金輪寶之轉輪聖王,稱為金輪王,亦略稱金輪。輪寶的基本形態是像一車輪的形狀,車輪的車軸裝人轂、輻、輞、鋒等四部。輻是轂放射出來的肘木;輞是外輪;鋒是具有武器功用的股,在輞外部的數目與輻同。法輪(梵名Dharmacakra),為佛陀說法之象徵。
  〇經典中的意涵
  法輪有以下三種意義:
  1.摧破之義,因佛法能摧破眾生之罪惡,猶如轉輪聖王之輪寶,能輾摧山丘岩石,故喻之為法輪。
  2.輾轉之義,因佛之說法不停滯於一人一處,猶如車輪輾轉不停,故稱法輪。
  3.圓滿之義,因佛所說之教法圓滿無缺,故以輪之圓滿喻之,而稱法輪。在《大智度論》卷二十五中說:“佛轉法輪,一切世間天及人中無礙無遮。(中略)遇佛法輪,一切煩惱毒皆滅……一切邪見、疑悔、災害皆悉消滅。”
  輻的數目有四、五、六、八、十二、一百及一千等各種,各代表不同的意義。四輻表四諦,五輻表五道,六輻表六道,八輻表八正道,十二輻表三轉十二行法輪,也代表十二因緣。而百輻、千輻則表萬法具足之功德輪。其鋒有三種,獨股杵的前端突出輞外的形狀,叫做“八鋒輪寶”;將輞週邊成八角,附上刀刃者,叫做“八角輪寶”;此外,使三股形向外突出者,稱為“三股輪寶”。
  《一字頂輪王軌》中記載大佛頂八輻金剛輪寶:“複從月輪內踴出大法輪,金剛之所成,輪皆鋒銳,其色如檀金,遍流大威光,過聚塵數,依住月輪面,金剛表極堅固,圓顯福智滿,利為無戲論,斷壞諸妄執,光表一切智,除破諸愚暗,以是現輪形,量同虛空故,虛空諸如來,盡人於輪內。即現此智輪。”
  文中說此八輻金剛輪色如閻浮檀金,遍流出威赫光明。金剛代表堅固不壞,輪圓顯現福德、智慧圓滿,鋒利表其斷諸戲論、妄執,光明表一切智,破除諸愚癡黑暗,因此現輪形,量等同虛空,一切如來盡人於此輪。
  〇持輪的本尊
  熾盛光佛頂,于胎藏界釋迦院,即現佛頂輪王之相,手持八輻金金輪,於七獅子座,身放無量百千光明,頂旋傘蓋,上面出現一俱胝佛身,放大光明,悉旋轉坐傘蓋中。
  〇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七俱胝佛母、大隨求菩薩、如意輪觀音、大威德明王、最勝佛頂、熾盛光佛頂、金剛因菩薩、共發意轉輪菩薩、千手觀音、曼荼羅菩薩、一〇八臂金剛藏王菩薩、那羅延天。
  法 螺
  法螺(梵名Dhamas/an%kha),譯為商、珂貝,又稱為法贏、寶螺、金剛螺、蠡、蠡貝、螺貝等。
  後世常以法螺為佛事中所使用的法器之一。在卷貝的尾端附笛製成,狀似喇叭。在《洛陽伽藍記》卷五記載,烏場國有早晚吹法螺以禮佛的習俗。
  《廣清涼傳》卷上記載,五臺山大孚靈鷲寺啟建法會時,即以法螺、箜篌、琵琶齊奏。
  〇經典中的意涵
  在經典中常以法螺之音悠揚深遠來比喻佛陀說法之妙音,如《法華經·序品》中說:“今佛世尊欲說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
  在密教之中,法螺是灌頂所必須的法器之一。
  在《略出經》中記載,灌頂時,上師應授予商怯,告言作是,從今以後,汝應轉動諸佛之法輪,當吹無上之法螺,遍傳大法聲於一切處。
  《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第一八卷中說:“若加持螺,諸高處望,大聲吹之,四生之眾生,聞螺聲滅諸重罪,能受身舍己,等生天上。”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則說:“若為召呼一切諸天神,當用寶螺手。”表示為召集眾神的鳴示。
  《不空窮索經》卷十八《世間成就品》也記載,眾生聞螺聲,能滅重罪,或往生西方極樂國。
  而在《白寶口抄·大佛頂法第二》中則說:“白螺者,本有色即白淨義也,螺出聲是說法義也,故《胎藏界軌》雲:‘無量聲,二手持商怯,說寂滅妙法,’又注釋雲:‘起無量聲,降伏眾生魔軍也。”’
  〇持法螺的本尊
  無量音聲佛頂(梵名Anantasvaraghosacakravartin),即以法螺為持物及標誌,為三佛頂之一,主要在表彰佛陀以無量妙音說法,使眾生各得開解。
  其尊形身呈黃色,左手持蓮花,上有螺貝,右手立掌,屈食指、中指。
  此外,位於胎藏界最外院南方之金翅鳥,其尊形呈吹奏法螺狀。
  〇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七俱胝佛母、無量音聲佛頂、生念處菩薩、迦樓羅。
  塔
  塔(梵名Stu^pa),梵名又音譯作宰睹婆、宰都婆、宰堵婆、藪鬥婆、數鬥波、蘇偷婆、素睹波、私褕簸、率都婆、率都婆。略譯作塔婆、偷婆、兜婆、佛圖、浮圖、浮屠、佛塔。意譯作高顯處、功德聚、方墳圓塚、大塚、塚、墳陵、塔廟、廟、歸宗、大聚、聚相、靈廟。為“頂”、“堆土”之義。
  塔原指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以磚構造成之建築物。但到後來,多與“支提”(梵文Caitya)混同,而泛指於佛陀生處、成道處、轉法輪處、般涅盤處、過去佛之經行處、有關佛陀本生譚之聖地、辟支佛窟,乃至安置諸佛菩薩像、佛陀足跡、祖師高僧遺骨等,而以堆土、石、磚、木等築成,作為供養禮拜之建築物。
  據《摩訶僧只律》卷三十三、《法華義疏》卷十一等之記載,則應以佛陀舍利之有無為塔與支提之區別,凡有佛陀舍利者,稱為塔;無佛陀舍利者,稱為支提。
  有關造塔之起源,可遠溯至佛陀時代,如《十誦律》卷五十六所記載,須達長者曾求取佛陀之發與爪,以之起塔供養;如《摩訶僧只律》卷三十三所記載,波斯匿王仿效佛陀,建立迦葉佛塔禮拜供養。於佛陀人滅之後,則有波婆國、人遮羅國、羅摩伽國等八國,由香姓婆羅門八分佛陀舍利,八國各自奉歸起塔供養,此即建造搴堵波之嚆矢。此外,據《阿育王傳》卷一、《善見律毗婆沙》卷一等記載,佛陀人滅後二百年頃,君臨摩揭陀國之阿育王,曾於其領土各地建八萬四千寶塔。
  〇經典中的意涵
  在諸尊的手印中,也有以手印來代表塔者,又稱率都波印。即密教金、胎兩部大日如來及法華經之本尊釋迦牟尼如來之印契。塔印有理塔、智塔、心塔三種。以表胎藏界大日如來一字所成之理塔的無所不至印為佛部塔印,以表金剛界大日如來五字所成之智塔的外五股印為金剛部塔印,以表《法華經》本尊釋迦牟尼如來之未敷蓮花,即毗盧遮那之心塔的法華印為蓮華部塔印。即以此三印配列三部之故,稱為三部塔印。
  〇持塔的本尊
  在密教諸尊像中,以塔為三昧耶形或持物者,如金剛界之大日如來及毗沙門天王以寶塔為三昧耶形,胎藏界之大日如來以五輪塔為三昧耶形;複因密教以大日如來表示法界體性智,故其三形塔又稱法界塔:此外,三十臂彌勒菩薩與多聞天之持物均為寶塔,彌勒菩薩之寶冠上亦安置五輪塔,稱為塔婆寶冠。
  毗沙門天王,又作普聞天、多聞天,為四天王之一,及八方天之一。屬五類天中的地居天,住於須彌山第四層之北面,守護閻浮提北方,率領夜叉羅刹等二神眾兼守其餘三州。由於時常守護道場,聽聞佛法,故稱多聞。又因能賜予福德,故亦為七福神之一,其尊形為身呈金色,左手捧塔,右手持寶柘。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毗沙門天王。
  如意寶珠
  如意寶珠(梵語Mani),音譯摩尼、末尼,又作寶珠,即珠之總稱。其端嚴殊妙,自然流露出清淨光明,普遍照曜四方,能隨心意,滿足一切所願,故稱如意寶珠。
  在《大智度論》卷五十九中說:“有人言:‘此寶珠從龍王腦中出,人得此珠,毒不能害人,火不能燒,有如是等功德。’有人言:‘是帝釋所執金剛,用與阿修羅戰時碎落閻浮提。’有人言:‘諸過去久遠佛舍利法既滅盡,舍利變成此珠,以益眾生。’有人言:‘眾生福德因緣故自然有此珠。”’而《雜寶藏經》卷六中說:佛言:“此珠摩羯大魚腦中出,魚身長二十八萬里,此珠曰‘金剛堅’也。”《觀佛三昧經》中則說,金翅鳥肉心為如意珠。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十描寫此寶珠:以其於暗中能令明,熱時能令涼,寒時能令溫;珠所在之處,其地不寒不熱;若人有熱、風、冷病或癩、瘡、惡腫等,以珠著其身上,病即除愈。又摩尼寶所在之水中,水隨作—一色:《大毗婆沙論》卷一O二更列舉出:光明末尼、清水末尼、方等末尼、無價末尼、如意珠等五種寶珠。
  〇經典中的意涵
  如意寶珠除了世間的意義之外,亦象徵一切眾生本具之淨菩提心。《大日經》卷七《真言學處品》中說:“淨菩提心如意寶,滿世出世勝希願。”《大日經疏》卷四中說:“當思維心蓮花台中麼字門,一切諸法我不可得故,即是無障礙菩提心也,亦是如意寶珠。”
  密法中的“如意寶珠法”,亦觀想釋迦牟尼佛人於寶生三昧,其法生身舍利與我等本具之覺性等同無二。

  〇持如意寶珠的本尊
  以如意寶珠為持物的本尊有很多,尤其是寶部、增益法的諸位本尊,多持如意寶珠。以下列舉之:
  虛空藏菩薩(梵名從Aka^s/a-garbha,Gagana-gan~s/ja),音譯是阿迦舍蘖婆、讖餓曩彥惹,即具足福、智二藏無量無盡,等如虛空,廣大無邊之意。又稱為虛空孕菩薩。
  此菩薩能流出無量的法寶,普施於所欲者,以利樂眾生,是胎藏界曼荼羅虛空藏院的主尊,以及現圖胎藏界曼荼羅釋迦院釋迦牟尼佛的右方脅侍,及金剛界曼荼羅賢劫十六尊之一。
  虛空藏菩薩為胎藏界虛空藏院的主尊,其尊形身
  呈肉色,頭戴五佛冠,右手屈臂持劍,劍緣有光焰;左手置於腰側,握拳持蓮,蓮上有如意寶珠,坐於寶蓮花上。其所持的寶珠、劍,即表福德、智慧二者圓滿具足。
  而如意輪菩薩前的侍者寶供養(梵名Ratnapu^ja^),亦手捧如意寶。其尊形身呈肉色,於蓮臺上作跪姿,兩手持金剛盤,上盛寶珠。
  〇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大勇猛菩薩、如意輪觀音、一切如來寶(佛眼佛母)、如來毫相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寶菩薩、如來語菩薩、寶手菩薩、除蓋障菩薩、不思議慧菩薩、戒波羅蜜菩薩、四臂觀音、馬頭明王。
  寶 鏡
  鏡(梵名Darpana),為鑒照面容之具。又稱懸鏡、壇鏡、寶鏡。《陀羅尼集經》卷三將其列為二十一種供養具之一,同經卷十二亦載其為嚴飾道場之具。或以鏡面鐫刻佛像,懸掛於佛前供養之。
  而鏡亦為比丘日常生活用具,只是平日不得使用。根據《摩訶僧只律》卷三十三記載,比丘不得隨意以鏡照面,然於病癒、新剃頭或頭面生瘡時則允許使用。後來亦用來作為佛堂或光背之莊嚴具。
  〇經典中的意涵
  經典中常以明鏡表示清淨法身之德;于五智中,相當於大圓鏡智。禪宗亦常以“鏡”或“明鏡”比喻眾生本具之佛性清淨,能照萬物。在密教中,鏡子亦作為灌頂用具之一,阿闍梨對弟子們出示鏡子,以喻諸法實相。而《禪林象器箋·器物門》中也說道場於坐禪處多懸明鏡,以助心行。
  經典中亦以鏡中相來表達虛幻不實之事。如“鏡穀”一詞,鏡,鏡像之意,是指影像之映現於鏡中;谷,谷口向之意,謂聲響之回應於山谷中。鏡中所現之像,實不可得;穀中之聲響亦非實有。故鏡谷乃譬喻萬法假有而無實體。
  〇持鏡的本尊
  千手觀音的四十手中即有一手為寶鏡手,經中說:“若為成就廣大智慧者,當於寶鏡手。”而藏密中的雪山五長壽女中的吉祥長壽自在母、翠顏天母也都以鏡為持物。
  翠顏天母位於中央長壽天母的東方,其尊形為雙手各持著占卜魔鏡,或有說身藍色,右持寶鏡,左手執五色寶幡,騎著藍紋斑馬,或有說騎野驢。
  〇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忍波羅蜜菩薩、千手觀音、三昧王菩薩、長壽自在母。
  扇
  扇亦為佛教持物之一,在《集經》卷十一中說:“扇,如維摩詰前天女把扇,於扇當中作西國卍字,如佛胸上萬字,四曲內各作四個日形,一一著之,其天扇上作焰光形。”
  〇經典中的意涵
  天扇形又名圓扇,是諸天持物也,又常以團扇表日輪之體。
  摩利支天菩薩即以天扇為持物。在《白寶口抄·摩利支天法》中說:“扇亦隱形義也,扇是旋風,能拂煩惱雲霧,顯菩提覺月義也。萬卍字者, 字也,即心也,指心月輪意也,是自心當體五智圓滿義,四個日形表四智故也,既成覺滿月,隔無明翳眼,故隱形義也。”
  文中說,扇能起風,拂去煩惱雲霧,顯露眾生本具之清淨菩提心月輪。
  〇持扇的本尊
  摩利支菩薩即以扇為持物。
  在《佛說摩利支天菩薩陀羅尼經》中說:“若欲供養摩利支菩薩者,應用金、或銀、或赤銅、或白檀香木、或紫檀木等,刻作摩利支菩薩像,如天女形,可長半寸,或一寸二寸已下,於蓮花一或立或坐。頭冠瓔珞種種莊嚴極令端正,左手把天扇,其扇如維摩詰前天女扇,右手垂下揚掌向外,展五指與願勢,有二天女各執白拂侍立左右。作此像成,戴於頂上或戴臂上或置衣中,以菩薩威神之力不逢災難,於怨家處決定得勝,鬼神惡人無得便。”這是說造摩利支菩薩持扇之像置於頂上或臂上或衣中,可不逢災難。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摩利支天、維摩詰菩薩之天女。
  香 爐
  香爐為焚香的器具,與花瓶、燭臺等一齊供養於佛前,為莊嚴具之—。
  香爐大致可分為四類:置於桌上的置香爐,持於手上的柄香爐,坐禪時所用的釣香爐,及灌頂時,受法者跨越而以淨身之象爐。
  在《金光明經》卷二《四天王品》中,四天王驚異地稟告世尊,人間于佛陀說法時燒香供養,其妙香氣於—念頃即至諸天宮殿。佛陀回答:此香蓋光明,非但至四天王宮殿,當其手擎香爐,供養經時,其香遍佈十方世界。
  由此可知,古代於佛前行祈拜供養之時,以手擎香爐;後世之柄香爐,即承襲此遺風而來。
  〇經典中的意涵
  香在經典中,代表去除一切惡臭、污穢、煩惱,而能出生廣大遍滿的智慧之香。如經中將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稱為“五分法身香”,即是以香之妙好、普薰,比喻法身之清淨微妙。
  〇持香爐的本尊
  金剛燒香菩薩(梵名Vajradhu^pa^),為金剛界外四供養菩薩之一。
  此尊為毗盧遮那佛於內心證得金剛焚香雲海三摩地的智慧,從金剛焚香雲海三摩地的智慧中,流出金剛焚香,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供養一切如來,破除一切眾生臭穢煩惱,獲得適悅無礙智慧之香。為了使一切菩薩受用三摩地智慧的緣故,化成金剛燒香侍女菩薩形。
  金剛燒菩薩能加持行者證得如來悅無礙智香。
  其尊形為黑色(或青色),現天女形,兩手持香爐。
  燈 明
  燈明(梵名Di^pa),指燈火之明,又稱燈。亦指供奉於佛前的燈火,有油火、蠟燭火等類,與香華均被廣用為供養諸尊之資具。
  〇經典中的意涵
  經中常以燈明象徵如來智慧,《觀心論》中說:“長明燈者,正覺心也。覺知明瞭,喻之為燈,是故一切求解脫者,常以身為燈檯,心為燈盞,信為燈炷,增諸戒行以為添油,智慧明達喻如燈光常熾。如是覺燈,照破一切無明癡暗,能以此法轉相開悟,即是一燈燃百千燈,以燈續明,終無盡故,故號長明。過去有佛,名曰燃燈,義亦如是。”
  《大般涅盤經》卷二十一中說:“煩惱暗故眾生不見大智,如來以善方便燃智慧燈,令諸菩薩得見涅盤、常樂我淨。”
  經典中記載,以燃燈供於佛塔、佛像及經卷等之前有大功德。《增一阿含經》卷三十八中記載,燈光如來於過去世為長老比丘時,以燭火麻油日日供養寶藏如來,因而得成佛之授記。《悲華經》卷二記載:無諍念王于寶藏如來及大眾前燃百千無量億那由他燈;《菩薩本行經》卷上亦記載,闍那謝梨王為聞法,於身上燃千燈,以求無上正真之道。
  〇持燈明的本尊
  金剛燈菩薩(梵名Vajra^loka^),為金剛界外四供養菩薩之一。
  此尊為毗盧遮那佛於內心證得金剛燈明雲海三摩地智慧,從金剛燈明雲海三摩地的智慧中,流出金剛燈明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供養一切如來,破除一切眾生無明,獲得如來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等五眼清淨,還來收為一體。為了使一切菩薩受用三摩地智慧的緣故,化成金剛燈女菩薩,安住西北角金剛寶樓閣。
  由於金剛燈明菩薩加持的緣故,能使一切眾生獲得五眼清淨無礙,自利利他,明照萬法,自在無礙。
  此尊尊形在成身會中呈赤肉色,現天女形,兩手持燈器。
  第三章兵器類持物
  劍
  劍,兵器名,兩邊有刃,中間有脊。在佛教中常以劍之銳利能斷,象徵般若智慧。
  〇經典中的意涵
  在如《白寶口抄·勝佛頂》法中說:
  “利劍者,是般若無相利劍,能斷一切眾生戲論妄執也。此尊印則大惠刀印是義也。大寂空故名勝佛頂。義釋七雲:是大寂之頂,故名為勝,大空義。大空智義故,此尊以利劍為三形也。”
  這是說勝佛頂尊以利劍為三昧耶本誓之標誌,能斷除一切眾生戲論妄執,為大空智慧之義。
  〇持劍的本尊
  在《底哩經》卷上說:(不動明王)“右手執劍者,如世間征戰防禦,亦皆執利器然始得勝,菩薩亦然。”又說:“執持利劍能斷壞生死業愛煩惱。”
  《白寶口抄·不動法》中說:“劍者,淨菩提心智體也,外能降伏天魔外道等,內殺害一切眾生無明煩惱惑障義也。”
  文殊菩薩仗劍騎獅之造像也經常可見。在《白寶口抄·五字文殊法》中說:“劍者,智慧義也,有照法界義,法界理智二法也,具威光是智之用也,劍亦有理智之德,劍體理義有斷妄執德。”
  在上書《八字文殊法》中說:“劍即智慧義。離諸分別能斷苦也,此三形亦如五字文殊也。”
  金剛界曼荼羅的金剛利菩薩,即象徵毗盧遮那佛金剛利劍般若波羅蜜三摩地智慧,能斷除一切眾生結使煩惱,加持行者以般若智劍,斷除自身與他者無量煩惱、雜染、諸苦。
  金剛利菩薩亦是持劍。此尊于金剛界曼荼羅成身會中之尊形為身金色,左手持蓮花,上置梵篋,右手持劍。
  不動明王(梵名Acalana^tha),為密教五大明王之一或八大明王之一,又稱不動金剛明王、不動尊、無動尊、無動菩薩,密號為常住金剛。
  另外,在《大日經疏》卷五中則敍述,不動尊雖久已成佛,但以三昧耶本誓願故,示現奴僕三昧,為如來僮僕,執作眾務,所以又名不動使者、無動使者,受行者的殘食供養,常晝夜擁護行者,令成滿菩提。
  不動尊承著如來忿怒之命,持慧刀及窮索,斬斷一切眾生所具的業障痛苦煩惱的壽命。使他們在佈施、愛語、利行、同事等的菩提心四攝之索的鉤召之下,圓成佛道。
  在《大日經疏》卷五中說:“所以持利刃與窮索者,承如來忿怒之命,蓋欲殺一切眾生也。窮索是菩提心四攝方便,以此執系不降伏者。以利慧刃,斷其業壽之命,令得大空生也。”
  《白寶口抄》卷九十九中說不動明王,第十一右手執劍,表殺害眾生現在三毒煩惱。第十二左手持索,表系縛不降伏者,以利慧劍斷惑業,令引至菩提。
  在《勝不動明王四十八使者秘密成就儀軌》中記載,不動明王的誓願為:“見我身者,得菩提心,聞我名者,斷惑修善,聞我說者,得大智慧,知我心者,即身成佛。”
  關於此尊的形象,依據不同的經典、傳承,有諸多不同法相,隨緣示現。據《大日經·具緣品》、順哩三昧耶經》等所述,右手持劍表斷煩惱惡魔,左手持索示現自在方便,頂有七髻,安坐在磐石上,為最常見的身相。
  其他如,《不動使者法》中雲:“當畫不動使者,身赤黃色,上衣斜帔青色,下裳赤色,左邊一髻黑雲色,童子相貌。右手執金剛杵,左手執羂索,口兩邊微出少牙,怒眼赤色,火焰中坐石山上。”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大勇猛菩薩(三股劍)、七俱佛母、大隨求菩薩、普賢菩薩、勝佛頂、大威德明王、降三世明王、不動明王、不可越守護、髻設尼童子、虛空藏菩薩、般若波羅蜜菩薩、增長天、難陀龍王、烏波難陀龍王、阿修羅、羅刹天、金剛利菩薩。
  戟
  戟為兵器名,合戈、矛為一體,可以直刺也可以用橫擊,為降伏自在之器杖。又可分為獨股戟、三股戟等,於持物中常見者為三股戟,即三叉戟。三股戟(梵名tri-su^la或 s/aktih),梵名音譯為嘎哩首羅。又稱作三頭戟、三股戟、三叉戟、三古鋅,略稱作三戟。乃密教法器之一,為尖端分三股之戟。
  〇經典中的意涵
  三股戟之三股表降伏貪、瞋、癡三毒煩惱,以顯佛部、金剛部、蓮華部等三部諸尊之義。
  在現圖胎藏曼荼羅中,降三世、大威德、勝三世、忿怒月厲、千手觀音、精進波羅蜜等諸尊皆持三股戟,外金剛部院之大自在天、廣目天、烏摩妃、水天眷屬等亦持此三形,概示摧破內外惡魔之德。④持三股戟的本尊
  大自在天(梵名Mahes/vara),梵名音譯作摩醯首羅、莫醯伊濕伐羅。又稱作自在天、自在天王、天主。
  此天原為婆羅門教之主神濕婆,被認為是一切萬物的主宰。濕婆神歸依佛教後,即成為佛教的守護神,稱為大自在天,住在四禪天。
  此尊尊形身呈黑紫色,一面三目,寶冠上有仰半月,騎水牛,左腳下垂,左手持三股戟。
  四大天王中的廣目天,尊形身呈白肉色,著天衣、甲胄,右手持三股戟,左手握拳置腿上。而瞿曇仙後(梵名Cotami),即瞿曇仙之後,其尊形為現天女形,兩手亦持獨股戟。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大隨求菩薩、忿怒月鷹菩薩、金剛使者、大威德明王、勝三世明王、優婆髻設尼童子、召請童子、精進波羅蜜菩薩、大自在天、廣目天、鳩摩羅天。
  棒
  棒,乃武器之一,即棍子,同桔。在《漢書·水朱榮傳》中說:“人馬逼戰,刀不如棒。”
  〇經典中的意涵
  在《白寶口抄·大威德法》中說:“棒器杖義,怒尊持物也。謂摧破六趣眾生惑業,令成無漏法性真實故,以如意寶珠棒為三形也。又如意寶棒者,妙觀察智發順違方便利眾生時,如意輪寶珠體,是順方便也,大威德違方便,是教令輪擁護義也,故寶珠順方便,如意輪三形,棒違方便滿威德三形,此順違共備一體,德為成悉地也,甚深義也。”
  之中說棒器多為忿怒尊所持,代表摧破六道眾生迷惑惡業,使其成就無有煩惱之法性。
  而大威德所持之如意寶棒,即能降伏且能勾攝眾生。
  〇持棒的本尊
  持棒的本尊經常可見,以下介紹金剛童子。
  金剛童子(梵名Kani-krodha),又稱為金剛兒,密號事業金剛。位列密教胎藏界曼荼羅金剛部院。相傳為阿彌陀佛的化身,或是與烏樞沙摩明王為同體之尊。其大威神力,能卻除眾生種種災苦,增長福德,修金剛童子法有得見諸佛、祈雨、避難、順產、除病等功德利益。
  另在《金剛童子成就儀軌》中,有描述此尊自大海中湧出之形象為身如吠琉璃色,六臂三目,其目赤色,口咬下唇,顰眉威怒,頭戴寶冠,犬牙上出,左足踏寶山之蓮花,右足沒於海中,這也就是一般所說的青童子。
  此外,其六臂像各手持物,或有作右第一手持底裏賞俱金剛杵(三股杵)作擲勢;右第二手持母娑羅棒,即棒一頭如鐵杵形;右第三手執於鉞斧。左第一手把棒;左第二手如擬勢,作金剛拳,舒頭指;左第三手持劍。而身上以一大蛇於身上角絡系,又以一切毒蛇,作膊釧、臂釧、腰條、瓔珞及耳擋系發。又以一大蛇繞腰三匝,身背圓光火焰圍繞,於火焰外有其雷電以相輔翼,
  藏密中的白財神,一面二臂,面容半怒半笑,三目圓睜,發上沖,以五佛冠為頭飾,上身披綢緞,以各類寶物為飾。右手持寶棒,左手持三叉,足右屈左半伸。以龍為騎,蓮花月輪為座,身白如月光。
  〇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持金剛鋒菩薩、金剛使者、金剛拳、大威德明王、阿耳多、阿波羅耳多、毗沙門天王、穢積金剛。
  刀
  刀,兵器之一,乃是供切割斬削的利器。
  《蘇悉地羯羅經》卷中《成就諸物相中》:“若欲成就刀法,先取鑌刀,量長兩肘,以小指齊,闊四指,無諸病疹,其色紺青,如施鳥翎。”
  在《白寶口抄·畢裏孕加羅法》中說:“刀者,除降賊人之器杖也。”
  〇持刀的本尊
  在《陀羅尼經》卷十一中說:四天王中的持國天左手伸臂垂下握刀,右手屈臂,向前仰手,掌中常拿寶物放光。
  而增長天也是左手伸臂握刀,右手執稍,稍根著地。
  除此之外,八大龍王之一的娑伽羅龍王亦持刀。
  娑伽羅龍王(梵名Sa^gara-na^gara^ja),為觀音二十八部眾之一。梵名音譯娑竭龍王、沙竭龍王,意譯為海龍王。娑竭羅是海名,此龍王為海中最尊勝故,所以名為娑伽羅龍王。《起世經》卷五中記載:此龍王是金翅鳥王所不能捕取的,從來未曾被金翅鳥王之所驚動。
  此龍王之形象,依《千手觀音造次第法儀軌》所說,其身色赤白,左手執赤龍,右手握刀。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金剛使者、持國天、增長天、娑伽羅龍王、軍荼利明王妃。
  鉤
  鉤為武器之一。鉤亦為印度武器之一,後為密教採用,表示諸尊之三昧耶形,為懷愛、鉤召法本尊常見持物之一。
  於持物中最常見者為三股鉤,三股鉤,又稱作三股鉤、金剛鉤,為表示佛菩薩鉤召之德所用之三昧耶形,因其柄之鋒頭作三股金剛形,故稱為金剛鉤。
  〇經典中的意涵
  在《白寶口抄·尊勝法》中說鉤有鉤召、聚集之義:“三股鉤者所持物即三形也,三股杵形也,杵者金剛義,是摧破義也,鉤者召集義也,謂大日自證智,為利眾生人除障三摩地,鉤召惡趣之眾生人本有自證金剛法界宮。”
  《瑜只經》中亦說:“為動一切有情本性,開顯鉤召彼愚童,令染愛諸妙法,成就本有法身故。又雲,鉤者,不空王三昧,鉤召萬德今歸此尊勝,即王義也,四海悉朝宗王,是王鉤德也。”
  〇持鉤的本尊
  金剛界曼荼羅四攝菩薩中之金剛鉤菩薩、外金剛部之金剛面天、胎藏界曼荼羅遍知院之大安樂不空真實菩薩、虛空藏院之不空鉤觀世音菩薩等皆以鉤為持物。此外,金剛界曼荼羅三昧耶會之金剛王菩薩,其三昧耶形則是一對三股鉤並立。
  而忿怒鉤觀自在菩薩(梵名Amogha-krodha^n%kuas/ra^ja),梵名音譯作阿目怯句路馱央句舍噦惹,為位於現圖胎藏界曼荼羅虛空藏院之菩薩,又稱作忿怒鉤菩薩。密號持鉤金剛。
  此尊尊形為三面四臂,正面肉色,左面青色,右面綠色,各面皆具三目,面上有化佛。左第一手持蓮花,第二手持羂索,右第一手持鐵鉤,第二手作與願印,結跏趺坐於赤蓮花上。
  金剛界曼荼羅中的金剛鉤菩薩,亦為持鉤。
  金剛面天(梵名Vajra^nkusa),又稱為金剛豬頭天、金剛豬面天或豬頭天。位列金剛界曼荼羅外金剛部北方之天部,其尊形為豬頭人身,身赤黑色,右手執二股鉤,左手作拳當腰。
  〇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七俱胝佛母、金剛鉤女菩薩、金剛鉤女、摧碎佛頂、忿怒鉤觀自在菩薩、不空鉤觀自在菩薩、金剛虛空藏、寶光虛空藏、金剛面天、咕嚕咕咧佛母。
  弓 箭
  弓箭,武器的一種。一般是用堅韌的木材作弓身,內附以角,外附以筋,用絲作弦,用來射箭。
  〇經典中的意涵
  經典中常以箭來比喻射害一切眾生煩惱,一切厭離菩提之心,一切無法成佛之障礙,射中眾生最深層的無明,常見於懷愛本尊之持物。
  〇持弓箭的本尊
  金剛界成身會中的金剛愛菩薩,即是大日如來從金剛愛大悲箭三摩地的智慧中,流出金剛箭光明所化現。其光遍照十方世界,射害一切眾生於無上菩提厭離心者,其尊形為二手持弓箭,做欲射狀。
  另金剛界理趣會中的欲金剛亦持弓箭。欲金剛菩薩(梵名Istavajra),又稱作欲金剛、箭金剛、生金剛、金剛箭、眼箭。
  根據《金剛頂瑜伽金剛薩綞五秘密修行念誦儀軌》中記載,欲金剛,名為般若波羅蜜,能通達一切法而無滯無礙,猶如金剛能生諸佛。其持金剛弓、箭,射阿賴耶識中一切有漏種子,成大圓鏡智。亦即以大悲欲箭射眾生心中之貪欲,使能悟人般若理趣清淨。
  其尊形為身呈赤肉色,頭戴寶冠,著瓔珞,兩手持箭。
  另有金剛衣天,尊形為象頭人身,身白肉色,左手執弓,右手引箭。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降三世明王、千手觀音、微惹耶、弓宮、他化自在天、欲金剛、愛染明王、金剛愛菩薩、金剛衣天、咕嚕咕咧佛母、雪山五長壽女、羅喉星。
  索
  索,為武器之一,其種類有窮索、龍索、青蓮索、輪索等,其中以胡索最為常見。
  窮索(梵名Pa^s/a)原為戰鬥或狩獵的用具,在密教則作為諸尊的持物。梵名音譯作播舍、波舍,又稱金剛索、網、珠索、索。《慧琳音義》中說:“窮索者,鬥戰之處或窮取人,或羂取馬腳。俗名為搭索。捉生馬時,搭取馬頭名羂索。”
  〇經典中的意涵
  在密教行法之中,此索由五色線搓成,一端系鑷,另一端附半獨股杵,或二端皆附半金剛杵。是為了教化頑強眾生及降伏四魔的器具,象徵四攝方便,許多巨大威力的諸尊,手中都持有胡索,如:不動明王、不空窮索觀音、千手觀音、金剛索菩薩、七俱胝佛母、光網菩薩等。
  此外,羂索有結界守護之義,若將之系于頸,相傳可滅罪得福。
  〇持索的本尊
  不動明王左手執窮索,右手持銳劍,表示先以真淨菩提心中四攝之索,鉤召引入一切眾生而系縛之。至於金剛索菩薩,則以右手持羂索,表示羂索一切眾生,使其脫離二乘實際三摩地智之淤泥,而安置于覺王之法界宮殿中。又,千手觀音持羂索之手稱為羂索手。
  以下介紹不空窮索菩薩。此菩薩名號的由來,是因為其大悲舅索所成之網,能網卻眾生之煩惱,而其心願終不落空,故名為“不空羂索”。
  不空窮索觀音(梵名Amogha-pasa),又作不空窮索觀世音菩薩、不空王觀世音菩薩、不空廣大明王觀世音菩薩、不空悉地王觀世音菩薩、不空羂索菩薩。為六觀音之一,位於胎藏現圖曼荼羅觀音院。
  此尊尊形為身呈白肉色,三面四臂,其面各具三目,左手持開敷蓮花、窮索,右手執軍持瓶、數珠。另有一面、十一面、六臂、八臂、十八臂、三十二臂等異說。
  〇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七俱胝佛母、被葉衣觀音、不空窮索觀音、降三世明王、不動明王、光網菩薩、金剛索菩薩、方便波羅蜜菩薩、忿怒鉤觀自在菩薩、無垢所菩薩、蘇波呼菩薩、水天、大勝金剛。
  槍
  槍,古時長柄有尖頭的兵器。
  〇持槍的本尊
  如來爍乞底菩薩即是持槍。
  如來爍乞底(梵名Ta^thagatas/akti),意譯為槊(短槍)。又稱如來槊、如來槊菩薩。此菩薩主要彰顯如來保護眾生的各種方便之特德。為現圖胎藏界曼荼羅釋迦院之菩薩。其尊形為身呈肉色,右手向外執槍,左拳叉腰,跏趺坐於蓮花座上。
  鳩摩利(梵名Kauma^ri^),又作俱摩利天、俱摩羅天、驕摩利天。為大自在天眷屬之一,七母女天之一。于密教胎藏界曼荼羅位外金剛部院西方。其尊形為身呈肉色,左手持槍,右手握拳。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如來爍乞底菩薩、鳩摩利。
  杖
  杖,為兵器之一,《漢書·西域傳·烏弋山離國》中說:“以金銀飾杖。”在佛教的持物中,常可見的是檀拿杖,即人頭杖。
  〇持杖的本尊
  以下介紹持杖之本尊。
  焰摩天(梵名Yama),為護世八方天之一,十二天之一、外部二十天之一,或是十方護法神王之一,守護南方。于密教中特將閻魔王稱為焰摩天,列於天部,但其形象與閻魔王不同。
  其尊形為身赤黑色,右手執檀拿杖,杖端有半月,月上有人,左手握拳當腰。
  太山府君(梵名Gitragupta),音譯為質羅笈多,意譯作奉教官。又稱泰山府君。在中國以其為冥府東嶽泰山之主司神,佛教則以其為閻魔王之書記,記錄人間善惡諸業,或視為冥界十王之一,稱作太山王。在密教此尊位列胎藏現圖曼荼羅外金剛部院南方,為焰摩天的眷屬。
  其尊形為身呈肉色,右手執筆,左手持檀拿杖,杖端有圓環,環中現人面。
  黑暗天女(梵名Kalafatri),又稱為黑夜天、黑暗天或暗夜天。屬焰魔七母天之一。為閻魔王之後妃。據《大日經疏》卷十記載,因黑夜之中有諸多恐怖、過患,故此尊之本誓,在加護眾生,消除諸恐怖過患。
  其尊形為身呈肉色,右手仰掌、左手持杖,杖端為圓環,內有人頭像。雙足交叉而坐,仰視焰摩天。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被葉衣觀音、質怛羅童子、不思議慧童子、婆藪大仙、火天、焰摩天、黑暗天女、太山府君、土曜、月天、風天妃、風天。
  金剛鎖
  金剛鎖,即金剛傑,系由金屬環相連而成的鏈條。
  〇持金剛鎖的本尊
  金剛鎳菩薩(梵名Vajrasphota),為金剛界四攝菩薩之一,以利行守護一切眾生之智慧。
  此尊為毗盧遮那佛於內心證得堅固金剛鎖械三摩地的智慧,從堅固金剛鎖械三摩地的智慧中,流出金剛鎖械光明,遍照十方大幹世界,令諸有情人于一切如來聖眾金剛界道場,以大悲誓願系縛而安住,並摧破一切眾生外道種種邪見,安住無上菩提,不退失堅固無畏大城。為了使一切菩薩受用三摩地智慧的緣故,化成金剛鎖械菩薩形,守護智慧戶。
  金剛鎳菩薩能加持行者,證得諸佛堅固無染觀察大悲解脫。
  其尊形為赤肉色,左手握拳當腰,右手執鎖。
  第四章動植物及自然類持物
  蓮 花
  蓮(學名Nelumbonucifera),通常於夏季開花,味香色美,生於污泥之中,而開潔淨之花。為生於沼澤之宿根草本植物。蓮花可以說是佛教中最常見到的植物。
  印度古來即珍視此花。據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梵名Mahabhgrata)記載,傳說天地開闢之始,毗濕奴神(梵名Vis!n!u)之臍中生出蓮花,花中有梵天,結跏趺坐,創造萬物;又毗濕奴及其配偶神皆以蓮花為表徵。
  在印度,稱蓮花者,可大別為二種:
  1.缽頭摩花(梵名Padma),學名Nymphaea alba,即蓮花。又作缽曇摩華、缽特摩華、般頭摩華、缽弩摩華、波曇華、波慕華。意譯為赤蓮花、赤蓮、紅蓮花、赤黃蓮花、黃蓮花。
  2.優缽羅花(梵名utpala),即睡蓮。學名Nymphaea tetragona。梵名又音譯作優缽華、烏怛缽羅華、優盔羅華。意譯為青蓮花、黛花、紅蓮花。有青色、赤色、白色等。其中以青色者為最著名,即尼祿烏缽羅華(梵ni^lotpala),又作泥盧缽羅華,譯為青蓮花。在經典中,形容佛眼之微妙,即以其葉為喻;口氣之香潔則以其花為喻。也常以蓮花比喻菩薩慈悲柔和、晴朗澄澈,其眼妙如青蓮花。
  另有芬陀利花(梵名pundari^ka),學名Nelumbonucifera。又作分陀利迦華、分荼利迦華、奔荼利華、本拿哩迦華;譯為白蓮花,又稱作百葉花、妙好花。亦為白色睡蓮之一種。眾生不被煩惱污染之清淨無垢法性即喻為分陀利華。《悲華經》及《妙法蓮華經》即以此花為經題。
  經中又常見有千葉蓮花,此乃指有千枚花辦之蓮花,系供養佛陀所用,即為佛所坐之華台。
  〇經典中的意涵
  在《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九中說:蓮花出污泥而不染,妙香廣布,令見者喜悅、吉祥,故以蓮花比喻菩薩所修之十種善法,即:
  1。離諸染汙,謂菩薩修行,能以智慧觀察諸境,而不生貪愛,雖處五濁生死流中亦無所染,譬如蓮花之出污泥而不染。
  2.不與惡俱,菩薩修行滅惡生善,為守護身、口、意三業之清淨,而不與絲毫之惡共俱,譬如蓮花雖微之滴水而不停留。
  3.戒香充滿,菩薩修行,堅持諸戒律而無犯,以此戒能滅身口之惡,猶如香能除糞穢之氣,譬如蓮花妙香廣布,遐邇皆聞。
  4.本體清淨,菩薩雖處五濁之中,然因持戒,得使身心清淨無染著,譬如蓮花雖處污泥中,然其體自然潔淨而無染。
  5.面相熙怡,菩薩心常禪悅,諸相圓滿,使見者心生歡喜,譬如蓮花開時,令諸見者心生喜悅。
  6.柔軟不澀,菩薩修慈善之行,然于諸法亦無所滯礙,故體常清淨,柔軟細妙而不粗澀,譬如蓮花體性柔軟潤澤。
  7.見者皆吉,菩薩善行成就,形象莊嚴美妙,見者皆獲吉祥,譬如蓮花芬馥美妙,見者及夢見者皆吉祥。
  8.開敷具足,菩薩修行功成,智慧福德莊嚴具足,譬如蓮花開敷,花果具足。
  9.成熟清淨,菩薩妙果圓熟而慧光發現,能使一切見聞者皆得六根清淨,譬如蓮花成熟,若眼睹其色,鼻聞其香,則諸根亦得清淨。
  10.生已有想,菩薩初生時,諸天人皆悅樂護持,以其必能修習善行,證菩提果,譬如蓮花初生時,雖未見花,然諸眾人皆生已有蓮花之想。
  經中又以蓮花比喻為人的心臟(梵名hrd),音譯“汗栗馱”,意為肉團心,其狀如蓮花含而未敷,上有筋脈,約成八分,因此喻眾生未敷之心蓮。此外,《華嚴經》、《梵網經》等有蓮華藏世界之說。于密教有以八葉蓮花為胎藏界曼荼羅之中台。
  而以蓮花為持物或三昧耶形的諸尊中,又以蓮花的開合狀況不同,而有不同的寓意:
  1.未開敷蓮花(含苞的蓮花):喻眾生的含藏菩提心。
  2.初割蓮花:蓮花初開時,喻眾生初發起菩提心,表其必能修習善行,證菩提果。
  3.開敷蓮花:蓮花開敷,花果具足,亦表證悟果德,智慧福德莊嚴具足。
  在《白衣觀音法》中並說,赤蓮花是可愛色,為敬愛法之物。白蓮花表淨菩提心。《多羅尊法》中則說青蓮花是清淨無垢義。
  〇持蓮花的本尊
  以蓮花為持物的諸尊中,當以觀音部眾為代表,觀音院又稱為蓮華部院,表其大悲開敷眾生心蓮。
  在《白寶口抄·聖觀音法》中說:“本尊所持未敷蓮花是也。以所持物為三形也,初割者未敷蓮花,少割初形也,論凡夫心如合蓮花,聖人心似開蓮花,此凡心未敷,故在纏義也。今以觀音大悲行願,加持眾生本性心蓮,初漸開敷形也。開敷出纏佛心義故,阿彌陀以開敷蓮花為三形,觀音初割蓮花為三形。”文中說明觀音菩薩以初割未敷之蓮花為持物,表示以大悲行願,開啟眾生自性清淨心蓮。其中並說眾生心如未開蓮花,表示在煩惱纏縛中,而聖者心如開敷蓮花,表圓滿義,但二者清淨無染之體性平等無二。
  文中又說:“如世蓮花生淤泥之中,生處雖惡,而蓮花體性清淨,妙色無比,不為諸垢所染。凡夫亦複如是,雖種種不淨、三毒過患無量無邊,亦此蓮花三昧甚深,果實皆生其中,即是如來平等大慧之光也。”
  《理趣經》中亦說:“觀自在菩薩手持蓮花,觀一切有情身中如來藏性自性清淨光明,一切惑染所不能染,由觀自在菩薩加持,得離垢清淨,等同聖者。”
  此外,《無量壽軌》中並教菩薩當作如是思維:“一切有情身中,具有此覺悟蓮花清淨法界,不染煩惱。”
  而大勢至菩薩亦手持未敷之蓮花。在《白寶口抄·大勢至法》中說:“未敷蓮花者,疏五雲:得大勢尊持未敷蓮花者,如毗盧遮那實智華台,既成果已複持如是種子,普散一切眾生心水中,更生未敷蓮花。此尊亦同是處,亦能普護一切眾生潛萌之善,便不敗傷,念念增長,即是蓮華部持明王也。”
  這是說人勢至菩薩以種子普散一切眾生心水中,使其長出心蓮,普遍覆護一切眾生潛在萌發之善念,使其不敗傷,而巳能念念增長。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七俱胝佛母、聖觀音、如意輪觀音、大吉祥大明菩薩、大吉祥明菩薩、豐財菩薩、白處尊菩薩、多羅菩薩、勝佛頂、如來笑菩薩、光網菩薩、妙音菩薩、日天、馬頭明王、光音天、持鬘天。
  花
  花(梵名puspa),梵名音譯作補逝波。指植物的花,用以供奉佛菩薩。
  而經典中也常看見各種寶花從天而降,此寶花即是指以各種至妙珍寶所成之妙花。若寶花叢集無數,則稱為寶華聚。
  在《法華經·譬喻品》中說:“若欲行時,寶花承足。”同經《見寶塔品》中則說:“以天寶華聚,聚多寶佛及釋迦牟尼佛上。”
  在密教中,花也是修法時的重要供晶之一,依修法之不同,則用不同種類的花。
  〇經典中的意涵
  花象徵各種美好的意義,《大日經疏》卷八中說:“所謂花者,是從慈悲生義,即此淨心種子,於大悲胎藏中萬行開敷,莊嚴佛菩提樹,故說為花。”
  《華嚴經·探玄記》卷一中說華有十種意義:
  1.微妙義,代表佛陀行德離於粗惡之;陽。
  2.開敷義,表德行開敷榮茂,自性開覺之故。
  3.端正義,表行持圓滿,德相具足之故。
  4.芬馥義,表妙德之香普熏,利益白池之故。
  5.適悅義,表殊勝妙德,喜樂歡喜尤厭足故。
  6.巧成義,表所修眾德之相善巧成就之故:
  7.光淨義,表斷除諸障極清淨之故,
  8.莊飾義,表了悟因地莊嚴本性之故。
  9.引果義,表出生之因,生起佛累之故。
  10.不染義,表處世隨順眾生,而不染如蓮花故。
  〇持花的本尊
  持花的本尊以天女居多,以下介紹伎藝天和功德天。
  伎藝天又稱大自在天女、摩醯首羅頂生天女,為密教的護法神。相傳是自摩醯首羅天王(大自在天王)發際所化生的天女。對於眾生希求豐饒、吉祥、富樂的願望,都能一一賜予滿足。如果有眾生向她祈求一切事業技能等伎藝,也可以迅速得到成就。
  此天女的顏色容貌端正,伎藝第一。其形象為身著天衣,以瓔珞莊嚴自身,兩手腕上各有鑲釧,左手向上捧天花,右手向下作撚裙狀。
  在《白寶口抄·伎藝天法》中說:“天花者,非人間之花,是天上花也。(中略)天花是敬愛義也,寶珠增益也,亦通四種法也,故秘說也。”
  而胎藏界虛空藏院的功德天也是手持盛花。
  功德天(梵名Sri^devi^),為施福德之女神。又稱吉祥天、摩訶室利、室喇天女、吉祥天女、吉祥功德天、寶藏天女、第一威德成就眾事大功德天等。
  其尊形為身白肉色,現天女形,手持盛花,立於千手千眼觀自在菩薩前右方。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蓮華部使者、如來喜菩薩(持盛花之荷葉)、功德天、伎藝天、那羅延天妃、白度母(烏巴拉花)、金剛華菩薩。
  華 鬘
  華鬘(梵名sumana^la^),是指花串成之鬉。即以絲綴花,或結之,作為頸上、身上的裝飾。
  在《玄應音義》卷一中說:“頂言俱蘇摩,此譯雲華;摩羅,此譯雲鬘。(中略)案西國結鬘師多用蘇摩那花,行列結之,以為條貫,無問男女貴賤,皆此莊嚴,或首或身,以為飾好。則諸經中有華鬉、天鬘、寶鬘等,同其事也、”做華鬉時多用鮮花,所用的種類並不一定,主要是選擇有香味者。
  〇持華鬘的本尊
  經典中常以華鬉之串起,來象徵諸法要之清淨美好。
  金剛鬘菩薩(梵名Vajram~da),為金剛界內四供養菩薩之一。
  此尊為毗盧遮那佛於內心證得金剛華鬘菩提分法三摩地的智慧,從金剛華鬉菩提分法三摩地的智慧中,流出金剛華鬉光明,遍照十方世界,供養一切如來,除去一切眾生醜陋之形,獲得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之身。為了使一切菩薩受用三摩地智慧的緣故,化成金剛華鬉天女形菩薩。
  金剛鬘菩薩能加持行者證得三十七菩提分法華鬉,以為莊嚴。
  其密號為妙嚴金剛,代表華鬂莊嚴之意,其尊形為身呈黃色,現天女形,兩手持華鬉。④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金剛鬘菩薩、金剛食天。
  楊 枝
  楊枝,有譯為楊柳之杖,或是指刷牙用的齒木。
  楊枝(梵名dantaka^stha),又稱作齒木,梵名音譯憚哆家瑟沲、禪多攏瑟插,又作楊支。指用來磨齒刮舌以除去口中汙物之木片。
  在印度、西域諸國風俗,宴請客人,多贈以楊枝及香水,祝其健康,以表懇請之意。故請佛菩薩亦用楊枝淨水,如觀音懺法中,即有:“我今具楊枝淨水,惟願大悲哀憐攝受之。”《五分律》卷二十六中記載:“嚼楊枝有五功德,消德、除冷熱涎唾、善能別味、口不臭、眼明。”
  〇持楊枝的本尊
  以楊柳枝為持物的本尊中,最著名的就是楊柳觀音。
  楊柳觀音,又稱為藥王觀音,以觀音菩薩為了利益眾生,乃隨順眾生的願望而示現,就如同楊柳隨風飄蕩而不違逆一樣,因此而得名。
  此尊右手持楊柳枝是其特徵,拔濟人人疾病是其本誓。因此經典中有:“若欲消除身上眾病,應當修習楊柳枝藥法。此藥王觀自在像相好莊嚴,右手執楊柳枝,左手當左乳上合掌。”被視為千手觀音中的楊柳手所化現。若有修楊柳枝藥法者,亦可消除種種病難。為三十三觀音之一。
  此尊形象自古多為佛畫畫題,世間流行的觀音菩薩像為右手執楊柳枝,或插柳枝於座位右側瓶中,端坐水邊岩石上。
  吉祥果
  吉祥果即石榴。為鬼子母神右掌中所持之果物。以此果可破除魔障,故稱吉祥果,又名“子滿果”、“頗羅果”。
  〇經典中的意涵
  吉祥果又稱鬼怖木,乃與息災相應之物;其花少果多,表示“因行”少而得大果之意。此外,亦有說吉祥果即俱緣果者。
  而在《白寶口抄·持世法》中並說:“頗羅果”為大石榴,以石榴種子充滿其中,又其形體似寶珠,故表增益之意。
  《訶利帝母法》中也說:“吉祥果石榴,又名子滿果,是財福圓滿義也,故就增益修之也。”
  〇持吉祥果的本尊
  以吉祥果為持物,其中最著名的是葉衣觀音、孔雀明王及訶利帝母。
  訶利帝母(梵名Ha^ri^ti),梵名音譯作訶利帝,意譯又作歡喜母、鬼子母、愛子母,為一藥叉女。
  依據《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十一記載,鬼子母神有五百子,常啖食王舍城中幼兒,後為佛所度化,從此便依佛陀的韌枚,不但不再危害世人,並擁護三寶及守護幼兒。訶利帝母法主要為祈求生產平安之修法,此外尚能除—切災難恐怖,令獲安樂,滿—切願。
  此尊常見之造型為左手懷抱愛子,右手持吉祥果,姿態端麗豐盈。在日本,由於密教盛行,常為祈求安產而奉祀訶利帝母像,因此訶利帝母法頗為流行,其所祀形象多為天女像。
  葉衣觀音之持物中亦有吉祥果。在《白寶口抄·葉衣法》中說:“吉祥果者,諸師異義不同也,今師資相承雲:石榴也,其形圓表寶珠之體,是施願圓滿義也,又數子滿內,是大慈覆護眾生義也,故此三形息災增益之兩義也。或石榴雲鬼怖木,是有降伏之義歟。或雲石榴者增益義也。”
  〇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七俱胝佛母、葉衣觀音、孔雀明王、訶利帝母。
  樹 枝
  在植物類的持物中,亦有持樹枝者。關於此樹枝是否指特定的樹,在《白寶口抄·滅惡趣法》中說:“樹枝者,阿說他樹枝也,即小野厚雙紙偈雲:‘阿說他樹’。此雲‘無罪樹’,謂回三匝能消滅雲無罪樹。謂回三匝能消滅罪障,是‘菩提樹’也,又‘畢缽羅樹’雲。此雲‘榕樹’,又雲樹枝歟,打破地獄具足歟,是則以樹枝打破地獄,扶受苦眾生文故,以字為種子,以樹枝為三形也。”
  樹枝所代表的意義,是以其打破地獄,撫慰受苦眾生。
  〇持樹枝的本尊
  胎藏界觀音院的耶輸陀羅菩薩,即以樹枝為持物。
  耶輸陀羅菩薩(梵名Yas/odhara^),又作耶輸多羅、耶惟壇,意譯作持譽、持稱、華色,是釋迦牟尼佛未出家前悉達太子之王妃,羅喉羅之生母。耶輸陀羅相好端嚴,姝妙第一,具足德性美貌。她在釋尊成道五年後,與釋尊之姨母摩訶波閣波提等五百名釋迦族女,亦剃染受具足戒為比丘尼。
  其于胎藏界曼荼羅之尊形為身呈黃金色,呈天女像,頭戴金線冠,右手結與願印,左手持一樹枝。
  〇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耶輸陀羅菩薩、除一切憂冥菩薩、摩利支天。
  藥 樹
  藥樹,指能醫治眾生疾病的樹。在《勝天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三中說:“為諸眾生而作依止,治諸疾病如藥樹王。”經中記載有藥王樹,即指一切藥草藥樹中最勝者。如果有人立於樹前,則五臟六腑悉見分明。
  藥王菩薩即以藥樹為持物。
  藥王菩薩(梵名Bhaisajya-ra^ja),梵名音譯作輯逝舍羅惹。
  據《法華經》中記載,藥王菩薩是燃燒自身以供養諸佛的大菩薩;也是施與良藥給眾生,以除治眾生身心病苦的大土。此菩薩,能予眾生無上妙藥,療治一切身病、心病,滅除無量生死重罪、不遭橫死,使眾生究竟圓滿成佛。
  依《法華曼荼羅威儀形色法經》所載,此菩薩的形象是:頂上有妙寶冠,紺發垂耳側,身相朝日色,左拳著膝,右惠雲上日,跏趺而坐右足押在左足上,大悲救世之相,身上裝飾著妙好華鬉、天衣及瓔珞,手臂有環釧,細錦系在腰上,赤綾作為妙裳,身相殊妙莊嚴,身光遍暉曜,以寶蓮為座,安住於月輪海中,另有說其右手屈臂,置胸前,以拇指、中指、無名指執持藥樹。
  .藥王菩薩之三昧耶形為阿迦陀藥,或為蓮花。
  果實、稻穗
  在佛教的持物中,持果實、禾穗等,是代表五穀豐盈之意。
  如千手觀音中的“蒲桃手”,即手持蒲桃,經中並說:“若為果疏諸穀稼者,當於蒲桃手。”
  藏密的財源天母為財寶本尊之一,為五路財神之明妃,其尊形身金黃色,右手施願印,左手持果穗或佈施印。
  雪山五長壽女中北方的女神施仁天母,是以稻穗為持物。
  雪山五長壽女中的施仁天母,為執掌牲畜和穀物的女神,其尊形右手持稻穗上揚,象徵護佑眾生五穀豐收、牲畜興旺。
  而藏密財神中的黃色財續母,亦持盛滿稻穗及財寶的寶瓶。
  〇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檀波羅蜜菩薩、千手觀音、財源天母、施仁天母、黃色財續母。
  蘿 蔔
  在植物類的持物中,蘿蔔並不常見,持蘿蔔之本尊,以毗那夜迦為代表。
  〇持蘿蔔的本尊
  毗那夜迦(梵名Vina^yaka),即歡喜天,全名大聖歡喜自在天,又作歡喜自在天、難提自在天,簡稱為聖天、天尊。原為印度濕婆神之別稱,在佛教則稱俄那缽底(Ganapati)為歡喜天,其為濕婆與婆羅和底之子。
  “俄那缽底”意譯為軍隊,意即大自在天眷屬之將。因與其兄塞犍陀共同統轄其父大自在天之眷屬而得名。而“俄那缽底”又有障礙他之事業或排除諸種障礙之力故,所以又名毗那夜迦,乃障礙或排除之義。
  其于胎藏界曼荼羅中的尊形為身呈白肉色,人身象頭,右手持鉤戟荷肩上。其他多種形象中,亦常見其手持蘿蔔,據說這是因為其有一次中毒,以蘿蔔解毒之故。
  獅
  獅(梵語simha),獅為百獸之王,故諸經論中每以獅比喻如來無畏之特德。如佛之座席稱為獅子座,佛之說法稱獅子吼。如來之說法能滅一切戲論,於一切外道邪見無所畏懼,如獅子王咆吼,百獸皆懾伏,故以獅王喻之。
  〇經典中的意涵
  在《白寶口抄·八字文殊法》中說:“獅子首者,表勇健菩提義也,又獅子能啖一切獸,如無遺也,文殊以大空智,能斷盡一切戲論若議也。”這是說獅子象徵勇健菩提心,也象徵智慧,能啖盡一切煩惱無遺。
  經中亦常以獅子吼來比喻以無畏音說法,如獅子之咆吼。獅子為百獸之王,佛亦為人中之至尊,稱為人中獅子,故用此譬喻。又當佛說法時,菩薩起勇猛心求菩提,因而外道、惡魔生怖畏;猶如獅子吼時,小獅子亦增威,百獸怖伏。
  〇持獅的本尊
  胎藏界虛空藏院的力波羅蜜菩薩,即以獅為持物。
  力波羅蜜菩薩(梵名Bala-pa^ramita),音譯縛欏波羅蜜多,即是具力到達彼岸之意,為十波羅蜜菩薩之—。
  修學此菩薩真言,能滅除下劣心意業種,並獲得思維抉擇力與修習力。調伏一切煩惱,斷除一切惑業,于修道時得決定勝解,一切天魔邪惡之友不能改變其志向,並獲得不退轉之聖果。
  其尊形身呈肉色,穿羯磨衣,右肘伸展直豎,手握荷葉,葉上有一獅子。左手握拳插腰,面向右,視荷葉上獅子。兩足右內左外相交,坐於赤蓮上。
  象
  象為經典中常見的動物之一,尤其是香象,經常被用以比喻菩薩具足大力。
  香象(梵語Gandhahastin或Gandhagaja),系指由鬢角可分泌有香氣液體之強碩大象而言,即指交配期之大象。據《大毗婆沙論》卷三十等載,此時期之象,其力特強,性甚狂暴,難以制伏,合十凡象之力僅可抵一香象之力。
  〇經典中的意涵
  經論中常以香象渡河,代表徹底截流;譬喻聽聞教法,所證甚深。諸經論每以免、馬、香象三獸之渡河,譬喻聽聞教法所證深淺之別,即:兔渡河則浮于水上,馬渡則及半,香象之渡河則徹底截流。
  〇持象的本尊
  香象菩薩手持之物即為香象。
  香象菩薩(梵名Candhahastin),音譯為乾陀訶提菩薩、健陀訶娑底菩薩;又作香惠菩薩、赤色菩薩、不可息菩薩。為賢劫千佛之一。香為遍滿無礙之義;象表行足大力之義,香象二字,即表示諸行果地圓滿。
  在《諸尊便覽》中記載,此香象菩薩身白綠色,左手作拳,右手舉香象。在《金剛界七集》中則說,兩手持缽,而《淨諸惡趣經》中說,身白綠色,光焰熾盛,右手舉香象,左手按於腰側。
  除此之外,勝樂金剛手亦持象,大黑天亦披象皮。
  〇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香象菩薩、大黑天(披象皮)、勝樂金剛、馬頭明王。
  摩竭魚
  摩竭魚(梵名Makara),又作摩伽羅魚、麼迦羅魚。意譯為大體魚、鯨魚、巨鼇。為經論中多處記載之大魚。被視為與鯨、鯊魚、海豚等同類。
  印度神話中,以之為水神(梵名Varuna)之坐騎,愛神(梵名Ka^madeva)所執之旗上亦附有摩竭魚圖,又為十二宮之一,稱摩竭宮。其頭部與前肢似羚羊,身體與尾部則呈魚形。在《慧琳音義》卷下中說:“其雙眼如月,張口則如洞谷吞南舟,凡出流如潮,若欲飲水自壑高下如山,大者長二百里。”
  又《觀自在菩薩阿麼銖法》中說此魚為阿麼提觀音之持物。
  阿麼提觀音的形象為三目四臂,乘白獅子座,面向左方,頭上戴寶冠,以白蓮花為嚴飾,前二手執持鳳頭箜篌,左上手手掌托摩竭魚,右上手持白色吉祥鳥,左足彎曲於獅子的頂上,右足垂下,嚴以天衣瓔珞,通身發出光焰,面貌慈悲。
  金剛界曼荼羅中的愛金剛菩薩,則持摩竭魚幢。
  愛金剛菩薩(梵名Ra^gavajra),又稱愛縛金剛、愛樂金剛、悲憫金剛,為金剛界曼荼羅理趣會十七尊之—。此尊以悲岡之故,以愛念繩普縛眾生,至菩提終不放舍;猶如摩竭大魚吞食所遇之物,一經人口已,更無倖免者,所以持此摩竭魚幢,彰顯其愛縛舍離俱幻平等之智身。
  其于金剛界理趣會中之尊形為身呈青色,兩手持摩竭幢,豎於左側。
  在胎藏界外金剛部院南方,亦有摩竭宮,其尊形即現大魚形。
  〇此類持物常見的諸尊
  阿麼提觀音、愛金剛菩薩。
  孔雀尾
  孔雀能啖食一切毒蟲,故常用來象徵本尊能啖盡眾生一切五毒煩惱。
  〇經典中的意涵
  在《白寶口抄》卷百五十三中說:梗慶梨童女手持三、五莖孔雀尾則是除災的表徵……孔雀尾者,又象徵西方無量壽佛所座,此鳥以食毒蟲維持命,阿彌陀佛亦如是斷除眾生所造惡毒之罪,令其成證常住不壞之壽命,故以孔雀為座。三莖之孔雀尾,表徵拂三毒使其證三部如來;五莖者之孔雀尾,表拂去五識煩惱,令其得證如來五智圓覺之果。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持孔雀尾的本尊中,最著名的即是孔雀明王。
  其身上、頭冠,瓔珞莊嚴,乘在金色孔雀王之上,並結跏趺坐,坐在白蓮或青蓮之上。相貌慈悲,一般具有四臂,左邊的第一手持著開敷的蓮花,代表著敬愛;左第二手持著俱緣果,代表著調伏;右邊的第一手掌心持著吉祥果,代表增益,右第二手持著孔雀尾代表息災。
  孔雀以啖食一切毒蟲來維持性命,代表孔雀明王斷盡一切煩惱惡毒,尾則能拂去無量災禍,招致諸吉祥。
  龍
  龍(梵語Na^ga),音譯那伽、曩讖,為八部眾之一。一般說龍是住于水中之蛇形鬼類,具有呼雲喚雨之神力,亦為守護佛法之。經典中常可見有關於龍的故事。
  關於龍的種類,《翻譯名義集》卷二中說,龍有四種:一、守護天宮殿,護持使其不落下;二、興雲降雨,利益人間;三、地龍,決江開瀆;四、伏藏,守護轉輪王大福人間寶藏。其中並提到投生於龍族中的因緣有四種:一、多佈施,二、瞠恚,三、輕慢他人,四、自貢高。
  〇持龍的本尊
  持龍的本尊,最常見的是迦樓羅。
  迦樓羅(梵名Garuda),漢譯有迦留羅、伽樓羅、迦婁羅、金翅鳥(梵名Suparna,蘇缽刺尼)、妙翅鳥、食吐悲苦聲等名。是印度神話中之一種性格猛烈的大鳥,傳為毗濕奴天的乘騎。在佛教裏,則是天龍八部眾之一。
  依佛典所載,迦樓羅的翅膀是由眾寶交織而成,所以又稱金翅鳥或妙翅鳥。這種鳥的軀體極大,兩翅一張開,有數千餘裏,甚至於數百萬裏之大。
  由於迦樓羅性格勇猛,因此密宗乃以之象徵勇健菩提心,或視之為梵天、毗紐天、大自在天或文殊菩薩的化身。而在胎藏界曼荼羅中,此位列于外金剛部院。並且有以這種鳥為本尊的各種修法。以迦樓羅為本尊,為除病、止風雨、避惡雷而修的秘法,謂之“迦樓羅法”,或稱“迦樓羅大法”。
  迦樓羅之形象有多種,印度山琦遺跡中之迦樓羅僅為單純之鳥形,然傳於後世之形象則大多為頭翼爪嘴如鷲,身體及四肢如人類,面白翼赤,身體金色。
  由於其以龍為食物,所以在許多造型中多有持龍之像。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迦樓羅、娑伽羅龍王。
  蛇
  在持物中,蛇亦為常見的動物之一。
  〇持蛇的本尊
  蓑麇梨童女,其持物即為各種毒蛇、毒蟲。蓑塵梨童女(梵名了Ja^nguli),又作常求利、常瞿梨、常瞿利、蓑塵哩曳、穰塵梨、襄俱梨。為觀自在菩薩之化身,住香醉山,飲毒漿,食毒果,以消伏諸種毒害為其本誓。
  在《觀自在菩薩化身蓑虞哩曳童女銷伏毒害陀羅尼經》說:“此童女百福相好,莊嚴其身。鹿皮為衣,以諸毒蛇而為瓔珞,毒蟲、虎狼、獅子前後圍繞,常為伴侶。飲毒果漿、食毒草果。”
  此童女有真言,能除世間一切諸毒,若人聞此咒及念其名者,不被一切諸毒所害,更能啖食眾生心中一切五毒煩惱,能給予眾生究竟的菩提利益。
  據經典所敍述,此蓑塵梨童女持誦陀羅尼咒時,有大威勢力,其雪山中有五千毒惡龍蛇,聞此咒聲,皆悉悶絕。一時頭破,鱗甲四散,毒蛇牙落,頭皮星散,破裂血流,悉皆自縛,不能動止。幸賴世尊宣協苡咒才得蘇蘇息。
  關於此尊身形,據相關經軌所載:“欲作法除毒之時,觀想自身為蓑麈梨童女,身綠色,狀如龍女。具足七頭,項有圓光。應想四臂:右第一手持三戟叉,第二手執三、五莖孔雀尾;左第一手把一黑蛇,第二手施無畏。又想七寶瓔珞、耳擋、臂腳釧莊嚴其身,並以諸蛇用為瓔珞。想從一一毛孔,流出火焰。”
  〇此類持物常見的本尊
  蓑麈梨童女、大元帥明王、金剛童子。
  兔
  兔亦為諸尊持物之—。
  在釋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中,曾為兔王,于旱災時,為了佛法能久住於世,而自投身人火中,供養仙人。仙人因而悲傷地發願自此以後不忍食肉。
  在《長阿含經》卷二十二中記載,月天子住于月宮殿,壽命五百歲。或有說月曜即是月天子。月曜(梵名Som),即太陰,為九曜之一。其尊形身呈肉色,右手持半月,上有玉兔,左手握拳當胸。
  吐寶鼠
  吐寶鼠是一種神奇的寶獸,能吐出眾寶物,許多著名的財神本尊,如毗沙門天王、黃財神等五財神,皆手持吐寶鼠。
  黃財神為五姓財神之一。主司財富,能使一切眾生脫於貧困,財源廣進。黃財神藏名為:藏巴拉·些玻。當初釋迦牟尼佛於靈鷲山宣說大般若經時,諸魔鬼神等皆前來障礙,令高山崩塌,大眾驚惶,此時黃財神就現身庇護,後來世尊咐囑黃財神,當于未來世助益一切貧苦眾生,為大護法。
  本尊形象肚大身小,雙手有力,膚色金黃,右手持摩尼寶珠,左手輕抓口吐珠寶的吐寶鼠。頭戴五佛寶冠,身著天衣,藍色蓮花及珠寶瓔珞作嚴飾。胸前掛烏巴拉念珠,以如意坐左腳曲,右腳輕踩海螺寶,安坐于蓮華月輪上。
  日
  日,即太陽,象徵光明,照耀之意。毗盧遮那佛又名大日如來,即是以日之特德來彰顯佛德。
  〇經典中的意涵
  《大日經疏》卷一中說,日有三種意義:
  1.除暗遍明義:太陽出現後,能除去眾暗,遍照光明,而如來的智光,亦能遍照一切,作廣大照明。
  2.眾務成辦義:太陽行於人間,一切的花卉草木各得增長,而世間的眾務也因此而得成;如來的智光遍照法界,能開發眾生的善根,乃至世間、出世間的事業都能由此而成辦。
  3.光無生滅義:如果有重陰昏蔽,而使日輪隱沒,這並非太陽壞滅,等到猛風吹走陰雲,使日光顯照,也並非太陽才開始生出。佛心之日也是如此,雖然為無明重雲所覆障,但是卻無所滅,在究竟實相的圓明無際時,也無所增。
  〇持日輪的本尊
  日光菩薩、金剛光菩薩、日天、日曜等,皆是以日輪為持物者。以下列舉介紹之:
  金剛光菩薩(梵名Vajrateja),為南方寶生如來四親近菩薩之一,象徵一切如來廣大威德照耀而出生此菩薩,亦為金剛界十六菩薩之一。
  此尊菩薩為毗盧遮那佛於內心證得金剛威光三摩地的智慧,從金剛威光三摩地智慧中,流出金剛日光明,遍照十方世界,破一切眾生無明愚暗,發大智慧光明。
  為了使一切菩薩受用三摩地智慧的緣故,化成金剛威光菩薩。
  金剛光菩薩能加持行者證得智慧光明,宛如日輪,無不照曜。
  此尊于金剛界成身會中之尊形為身呈肉色,左手握拳置腿上,右手持日輪。
  日天(梵名Aditya),梵名音譯為阿泥底耶。又稱作日神、日天子。在印度,將創造力神格化,稱為日天,後為太陽神(梵名Su^rya)的異稱。傳人密教後成為十二天之一。是大日如來為了利益眾生,住於佛日三昧,隨緣出現於世,破諸暗時,菩提心自然開顯,猶如大日普照眾生,故稱為日天。
  于金剛界曼荼羅之尊形為身呈白肉色,右手於胸前仰掌,上有日輪,左手於腰作拳。
  日曜(梵名Su^rya),為七曜之一,代表清淨的菩提心,于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之尊形為身呈肉色,右手持日輪,左手置腰,著天衣,以三白馬乘為座。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日光菩薩、千手觀音、金剛光菩薩、日曜、日天。
  月
  月,即月亮,在佛教中常以月來代表眾生本具之淨菩提心月,禪宗以指月使眾生啟悟自性,密宗亦有以月輪的觀法為重要的修法。
  〇在經典中的意涵
  月輪,在經典中有許多不同的讚頌。在東密中也有所謂的月輪十德:
  1.圓滿:如月之圓滿一般,自心也是圓滿無缺。自心具備萬德、種智圓滿,見是月圓而觀心之圓滿本體,福慧圓滿即佛性。
  2.潔白:如月之潔白一般,自心也是潔白無染。永離惡法而常與善法,見白色之月應觀心之潔白本質。自性潔白即性德之本源。
  3.清淨:如月之清淨一般,自性也是清淨無垢。自性清淨,無貪無染,見月之清明觀心清淨,本來清淨無染,即是清淨佛性。
  4.清涼:如月之清涼一般,自心也是離熱惱的。灑慈悲水滅瞠恚火,觸清涼月光令心中慈水澄澈,刹那間消滅無量瞠恚火焰。
  5.明照:如月之明照一般,自心也是朗明光照。本離無明常為遮那,心臆月即澄淨,五障、晦暗去除,心體如圓鏡般晶瑩透徹,光明遍照一切。
  6.獨尊:如月之獨一,自心也是獨一。自心是諸佛所在,萬法皆歸於此。心王之如來住於無與倫比之心殿,意識都城並居其中,皆是心之眷屬。,
  7.中道:如處於月中,自心亦離二邊。恒處中道,永離執有見及斷見二邊。
  8.速疾:如月之不遲一般,自心疾速。轉秘密法輪刹那間斷除惑業,心系於淨土則十方不遠,乘神通之車須臾成佛。
  9.回轉:如月之回轉,自心亦是無所窮盡。還人心水,而起利物之心波,轉正法輪破愚迷癡暗,萬德無窮,不斷二利。
  10.普現:如月之普現,自心亦是周遍寂靜。心緣水靜,普應萬機,一體化身九界,假多身普現十方一切國土。
  在《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卷七中,亦以月來比喻菩薩之十種特德。
  〇持月輪的本尊
  月光菩薩、月天子,皆持月。
  月天(梵名Candra),梵音譯為旃陀羅、戰達羅或戰捺羅。又稱為月天子、寶吉祥天子,為十二天之一。自古又稱為蘇摩(梵名Soma)、蘇摩提婆(梵名Somadeva),星宿王(梵名Naksatra-na^tha)等。在《長阿含經》卷二十二中記載,月天子住于月宮殿,其壽五百歲,子孫相承以持彼月宮。月天身有千光,五百光下照、五百光旁照,所以又有千光明、涼冷光明之稱。密教視之為擁護佛法的天部之一。
  于金剛界曼荼羅成身會中,其尊形為現童子形,身呈白肉色,右手於胸前持半月,左手於腰部作拳。
  而于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西方,其尊形為身呈白肉色,乘坐三鵝,左手當胸,右手執枚,杖頭有半月形。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月光菩薩、寶印手菩薩、千手觀音、月天。
  星
  在胎藏界外金剛部院的諸星宿中,如二十八星宿皆手持蓮花,蓮上有星。
  除了二十八宿之外,代表星的尚有明星天子。
  《法華經》卷一《序晶》中說:“複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寶光天子、四大天王,與其眷屬萬天子俱。”在《法華經文句》卷三(下)中解釋:名月等三天子,是帝釋的內臣,有如卿相;又稱為“三光天子”,即:名月是寶吉祥天子,為大勢至菩薩所化現;普香是明星天子,為虛空藏菩薩所化現;寶光是寶意日天子,由觀世音菩薩所化現。
  火
  火能猛烈燒除一切,因此在佛法中常以智火為喻,燒除一切煩惱薪材。火亦為構成宇宙之六大元素(地、水、火、風、空、識)之一,火的體性是暖性,有成熟萬物的作用,以三角形為象徵,以赤色來表其色,火的性質,有成熟義,同時有燒盡萬物而使其清淨的作用。
  〇經典中的意涵
  依照火之作用,密教亦發展出獨特的修持法——護摩法。
  護摩法,源於婆羅門教供養火神阿耆尼,以為驅魔求福之作法。後來佛教將其內涵加以轉化昇華,依法性意義融攝之。在《大日經疏》卷二十中說:“護摩是以智慧之火焚燒煩惱的薪柴,使其窮盡無餘。”而在《尊勝佛頂真言修瑜伽軌儀》卷下則說,護摩者就如同為火天一般,火能燒草木森林,使其無有剩餘,所以智火也是如此,能燒除一切無明,無不窮盡。
  〇持火的本尊
  持火之本尊,當以火天為代表。
  火天(梵名Agni),音譯作阿耆尼、阿餓那、惡祁尼。又稱火仙、火神、火光尊。為十二天之一,及八方天之一,守護東南方。位金剛界曼荼羅外金剛部西方,及胎藏界現圖曼荼羅外金剛部院東南隅。
  其于金剛界成身會中之尊形為身赤肉色,左手作拳,伸食指向天,右手執三角火焰。
  熒惑天亦持火。
  熒惑天(梵名Pin%gala),梵名音譯成冰餓羅。指位於金剛界曼荼羅外金剛部南方之天部。乃金剛界三昧耶會外金剛部二十天之一。
  其于金剛界成身會之尊形為身呈白肉色,現可畏相,右手執火炬,左手作拳。
  〇此類持物常見諸尊
  火天、熒惑天。

 

 

 

相關文章:
867~西藏佛教的修行道 達賴喇嘛尊者 緣氣:(6704)
833~阿毘達磨佛教的聲聞成佛與法華經 美佛慧訊第七十九期 緣氣:(4138)
西藏佛教的薩迦派 釋法尊 撰 緣氣:(4210)
西藏佛教的修行道(一 ) 密宗講義 Geruda 緣氣:(3894)
佛教的女性觀 指導教授:陳迺臣 緣氣:(3290)
佛教的科學 尤智表 緣氣:(9313)
當代南傳佛教大師 第十七章 其他現行上座部佛教的禪修法 當代南傳佛教大師 緣氣:(3866)
佛教的精神與特色 林世敏居士 緣氣:(6847)
佛教的根本特質是什麼 演培法師 緣氣:(8593)
佛教的命運觀 紫虛居士 緣氣:(8766)
佛教的形成、教理和 人生價值觀 徐恒志居士 緣氣:(8434)
達賴喇嘛論藏傳佛教的價值 郭國汀編譯 緣氣:(3912)
藏傳佛教的重要本尊 綠度母 緣氣:(10258)
藏傳佛教的著名寺院 布達拉宮 緣氣:(9742)
佛教的持物(二) 緣氣:(5933)
宗喀巴對以往藏傳佛教的改革和格魯派 緣氣:(8729)
傳奇 藏傳佛教的時空結點 劉岩 緣氣:(6739)
有關藏傳佛教的帽子 緣氣:(4810)
藏傳佛教的形成和發展 緣氣:(5375)
藏傳佛教的形成和發展 緣氣:(4846)
藏傳佛教的文化瑰寶 緣氣:(3836)
藏傳佛教的“前弘期”與“後弘期” 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 緣氣:(8841)
佛教的持物 緣氣:(6005)
佛教的財寶本尊 不空成就佛 特德 緣氣:(6967)
佛教的世界生滅觀 王家軒 緣氣:(3633)
佛教的無常觀 慧淨法師 緣氣:(4175)
世間人對佛教的誤解 慧律法師 緣氣:(3227)
世間人對佛教的誤解 慧律法師 緣氣:(3801)
學習外道觀點對於學習佛教的意義 索達吉堪布 緣氣:(3882)
佛教的見地與修道 正確的見地 空性 宗薩欽哲仁波切 緣氣:(7842)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一) 班班多傑 周拉 緣氣:(6706)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 (二) 班班多傑 周拉 緣氣:(7203)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三) 周拉 班班多傑 緣氣:(6715)
簡論上師善知識與藏傳佛教的關係(四) 班班多傑 周 拉 緣氣:(6748)
《楞嚴咒》是咒中之王,佛經上此咒影響整個佛教的興衰,加持力量無比強大 緣氣:(3690)
佛教的中道 緣氣:(4310)

上一篇(淺談中國雕塑史 二) 回目錄 下一篇( 佛教的持物(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