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的國土(上)

       

1989年講于香港佛教青年協會

提起“阿彌陀佛”,幾乎無人不知,甚至不信佛的人,也知道有阿彌陀佛。可見阿彌陀佛已深入民間,特別是中國民間。所謂“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但阿彌陀佛的本願如何?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又如何?因何要往生極樂世界?又如何始能往生極樂世界?這些問題恐非一般人能理解,甚至日誦《阿彌陀經》者,或修持淨土法門的人,也許亦不求甚解。在此介紹阿彌陀佛的名號、本願、國土,及往生極樂國土的方法。

  一、佛的名號

  阿彌陀佛,是梵語,譯名無量。無量之義,有通有別。通是指一切諸佛,即是無量無數諸佛。如《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說:“見此事者,即見十方諸佛。”又說:“作是觀者,名觀一切諸佛。”別則專指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的光明、智慧、壽命、慈悲、願力、神通皆不可量、不可思、不可議,故言無量。

  又阿彌陀,即是空、假、中三諦;亦即是佛所證的三身。阿字,是不生義,即空諦;彌字是我義,即假諦;陀字是如義,即是中諦。《佛學大辭典》中說:“又三身者,取阿字第五轉方便究竟之義為應身,彌為報身,陀為法身。”諸佛無不各證三身。身以積聚為義,眾生積聚無量業障為身,故苦惱無邊;諸佛則積聚諸法實相理為身,理性平等,周遍法界,故佛的法身,遍一切處。諸佛積聚無量功德智慧為身,三惑淨盡,三智圓明,故佛的報身相好莊嚴,殊勝微妙。諸佛積聚無量機緣為身,機緣成熟,即倒駕慈航,隨流九界,故佛的應身,隨機應化,勝劣不等。

  明朝藕益大師,于其所注的《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中說:佛有三身,各論單複。法身單,指所證理性(即如如理);報身單,指能證之功德智慧(即如如智);化身單,所現相好色像。法身複者,自性清淨法身(人人本具之佛性)離垢妙極法身(唯佛獨證)。報身複者,自受用報身,他受用報身;化身複者,示生化身(示現降生,八相成道),應現化身(應眾生機,現勝應身或劣應身)。又佛界化身(現佛身),隨類化生(隨九法界眾生之機而現同類之身)。今阿彌陀佛,是指同居土中示生化身。然佛的化身,不離法身報身,一即三,三即一,不能說定是一,不能說定是三,更不能說非一非三,或即一即三,不可以名名,以言言,以思慮之心攀緣分別,超情離見,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金剛經》言:“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如來說三十二相,是彌字,是顯有,是俗諦;即非三十二相,是阿字,是顯空,是真諦;是名三十二相,是陀字,是顯空有不二,是中諦。故阿彌陀三字,即諸佛所證之三身,亦即是諸佛所說的三諦理,可以說,阿彌陀即是無量無數諸佛。今極樂世界教主,依一切佛所證的三身,所顯的智光,發四十八願,創立極樂世界,攝有情;並以無量壽無量光,來教化眾生,成就眾生,故獨得專名“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的別名有三,一是“阿彌多婆耶”,譯無量光;二是“阿彌陀喻”,譯無量壽;三是“阿彌俐都”,亦名“阿密俐多”,譯甘露。傳說甘露是印度一種不死之藥,中國人名為仙丹。古德說:“一句彌陀,阿伽羅藥。”其義即本乎此。

  密宗稱阿彌陀佛為甘露王。《無量壽佛經》說阿彌陀佛有十三名,如經言:“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焰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十三名中,除無量壽是生命無限期之延續外,其餘皆是屬於光,而且是無限量之光。光,象徵無限的幸福與溫暖,自由與快樂。生命的延續與無限的光明,皆為世人所渴望與追求,阿彌陀佛隨順眾生的心意,以無量壽無量光來作佛事,令生極樂世界眾生,皆得無量壽無量光。故《佛說阿彌陀經》中說:“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此說無量,其義有二,一是無量之無量,二是有量之無量。阿彌陀佛的法身,無始無終,報身雖有始而無終,皆是無量的無量義。至於佛的應身,有機則應,機盡還滅,是有始有終,雖說無量,仍屬有限量之無量。是以阿彌陀佛,雖然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劫,仍有入滅的一天。佛滅度後,正法住世,亦無量劫。至於佛的智光,遍照法界,無所障礙,正是無量的無量;佛的身光,雖照十方,尚屬有限量之無量。此外,若據理而言,彌陀法身,常住不變,是無量壽義;佛的根本智,遍照世界,是無量光義。就事而論:則阿彌陀佛的無量壽無量光,亦因修證。

  佛經記載,阿彌陀佛因中,曾為轉輪聖王,聞自在王佛說法,發願出家,名法藏比丘。發四十八願,嚴淨佛土,自此曆劫修行,因圓果滿,成等正覺。由因感果,壽命無量,光明無量,故名阿彌陀。佛之一字,是覺悟聖人的通稱,凡能明心見性,覺悟真理,斷煩惱,證菩提的人,皆可以稱之為佛,佛是如來十種通號之一。今通別總稱,名阿彌陀佛。梵語“南無”,譯為歸依,華語合稱南無阿彌陀佛,即是歸依無量壽、無量光覺悟的聖者。

  二、佛的本願

  阿彌陀佛,昔日因中修行,為法藏比丘時,于世自在王佛所,得聞佛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刹嚴淨國土,因此攝取莊嚴佛土清淨行,而發四十八種無上殊勝的大願。

  (一)無三惡道願

  娑婆世界的眾生,個性剛強,煩惱熾燃,業障深重,六道升沉,時而牛胎,時而馬腹,或上天堂,或入地獄,輪回不息,苦惱無量。阿彌陀佛,為令眾生離苦得樂,故發願成佛時,國土清淨,無三惡趣;國中眾生,純屬善道。如《佛說無量壽佛經》中說:“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二)不更墮落願

  極樂國土,雖無惡趣,其國眾生,雖然壽命無量,但仍屬有限量之無量,如無佛力加被,命終後恐更墮落他方惡道,因此阿彌陀佛發願加被其國眾生,不更墮落,如《無量壽佛經》說:“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複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以上二願,屬於離苦,以下九願,屬於得樂。

  (三)身皆金色願

  娑婆世界,人種複雜,或黃、或白、或黑、或紅、或棕,膚色不一,品性亦異。極樂國土眾生,膚色皆真金色,且光明照耀,超於日月,此皆是阿彌陀佛因中發願之所成就,《無量壽經》說:“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四)形無好醜願

  娑婆眾生,相貌好醜不一,形色體態亦異。雖然世人無不愛美,可惜世人內心,皆充滿貪、嗔、癡、慢等心理病態,由於內在心理病態的淺深,往往影響其外在形態的好醜。所以此土眾生,有美若天仙,亦有醜如羅刹。阿彌陀佛欲成佛時國中眾生,皆相好莊嚴,形色美妙,故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以上二願是得身樂,以下七願是得心樂,亦即是得六種神通。六通中前五種,是聖人及諸天人所共有,最後的漏盡通,則唯聖人獨有。因諸天聖人,業力各殊,故其神通所知所見亦不同。極樂世界中諸天人,不特皆得六通,且其六通能知百千億那由他劫前的事(宿命通),能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天眼通),能聽聞受持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法(天耳通),能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他心通),能於一念頃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神足通),已非一般天人所能及,何況更皆得漏盡智通!若非彌陀如來,願力成就,焉能如此?

  (五)得宿命通願

  經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六)得天眼通願

  經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七)得天耳通願

  經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八)得他心通願

  經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九)得神足通願

  經雲:“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十)得漏盡通願

  漏是煩惱漏。凡夫內心,堆積身、邊、戒、見、邪等見惑,及貪、嗔、癡、慢、疑等思惑,雖或行善,積聚功德,皆為煩惱賊所盜,致使漏落生死,不能出離。如人有妙美飲料,盛於破器,為其所漏。二乘聖人,斷見思惑,出分段生死,證真空涅槃,不再落三界,謂之漏盡智通。阿彌陀佛,欲其國中天人,皆得漏盡智通,故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十一)住正定聚願

  定是禪定,有世間禪定,有出世間禪定;有正定,亦有邪定。聚者類也,以三類該收一切修行人。修行人必定悟證者是正定聚;畢竟不悟證者,是邪定聚;在二者之間有緣則悟證,無緣則不悟證,是不定聚。

  《大智度論》言:“能破顛倒者名正定,必不能破顛倒者是邪定,得因緣能破,不得則不能破,是名不定聚。

  亦可說:一般不信因果,不敬三寶,五逆十惡的人,是邪定聚;信佛修行,損煩惱,積功德,習正定者,為正定聚;未有因緣信佛者,是不定聚。

  《大乘起信論》說:十信以前的凡夫不信因果為邪定聚,十信位以上菩薩是正定聚,十信位學者為不定聚。定能發通,通因定生,故欲得六種神通,當修習正定。阿彌陀佛,欲其國中天人,皆得正定聚,故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正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十二)光明無量願

  《佛說阿彌陀經》言:“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佛說無量壽佛經》言:“無量壽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或照百佛世界,或千佛世界。取要言之,乃照東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複如是。或有佛光照於七尺或一由旬,二三四五由旬,如是轉倍,乃至照一佛刹,是故無量壽佛,號無量光佛,…。

  阿彌陀佛,果上的威神光明,皆由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願力所成就。

  (十三)壽命無量願

  《佛說無量壽佛經》言:“無量壽佛,壽命久長,不可稱計,汝寧知乎?假使十方無量眾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聲聞緣覺,都共集會,禪思一心,竭其智力,於百千萬劫悉共推算,計其壽命長遠之數,不能窮盡,知其限極。

  阿彌陀佛,壽命無量,亦是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之所成就。

  以上二願,是求得佛身光壽無量願,以下三願,是攝取眷屬願。

  (十四)二乘無數願

  十方諸佛,莫不皆權巧方便,先以小乘教化眾生,然後令其回向佛乘,阿彌陀佛亦然。故《無量壽佛經》言:“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較,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十五)眷屬長壽願

  人之壽命長短,皆由業力支配,不可強求。佛的應身壽命,則由佛之願力及所教化眾生的機緣而定。阿彌陀佛,欲其國土眾生壽命皆與自己無異,故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因佛的願力支持,故極樂世界國土眾生,壽命皆無量。如《無量壽佛經》說:“聲聞菩薩天人之眾,壽命長短,亦複如是,非算數譬喻所能知也。

  (十六)無諸不善願

  不善之法,即是惡法,國有惡法,眾生必苦,亦必墮落。如娑婆世界,處處荊棘,眾苦煎熬,命終還要墮落,皆因眾生作惡之過。阿彌陀佛為成就國中天人,壽終不更墮落三途,故又發願,令國中天人,不但不作不善,連不善之名,亦可免聞,如經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十七)諸佛稱揚願

  阿彌陀佛,功德巍巍,四十八願,嚴淨國土,成就眾生,故為十方諸佛所共稱讚。經言:“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十八)念佛往生願

  凡稱念阿彌陀佛聖號,乃至十念,無不往生極樂者,全憑佛之本願慈力加被。如《無量壽佛經》言:“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十九)來迎接引願

  阿彌陀佛與諸聖眾,親來接引,該是上品上生者。《無量壽佛經》言:“十方世界,諸天人,其有至心願生彼國,凡有三輩,其上輩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

  此是阿彌陀佛,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今既成佛,不違本願,親來接引十方念佛眾生。

  (二十)繫念定生願

  《無量壽佛經》言:“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繫念,是念念不忘,是正行;植眾德本,是福慧雙修、是助行。至心回向,是以正助二行功德,回嚮往生,結果,必然得遂所願。

  以上二願,是攝取他國菩薩,此後八願是攝受本土菩薩。

  (二十一)三十二相願

  三十二相,是三十二大人相:在家轉輪聖王,梵王,帝釋,出家法身大士,十方諸佛皆具足三十二相。其他佛弟子,隨各人之福德因緣或具二十相,三十相,或三十二相不等。如阿難尊者,升座結集佛經時,因其三十二相,人皆疑是釋尊再來,及其說:“如是我聞

  ,群疑方釋。阿彌陀佛,欲其國中天人,皆具足三十二大人之相,故於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廿二)必至補處願

  補處,即一生補處,謂盡此一生,即可成佛,即可補佛之處,如娑婆世界彌勒菩薩,當來下生補釋迦牟尼佛之處。東方淨琉璃世界,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將補藥師如來之處。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將補阿彌陀佛之處。

  阿彌陀佛,欲其國中菩薩,皆能一生成辦佛事,可補佛處,故因中發願:“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游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真正之道,超乎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願力如斯,故凡修淨業,得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者,不特皆得三不退轉,而且能即此一生,便補佛處。

  《佛說阿彌陀經》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極樂世界無量無邊眾多一生補處菩薩,皆于十方佛國,候補作佛。如《大乘入楞伽經》說:“十方諸刹土,眾生菩薩中,所有法報佛,化身及變化,皆從無量壽,極樂界中出。

  (廿三)供養諸佛願

  廣修供養,親近諸佛,是每一學佛者所應為,但諸佛國土,廣大而遙遠,如無神足通,或佛力加被,恐難成辦。阿彌陀佛,欲國中眾生,廣修供養,藉此機緣,親近十方諸佛,以候補諸佛之處,故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數無量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廿四)供具如意願

  供養諸佛必需供養之具,娑婆世界眾生,欲供養三寶,或做功德,每限於經濟,心有餘而力不給,致使事與願違。極樂國土眾生,不但於一念頃,即往無量無數諸佛國土,且意欲以何物供養諸佛,物即隨念而至,或以飲食,或以上妙衣服,或以上寶珍品,廣修供養,如意無缺。此皆是阿彌陀佛,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憑阿彌陀願力加被,供養之具,悉皆如意。

  (廿五)說一切智願

  一切智,是佛三智之一。佛的三智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能知一切法的總相,即是空相,名一切智;知一切法的差別相,即是假相,名道種智;知一切法的總相別相,不一不異,亦即是中道理,名一切種智。佛以三智,圓證中道,故說“三智圓明”。

  學佛之人,若知一切法緣起性空,斷見思惑,證真空理,成阿羅漢道,名小乘聖者,即得一切智。若知諸法差別相,入俗利生,斷塵沙煩惱,伏無明惑,即是大乘菩薩,得道種智;若知諸法即空即假,空假不二,事理圓融,斷四十二品無明,證本具清淨法身,即是佛果菩提,得一切種智。

  阿彌陀佛欲其國中菩薩,皆達諸法空相,能說一切智道,助佛教化,國中天人,令證我空,故發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廿六)得堅固身願

  阿彌陀佛,欲其國土眾生,相貌端正猛健,身體堅固不壞,故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金剛是金中之精英,堅固不壞,利可斷金,是世間稀有之寶。“那羅廷”,譯名堅固,是天上力士名。《涅槃經疏》言:“那羅延”,此翻金剛。《慧苑音義》上言:“那羅延,此雲堅固。

  或言:那羅延是天神,或天之名。《秘藏記》言:“那羅延,三面,青黃色,右手持輪,乘迦樓羅鳥。是十九執金剛神之一。今言金剛那羅延身,意取其堅固、勇猛、壯健之義。可知極樂國土眾生之色身,既堅固,猛勇又壯健,絕無病苦,其壽命長至無量無邊阿僧祇劫。加上環境美好,助緣殊勝,皆能一生成辦佛事。

  (廿七)嚴淨極妙願

  極樂國土,宮殿樓閣、蓮池園林、階道欄楯,甚至國中眾生,一切生活所需之物,種種形狀,顏色,類別,無不皆光潔嚴淨,美妙殊勝,誠非語言所能稱量。而其眾生所得天眼,何止明察秋毫,且一覽無際,莫能辨其名數。此皆是阿彌陀佛因中發願之所成就,《無量壽佛經》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瞭,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廿八)見道場樹願

  道場樹即菩提樹,此樹下有金剛座,佛坐此金剛座,入金剛定而成佛,名道場樹。極樂世界的菩提樹,不但無量光色,且高達四百萬裏,若非佛力加持,或功德殊勝的法身大士,實有困難。阿彌陀佛欲其國中菩薩,無論功德殊勝者,或初發心菩薩,皆能有目共此無量光色,美妙奇特,高入雲霄的道場樹。故於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裏者,不取正覺。”

  (廿九)得辯才智願

  善巧說法的才能,謂之辯才,又名四無礙辯。分別有四:

  法無礙辯:法,指一切名句文能詮的教法;菩薩善巧說法,於教法無滯,名法無礙辯;義無礙辯:義指教法所詮的義理;能明瞭義理無滯,方便演說,是義無礙辯。詞無礙辯:善能通達十二類眾生各種語言,應機說法,眾生又能隨類各得解,名詞無礙辯。樂說無礙辯:善為眾生演說正法,語含妙理、言應萬機,說法不懈,名樂說無礙辯。

  智是智慧,智慧有三,即是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阿彌陀佛欲其國中菩薩,皆能誦經解義,依義修行外,還能宣說法要,辯才智慧無礙,故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極樂世界所有菩薩,受持讀誦佛之經法,皆能以一切智,解真空理;以道種智,明俗諦理;以一切種智,達中道理。然後,以四種無礙辯才,為眾生演說空、假、中三諦理,非憑阿彌陀佛因中願力支持,焉能如此?

  (三十)智辯無量願

  阿彌陀佛不但欲其國中菩薩,讀經演說,皆得辯才智慧,更欲其智慧辯才無可限量。故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卅一)國土清淨願

  離惡行過失,無煩惱垢染,謂之清淨。由清淨三業所感的國土名淨土。又無惡道眾生,無五濁惡世的國土名清淨國土。阿彌陀佛的國土,所以清淨無染,依報正報,悉皆光明,徹照十方,皆因是阿彌陀佛曆劫修行、積功累德所致,亦是因中發願之所成就。《無量壽佛經》言:“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觀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卅二)國土嚴飾願

  阿彌陀佛,願得佛土,不但清淨,光明莊嚴,而且國中萬物,皆以雜寶眾香合成,美妙絕倫,香薰法界,能令聞者,皆發菩提心,修菩提行。如《無量壽佛經》言:“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以上三願,是成就國土,以下眾願,皆是利益眾生。

  (卅三)蒙光獲利願

  阿彌陀佛不僅壽命無量,光明亦無量,其智光身光,皆遍照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所有眾生,凡蒙佛光照觸其身者,無不身心柔軟,超越天人。身柔軟則無病苦,心柔軟則無煩惱,無煩惱無病苦,皆蒙佛光照觸所致,因名蒙光獲利願。如佛因中發願言:“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卅四)聞名得忍願

  忍是忍辱、忍受或安忍。能忍受他人的侮辱,及面對違逆之境,不起嗔心謂之忍。可分為生忍,無生忍,無生法忍。生忍是忍受一切眾生橫加毀辱,忍受外境種種逼迫惱害,如疾病綿纏,水火災害,刀兵侵犯等苦,不嗔,不惱、不思報復。無生忍,是安忍於不生不滅之理,寂然不動,《大乘義章》言:“理寂不起稱無生,慧安此理,名無生忍。”

  又《楞嚴經長水疏》言:“了法無生,即可決定,名無生忍。”

  無生法,是指遠離生滅的真如實相理體,能以不生不滅的般若智,安住於此不生不滅的真如理,謂之無生法忍。此外還有彌陀如來第四十八願中所說的三忍,以及其他諸經所說:四忍、五忍、十忍等。現聞名得忍,是指菩薩所證的無生法忍。

  經言:“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總持,謂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以念、定、慧為體,能持善法不失,惡法不起。

  嘉祥著《法華經疏》言:“問、以何為持體?答、智度雲:或說念說定,或說慧。

  菩薩修念、定、慧,能生無量總持,括其綱要,不出四種:

  一法總持:又名聞總持,能於佛所說教法聞持不失。

  二義總持:于諸法義理,總持不失。

  三咒總持:菩薩依定說咒,能令眾生持咒靈驗,解除種種災難。此外諸佛菩薩所說真言陀羅尼,皆屬咒總持。

  四忍總持:謂菩薩實智,能忍持諸法實相理,使令不失。

  阿彌陀佛因中發願,欲其佛土中所有菩薩,不但皆得菩薩無生法忍,同時皆得諸深總持。所謂深總持,該是四種總持中的忍總持。既證實智、忍持諸法實相理,當然具足前三總持。

  (卅五)不復女身願

  極樂世界,眾生生者,皆蓮花化生,無需父母。若說有,亦是以智度為母,方便為父。如《維摩經》言:“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

  又《音王經》言:“有父母者,說本所生土。”故極樂國士眾生絕無女人,純是三十二大人相。其他國土中,如有女人厭離女身者,若得聞阿彌陀佛名號,而能信樂歡喜,至心稱念兼發菩提心,修菩薩行,命終之後,即得往生極樂世界,直至成佛,不復更受女身。此亦是阿彌陀佛因中發願,成就眾生。如《無量壽佛經》言:“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複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卅六)常修梵行願

  梵是清淨義,梵行,即是離欲清淨之行。凡斷淫欲之天國,皆名梵天。《法華經嘉祥疏》說:“有人言,通取一切戒為梵行,別名斷淫為梵行”。故《大品》言:“淫欲障生梵天,何況菩提?因此,凡發菩提心,欲取佛道者。皆應“具足清白梵行之相”(法華經序品)。《嘉祥疏》言:“梵行之相者,梵名涅槃,即根本法輪大涅槃也,行即萬行,到大涅槃也。”可知菩薩所修六度萬行,皆名梵行;以六度萬行,能對治一切不善之法,離過清淨,無諸雜染故。

  阿彌陀佛欲成佛時,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中諸菩薩眾,聞其名者,命終皆得往生極樂,且能常修菩薩梵行。經言:“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卅七)人天致敬願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第一大願就是“禮敬諸佛”,因為禮敬諸佛,可滅罪生福,所謂:“念佛一聲,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

  所以,有福之人,始可見佛、聞佛、禮佛、敬佛。末法眾生福薄障重,無緣見佛,即使有緣得聞佛名,亦不信受,更不禮敬,自棄福田,實在可惜。阿彌陀佛為度此輩苦惱眾生,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因何要十方一切眾生,聞名信樂,恭敬禮拜?其因是:聞名信樂,即種善根,恭敬禮拜,可滅罪生福,以此善根福德因緣,必蒙佛攝受,得生淨土,進修大乘,即可一生補佛之處,得益甚大,此亦是阿彌陀佛度生方便之一。

  (卅八)衣服隨念願

  世人無不為衣食賓士,甚或為自己豐衣足食,不惜損人利己,豪奪巧取,自作苦因,自食苦果,淪落三塗,備受眾苦。即使僥倖,如我與你,托佛之福,衣食無缺,但每為烹飪潔衣,不勝勞累。設或有人代勞,亦難免人與人間相處之苦,何如往生極樂,思食食至,思衣衣來,既無需為口賓士,更無需為洗熨辛勞。《無量壽佛經》言:“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贊空妙法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搗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衣服隨念,該包括一切資生之物,如《佛說無量壽佛經》言:“彼佛國土,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淨色身,諸妙音聲,神通功德,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眾妙華香,莊嚴之具,猶第六天,自然之物,若飲食時,七寶缽器,自然在前,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明月、真珠,如是諸缽,隨意而至,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意以為食,自然飽足。身心柔軟,無所味著,食已,化去,時至,複現。彼佛國土,清淨安穩,微妙快樂。”

  (卅九)受樂無染願

  凡夫有情,不知苦樂之受,皆“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因而心生執著,於苦受則嗔、則憎,于樂受則喜、則貪,豈止作業流轉,抑亦障修聖道。所謂:“富貴學道難。”諸天天人,皆因耽戀五欲塵勞,不能專心學佛修行,故難出離三界,永受生死。阿彌陀佛雖發願創立極樂國土,依報莊嚴,又恐國中天人,貪戀五欲微妙之境而障礙修行,因又發願:“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漏是煩惱諸漏,眾生由於貪、嗔、癡等煩惱,雖修善行,皆有漏之因,將感人天小果,不免輪回。比丘修行,如能斷煩惱,證真空,即得漏盡,于諸世間,物質享受,不再貪戀。阿彌陀佛,憑其願力,供給國中天人美妙享受,而又能令其心無染著,如漏盡比丘,常修梵行,速登聖域。

  (四十)普見佛土願

  十方世界中,諸佛無量,佛之國土亦無量。薄福眾生,能見一佛土已不容易,何況十方無量諸佛國土?阿彌陀佛,為成就國中菩薩,得親近十方諸佛,廣修供養,故因中發願:“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千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見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凡佛國土,無不莊嚴,無不清淨,因為心淨則國土淨。諸佛之心,皆惑盡智圓,故其國土,悉皆嚴淨。雖曰釋迦牟尼佛,能於五濁惡世,成佛說法,救度眾生,似乎釋尊佛國,是污穢不淨。實則釋尊佛土,亦嚴亦淨,其中道理,前已詳述。

  (四十一)諸根具足願

  在一般而言,四肢不缺,五官端正,六根完具,謂之諸根具足。然在修道者言,諸根具足是指信、進、念、定、慧等善根,由此五根,能生五力,因五力而覺道、而修行、而成佛。阿彌陀佛欲本土眾生,六根無缺,五根具足;更願他方菩薩,得聞其名者,亦得六根無缺,皆具足信、進、念、定、慧等善根,趨向佛道,故於因中發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四十二)住定供佛願

  梵語“三摩提”,舊稱三昧,譯名正定,謂止心一境,不使散動。《大乘義章》十三言:“定者,當體為名,心住一緣,離於散動,故名為定。言三昧者,外國語,此名正定。”是三無漏學中的定學,是六度中的禪定。以修定人,能解惑業的繁縛,能脫三界的苦果,離縛自在,故得清淨解脫,合之名清淨解脫三昧。

  住定是靜,供佛是動,阿彌陀佛,欲令他方菩薩,聞其名者,即得清淨解脫三昧,雖住定中,能於一念頃,即到十方,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雖供養十方一切諸佛,而仍住定中,如是動靜不二,事理圓融,如《無量壽佛經》言:“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四十三)生尊貴家願

  人間尊貴,莫如國王,尊貴之家,即是帝王之家。生於帝王之家,貴為太子或為王眷屬,名利成就,物質豐富,當然快樂。可惜金錢並非萬能,金錢雖可換取物質享受,但無法換取健康長壽,更無法避免天災人禍的侵犯。何況人間尊貴,更非永恆;有錢難買閻君饒,一旦無常到來,“金錢萬貫帶不去,一雙空手見閻王”。可知阿彌陀佛,欲令他方菩薩,聞其名而得生尊貴之家,並非世間帝王之家,而是出世法王之家。出世法王,即是諸佛如來。諸佛如來,十界獨尊,且功德法財無量無邊。

  《楞嚴經》言:“心地涉知,俱得明瞭,遊履十方,得無留礙,名修行住。行與佛同,受佛氣分,如中陰身,自求父母,陰信冥通,入如來種,名生貴住。既遊道胎,親奉覺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身心合成,日益增長,名不退住。十身靈相,一時具足,名童真住。形成出胎,親為佛子,名法王子住。表以成人,如國大王,以諸國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長成,陳列灌頂,名灌頂住。”

  這段經文,正是敍述圓教十住位菩薩,由於發菩提心,修菩薩行,智理交涉,能於一身現無量身,周遍法界,廣作佛身,既隨順佛道,則行與佛同,即受佛之氣分,入如來種,投生法王尊貴之家;以權智為父,以實智為母,攬權實二智而成聖胎。因權智利物,方便具足於外;實智照理,斷惑證真于內,權實不二,內外一致。從此法身道體,日益增長,巧智權能,漸得圓明,佛之十身,一時具足。形成出胎,親為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具足佛的內外功德,貴為法王之子,將來必然貴登法王寶座,掌法王權,持法王印,行法王令,如法教世。

  在《佛說無量壽佛經》中阿彌陀佛因中發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佛意是欲令他方菩薩聞名即得由十信,入十住位,生法王之家,貴為法王子,將來必定成佛。

  (四十四)具足德本願

  具是具備,足是滿足。德者善也,本者根也,具足德本,即是具備滿足一切善根。阿彌陀佛欲令他方菩薩,聞其名字,即歡喜踴躍,廣修菩薩之行,具備滿足一切善根,如無量壽佛經中言:“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四十五)得定見佛願

  生在佛國固然難,生逢佛世更難。如我等今者,雖生於釋迦如來所教化的國土,可惜佛在世時我沉淪,今得人身佛滅度,無緣見佛聞法,供養侍奉,何等遺憾!猶幸得聞佛法,所謂“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若不勤求正法,努力修行,何止辜負佛恩,抑亦辜負自己,虛度此生。阿彌陀佛為令眾生皆得見佛,可見無量不可思議之佛,故因中發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三昧”是正定,正定之名曰普等。普是普遍;等是齊等。住此定中能普遍見十方一切諸佛,故名普等三昧。在《悲華經》名遍至三昧,《分陀利經》名普至三昧,《莊嚴經》則名普遍三摩地,皆是普等三昧的別名。他方菩薩,凡聞阿彌陀佛名,立即皆得普等三昧,且住此三昧中,不起於定,即可普見十方一切諸佛。

  (四十六)隨意聞法願

  菩薩之道,不外上求下化。上求是見佛聞法,以修佛道,下化是遊戲人間,教化眾生。上求是自利,自覺,下化是利他,覺他。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方可成佛。然得見佛聞法,亦需福德因緣,缺少善根之人,既無緣見佛,亦不肯聽聞正法。例如美國,最多華人聚居之處就是羅省,但肯來拜佛的人並不多,肯來聽經聞法的人更少。此皆是末法時代,眾生福薄障重所致。阿彌陀佛欲令眾生,皆可見佛聞法,共證佛道。故因中發願,凡聞其名者即具足德本,即得正定,即於定中,普見十方諸佛,普聞十方諸佛說法,即本土菩薩,欲聞十方諸佛說法,可隨其志趣意願所欲聞何種法,自然得聞,否則不願成佛。《無量壽佛經》言:“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四十七)得不退轉願

  不退轉,謂菩薩所修善根功德,唯有增進,不更退失。梵語阿鞞跋致,譯名不退,分別有三:

  一位不退,即是修行之位次不退。娑婆世界修行,必須斷見思煩惱,了生死,破我執,證真諦空理,位居二乘,方得位不退。但極樂國土眾生,甚至他方國土菩薩,凡聞阿彌陀佛名號者,皆得位不退。

  二行不退,謂所修行之法不再退失,念佛之人,雖修小乘,斷惑證真,生極樂世界方便有餘土。但由於近佛聞法,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互策五勵,故皆能回小向大,上求下化,涉俗利生,直至成佛,謂之行不退。

  三念不退,謂於正念得不退轉。正念,即是成佛之念,念佛之人,若能進入理性一心不亂,破無明,顯佛性,正因佛性顯,則理心發,證法身德;了因佛性顯,則慧心發,證般若德;緣因佛性顯,則緣因善心發,證解脫德。如是圓顯三佛性,圓發三心,圓證三德,開佛知見,生實報土,分證佛之常寂光土,是念不退。

  天臺宗說:圓教自初信至第七信,即得位不退;自第八信至第十信,為行不退;初住以上即得念不退。《觀經妙宗鈔》言:“若破見思,名位不退,則永不失超凡假;伏斷塵沙,名行不退,則永不失菩薩行;若破無明,名念不退,則不失中道正念。

  阿彌陀佛欲令聞名眾生,皆得不退轉,直至成佛,因而發願:“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四十八)得三法忍願

  忍是忍許,信難信之理,而不惑,名忍許。依此忍許能離惑明理之智決定,名法智,此智能安於理而住,故亦名法忍。

  忍有多種,《持地經》言有三忍:“生忍,法忍,無生法忍。”

  《思益經》說菩薩有四忍:“一得無生忍,二得無滅忍,三得因緣忍,四得無住忍。

  《仁王經》說有五忍,即是伏忍、信忍、順忍、無生忍、寂滅忍。

  《菩薩業經》說六忍,即信忍、法忍、修忍、正忍、無垢忍、一切智忍。

  《仁王經天臺疏》中,亦言有十忍,“一戒忍、二智見忍、三定忍、四慧忍、五解脫忍、六空忍、七無願忍、八無相忍、九無常忍、十無生忍。”

  又《仁王經》以三賢,十聖加正覺,為十四忍。

  《佛說無量壽佛經》言:“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此中三忍,未指出法忍之名,因此,古德各釋不同。有言此三忍是指《仁王經》中所說五忍中的前三忍,即伏忍、信忍、順忍。亦有說是伏忍中,下中上三忍。善導大師則說:此三忍是指喜忍、悟忍、信忍。以念阿彌陀佛,心生歡喜,謂之喜忍;念阿彌陀佛,能悟解真理,謂之悟忍;念阿彌陀佛,能得正信,謂之信忍。

  《無量壽佛經》又說:“無量壽佛,其道場樹,高四百萬裏,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一切眾寶,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輪寶,眾寶之王,而莊嚴之。周布寶瓔珞,百千萬色,種種異變,無量光炎,照耀無極。珍妙寶網,羅覆其上,一切莊嚴,隨應而現;微風徐動,吹諸寶樹,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遍諸佛國,聞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耳根清澈,不遭苦患,目見其色,鼻知其香,口嘗其味,身觸其光,心以法緣,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轉至成佛道,六根清澈,無諸惱患。阿難,若彼國土天人,見此樹者,得三法忍,一者音忍,二者柔順忍,三者無生法忍。”

  因聞寶樹演妙法音而悟解真理,是音忍;慧心柔軟隨順真理,名柔順忍;證無生實相理,遠離一切戲論,是無生法忍。

  以上眾說,筆者取其後者,《無量壽佛經》言:“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瞭願故,堅固願故,究竟願故。

  由是可知,阿彌陀佛第四十八願聞名即得三法忍,該是音忍、柔順忍、無生法忍。

  以上四十八願,可歸納為三大願,一是求佛身願(十二、十三、十七願),二是求佛土願(卅一、卅二願),三是利益眾生願。除上五願,餘四十三願,皆為利益眾生而發。其中又可分為離苦願,得樂願,得身樂願,得心樂願,依正莊嚴願,以及見佛聞法供養如意,智慧深遠,辯才無礙,得無生法忍,得不退轉,直至成佛等願。

 

相關文章:
917~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緣氣:(4562)
668~阿彌陀佛Amitayus buddha himalayanart 緣氣:(4322)
626~瑪哈嘎拉修法 & 阿彌陀佛祈願文開示 第三世 格傑仁波切 緣氣:(8399)
579~寧瑪派白玉傳承阿彌陀佛超渡大法會 寧瑪巴白玉 緣氣:(7353)
阿彌陀佛 ㄟ 緣氣:(4250)
阿彌陀佛法門 喔 緣氣:(4918)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陳義孝居士 緣氣:(8916)
阿彌陀佛和文殊菩薩應化人間的故事 緣氣:(9348)
病危的時候念地藏菩薩或是阿彌陀佛? 緣氣:(7037)
阿彌陀佛怎麼念 淨空法師 緣氣:(7317)
破地獄偈 讚歎阿彌陀佛總功德之偈 oioj’s Blog 緣氣:(7602)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淨界法師 緣氣:(8285)
阿彌陀佛贊 緣氣:(6841)
阿彌陀佛頗瓦法修法儀軌 緣氣:(10161)
無上密咒-阿彌陀佛 緣氣:(7142)
什麼是阿彌陀佛? 緣氣:(7546)
念佛阿彌陀佛就是灌頂 緣氣:(6324)
念阿彌陀佛的利益 慧能大師 緣氣:(7013)
延壽禪師與阿彌陀佛 延壽大師 緣氣:(6749)
阿彌陀佛聖號的含義 王信善 緣氣:(6853)
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 緣氣:(7750)
淺析“阿彌陀佛”名號 顧玨 緣氣:(7643)
西方極樂淨土導師阿彌陀佛 緣氣:(6381)
阿彌陀佛是怎樣成佛的 西妙 緣氣:(8191)
阿彌陀佛遷識隨順祈請文 緣氣:(4903)
阿彌陀佛聖誕日是怎麼來的? 緣氣:(7405)
口頭上心頭上的阿彌陀佛 太虛大師 緣氣:(7612)
念阿彌陀佛果真能帶業往生嗎? 道安法師 緣氣:(6970)
阿彌陀佛真的存在嗎? 智隨法師 緣氣:(6649)
《阿彌陀佛證契儀軌》的講解 緣氣:(6410)
阿彌陀佛聖號與您的密切關係 妙蓮老和尚 緣氣:(10722)
阿彌陀佛與釋迦牟尼佛到底是什麼關係 緣氣:(40053)
阿彌陀佛的國土(上) 緣氣:(8384)
阿彌陀佛兩次救母病 緣氣:(6908)
念阿彌陀佛的利益是什麼? 緣氣:(6880)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陳義孝居士 緣氣:(7816)
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一尊佛? 緣氣:(9204)
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總誦” 郭惠珍 緣氣:(6718)
破地獄偈 讚歎阿彌陀佛總功德之偈 見愚 緣氣:(7546)
農曆十一月十七日 阿彌陀佛聖誕日 緣氣:(6746)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精解 第二十八願、見道場樹願 信願法師 緣氣:(9330)
阿彌陀佛修法 慈誠羅珠堪布 緣氣:(8997)
阿彌陀佛破瓦法導論 夏壩仁波切  緣氣:(14188)
阿彌陀佛的願力與光明 純祥法師 緣氣:(5316)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五大福報 陳俊吉 緣氣:(6723)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五大福報2 陳俊吉 緣氣:(6975)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見證 緣氣:(5318)
不要用阿彌陀佛來打鬼 聖嚴法師   緣氣:(6869)
小女兒看爺爺念佛:“頭頂上有一尊阿彌陀佛” 緣氣:(5227)
阿彌陀佛修法,近乎即生成就 緣氣:(5324)
長壽祈願文(阿彌陀佛)|長壽吉祥|身體健康 緣氣:(1953)

上一篇(《極樂願文》講記(二)) 回目錄 下一篇(修行急務見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