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佛的開示(一)
桑吉銀登仁波切 開示
現在有許多人都說在學佛法,究竟怎麼個學法,我們有很多居士皈依這個上師那個上師,到頭來還不知道怎麼個學法,特別是在這個末法時期,學佛法難,求明師更難,怎樣才能求得明師呢?首先我們必須注重傳承,我們的法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是一代代的通過上師選弟子,弟子找上師這樣傳下來的。講到傳承,就有一個上師與弟子的問題,上師與弟子之間互相從不瞭解到瞭解,慢慢的弟子對上師產生信心,上師覺得緣到了,這樣才能傳法,所以我們密宗講四皈依,即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而在皈依上師前,上師與弟子之間要互相瞭解。
講到法,為什麼要分禪宗、密宗、淨上宗等等宗派呢?是不是說你的禪宗不好,我的密宗好,或你的淨土宗不好,我的禪宗好呢?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那是因為根據眾生的根基不同,因緣不同,發心不同而定的。而因為要救渡眾生,佛菩薩的發心也是不同的,比如地藏王菩薩、觀世音菩薩等的願力與發心。在我們密宗裏,有紅色的菩薩,也有綠色的;有慈悲的,也有憤怒的等等。所有的菩薩都是在調伏我們的心,因為我們無始以來造的業力使我們的心難以清淨,所以我們必須懺悔,要不斷地懺悔,就好象我們洗衣服一樣,如果我們的衣服一個月才洗一次,那麼我們洗的時候所花費的時間、水和洗衣粉就要多一些,如果我們每天都洗的話,那麼我們所耗的時間也短一些,也較容易洗得乾淨一些。業力也是一樣的,所以我們每天都需要懺悔;但是,如果我們今天懺悔了,而明天又再犯同樣的錯的話,這樣懺悔是沒有用的。
法,有的說顯宗最殊勝,有的說禪宗最殊勝,也有的說密宗最殊勝,其實這些都是沒有區別的。殊勝不殊勝,這只是眾生的區別,念一句阿彌陀佛也是可以往生的,這只是根據人世間眾生的根基不同而定的法門。而眾生的根基不是天生的,根基就是你的信心。你有無上等的信心,上等的信心就等於有上等的根基,有中等的信心就等於有中等的根基,有下等的信心就等於有下等的根基,而這個信心也就是對佛法的信心,佛法講究因果報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要深信因果,對三寶有信心,對眾生有善心,菩提心,這兩方面要結合起來,就象人一樣,要兩條腿走路才行,如果對三寶沒有信心,那麼你走到哪里都肯定會有障礙。有人說,做個好人就是佛門弟子,那是不對的,做好人想往生,追求圓滿還少了一個翅膀。對眾生有善心,對上師有信心,具備這兩個條件。我們才能圓滿起來,在平時,做到無我利他,多做貢獻,互相團結是關鍵,不團結,沒辦法學佛,無論學到什麼法門都必須團結,密宗也好,禪宗也好,淨土宗也好都必須同我們的日常生活、社會活動、交友等融合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學佛。學佛的人要在眾生中做個好的榜樣。
佛法是完美無缺的法門,末法時期有的人認為這是消極的宗教,是逃避世間的宗教,這是不對的。在念佛、學佛的過程中。沒有感應,沒有相應就失去信心,這也是不對的。難道我們學佛就是為了求得什麼感應和神通,如果因為沒有這些而喪失信心的話,那就是一種不覺悟的修法。佛陀對我們所講的法,你對這些有沒有信心,對眾生有沒有善心,有神通不叫法門,不叫善道,不要去追求這些,如果你對三寶有信心,這才是真正的三寶的弟子。
有人說,念佛有雜念,靜不下來,怎麼辦?其實念佛很難做到沒有雜念,但我們講身,口、意的功德,雖然有雜念,但最起碼還有口的功德,為什麼有雜念呢?因為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必須考慮的,這個念頭剛剛停止,觀想了觀世音菩薩,稍靜了一下,但馬上第二個念頭又上來了,我們的心不停地忙,可以說每一刹那都在忙,一邊念佛,雜念卻一個接一個地來,就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流,當發現時才知道:哦,我又在開小差了。稍微收斂回來一心念佛,不知不覺雜念又繼續發展下去:我今天要買什麼菜啦,要買多少斤,又多少錢一斤雜念
越扯越遠,所以我們要時時提醒自己,把心收回來,收到念佛上來,收到六字大明咒上來,觀想觀世音菩薩,全身頂禮,要這樣去念佛,這樣去念咒。從佛堂出來也是一樣的,不要忘記自己是三寶弟子,一心念佛念咒,無論到哪里都是道場,走路一樣,坐車一樣,主要是對三寶的信心,佛堂就在心中。念佛、學佛要和生活融為一體。
修行並非坐在那裏修,其實每一舉一動都可以修行,主要是我們怎麼看法,我們要把自己看成是觀音菩薩,眾生也是觀音菩薩,大家都是平等的;我念嗡嘛呢唄咩吽,眾生也念嗡嘛呢唄咩吽,整個宇宙都在念嗡嘛呢唄咩吽,那麼處處都是觀世音菩薩的淨土,我們反復地觀想,一直保持下去,保證你可以往生。密宗的修法就是保持觀想,就好象運動員一樣,平時反復地作運動訓練,是為了到時能拿到冠軍。觀想的道理也是一樣,平時反復地進行觀想訓練,慢慢地成熟了,到時決定往生。永遠記住這個。
今天就到此為止,還有什麼問題沒有?
問:尊敬的上師,我平時也是修密宗的,以前有的上師曾說修密宗關鍵是要生出世心,但我是個在家人,很難生出世心,請問我該怎麼辦?
上師開示:出世心即是清靜心。無論在家出家都是很難做到的。我們要把一切都看成是菩薩的化現,這樣就比較容易得清靜心,就好像我們密宗把上師看成佛、法、僧的總集一樣。上師給我們的傳法,就是佛面對面地給我們傳法,上師的恩德比佛的恩德還大。我們皈依時第一個皈依的就是上師,佛陀早已涅槃,但佛法沒有滅,靠什麼把佛法傳下來呢?那就得皈依,靠上師一代一代的傳承下來。比如我們要生火一樣,上師是放大鏡,佛陀是太陽,眾生是燃料,太陽直曬下來,再依靠放大鏡聚焦,生火的效果就比較好,而眾生的信心就好比燃料的幹與濕。我沒見過佛陀,但得到了上師的傳法,灌頂。無論上師成就有多大,如果沒有對上師的信心,那麼佛法是傳不下來的,因為我們對上師有信心我們才每時每刻祈禱三寶,祈禱上師的加持,逐步修次第法門,合適我們的法門,看經書、打座、觀想,根據根基不同,一步一步的走上去。我們對上師的供養,對上師的信心,對眾生的佈施,常常觀想佛菩薩在前面,對一切眾生有善心菩提心,只有這樣做我們才能進步,一步一個腳印的修法是最安全的。
學佛需要打坐,但打坐不一定是學佛。如果坐在那裏什麼都不想,這不叫學佛,這與睡覺沒有區別。要想成佛,依靠的是福德、智慧二資糧,而這二資糧依靠的就是菩提心,就是對眾生的善心。
如何學佛的開示(二)
現在我們利用一點時間教大家念誦六字大明咒:
嗡嘛呢唄咩吽(發音為oom ma n be me hong)。(上師教我們念誦百遍。)
好了,我們現在就開始吧。
在你們當中,大部分都是仁化的老居士了,也有一些是新居士,有的還是從韶關趕來的。說到居士,我在這裏想說一些話,其實居士沒有新老之分,在我們藏地,有七、八十歲的,也有二、三十歲的,他們都是從小就開始學佛,從來沒有新居士、老居士之分,而在你們的漢地,學了十年的佛就覺得自己好像學了很長的時間了,有的學了兩、三年也稱自己是老居士了,這是不太合理的。
接下來,我介紹一下我們神秘的西藏。那是個遙遠而神秘的地方,是個神秘的民族,還有神秘的宗教。我們藏族人,全民都信仰佛教。我們藏地有一句話:"會說話就會念誦六字大明咒,會走路就會唱歌",這是西藏的一個特徵。西藏的佛法,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密宗,包括四大教派,即薩迦、格魯、寧瑪、噶舉四大教派,漢語中,薩迦也叫花教、格魯也叫黃教、寧瑪叫紅教、噶舉叫白教,我本人是薩迦派的一個信徒。其實無論哪一個教派或哪一個宗派都是無區別的,都是密宗,都是金剛乘,都是從印度傳來的,是蓮花生大師傳到雪域高原的。
所以在我們西藏,從古到今,一直都是弘揚密法而沒有其他的教派。我信仰的和我修行的是薩迦巴,也就是花教,也是從印度傳來的。在我們薩迦巴中,有兩位在漢地較有名的,一位是薩迦班智達,一位是八思巴法王,看過中國歷史的人也應該知道這兩位大德的名字,這兩人都是忽必烈的上師,也是藏傳佛教的第一個國師,也是第一個把藏傳佛教帶進漢地的兩位大德,也是兩位文殊菩薩的化現,所以我們薩迦巴傳到今天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國內以及全世界都有在弘揚我們薩迦的人。我們薩迦巴最主要的傳人有五祖,第一祖叫貢噶寧波,二祖叫索南遮莫,三祖叫紮巴蔣稱,四祖叫薩迦班智達,五祖是八思巴法王,他們都是從印度一個叫毗瓦巴的大師那裏得到傳承,他們傳法的心要法門叫道果。在我們藏傳佛教裏,寧瑪派是修大圓滿的,噶舉是修大手印的,格魯是修中觀的,我們薩迦是修道果的,但無論是修大圓滿也好、道果也好,這些都是佛陀傳下來的,包括薩迦的喜金剛(是道果最主要的一個本尊)。不管修哪一派,成就都是沒有區別的,這就是我們藏傳佛教。而在漢地也有幾大宗派,有淨土宗、禪宗、天臺宗等等,這些也是佛陀傳下來的,這些都是佛法,也是正法。我們學法必須求正法,這是關鍵。
佛經上說的人身難得,佛法難求,我們人生短短幾十年,一般壽命也就是七、八十歲,也算長壽了。我們怎樣在這短短的幾十年去修呢?所以我們必須要尋找一個正法,然而我們怎樣才知道什麼是正法呢?佛陀傳下來的就是正法,如果在世界上除了這個佛法還存在第二個佛法的話,那麼這個法肯定是邪法,我在漢地也瞭解到一些宗教門派的東西,他們打著佛法的名號,撰用佛法的一些名詞去騙我們的眾生,這是很可怕的事,所以我們遇到事情必須要學會觀察,我們拜師學法,我們首先觀察他是從哪里來的,他的傳承是從哪里來的,他所講的一切是否合佛法的道理,是否合當代國家的法律。
總的來說,世界也公認四大宗教,即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我們中華民族,也就是龍的傳人,都信仰佛教,佛教是中國的國教。以前聽老人說過有洋教,那是洋人的教派,今天我們不討論什麼洋教和中國的教派,但按我們藏傳佛教的說法,身為藏民,要對得起祖先留下來的佛法和法門,漢地也一樣,是祖先傳下來的東西,我們同樣要珍惜,所以做為一個民族也好,宗教也好,這個根是永遠不能變的。丟掉了根,就不是一個民族、不是一個宗教。比如我是一個藏族人,如果說我不會藏語、不懂一些藏族的風土人情,我說我是藏族人是沒有用的。所以我們修行哪一個法門,根是不能變的。佛法的根是什麼?是慈悲心,是無我利他,這就是佛法最主要的根。修哪一個法門都不能改變。
剛剛提到的人身難得,佛法難求,所以我們在外面遇到佛法的話,我們也要用智慧去分辯,這是不是真正的佛法,是不是清淨的法門。因為這個東西不是拿來玩的,不比學氣功,學這個功,那個功,學一學,沒有感應就扔掉了。學佛不是這樣的,學佛是我們生生世世依靠的東西,走錯了一步,就會令我們後悔莫及了。人誰都有過去的,也許以前我們學過這樣那樣的,或走錯過什麼路的,我們在醒悟、覺悟之後,我們就要去尋找一個正法,我們學佛,也是醒悟的一個表現,現在後悔我們還來得及,怕的是,永遠都不知道。最怕的是一些人打著佛法的名詞,打著佛法的牌照,在外面你傳我,我傳你,用一些佛法的詞語,幾個人傳來傳去。
佛經裏面有三世佛。什麼叫三世佛,即指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過去佛,叫燃燈佛,早已過去。現在佛叫釋迦牟尼佛,就是說現在只存在一個佛,還存在另外一個佛的話,那肯定是冒牌貨,因為不可能有第二個佛出現;也不可能有第二佛法。第三個佛叫強巴佛,漢語叫彌勒佛,這就是未來佛。這些是學佛人最起碼要瞭解的道理,佛法將來還會有很多很多的佛,來轉法輪,有一千多個佛來轉法輪,這個時間是相當長的,一個佛與一個佛之間的時間按科學家的說法,有幾萬年,幾億年,所以在這漫長的時間裏,在所有的佛中,只有釋迦牟尼佛,才會傳金剛乘,才會傳密法,別的佛都不會傳這樣的法,今天我們有這個因緣和密法結個緣,是無始以來修來的福報,所以我們要加倍珍惜這個因緣,如果我們遇到了這個法而不抓緊修,象草一樣扔在一邊的話是沒有用的。
我們學佛通常提起三寶,也就是佛寶、法寶、僧寶。我們現在是皈依三寶的佛門弟子,我們應該說知道我們皈依三寶後,要做些什麼,我們看一些佛經常常提到菩提心,這個菩提心就是我們應該做的。要尊重一切眾生,如果不尊重的話,我們怎樣生起菩提心呢?那我們怎樣去尊重眾生呢?首先我們考慮我們自己要什麼?要得到什麼?哦,原來我是想得到快樂和幸福;那一切眾生也肯定想得到快樂和幸福,不願意生老病死,不願意痛苦、不願戰爭,那麼別的眾生也是一樣的。我願意什麼,眾生也願意什麼;我們不願意什麼,眾生也不願意什麼,我們為眾生服務,這就叫行善。眾生的生命是一條命,我們的生命也是命,大家是平等的,所以我們不能傷害任何一個眾生,這是三寶弟子必須這樣做的,這叫行善。不是有一句話叫行善積德嗎?那什麼叫行善,什麼叫積德,這是我們應該知道的,所以說我們現在的好事也好、壞事也好,都是我們自己造出來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佛教認為沒有哪一樣東西是別人給我們,或說是上帝懲罰我的,沒有這樣說的,一切的東西都是自己造成的,特別是自己的心造成的,比如說一些惡的報應,也是自己的貪念造成的。
什麼是貪念呢?比如說我們現在所說的貪官,也是一種貪,而作為人,誰會沒有貪念呢?貪念是會有,但貪念要有限制,有吃、有住、有穿的、身體健康,就應該可以滿足了;不然的話,永遠的貪下去,那這樣的後果是相當可怕的,這樣的貪是無底洞,這些後果也不是別人懲罰給我們的。比如現在我們自己做錯了一些什麼事,偷也好、殺也好、貪也好,還有其他什麼的也好。等到報應來時,才去求神求鬼,你這樣求神求鬼又有什麼用呢?當時又不是這個神,那個鬼叫你這樣去做的,是我們自願要去做的,就得自己去承受一系列的懲罰。那麼我們學佛,去行善積德,然後家庭和睦、身體健康、再去升官發財;而反過來,先升官發財、家庭和睦、身體健康、再來學佛,也是有的。有的人學佛以後,認為什麼都要滿足,什麼做生意要發財來啦,人要平安啦,這些也是可以的。但這不是一種清靜心的學佛的方法。清靜心的學佛的方法,就不是為我去學,不是為我去修;而是為眾生去修,為六道眾生去學佛法,這才是一個真正佛弟子的學佛方法;不然的話,有人認為學佛是打打坐,上上香,打坐為了什麼,為了身體健康,上香為了什麼,為了平安了。很多學佛的人就懂得這個,那麼佛法是太消極的法門了,這也不是佛法。
特別是我們兩廣這個地方的人,家家戶戶都供觀音,但在過年過節還殺雞殺鴨的,以後絕對不能,看到朋友這樣做,也要勸阻,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什麼叫大慈大悲?對誰大慈大悲?是對六道眾生大慈大悲。觀世菩薩是六道眾生的大恩大德的母親。人也好,畜生也好,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兒女。比如一個母親,別人把她的兒子殺掉,再煮給她吃的話,那她會高興嗎?不可能的。她肯定會傷心的,很痛苦的,因為這個肉是她兒子的肉。觀世音菩薩和其他佛一樣,不管殺雞也好,殺鴨也好,供養這些的話都是相當相當不道德的事情,對自己來說肯定沒有任何好處對觀音來說,也肯定沒有什麼好處。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是為了六道眾生而大慈大悲,我們也要懂得這些道理。
我們兩廣這個地方,供了觀音,又供祖先,又供地主天官什麼的,但人人都知道佛是最大的,有許多人在供祖宗的牌位的旁邊又供一個觀音,這樣是不好的。比如說拜祖宗,我們都知道這樣的邏輯,有過去、現在、未來,都相信有前世、今生和來世,有生就有死,人死了是不是就象燈滅了一樣,什麼都沒有了呢?也不是這樣的,只不過是人的肉體沒有了,肉體變成了土了,而他的靈魂是永遠存在的只換了一種生存方式生活,他也不可能永久地在棺木裏,那麼我們拜祖宗會有效果嗎?作為三寶弟子,我們在皈依時就發願,除了皈依佛外,不皈依其他神鬼的外道,這也是皈依的一條戒律。相信他有來世,希望他能投胎,不要永遠在棺木裏面,但我們這樣去求,又有什麼用呢?也許祖先這時已投胎變成了豬,馬上就要被宰了的豬,那麼他還能保佑我們什麼嗎?因為他自己都保佑不了自己,又怎能保佑我們呢?那麼我們要報答祖宗的恩德,這是天底下每一個做兒女的心願。
怎樣去報答呢?那我們就多做好事,多行善,做一個善人,多念念六字大明咒,多祈禱觀音菩薩,希望他們早日投胎做人,早遇上佛法,不斷地這樣去祈禱,去回向,就是最好的報答方法。這也是我們要注重的。
每一次我們講法,在法裏面就有很多很多的分別,有的人說淨土好,有的人說禪宗好,有的人說密宗好,究竟哪一個好,有的人說乾脆三個一起修算了,而如果我們沒有分辨能力的話,不知哪一個好,也許都好;而到了最後,是一心一意的專修一個法門是最好的。比如小孩子吃糖一樣,一開始看到很多的糖,都想把它們全部吃掉,其實每一個糖都好吃的。象我剛才提到的這幾個法門都是,很殊勝的,都是佛陀傳下來的佛法,為什麼又分那麼多呢?因為眾生的根基不同,因緣不同,所以釋迦牟尼佛傳下不同的法門,正是眾生的因緣不同,所以產生不同的法門。比如說有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地藏王菩薩,在我們藏傳佛教裏也有很多本尊,有憤怒的、慈祥的;有白色的、有黃色的,很多很多,所有的這些佛都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也可以說是同一個佛的化現。佛菩薩為了救度不同的眾生,而化現不同的本尊,比如觀世音菩薩,在我們雪域高原是顯男相,而在漢地所顯現的卻是一個女相,是慈祥的、善良的、年輕的女性,而不管觀世音菩薩是男的也好,女的也好,在觀世音菩薩裏面有一個同一的東西,這就是大慈大悲的菩提心,是沒有區別的。我們不管修哪一個法門也是一樣的,都要生菩提心,而菩提心的基礎就是善心和慈悲心,沒有這兩個心作基礎,就永遠也生不了菩提心,要生這兩個心,在我們有限的生命裏,我們要放下一切的去做善事。
我們學佛,必須一步一步的有次第的修,什麼是次第呢?
首先是皈依三寶,我們西藏講皈依四寶,即皈依上師,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然後講發心,要發覺悟的心,再就是要真心的懺悔。什麼叫懺悔?例如我今天做錯了一件事,後悔了,之後就發願從今天起我不做了,這樣叫懺悔,但是有些人也同樣的做錯了事,發誓不再犯,但到明天又犯同樣的錯,這樣反反復複的話這不是清靜心的懺悔,我們應該永遠都不再這樣做懺悔。我們首先要有強大懺悔的心,然後念誦剛才所說佛號或佛咒,在我們西藏懺悔時經常是念誦金剛薩埵,即嗡班雜薩埵吽,這是金剛薩埵的心咒,金剛薩埵的長咒叫百字明,短咒叫金剛薩埵,這是懺悔咒,然後念誦剛才所說的佛號也好,心咒也好,這種方法就叫懺悔。在我們的生活裏,無意中造了很多的業,有的沒有及時發現,所以我們早晚要懺悔,這也是一個次第。
然後是修曼達,這也是為成佛集累資糧的一個方法。修曼達有專門的儀軌,比如說供養佛就有身、口、意的供養,比如今晚我們看到仁化大橋上的五彩光,它是一個完美的東西,使人有一種美好的感受,那麼我們就把這些美好的東西全部供養諸佛菩薩。還有我們今天下午去的公園,那裏鳥語花香,也有很多很好的東西,雖然這些東西都不是我的,但我一樣可以把這些東西供養給上師,諸佛菩薩,我們的上師和諸佛菩薩也同樣會喜歡的,會接受我們供養的。還有一些大自然的東西,也是同樣可以供養的。而身的供養就是用我們的身體去做一些供養或念誦一些供養的儀軌,或者點燈、燒香,禮佛等等,這也是一些供養的方法,供養也是我們積德的一個方法,然後念誦佛號,再去觀想。比如我們念誦六字大明咒,邊念誦邊祈禱觀世音菩薩,所有一切眾生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現。佛法中是沒有你和我的區別的,都是平等的,一樣的。
我們藏傳佛教是一個多功能的學佛方法,可以繞佛塔、繞寺院、造佛像、印經書、轉經輪,有很多的修行方法,這也是一種次第,是可以圓滿的次第,這一系列的次第也是一些實實在在學佛的方法。
有的人說,他的慧根好,或是福報好,一修就馬上有了一些感應,也有這樣的一些人,但只是百分之零點幾,幾乎很少很少的事,另外有些人學佛,也不看經書或誦經,只是打打坐,自己執著去看一些境界的東西,這樣是很容易產生一些靈界或附體之類的事的,而一些傳統的方法,卻覺得很有興趣,當然打坐也沒有錯,但打坐卻並不一定就是學佛,主要看你怎樣去打坐。如果說我們什麼都不知道,就兩個腳盤起來,閉上眼睛,什麼都不想,認為這樣就是學佛的,這是不對的,學佛就是我們剛剛提到的,也是最基礎的東西。在我們的密宗裏,講究一個根本上師,他可以有一百個上師,而對我最有緣,最相應,和我最能溝通的,只有一個,這樣我就可以選他為我的根本上師,但我們也不能舍去別的上師,因為他們也是可以代表所有的佛法僧。
再一個是密法裏還提到"本尊"。每一個法都有一個本尊。而我們不能對這個本尊有信心,對那個本尊就沒有信心,這是錯誤的。為什麼呢?因為當我們皈依時,是皈依十方三世佛,是這樣發願的,沒有說我皈依阿彌陀佛,就沒有皈依觀世音菩薩。那這個根本上師和本尊,就相當於我們朋友中的朋友,佛友中的佛友一樣。我們今天在場的所有居士都是佛友,而對於我和你們來說,肯定有某一個人對我感應特別親切,我們兩個比較坦誠,這就是我們佛友中的佛友。比如我們是同班同學一樣,雖然同學有很多,其中有一個是特別有緣的,你說這句話時,那個同學肯定在你的心目中位置是最高的,但是在同一時期,也沒有放棄你其他的同學和朋友,這是一樣的道理。
談到密法,為什麼要有一個密宗呢?這個密宗很直接就帶你到一個很神秘的地方,而這個密法,在沒有遇到上師的開示,傳承灌頂之前是不能看的,這就密。一般而言,我們如果沒有這種福報,沒有這種根基的話,也接近不了密法。說到根基的話,我們作為居士最大的根基就是我們的信心。我有一個無上的信心,那麼對密宗也好,淨土也好、禪宗也好,就有了
一個無上的根基中等的信心就等於有中等的根基下等的信心就等於有下等的根基,所以說這三種根基也是我們的心造出來的,並不是說你的根基好不用修了,天下沒這樣的佛法,必須要修。我談了這麼多,裏面最關鍵的,不論是修密宗也好、禪宗也好、淨土宗也好,首先要對三寶有一個強大的信心,永不退轉的信心,生生世世都要有這樣的信心,然後對眾生要有
善心和慈悲心,這也是很關鍵的,沒有這兩點的話,我們永遠也成不了佛。缺少哪一點都無法成就。必須這兩個條件同時具備在同一個人身上,這才是真正的佛教徒,這是最關鍵的。
我們學佛,一定要團結,團結要從內心發出一種真誠的心,我們在做一些善事,或一些有意義的事時,我們可以祈禱世界和平,祈禱我們所有的眾生都和平安樂,我們這樣是會有效果的,為什麼呢?因為做善事的力量是很大的。比如以前有倆兄弟,發願要造一個很大的佛塔,他們所有運輸的交通工具只是一頭牛,造完佛塔後,他們就發願,將來要成為一名高僧大德,要弘揚佛法,這倆兄弟是這樣祈禱的,而牛也是通靈性的,它也祈禱,你們要弘揚佛法我就要滅掉你們的佛法。到了後來,這倆兄弟真的成了我們藏傳佛教的兩位大德,他們來
到雪域高原弘揚佛法,是滿了他們的願而來的,而這條牛後來也投生到了藏地,叫郎達瑪,後來他也滅掉藏傳佛教差不多一、兩百年,為什麼他也有那麼大的福報,也滿他的願呢?所以我們以後做功德要祈禱一些善事,而不要祈禱一些惡事。比如我們遇到一些病人,或有人有障礙,遇難時,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放生,禮佛,供佛等功德,這些強大的善事去祈禱。平時我們佛門弟子可以祈禱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象現在那麼多的瘟疫,我們可以祈禱這些瘟疫得以消除,也可以祈禱世界和平,這也是我們佛弟子該做的事情。我們可以作一些回向詞回向出去。
今晚我就談到這裏,下面我們討論一下,你們有什麼問題,提出來,我儘量答復你們。
問:請問上師密法怎麼修?
上師開示:
我剛剛說過了,修密法的幾個次第。首先是皈依、懺悔、籌集資糧,修本尊等。但這也不能怪你,因為你以前也沒有接觸過這些,以後會慢慢懂的,其實我們修也是邊修邊看邊體會,這樣才能知道一些東西,不可能我一說你馬上就覺悟了,什麼都知道了,這是不可能的,比如說有一些人有些不好的習氣,我叫他們改過,他們說我沒有辦法改了,我習慣了,難道他就一定是這麼倔的脾氣嗎?不一定的,也許在以後他的生活中受一些影響,或經過一些痛苦後會慢慢的改過來。再比如打麻將,十年前還不怎麼流行,而現在很多地方一到晚上就是嘩啦嘩啦的麻將聲,好像成了一種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這種習慣,其實也是你培養出來的,煙酒也一樣,剛開始喝第一口時又苦又辣,慢慢的就覺得好喝了。我們學佛也一樣,從不懂到懂,也是慢慢培養起來的。
問:明天你給我們灌頂了,傳法了,你就是我們的上師,對不對?
上師開示:
說到上師,我曾提過,佛法是不會偏心的,佛陀也是不會偏心的,三寶也是不會偏心的,即我所說的佛光普照,就是普渡眾生,哪一個眾生對佛法,對佛陀有信心的話,他的光就照到他的身上,他不會有任何的偏心,如果這些眾生對他沒有信心的話,他的光也是無法照的,上師與弟子的關係也是一樣的,這還是要看你的信心,你們認為我是你的上師,我就是你們的上師,這主要是看你們對我有沒有信心。
問:以後我們怎樣供養上師和上師溝通?
上師開示:
說到溝通,是慢慢來的,很多佛法的道理,無論顯宗也好,密宗也好,都沒有太大的區別,我們結了緣,以後我們會慢慢溝通的。好像我們修持一樣,也有一些次第和儀軌,我們可以慢慢邊修邊體會儀軌裏的每一句,一部佛經,我們可以終生的也可以終生的體會,不要好象武打小說一樣,看一遍就扔掉了。
問:請問上師,平時我們修時很難觀想清楚佛像,這是什麼原因,我們應該怎樣才能觀想清楚?
上師開示:
這個觀想總的來說,是比較難的,比如說,你現在看我,然後閉上眼睛。開始幾秒鐘印象肯定清楚,但時間一長可能就比較模糊了,對觀想而言,意念是最關鍵的,比如我念嗡嘛呢唄咩吽,我就要觀想觀世音菩薩,但我們觀想不清楚,那我們就想觀世音菩薩是四臂的,前兩掌合起來,另兩手是這樣舉著的,端坐在蓮花臺上,是一面四臂的,慢慢地觀想,在我的意念中,我們所觀想的觀世音菩薩,就是這樣的一尊像,我對這個沒有任何懷疑,該什麼顏色就是什麼顏色,是一面的就是一面的,歷代大德怎樣去觀想,我也怎樣去觀想。到我們觀想很成熟以後,我們也不需要執著他是一面或是兩面或四臂,而我們就是觀世音菩薩,我的心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心,是一體的,與上師的心也是一體的,是無邊的。我們如果不去體會觀世音菩薩的菩薩心,不瞭解觀世音菩薩怎麼修的話,我們每天只是看著笑眯眯的觀世音菩薩的像,而不瞭解觀世音菩薩內在的菩提心,我認為這種觀想是空的,我們觀想主要是體會觀世音菩薩內在的菩提心,這是最關鍵的,是觀想中的觀想。
問:怎樣才能普渡眾生,佛光普照。
上師開示:
普渡眾生,有三種普渡方法,第一種是牧羊人的普渡方法,牧羊人看清了哪個地方有草和水,然後把羊群趕到最好的地方去。第二種方法是船家的普渡方法,在一艘大船裏,連他自己在內一起渡過大海。第三種是皇帝的普渡方法,這種方法首先要當官,然後再對老百姓一個一個地救渡。而這三種心最偉大的是牧羊人的心,是普賢菩薩和地藏菩薩的心願。我們自己不要想能不能普渡,從自己做起,從自己身邊做起就行了,盡自己的能力,有時我們在想天下那麼多眾生,我怎麼有能力去把他們都渡完呢?我們不要去這樣想,別考慮這做不做得了,關鍵是我們怎麼去做。如果一見到眾生就能普渡的話,那他們的業力又放在那裏呢?他們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惡報又掉到哪去了呢?所以說普渡眾生這句話是對自己來說的,不是對別人來說的,自己體會一下。
再說佛光普照,佛光是無處不照的,關鍵是我們眾生有沒有信心,比如我們這裏的幾十個人,而我們的每一個人的心都是不同的,那每個人得的光也是不同的,佛是沒有偏心的,誰對他有信心他就照哪一個,這是肯定的,佛的慈悲和加持力,就像一個環一樣,而我們眾生的信心就像一個鉤一樣,如果只有環沒有鉤的話,或這個鉤變成直的話,也是沒有辦法鉤住這個環的。只有這個兩個結合起來,才能佛光普照。
問:去寺廟或在家燒香那種好?
上師開示:
有人在家燒香也好,在寺廟燒香也好,這支香是為你自己燒的,菩薩也不缺我們這支香,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我們造了那麼多的業,這麼多不好的東西,如果燒支香就想寄託給佛
菩薩的話,佛菩薩也是不願意代替你的,自己的業力自己消,這才是真正的學佛。要發菩提心,要行善積德,無我利他,這才是學佛的精髓,不是燒燒香,打打坐就行了的,如果我們有誠心的話,燒香也是一種供養,可以消除自己的業力。
問:我們以後怎樣供養上師?
上師開示:
供養上師,講究身口意的供養,身的供養是指對上師三寶頂禮,祈禱也是一種供養,口的供養即念誦上師傳授的法門,教你念嗡嘛呢唄咩吽,你就念嗡嘛呢唄咩吽。
再問:如果我把你當成我的根本上師的話,我可不可以把你的相片放在觀世音菩薩的旁邊一起供養。
上師開示:
這是可以的,我們皈依時,首先是皈依上師,然後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那麼你把你的根本上師放在觀世音菩薩的左邊右邊都沒有關係。
問:我觀想時,可不可把上師觀想成觀世音菩薩?
上師開示:
這是可以的,我們密法裏,假如用一段很長的時間來祈禱千千萬萬個菩薩,不如用一秒鐘的時間來祈禱你的上師,因為上師是一切諸佛菩薩的總集。
問:上師,我們靜坐時,有沒有規定要坐一個時辰,還是要隨緣。
上師開示:
一般按藏傳密宗來說,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修,關鍵是你的心要能夠靜得下來。時間的長短,由你來定。
問:上師,怎麼樣才能靜下來?
上師開示:
這個方法就難了,如果是一條牛的話,就把它拴起來。
說到皈依,我們把心投入這個法門叫皈依,我們有的皈依外道,有的皈依佛法,也有的皈依任何一個黨派,而不管是皈依哪一個,都有是有條件的,比如說,我今天入黨,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發揚光榮的革命傳統等,是這樣宣誓的,我們學佛,是全心全意皈依上師三寶,我生生世世永遠是上師三寶的弟子,我要傳播弘揚佛法,普渡眾生,是這樣發願的。那麼我們首先要信任對方。否則的話,我們得不到皈依的效果。
怎樣才能信任對方呢?那麼我們首先要瞭解對方,然後才去皈依,這才是有意義的皈依。
問:上師,我們應該怎樣用身、口、意去供養上師三寶?
上師開示:
身的供養是指對上師三寶作禮拜、頂禮、繞佛等供養,同時可以消掉一些身的業力。口的供養,是指念誦一些上師祈禱文,或嗡嘛呢唄咩吽,念誦阿彌陀佛,這些口的供養也可消掉一些口的業力。意的供養,是不斷地觀想上師三寶,這樣可以消掉一些意的業力,同時也可以得到上師三寶、觀世音菩薩的加持,這樣同時消掉身口意的業力,同時得到上師三寶身口意的功德了。
如何學佛的開示(三)
桑吉銀登仁波切 開示
今天晚上這裏來了很多新的人,也有不少是老面孔。不管是新面孔還是老面孔,我們都是三寶弟子,大家沒有一點點區別。在這其中有的人學的是漢傳佛教,有的人學藏傳佛教,但是不論你學的是漢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都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我們都是佛教徒,沒有一點點區別。
我們在生活中修行,所以叫做居士,那我們要修什麼行、怎麼樣來學佛呢?有很多人對“學佛”的瞭解都認為就是燒燒香、磕磕頭,這就叫做“學佛”。然而,我們要從 “學佛”這兩個字下手。佛是什麼?佛就是釋迦牟尼佛,佛就是覺悟、慈悲、智慧、善良、無我利他。我們現在很多人學的佛,都是為了求發財,求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平平安安,為了自己而學佛。現在社會上也有寺院也有廟,可是有些人連寺院與廟都分不清,(實際上)有佛法僧三寶的才叫寺院,而廟一般供的有土地、山神什麼的(我對漢語不太瞭解,我個人認為是這樣),我們清楚自己初一、十五去燒香(的意義)還好,但我們常常做賊心虛,到佛菩薩面前去許願:我做錯了什麼事,誰誰對我不好,我要和老婆離婚……求求你保佑我,滿我的願……。這是一種自私的方法,佛是慈悲的,他不可能對你好對別人造反。佛菩薩眼裏一切眾生平等,他就象一位母親,眾生就像是他的兒女,大哥把小弟殺了,拿他的肉去獻給母親,母親會答應嗎?!佛教導我們要做好人,穩穩當當、踏踏實實做好人,你做錯了事,殺了人,去燒幾支香,難道菩薩會保佑你嗎?你去偷東西,又去求保佑平安,這是不可能(保佑你)的。這樣許願佛菩薩也會很傷心的。
我們學佛,首先要學好“人”,學做踏踏實實的一個人。怎麼樣做?要面對社會,發揮諸佛菩薩慈悲智慧、平等善良(的本質),這樣才可能做佛的弟子,做一個踏踏實實的人。沒有慈悲和智慧化解不了的事情!這樣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都有好處,不要做一個自私的人。其次我們要做一個有貢獻的人,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宗教有貢獻,這是修法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這種精神要溶入到現實生活中。當我們不分民族、不分宗教,平等地去發揮諸佛菩薩慈悲善良(的本質),這對於家庭也好,對於社會、對於國家和民族來講,就是團結。沒有團結,即使是一個家庭、一個單位、一個團體,講來講去,這是沒有前途的東西,也是馬上要毀掉的東西。
但團結要看(是什麼樣的團結),有清淨的團結,也有不清淨的團結。對眾生、對民族有意義是清淨的團結。(否則就是不清淨的團結。認為)我要佔領什麼、(不合我意的)要去除什麼,(這樣的團結)是不清淨的團結,這是在居士中不能發生的事情!我們要的是清淨的團結,不要不清淨的團結。
居士中有的學顯宗,有的學密宗,有的學顯宗的誹謗密宗,學密宗的誹謗顯宗,你還不如不學佛!你這是在誹謗你的皈依處!所有的佛法都是釋迦牟尼佛傳下來的,不管是顯宗也好,密宗也好,密宗裏的四大教派也好,之間沒有任何區別。誹謗佛法,永遠懺悔不掉!是最大的惡業!
顯宗、密宗都是佛陀的法,沒有區別。所謂有區別的是佛講了八萬四千不同的法門。佛菩薩講八萬四千法門,講很多法門,顯很多本尊,是為了救度不同根基的眾生,適應不同根基眾生的需要,他們的本體都是慈悲心和菩提心。我們(眾生)有各個不同的因緣,所以要修不同的法門。但我們要統一我們的宗教,這不論是僧人還是眾生(在家人)都要這樣做。
有的人說,學佛我只要看一部經書,什麼也不要再學;只要念一句佛號、一句咒語,別的都不再念,這是滅法的(行為)!當初佛講的那麼多法靠誰去弘揚呢?!(為了弘揚佛法,讓佛法得以永遠流傳下去,)我們要學很多東西,我們要去聞思,這樣去學習。不然現在出現一些缺點,(怎麼去對治克服,)要去聽一聽法,對自己會有很大的幫助。我們做功課時,要做很多,又沒有那麼多時間,我們畢竟是居士,首先家庭要團結,要解決溫飽,不然無吃無住,怎麼學佛?
現在不管是漢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有那麼極少數一些“法師”、“活佛”來到漢地,說自己有神通,能看到你的前世未來,說出多少多少錢給我,我為你做一個壇城或者是做一個法事,我作為一個活佛,我敢說,這是在打著佛教的旗號。做一個壇城或者是法事,就可以消災,可以保佑你,天底下有這樣的事?!這樣下去也是在滅法!佛教講因果,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們的戒律是多做善,少做惡,逐步做到不做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佛教的因果是這樣講的,我們不要去求什麼東西,要去做好當下,多積累資糧,多供養佛,多佈施眾生,不求回報,這樣去修。
佛教以及其他宗教各教派,都有講到神通。佛教不要去講神通。有神通有什麼用,你能在天上飛又怎麼樣?你前世是皇帝又怎麼樣,你今生還不是這樣?前世是皇帝,今生是窮人。佛最大的神通是慈悲、智慧、善良,大慈大悲。我不希望出現這種看神通的活佛,也不希望出現這樣的居士。我桑吉銀登一個喇嘛,我按佛陀的教法去講,按因果來講,踏踏實實做人,就是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做的不做,不該想的不想,這就是踏踏實實地做人。
我們想去求很多法,但關鍵是你修不修(這些法),如果不修的話,(法再多)也沒有用處,只不過得到傳承而已。
總之,我們要面對現實,現在該怎麼做就怎麼做,關鍵是做好現在的事情。
有居士問:在修行中,除了按照普賢行願品來發願,我們是否還要再發一些其他什麼願?
仁波切答:普賢十大願王是最大的願,不要再發什麼其他的願。不管我們還不還願,都是(自己的)因果業力在起作用。眾生的願太高了(注:指有太多生活中的願望),佛菩薩滿足不了我們。
有的人要專門去哪里許願,將來還要專門去還願,難道那裏供的觀音和這裏供的觀音有什麼不同?這是不可能的。
問:怎樣才能不去注意別人的過失?
仁波切答:不該看的不看,不該聽的不聽,就象做夢一樣。
關於如何學佛的開示(四)
2004年3月12日於重慶 桑吉銀登仁波切 開示
有些人容易執著於某些東西,是因為他們不容易想到前因後果而執著於某一點。
學佛應該怎樣學?首先要懂得什麼是佛,佛是怎麼做的。如果盲從別人做什麼,所以自己也去做,不好。學佛之前要觀察、分析。作為現代的年輕人,當然應該觀察、分析。可以去比較每個宗教精神的區別,佛教、天主教、基督教怎樣講。現在有些持傳統觀點的人認為學佛的人不用看、不用聽其他的宗教。但如果不去看別人的,聽別人的,那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所學的與其他宗教的區別,這是一種無知。
一個真正聰明的人會去分析其他宗教的優點,這些優點我們都可以吸收、整理。
現在很多人認為學佛就是燒香磕頭,求平安,求升官,求發財。這是一種低層的理解。真正的佛教並不是這樣的。佛教是一種教育,對人的教育。不是說燒香拜佛之後就可以升官發財。佛陀講的是做人的道理,是佛陀去修道之後覺悟出來,講給弟子的。如果按他的思想做,也可以象佛陀一樣解脫輪回苦海。
為什麼把六道稱為輪回苦海?因為眾生的生命是由前世、今生、來世組成,或者為人,或者為畜生等等。如此反復流轉,所以叫六道輪回。為什麼是苦海?因為貪、嗔、癡等造成煩惱。所以眾生煩惱,是最大的苦惱。
眾生在輪回中,每一世都有自己的父母親,每一世的父母親都對兒女有很大的慈悲,有很大的恩德。從懷孕到子女長大,每一個過程父母都要付出辛勞。特別是母親,懷胎十月,起坐都很痛苦、不方便。只有母親對兒女能做到。孩子生下後,父母親自己捨不得吃穿,布要選最柔軟最好的給兒女,吃要最好的給小孩,含辛茹苦把小孩帶大。小孩稍微長大,又害怕他絆倒、生病……父母總是在恐懼中渡過。孩子念書後又希望他聰明聽話,考上大學。所以父母對子女有無比的恩德。我們前世、今生、來世,不管在六道中的哪一道都有父母,不論哪一道的父母親,對子女都一樣慈悲。
佛教講一切眾生都曾做過自己的父母,但是眾生無明,所以我們不知道,反而去恨別人、嫉妒別人,結下不好的果。我們稱為仇人、恩人的人其實沒有區別。他們都做過我們的父母。因為無明結成,所以有貪、嗔、癡。特別貪念是最可怕的,比如認為這個小孩是來投胎報恩的,妻子是來還債的,仇人又是來怎麼樣的等等。其實這些都是自己造出來的。所以佛教講,都是因果業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今生不報來世報,來世不報再來世報。
前半生造的業力,後半生就受報應的也很多。比如塔公有個人喜歡打獵,尤其喜歡打狐狸。因為狐狸皮很值錢,藏地有些人喜歡用狐狸皮來做帽子。他先看好狐狸的腳印,然後順著腳印找到狐狸藏身的洞口,再點燃東西把狐狸薰出來。大約在他四十歲時,過年的晚上喝了很多酒,想去井中舀水喝,結果掉入井中。第二天早上才被發現。
這一類的報應很多,都是由貪念造成的。
比如現在有些人貪汙受賄,也是貪心造成的。因為貪心而犯法遭到法律懲罰,就是報應。怎麼還呢?有的用生命,有的用身體受苦來還。比如前面講的獵人,死時悲慘,而貪汙受賄的人則有的坐牢,有的被槍斃,這都是報應。這些因緣果報都不是外來強加的,都是自己的貪念造成的。
六道輪回中眾生曾經都是自己的父母、兒女,現在為什麼成了仇人、冤家,或者親人,這都是貪念造成的。只是一個偏恨,一個偏愛而已。
佛陀為什麼說輪回是苦海?因為貪造成業。因為貪,不如意的事就產生,煩惱就產生。這時想不開,覺得所有人對自己都不公平,懷疑自己是不是祖墳風水不好,上天對自己不公平,上帝不公平,而不找自己的原因,只知道去怨恨別人。從根本上講,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包括男女感情,離婚結婚,愛得死去活來,都是自己造成的。離婚也是自己造成的,不是別人逼的。所以一切都是自己的貪念,但一般人不會從自己身上去找原因,都推到別人身上。這就是煩惱、苦海。
怎樣解脫呢?
要有慈悲、善良、大慈大悲的菩提心。但光有慈悲、善良、大慈大悲的菩提心還不夠,還要有智慧。智慧不是一般的"聰明",而是般若智慧。假如一個人沒有大智慧,只有善良,這是無知的善良,也許會帶來很多不堪設想的東西。比如一個人要殺人放火,但自己沒有兇器、火柴。我們不可能因為"慈悲"就給他火柴、兇器。這時還需要分析。但很多佛教徒認為,慈悲就是別人打我、罵我、恨我,我就讓他打,讓他罵,他打完我左臉我還把右臉給他。為什麼要讓他打呢?這時就應該分析,因為他不光打我一個,還可能也去打別人。首先想能不能糾正他,坐下跟他談,說這樣不對,而不應該任打任罵不出聲。對本人來講,修忍辱可能好,但對他是壞事,就不好。而且這樣下去不好的心態會引起更大的罪孽。他對自己的朋友也可能這樣。所以一定要糾正他,不能一忍到底。
當然也不能你打我一拳,我就還你一拳。打我的時候我可能躲開,之後要心平氣和跟他談。真正的佛教徒這時沒有報復心,要以度化他的精神和他談,所以僅僅任他打完自己走開是不對的。
佛陀說要有大的胸量,能夠包容別人的人,才會儘早知道世界是多麼幸福。比如一個自私的企業家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延長工人的工作時間,卻儘量減少工人的工資。短期可能有好處,但長久這樣企業必然會垮掉。企業家應該把企業當作家庭,員工當作兒女,自己就象母親一樣,關心他們。人是有感情的,員工也會回報。所以學佛的人一定要學會包容別人。
學佛要先從自己修起,從自己開始學。佛是普度眾生的。我們看到寺院大殿中佛坐在中間,他是修行來的。我們一步一步做,有一天也可以達到佛的境界。--這就是佛教的精神。所以我們燒香磕頭不是為了保佑我們升官發財,天底下也沒有這樣的佛。佛是大慈大悲的,就象太陽一樣。太陽出來普照一切萬物,只看萬物願不願意從黑暗的地方出來曬太陽。太陽沒有分別,不會等你出來了陽光不向你照耀。
現在的很多人在順利的時候不會想到學佛,不好的時候就找上師加持。其實這是沒有用的。今天打人罵人,第二天去燒香,捐10塊錢就以為可以了,那佛豈不是成了罪人?在佛陀的眼中眾生平等,都象自己的兒女一樣。如果大哥殺掉小弟,把肉供養給父母,父母會歡喜嗎?所以學佛的精髓在於包容別人,用大慈大悲的菩提心去包容。但一定要用智慧來觀察。
佛教有大乘、小乘、金剛乘佛法。就學佛來說,不管學大乘、小乘、金剛乘的人,都要團結,也不能分開說大乘、小乘。佛陀為度化不同根基的人,創造了不同法門。佛陀象一個高明的醫生,知道人可能會得各種各樣的病,所以創造了八萬四千種法門來度眾生。一個醫生只會醫一種病不行。所以有大乘、小乘、金剛乘,有觀音法、蓮師法等等的度化眾生的各種法門。
特別是密宗,有憤怒本尊的修法,這些憤怒本尊有一面八臂或者三頭六臂等等的形象,這其實都是為了度化眾生,用智慧和慈悲度化眾生。為什麼有的佛像做得威猛恐怖呢?因為有些眾生必須要用這種威猛恐怖的外像才能調伏,而其內心其實是慈悲的,都希望有一天這些眾生能解脫輪回苦海。佛陀是無私的,並不希求自己得到什麼利益。
我們做一個佛的弟子,首先要認識正法。因為現在盜用佛教名相欺騙眾生的多,也有假的出家人,所以我們必須要分析。那我們沒有神能,沒有智慧,怎麼分析呢?通過時間,我們會明白。因為修行是生生世世的事,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時間都很短。修行求往生解脫,是生生世世的事。去考慮哪個人是不是有名氣,是不是大活佛,這些是不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看他是不是具有正知正見。正知正見是指他的知見都是利於眾生,沒有貪念。我們如果去觀察法師是不是有名,是誰轉世,是哪個寺院的,這些都不重要。關鍵要看他是不是有正知正見的人。
有的人認為只有活佛、法師才可以傳法,一般的出家人喇嘛就不能傳法,也沒有這個說法。密宗講金剛上師可能出家,也可能在家,關鍵在於是否講正知正見的法,講正法。師徒間的語言要溝通,如果語言不通那不行。我們都是眾生,要用語言來引導,慢慢對佛法生出信心,相信因果業力。所以作為弟子,不必在乎上師的名氣、道場,而在於他是不是有正知正見的人,我們是否對他生得起信心。
我們在修行中,不管是哪個宗教,哪個宗派,除了邪教,我們都不能誹謗。特別是佛教中的大乘、小乘、金剛乘等。攻擊別人的上師,炫耀自己的上師,這是誹謗三寶,是造大業,是"五無間罪"。還有另一種情況,比如有人學淨土學了幾年,現在又認識了密宗,就開始誹謗淨土的師父。這對修行是沒有好處的。這時首先要懺悔,師父接受了以後再跟隨別人,可能才會有點用。
所以每個宗派,大乘、小乘、金剛乘,都是度化眾生的方便法門,都是佛陀所造。如果誹謗就是誹謗佛陀。作為密乘弟子,不管是對大乘佛教還是小乘佛教的弟子,都不能互相誹謗。因為都是眾生,不能傷害眾生一根毫毛,而要救度、普度。但這很難。如果沒有能力救度,起碼不能傷害。
佛教講一切都是無常的,包括生命、家庭、工作、房子,都是無常的。房子雖然建成,總有一天會塌掉。但也不是什麼都不做,拋家棄子。佛教講不可以逃避,這是恩恩怨怨,因因果果。我們得到的善緣多,就要多做善事回報;如果是惡緣多,就要多還債。
每個人都有貪念,比如想做工程師、老闆,這些都是欲望、夢想。但首先要做好今天、明天。如果今天、明天不做好,就沒有將來。比如學生希望讀大學、碩士、博士,必須要先看好今天的書,否則就不可能去讀。所以佛教講我們要珍惜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世間是無常,但我們要珍惜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珍惜當下,這種珍惜才是真正的解脫方法。作為凡夫眾生都追求完美,但不可能事事完美。能在無常中珍惜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就可能達到完美。這時無論跟隨哪個上師,都會往生圓滿。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就不可能得到往生、解脫。
(2004年3月12日於重慶,根據錄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