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1/08 22:43:48
學習次第 : 初階

 弟子規另解 第八課

現在正講。所謂謹,就是警惕自己的言行舉止,對不如法的行為予以遣除,對今生來世有意義的行為則去行持。

講授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古人在修心養德方面,有許多殊勝的教言,而現代生活中,這些基本已蕩然無存了,仿佛成了虛空中的鮮花與石女的兒子。所以,我們應努力將前人的珍貴文化加以弘傳,而對一些垃圾知識或糟粕學問,則不必接受,否則會給自他的身心健康帶來危害。

如今不僅是漢地,甚至包括藏地,也面臨著西方文化的衝擊,在種種衝擊面前,多數人不知不覺捲入其中,還自以為是一種進步。這種影響,從學校中也看得出來,比如老師所教的有些知識,孩子可能一輩子也用不上。我看過很多小學課本,裏面常提到天文學家、地理學家、物理學家,但是,孩子會不會個個都成為牛頓、愛因斯坦呢?很困難。其實對他們真正有用的,是一些做人的道理,如怎樣培養健康的心態、怎樣完善自己的人格,這些本該多講,可現在卻講得很少。所以,漢地雖然不斷進行教育改革,但因抓不到重點,結果往往面目全非,以至於從高等院校畢業的學生,縱然拿了博士文憑,卻依然很難找工作。如今即便是養豬、掃廁所,很多博士也去應聘,這是什麼原因?就是他們從小沒受過人文教育,為人處世的方法比較欠缺。

前不久,有位藏地當代文學家,分析了當前垃圾知識對社會的危害。我也瞭解了一下,覺得確實言之有理。現在許多城市裏的知識份子,不說對社會和國家做貢獻,連自身生活也沒有著落,究其原因,就是從小沒有培養做人的理念,一直學些用不上的知識。這樣一來,不管你學了多少年,但到社會上的時候,這個用不上,那個也用不上,很多現象非常可悲。因此,將老祖宗留下的有益學問拋之腦後,而去拼命追求西方文化,這到底有利還是有害?有智慧的人應該不難看出。

魯迅先生有一篇《拿來主義》,就曾專門批判過不加揀擇的全盤西化。他在文中說:幾百年之後,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所以還應該給他們留下一點禮品。這些禮品指什麼?就是不能挖傳統文化的根。畢竟西方文化的根在西方,那兒有與之相應的風俗習慣、生活理念,可漢地文化的根不在那裏,一味地模仿西方是學不來的。

藏地也是同樣,現在很多人學西方、學漢地,當然,有價值的雖不必排斥,但也不能統統拿來。假如認為自己的傳統美德都是過時、消極的,從而完全拋棄,那最終導致的結局,也不一定令自己滿意。前些日子,青海那邊拍了一部小電影,裏面的情節是說:在藏地民間,有一些佛教和傳統文化相結合的珍貴故事,但很多年輕的藏人認為,這是一種古老的迷信,於是把這些全部拋棄。後來他們在研究過程中,始終找不到傳統文化的根,為了找根,又四處奔波,而老人們已紛紛離世,最後他們什麼也沒找到,落入悔恨與遺憾之中。所以,每個民族都應保留自己的東西,並把它儘量傳給下一代。

如今,經濟發展了,生活水準提高了,跟幾十年前比起來,現在的生活可以說非常幸福。可從另一個層面來看,精神空白、道德淪喪,有價值的文化正快速隱沒,有害的知識卻日益氾濫,人們一代不如一代。尤其在電視上、網路上、雜誌上,鋪天蓋地都是暴力、色情的大量資訊,直接衝擊著年輕人的感官。本來,人在貪心、嗔心面前就很脆弱,再加上外境的不斷誘導:在虛擬的世界中,人們個個殺人不眨眼,打仗的時候,人頭被砍掉,鮮血噴湧而出……久而久之,他們在實際生活中殺人,也會覺得沒什麼,不再懂得何為悲心、何為憐憫。

近年來,人們的變化實在很大:穿著變了,從簡單樸素成了花花綠綠;住處變了,從土屋木房成了高樓大廈;交通工具變了,從徒步行走成了坐高級轎車……但這些並不意味著進步。在過去,人心純樸、善良、清淨,且互相關愛,而如今,人心不但冷漠,還增添了一股兇狠的戾氣。因此,單純追求物質上的進步,往往是人心墮落的最大幫兇。

前幾年,我寫過一些文章,但沒有發表,主要是寫藏地所受的文化衝擊。我在文中講道:藏族美好的傳統文化,以後只有在農田裏的老農民、山上的老牧民身上,可能才見得到了,除此之外,那些年輕的知識份子,根本不知自己文化的根在何處。在很多年輕人眼中,民間是落後、封閉的代名詞,可恰恰就是在這樣的地方,才有真正具價值的學問和傳統。所以,盲目地往前看不一定有利。魯迅先生也說,拿來時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否則,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美國的電影,也會被我們一概地統統拿來。

其實,每個人不應小看傳統文化。有些行為看似雞毛蒜皮、不值一提,如吃飯該怎麼吃、走路該怎麼走,但它關乎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現代人或許覺得這些沒意義,在他的頭腦中只有掙錢掙錢,所謂不管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其他什麼都不管。多年不見的朋友見了面,也是一開口就問:你在哪個單位?每個月工資多少?……”人活在這個世間,好像只是為了錢,此外根本沒有有意義的目標。

一切向錢看這一口號的引導下,人們的行為也自然出現各種毛病,家庭問題、社會問題層出不窮,而且越來越難以處理。去年德國之聲說:漢地的離婚率高達55%以上。若果真如此,則非常可怕,但這也許有點誇張。不管怎麼樣,現代人的生活中,家庭和單位的問題很難處理,原因是什麼呢?就是人的素質普遍下降,人人唯一希求財富,貪心越來越膨脹。在這樣的環境中,現實與追求之間不斷衝突、不斷碰撞,以至於原本有規律的生活日益混亂。

反復思維這些,更讓人覺得出家的偉大。並非因為我是出家人才這樣自誇,而是相較於當今社會,出家人的團體中沒有爾虞我詐,也沒有很多矛盾衝突,確實容易管理。我們出家的目的,就是為了利益眾生,即使暫時做不到這一點,自己過少欲知足的生活也心滿意足,沒有過多的要求,也沒有非分的奢望。可世間人不是這樣,他們的貪欲特別可怕,為了錢而不擇手段,貪污公款、中飽私囊,把國家和他人的錢財,肆無忌憚地裝進腰包……種種現象觸目驚心、不一而足。

因此,大家應站在公正的立場上,看看是現在人的思想健康?還是古人的生活清淨?加以對比之後,要決定今後選擇哪一條路。我們作為人,除了吃飯睡覺,還要有一個人生目標。但這個目標不能僅為了自己快樂,而應盡心盡力饒益人類,乃至所有眾生。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就像一盞小小的燈火,都有一分慈悲和愛的光芒,但能不能將這光芒散發出來,就看你自己了。

昨天講了,晚上應該晚睡,早上應該早起,那起來以後幹什麼呢?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修行人通常會念經、磕頭、作功德。而普通人早上起來,先要洗臉、梳頭,把自己打理乾淨。同時,吃完飯後要刷牙漱口,上廁所之後馬上洗手。

刷牙、洗臉、漱口這些誰都會,但實際上這裏面還隱含著一些修養問題。比較而言,漢地很多人做得不錯,確實也需要這樣,倘若不講個人衛生,不洗臉、不刷牙、不洗澡、不洗衣服……十來天后你就沒法見人了。不要說一般人,就算是人們特別喜歡的國家領導、當紅明星,他們如果蓬頭垢面、衣冠不整,別人也不願意接近。

作為修行人,衛生理念非常重要,對此《毗奈耶經》中講得很清楚。在古代,刷牙是用牙木或齒木,至於怎樣刷牙,包括怎樣洗手、洗臉,戒律中有細緻的敍述。不單是個人衛生,集體衛生、環境衛生也有很多講究。這些道理,除了小乘戒律中有以外,密宗外續部也講了很多。

譬如掃地,佛經中就講了五種功德:一、自心清淨;二、令他心清淨;三、諸天歡喜;四、植端正業;五、命終之後當生天上。所以,我們平時打掃衛生,不僅自己覺得舒服,而且還有許多功德。正因為如此,佛教中任何一個寺院、僧房,都非常潔淨,再加上僧眾的清淨威儀,自然而然讓人生起仰慕之心。

搞好衛生不僅能令他人生信,而且也有利於自己修行。比如你每天早上臉洗了、牙刷了,把屋子打掃乾淨了,那不管念經還是參禪,都非常舒心悅意。有些道友也說:屋子若打掃乾淨了,就很願意在裏面看書、坐禪。的確,如果屋子裏像狗窩一樣亂糟糟的、特別髒,那誰也不願意呆在裏面。

因此,講究衛生很重要。藏傳佛教中阿底峽尊者開創的噶當派,對道場及個人的衛生特別重視。以前我去拉薩為覺沃佛像貼金,需要寺裏一位元格西的開許,我便進了他的寮房。一進去就感覺不一樣,屋裏纖塵不染,書也擺放得井然有條,讓人不知不覺有一種清淨感。然而,有些人出家後,好像什麼都不執著,尤其來藏地修學的,可能條件也不允許,平時邋裏邋遢、不修邊幅,這樣對自己的健康也有損害。

所以,我們該洗臉時要洗臉,該刷牙時要刷牙。特別是刷牙,現代醫學界建議,早上起床後要刷,晚上臨睡前也要刷。此外,有些城市裏的人喜歡吃夜宵,這種習慣其實不太好。因為夜間睡著以後,除了心、肺繼續活動外,胃等器官已停止運作,之前所吃的東西,整晚停滯在胃裏不消化,早上起來時,嘴裏就會有臭氣。

對於醫學、佛學的健康理念,我們也要懂,懂了這些,不但可以保養身體,對行持善法也有很大意義。所以你們不要認為:這只是古人的說法、是佛教的條條框框,完全是一種約束!其實,這點點滴滴都有助於修行。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冠必正,紐必結:冠指帽子,紐指紐扣。一個人的穿著應該整齊,不要不倫不類。像戴帽子,應該戴正,不要歪著斜著。現在很多人覺得斜戴好看,就像模特一樣,其實帽子戴不正、衣服扣不好,也是缺乏內在修養的表現。一個人如果有涵養,從外在的儀容裝束上可以體現出來。

襪與履,俱緊切:襪子、鞋子也要穿合適的,鞋帶應該系緊。如果一隻腳穿紅襪子,一隻腳穿藍襪子;一隻腳穿球鞋,一隻腳穿皮鞋……過於隨便了就不好。還有些人趿拉著鞋,這也不如法。因此,日常儀錶一定要端莊。

佛教中對威儀也有嚴格要求,《毗奈耶經》就專門講道:出家人的裙子不能過長,不能過短;系腰帶時中間不能突出;披單和上衣的質地、顏色如何……要求相當多。而這些要求,使修行人僅以外表就能令人生信。

大家都知道,舍利子最初修學外道,他很有學問,任何知識一看就精通,於是傲然以為沒人夠資格做他的老師。有一天,舍利子巧遇佛陀的弟子馬勝比丘[23],他的威儀行止非常莊嚴,徐徐而行,寂靜調柔。舍利子一見,心中非常驚奇,不禁上前恭敬地問:您是哪個教派的?您的老師是誰?馬勝比丘說:我的老師是釋迦牟尼佛。舍利子想:弟子的威儀都如是莊嚴,老師更不用說了。於是轉告目犍連,兩人一起拜見佛陀,並最終趨入佛門。

可見,一個人威儀莊嚴相當重要。漢地也有這樣的公案:春秋時期有個昏君荒淫無道,他有一位大臣叫趙宣子,為人忠誠,時時處處都在勸諫君主。君主很不耐煩,有一天突然起了歹念,雇殺手想把趙宣子殺掉。這個殺手叫鋤麑,天不亮就到了趙宣子的家。這時趙宣子已經起床,端端正正穿好朝服,在那兒稍微閉目養神,等著上早朝。殺手見了很感動,心想:一個人平居時都畢恭畢敬,這絕對是國家的棟樑。假如我殺了他,就是不忠,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假如不殺他,又失信于君主,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能在世上做人呢?最後他不得已,就撞樹自殺了。可見,一個人的威儀如理如法,竟可以產生這麼大的力量。

我們學院對穿著也有要求,不要穿得名貴,但至少應整齊乾淨,披單、三衣都穿在身上,不能隨隨便便。在家居士也應如此,有些人喜歡墮入一邊,沒學佛時愛化妝打扮,買很多漂亮的衣服,而現在學了佛,覺得這些沒必要了,平時頭髮亂蓬蓬的,臉也不洗,這就很不合理。你這樣邋遢,同事和熟人也會看不慣:這人以前還不錯,自從學了佛,臉色就很難看,穿的也像乞丐。一學佛就成這樣,那我們不要學了。所以,為了展示一種莊嚴,穿著整潔還是有必要,否則,用不執著的口吻來排斥一切,這是不明智的行為。

學了這部論典後,作為出家人,理應穿整齊一些,給人一個好印象,不要顛顛倒倒、不僧不俗。現在很多人注重第一印象,如果你臉不洗、牙不刷,一說話就噴臭氣,衣服也特別髒,而且一邊高一邊低……別人定會譏笑你。說你是大成就者吧,又不是;但若沒有內在成就,光是外面破破爛爛,這也代表不了什麼。所以,人還是要像一個人。

在世間上,公務員都穿符合身份的衣服,那身為人天師表的出家人,基本威儀更要具足。以前藏地有個傳統是:不學戒則不能上堂。所以,在學佛的團體中,言行舉止不要太過分,倘若你什麼都不執著,穿的也好、吃的也好,處處與世人格格不入,如此不僅不能度化眾生,還會起一些反作用。因此,具足威儀極有必要,不如法的地方必須要改。

二十多年前,我在德巴堪布座下聽《大圓滿前行》。那時宗教剛開放,我們也剛出家,由於很多傳統被破壞了,所以堪布講了許多威儀。第二天早上,他老人家親自站在門口,看每個人衣服穿得怎麼樣。一個叫珠吉的喇嘛,把領子的人造毛翻出來了,堪布抓著他的領子說:這威儀是誰教你的!這是人的衣服,還是非人的衣服……”大家都特別害怕,穿得不整齊的,趕緊跑回去重穿才敢過來。確實,佛教僧團對衣著還是很講究,威儀莊重的話,人們看後也會起信心。漢地像虛雲老和尚的道場、一些律宗佛學院,這方面就做得很好,那裏的僧眾一出來,信士們不得不恭敬。

以前我隨上師如意寶去印度時,見過很多高僧大德,有些大德的威儀,讓我特別生信心。當時他們穿這種上衣(藏地叫東嘎),學院還沒有,我覺得他們穿上很威儀,就發願以後也要穿。回到學院我剛穿時,很多喇嘛開玩笑:你這樣穿,不要變成格魯派啊!但不管別人說什麼,我覺得這是如法的。印度因天氣的緣故,這樣穿的人很多,可藏地還不多,但後來包括學院在內,大家也覺得這很好,就開始紛紛效仿了。所以,凡是好的威儀,出家人就要學。而那些過分的、不合傳統的,不管別人怎麼讚歎,我們也該頭腦清醒,用智慧作取捨。否則,有些所謂的新文化,對佛教的衝擊特別大。

總之,通過這樣的學習,希望大家不但要對傳統文化生起信心,行為上也要有明顯改善。不然,即使你內在境界再高,行為上不倫不類的,還是讓人不起信心。反正我是有這種感覺,也許我的邪見比較重,但出家人也好、在家居士也好,該怎麼做就要怎麼去做,比如衣著要整齊,要像一個修行人。

當然,什麼事都不能墮兩邊,穿著不能太邋遢,但太招搖了也不行。比如老師,就要有老師的威儀,北京有個教授在講教師威儀時說:老師若打扮得時尚光鮮,耳環也特別大,那一站到講臺上,學生們不用學知識了,因為注意力都被耳環吸引住了。可見,穿著要與身份相配。

所以,大家在穿著上,要經常觀察自己。曾經有個女明星說:我父親最偉大之處,就是每次出門之前,總在鏡子面前照很長時間,反反復複觀察自己的頭髮、衣服。雖說出家人這樣做不太如法,但至少也該注意一下,以免讓人生起邪見。

居士、非佛教徒也是一樣,除非你有特殊的密意,否則,穿著不要太不講究、太不執著。乾隆皇帝有個大臣叫劉墉(劉羅鍋),他有一次故意反穿衣服,當皇帝責備他時,他振振有詞地說:啟奏皇上,微臣朝服穿反顯而易見,可如今有人侵吞公款、大肆漁利,雖發生在大家鼻子底下,恐怕就不易察覺了吧……”他故意借此把和珅的貪污行為暴露出來。可你們若沒有這種目的,還是應該穿得如法一點,不要去裝濟公和尚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放置衣帽的時候,一定要有固定的地方,不可以隨便亂扔,否則就會弄髒。

許多人在外面行為不錯,可一回到家就無所謂了,衣服、帽子到處亂扔,這個習慣不好。那天我到學校去,看學生們早上起來後,把衣服、被子理得整整齊齊,但晚上睡覺時,卻把衣服隨便一丟,所以就要求他們:晚上睡覺前,也必須把衣服疊好。這看似小事一樁,但卻牽涉到人的修養。

現在很多大人也不會疊衣服,讓他幫我把衣服裝進箱子裏,他就隨便亂堆,壓在一起,這是不合理的。以前上師去不丹時,那裏有個喇嘛叫歐哲,我很隨喜他的行為。他不管到哪個賓館,都會把上師南珠的衣服弄得乾乾淨淨,然後疊放整齊,最下面是裙子,上面依次是披單、腰帶。上師要出門時,他又把衣服理好放進行李箱,書也擺得很如法。而我們有些人收拾行李時,書上放襪子,襪子上放鞋子……這樣非常不好。美國有個修行人說:如果你衣服放得亂糟糟,說明你有一顆亂糟糟的心。他講得很有道理。有些修行人的家特別亂,自己明明有衣櫃,衣服卻扔得東一件、西一件,需要的時候又找不到。這些小事上不注意,大事上也會漸漸不如法。

因此,我們平時應該讓物有定位,不僅是衣服,任何物品都要放在固定位置上,比如碗要放進碗櫃裏,不能放到衣服上。有些人從小沒學過這些常識,父母自己得過且過,沒有把這些教給孩子,爺爺奶奶雖然會,但已經去世了,所以孩子長大後行為很成問題,包括他自己住的屋子,都亂得慘不忍睹。

其實,我們的住處或辦公地方,乾淨、整潔很有必要。有一位盧先生,是非常成功的企業家,公司旗下約有八萬員工,他就要求:所有辦公室的桌子、檔案等,要擺放得整整齊齊,雜亂無章者,警告兩次後,第三次就開除。之所以如此規定,是因為他覺得,如果這麼小的事都不注意,大的事情更不可能做好了。

我以前也要求你們,特別是發心人員,穿著要整潔乾淨,工作室、臥室不能太亂。其實疊衣服的時間誰都有,只是你做不做而已。所以,歸根到底,這還是素質和修養問題,而不是自己沒有時間。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

穿衣貴在乾淨整齊,不必追求昂貴華麗、名牌流行。對外,衣服應符合身份,是出家人就穿僧衣,不能太花哨,即使你在家時喜歡花花綠綠,光著頭若還這樣,就會遭到別人譏笑;對內,要相合自己的經濟狀況,假如生活貧窮卻衣著奢侈,別人也會笑話你。所以,穿衣服要得體適宜,所穿戴的應符合自己的年齡、性別、身份、經濟狀況。

現在城市裏的人,好像覺得衣服越貴越好,有錢人買的衣服特別貴,其實這是一種浪費。穿衣只要乾淨、合體就可以,不必為此花太多心思。以前北京有個居士,她想供養我一件衣服,說在維也納買的,價值20萬人民幣。我說自己用不上,婉言謝絕了她的好意。但她說:實在不行,您把它賣了,做功德也可以。我說肯定賣不出去,就算200塊的話,別人可能也不要。我看了一下那衣服,似乎比較普通,看不出哪里值20萬,可見,太昂貴了也沒什麼意義。現在很多有錢人專門乘飛機到國外買衣服,今天到法國買一件,明天到倫敦買一件,實在是無聊,沒有事情幹!

衣服雖不必華貴,但是一定要乾淨。中國著名政治家王安石,論詩談史,無所不知,可他有個毛病——不愛衛生。由於長期不洗澡、不洗臉,使得他身上長了蝨子。有一次他跟許多大臣在皇上面前,一隻小蝨子爬到了鬍鬚上,皇上看到後,忍不住笑出了聲,他還不知道怎麼回事,等出門問同僚才明白過來。從此這成了千古笑談。所以,穿衣服務必要乾淨。

此外,衣服應該長期穿,不必換來換去。當然,你有條件的話,偶爾換一換也可以,但沒必要非追求昂貴,關鍵在於乾淨整潔、符合身份。有些年輕人不知道自己的身份,隨隨便便亂穿,那也不行。你是皇帝的話,可以穿皇帝的衣服,但是乞丐的話,就不能穿皇帝的衣服。所以,人的行為要符合規律,這叫做。就好比開車,必須沿著公路行駛,不然稍不注意就會翻車。人也一樣,生活實際上有規律可循,世俗有世俗的規律,勝義有勝義的規律,如果違規了,不符合於道,就會帶來許多禍患。

因此,無論是出家人、在家人,對這些知識都要重視!


第八課思考題

32、為什麼現在很多學歷高的人卻找不到工作?你怎麼理解傳統文化對一個人生存於世的影響?

33、一個人尤其是佛教徒,平時應怎樣講究個人衛生及儀錶穿著?你認為這有何必要?

34、放置東西時,為什麼要有固定的地方?這是否多此一舉?

35、穿衣服有什麼樣的規矩?何為上循分,下稱家?假如不守這些規矩,則會怎麼樣?

 


[23] 馬勝:最初皈依佛陀的五比丘之一,聽聞四聖諦而證得聖果。在佛陀所有弟子中,被稱為威儀第一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