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願文》講記(九)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我們接著講第二因積資淨障——積累資糧和淨除罪障。

今天講七支供的隨喜支。

隨喜能對治很多煩惱,主要能對治嫉妒心。我們不但不嫉妒他人,還能發自內心地對他人所做的功德生起歡喜之心,這叫隨喜。僅僅隨喜他人的功德,就能得到非常大的功德。

功德有屬於世間的、有漏的,也有出世間的、無漏的。凡夫若是隨喜出世間的、無漏的功德,雖然得不到同樣的功德,但是也能得到相似的功德;而只要能夠真正隨喜世間的功德,就能得到同樣的功德。不需要做什麼,輕易地就能得到這麼大的功德,這是隨喜本身特有的一種功德。

比如,今天有一個人修學正法開悟、解脫了,我們凡夫能真心隨喜,就能得到和他差不多的功德。但因為開悟、解脫屬於出世間的功德,凡夫還沒有開悟、解脫,所以只能得到相似的功德。雖然不是完全等同的,但也差不多很快就能開悟、解脫了。

我們凡夫僅僅隨喜造佛塔、建寺院、塑佛像、誦經、持咒等這些世間有漏的功德,就能得到同樣的功德。

隨喜他人所做的功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嘴上會說隨喜,但是不是發自內心的,還不好說。真正的隨喜不是在嘴上說的,而是要在內心深處有這樣一個隨之歡喜的心態。所以一般來說很難做到。

要做到真正的隨喜,要具足兩個條件。

第一,從勝義諦來講,有無我的智慧,放下自我了,才能真心實意地隨喜他人的功德。真正放下自我的人,才能完全做到隨喜。

我們聽到、看到別人在做功德、做善事,心裏能真正生起那種無偽的歡喜之心是非常難的。因為凡夫都有貪嗔癡慢疑這些煩惱,而煩惱之根就是我執。若是沒有放下自我,沒有無我的智慧,怎麼能祛除我執?若是有我執,這些煩惱就無法根除,自然會在相續中生起,自然就有嫉妒心。一遇到對境時,嫉妒心自然就會浮現出來,所以很難生起真正的歡喜之心。

第二,在相續中生起願、行菩提心,尤其是生起願菩提心後,才能生起歡喜心,才能真正隨喜他人的功德。

為什麼呢?因為要生起願、行菩提心,首先要有慈悲心,而慈悲心的基礎是知母、知恩、報恩。真正知道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父母,他們對我們的恩德和現在的父母一樣,然後就要報答他們的恩德。這些都是真心實意、發自內心的。在這樣的情況下,若是他人積累功德與善根,得到好處與利益了,相續中自然就能生起這種歡喜之心。因為我們有報恩的願望,為他們承辦一些利益,本來應該是我們要做的事,現在我們不用為他們做什麼,他們自己就有功德和善根了,自己就能得到解脫和成就了,我們肯定會非常高興地隨喜!比如,今天你要幫助某人做一件很麻煩的事,但他自己解決了,不用你幫了,這時你一定會非常歡喜。

如果不是這兩種情況,在其他的情況下,就不能說是真正的隨喜。現在的學佛人都會說:“隨喜,隨喜”。是真心隨喜,還是嘴上隨喜?在內心深處有沒有生起這種真正的歡喜之心?若心裏沒有,那就不是真心的。如果在你的相續中還有嫉妒心,怎麼能生起歡喜心,為了什麼歡喜呢?所以不好說你是不是在隨喜。

隨喜應該是平等的,有分別的隨喜不是真正的隨喜。比如,你特別喜愛的兒女在外面做了一件好事、善事,你肯定會發自內心地高興,一定會隨之生起歡喜心。但是這種歡喜心不是此處講的隨喜。

平等的隨喜是對誰都一樣。無論是恩人或仇人,喜歡或討厭的人;無論是什麼情況,高興或不高興,關係好或不好,任何時候都能隨著他人生起歡喜之心,這才是佛講的真正隨喜,才會有極大的功德。

“佛說同獲彼福德”,有人一定會懷疑:“怎麼能獲得同樣的福德呢?什麼也沒做,就能得到這麼大的功德嗎?是不是不學、不修,只隨喜就行了呢?不可能吧?”此處講的隨喜的功德,是在“聞聽他人行善時,若舍嫉妒不善心,誠心歡悅作隨喜”的情況下。若能這樣隨喜,才能得到同樣的功德。

我們這樣仔細分析、講解,就不會疑惑。其實隨喜很難,真正有無我的智慧,無偽的願、行菩提心,那已經是登地的時候了。因為有各種方便,積累功德非常快,隨喜也容易。其實真正能做到隨喜,那是非常了不起的。

佛在世時,有一天,勝光王邀請佛陀及其眷屬,併發心供養他們三個月的飲食、衣服等諸多受用。在當時,只有勝光王這樣有大福報、有能力、有勢力的人才能做到,其他任何人都無法做到。

一天,一乞女來此討飯。她心想:“勝光王前世肯定種過很多善根,否則他現在怎麼能轉生為國王,這樣承侍佛及眷屬呢?他將來肯定會有更大的福報。”於是她從內心深處生起了一種歡喜心。她不是虛情假意的,而是真心實意的這樣想。她又想:“我前世沒有修福,今生沒有勝光王的能力與福報!現在淪為乞丐,要討飯,靠別人養活,將來會更慘!”

 

乞女的這幾顆心是無價之寶!第一,她想到了勝光王的前世、今生及未來,這就是相信了輪回,相信了因果;第二,她隨喜了勝光王的功德;第三,對自己所遭受的貧困的果報生起了慚愧心。

那天,佛用完齋時問勝光王:“你今天供齋的功德,是回向給你自己,還是回向給比你還有善根的人?”勝光王心想:“在此哪有比我善根還大的人?”於是就答應了,“若是有可以回向給他。”佛回向時,念了那個乞女的名字。

連續幾天都這樣回向,勝光王也有點不高興了,問大臣們有沒有妙計阻止這件事。有一個大臣說:“有啊,等乞女再來時,讓她生氣,功德就能毀壞了。”勝光王採納了他的主意。當那些乞丐又來的時候,不但一粒米也不給他們,還打罵他們。那個乞女肯定沒有登地,沒能控制自己,果然生氣了。佛祖說:“她本來功德非常大,但是今天一生氣,功德都毀壞了,現在功德可以回向給勝光王了。”後來佛跟勝光王講:“她發自內心地隨喜你,這個功德非常大。你雖然在做功德,但有時會摻雜吝嗇心、傲慢心等煩惱。而她隨喜時沒有摻雜任何煩惱,是純淨的善念,所以她隨喜的功德已經超越了你的功德。”

隨喜這顆心必須是真心實意,發自內心的。這種真心的隨喜,登地以後肯定有,真正在相續中生起無偽的願菩提心或慈悲心時也有,除此之外很難。一般的情況下是不會的,特殊的情況下不好說,與遇到的對境,自己的念頭,以及業果的成熟,都有關係。

人的根基不好說。現在很差,也許一會兒就成熟了,突然生起真正的隨喜心了;現在根基很好,也許過一會兒就差了。這些都是有可能的。

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公案,剛才還在造業,現在相續成熟了,立即見性成佛了。我們常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這個意思。剛才還拿著刀殺害眾生,忽然就見性成佛了;剛才還在種地或放牧,忽然就見性成佛了;剛才還在為生活奔波,突然就見性成佛了。這些情況都有。

佛講過:“一些極其微妙的因果,除了佛之外,誰也無法完全了知。”有些人想以一兩個公案就把一切佛理都涵蓋了,不可能。人與人不一樣,事與事不一樣。情況是各種各樣的,不能一概而論。

第四支隨喜支。

聞聽他人行善時,若舍嫉妒不善心,
誠心歡悅作隨喜,佛說同獲彼福德。

聽說有人塑佛像、建廟、念咒、修加行等等,行持這些善法的時候,若是沒有嫉妒等不善的起心動念,在內心深處,誠心誠意、悅意歡喜地做隨喜,佛說能獲得和那個人同樣的福德。不用人力、財力,一個意念隨喜,就能得到這麼大的功德和福德,多好啊!

故於聖者及凡夫,所作諸善皆隨喜。

“聖者”就是聲聞、緣覺、阿羅漢、菩薩、佛;“凡夫”是還沒有得地的,如天人、人、阿修羅、餓鬼、傍生、地獄,這六界眾生。所以,無論是聖者還是凡夫,所做、所具有的功德、善根、福德,統統都隨喜。比如有人精進了,我們真心隨喜;有人修行有進步了,我們真心隨喜;有人今天考試考得好了,我們真心隨喜。

那麼是不是“同獲彼福德”?這裏有四種情況。

第一、聖者隨喜聖者。如果你是出世間的聖者,你再隨喜聖者,你完全可以得到聖者所做的功德與善根;不是相似的,而是真實的。

第二、聖者隨喜凡夫。凡夫做的那些功德與善根雖然是有漏的,你通過隨喜,卻能得到無漏的功德,超越他本身所得到的。

第三、凡夫隨喜聖者。聖者做的那些功德、善根肯定是無漏的。凡夫在沒有開悟、登地的情況下,不可能得到無漏的善根。因而作為凡夫,隨喜聖者,只能得到相似的善根與福德。

第四、凡夫隨喜凡夫。只能獲得凡夫所做的善根與福德。

總而言之,凡夫通過隨喜,只能得到有漏的功德;而聖者通過隨喜,可以得到無漏的功德。偈頌裏講的“同獲彼福德”,沒有明確區分有漏或無漏,但我們自己通過分析可以明白。

於發無上菩提心,廣利有情皆隨喜。

這是大乘的善根或福德。他人發菩提心了,應該隨喜;他人利益眾生的事業廣大無礙了,應該隨喜。但很多人嫉妒,看到有人當輔導員,當法師了,就嫉妒了。不應該嫉妒,應該隨喜。你能真心實意地隨喜,也能得到同樣的功德、善根和福德。你和他差不多了,也快要發菩提心、廣利眾生了。

斷十不善行十善,救護他命發佈施。
守持戒律說實語,化怨言語直柔和。
少欲言說具義語,修持慈悲行正法,
於彼善法皆隨喜。

“斷十不善行十善”,喬美仁波切在此處單獨講了隨喜十種斷惡行善。有人斷除十種不善業、行持十種善業了,要真心隨喜。

“救護他命發佈施”,“救護他命”,不但不殺害眾生,還能救護他眾的生命,就是全力以赴地愛護自他的生命,這是身三業中的第一個。“發佈施”,不但不偷盜還做佈施,這是身三業中的第二個。“守持戒律說實語”,不但沒有不淨的行為,不邪淫,還能守護戒律,這是身三業中的第三個。

“說實語”就是不但不打妄語,不說假話,還說諦實語。這是口四業中的第一個。“化怨言語直柔和”,不但不挑撥離間,還化解他人的怨恨。這是口四業中的第二個。“直柔和”,說正直而柔和的語言,不說惡語。什麼叫惡語?惡語不一定都是粗語,只要是讓人不悅意的、讓人起煩惱的語言都是惡語。不說惡語還能說柔和語,就是說好聽的話,而且是實話,不是說花言巧語。這是口四業中的第三個。“少欲言說具義語”,“具義語”,說有意義的話,能消滅煩惱,增加善心、正信、正知、正見,和佛法、修行有關的話語,不說綺語,不說沒有用的閒話,不道聼塗説。這是口四業中的第四個。

你們平時談話的時候,都不講佛教典籍裏的公案,卻講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其實我們可以談佛教的歷史,講佛法裏面的故事;可以唱覺歌、道歌、法語等;還可以讀誦佛經裏的贊偈、詩文。

“少欲”就是少貪,不貪心。這是意三業中的第一個。貪欲是輪回的根,對人、物等一切都不應生貪欲之心,知足少欲。“修持慈悲行正法”,不但沒有害心,還能發慈悲心——發自內心地想拔除一切眾生的痛苦,給予一切眾生安樂。這是意三業中的第二個。“行正法”不但沒有邪見,還有正見,能修持正法。這是意三業中的第三個。

以上就是十種善業。我們聽到、看到、想到他人在修十種善業時,能發自內心地隨喜,我們也能得到同樣的功德與善根。“於彼善法皆隨喜”,所有的善法,無論是聖者做的還是凡夫做的,無論什麼樣的善根都應該全部隨喜。

我們寺院的這些僧眾從小出家,行持善法,從來沒有做過壞事。你們有沒有隨喜?沒有吧!他們看起來挺平凡的,但這個功德你們都很難相比。有些人覺得自己很有修行,卻連世間的五戒十善都沒有做到。

大家看介紹我的文章,認為我七歲出家很了不起,其實這沒有什麼。藏地很多人都是六、七歲出家,可以說相續沒有被染汙過。這個功德你們很難比啊!

我到內地以後聽說,內地五百個修行人中有一個成就者。但是按照藏地的說法,藏地五個修行人中就有一個成就者。很多人好像都不太相信,心裏懷疑:能有那麼大的差距嗎?真的不一樣!

其他寺院我不敢說,我們寺院無論是老喇嘛還是小喇嘛,還有那些長期在寺院修行的居士,我一次也沒有聽說過他們之間發生矛盾與衝突,都是那麼和睦、團結。雖然那些小喇嘛年齡很小,都是幾歲、十幾歲,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打過架,他們都不敢,因為有老師、管家,還有上師。我從喇榮回到寺院已經七、八年了,經常與他們在一起,若是有這種現象,管家一定會告訴我的,我不可能不知道。

但是你們由於習氣,經常發生矛盾,很多時候連這些小喇嘛都不如!所以你們要好好地向他們學習。你們年齡比他們大,閱歷比他們多,但是你們內心的智慧和清淨的戒律照他們差得太遠了。你們現在到這裏,不是要得到世間的學問,而是要學習清淨的戒律,廣大的智慧。多跟他們學,別給我丟臉,別給大家丟臉。

以上講的都是隨喜支。隨喜能對治很多煩惱,尤其能對治嫉妒心。有嫉妒心,尤其是嫉妒心非常嚴重的人,內心不可能得到安寧。

下麵是第五支請轉*輪支。

十方浩瀚世界中,圓滿正覺後不久,
我於彼等前祈請,迅速廣轉妙*輪,
佛以神通知彼義。

“十方浩瀚世界中”,那麼多的世界中;“圓滿正覺後不久”,和釋迦牟尼佛一樣,成佛道不久;“我於彼等前祈請,迅速廣轉妙*輪,”我到他們的面前祈請,迅速廣轉*輪。“佛以神通知彼義”,佛菩薩通過神通,了知我們的心願。佛、菩薩慈悲,一定能滿我們的願。

佛法是需要祈請的。佛祖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道後,七七四十九天沒有講經說法,沒有轉*輪。為什麼呢?為了示現佛法的威儀及真正的價值,讓大家明白佛法不是誰都能得到,不是誰隨便就能求到的,所以佛祖沒有輕易傳法,七七四十九天示現不講經說法。

人道眾生哪有這麼高的智慧,知道要去請法呢?根本沒有人知道有佛。是天界的眾生,尤其是帝釋王、梵天王知道了以後,帶著無數的眷屬,拿著千輻*輪、右旋海螺以及無數的珍寶供品,祈請佛祖輾轉*輪。此後,佛才講經說法,輾轉*輪。在歷史上,大德高僧宣講佛法,也是要通過祈請的。現在到末法時期了,沒有人請法。

祈請轉*輪,能對治很多煩惱,尤其能遣除舍法罪。所以應該處處祈請廣轉*輪。

在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十方世界中,有很多佛菩薩不講經說法,不傳法。我們應該隨時祈請諸佛菩薩廣轉*輪。自己現在沒有轉*輪的能力,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祈請,讓諸佛菩薩轉*輪,用佛法的光明遣除世界的黑暗。

現在人間,有很多大德高僧、成就者是佛菩薩再來,然而由於眾生的福報淺薄,而示現沒有講經說法,沒有轉*輪。我們祈請諸佛菩薩、具德的上師、善知識廣轉*輪,講經說法,以佛法的光明遣除世間不可思議的災難。

很多人說:“過幾年是世界末日。”世界末日肯定有,佛在經中,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經說得一清二楚了。但不一定是這幾年。因為佛沒講過,蓮花生大士也沒講過,很多大德高僧有一些預言,可也沒講過具體的時間。但是因為眾生的業力不可思議,也不好說。

蓮花生大士預言過:“到末法時期,災難不斷。但能一心祈禱上師三寶,一心學修佛法,在世界末日的時候,也有得度的機會。”若能一心祈禱蓮花生大士,就能得到他的救度。

二零零八年,世界各地災難不斷,發生了很多不可想像的事情。那時,我沒有別的辦法,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祈禱蓮花生大士。我主張並且勸告大家發心念誦金剛七句祈禱文,大家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億多遍,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們卻圓滿了。後來災難也減少了,世界的動亂也慢慢平息了。不知道別人怎麼認為的,我認為這就是佛力的加持,是蓮花生大士的加持,因為我們一心祈禱了。我們在二零零九年也圓滿了一億多遍,今年圓滿一億多遍也應該沒問題。我們已經連續三年念誦金剛七句祈禱文了。

作為三寶弟子,面對災難的時候,不應該心慌意亂、手忙腳亂的,而應一心祈禱上師三寶,盡心盡力地去拯救危機,這是對所有眾生都有利的事情。

我們應該祈請佛轉*輪。佛菩薩慈悲,在佛菩薩面前眾生平等,無論是富貴的人還是貧窮的人,誰祈求都一樣,佛菩薩一定能滿我們的願,能輾轉*輪。這也相當於自己轉*輪了,這個功德、善根不可思議,對所有眾生的利益也不可思議!雖然自己沒多大能力,但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像佛、菩薩一樣利益眾生,還能通過這樣一個修法與方便,遣除我們往昔所造的舍法罪等罪業。

若周圍有具徳的上師、善知識,你可以親自去請法;若沒有,也可以通過意念、觀想的方法來祈請轉*輪。阿彌陀佛及一切諸佛菩薩都知道我們是怎麼想的、怎麼說的。

這就是請轉*輪支。

 

接下來講第六支請求不入涅槃支。

于佛菩薩持教師,諸欲涅槃彼等前,
祈請住世不涅槃。

佛祖釋迦牟尼佛快要涅槃的時候,阿難並沒有察覺,而珍達居士知道了。他到佛祖面前請求不入涅槃。佛因為他的祈請,延長了三個月的時間入涅槃,在此期間又利益了無數的眾生。

“于佛菩薩持教師”,“持教師”就是具徳的上師、善知識。現在佛已經涅槃了,大阿羅漢們也都涅槃了,那些具徳的上師、善知識是佛教的主人。

“諸欲涅槃彼等前,祈請住世不涅槃。”在十方浩瀚的世界中,正想要趨入涅槃的佛菩薩、上師、善知識不計其數。我們應該在他們面前請求不入涅槃。如果在自己身邊或周圍有這樣的上師、善知識,應該親自去祈請;如果周圍沒有,我們可以通過觀想和意念,來祈請不入涅槃。

佛和一地以上的菩薩都自在了生死。若是有意義,他們留在世間多長時間都可以。但是在三種情況下,他們會入涅槃:第一、暫時完成了利益眾生的任務;第二、眾生剛強難化,暫時度化不了;第三、佛、菩薩為了表法。第三種情況又包括兩方面:一、佛菩薩若是住世時間長了,眾生不珍惜,不覺得稀有;二、眾生會在相續中生起常見。因此,為了眾生在相續中能生起無常這種見解,佛菩薩也會示現趨入涅槃。

我們有一句諺語:“哪里有佛法,哪里就有平安;哪里有佛法,哪里就有快樂;哪里有佛法,哪里就有眾生的利益。”其實利益眾生的最佳方法就是弘揚佛法,除此之外,其他的方法都不究竟、不圓滿,因為解決不了眾生心靈上、根本上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靠佛法。所以我們要祈請佛菩薩、具徳的上師、善知識不入涅槃,長久住世,廣轉*輪。

下麵是第七支回向支。

以此為主三世善,回向一切諸有情。
願皆速得無上果,根除三界之輪回。

“以此為主三世善,回向一切諸有情。”“以此為主”,是說我們已經學修了七支供中頂禮支、供養支、懺悔支、隨喜支、請轉*輪支、請求不入涅槃支,要以這些功德、善根為主;“三世善”是指我們過去、現在、未來世中所積累的善根,現在都可以回向。回向過去世、現在世的善根,就像存款一樣,把這些都存在我們的阿賴耶識當中。而回向未來世中的善根,就像貸款一樣。將這“三世善”都回向給一切有情眾生。

什麼是回向眾生,回向菩提呢?很多經典、論典都說得很明確。發心和回向,一個是在功德的前面,一個是在功德的後面;一個是做善根的目的,一個是善根的去處。發心和回向,都要具足兩個條件:一個是為一切眾生,一個是為菩提。

回向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回向給眾生,這有兩個要點:對境是一切眾生,目的是圓成佛道。另一種是回向給自己,願自己早日成道,廣度有情,願自己的功德成為眾生成道的因緣。這兩種回向都可以。其他的回向方法都不太如法。

有的人回向給這個人、回向給那個人,說了一大堆,但是都不太如法。但很多人都喜歡自己瞎編,裝聰明,還特別執著這些,“回向給冤親債主,回向給有病的父母,回向給正在學習或考試的兒女,願他們學業有成……”

人的根基、相續都不一樣,有的人怎麼提醒都沒有用。這些回向的方法不是不可以,只是這樣不究竟、不圓滿,不是很如法。回向給一切眾生的功德、善根會更大一些。

“願皆速得無上果,根除三界之輪回。”願一切眾生都能迅速得到無上正果,徹底斷除三界輪回的根。輪回的因結束了,輪回的果也自然會結束。

願善我今速成熟,遣除十八種橫死。
身康力壯韶華豐,如夏恒河無盡財。
無魔怨害享正法,如法成就諸所願。
弘法利生大益成,使此人身具意義。

“願善我今速成熟”,願我的善根今生今世迅速成就。我們現在修淨土與大圓滿,願能迅速成就淨土法、大圓滿法。

“遣除十八種橫死,身康力壯韶華豐。”前面講的非時死,與此處講的十八種橫死是一個意思。為了延長生命,遣除這些橫死、非時死,祈禱阿彌陀佛所得到的加持力最大。因為阿彌陀佛也是無量壽佛,他有這個願力與加持力,幫我們實現這個願望。所以在此處發願,遣除十八種橫死,願我們能身體康壯,青春久駐,福壽綿長。

“如夏恒河無盡財,無魔怨害享正法,如法成就諸所願,弘法利生大益成,使此人身具意義。”無窮無盡的財富,猶如夏季的恒河水一般不斷增長;沒有一切違緣、障礙,能夠順利地修持正法;一切如法的願望都能無礙地實現;弘法利生的事業,能獲得巨大的成功。這樣我們的人身就有意義了,沒有耗費、浪費,沒有虛度光陰。

這些講的是七支供的內容,都是積資淨障最殊勝的方法,我們通過這些內容積累資糧,淨除罪業,這是往生的四因之一。七支供的內容今天都講完了。

今天就講到這裏。祝願大家吉祥圓滿,紮西德勒!

 

 

相關文章:
《極樂願文》講記(一) 達真堪布 緣氣:(3353)
《極樂願文》講記(二) 達真堪布 緣氣:(3264)
《極樂願文》講記(三) 達真堪布 緣氣:(4207)
《極樂願文》講記(四) 達真堪布 緣氣:(3751)
《極樂願文》講記(五) 達真堪布 緣氣:(3275)
《極樂願文》講記(六) 達真堪布 緣氣:(3499)
《極樂願文》講記(七) 達真堪布 緣氣:(3128)
《極樂願文》講記(八) 達真堪布 緣氣:(3194)
《極樂願文》講記(十) 達真堪布 緣氣:(3522)
《極樂願文》講記(十一) 達真堪布 緣氣:(3279)
《極樂願文》講記(十二) 達真堪布 緣氣:(3147)
《極樂願文》講記(十三) 達真堪布 緣氣:(3330)
《極樂願文》講記(十四) 達真堪布 緣氣:(3517)
《極樂願文》講記(十五) 達真堪布 緣氣:(3673)
《極樂願文》講記(二) 達真堪布 緣氣:(4048)
《極樂願文》講記(一) 達真堪布 緣氣:(3561)

上一篇(《極樂願文》講記(八)) 回目錄 下一篇( 《極樂願文》講記(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