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願文》講記(六)

達真堪布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第二因積資淨障——積累資糧、淨除罪業。

    昨天講了七支供的第二支供養支。我們無論是做供養還是做布施,如果心裡沒有生起施捨心,沒有斷除分別與貪著,即使做了,也沒有多大意義,達不到真正的目的。我們無論在何處,無論在何種對境當中,都能把握自己的心態,不貪著、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做供養的最終目的,也是做供養最佳的效果。所以大家應該從真實的意義上下功夫,這很重要。

    今天講忏悔支。我們要解脫成佛,而忏悔是我們解脫成佛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是必不可少的修持方法。我不止一次地給大家講過,修行的過程就是忏悔的過程,不懂忏悔的人就是不懂修行的人。真正的忏悔就是知錯、改錯。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忏悔。

    做忏悔最基本、最關鍵的是要具足四種對治力,四種對治力中的破惡力和返回對治力就是我們所說的知錯和改錯。若是沒有知錯,怎麼能有破惡力呢?若是沒有改錯,怎麼能有返回對治力呢?四種對治力中,破惡力和返回對治力是最重要、最根本的。

    在《極樂願文》裡,喬美仁波切也講到,若是對自己的錯誤和罪過沒有真正的追悔之心,沒有一個深刻的了解與認識,是無法能夠徹底消除業障的。除此之外,還要有誓不再犯的決心,否則,也不能徹底遣除業障。作為凡夫,不可能沒有錯誤,也不可能不犯錯誤。但若是你真正能意識到錯誤,能改正錯誤,這就是修行。

    在佛法裡我們經常提到開悟、成就。簡單地講,知錯就是開悟,改錯就是成就。我們有一句法語:“發現自己的錯誤,就是開悟;改正自己的錯誤,就是成就。”你認識了一種錯誤,就增加了一種覺悟;你改正了一種錯誤,就改變了一點相續,就有了一點進步,這也是所謂的成就。

    忏悔能對治很多煩惱,尤其能對治愚癡。愚癡是煩惱的根,也是輪回的根,是一切痛苦的來源。所以我們在這裡通過忏悔對治愚癡。如果沒有愚癡,我們不可能有煩惱和業障,也不可能感受痛苦。因為我們有愚癡、有我執,導致我們起煩惱,有自他的分別。貪自己,或者貪屬於自己的;嗔恨他人,或者嗔恨屬於他人的。貪心、嗔恨心、嫉妒心、傲慢心等這些煩惱、這些非理做意就會在相續中產生。這都是無明、愚癡導致的。

    若是沒有愚癡、無明,不可能有這些執著或者分別;沒有執著和分別,不可能有煩惱;沒有煩惱,就不可能造業;不造業,就不用六道輪回了;不六道輪回了,就沒有痛苦了。這也是一個因果循環,因結束了,果自然就會結束;因成熟了,果自然就會產生。因果循環是一種自然規律。

    佛在《俱捨論》中通過問答的方式闡述了輪回中各種各樣的情形。輪回是由什麼產生的?佛講了產生輪回的原因——善與惡的業力。這些業力又是怎樣產生的?佛講了是因為有煩惱。煩惱又是怎樣產生的?佛講了是因為無明,尤其是由當初的無明中生起的。

    因此在修行的過程中,鏟除業障至關重要。作為凡夫,不可能沒有業障,但是通過忏悔都可以鏟除。佛在經中也講過,有兩種人可以解脫、成就:一種是不犯錯、不犯戒的人。這種人非常稀少,除了我們的本初佛——普賢王如來之外,沒有不犯錯、不犯戒的人。另一種是犯錯了,但知道忏悔的人。這樣的人一樣可以解脫、成就。

    現在有很多人都非常自卑,覺得自己造業太多,罪孽太重,很難解脫、成就。我講過,沒有文化不是問題,罪孽深重也不是問題。我們有幸遇到了佛法,並且有這麼好的學佛修行的條件,又有這麼好的鏟除業障的方法,若是你能真正如理如法地學佛修行,都能解脫,都能成佛。

    佛在世的時候,有這樣一個公案。有人依止了一個邪師,邪師讓他殺人,並告訴他:“你若是能親手殺死一千個人就可以解脫。”他聽信了這個邪師的話,殺死了九百九十九個人。殺最後一個人時,遇到了佛陀。他想殺害佛,於是就去追趕佛。雖然他跑的非常快,基本上他想殺害的人都跑不掉,但是佛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功德和神通,他無論如何也追不上。

    後來,他覺得這個人不一般,這樣一轉念,佛就開始救度他了。佛說:“你不應該這樣,若是你真正想解脫,應該依正法,依正道。你現在這樣的行為會導致自己墮落惡趣,不會解脫。”他覺得佛講的話很有道理,就聽從了佛的教導,當下皈依。我們有句諺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殺害了九百九十九個人,可是通過忏悔,業障都忏掉了,最後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

    還有一個叫蓮花色的女子,長得非常美,像蓮花一樣。蓮花色女當初是個妓女,後來,先後跟隨了九個男人,然而這九個男人都去世了。最後蓮花色女生起了厭患心,到天葬台准備自殺。佛知曉她的情況,通過神通來到她面前度化她。佛問她為什麼要自殺?她就講述了經過。佛對她說:“你自殺對這些人不僅沒有好處,反而還有傷害,對自己也有很大的傷害,自殺以後會下地獄的,要感受地獄的痛苦……”佛給她講了很多佛理,蓮花色女生起了出離心,追隨佛精進修行,最終也成就了阿羅漢果。

    類似的公案,《百業經》和其他的佛經裡還有很多。這些公案都是真實的,講的都是以前造過惡業、罪孽深重的人,通過忏悔,通過修行,最後解脫、成就的故事。

    我們雖然曾經造過一些惡業,做過一些壞事,但是現在遇到了佛法,遇到了這樣殊勝的法,我們有救了。我們應該如理如法地修學除障法,好好忏悔,很快就會淨除業障。我們現在學的都是竅訣,走的都是捷徑,不用通過勤作,不用經歷漫長的時間和過程,就能解脫成佛。所以大家要有信心,尤其要重視這種消業的修法。

    我們平時修持除障法的時候,主要依四種對治力鏟除業障。喬美仁波切在此處講的也是四種對治力。通過這種方法,所有的業障最終都能被鏟除。

    在明觀福田裡講過,阿彌陀佛以及他的眷屬是所依對治力。在阿彌陀佛以及他的眷屬面前發露忏悔,對往昔所造的惡業有一顆追悔之心,這是破惡力。對這些惡業生起誓不再造的決心,是返回對治力。諸佛菩薩的加持力與自己清淨的願力合二為一,通過這樣一個緣起,這樣一個殊勝的方法,最後鏟除了所有的業障,叫現行對治力。我們在佛菩薩面前,在上師三寶面前,應該依這四種對治力發露忏悔。

    罪業有兩種:一種是性罪,一種是定罪。性罪也叫自性罪,它的本性是一種罪。自性罪有一般的自性罪,也有比較嚴重的自性罪。一般的自性罪有很多種,這裡我們主要講的是十種惡業:身三種惡業,口四種惡業,意三種惡業。一般的情況下,十種惡業人人都會造,所以我們應該發自內心地忏悔。

    另外一種是定罪,也可以叫佛制罪,就是佛制定的罪。佛為了我們能夠精進修行,更快地鏟除業障,降伏煩惱,消除習氣,而制定了這些罪。

    父母為主吾等眾,從無始時至今生。
    殺生偷盜非梵行,發露忏悔身三罪。

    “父母為主吾等眾”,以現世的父母為主,以及生生世世的父母。也就是指一切眾生。

    從恩德方面來講,生生世世的父母與現世的父母相比沒有什麼差別,對我們都是一樣恩重如山。從佛法的角度來講,眾生都是平等的,生生世世的父母也是平等的。但在這裡為什麼要以現世的父母為主呢?因為從世間的角度,從仁義道德的角度來講,現世的父母和生生世世的父母不一樣。佛法不離世間法,世間法是一切修法的基礎。為了體現世間的道德,體現孝道,所以在這裡要以今生的父母為主。

    我們在阿彌陀佛面前發露忏悔的時候,不應該忘記父母,應該帶著現世的父母以及生生世世的父母做忏悔。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現在有幸遇到了佛法,有了消業的殊勝機緣;通過這個機緣,可以遣除無始劫以來所有的業障。我們通過忏悔可以脫離痛苦,可以開悟證悟,可以解脫成就。我們有這樣一個極大福報的時候,不應該忘記父母。

    我們帶著一切父母眾生做忏悔,這裡有慈悲心和菩提心的攝持,這樣,這種修法就變成了大乘修法,這種善根也可以成為圓滿佛果的資糧。所以說,這是非常殊勝、非常不可思議的一種修持方法。

    “從無始時至今生”,從無始劫以來一直到現在。這是說罪業所積累的時間。我等一切眾生,在流轉輪回的過程中造過無量無邊的罪業,應該統統在阿彌陀佛面前發露忏悔。有些罪業我們能想起來,應該盡量思維、回憶;有些惡業雖然想不起來,但是阿彌陀佛都一清二楚。應該以這樣不覆不藏的心態來做忏悔。

    “殺生偷盜非梵行”,身三種惡業的第一個是殺生。殺生就是故意殺害眾生的生命,斷絕眾生的命根。

    一個完整的殺業要具足四個條件。第一、殺生的對境,是自他一切有生命的眾生。第二、殺生的動機,有故意殺生的這種惡念。第三、殺生的行為和方式,比如用武器殺害,用毒藥殺害,通過惡咒、施法殺害等。自己親自殺害和指示他人殺害都屬於殺生的行為。第四、殺生的結果,就是最終斷絕了眾生的命根,讓他們的身體和神識分開。

    殺生的動機有三種:有以貪心、嗔恨心和愚癡而殺生的。

    為了吃肉,為了穿動物的皮,或者為了得到動物的骨頭和身上其他的東西……為了這些利益去殺害眾生,都是以貪心而殺生。

    以報仇的心理殺害仇敵,或嗔恨心生起時沒能控制住,殺害了眾生。比如有時候蚊子咬了一下,心裡一生氣,就把蚊子打死了,這都是以嗔恨心而殺生。

    還有以愚癡而殺生。前面講過的公案裡,那個人依止了邪師,信奉邪道和邪說而殺生。還有很多外道認為殺害眾生能得到解脫。社會上很多人也是這樣說的:“對社會、對人類有害的動物一定要殺掉,這樣有功德,沒有罪過。”這些邪說都屬於外道。聽信他人的勸導,在他人的引導下,殺害眾生的生命,這都是以愚癡而殺生。

    有些生意人每天在集市上殺雞、魚等動物賣錢,這本身就具足了以貪心、嗔恨心和愚癡而殺生。根本不知道這些眾生也有痛苦,也不知道殺害這些眾生有何種罪業,這是以愚癡而殺生。為了賺錢或維持生活,這是因貪心而殺生。有時候他們還會以殘忍的方式來對待動物。看見動物活蹦亂跳的,嗔恨心一上來,就用菜刀砍、用棍棒打,頃刻間斷絕了它們的命根,這是以嗔恨心而殺生。

    一般的情況下,以嗔恨心而殺生的,將來要下地獄,感受地獄的痛苦;以貪心而殺生的,將來要轉生為餓鬼,感受餓鬼的痛苦;以愚癡而殺生的,要投生為傍生,也要被人殺害,或者感受傍生互相吞噬的痛苦等果報。多可憐、多愚癡啊!

    但是現在說他們也不信,勸也不聽。今生有這種殺生的習氣,就是殺生的同行等流果,現在業力現前了。這種人就算賢劫千佛同時降臨也無法得到救度。所以我們應該默默地發心、發願:願他們將來能遇到佛法,那時我們能救度他們。除此之外,我們也無能為力。

    前面是以殺生的動機來分類的。以殺生的對境來分,也有上、中、下三等。殺阿羅漢、殺父、殺母、殺上師,這是最嚴重的殺生;殺入道者、犯梵淨之人以及一般的人,是中等殺生;殺害一般的動物,是下等的殺生。

    我們在《佛光普照•百日共修開示》中講過十種不善業都有四種果報;殺生也不例外。異熟果是墮落三惡趣,感受三惡趣的痛苦,很難解脫。即使好不容易解脫了,暫時投生為人了,還要感受三種果報:等流果、士用果和增上果。等流果包括感受等流果和同行等流果。

    殺生的感受等流果是短命多病。有的眾生的壽命特別短暫,在母胎中就死掉了,有的出生沒幾年就夭亡了,還有的在青年或中年的時候就早逝了,生命很短暫。這都是殺業的果報。

    殺生的同行等流果,就是轉生為人或動物以後,依舊有殺生的習氣。有些動物靠捕食其他動物為生,有些人從小就有殺生的習氣,上班工作了也離不開這樣的環境。這都是往昔殺業的同行等流果。

    很多人問我,“我做這份工作就必須要殺生,我應該怎麼辦?做還是不做?是殺還是不殺?”問我沒有用!佛在經中講得一清二楚,現在應該忏悔,通過忏悔可以消除往昔所造的這些惡業。因結束了,果自然就結束了,我們自然就會遠離這種環境、這種工作,這是最佳的方法,不用到處去問別人。我們是學佛人,應該依法不依人,應該依教奉行。

    增上果主要是成熟在外在的環境上。在地球上,有很多眾生出生在一些危險的地帶,出生在經常發生海嘯或地震等多災多難的地方。這都是殺生的增上果。

    殺生的士用果就是造了殺業以後,惡業時時刻刻在相續中增長,果報也會不斷增加,將來要感受無窮無盡的痛苦。所以我們應該盡快忏悔這些罪業。我們每天念二十一遍百字明就能控制惡業的士用果,相續中的這些惡業也不會增長。

    殺生的業果非常微妙,一般人無法能夠衡量和判斷,所以我們應該以佛的教言來取捨善惡,忏悔罪業。佛在《俱捨論》中講過,親自殺、讓別人殺、隨喜殺,都是一種殺業。有人懷疑:“隨喜殺生能造業嗎?別人殺生,我只是心裡生起了歡喜之心,只是一種起心動念,沒有殺生的行為啊?”

    佛在《俱捨論》裡,從“做”和“積”的角度講造惡業(做是做意,積是積累),尤其講殺業,共有四種情況。

    第一種是做意積集罪。既做業了,也積累了,這是指我們親自殺生。比如我們今天親手打死了一只蚊子或其他小含生,這是故意殺生。有這種惡念,也有這種動機,所以是有做意,這種惡業在相續中也會積累。

    第二種是積而未做罪,就是沒有做罪業,但是在相續中也積累罪業了。為什麼呢?這是我們隨喜他人造業的緣故。為什麼說是未作罪呢?就是指我們沒有用身、口去做。比如說,我們親自去殺,這是以我們的身來造業,這是做;我們讓別人去殺,這是以我們的口來造業,也是做。我們隨喜了是意,談不上是做。雖然不是做,但是這種惡業也會在我們的相續當中積累。

    如果是好多人一起造業,每個人都會在相續中積累罪業。比如說十個人一起計劃去殺一個人,雖然最終自己沒有親自去殺他,但是有這種發心和計劃。這樣在別人殺生的時候,自己的相續中也會積累這種殺業,這也是未做罪而在相續中積累業。

    我經常強調共修,因為共修時,若大家能一同發一顆善心,做一件善事,大家都能得到同樣的功德或善根。做惡業也是一樣,一同發一個惡願去做一件惡事,雖然自己沒有親自實施,但有隨喜的這種惡念,相續中也會積累這種惡業。

    第三種是做意不積罪。做了,但在相續中沒有積累這種罪業,而是在無記中。比如我們走路時,踩死了螞蟻或小含生,這不是故意殺生,而是無意中殺生。雖然是親自殺的,但在相續中沒有積累這些惡業。

    佛在經裡講過很多公案,有些人無意中殺害了別人的生命或者造惡業了,後來也感受果報了。因果不可思議,在特殊情況下,也不好說。但一般情況下,按照佛在《俱捨論》裡講的,是不積累罪業的。

    第四種是未積未做罪。既沒有做,也沒有積累,是指在夢中做惡業。其實在大乘佛法裡,夢中也不能有惡念。但這裡強調的是,夢中殺生不是完整的、真正的殺生;夢中做這些惡業,不是真實的。所以在顯宗裡,尤其是小乘裡講,在夢裡所做的這些都是未積未做,既沒有做,在相續中也沒有積累惡業。

    這四種情況我們都要明白,而且需要對治。所以在這裡給大家講了一下。
這都是殺業。我們不僅在現世中,而且在生生世世中肯定殺過無數的生命。現在阿彌陀佛賜予我們消除罪孽的機緣,有了忏悔的機會,我們應該利用這樣的機會統統鏟除這些業障。

    “發露忏悔身三罪”,“發露”是在阿彌陀佛面前、在上師三寶面前不覆不藏——不覆蓋、不隱藏自己的過失和惡業。這裡也包含了破惡力和返回對治力。若是相續中真正具足了破惡力和返回對治力,也肯定有發露忏悔;若是不能發露忏悔、做不到不覆不藏,很難具足破惡力和返回對治力。若是你對往昔所造的惡業生起了強烈的追悔之心,真正有誓不再造的決心,不可能再覆蓋、隱藏自己的業障和錯誤。若是還想覆蓋、隱藏,肯定沒有真正的知錯、改錯。

    忏悔是通過佛力的加持,通過自己的善根,使業障和自己的相續分開。我們能做這樣的忏悔,才能消除殺生的罪業。

    偷盜就是不予取,指在沒有經過他人允許,或他人沒有給予自己的情況下,通過明搶、暗偷或欺詐等手段將屬於他人的東西等占為己有。

    偷盜也有以貪心、嗔恨心、愚癡而做的,和前面講的殺生一樣,可以依此類推,在這裡不仔細講了。

    偷盜分上、中、下三等。偷屬於三寶的財產,屬於修行者的財物,為上等偷盜;偷一般人的財物,屬於中等偷盜;偷傍生的財物等,屬於下等偷盜。這樣來劃分。

    只有滿足四個條件才為一個完整的偷盜罪業。

    第一是偷盜的對境。即屬於他人的財物。第二是動機。沒有經過他人的允許,他人也沒有給予自己,自己明明知道,卻仍將他人的財富、財產占為己有。不是善意的,而是惡意的。第三是偷盜的行為。在暗中、在背後偷竊;通過強權明目張膽地將他人的東西據為己有;通過欺詐,念咒語,神通等手段獲取,這都屬於是行為。自己做、讓別人做、隨喜別人做,都算是偷盜的行為。第四是偷盜的結果。別人的財物最終歸自己所有了,心裡也把這些東西視為己有了。當相續中有這樣的想法時,就犯了一個完整的偷盜惡業。

    “非梵行”,在居士五戒裡主要講邪淫,在這裡講的是不淨的行為。一般的情況下以貪心、嗔恨心、愚癡做不淨的行為,會造業,就有罪過,所以最好徹底斷除這些。若是現在有家室,沒有完全斷絕的機緣,那也盡量不要犯邪淫業。

    妄語離間绮惡語,發露忏悔語四罪。

    語四種惡業有妄語、離間語、绮語、惡語。這四種惡業也以貪心、愚癡心、嗔恨心來分類,也要具足四個條件。這裡簡略地說一下。

    妄語分上人法妄語、大妄語、普通妄語。不說谛實語而說謊話,就是妄語。妄語的對境是把假話說給能聽懂的人。妄語的動機是惡意地想欺騙他人。如果是善意的,就不是妄語,而是方便語。妄語的行為是通過語言、手勢或文字等方式來欺騙他人。對方相信不相信都無所謂,只要聽到了或看到了,就是妄語的結果。這就犯了一個完整的妄語罪業。

    離間語就是挑撥離間,以貪心、嗔恨心、愚癡心而造的惡業。離間語也有上、中、下三等:上等的離間語是破和合僧,這是極大的離間語,也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罪過;在上師和弟子之間,同修道友之間挑撥離間,這是中等的離間語,罪業也特別嚴重;下等的離間語就是在一般人之間進行挑撥離間。

    說一些沒有用的閒話,都屬於绮語。作為修行人應該說一些對修行有意義的話,不應該胡言亂語。绮語也有以貪心、嗔恨心、愚癡心而說的,都要具足四個條件。绮語的對境是人,動機不是善意,而是惡意的。在《入行論》和《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裡也有這樣的教理,善意地說绮語不積累惡業。有的人愛說、愛聽這些閒話,為了救度他,轉變他,跟他說绮語,這是善意地說绮語。行為是自己說,結果對方聽到了或者大家都知道了,這個時候就造下了一個完整的绮語罪業。

    惡語是惡口罵人。只要是說不悅耳的,惱害他人、傷害他人的話都屬於惡語。

    這些是口四種惡業,是用口、語言造下的惡業,屬於語罪,要發露忏悔。

    貪心害心與邪見,發露忏悔意三罪。

    “貪心害心與邪見”,這三種業是以“意”來犯的,都是起心動念,要把握非常困難,所以大家更應該注意。貪著財物,尤其是貪著屬於他人的財物,想占為己有,這種心態就是貪心。害心是在相續中存有傷害他人的心。比如他人衰敗時,做事情失敗時,或受到別人的羞辱、欺騙、傷害時,若是自己心裡生起歡喜心、感到高興,就屬於是害心。有的人心特別壞,別人稍有點不吉利、不如意的事情,心裡就特別高興,這都屬於害心。邪見是不相信六道輪回,不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也不相信地獄的存在,不相信善惡業報絲毫不虛的道理。

    “發露忏悔意三罪”,發露忏悔現在與往昔所做的無數的“意”惡業。下決心:從今往後以正知正念守護自己的三門,誓不再造這些惡業,讓自己的相續和這些惡業永遠斷絕關系,永遠分離。如果暫時有一些決心,也會消除一些業障,但不能徹底清淨業障。要徹底淨除業障,就要讓相續和惡業永遠不再同時存在,這才是最根本的消業。

    這十種不善業是我們一般人都會犯的。在這裡首先發露忏悔的,就是這些普通的罪業。無論是人,還是非人;無論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無論是學佛人,還是沒有學佛的人,都會造這些惡業,將來都會感受惡果,所以十種不善業都屬於自性罪。

    今天就講到這裡。祝願大家吉祥圓滿,扎西德勒!

 

 

相關文章:
《極樂願文》講記(一) 達真堪布 緣氣:(3910)
《極樂願文》講記(二) 達真堪布 緣氣:(3764)
《極樂願文》講記(三) 達真堪布 緣氣:(4758)
《極樂願文》講記(四) 達真堪布 緣氣:(4288)
《極樂願文》講記(五) 達真堪布 緣氣:(3756)
《極樂願文》講記(七) 達真堪布 緣氣:(3631)
《極樂願文》講記(八) 達真堪布 緣氣:(3750)
《極樂願文》講記(九) 達真堪布 緣氣:(3908)
《極樂願文》講記(十) 達真堪布 緣氣:(4066)
《極樂願文》講記(十一) 達真堪布 緣氣:(3759)
《極樂願文》講記(十二) 達真堪布 緣氣:(3629)
《極樂願文》講記(十三) 達真堪布 緣氣:(3936)
《極樂願文》講記(十四) 達真堪布 緣氣:(4051)
《極樂願文》講記(十五) 達真堪布 緣氣:(4162)
《極樂願文》講記(二) 達真堪布 緣氣:(4579)
《極樂願文》講記(一) 達真堪布 緣氣:(4164)

上一篇(《極樂願文》講記(五)) 回目錄 下一篇(《極樂願文》講記(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