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支:發菩提心

行者的發心是因為了悟萬法無常,此生的一切俗世活動與財富就像是水中泡影;數量等同虛空的無盡眾生,過去都曾經多生多世為我父母。但這一切有情眾生因為染污、執著自我,竟以貪著、憎恨與無明造作了許多惡業,因此毫無依怙地流轉飄蕩在六道輪迴裡,經歷到難以想像的痛苦。

一旦披上了發心的甲冑,行者便應盡形壽地以身、語、意廣行善業。特別是,行者必須從今天的當下一刻起,開始身、語、意的善行。行者應以自己的身、語、意,為一切眾生皆能離苦得樂、成就佛果而修此法。若無此等發心不管修甚麼都無法將行者引領至圓滿之道。反之,若能具足此等珍貴發心,一切身、語、意的作為,都會引領到成佛的圓滿道路。

此等發心不應只是相對的存在心中,而應發自內心、發自骨髓。如果有人搶劫、砍殺,令人殘餘或重傷,而行者卻回以忿恨的報復,這種人就只是虛有其名的菩薩罷了。一位真正的菩薩是那種願一切眾生,特別是憎恨自己的仇敵、妖魔,乃至障礙行者通往解脫與成佛之道的魔鬼,都能速得離苦得樂,臻於完全圓滿的境界。一位真正的菩薩會無私地修持趨近這個目標,將他以善業累積而來的身體、財富與功德,佈施給一切有情眾生。

第二支:本尊瑜珈

有了菩提心的發心後,就可以進修本尊法。諸本尊皆是一切有情眾生的本然身形,所以行者並不觀想不是本然身形的凡庸五蘊 (sakndhas)、十二處 (ahyatanas)、與十八界 (dhatus)。因為自無始以來,五蘊、十二處與十八界即是五方佛、五方佛母與諸菩薩眾。在《吉祥三菩帝密續》(Shri Sambhuti Tantra) 中說:


「五蘊即是五方佛,
金剛六根、六塵即是諸佛菩薩之壇城,
地大是慧眼佛母 (Locana),
水大是瑪瑪奇佛母 (Mamaki),
火大是白衣佛母 (Pandra-Vasuni),
風大是三昧耶佛母 (Samaya-Tara)。」


一切眾生自本初即佛,然以未能識自心本性而落於凡俗形體,是以無法展露佛之事業。就像是未能識出滿願珍寶而任其棄置泥中,致使此寶永遠無法滿足我等之願。

唯有我們自尊貴上師處領受口訣指導,方能使我們凡夫五蘊、十二處與十八界具現如佛。這就是吉祥飲血尊之本性,佛父母雙運,也就是非二元對立的無二智慧身。行者若以菩提心而清楚觀修佛之顏色、衣飾、莊嚴等身相,便可藉之證得共與不共成就。此本尊身可加持並轉化一切外境,利益行者自己之外,亦為一切眾生帶來安樂之因。因此,行者應該持續地認識此本尊並修習之。
如果有人以為我們現在觀想所修之凡夫身是為不淨,此不淨色身在經修持之後將被另外一身所取代,這就落入了懷疑、希冀的二元迷惑中。《吉祥三菩帝密續》中說:


「此生即佛,
此外無他。
若信此身外之佛,
即為無明遮幕所盲。」

第三支:上師瑜珈

修持本尊法時,行者應觀上師是三世諸佛身、語、意之精髓,令自心不離上師之身、語、意,如此一切障礙自除,行者亦必將證得世出世之和平、智慧與安樂。在《喜金剛本續》中說:


「難能表達揣想的智慧,
不可能在外尋獲;
唯有對上師高度虔信,
展開自身善德方能獲得。」

為我們引見自覺智慧的上師,並且以加持弟子者,更較三世諸佛慈悲,他就是一切諸佛心要的總集化現。如果行者觀修上師於自己心間,以完全的虔信心不斷祈請,如是必可證得佛之一切功徳。在《極置密續》(Atikoepa Tantra) 中說:


「在密法修持裡,
若觀慈悲上師在自心間、
於手掌上,
以及頂上之行者,
必將證得千佛之功德。」

在《幻網續》(Gyutrdrawa Tantra) 中說:


「非近、非遠,
然從未分離,
行者三世應恆常頂禮上師,
應安置上師於自心宮殿中。」

如果行者對上師未能具足絕對的信心,或是將他視為凡夫,那麼就算是行者領受任何加持,也都不能成就超然的正遍知智慧之果;就算是行者哀哭、悔恨、頂禮、婉轉打探、忍受苦行的剝奪也不行,因為在上師的清淨之地中,行者已種下邪見之種子。《密集金剛本續》中說:


「無槳,船無法渡海,
同樣地,沒有上師就不可能出輪迴苦海,
就算是你擁有一切知識也不行。」

行者當思過去諸佛已逝,未來諸佛尚未降臨,現在諸佛又不與我等同在。然加持上師之佛只有一個、二個、也不是百尊、千位,而是無量諸佛都在加持著將此加持力轉而加持我等的上師。這就是為何我們定要視上師即為完全圓滿的金剛持佛,並且不斷地向他祈請的原因所在。

第四支:大手印禪修

行者若依「上師瑜珈修法」而修,自己的身、語、意,和上師之身、語、意必能無二無別,了知輪迴與涅槃都是自心妄念,恰如虛空無有中心可言,自心的內在實相自無始以來亦從來未生。行者應置自心離於善惡對立概念。自心本性既本來未生,又何曾存在,若達此等證悟即是「大手印」。偉大的婆羅門薩拉哈 (Saraha) 說:


「瑜珈士們!
無念方是大手印之身,
萬勿期盼任何結果。」

大手印空性中,外在既無客體,內在亦無形狀、顏色可修。以無所得故,過去、現再、未來諸佛,實未曾見真如之心。在《密集金剛本續》中說:

「空的本質離於一切之物,
離於蘊、界、處,
離於執著,
亦無有法執;
萬法平等而自心未生,
無始以來即如是。
無禪修、修者與修行之概念,
此即真修。」


《喜金剛本續》云:

「不以心修,
是真禪修。
若證法性,
無修成佛。」

行者在大手印禪修中若有希冀、懷疑,必定無法越過輪迴苦海。行者應以全心專注的覺照,無矯而修。若行者得能安住於此境界,便能與珍貴上師與諸佛法身智慧無有分離。在《法王永勇父智慧經》(Phagpa Daka Sutra) 中說:

「若能了悟自心本性,
方得堪稱智慧!
行者不應心外求佛。」

行者應無間地安住於不生法性之境界,並為證悟佛果而迴向功德。

第五支:迴向功德

為利益有情眾生並帶予安樂,行者應毫無衝突煩惱紛擾地以慈、悲長養菩提心;為淨除內外諸障,令密法事業實現,行者應生起本尊觀;為得上師之智慧加持,行者應具足完全地虔信與精進;為使大手印修法增上,行者應於座上座下安住不二境界中,如是方能使「禪那」之心與日用萬行不離不異。行者應為自他一切有情證得圓滿正覺而迴向功德。以此迴向,行者將可達成自己迴向目標。《吉祥寶塔經》(Arya Rantan Sutra)中說:


「諸法因緣生,
發心即是果。
凡行者願求,
必將悉成就。」

以兩種菩提心而迴向相對與智慧之根本功德,將使這些功德變得像虛空、法界般地無盡,如同有情眾生般地不可勝數。如果行者了悟這法身中的真如,那麼主體、客體和對待都會離於一切造作。這種離於概念的三輪體空迴向是最殊勝的。在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Abhisamaya Alamkara) 中說:

「以三輪體空來迴向功德,
是不共道;
無有希冀,
是最勝佛行。」





主持人
尊貴貢覺偉瑟 收藏


台北直貢噶舉佛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