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6/26 22:10:35
學習次第 : 進階

六加行教授(11之9) 第六加行--略修道次第 (2011年教授版)

(上圖為佛陀聖像)

 

略修道次第

 



 

一切功德之基具恩主,如理依止乃是道根本,
善了知已自當多策勵,以大恭敬依止求加持。

僥倖一次得此有暇身,當知最極難得具大義,
遍諸晝夜相續恆無間,生起取堅實心求加持。

身命動搖猶如水中泡,速疾壞滅之故當念死,
死後如影於形緊相隨,黑白善惡業果恒隨逐。

於此獲定解已罪過聚,縱極細微亦當作斷除,
盡力成辦一切善資糧,常不放逸謹慎求加持。

受用無飽一切痛苦門,不可保信三有眾圓滿,
見過患已於彼解脫樂,當生大希求心求加持。

以此清淨意樂所引發,正念正知極大不放逸,
以彼聖教根本別解脫,作為修持心要求加持。

正如自身沉沒有海中,一切慈母眾生亦如是,
見已荷負救度眾生擔,勝菩提心純熟求加持。

惟有發心若不學三戒,當善了知定不成菩提,
故應發起猛力大精進,學習佛子律儀求加持。

於顛倒境弛散能息滅,且能如理觀察真實義,
由是止住妙觀雙運道,速於相續中生求加持。

共道淨治轉成法器已,一切乘中最勝金剛乘,
有緣士夫最上之津梁,速疾順易趣入求加持。

彼時成就二種悉地本,謂護清淨律儀三昧耶,
獲得不假造作決定解,縱捨生命守護求加持。

復次續部心要二次第,諸般扼要如實通達已,
勤行四座瑜伽不散亂,如正士語修習求加持。

開示如是妙道善知識,如理修習諸友堅固住,
內外一切中斷障礙聚,悉皆速疾消滅求加持。

一切生中不離清淨師,恒常受用正法大吉祥,
地道功德完全圓滿已,速獲金剛持位求加持。
(憶念文義而作念誦)

 

一切功德之基具恩主,如理依止乃是道根本,
善了知已自當多策勵,以大恭敬依止求加持。
最後一句「以大恭敬依止求加持」要念兩遍。

念第一次偈頌時要觀想甘露降盡,上師的所有身、語、意功德都能夠進入我們,同時向上師祈請自己從依師之理開始一直到成佛之間,阻礙證量生起的所有障礙都能夠得到淨除。念誦第二次「以大恭敬依止求加持」時就觀想上師化現成第二尊融入自己,讓自己內心生起此上師的殊勝功德。

僥倖一次得此有暇身,當知最極難得具大義,
遍諸晝夜相續恆無間,生起取堅實心求加持。

「生起取堅實心求加持」這也是要念兩次,思維方式和以上相似。首先觀想甘露降盡,淨除自己種種障礙。然後在念誦第二次求加持的時候就化現出第二尊融入自己,讓自己內心生起其殊勝證德。

身命動搖猶如水中泡,速疾壞滅之故當念死,
死後如影於形緊相隨,黑白善惡業果恒隨逐。

於此獲定解已罪過聚,縱極細微亦當作斷除,
盡力成辦一切善資糧,常不放逸謹慎求加持。
以上是「下士道」的證得在心中生起的祈請,這當中包括無常、三惡道苦和皈依等等在心中生起的祈請。

受用無飽一切痛苦門,不可保信三有眾圓滿,
這是「中士道」的解脫。

見過患已於彼解脫樂,當生大希求心求加持。
這是生起想要修持的心。第一個是希求解脫心的生起,接著是解脫道的證得在心中生起。
以此清淨意樂所引發,正念正知極大不放逸,
以彼聖教根本別解脫,作為修持心要求加持。

正如自身沉沒有海中,一切慈母眾生亦如是,
見已荷負救度眾生擔,勝菩提心純熟求加持。
接著這個偈頌是生起「菩提心」的因。

惟有發心若不學三戒,當善了知定不成菩提,
故應發起猛力大精進,學習佛子律儀求加持。
這個偈頌是「六度」的證得。

於顛倒境弛散能息滅,且能如理觀察真實義,
由是止住妙觀雙運道,速於相續中生求加持。
這是「止觀」的殊勝證得。

共道淨治轉成法器已,一切乘中最勝金剛乘,
有緣士夫最上之津梁,速疾順易趣入求加持。
這個偈頌是心續中生起密乘的證得。

彼時成就二種悉地本,謂護清淨律儀三昧耶,
獲得不假造作決定解,縱捨生命守護求加持。
這個偈頌是指密乘戒及密乘的「三昧耶」。

復次續部心要二次第,諸般扼要如實通達已,
勤行四座瑜伽不散亂,如正士語修習求加持。
這個偈頌是「密續四部」的證得,尤其是「無上瑜伽部」。


開示如是妙道善知識,如理修習諸友堅固住,
內外一切中斷障礙聚,悉皆速疾消滅求加持。
這個偈頌是但願淨除修顯密二乘的所有一切障礙。
 

一切生中不離清淨師,恒常受用正法大吉祥,
地道功德完全圓滿已,速獲金剛持位求加持。
這是迴向,然後收攝「資糧田」。

 

(註:此時錄音中插入仁波切回答佛友提問的六種殊勝)

具六種殊勝:

第一是迴向殊勝:
所謂「迴向殊勝」就是:我們的善根只要是迴向到成就佛果位,這就是「迴向殊勝」,如果是迴向到其他方向,而不是迴向到佛果位的話,就不稱之為「迴向殊勝」。例如迴向各人的解脫,或是希望我的病得以痊癒等等這一類的迴向,都不能稱為「迴向殊勝」。

第二是清淨殊勝:
例如我們做迴向的時候,如果說但願能滅除我們的煩惱障及所知障這二障,這樣就是一種「清淨殊勝」,例如在迴向時迴向但願我能真正斬斷二障,但願能成為二障真正的對治,例如觀修「空性」就能成為二障的真正對治。

第三是所依殊勝:
例如在做迴向的時候,我們自己如果能具有「菩提心」去迴向的話,這個叫做「所依殊勝」。

第四是物殊勝:
比如「佈施」能夠趣入「六度」的行持,例如做迴向的時候由「六度」的行持所攝的迴向,這就是「物殊勝」。

例如在迴向的時候自己將善根做迴向,同時也勸令他人將善根做迴向,這個就叫「佈施」。同時,勸令他人將善根做迴向時為他人解釋等,這也是「佈施」。

例如說「持戒」,以「持戒」的善根來做迴向,在迴向的時候如果我們本身能具有「菩提心」,迴向的是但願成就無上的正等正覺-佛菩提,同時也不是為了個人自己,而是為了所有的一切眾生,這樣子就可稱為「持戒」。在此當中「物殊勝」所提到的戒律,例如我們在念誦一首偈頌的時候文字上不要有錯誤,同時念誦的調、唱腔也没有錯誤,自己的動機没有錯誤,這也都是一種「持戒」,還有我們做合掌、頂禮等如果没有錯誤,如法的遵守其方式,這也是一種「持戒」。

「物殊勝」的部份以具有「忍辱」的行持來講,我們自己在做迴向的時候往往會傾向為自己的解脫做迴向,但是這個部份我們自己要去安忍,將心轉向,為所有一切有情做迴向,這就是安忍的修持。屬於物殊勝當中「忍辱」的部份,比如我們在迴向的時候,要令迴向很清淨,很正確,所以在這過程當中我們還是有一些類似苦行要去承受,這就是一種安忍。

同樣的,像「精進」來講,在迴向時我們必須具有「菩提心」,同時也要將善根迴向到圓滿菩提,這麼做的過程當中,我們都必須要勤奮努力,這也是一種「精進」。

「禪定」來講,自己的善根還有他人的善根我們都必須一心專注,緣念來做迴向,這就是一種「禪定」。

此外,像「智慧」這個部份,如果我們以證「空性慧」所攝的來做迴向,以「三輪體空」的情境來做迴向,這都是一種「智慧」-智慧度的部份。

第五是所為殊勝:
比如我們做迴向的時候是為了一切有情而做迴向,而不是只為了個人一己而做迴向,這個就是「所為殊勝」。

第六是方便殊勝:
《廣論》裡寫善巧方便殊勝,這個部份就如同剛剛提到的,以「三輪體空」所攝的方式去做迴向。


接續11之10.......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