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9/19 08:33:33
學習次第 : 進階
智者妙音 - 根讓仁波切弘法錄
中篇 邁向解脫之道
第三章、聽受佛法時的正確態度
我們非常幸運,能得到暇滿人身,又有機會遇到賢劫千佛中的第四位佛陀——釋加牟尼佛的教法。大家能有幸聽聞佛法並接受灌頂,應該瞭解怎樣才如法。總的來說,要事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行為。
心態方面,首先,應真切地發起菩提心。簡而言之,就是為了六道輪回中一切如父母般的眾生都能遠離痛苦,獲得快樂,究竟成佛,我因此來聽授佛法。無論是聽上師開示、接受灌頂或者是修行時,這樣發菩提心是很重要的。無論大小一切的善行都應以發菩提心作為動機和前提,哪怕僅僅是念一句蓮師心咒或繞行一圈佛塔,都應如此。
另外,更應具備密宗的五圓滿淨觀:即觀想聽法之處為鄔金淨土或西方極樂世界;傳法的上師為三世佛之總集體性的蓮花生大師或阿彌陀佛;與會信眾皆為空行眷屬;而傳法與聞法從未間斷;所宣講的皆為大乘佛法。這樣觀想的目的,並非要把不清淨的事物刻意想成清淨的,而是萬法本來清淨。這樣就直接在果的立場上修果,這正是密法極其殊勝之處。
不理解發心的重要,雖然你來到法會這裏聽聞佛法,接受灌頂,去修行,但是如果沒有發心,這做作的一切都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只是表面形式而已。
在行為上要瞭解,何為不當與可取。不當的行為首當其衝是勿令自己成為倒、漏、毒三種容器。
聽法時,要諦聽說法之聲,不可心散亂,否則就象一個倒置的容器,而上師就如同在倒放的容器上不斷倒入甘露水一樣,甘露水卻全都流到容器外面。雖然身體是坐到了會場之中,心卻飛到世界各地去流浪了,其實根本就沒聽進一句正法。這樣,即使上師很想給你裝佛法甘露也無法辦到。
聽法之後,要善於記持,及時歸納總結。否則就象一個破漏的容器,無論上師給你倒入多少甘露也終將漏失無存。所以聽聞佛法時,不要僅僅作膚淺瞭解,還要深刻地領會其含義。而最明智的是將所學運用到實際修行與生活中去,並以此調伏身、口、意的種種不良習氣。
如果以不正確的發心來聽法,比如為求名聞利或夾雜貪嗔癡慢嫉等妄念聽法,不但無法獲得法益,所聽正法也將因此轉成邪法之因。就如同一個有毒的容器,裝入淨水,淨水也會因此變成毒藥。
除此之外,還要斷除六種垢障:
傲慢自大,認為自己比說法的上師更高明。有時這種傲慢很細微,甚至自己都沒有察覺。很多時候我們過於自負,無法瞭解他人的功德,也看不到自己的過失,這樣的人要獲得法益是很困難的。所以應常常自我反省,務必謙虛而恭敬。這樣只會給你帶來好處而沒有一點壞處的。
對上師及正法沒有信心。信心就是一把鑰匙,沒有信心佛法之門對你而言就是關閉的。修法很多年,也總還是徘徊於門外不得其門而入。
不希求正法。你不想要,怎麼可能得到?過去的大成就者們,經歷種種大小苦行,不顧艱難險阻,甚至是犧牲自己的生命,為的就是求得正法。我們也應以強烈的願求之心,求得正法,願望愈是迫切,所獲必定愈是良多。
心散亂多妄念,聽法時,回憶過去,計畫未來製造種種幻想。要知道心散亂於外境是所有痛苦的源頭,輪回迷亂因此而產生,所以要依照佛陀所說去聞思修。
五根內收,昏沉磕睡。勿過於鬆懈,要鬆緊有度,才不失為調適。
無忍耐心,傳(修)法期延長,心中覺得疲勞厭倦。或遭饑餓、乾渴、日曬雨淋時,心裏生厭煩而不願聽(修)法。碰到這種情況,要這樣想,聽聞佛法的機會是非常難得的,這是自己多生多世所累積福報資糧的原故,這是多麼令人高興事啊!就象遇到一百年才能享用一次的美食一樣,令人歡喜。這種機會不好好把握,會追悔莫及的。因此要生起渴求的歡喜心諦聽。
不當的行為,除了以上所講還有五種不持應斷除:
1、知文不知義。覺得說法的上師在傳法時語句優雅,用詞精妙或語言不通,詞不達意,等等只觀注文詞而不去理解所說法的甚深含義。這樣對自己是沒有幫助的,應斷除。
2、與第一點正好相反,認為一切語言文字是毫無實義,沒有注意到語言文字作為一種載體能傳達給我們的甚深含義。不知二者是相互作用,不可分離的。也應斷除。
3、不理解上師說法的密意,也不思考是了義或不了義而直接受持,很容易造成誤解上師的願意而違背正法,應斷除。
4、對於上師的開示,錯亂順序來行持,沒有忠實于正法原有的次第與規律。應斷除
5、顛倒黑白,上師的開示明明是白色的,你卻自作聰明的認為是黑色的,與正法本意背道而馳,後果不堪設想,應斷除。
那麼怎樣才算是可取的正當行為呢?要按經典中說到的四種心念,六種波羅蜜和一些行為規範去做。
四種心念是知道自己是一個重病患者,我們在無始以來的輪回裏都染上了嚴重的貪嗔癡重病;而傳法的上師是一位去除此病的名醫,也可以說是專家;他所傳給我們的法,正是根據我們的病情而開的無上良方;只要我們按照上師所要求的法修行,也就是遵照醫囑服用妙藥,自然而然病就會痊癒。
我觀察到有很多學佛的人,對於佛法的認識有偏差。他們整天都樣想:反正有上師的慈悲加持,修不修或修得差點也沒關係,反正到時上師的神力就會將我們一把拋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其實慈悲與加持並不是這樣的,釋加牟尼佛都常常說,上師傳授給你的修行方法,就是最大的慈悲與加持,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更大的慈悲與加持了。就象比喻的那樣,醫生開了藥給你,你不吃藥病當然好不了,醫生本人也無可奈何。如果真的可以不修行而成就,那無比慈悲釋加牟尼佛早在三千年前就會將一切眾生都搬到西方淨土了,然而這怎麼可能?
另外還要具足六波羅蜜,也就是六度之門:
1.在聽法之前,應遵循自過去諸佛以來的一慣傳統。安置莊嚴的法座,鋪上柔軟舒適的坐墊,並供以曼紮以及花果等。這一舉動那是佈施波羅蜜,之後才邀請上師上座傳法,這一切都是為了尊重法的原故。也能使自己生起恭敬心,並且這樣做能為自己培植巨大的福慧資糧。
2.在法會會場做灑掃等後勤工作,也防止了自己很多不如法的行為。這就是持戒波羅蜜。
3.忍受一切艱苦困難、嚴寒酷暑來參加法會,聽受佛法,並且不傷害周邊一切大小眾生甚至是螞蟻,這即是安忍波羅蜜。
4.生起真實的虔誠與信心,消除哪怕是一點點對於上師及佛法的邪見。全身心投入並法喜充滿的聽法就是精進波羅蜜。
5.心不散亂的專注於聽法即是禪定波羅蜜。
6.向上師提問以消除種種不明之處,消除疑慮之心即為智慧波羅蜜。
除此之外,《入菩薩行》中還說到:無病而覆首 纏頭或撐傘 手持刀劍杖 不敬勿說法
《本生傳》中也提出:坐于低處,柔順威儀,喜眼視師,如飲甘露,專注聞法。
當聽到自己曾聽過的法時,不要輕視的認為自己早已瞭解,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其實自己並沒有如法去實修,這是沒有什麼用的。比如腹中饑渴,餐桌上擺著豐盛的飯菜不去享用,卻說過去已聽過這道菜了,這有何用?
以上這些都是身為一名佛弟子應作到的最起碼的行為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