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3/08/20 08:38:48
尊貴雪歌仁波切
學習次第 : 進階

修心八偈講授

修心八偈頌

我於一切有情眾 視之尤勝如意寶 願成就彼究竟利 恒常心懷珍愛惜

隨處與誰為伴時 視己較諸眾人卑 從心深處思利他 恒常尊他為最上

一舉一動觀自心 正當煩惱初萌生 危害自與他人時 願疾呵斥令消除

稟性邪惡之有情 恒為猛烈罪苦迫 見時如遇大寶藏 願珍惜此難得寶

他人出於嫉妒心 非理辱駡謗我等 粗惡之言我取受 願將勝利奉獻他

吾昔曾饒益某人 並且深心寄厚望 彼雖非理妄加害 願視為勝善知識

總之直接與間接 願獻利樂於諸母 如母有情諸苦患 我願暗中自取受

願此一切我所行 不為八法念垢染 以知諸法如幻智 無執離縛而解脫

《修心八頌》是西藏噶當派善知識:朗日塘巴(105X-1123) 所作。朗日塘巴本名多傑僧格,是阿底峽的再傳弟子博多哇·仁青賽(1031-1105)的二大高足之一。博多哇重視經論的講習,所以他所傳出的學派一般稱為“教典派”。朗日塘巴繼承師志,一生講經說法,以“慈氏五論”教育僧眾

修心八頌講授

沙拉寺:賽康仁波切講授

我們來看《修心八頌》第一個偈頌:我於一切有情眾,視之猶勝如意寶;願我就彼究竟利,恒常心懷珍愛惜。

這個意思跟之前的解釋很相似,主要是菩提心的生起,我們剛剛都有提過,在偈頌的解釋上就會快一點。

這裡講到有情眾,較之於自己就是他。“他”包括一切有情,愛惜一切有情的心比如意寶更殊勝。因為無論此世得到任何利益好處,乃至我們的財產再怎麼圓滿,也都只能利益這一世而已。可是,愛他執的心不只給我們此生安樂,而且能在來世永不間斷地利益我們,是圓滿利樂的來源,即使是佛果位,也是由愛惜他人的心而來的。所以,要儘量增強愛他執的能力。

愛他執的心更勝如意寶,同樣把一切有情觀成比如意寶更殊勝,為什麼呢?因為愛惜一切有情,就可以成就我們的一切利益,而我們向如意寶祈求只會獲得很小的利益,僅限於此生而已,對待有情卻可以成就一切利益。同樣,愛他執的心跟善待有情一樣,都勝過如意寶。念頌一次後用一分鐘觀修。

我們所念的第一偈是說“但願我們能生起愛惜眾生的心態”。但是,我們要外出,要工作,無論跟誰相處時,要如何思維呢?

這就要看第二個偈頌:隨處與誰為伴時,視己較諸眾人卑;從心深處生利他,恒常尊他為最上。

無論何時與人相處要想我是比人卑下的,就是要尊重他人。剛剛的偈頌是屬於心態上的,現在這個偈頌是屬於生活行為上的。

我們心中大部分都認為自己比別人好,這種心很自然就會產生。那些比我們差的人,在我們眼裡當然是比我們差。跟我們差不多的人,在我們眼裡也會覺得比我差。比我們優秀的人,我們還是認為他比我差,這是因為愛我執在唆使自己而有這種想法。這種心態要怎麼轉化呢?要靠偈頌所說的,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想“沒有人比我更差更卑下的了”。用這樣的想法來轉化自以為比較好的那種心態。

我慢的過失是怎麼樣的?以等流果來講,來世會生在卑下的種族,身體不高也是我慢的過失,這是造作把別人看得很低的業所導致的結果。無論是容貌或種性都比別人低下,這是貢高我慢的結果。我們總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那就已經在糟蹋我們的心智了,來世就會成為很笨的人。我慢是一種會傷害人的心態,是很惡毒的。

無論何時,都要思維自己比一切有情卑下,要尊重有情,不可以傷害有情。真正懂得修心的人,為了淨除過去世的惡業,寧可下地獄也要利益他人。透過思維,一想到有情馬上就會謙虛下來,因為我們所有的安樂都來自於有情與利他,我們有什麼好高傲的呢?念頌一次後用一分鐘觀修。

第三個偈頌:一舉一動觀自心,正當煩惱初萌生;危害自與他人時,願即呵斥令消除。

在獨處的時候,從身語意上我們都要去觀察心中有沒有煩惱生起。若有煩惱生起,千萬不要把它放過,要予以痛擊,要當下去對治。煩惱是由於愛我執與我執而產生的,這樣的煩惱對修自他相換是很大的障礙,我們當下要認知煩惱已經生起了,用正知正念來消除心中的煩惱,也就是《入行論》中告訴我們要用正知正念來對治煩惱。如同一個罪犯端著滿滿的油燈,劊子手跟在後面,只要燈油漏出來,就馬上會被殺掉一樣,那樣的戒慎恐懼。面對煩惱時千萬不要讓愛我執生起,要好好防護自己的身語意。

第四個偈頌:稟性邪惡之有情,恒為猛烈罪苦迫;見時如遇大寶藏,願珍惜此難得寶。

一個有情如果造了五無間業,或者職業是劊子手,或是偷東西的,這些造作十惡的有情屬於罪惡深重的有情;乞丐、流浪漢、罹患重病等有情是深陷痛苦的有情。當我們面對罪惡深重或深陷痛苦的有情該怎麼做呢?要思維這些有情無始以來對我都有很深厚的恩德,他現在陷入困境,是我該好好報恩的時候,不要輕易把機會虛擲了。如同突然得到一個大寶藏一樣,一定要珍惜這個機會好好去幫助他。

再來看第五個偈頌:他人出於嫉妒心,非理辱駡謗我等;粗惡之言我取受,願將勝利奉獻他。

“粗惡之言我取受”是指虧損由我來承受,而把勝利給嫉妒我害我的人。當有人無理傷害我時,應該想:既然我希望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我也應該去圓滿他們所想要的。他今天會這樣無理對待我,一定有他想要達到的某種目的,我應該很高興的去圓滿他的願望。一般眾生都很希望贏過對方,他想贏過我,他想獲得這種勝利,我就把這種勝利給他,其中的傷害或虧損就由我來承受吧!

第五個偈頌主要是教導我們要去修忍辱。在自他相換的教法裡,我們要生起愛他執,忍辱的修持就非常重要,非常有幫助。為什麼?因為把我們出於瞋心去傷害他人的力量降到最低。我們可以參考《入行論》裡的〈忍辱品〉所講的去修學忍辱。

第六個偈頌也是講忍辱:我昔曾饒益某人,並且深心寄厚望;彼雖非理妄加害,願視為勝善知識。

譬如有一個人,我們多年以來一直在幫助他,突然某一天他恩將仇報來謀害我,此時我們心裡很自然會想:“他怎麼可以這樣對待我?我這樣對他,他今天竟然這樣恩將仇報!”如果我們今天想要降伏愛我執,如果我們是一個在修自他相換的人的話,這時就碰到一個危機。我們要想:“我是一個在修自他相換的人,現在來傷害我的人就像我的老師一樣,就如同來考察、驗證我的自他相換是不是真的在修,這個傷害我的人就是來考察我的老師。”對於這種傷害,我們要很高興的承受下來。

如果沒有這樣的老師,我們怎知自他相換修得如何。如果沒有透過恩將仇報與傷害,就沒辦法考驗我們的愛他執修得怎樣,也無法驗證我們的心是否真是自他相換的心。這樣想,我們就會把對方當成最有教學經驗,最有恩德的師長。偈頌中把對方當善知識來降伏我們內心的瞋恨,也是修忍辱的方法。

接著看第七個偈頌:總之直接與間接,願獻利樂於諸母;如母有情諸苦患,我願暗中自取受。

在此之前已經教過我們獨處時應如何觀照自己,當我們與人同行時要如何對待他人,當我們在修學過程中遇到一些逆境時怎麼來面對,以上的教授一直告訴我們要愛惜他人。透過這些教導,要把自他相換的心更增強,怎麼去增強呢?我所擁有的利樂都是所有眾生想要的,我應該佈施、供養給一切眾生,所有眾生不想要的痛苦都由我承受,但願真正如是去做。

接著看第八個偈頌:願此一切我所行,不為八法念垢染;已知諸法如幻智,無執離縛而解脫。

當我在修自他相換時,內心不要生起“但願別人稱讚我修自他相換”,也不要期許有一天修自他相換而能成名,或者別人把我當成一個高高在上的上師,或是我比別人優越,乃至於透過這些就可以得到安樂的心態。我們不要被世間的利衰、得失、稱譏、毀譽污染了修行的心,修自他相換的心不僅不要被世間八法污染,也不要被實執污染。我們應該要想萬法如幻,不是一個真實的存在。若沒有實執的存在,我們修的法就是很清淨的善行。我們若有真實存在的執著,就會變成支持煩惱的力量。我們要把它給踢開,所以要看待萬法如夢幻一般,這樣自他相換的修行才會是真正純淨的善行。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