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11/14 00:07:50
學習次第 : 進階
《修心八頌》要義
——2006年於上海開示
思考題
1、請背誦《修心八頌》,並解釋其字面意思。
2、有些人的股票下跌了、轎車被偷了,就覺得好痛苦,而自己的菩提心遭到損害卻無所謂,你是這樣的嗎?請對這種做法加以分析、抉擇。
3、文殊菩薩都發願做眾生的奴僕,作為一個佛教徒,你平時的言行舉止應當注意什麼?
4、當你產生貪嗔等煩惱時,通過什麼樣的方法來斷除?
5、在修行的過程中,如果遇到野蠻的眾生對自己製造違緣,應該如何面對?
6、假如有人因嫉妒心,無中生有地對你誹謗,你會怎麼做?
7、如果你全心全意地幫助某人,結果他卻恩將仇報,千方百計致你於死地,你會怎麼樣處理?
8、你幫助一個人時有哪些條件?哪些是不如法的?今後有什麼打算?
9、你學習《修心八頌》之後有何感想?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修心八頌》這部法,有些道友可能以前聽過,也學過,然而佛法並不是聽過就可以了,也不是學過就足夠了,應該將之融入相續,經常以此來對照自己。這裏只有八個頌詞,看起來比較簡單,但行持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以前沒有得過傳承的人,今天應該得一個傳承;已經得過傳承的人,需要再次鞏固自己的境界,為了這樣一個目的,今天上午我給大家講一下《修心八頌》。
如今在國外,許多大德在弘揚大乘佛法時,主要宣講《修心八頌》,以此規勸大家修持菩提心。在國內,自古以來也有無數大德宣講這樣的殊勝法門。以前上師如意寶在學院或者出去到各寺院弘法時,經常強調這部論典的重要性。而且,他老人家要求學院弟子必須背誦三部論,並且精通其中要義:第一部是《佛子行三十七頌》,第二部是宗喀巴大師造的《三主要道論》,第三部就是今天所講的《修心八頌》。《修心八頌》的文字不多,但依靠這樣的竅訣,能真正斷除我們相續中的煩惱,為了獲得殊勝的大乘竅訣,大家理當專心諦聽。
《修心八頌》有一些故事,《大圓滿前行》中也引用過,在此順便給大家講一下。噶當派的高僧大德,歷來尤為重視《修心八頌》,曾經有一個恰卡瓦格西,他對五部大論無不精通,並對新舊派的眾多教法瞭若指掌。有一天他去甲向瓦格西家,看見枕邊有一個小經函,順手打開翻閱,突然看到“虧損失敗我取受,利益勝利奉獻他”一頌,他覺得這實在是稀有,內心特別有觸動,便問:“這是什麼法?”甲向瓦格西告訴他:“這是朗日塘巴尊者所造的《修心八頌》中第五頌的後半偈。”他又問:“誰有這一竅訣的傳承?”甲向瓦格西說:“朗日塘巴尊者本人有。”聽到此話,恰卡瓦格西迫不及待地想去求此法,於是立即起程前往拉薩。(噶當派格西的求法之心如此迫切,可是我們有些人,學習佛法的時間一拖再拖,不知要拖到什麼時候。)
他千辛萬苦到達拉薩後,不知道朗日塘巴尊者住在何處,數日之中他一邊轉繞覺沃佛像,一邊打聽消息。一天傍晚,從朗塘地方來了一位麻風病患者,格西不在乎傳染而親近他,向他詢問朗日塘巴尊者的消息。他告訴格西一個噩耗:尊者已經圓寂了。格西聽後非常悲傷,一方面為眾生沒有福報而難過,另一方面也為自己無法親自得受傳承而惋惜。
格西問:“尊者的繼承人是誰呢?”那人說:“向雄巴格西與多德巴格西,但他們二人關於誰做法主之事意見不一。”實際上,這兩位格西並不是為了自己做法主發生爭執,而是互相推讓法主之位。向雄巴格西對多德巴格西說:“您年長,經驗豐富、德高望重,請您做法主,我會像恭敬朗日塘巴尊者一樣承侍您。”多德巴格西說:“您年輕有為,學識淵博,理應住持寺廟。”
二位格西本來是互相觀清淨心,但恰卡瓦格西卻誤認為他們為繼承上師法位而不和,心想:“他們肯定沒有此法的傳承,現在誰還會有此傳承呢?”他到處詢問,後來有人告訴他夏日瓦格西有真正的傳承,於是他馬上動身前去。
一天,在夏日瓦格西繞塔時,他來到格西面前,將自己的披單鋪在地上,請求他在此稍坐片刻,自己有一問題請教。上師說:“我一般沒有在外面坐的習慣,你有什麼事情請馬上說吧。”恰卡瓦格西說:“我曾看見‘虧損失敗我取受,利益勝利奉獻他’的法語,這一法與我的心很相應,您感覺此法如何?”(他是在試探夏日瓦格西。)上師說:“尊者與此法相應也好、不相應也好,如果你不想成佛就另當別論,只要想成佛,那麼此法必不可缺。”他又問:“您有此法的傳承嗎?”上師說:“我確有此傳承,我一輩子修的就是這個法。”他便跪在上師面前請求道:“請尊者攝受我,賜給我傳承!”上師說:“你若能長期住在這裏,我可以傳給你。”後來,恰卡瓦格西在六年中依止夏日瓦上師,這期間上師唯一傳授《修心八頌》,他也是一心專修,最後完全斷除了珍愛自己的執著,獲得了殊勝的成就。
今天我給你們講一個多小時,也講不了什麼,關鍵是看你們修不修。如果沒有修,你們一邊搖著扇子一邊打瞌睡,聽一聽也可以;我在這裏一邊擦汗,一邊敷衍了事,講一講也可以,形式上誰都能應付,主要是你們能不能以《修心八頌》來衡量自己、對照自己。若真能像恰卡瓦格西一樣行持,雖然這個竅訣很短很短,但它的加持不可思議,一定會斷掉自己的煩惱和我執,生起自他交換的菩提心。
這次傳法沒有事先安排,是昨前天才臨時決定的,但這部法的加持力相當大,上師如意寶也再三傳講過,我自己的傳承應該非常清淨。大家學習之後,可能有些人會以此對照自己,有些人聽完傳承後,就把法本扔在一邊,再也不看了。記得我以前在杭州也傳過,今天也有很多那裏趕來的居士,不知道已經過了兩三年,你們修了沒有、看了沒有?如果沒有修,自己雖然有聽法的功德,我講法也會有一點功德,但除此以外,實際行動能不能有改變也很難說。所謂佛法,不在於口頭上講得多麼漂亮,也不在於形象上搞得多麼隆重,關鍵在於自相續能否得以調伏。現在很多地方的佛教變成了一種形式,表面上看來很莊嚴、很精彩,但每個人的貪心嗔心絲毫不減,一點改變都沒有。
我今天講的這八個頌詞,字面意思很簡單,沒有什麼不懂的,但若想即生成就的話,自己也應該像恰卡瓦格西那樣修行六年。然而有些人不要說六年,修六天他也會抱怨起來:“八個頌詞還修六天,我半個小時就修完了。”實際上,佛法並不是這樣的!
接下來,正式宣講朗日塘巴尊者的《修心八頌》。
解釋題目:修心八頌
華智仁波切曾說:“修心修心修自心,以四厭世心修心,無有身語其功德,獲得解脫無有餘。”假如以四種厭世心——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因果不虛,一再地修持自心,即使身體和語言沒有做其他善法,除了解脫也沒有別的去處了。因此,修心非常重要,此處講的就是修心法門。
藏傳佛教的噶當派,尤其是阿底峽尊者、仲敦巴格西、博朵瓦格西,對於調伏煩惱的修心法門相當重視。去年我也給這裏的少數人講過《修心七要》,文字不太多,但真正做起來並不容易,你們若能精通一個頌詞或半個偈子,對自己的一生乃至生生世世都有相當大的利益。
作者:朗日塘巴尊者
朗日塘巴尊者是博朵瓦格西的大弟子,是馳名天下的大成就者,被公認為無量光佛的化身。
在座的有些人,最近在學《淨土教言》、《菩提道次第廣論》,每個禮拜利用星期天來學習,有些人認為自己很了不起,到處給別人炫耀。實際上這沒有什麼,從整個人生的時間來觀察,如果一個禮拜有一天,一年中也只有五十一天的學習時間,其餘三百多天都在搞世間法。即使是這一天,很多人也是早上起得很晚,覺得今天是星期天,多睡一點;中午到那邊去馬馬虎虎學一點東西,有些人聽課一直打瞌睡,好像專門到那裏去睡覺的;下完課以後吃吃喝喝,那個時候就特別開心。有些人真是業力現前,一遇到佛法就沒有精神,特別疲倦、特別昏沉,而平時說些無聊的話、做些無聊的事,又聰明、又開心、又能幹,這就是凡夫無始以來的習氣毛病。
說實話,我們山上的道友,可能一年中連半個月的散亂也沒有,最多是夏天到草地上放鬆放鬆,平時都是在學習佛法、背誦經論,早上起得早,晚上睡得晚。可是大城市裏的人截然相反,他們的時間和精力都花在聊天應酬上了,修行的時候就沒有精神了,聽課也沒有精神,做作業也沒有精神——“我都四十多歲了,為什麼還要做作業?我早就畢業了,不做不做!”但如果做一些世間的事情,他就不是四十歲了,很年輕哪。
有些人的習氣太重了,造惡業的順緣太多,造善業的順緣稀少,自己能不能解脫還是要打個問號。總結一生的話,倘若你活了70年,學佛的時間有沒有10年?如果沒有,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貪嗔癡方面,那來世有沒有解脫的保障?
所以大家不要有很多理由——“我現在很忙”、“家裏有一大堆事情”、“單位忙得不可開交”,找各種亂七八糟的藉口。其實解脫是自己的事情,出離輪回也是自己的事情,你整天跟別人討價還價,我覺得這樣沒有必要。你們要想當佛教徒,就應該當個名副其實的佛教徒,不要掛一個牌就可以了,自己再怎麼忙,也應該能空出一部分時間來。當然,365天讓你拿出200天,這恐怕是不現實的,但若連1/5或1/7的時間都抽不出來,就不是真正的修行人了。
我非常重視珍惜時間,假如明日複明日,那明日何其多?很多人學習佛法的時候,“這個禮拜不空,下個禮拜再說吧”、“再拖一段時間吧”……一年365天,你們的時間用在佛法方面有多少?我們山上的人當中,我算是比較懶惰的,但我仍在繼續學習、繼續努力,只要有一口氣,就不會停下來,這跟城市裏的人比起來,還是有很大很大的差別。因此,大家應該把學佛擺在重要的位置,以後的生活需要調整,這樣才有解脫的希望。
第一頌:
願我以勝如意寶,饒益他眾之意樂,
時時刻刻倍珍愛,輪回一切諸有情。
願我以超勝如意寶的饒益他眾之意樂,時時刻刻珍愛輪回中的一切眾生。
世間人認為轎車、別墅、金錢非常難得,實際上,以利益眾生的菩提心對待整個世界、對待所有的眾生,這比如意寶更加珍貴。佛陀在《教王經》中說:“為了身體,可以捨棄財產;為了生命,可以捨棄財產和身體;為了佛法,可以捨棄財產、身體與生命。”當然,以世間的價值觀來看,也許很多人不會理解,但從大乘的角度來講,世界上最珍貴的就是利他之心。《入菩薩行論》中也說:寧可失去利養名聞,乃至資身養命之緣,亦可失壞其餘善根,但是決不毀損自己的菩提心。所以我們一定要幫助眾生,在這個世間上,財產、身體、生命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幫助別人的菩提心。
當然,菩提心的價值,有些人不一定知道。佛經中有個公案說:往昔有父子二人擁有一個如意寶,父親天天都保護如意寶,有一天他很困,想睡一會兒,臨睡前對兒子說:“你將如意寶收藏好,千萬不要給任何人。”父親很快就睡著了。這時來了幾個小偷,問這小孩要如意寶,孩子說:“父親交代了,如意寶不能給任何人。”小偷於是拿了一些糖果給他,並說:“這個如意寶是一塊石頭,對你也沒有什麼用,糖果卻可以馬上吃,而且價值是很貴的。不如我們交換吧!”小孩就把如意寶交了出去,自己換得一點糖果。
學佛亦是如此,若把最重要的東西捨棄了,雖然得到一些微利,也沒有多大意義。有些人的轎車被偷了、房屋被沒收了、身體受到一些威脅,他們就覺得好痛苦,心裏面相當著急,而自己的菩提心遭到損害卻無所謂,這是非常愚癡的,猶如剛才那個小孩一樣。
我們熱愛一切眾生,乃至蚯蚓、螞蟻以上,從佛教的角度來講,這個叫菩提心;從世間的角度而言,則是獻上自己的愛心。這顆心是任何金錢和財物都無法與之相比的,但是很多人非常愚笨,有菩提心不覺得很珍惜,而看見一些老闆有幾億,或者自己找到金銀財寶就認為很難得。實際上最珍貴的是菩提心,我們遇到任何違緣也不能捨棄,這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精神。
當然,今天到場的人當中,一部分人我從來沒見過,也許是剛剛皈依的,講大乘不共的利他心,你們不一定能接受。因為學習佛法就像是上臺階,要一步一步上去,很多人先求人天福報,讓自己賺錢發財、健康平安、家庭和睦、長得漂亮、生活順利等等,但從價值觀的角度來講,利他心才是非常非常珍貴的,有了利他心,即使你生活不順、財產受損,也不值得特別傷心。
比如意寶更珍貴的利他心,所緣的對境應該是一切眾生,而不僅僅是人類。現在有些宗教對人類很好,經常搞慈善機構幫助那些受災的人,但看到旁生被殺害時,他們根本不管。這種做法是不對的,三界眾生都有苦樂的感受,大家一定要幫助所有的眾生。以前不管自己怎麼做的,從現在開始,應該發願生生世世不離菩提心,這種願哪怕只生起一刹那,功德也是相當大。這是佛陀親口宣說的,並不是我在這裏胡言亂語,說一些沒有根據的話。今天來了這麼多人,每個人要對自己的語言負責,你們都有一定的智慧,在世間很多方面廣聞博學,欺騙你們也沒有必要。
在所有的佛法當中,最稀有難得的,就是利他的菩提心。大家應該時時刻刻觀察,首先看自己是不是佛教徒?如果是,那是大乘佛教徒,還是小乘佛教徒?假如整天所做的全部是為了自己,這就是小乘佛教徒;倘若你不僅要自我解脫,還要盡心盡力地幫助一切眾生,幫助的方法雖然多種,最好的就是依靠佛法,有了這一顆心,就是大乘佛教徒。
第二頌:
願我交往何人時,視己較眾皆卑下,
誠心誠意又真摯,尊重他人獻愛心。
無論在何時何地,接觸什麼樣的人,都要把自己看得比他人低賤,並且誠心誠意地想幫助別人,將愛心奉獻給整個世間。
我們平時會接觸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有傲慢心,自己再怎麼了不起,也應當做眾生的奴僕。宗喀巴大師在《事師五十頌釋》讚歎文殊菩薩的頂禮句中說:“雖恒住於無上果位,然做眾生僕。”在三界中,文殊菩薩是智慧第一,但是他還發願當眾生的奴僕。無垢光尊者在《心性休息》中講過,真正具有法相的善知識,儘管境界超勝於所有的人,但顯現上仍要隨順眾生。
現在的有些人,稍微有一點錢、一點地位、一點才華,就高高在上,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四威儀也顯出一種傲慢相。這不是真正的佛教徒!印度、藏地、漢地無數的高僧大德,修得越好,就越尊重別人,而不是一開口就說大話,跟誰都不願意接觸。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有些問題需要注意,如果自己認為修行不錯,就趾高氣揚,怎麼能真正利益眾生呢?
這裏的有些人發心多年,為了佛法還是非常辛苦,平時發資料、打電話,或組織放生、印經書,但從來沒有自我宣揚過,只是一心一意、默默無聞地利益眾生。所謂的菩薩,不是表面上宣傳得很成功,而是內心中非常願意幫助別人,在交往的過程中很切合人意。
人學佛之後還是會有所不同,一旦佛法融入了內心,跟以前相比,自己會判若兩人。以前沒有學佛時很傲慢,跟任何人交往,整天都看別人的過失,但是學了大乘佛法以後,自己的嘴巴會扣一把鎖,有必要時打開一下,沒有必要就把它鎖著,不會亂說。
有些人特別愛說別人過失,一開口就是這個不好、那個不好,出家人不好、在家人不好,間接說明只有他一個人好,除自己以外,其餘的都是壞人。這樣不太好!雖然在末法時代,個別出家人的行為不太如法,但你在依止他時,首先應該觀察清楚,這樣才不會後悔,即使他某些行為不如法,也不需要你專門宣傳,這既有損佛教的形象,也有損佛法的形象。
我們是一個佛教徒,在社會或家庭中應該起表率作用,不然,別人對你的印象和評價都不好。所謂的印象,指內心的一種看法;所謂的評價,則是顯露於語言上的表示。有些佛教徒在社會上的評價相當不錯,在家人當中有,出家人當中也有。有些人覺得自己很不錯,但與他交往還是很麻煩。
作為修行人,相續應該像棉花一樣柔軟,即使別人說自己的過失,自己也會寬宏大量,不斤斤計較。仲敦巴尊者曾問阿底峽尊者:“如果有人打我、罵我,我該怎麼辦?”尊者回答:“很好啊!這是償還宿債的難得機會,理應借此精進修持安忍度。”而我們很多人並不是這樣,特別喜歡聽別人讚歎,不願聽到絲毫指責。
阿底峽尊者的一生,有三大殊勝竅決:第一是時時刻刻觀自心;第二是用正知正念來對治煩惱;第三是長期修持菩提心。所以,在修行過程中,應該恒時觀察自心。我們已經皈依了佛門,趨入了大乘佛法,在今後的生活中,千萬不要跟不學佛的人同流合污,若慢慢跟他們融入一體,這就太可惜了!
第三頌:
願我恒常觀自心,煩惱妄念初生時,
毀壞自己他眾故,立即強行而斷除。
于行住坐臥四威儀中,應當恒常觀察自心,無論是坐車、睡覺、吃飯,都要省察自己有沒有遠離正念,而不是觀察別人的過失。一旦生起了貪心、嗔心、傲慢、嫉妒,就要及時覺察,意識到它們的危害性,用無我空性等方法來加以斷除。
比如看到別人的行為不如法,很想發脾氣,當下就要提醒自己:“我是大乘修行人,不能生嗔恨心,稍微緩一下,明天再說吧。”遇到引生貪心的對境時,立刻告訴自己:“我所貪的這些猶如夏天的彩虹,雖然顯得特別美好,然而沒有任何實義。”
貪心和嗔心不但會害自己,而且會害整個社會。如嗔心特別強的希特勒,發動“二戰”而毀壞了整個世界;貪心特別大的某些領導,因貪污國家的財產而給無數人帶來痛苦。所以相續中最可怕的,就是貪心和嗔心,當這些煩惱剛萌生時,一定要想方設法立即斷根。
立即斷根的方法,按照無上大圓滿的竅訣,則是認識煩惱的本性。如果生起了熊熊烈火般強烈的嗔心,那要觀察嗔心從哪里來?現在住於什麼地方?最後去往何處?是在身體裏面,還是在外面?它的來源、顏色、形狀,分別是什麼……這樣一觀察,嗔心的的確確找不到。當然,有了上師的教言後,剛開始只會說,不能真正行持,但久而久之就會熟練的。
任何知識都有一個熟練的過程,我們剛開始看到電腦程式,簡直複雜得不得了,但學一段時間後,就會熟能生巧,對其全部瞭若指掌。對治煩惱也是如此,以前有一位格西,他當在家人時,腰間別著兩三把刀子,可是敵人卻多如牛毛,天天降伏敵人也忙不過來。後來他放下武器出家,結果連一個敵人也不存在了。所以,心清淨的話,外面的怨敵自然消失。
現在世間充滿種種誘惑,外境琳琅滿目,好看的、好聽的,什麼都會展現在你面前,我們凡夫人沒有主見,很容易被外境誘惑。故而在這個過程中,要有提醒自己的主動意識,如果沒有這樣,過段時間你可能就墮落了。所以我一直要求大家集中學習,倘若沒有集中學習,很容易在這個群體中掉下去,脫線後再上線,可能有點困難,大家在一起有種互動力,這樣應該會好一點!
第四頌:
願我目睹惡劣眾,造罪遭受劇苦時,
猶如值遇珍寶藏,以難得心愛惜之。
世間上眾多野蠻的眾生,恒時為猛烈的煩惱所逼,不斷造作惡業損害他人,從而使自己遭受劇烈的痛苦。有些人生貪心、嗔心、嫉妒心時,沒辦法克制,極其痛苦;有些人前世以煩惱損害眾生,即生感得多病、貧窮等果報,相當痛苦。在這個時候,我們應如同遇到如意寶那樣,以難得之心珍惜眼前的機會,來幫助這些可憐眾生。
寂天菩薩也講過,假如沒有敵人的存在,那麼對誰修忍辱?佈施、持戒、忍辱等六波羅蜜多,全部依靠眾生而成就。前段時間,各個小組分資料時,有些人說:“我跟這個人關係不好,不願意呆在那個組裏,把我換一下!”我聽後覺得:“這種人還學什麼大乘佛法?連道友都不願意接觸,在他面前呆五分鐘的忍耐力也沒有,平時見都不想見,還能說自己有菩提心嗎?”有些人真的學得太差了,我直言不諱地告訴你們:倘若沒有跟大家共同學習的忍耐力,恐怕離大乘佛法比較遙遠!
在文革期間,青海有一個老修行人,每當造反派批鬥他時,他就事先發願:“我今天要為度化一切眾生而修忍辱。”當造反派對他拳打腳踢時,他也不生一絲記恨,安住於無緣當中。批鬥完畢,他便將一切功德回向給以批鬥他的人為主的一切眾生。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會怎麼做?別人罵自己一句,一輩子都耿耿於懷,有機會非報仇不可,今生沒有能力,來世也不放過他。這完全是大乘佛教所呵斥的。
我們不管學什麼教派,對眾生要有起碼的尊重,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可能連外道徒都不如。我在《旅途腳印》中寫過一個修女,不論是世界的哪個角落,印度也好,印尼也好,只要有可憐的眾生、性格不好的人、麻風病等傳染病人,她就去那裏幫助他們。有時候看到她的一些行為,真的非常感人,我們口口聲聲說自己是大乘佛教徒,但是跟道友關係不太好時,根本不願意接觸,想盡一切辦法逃避,你們有什麼化解不了的仇恨?
以前有些國家之間交戰非常激烈,互相用炮彈來炸,現在的關係也特別融洽,經常友好訪問,他們還沒有學大乘佛法,通過世間的改變就可以睦鄰友好,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呢?有些佛教徒拉幫結派、互不團結,這是那個上師的弟子,那是這個上師的弟子,如果是這邊的放生,那邊的人就不來參加……我聽過很多很多精彩的故事,有時候覺得非常可笑,有時候覺得很傷心,有時候覺得特別奇怪。
由於眾生的根基不同,佛陀開了八萬四千法門,肯定要由不同的上師、不同的傳承傳下來,哪個傳承、哪個國家、哪個民族並不重要,不管是黃種人、白種人,只要有利他心,這個人就非常了不起;無論是南方人、北方人,只要是眾生,我們就要盡心盡力地幫助。
大乘佛法並不是講得非常漂亮,而是要真正去實踐。有了利他的菩提心,即便遇到品行惡劣的眾生,極其粗暴地害你、惡口罵你,也是修安忍的好機會。以前阿底峽尊者出門時,經常帶一個脾氣最壞的弟子,別人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依靠他可以修安忍。”過去的大德把性格不好的人當作最難得的如意寶,可是我們呢,人格好一點的誰都搶,非要拉到自己組裏來。
當然,人格不好的人也不要認為:“噢,我可能是真正的如意寶,給別人帶來很多利益。”不要這麼想,你並不是那麼了不起的人!這些大乘的基本教義,大家應該搞清楚。
第五頌:
願我于諸以嫉妒,非理誹謗本人者,
虧損失敗自取受,利益勝利奉獻他。
他人出於嫉妒心,無緣無故地非理譭謗我,而我沒有做任何對不起他的事情,這時候應該怎麼對待呢?作者告訴我們一個殊勝的竅訣:“虧損失敗自取受,利益勝利奉獻他。”
對一般人而言,如果自己有錯,別人實事求是地指出來,這個稍微能接受。但若無中生有地非理誹謗,明明你沒有偷東西,別人卻說你是小偷;明明你沒有害過人,別人卻說你是兇手,這簡直難以忍受,非要討回公道不可。然而,發了菩提心的人,應將一切吃虧、失敗由自身取受,所有的勝利、利益奉獻給他人。
不管是在家人、出家人,有了這樣的菩提心,會給整個世界帶來無比的安樂。當今社會,到處都是自私自利的人,如果我們能無私地奉獻,那遇到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會特別計較了。很多人心胸太狹窄,《六祖壇經》中說“心量廣大,猶如虛空”,但這些人的心量連芝麻許都沒有,遇到一點點小事就痛苦得不得了,到處造謠譭謗別人。
無論遇到什麼事、什麼人,我們最好是觀清淨心,不要隨便譭謗,否則業力的顯現不可思議,來世的果報會非常可怕。佛經中說,惡口誹謗的人死後直墮地獄,因為業力現前,舌頭變成廣闊無垠的田地,許多農夫在其上驅牛耕犁,他們腳在踏下去再抬起來的每一步中,都有一種兵器會翻出來,把舌頭割成一塊塊的碎肉……
所以,作為一個佛教徒,應像噶當派格西所說的那樣,對佛教、對眾生有意義的話,或者跟生活有關不得不說的話,那可以說;但無關緊要的無稽之談,尤其是傷害眾生的語言,一律不要說。
前段時間,一個居士在我面前發願:“以前我脾氣不好、性格不好,常說別人的過失,也常看別人的過失,自己的過失從來不檢討,從現在起我發誓:以後儘量不說任何人的過失,如果說了,立即懺悔。”我當時告訴他:“你真的了不起,真的很偉大!不管你做不做得到,有了這樣的決心,確實非常可嘉。”
學習佛法就是要改變自己的心,如果別人非理誹謗你,你應該把他觀為自己的父母。博朵瓦格西曾說:“別人誹謗你,是對你最大的恩惠。”所以大乘佛教有種不共的精神,與普通行善是不相同的。很多人認為,學佛就是做好事,當一個善良的人,不害別人就可以了。其實在這個過程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真理,這個我們必須要學好。
世人常說“吃小虧占大便宜”,我們在和別人發生衝突時,虧損和失敗應該由自己取受。按照世間的觀念,兩個人打官司,敗訴的一方會特別難過,甚至夫妻吵架時,雙方也互不相讓,非要對方低頭認錯。但如果發了菩提心,他就會說:“今天算我敗了,你贏了,只要你快樂就好。”這樣的話,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家庭問題,但也是修菩提心的一種標誌。
我們平時在生活中,碰到任何爭執時,都要想:“算了,今天算我敗了,他快樂就可以。”儘管這樣做很難,可是發了菩提心的人,必須要這樣做。當串習久了以後,心的力量就會逐漸擴大、成熟,這對以後的修行也非常有幫助。
第六頌:
願我于昔曾利益,深切寄以厚望者,
彼縱非理而陷害,亦視其為善知識。
往昔我盡心盡力地饒益某人,以人力、財力、物力幫助過他無數次,對他寄予深厚的期望。然而他卻忘恩負義,反而對我非理加害,這時候我應該以牙還牙,還是就此放棄呢?應該就此放棄。
在釋尊的傳記中,也有很多這樣的公案:他救了別人的命,那人卻恩將仇報,後來他就修安忍,並沒有跟那人講理由。我看到有個公司的老闆,她用很多錢財培養一個人,後來那人學到一些知識,能力各方面非常不錯,可是他不但不報恩,反而用自己的勢力來加害她。這個老闆是發了菩提心的人,她說:“算了,從世間的角度來講,我也有能力害他,但我已經發了大乘菩提心,不管他怎麼害我、我對他怎麼付出,我還是要安忍。”其實,真能做到這一點的話,這就是修心的標誌。
可是,很多人缺少這種理念,遇到此種情況時,忍下來有一點困難,因為自己從小到現在所接受的教育,跟佛教的精神非常衝突。可是作為大乘修行人,我們應該選擇什麼呢?就是要幫助別人,這一點永遠都不能忘,生生世世也不能捨棄,這就是佛法的精華!
第七頌:
願我直接與間接,利樂敬獻諸慈母,
老母有情諸苦厄,自己默默而承受。
這一頌講了大乘佛法最殊勝的精要。無論是以直接或間接的方法,應將自己的名聲、財富、恭敬、快樂等一切,奉獻給所有的有緣眾生,而自己默默代受他們的痛苦。
現在人幫助別人,往往是有條件的:別人對我好,我就幫助他、支持他;別人對我不好,我絕對不會那樣做。可是在大乘佛法中,一切眾生都當過自己的母親,佛經中說,有次佛陀外出看見一個人,就對弟子說:“無始以來,他很多次當過我的兒子。”在漫長的輪回生涯中,每個眾生確實當過自己的親人,只不過我們沒有天眼,看不到而已。有些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其實若能通達佛法,知道整個輪回的流轉狀況,就會知道佛陀所說的都是真實語。
很多人願意照顧今生的父母,但這個範圍太小了,實際上無量眾生都當過自己的父母。在藏傳佛教中,修行人要通過辯論、教證、理證等,花時間專門學習眾生都當過自己的父母,並對這個道理深信不疑。既然眾生都當過父母,當父母時對我們極為慈愛,我們決不能忘恩負義,應將所有的眾生,包括螞蟻、蟑螂,都當作真正的母親來對待。如果你是孝順的孩子,父母在遭受痛苦、危險時,你會置之不顧嗎?當然不會,肯定想全力以赴去救他們。那無始以來所有眾生都當過父母,我們需要怎麼做,應該非常清楚。
為什麼有些大德的菩提心修得那麼好?因為他們把眾生都看作父母,而不是口頭上的。現在飛機上和賓館裏的服務員態度特別好,經常到你面前噓寒問暖,親切地問你要吃什麼、要喝什麼,表面上看來特別關心,但這只是她們的工作而已,或許內心對你並不是很尊重。如果見到素昧平生的眾生時,真正發自內心地幫助他,這才是名副其實的修行人。
有些佛教徒幫助眾生有幾個條件:一是自己要認識的;二是在生意上或工作上有往來;三是今天幫助他,以後他有希望會幫我。若具備了其中之一,自己就願意跟他打交道,否則就算是眾生,他也會不聞不問。甚至陌生人多看他一眼,他都非常害怕:“這個人眼神有點不對,他到底要幹什麼?我可不能接近他。”其實,修了大乘菩提心的話,不管看你的眼神是什麼樣,態度是什麼樣,行為是什麼樣,你都要儘量地接觸他,這樣,才有可能今生中度化他。
利益眾生有直接、間接兩種方式,以前上師如意寶也講過:“若有能力直接利益眾生,當然是最好不過的,如果實在沒有能力,自己發願生生世世中直接或間接幫助眾生,也是非常有必要。”每個人應該在上師三寶面前經常發這個願,發了願以後,這種願力不可思議,即便自己死了,來世也有幫助眾生的機會。
修行好的高僧大德,有力量將自己的快樂、境界全部賜給別人,但沒有這種力量的話,放生也是直接利益眾生的一個手段。我們在1987年開始提倡放生,當時除了極少數的漢地大德以外,各個城市基本上沒有放生的習慣。然而大城市裏吃肉那麼厲害,無始以來的父母,他們天天在吃、天天在吞,見到這種情景,我們深深感到這些眾生特別可憐,於是呼籲一部分居士共同放生。剛開始我們自己買、自己放,買的時候經常被騙,放的過程中也沒有經驗,時常遭到各種挫折。但後來通過三寶的加持,現在各地的放生非常可觀。聽說這裏有些道友,每個禮拜天都要參加放生,這就是直接利益眾生。為什麼呢?你在判死刑的時候有人救你,你會不會感激他?肯定會。同樣,這些眾生也有生命,也有苦樂感受,可是我們人類很殘忍,天天都在殺害它們,假如將其從死神手裏搶過來,它們必定感恩不盡。
直接利益眾生的方法是放生,而間接利益眾生的方法,就是不吃肉。這裏有四百多人,如果今天都吃素,就不用殺害任何眾生;假如大家都吃肉,那麼要殺多少雞、多少魚?尤其是你們喜歡吃海鮮,四百多人要吃多少個生命?漢傳佛教的大德一再提倡吃素,這一點我們藏傳佛教的很多活佛、堪布做得不太好。雖然欲界眾生的確有這種習氣,剛開始吃素很困難,看見肉就嘴巴都在動,沒見到別人吃倒不要緊,一旦有人在旁邊大快朵頤,自己就受不了了。當年我們學院開始吃素時,好幾個道友白天不能吃肉,晚上做夢時就吃得飽飽的,但後來過了幾年,也就比較習慣了。吃素能間接降低殺生率,這是利益眾生的一種好辦法。
昨天我們商量,明天早上準備再去放生。當然,你們很多人上班,不一定有時間,但若有時間的話,還是要儘量去參加。雖然我自己身體不好,親自參加比較困難,但只要我有時間,身體還有一口氣,就會和大家一起去。有些人認為捐一點錢,不參加也可以,其實善根只有親手做,功德才是最大的。我在深圳時,有些人說只要隨喜就行了,說得很漂亮,隨喜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因此,大家明早能來參加是最好的,不能參加的話,可以隨喜我們,我們代你放生。如今在全國各地,大家對放生都相當積極,其實放幾個生命,對自己來講也不是很難,但這些可憐眾生跟我們人類一樣,願意在這個世界上活下去,用刀子切割身體時,照樣也有痛苦。所以大家應培養自己的慈悲心,維護自己的愛心,修行不能全部是口頭上的,實際行動中也要做一些事情。
比如說發菩提心,光是說了沒有用,應該早上起來修一修,真正體會一下菩提心的味道。同樣,光是口頭上說放生也不行,有時候要去親自做,即使你起得早一點、搬東西有點累,但我覺得不要緊,為了救護眾生的生命,這一點沒有什麼。我們學院的有些法師,在一年的兩三個月中,每天都要去放生,下午四點左右才吃午飯,但是一想到眾生的生命,縱然吃得晚一點,甚至一天沒吃飯,這也不要緊,作為一個大乘修行人,犧牲自己是應該的。寂天菩薩也講過:“直接或間接,所行唯利他。”因此,大家應該長期發願:生生世世都要直接或間接利益一切老母有情。
第八頌:
願我所行此一切,不為八法念垢染,
了知諸法皆如幻,解脫貪執之束縛。
願我生生世世中的所作所為、所言所行,千萬不要被世間八法所染汙。什麼是世間八法呢?恭敬、利養、財產、讚歎,以及得不到恭敬、得不到利養、得不到財產、得不到讚歎,這四種願意得到的和四種不願意得到的,是世間人共同希求的目標。作為一個真正的修行人,這些的確是沒有用的。
對我個人來講,雖然現在的名聲比較大,但我不是假裝說些謙虛的話,我知道自己的內心境界特別特別差勁,別人對我有什麼尊重,我覺得這沒有必要。因為我內在的功德和境界是什麼樣,自己一目了然,別人叫我大成就者、大菩薩,我完全知道這是虛妄的,是“名存實亡”,根本沒有這個加持。我不是菩薩,也不是成就者,在凡夫人當中也是特別差勁的,本來不是白色的東西,別人再怎麼誇它很白,自己一看就知道真相。
我們追求名聲、財產、地位,根本沒有實在的意義。當今世界上的明星,有些人可謂轟動一時,大家都覺得他有錢、有才華、有智慧,對他恭敬有加,讚歎得不得了,但是當他變成老年人或者星運衰敗時,他的名字很快就被人忘記了。
現在社會上的競爭非常強,大城市裏的人活得特別累,每天都要拼命去幹、拼命去追,追什麼呢?就是自己的快樂。一般的房子不行,必須要別墅;一般的轎車不行,至少是賓士;一般的衣服也不行,一定要高檔的。其實人的欲望無有止境,什麼時候知足少欲,什麼時候就擁有了所有的財產。可是很多人沒有這個境界,看到別人有什麼東西,自己就非要不可,為此一定要跟別人競爭。人生短短幾十年,就這樣無意義地虛度了,非常可惜。大家應該經常反省自己:“我現在希求什麼?我大概能活多少年?”人生中最主要的就是行持佛法,不造惡業。有些人因為工作的關係,有時候身不由己要造業,但也應儘量行持善法,安排一些時間學習佛法。
同時,還要了知一切諸法虛幻不實,如幻、如夢、如陽焰、如乾達婆城……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住的再好、吃的再好,死時也什麼都帶不走,唯有生前所造的業緊緊相隨。因此,每個人應該為自己的來世考慮、為生生世世考慮,這是終身大事。現在很多人認為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是終身大事,在短暫的人生中,這也算是比較重要的大事,但想想以前的領導和名人,當時他們特別執著名聲,現在又變成了什麼樣?
因此,萬法虛幻不實、如幻如夢,我們應該解脫束縛之網,不要太執著了。有些人對家庭感情、兒女工作非常執著,執迷不悟,其實再執著也沒有意義,應該隨緣而轉。佛陀在《趨入無分別總持經》中說:“入定時,應於虛空般的境界中安住;出定時,在幻化般的境界中行持。”這個教言非常殊勝。當然,若沒有學過般若中觀,理解起來有些困難,學過的話,就會明白其中的道理。
我昨天坐在車上時,看到上海川流不息的車流,確實感到人的生命很渺小,太執著、太煩惱沒有什麼意義。有些人生意、家庭各方面比較順利時,高興得不得了,瘋狂似的跳起舞來;而稍微遇到挫折痛苦,又痛苦得不得了,像發瘋了一樣歇斯底里,生活始終沒有一種平穩感。其實在人生的道路上,肯定有平原、有高山,也有彎彎曲曲的小路,遇到什麼都不要太執著,何時何地也不失去菩提心,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
有些人認為工作最重要,有些人認為家庭最重要,有些人認為事業最重要,每個人都把目光鎖定在一件事物上,這個我也理解。但是作為我,一個大乘佛法的傳授者,認為什麼都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學佛的意志不退。倘若再過十年,我們萬一在這個城市遇上——“你十年前給我傳過佛法,我現在的信心越來越強,一半時間都在學習佛法”,這樣我會高興得不得了。
去年我看到一個人,十年前我們見過面,後來不知道他到哪里去了,再次見到他時,他十年中什麼法都沒有學,也沒有任何進步。我覺得他的境界肯定只有下滑,因為本來就沒什麼境界,十年中都沒學、沒修,那就更不行了。
所以,我希望大家學了《修心八頌》後,自己應該精進地修學。佛陀講過:“吾為汝說解脫之方便,當知解脫依賴於自己。”如果自己沒有精進,我不可能每天強迫你必須學、必須修。大家應該思維一下,人到底有沒有前世後世?必定有。這是大慈大悲的佛陀以正理宣說的,並不是憑凡夫的信仰來決定的,這一點你們以後學因明也會完全知道。既然人有來世,那麼生生世世對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行持善法,不造惡業。如果你阿賴耶上存有許多惡業,下一輩子肯定是直墮地獄,感受漫長的痛苦煎熬,這是誰也無法忍受的,你不願意也沒辦法,就像有些人犯了法以後,必定會接受法律的制裁。
我們學習佛法的機會,可以說非常難得,今天這裏的居士大德發心,提供了這樣的道場和方便,大家才有機緣聚在一起。假如我的有些話起一點作用,哪怕是一句,也會令你的終生有所改變,但若你沒有重視,即使我說了多少年的法,對你也不一定有幫助。善星比丘在世尊面前聽了那麼多法,後來還是墮入了餓鬼,何況是我了。
麥彭仁波切也講過,若是有緣的弟子,就算只有一句話,對他的相續也有幫助,猶如小小的一滴水,落到乾枯的葉子上,也會滋潤它,使它成長。我今天講的法不多,但非常希望大家能在實際中用上。當然,你們依靠業力來到這個世界,也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但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修行不能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