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2/06 17:10:16
學習次第 : 進階

 

喇嘛網 日期:2010/02/06 17:05:32   編輯部 報導

藏寺祈竹活佛開示

我們常說及二十一位度母,這並非指就有那麼多的數量。

二十一位度母,其實都是一個度母的不同化身,而她的化身其實遠遠不止二十一位。

這二十一位,只是針對歸納為二十一種眾生需要而顯現的,譬如窮困、病苦等等。

最終來說,二十一度母,乃至千千萬萬的不同度母化身,全來源於本來的度母。

平時我們常常念誦《二十一度母贊》,可是,我們也可以按照自己本人的需求,

而把其中一位或幾位分拆出來而專修。

這二十一度母分拆出來,各有各自己獨立的修行儀軌,專門針對某種需要的眾生。

今晚要教的滅苦度母,正是二十一度母中的一位,也即《二十一度母贊》裡第十九偈裡相關的本尊。

滅苦度母,是專門針對牢獄之難、鬥爭之難、官司訴訟之難和惡夢等痛苦的化身。


我們不必問也知道,度母是很靈驗的,對這點我們不必置疑。

本尊是殊勝的,法門也是殊勝的,唯一問題只是我們的修行、我們的心是否殊勝。

能不能成就、靈驗不靈驗,唯一只取決於我們的修行、我們的心、我們的根基。

前幾天,堪薩仁波切開示中曾經說過:

「單單法是大乘的沒有用,必須修行那人的心也是大乘,修的法才能稱為『大乘』!」,

這裡也是類似的道理。法是沒有瑕疵的,有瑕疵的往往只是修法人的心。

心必須用心修才會靈驗、有所成就。否則,單單法門殊勝,也是沒有效果的。

不論任何修行都好,必須分前行、正行和結行此三步進行。

我們必須確保地方乾淨和動機的清淨,然後念誦皈依。

在佛教的修行裡,不論我們修的是什麼法門,哪怕只是念一句大明六字真言,

也必須以修誦皈依為開始。

皈依是淨化罪業的四對治力中的依止力,這是令修行完整、堅固的元素。

如果我們的皈依心不堅定,不論我們做任何修行,

雖然因佛力殊勝故而仍然能或多或少得到一點小利,但卻是無法得到最究竟的利益。

進入佛教之門,取決於有沒有皈依心。

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三寶弟子,正要看他是不是具備了真正的歸依。

如果我們不欲墮入三惡道,便需要以皈依為修行基礎,一步步向上修行,

這是無法如同乘搭電梯那樣什麼都不干而一步登天的。

總之,一切佛教的修行,無一不從皈依開始,這是無法改變、無法跳過的一步。

過去諸佛、羅漢和所有或成就者,皆因皈依而出。

現在諸佛,也是如此。未來將成就佛果的聖者,也當由修皈依而成就。

如果我們能以出離心或菩提心為修皈依心的基礎,那是最好的。

在修行的結尾,我們必須好好回向,否則功德便可能很快失去了、浪費了。

譬如說,我們修皈依等前行做的很完美,正修也修得很不錯,

可是我們最後沒有好好地回向,然後在我們下次生出嗔恨心時,前面所修得的功德,就完全消失了。

所以,最起碼,我們不能懷著嗔恨心。

要完全滅除嗔恨,不是容易的事,我們不可能馬上能做到,

但我們起碼必須慢慢一步一步朝那個方向邁進。

仇恨和貪念,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傷害我們。

對於這一點,我們必須常常記得。

我們必須明白仇恨等的過患和對治方法,然後才開始修行,否則的話,

只要我們產生少許的嗔恨心,便足以毀滅我們一切修行功德了,這是很可惜的事。

對於嗔恨,我們必須以安忍對。這樣的話,修行便會圓滿,猶如開花結果那樣。

這樣的話,衲以下將教導的法門才會有利,否則便失去意義了。

很多人不好好發心、回向,導致修行沒有成果,然後他們開始質疑度母的靈驗性,

認為是度母不靈驗、不加持他們。我們不要犯這樣的錯誤。

在這樣的案例中,問題出在修行人的身上,而不在法或者本尊身上。

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很如法地生起良好的修行動機,最後也很如法地作回向,

那麼哪怕正行只念誦了一、兩分鐘,也算是完美、圓滿的一座修行了。

怎麼做才是完美的回向呢?我們應該想,過去的佛和菩薩發了什麼願、如何回向祈禱,

我當發同樣的願、作同樣的祈禱,這樣的話,我們的少許功德,

就會如同一小水滴放進了汪洋大海中,永遠不可能失去。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