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8/06 01:46:01
學習次第 : 進階

正念觀身 練習10 通過觀照喜來治療創傷

複次,比丘觀身如身,比丘者,離生喜樂,漬身潤澤,普遍充滿,於此身中,離生喜樂,無處不遍。複次,比丘觀身如身,比丘者,定生喜樂,漬身潤澤,普遍充滿,於此身中,定生喜樂,無處不遍。複次,比丘觀身如身,比丘者,無喜生樂,漬身潤澤,普遍充滿,於此身中,無喜生樂,無處不遍。複次,比丘觀身如身,比丘者,於此身中,以清淨心,意解遍滿成就游,於此身中,以清淨心,無處不遍。

  這個練習的目的,是為了產生輕安、安祥和喜悅,是為了治療身心的創傷,是為了在我們修習喜樂的成長過程中滋養我們,使我們能夠在修行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如果修行者想斷除貪、嗔、癡,他可以身結跏趺坐,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這樣他就會感到輕安、自在。結果,一種喜悅的感受就會在他身內生起。你可以根據下面的步驟來進行修習:
  1、我正在吸氣,使我的整個身體平靜、安和。我正在呼氣,使我的整個身體平靜、安和(請再看一下第四個練習)
  2、我正在吸氣,我感到喜悅。我正在呼氣,我感到喜悅(這是《安般守意經》的第五個練習)
  3、我正在吸氣,我感到快樂。我正在呼氣,我感到快樂(這是《安般守意經》的第六個練習)
  4、我正在吸氣,使我的心快樂、安祥。我正在呼氣,使我的心快樂、安祥(這是《安般守意經》的第十個練習)
  當修行者這樣修習的時候,他就會感到喜悅、安祥的因素滲透了他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請讀一下下面摘自第二個版本中的引文:
  猶工浴人,器盛澡豆,水和成團,水漬潤澤,普遍充滿,無處不周。如是比丘,離生喜樂,漬身潤澤,普遍充滿,於此身中,離生喜樂,無處不遍。
當修行者捨棄了貪、嗔、癡的時候,喜的感受就會生起。當他掌握了用心方法的時候,這種感受就會更強烈,滲透得更深:
   
猶如山泉,清淨不濁,充滿流溢,四方水來,無緣得入,即彼泉底,水自湧出,流溢於外,漬山潤澤,普遍充滿,無處不周。如是比丘,定生喜樂,漬身潤澤,普遍充滿,於此身中,定生喜樂,無處不遍。
  當樂的狀態真正出現的時候,喜就會紮下根來,並且會使樂變得更穩定、更深刻。因為只要喜存在,就或多或少伴隨著概念化和浮躁的傾向。是從“piti”這個梵文單詞翻譯過來的,而是從“suksa”翻譯過來的。下面這個例子經常被用於比較喜和樂:一個在沙漠裏旅行的人,看到一條清溪,此時他所體驗到的是喜。當他喝水的時候,他所體驗到的是樂。
  猶青蓮花,紅赤白蓮,水生水長,在於水底,彼根莖花葉,悉漬潤澤,普遍充滿,無處不周。如是比丘,無喜生樂,漬身潤澤,普遍充滿,於此身中,無喜生樂,無處不遍。
  坐禪期間,修行者感到快樂安祥。他讓他的這種安祥、快樂的意識擁抱他的整個身體,這樣他的身體就充滿了安祥和快樂:
  猶有一人,被七肘衣,或八肘衣,從頭至足,於其身體,無處不覆。如是比丘,於此身中,以清淨心,無處不遍。
  如我們已經看到的,這個練習的作用是,為了治療我們心裏的創傷而用喜樂來滋養我們。但是為了開始修觀,我們無疑要放棄這種喜。喜和樂是由生理和心理條件產生的,所以,它們象其他的色法和心法一樣無常。只有當我們借助於正念的觀察,認識到一切存在著的事物之無常、無我和緣起性的時候,我們才能夠獲得自在和解脫。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