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1/08/06 01:42:44
學習次第 : 進階
正念觀受 練習12 觀察受之根源
彼正感覺身體之樂受時,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覺身體之樂受”。彼正感覺心靈之樂受時,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覺心靈之樂受”。彼正感覺身體之苦受時,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覺身體之苦受”。彼正感覺心靈之苦受時,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覺心靈之苦受”。彼正感覺身體之非苦非樂受時,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覺身體之非苦非樂受”。彼正感覺心靈之非苦非樂受時,心中了了分明,“我正感覺心靈之非苦非樂受”。
這個練習是練習十一的繼續,它能夠幫助我們看清受的根源和本質。我們的受——樂受、苦受和舍受——可能有某種物質的、生理的或心理的根源。當我們正念地觀察自己的受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的根源。比如說,如果你因為前一天晚上熬夜到很晚而產生了一種苦受,那麼,你的苦受就有一種生理根源。然而,僅僅能夠識別出你的受的根源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更深入地觀察,以便看出這些受是怎樣現行的,並且理解它們的真實本性。瞭解一種受,不僅要看出它的根源,而且還要看到它的開花和結果。
比如說,當有些人喝一口威士卡或者抽一口雪茄的時候,他們可能會產生一種樂受。如果他們正念地觀察這種受,他們就能看清它的生理根源和心理根源。我們知道,並不是每一人喝威士卡或抽雪茄的時候都會產生相同的樂受。如果另外一些人喝威士卡或抽雪茄的時候,他們可能會咳嗽或被嗆著,這種受可能就是苦受了。因此,受的根源可能並不象它們起初看起來那麼簡單。習慣、時間和我們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等等因素,普遍地存在於任何一種受的根源中。仔細地觀察我們的受,我們就能夠從中看出使受得以產生的物質環境、生理因素和心理習慣——這當中,不僅包含著我們個人的習慣因素,同時還包含著我們正在消費其產品的整個社會的習慣因素。
深入地觀察我們的受,我們就能夠看清威士卡和煙草的本性。深入地觀察這杯威士卡,我們就能夠看到被用來釀制它的穀物。我們就能夠看清,在現在和不遠的將來,酒精將會在我們身上引發什麼樣的後果。我們就能夠看到飲酒和交通事故之間的聯繫。我們就能夠看到飲酒和全世界食物嚴重匱乏之間的聯繫。我們已經浪費了大量的糧食去釀酒和生產肉製品,而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不少大人和小孩正因缺乏口糧而死去。查理斯·皮爾羅特(Charlse Perrault)是巴黎大學的一位經濟學家,他曾經說過:“如果西方世界少消費百分之五十的酒肉,世界上的饑餓問題就能夠得到解決。”如果我們用正念之眼去深入地觀察任何一種事物,我們就會看到它的根源和後果。如果我們正念地觀察一種受,我們就會看到這種受的根源和它可能造成的後果。正念觀受可以導致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洞察。
當我們聽到某人誇獎我們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產生一種樂受。這種樂受也需要得到勘驗。顯然,我們有權利接受一種樂受,但是我們知道,在禪修中,我們要正念地觀察,以便對我們的受的本性有一個清晰的洞見。如果在我們的正念觀察中,我們看到,這些誇獎的話是建立在阿諛奉承的基礎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事實的基礎上,那麼,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樂受產生於無明和我執。這樣一種樂受,會帶著我們在虛妄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當我們看到這一點的時候,這種樂受就會消失,我們就會回到現實的大地上,雙腳著地。被欺騙的危險不存在了,我們又重新變得健康了。我們飲酒的時候會產生一種樂受,但是,當我們看清它的根源和後果時,這種樂受也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當此種樂受消失的時候,它可能會引起另外一種樂受,比如覺悟到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能夠導致健康和覺智。第二種樂受是健康的,因為它們能夠滋養我們和其他人,而不會導致傷害。
即使我們覺得那些誇獎的話符合事實真相,我們也應該繼續觀察由那些誇獎的話所引起的這種樂受。正念觀察能夠幫助我們避免驕和慢——這兩種心態最能障礙我們修行的進步。我們看到,如果我們繼續做先前已經開始的工作,我們還會取得更大的進步,那些誇獎的話非但沒有使我們驕慢,相反,對於我們來說,它成了一種鼓勵因素。如果我們這樣去正念觀察聽到誇獎的話時所產生的樂受,那麼這種受就變成了一種健康的受,而且具有滋養的效果。
當我們觀察我們的受的時候,我們可以看清它們的相對性。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決定了我們受的性質。一個正在工作的人可能會覺得工作是令人非常痛苦的事情,只有當他不工作的時候,他才會感到快樂。然而,還有一些人,當他們無事可做的時候,他們會感到不安,他們覺得做任何工作都比無所事事要快樂。在後一種情況下,工作帶來喜悅、一種樂受。而在前一種情況下,工作帶來苦受,比如厭煩或者乏味。我們常常看不到我們已經擁有快樂的全部必要條件,於是,我們到另一個地方或到未來去尋覓快樂。能夠呼吸可以成為真正快樂的一個巨大源泉,但是當我們的鼻子充血或者得哮喘病的時候,我們就體驗不到這一點了。能夠看見美麗的形色是一種快樂,但是通常只有在我們失明以後,我們才會意識到這一點。聽力良好,四肢健康,能跑能跳,在一種自在的氛圍裏生活,沒有與家人分離——所有這些事情和成千上萬更多的事情,都可以成為快樂的因素。但是我們常常忘記了這一點,因此,當我們追逐自認為對我們的幸福來說必不可少的其他事物的時候,幸福往往就從我們的指掌間溜走了。通常,只有在我們失去了某種快樂的因素之後,我們才會懂得欣賞它。覺知這些寶貴的快樂因素本身就是修習正念。我們可以借助有意識的呼吸來觀照它們的存在:
吸氣,我知道我有一雙好眼睛。呼氣,我知道我有一雙靈巧的手。吸氣,我知道我懷裏正抱著自己的孩子。呼氣,我知道我正在與家人一起坐在桌前。
這樣的練習能夠滋養正念,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更多的快樂。
安祥、喜悅和快樂首先是一種覺照,即能夠認識到我們擁有快樂的條件。因此,正念是快樂的基礎和主要成分。如果你不知道你是快樂的,這就意味著你不快樂。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只有在牙疼的時候,才記起來牙不疼是一種快樂。因為我們沒有修習正念,所以牙不疼的時候,我們對此種快樂漠然無知。
當一種受在我們心中生起的時候,我們知道它生起了。只要那種受繼續存在,我們就必須對它的存在保持覺照。我們正念地觀察它,以便辨認出它的性質是樂受、苦受還是舍受;它的根源是物質的、生理的還是心理的;它的後果是生理的、心理的還是社會的。在進行正念觀察這項工作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於有意識地呼吸:
吸氣,我知道有一種樂受剛剛在我心裏生起。呼氣,我知道這種樂受仍然存在。吸氣,我知道這種受有其生理基礎。呼氣,我能夠看到這種樂受的根源。吸氣,我能夠看到這種受對我健康的影響。呼氣,我能夠看到這種受對我心的影響。等等。
當嗔恚、愚癡、嫉妒和焦慮等煩惱的根源在我們心中現行的時候,我們的身心通常會受到它們的干擾。這些心理感受就是苦受,它們擾亂了我們身心的功能。我們失去了安祥、喜悅和鎮定。在《安般守意經》裏,佛陀教導我們,為了生起對苦受的覺照,並且逐漸做到能夠主宰它,我們要把握自己的呼吸:“吸氣,我知道我有一種苦受。呼氣,我對這種苦受了了分明。”如果我們的呼吸輕柔、寧靜(修行的自然結果),那麼,我們的身心就會重新慢慢地變得輕安、寧靜和澄澈:“吸氣,我使我心中的覺受平靜下來。呼氣,我使我心中的覺受平靜下來。”通過這種方式,修行者繼續借助有意識地呼吸,來進行正念地觀察,並使她的受平靜下來。每次當她看到她的受的本質、根源和後果的時候,她就不再處於這些受的控制之下。只有通過正念觀察,我們的受的整個性質才會發生變化。
恐懼和嗔恚是兩種能量場,它們是從生理、心理或者這兩者共同的基礎上產生的。恐懼和嗔恚所引發的苦受也是能量場。佛陀教導我們不要去壓抑恐懼或嗔恚,以及由它們所引發的苦受,而是要借助於我們的呼吸去體會和接受它們,並了知它們是從我們的生理或心理結構中產生出來的能量。壓抑我們的受就是壓抑我們自己。正念的觀察是建立在不二原則的基礎之上的。我們的苦受和我們自己是一體的。在我們有能力把苦受轉變成健康的和具有滋養性質的能量之前,我們必須去感受和接納它們。我們必須以關愛、親切和無害之心去正視我們的苦受。它們能給我們很多啟發。通過正念觀察,我們看到,體驗特定的苦受能夠給我們帶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