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7/12 08:53:15
學習次第 : 進階
什麼是「入大乘門」
雖然知道入大乘門須要菩提心,但是,「入大乘門」這句話,應與內心的感受相結合,而後去思惟。
首先思惟:什麼是大乘?
首先想想,所謂的「大乘」是什麼意思。如太陽、大地般,在虛空未盡之際,佛陀為無邊如母有情帶來義利。能得到佛陀果位的道路,就是大乘道。
這樣的道路,要「入」,並不容易。它的第一步,要從菩提心開始。菩提心是成辦大乘道的第一因。
再思惟:什麼是大圓滿菩提
在《三主要道》裏也是這麼說:「雖已發生求脫出離心,若無菩提勝心所攝持,不成無上菩提勝樂因,是故智者應發菩提心。」若有菩提心,就有大圓滿菩提之因;若沒有菩提心,那麼,任做何事,都無益于大圓滿菩提的成辦。那麼,「大圓滿菩提」是什麼?
大圓滿菩提,它具有這樣的能力:虛空未盡之際,對無邊無際所有存在的一切有情,在同一時間,以神變力,利益一切有情。具有這種能力者,即是大圓滿菩提。而菩提心,在未獲得大圓滿菩提果位之前,都一直能有助於這個果位的獲得;在得到大圓滿菩提之後,菩提心對於它的安住亦有幫助。這是很不容易的。必須內心裏有菩提心的能力,才能開始算是「菩提勝樂因」。到此,才能算是「入大乘門」。
我們不能只是用說文解字的方式去認識「入大乘門」,應該結合內心的感受去理解它。
最初的動機,是你能繼續堅持的原動力
比如我從臺北下來,內心一直有「我要到屏東」的念頭,在還沒有到達屏東之前,這個念頭,會使得內心一直有股力量存在。又如你們到這裏上課,想:「我一直要到十一點半,我要繼續認真上課。」在這種動機下,你們坐下來上課,才可能忍到十一點半。內心裏有沒有這動機的力量,是有差別的。
同樣的,當有「我要成佛」的發心時,內心裏就會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在還沒有到成佛之前都會一直存在。菩提心為成佛之因的緣故就在這裏。內心裏有菩提心的話,對於成佛才能產生一種力量,否則,沒有這種準備心,對於成佛是完全不會有幫助的。
菩提心,心動的力量,是成佛的力量
另外,還有一個要瞭解的,我們造業不是看行為,而是看心。內心真的有一種力量、發心、心動的力量真的出現了,此時就真的有業的力量。業並不是由外面的行為去判斷,是由內心判斷的。所以,如果能發起勇悍的菩提心,這個力量確實是能幫助成佛的,就等於是造了一個善業。《入行論》裏面也說,佈施圓滿與否,端賴「舍心」之圓滿。
對於這一點清楚後,我們就能知道菩提心對於成佛的影響力。
正確的菩提心
發菩提心的時候,要清楚成佛是怎麼成的,以及佛是怎麼一回事。這兩點要清楚。對於這些都清楚了之後,再發起菩提心,這才是正確的菩提心。當我們的菩提心生起時,才成為有助於成佛的因。在此之前,不管內心如何思惟空性或什麼,都不會對成佛有幫助,唯有從菩提心開始,才能幫助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如果沒有發這種心,沒有這種動機,如果這當中遇到辛苦的話,就沒有辦法忍受。所以,發菩提心,我們對於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過程就能忍得下來。
因為我們是在清楚了佛是怎麼一回事後,才發菩提心的,所以,成佛了之後,菩提心亦有助於恒常地利益眾生。由此可知,菩提心是大乘門,從那邊就開始種一個因。我們要這樣去思惟大乘的門,才算正確的瞭解。否則只是字面上的,內心裏並沒有連接,也沒有什麼感覺,這樣是不正確的。
■「大乘門」不只是名相,要靠正確的思惟,使得菩提心真正成為造業的動機
■對於(1)成佛是怎麼成的,以及(2)佛是怎麼一回事,這兩點都清楚了之後,再發起菩提心,這才是正確的菩提心。
雪歌仁波切講授《道次第略論2006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