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宗彌勒法門的殊勝 自序
  如吉法師
  

出家以來,師長們常勸導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淨土,但我內心生不起信心。一九九三年秋,讀到太虛大師的《彌勒下生經講要》,對彌勒淨土頗感親切,於是查閱有關資料瞭解彌勒淨土法門的內容,並且撰寫了本書所收錄的探索彌勒淨土信仰的這些文章。
  在佛教歷史上,彌勒淨土的信仰自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就已經開始了,佛陀的傳記中曾記載佛陀是從兜率天宮(內院)降生人間成佛;佛陀也預言:彌勒菩薩現住兜率內院,經過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降生人間成佛,龍華三會教化眾生,宣導佛法。此後彌勒淨土信仰不絕如縷,代有傳人。
  印度大乘佛教興起之後,提倡十方世界之說,於是有關彌陀淨土的經典和信仰開始流行,並隨著大乘佛教勢力的擴展而影響越來越大。在漢傳佛教史上,隨著佛法主流──禪宗的式微而成為佛教的主流。
  比較而言,經典中對彌陀淨土美妙殊勝的描述,又屬於他方國土令人神往,信仰者總以為一勞永逸、一蹴而就即可躋身聖域成就佛果,所以提倡乃至信仰者眾多,並做為佛陀正法來奉持依託。而彌勒兜率淨土屬於欲界第四天,未出欲界,一般人以為修之無益;又加之歷史上第一流的佛門大師,諸如印度的無著、世親,漢地的道安、玄奘、太虛,西藏的阿底峽、宗喀巴等信奉,所以眾人以為難修。其實,這正與人們所想像的剛好相反:兜率淨土正因為處在欲界之中,因此只要以願力攝持欲界散善(佈施、持戒等),決定往生無疑;又既已親近補處菩薩,何有輪回痛苦之事?他方彌陀淨土固然美妙,若不能克服欲界業力,縱有堅強大願,也是水中撈月,所以儘管信仰者很多,而實際獲益者卻稀少。
  一九三六年代太虛大師在福建廈門發起慈宗學會,而今天臺灣的同仁們復興該會,提倡慈宗法門,可謂法門有幸、聖種不絕,筆者深表隨喜。不過,佛法不僅僅是具有某種信仰或追求死後如何便已滿足,而應在日常生活中轉迷成悟、革凡為聖,死後自然會親近聖者,這樣今生、後世都可獲得佛法之利益,才不愧為是真學佛者。儘管筆者瞭解彌勒淨土法門只是探索佛法的一段歷程,並未能切實奉持為憾,但願與同仁們繼續探尋,共同勉勵!
  二OO三年四月于陝西西安

 





主持人
如吉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