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2/18 10:12:12

  

為什麼要「閉關」?()

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遠離痛苦,成就佛果,所以我要禪修。

時間/2008410日下午19:00
地點/化育道場

英譯中/妙融法師
整理/劉知容、黃靖雅

 

閉關可以遠離三種讓心散亂而造惡的因,對初學者是很必要的。

 

在這三天閉關裡,我們要非常認真的修持、非常嚴肅的禪修;三天之後呢,要讓各位都能直接證悟到空性,也許可以從這裡、就從這個窗戶飛出去──開玩笑的啦。(仁波切笑)

在這裡,我們不只要學習禪修的方法,也要做禪修的練習。但一開始,我要先跟各位介紹一下「閉關」的意義。

三種狀況,讓你的心抓狂

閉關,對於初學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有三種狀況,會讓我們產生各種惡行,或者說讓我們的心變得瘋狂。所以在「阿毗達摩」(對法)的經典中說,有三種原因,會讓我們造作惡業:

第一種是跟散亂的對境非常靠近;

第二個是不捨棄煩惱;

第三個就是非理作意。

這三種情況,會讓我們的心變得瘋狂,當然也會製造惡業。所以一切煩惱跟惡業,它的根本跟原因,就是剛剛說的這三個。

一、離散亂對境太近: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我們生起瞋心的這個對境或原因呢,它就是一種「敵人」。所以如果說我們跟敵人很接近,你就很難停止瞋恨心。聽到敵人罵一句:「你跟豬一樣笨!」你就火冒三丈,就會想:「超想扁他!」如果這個「敵人」不在你的面前,沒有人說你的壞話,當面煽風點火,刺激你的瞋心,這個瞋心就不會展現、不會顯現出來。所以散亂的對境,是第一個造作惡業的因。此外,貪欲或者迷惑、我慢、忌妒等等的對境,跟你很靠近的時候,就會讓你的煩惱暴漲,煩惱一熾盛,我們的各種惡行就會像野火燎原一發不可收拾了。

二、不捨棄煩惱的根:

如果你沒有捨棄煩惱的根,就還會有「敵人」,還會因為無明而造作各種大小惡行。但像阿羅漢,他們已經捨棄煩惱的根,所以敵人在面前也沒有問題。如果有一個敵人跟阿羅漢說:「你像豬一樣」,這對阿羅漢來講也沒有問題。因為阿羅漢已經完全斬斷了煩惱的根。

三、非理作意:

也就是我們的動機不對。當有敵人在你面前,你也沒有完全斬斷煩惱的這個根,但是呢,你會想說:「如果當我有煩惱跟各種困難生起的時候,我就要運用禪修的方法,我要將它轉化成禪修。我要控制我的這些煩惱跟困難。」如果你能夠這樣去想的話呢,就沒有問題。也許只會有一點點問題,但不會有很大的問題。

但如果你想說:「如果有機會能夠打敵人,我就這麼做。」這就是非理作意的心。「如果我有機會殺了敵人,我就要去殺了他。」如果這麼想,就是非理作意。

如果你有這三種狀況的話,那你麻煩就大了,問題就大了。

閉關,暫時遠離三種抓狂的因

閉關,有助於我們解決掉第一個因。

因為我們來到這裡。我們都來自不同的地方。你離開你的家,你遠離了每天繁忙的工作。我也希望你們在這裡不會碰到敵人(仁波切笑),因為這裡都是你的法友。你就想呢:

「這是我法教的師兄弟們。」所以平時我們會到一些特別的地方去閉關,比如說像山上等等。但其實這裡也是一個特別的地方,因為這是一個中心。所以閉關有助我們遠離煩惱以及惡行。

再加上如果我們的心知道如何去運用禪修的方法,能夠去對治念頭跟情緒的話,那我們也可以斷絕第三個因,也就是非理作意。這就是閉關為什麼很重要。

外、內、密,三種閉關

接下來我要講有多少種不同的閉關。有三種:第一種是睡覺的閉關,第二種是跳舞的閉關。不不不(仁波切跟大家都笑了),是「外、內、密」這三種閉關。

外閉關:

什麼是外在的閉關呢?就是斷除第一個因,也就是遠離使心散亂的對境,遠離煩惱與惡業的因。舉個例子,我曾經做過三年的閉關,在這三年中,就要跟關房外的人斷絕關係,不能去聽或者見到外面的人。閉關中心常常是方形的,有一個門,三年內你都不能出這個門。早上三點要起來,然後大概九點半的時候入睡。晚上九點會完成整天的修持,然後半個小時準備入睡。對各位來說,現在這種閉關是非常容易的了。在西藏,許多人喜歡閉更嚴謹的關,他們會到山上去,跑到森林或到山洞去閉關。這些都是外的閉關。

內閉關:

什麼是內的閉關呢?也就是透過身跟語來斷除惡行以及無意義的繁忙。

所謂身體的內閉關呢,是指斷除各種殺生、偷盜、邪淫等行為,或者無意義的走來走去、

忙來忙去。這裡就是指「不殺、不盜、不淫」,斷除這三種負面行為,然後讓我們的身體放鬆,讓我們的五根都一起放鬆。別任何時候都這樣忙來忙去(仁波切示範),頭轉來轉去,到後來就頭暈了。

語的內閉關,也就是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以及不綺語。

不妄語:首先是不說謊。

不兩舌:就是不挑撥離間,使和睦的人變成不和,例如說,你到某個人的面前,說:「你很好,我喜歡你,但是另外那個人說你的壞話,那個人不好。」到另一個人面前,也說同樣的話。他們兩個本來很要好,後來感覺開始怪怪的,到最後就吵起來了,這都因為你。這就是兩舌,是很不好的。

不惡口:也就是不說壞話,說:「你像豬狗不如,你真笨!」但是比起兩舌來說,這個惡口看起來還好一點,因為它更直接。兩舌的意思是,你在人前說他說好,卻在背後說他笨得像豬一樣,這就很不好。你在那個人的面前說:「你真是像仙女一樣啊!」當那個人一旦不在跟前,你就說:「那個人其實像鬼一樣呢!」這就是很不好了。但是如果你直接告訴那個人:「你豬狗不如!」雖然真難聽,但至少比起兩舌好一點。

不綺語:有些人就是特別愛講話,叭啦叭啦講個不停。那個人也會因為這樣不斷講著呢,製造了很多問題。因為話語裡面都帶著意義,所以你會讓有些人聽到了覺得喜歡或者是不喜歡,或是覺得:「他到底在說什麼啊!」甚至可能話裡面也帶著謊話,可能一半都是謊話。也許那些話,都屬於跟貪欲、跟瞋恨、跟忌妒等等有關的一些話。但當然佛法上的話,就跟這些就沒有關了。

所以在這裡三天閉關裡,我們會禁語,就是不講話。但並不表示說你就不能問問題了,你還是可以問問題,你可以微笑,你會想:「我該笑還是不該笑呢?」(大家笑。)所以,不用擔心:「也許我什麼問題都不能問了。」你還是可以問問題。但這裡面沒有例外的情況,也就是說好像中餐、晚餐的時候可以講話,是沒有的,所有的時候都要禁語的,所以也要關掉我們的手機。但如果你真的很想說話的話,那你可以到屋頂上去。

密閉關:

再講到「密」的閉關,這有點難了,因為要「閉關」的是你的心。這是一個「練習」的修持,也就是說,實際去行持的一個修持,也許會成功,也許不成功,沒有關係,最主要的是,我們不但要有意願去禪修跟修持,更要實際去「練習」禪修與修持。如果你能夠百分之百地禪修、修持,這很好;只有百分之五十,也也沒關係;只有百分之十或百分五、只有百分之一,甚至更少,是負十、負五,也沒有關係──但是要練習,真正去練習、去行持這個禪修,這是很重要的。也就是要盡力去做,但不要擔心禪修的結果。如果我抓得住禪修要領,非常好;也許我的禪修錯了,那也沒關係。如果我去淨土,那很好;到了地獄,那也沒關係──管它發生什麼呢,就讓它去!就這麼安住著!這才是重點。

憶持菩提心,為利眾生而禪修

當我們不在座上的時候,也就是下座的時間、平時的時候,我們會有一些目標。什麼是我們的目標呢?也就是菩提心。也就是我們想:為什麼我們要做禪修呢?那是因為要利益一切的眾生,讓一切的眾生遠離痛苦,而且讓一切的眾生都能成就佛果。為了這個目的,所以我要禪修。於是,我們就有了這個目標。然而當你在做禪修時,我們在這裡講的是,「止」跟「觀」的修持。所以就不要想,不要擔心這些了。成佛也可以,下地獄也可以,不管發生什麼事,只是安住你的心。有「有所緣」的或「無所緣」的,去安住你的心。於是這就是有機的禪修。所以這「密」的閉關呢,就是有一個要去修持的意願。這就是我們有關於閉關的一些介紹。

保持平衡,別太緊、別太鬆

明就仁波切提醒,讓心保持平衡,
不太緊,也不太鬆,這是禪修要點。

再來,也就是要找到平衡。保持平衡是很重要的,對我們禪修好,也對我們日常生活也好,對一切都好。什麼是平衡呢?不太緊,也不太鬆,這就是平衡。什麼是太緊呢?比如說,在這裡我要用禪修來做個例子。你想:「我現在在這裡要禪修了,這是閉關呢,很特別的,有三天喔,等著瞧,我要很完美地做禪修!要放鬆!要專心!」(仁波切示範很緊的禪修表情。)「要放空!我的心一定要變空!不可以有任何念頭!要專注!喔,又有一個念頭來了!不好!你走啦,我不喜歡你!」(仁波切又示範一個很緊張的禪修表情)

接著,你可能會出現幾種狀況:

也許你就睡覺了;你可能會變得呆滯、變得笨笨的;

一禪修你反而想更多,念頭變得更多,煩惱變得更洶湧,沒辦法停止,頭腦一直在那裡嘰哩聒啦吵個不停,你根本無法好好禪修。

為什麼呢?因為你太緊了!

而另一種相反的狀況是:你太放鬆了。

什麼叫太鬆了呢?「我也不知道自己在這裡幹嘛?有人跟我說要來這裡。為了那個人,所以才來的。其實我也不想來這裡,這麼無聊的地方,到哪都要安靜。我在這幹嘛啊!什麼時候上課會結束呢?肚子餓了!我想吃臭豆腐!想去喝咖啡!珍珠奶茶!但是這裡什麼都沒有!甚至要人家不要笑呢!」像這樣,就是太鬆了。你沒做任何努力,也沒有任何興趣,所以也不會有結果。

還有種狀況是,一開始,也許你還算有興趣,但才過了一會,就冒出問題──腿痛、腰痠、時間太長了。才剛禪修了五分鐘,就覺得像一小時一樣長,你會想:「來這裡似乎不是個好主意。」當然,不管做什麼事,一開始總會有些問題或困難,沒有任何事是不經努力,就可以得到好結果的。你可以什麼事都沒做這麼躺下、睡著,然後就成為大富翁嗎?你可以什都沒修,就忽然證悟了,得到佛果嗎?那有這麼便宜的事,這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呢?因為沒有因緣條件,就不會有結果,這就是一切現象的規則。

所以說「果」呢,一定要從因跟緣而產生的。所以當你一開始還沒努力就想要有結果,當然是很困難的。所以要努力,盡你所能,要運用你的知識、你的智慧、你的能力、你的力量,盡可能地,但不要對那個果太過緊繃!一開始也許成功,也許沒有,但只要你不放棄繼續做,未來自然會成功。禪修這件事,正是這樣。

我會用喝這杯水來舉個例子(仁波切作勢要拿法座旁邊的水)。有杯水在這裡,我的目標就是要喝這杯水。但要怎麼達到這個目標呢?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我一定要喝這杯水,沒有這個的話就非常糟!我一定要!」然後你緊繃了手:「我要喝這杯水!」(仁波切做出全身緊繃狀)因為你的手緊繃了,所以很難把手伸直,對不對?所以要很努力才能喝到水,也許伸到一半你就累了(大家笑);然後再試,也許你能摸到杯子,也許還把水濺出來了,也許勉強能拿到嘴邊,總之都很辛苦、都很難。(仁波切笑)

第二種方法。「天啊!我要喝那杯水。什麼時間喝好呢?也許明天吧!現在我要喝了(仁波切做出打哈欠狀)。也許明天吧!」到了第二天,你又想到:「再明天吧!」於是就變成下個禮拜,又變成下個月,下個月變成明年,明年也許變成下一輩子。誰知道?

現在講到第三種。你放鬆你的手,去拿這個杯子,然後拉近你的嘴,喝了水,再把它放回去。這是第三種。

哪一種方法你喜歡?三種都喜歡嗎?(仁波切大笑)最後一種?

仁波切:你們喜歡哪一種?

大家:第三種!(大家同聲回答)

仁波切:第三種?各位都很聰明。為什麼呢?

學生:平衡。

仁波切:因為這有平衡──不太緊,也不太鬆。不太緊是你沒有很緊繃你的手,於是就不會有多餘的問題;不太鬆,也就是你不是完全不努力,於是放鬆你的手,拿起杯子。這也不太鬆,對不對?但也不是太緊。

這不太緊不太鬆的方法,不光只是在喝水上。你可以運用這個方法,在你生活中的任何情況,譬如開車、做生意或者人際關係互動──尤其是在禪修上。

如果你用很緊的心去開車,一路不停的想:「現在幾點了?前面那個車不好,我要超過那台車。」這樣反而容易出車禍,或者超速被照相,被照了相,你就得去繳罰款;或者開錯路,你沒看到路標,不該停的時候你停了,不該轉彎的時候轉彎了,你就走丟了。所以你應該放鬆地開車,但也不能太放鬆,那也會有很多的問題。

所以保持平衡是很重要的。於是你反而能做更多、更成功。你也會變得更有力量,也能夠更快地達到你的目標。

我們之所以會太緊的原因,是執著那個禪修的結果。但在這裡還有一個會讓我們變得太緊的原因,也就是現在太擔心你的股票了:「我的股票現在怎麼樣了?」或「我的工作怎麼樣了?」或者太擔心你的朋友、家庭。你既然已經來到這裡了,擔心也沒什麼用,因為你在這兒,什麼都不能做。擔心太多,會製造多餘的問題,只會讓你的心變得更緊,就沒有辦法看清楚真正的情況。你的心會變得太敏感,就好像嬰兒的心一樣,看什麼小問題,都覺得很大,反而沒辦法看到真正的大問題。

舉例來說:比如說你的人生,發生了一些問題,譬如家庭、工作或生意上的問題,不要太過擔心。因為擔心,是在問題上再加一層問題,你反而有了雙重問題!但我並沒有說不去找解決的方法,試著去找解決的方法,盡你所能,但要帶著放鬆的心,不用擔心或緊繃你的心。但如果這個擔心又回來了,那你要怎麼去處理它呢?這有別的禪修方法,我從明天開始會教。(編按:指仁波切教授的「無所緣禪修」,及以眼、耳、鼻、舌、身為專注參考點的五種「有所緣禪修」)

今天我先教各位一些小方法,但非常有力量。這個方法就是,你要問自己兩個問題:

一、「有解決的方法嗎?」如果有,我何必煩惱?

二、「沒有解決的方法嗎?」如果沒有,煩惱也沒用,我何必煩惱?

你可以自己想答案。

如果你的問題有辦法解決,那你就不用擔心了,為什麼?因為你知道解決的方法啊,那又何必沮喪難過?又有什麼好擔心呢?因為這會解決,沒問題的!

如果說你的問題沒辦法解決,那你也不必擔心了,因為擔心也沒用啊,它要發生就會發生了,你也做不了什麼!擔心,不會讓事情變更好。

再舉個例子:如果你的股票下跌,「現在我的股票下跌了!」你會擔心、哭泣,拔自己頭髮,捶自己的胸口。但是做這些,如果能有助你的股票回升一塊錢的話,那很好,就做吧,你就可以盡量哭、拚命擔心──但事實上,這沒有任何用,連一塊錢都哭不回來。而且這樣做,反而會製造更多問題。對你的身體、心靈還有生活都不好!

所以要讓自己學習「接受」。要盡你所能,去找到解決的方法,不要放棄;但同樣地,也不要對那個結果太緊。這就是「找到平

「讓自己學習接受」,仁波切說,但不要放棄,
有問題仍要想盡辦法解決──禪修和生活,都要如此。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