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2/18 10:32:53
尊貴詠給明就多傑仁波切
學習次第 : 進階

為什麼要「閉關」?()

詠給明就多傑仁波切

 

如果沒有菩提心,一切的禪修、一切的修持,都不會成為成佛的因。問題是,什麼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時間/2008410日下午7:00  
地點/台北化育道場
英譯中/妙融法師
整理/劉知容、黃靖雅

閉關的三種動機

接下來要講的是「閉關的動機」。

我們來這裡閉關,需要的動機是什麼呢?也就是菩提心。閉關有三種動機:有負面的、正面的,還有中間的。

一、正面動機:

什麼是正面的動機呢?也就是跟慈悲有關。你會想:「我來這裡閉關是為了什麼呢?是為了要利益到一切的眾生,幫助一切眾生成佛。為了這個目的、原因,所以我要修行,我要在這裡閉關。」

二、負面動機:

什麼是負面的閉關動機?大約有四種:

由貪而生:第一個是跟貪欲有關,「我要來參加這個閉關,為了什麼呢?為了要股票上漲!我來參加閉關,就能變得更有力量,就可以讓股票變好。」這種想要為了股票好來閉關,就是跟貪欲有關的一種動機。

由嗔而生:有人閉關是為了打敗敵人:「我來閉關呢,就想跟佛還有護法更接近,這樣的話,我就可以殺掉我那敵人了!」像這些就是壞動機。這是跟嗔恨有關。

由妒而生:再來是跟忌妒有關。你想:「我跟某人其實條件差不多啊,現在他變得比我還好了,真不是好消息。我該怎麼辦呢?也許我去閉個關,我就會比他還要好了。」所以這就是因為忌妒而來閉關。

由慢而生:另外一種是我慢:「你看,我可以在這邊閉關,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閉關呢!我可要好好炫燿給他們看。因為我很特別,我在閉關,我要證明我在這邊閉關。」這就是以我慢心來閉關。這些都是不好的動機。

三、無記的動機:

還有介於善與惡中間的一種動機,稱為「無記」的動機:「我也不知道閉關是什麼,只是來看看,看看怎麼樣,也許沒準很好呢。」「我朋友叫我來的,很多人都說閉關不錯啊,我就來了。」這樣的動機沒有不好、也沒有好,它是在中間的。但是這種中間的動機,是能夠轉為好動機的。

你真的了解「菩提心」嗎?

各位了解菩提心嗎?認為自己知道菩提心的,請舉手。(有一些學生舉手)

仁波切:這並不表示你已經生起菩提心了,你還是要去練習。這裡的意思是說,你在知識性上能夠了解什麼是「菩提心」的,請舉手。(有一些學生舉手)

仁波切:確定嗎(仁波切笑)?那我要考你們囉(仁波切大笑),不要害怕失敗,沒考過也沒關係。一開始失敗或沒考過,是好的;反而是通過、通過、通過,一路都過關的,也不一定好。所以一開始一再失敗,是不錯的!請問各位,什麼是菩提心呢?

有人說:「因為是眾生的利益,所以我要修持。」

有人說:「空性。」

有人說:「不產生忌妒和害人的心。」

有人說:「知母念恩。」

有人說:「是慈悲喜捨。」

有人說:「願眾生證得佛性。」

有人說:「慈悲跟智慧是兩個翅膀,幫助我們證得佛性。」

有人說:「願菩提心跟行菩提心,願菩提心就是發願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行菩提心就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而去修持。」(仁波切說:這個很好。)

有人說:「就是為了讓有情成佛,幫助有情成佛是自己的責任。」

仁波切:那現在我要再問各位另一個問題:我在這裡閉關,是為了要利益一切的眾生。那麼這是菩提心嗎?覺得這就是菩提心的,請舉手。(現場有部分學生舉手)

仁波切:多少人覺得這不是菩提心?請舉手。(現場也有部分學生舉手)

仁波切:OK!再問另一個問題:我希望一切的眾生,都能遠離痛苦,並且成佛。這是菩提心嗎?覺得這是菩提心的,起舉手。(現場有部分學生舉手。)

仁波切:認為不是菩提心的,請舉手。(現場也有部分學生舉手。)

仁波切:認為這不是菩提心的,為什麼呢?

有人說: 那只是「希望」而已,並沒有真正去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成就佛果。

仁波切:我來這裡閉關,是「希望」能夠利益一切的眾生,這不是菩提心。這只是無量的慈心跟悲心,但還不到菩提心。而我「希望」一切的眾生都能夠遠離痛苦、並且成佛,這也不是菩提心。為什麼呢?為了要有真正的菩提心,你要想:「我要『幫助』一切的眾生都能夠離苦,並且引導眾生都能夠成就佛道。」這個動機,就是你要想去「幫助到」他們。

所以現在我再問你們另外一個問題:「願」一切眾生都離苦跟苦因,「願」他們成就佛果。這是菩提心嗎?有多少人認為不是的?(現場有部分學生舉手)

仁波切:有多少人認為是的?(現場有部分學生舉手)

仁波切:其實它不是!因為這種「願」一切眾生,它只是一種祈願,但不是一個真正的動機。菩提心更是一種動機,你要想:「我要去幫助眾生!」在這裡就有兩個焦點。為了要有菩提心,我們要有兩種焦點:

第一個焦點,是「眾生」,你要想:「我要讓一切眾生遠離痛苦、得到快樂。」那這是無量的慈悲;

第二個焦點,是「成佛」,也就是要幫助這些眾生成佛。

所以如果你沒有想:「我要幫助他們成就佛果。」而只是想:「我要幫助一切眾生」,那麼這就只能夠算是無量的慈悲心,但並不是菩提心。

所以菩提心是很重要的。因為如果沒有菩提心,一切的禪修、一切的修持,都不會成為成佛的因。但對初學者來說,很難有百分之百的菩提心生起。但這裡重要的是,你要有生起菩提心的意願,所以要試、要練習。因為很多人他們雖然是佛教徒,也學習過很多大部頭的經典,但他們仍然不懂得什麼是菩提心。他們得到很多的灌頂、很多的教授,但是仍然不懂什麼是菩提心。很多人認為菩提心只是慈悲心而已,或者認為菩提心只是無量的慈心跟悲心,其實不是。

明就仁波切開示:閉關有三種動機:有負面的、正面的、還有無記的。正面的動機與慈悲有關;負面的動機是由貪、嗔、痴、妒、慢而生。

生起菩提心,有三個步驟:

1.是「基本的慈悲」;

2.再進階到「無量的慈悲」;

3.最後才是「菩提心」。

在菩提心裡面,有兩個部分:願跟行──

1.願菩提心:你想:「我要幫助一切的眾生,領導他們成佛。」

2.行菩提心:「為了這個目標、目的,所以我要在這裡閉關修持。」

所以,只要你能生起一剎那的菩提心,在經典當中說,從此以後,你就出了輪迴的牢籠,並且成為一切諸佛菩薩都稱讚、一切人天所禮敬的對象。因此這個菩提心,有無量利益。一旦你的內心中,生起一剎那的菩提心,你的人生就變得有意義了。

每年祈願法會的托缽,總是人山人海的。明就仁波切頂著大太陽,接受信徒的供養。

走路的禪修

現在我要教各位一個禪修的方法。也就是「行走的禪修」。因為各位從明天開始,就要坐很久,所以最好能夠學一下這行走的禪修。當你的妄念太多時,行走的禪修也有助於讓你的心更平靜。

至於要怎麼練習這「行走的禪修」呢?以下幾個地方要注意:

1.讓你的全身肌肉放鬆;

2.讓你的脊椎保持挺直;

3.讓你的喉嚨稍微往下收;

4.讓你頭的重量,就這麼自然地安住、放在脖子上;

5.讓你的手自然下垂或輕鬆交握:手的姿勢有兩種,採用哪種都沒關係,你可以雙手自然下垂,在身前輕鬆交握,另一種是雙手就這麼自然垂在身體兩側;

6.讓你的心輕鬆地專注在腳上:就是把注意力放在腳上,於是我們的心,也會往下沉,這有助讓我們掉舉的心專注;

7.然後就開始走路了。第一種方法是慢慢地走,只是把專注力放在腳上。

要怎麼把我們的專注力,放在腳上呢?就是不要太緊繃,是很放鬆的,只是知道自己在走著路。現在是右腳,碰到地上了;現在左腳抬起來了,又碰到地上了。就像這樣。只是知道,不是很強烈地去專注。

「(仁波切裝出很緊繃專注的表情與語調)現在我要很專注的在我右腳上,現在我的右腳要碰到地上了!現在是左腳!喔,我想到了101大樓,這不好!喔,我腳在這裡呢!再踏出左腳!」不要這樣想,這樣就太緊繃了。只要知道,只是非常基礎地把覺知放在你的腳上。

第二個方法,就是快步走,像沒有肌肉一樣地走著。在西藏就有很多修行者,他們是眼睛看著天空這麼走著,他們只是這樣走著。這有助於無所緣的禪修。你也可以在你走路的時候保持覺知,覺知你身體的運動。

現在我想邀請阿尼袞嘎來這裡。阿尼袞嘎在哪裡?

仁波切(對阿尼袞嘎):你可以用一個非常放鬆的方法,從這裡走到那一頭嗎?就好像在祈願法會時那樣,很放鬆地走。(阿尼袞嘎在仁波切和學生面前走著)

仁波切(對阿尼袞嘎):可能再慢一點。很好!再一次。

(阿尼袞嘎聽了指示,又在仁波切和學生面前走著)

仁波切:

再慢一點。OK!很好!

把你的注意力,放在腳上,放鬆的。很好!(大家為阿尼袞嘎的示範鼓掌)

仁波切:現在是快走,這樣的快走,是好像沒有肌肉地快走。試試看!

(阿尼袞嘎在仁波切和學生面前練習快走)

仁波切:腳踏下去的時候,像把你的腳扔下去一樣。就像這樣,好像沒有肌肉一樣。你可以走更快一點。很好!(全體學生練習行走的禪修)

OK!各位覺得怎麼樣?以初學者來說,你看到很多的念頭了嗎?如果你覺得有很多念頭的話,這是很好的徵兆,因為你已經開始認識到你的念頭了;如果你覺得很平靜、很放鬆的話,那也是很好的徵兆;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念頭是比以前更多,也是一個好的徵兆──這些都是好的徵兆。但不要太過專注。如果你的念頭太過專注,這就和有機的禪修相違背。

就讓念頭自然的流動。只是把你的注意力放在腳上,其他的都好像你平時那樣子。只是知道自己在走路著。不是這樣的(仁波切示範走得很緊繃),然後還要試著保持微笑,你想禪修就是要平靜,但你的眉毛卻變成這樣了(仁波切的眉頭緊緊地皺著,大笑)。

我們這次的禪修,還有一個瑜伽課。這個瑜珈是很特別的瑜伽,是堪布  竹清嘉措仁波切所創立的。這有助於我們的身體,也有助於我們的禪修。尤其這是個很特別的金剛拳,它可以幫助我們禪修。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