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2/02/10 23:20:55
關於心之精粹:掌中佛法
麥彭仁波切
掌中佛法麥彭仁波切以下是一篇之前未翻譯過的關於大圓滿道路的教言。
作者是偉大的寧瑪派禪修大師麥彭仁波切(1846-1914),他試圖以《掌中佛法》此文來說明“心之本性”。
一
我頂禮蓮花生大師,以及作為智慧文殊師利菩薩(注1)化身顯現的偉大上師,並諸佛及佛子們,對那些渴望學習能夠認識心之甚深法義的禪修之法的人,我將簡言闡釋此精要教法的入門之徑(注2)。
首要的是必依照一位已獲證悟體驗之上師的精髓教導而行。
如未進入上師教導之體驗,那麼一切禪修的堅持和努力都如同於黑暗中射箭。出於此因,要捨棄所有關於禪修的腐化與造作之見。
甚深要點是將覺知安住於無偽、自安住的狀態(注3);赤裸之智慧真相脫離於心之局限。例如,它的辨別,經過證悟這一智慧,契入精髓要義。“自本初不變”之意為自然、無造作之狀態。已於內在確信所有顯現皆具法身(Dharmakaya,注4)本質,切莫再捨棄這一知見。沉溺于關於道路諸般不得要領的解釋中無異于追逐彩虹。
當禪修體驗作為那個偉大而無造作狀態之覺知的產物升起時,並非經由對外在的專注,而是通過安住于無為(注5)。
神奇呀,竟然會契入如此知見!
二
在進入這種中間階段的幸運時刻,通過憶起“本心”的自安住狀態,修行者持續安住於不動境界。
僅是安住於此境界即足。
無造作之心即此無它。
升起的頭腦,辨別的烏雲,如果障礙產生了禪修之主客體之分別,此時要憶起自本初不變的心之本性—“本心”,如虛空廣博。
通過放鬆,解放緊張並驅散對這些概念的執取。自安住體驗非四散飄蕩的念頭。它是清晰而光明的空性,脫離於所有頭腦的執著;舉例、象徵和言辭都無法描述這種狀態。通過無分別智可以直接洞察絕對層面的覺知。這個偉大的、不偏不倚的空性覺知從未改變過,沒有在改變,未來也不會改變。
事實是障礙了自己本相的是不斷升起的概念之染汙:各種讓人困惑的虛妄之談。
多麼令人悲傷!
追逐海市蜃樓會得到什麼呢?
追隨那些千變萬化之夢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向虛空攫取會有怎樣的利益?
無盡的概念只會令我們迷失方向。
放下這個令人筋疲力盡的虛無,于本初狀態中放鬆。
真正的天空是了知輪回和涅槃都只是幻相顯現。
儘管顯現得如此種類繁多,卻要以一味視之。
通過熟悉禪修,可以立即憶起天空般的覺知,那是超越概念的赤裸而自安住的生動覺知。
自然心超越心智,以及苦樂。
法喜于此完全放鬆狀態中升起。
此時,無論行、住、飲食、睡眠,持續安住於此狀態中,則一切皆為修法。
因此專注修法之意即為虛空般的覺知。甚至在正式禪修之外的時間裏,概念也會大大減少。
三
在這最後階段的幸運時刻,於行、住、飲食、睡眠四時(注6),升起各種概念的習氣、以及心之業風都被轉化。
修行者具有了回歸安住于本初智慧之不動城的能力。
被稱作輪回(注7)的只不過是概念而已。
這個偉大的智慧超越所有的概念。
此時,升起的一切皆顯現為完全圓滿。
此大淨光之狀態持續不斷——無論日與夜。
它離於憶起與非憶起之念,通過憶起遍在之基礎地而升起於本處。此時,無需通過努力即成就。
毫無例外地,道與果之品質皆自升起(注8):遍知與慈悲,等等,正如夏日裏成熟的青草一樣增加。
從憂慮與自負、希望與恐懼中解脫,它是無始,亦無終的殊勝大樂,如天空般廣闊。
這個偉大的瑜伽就像是遊戲於不偏不倚之大圓滿天空中的大鵬鳥。
多麼美好啊!
如此依于上師之精髓教導,顯現此心髓智慧的方法是要以如海洋般廣博的方式來成就福德和智慧兩種資糧。之後,證悟會毫無困難地呈現於你的手掌之中。
多麼神奇啊!
由此,願所有有情眾生,通過此教法解釋之功德,皆得見充滿活力的文殊師利菩薩,他是個人覺性的慈悲活力,無上的導師,大圓滿淨光之金剛本質。
得見此,願我等於此生獲得圓滿證悟。本文由麥彭蔣陽多傑仁波切撰寫(注10)。由堪布巴登辛饒(PaldenSherab)、堪布則旺東嘉(TsewongDongyal)、黛博拉.洛克伍德(DeborahLockwood)和邁克.凱慈(MichaelKatz)翻譯。
注1:文殊師利:智慧菩薩。根據佛教傳說,文殊師利是一位安巴(Amba)國王的轉世,他發誓要成為一位菩薩以利益所有的有情眾生。
注2:甚深教法:上師的心髓教法;上師給予他心子的關於禪修的濃縮精髓教授。
注3:無偽狀態:升起於明覺的覺知;沒有更改、非由因果產生的純淨覺知。
更多的資訊,請參看法王南開諾布的《日與夜的迴圈》。
注4:法身(Dharmakaya):Dharma的意思是“全部的存在”;kaya的意思是“它的層面”。存在的基礎地是明性和光明的,其中所有的現象都被看做本有存在的空性。
注5:無為中升起的禪修體驗:大圓滿的禪修是無概念的,只能通過沒有努力地證得個人真正沒有局限的本性才能獲得。以行動或者努力來成就禪修與大圓滿修法放鬆的覺知相對立。
注6:行、住、飲食、睡眠:在所有這些四種活動中,大圓滿修行者都要努力保持覺知。
注7:輪回:生存的迴圈,分為出生、衰老、疾病、死亡和重生。被欲望、仇恨和無明所驅使,有情眾生根據他們的業力不斷在輪回的六道(天人、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中投生。
注8:自升起的特徵:作為大圓滿修法的自然結果,高等的修行者可以發展出超常的能力,諸如大智慧、慈悲和遍知,等等。
注9:兩種(資糧的)積累:通過善行積累福德和通過禪修積累智慧。儘管兩者在修法的路上都很重要,但佛陀說過,如果一個人於禪觀狀態(智慧的積累)中安住了相當於一隻螞蟻從一個人的鼻尖爬到額頭那麼長的時間,這個功德大於他整個一生通過行善和佈施而積累的功德。
注10:麥彭仁波切:十九世紀著名的藏傳佛教上師和學者,他是巴珠仁波切的弟子,撰寫了大圓滿最初的釋論和其他重要的佛教經典。
選自“歌者”所譯的《夢瑜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