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6/06 09:14:23
學習次第 : 進階
西藏佛教概要
關於西藏佛教,可分數點說明:第一,西藏何時始有佛教?第二,西藏佛教有若干派別?第三,西藏佛教有何種典籍?今依次說明之。
西藏佛教,始于唐初文成公主下嫁藏王以後。唐以前,西藏無文化,亦無歷史可考,故歷史上所記載多系傳說,絕無信史,因西藏之有文字,始于唐太宗時,此時之藏王名松贊岡薄,雄才大略,印度之佛法,亦自彼手中開始傳入西藏。至唐玄宗時金城公主之子墀松得贊即位,大宏佛法,如蓮花生、無垢友、靜命諸大師均系于此時入西藏宏法,故西藏之佛教,在唐代始有。
然西藏本土以前是否有宗教耶?相傳有所謂崩波教,此種宗教,現在西藏邊界尚有之。但其原始之內容如何?無從知之。自佛教傳入西藏後,崩波教徒竊取佛經為己經典,僅將名詞更易,其內容完全依舊,故佛教以後之崩波教,具有極濃厚之佛教色彩。除佛教與崩波教外,餘尚未知西藏是否尚有其他宗教。不過文化低落之民族,崇拜自然神鬼,在所不免,此不限於西藏,其他文化低落之民族亦有之,此種信仰,故不能稱為宗教。故西藏之宗教,除崩波教而外,即為佛教。
印度佛教,太虛大師判為三期:初五百年為小行大隱時期。此期之佛教,可以現在南洋流行之佛教為代表。第二為大小並行時期,唯識、中觀盛極一時,與小乘佛教相媲美。此期可以內地之佛教為代表。第三為密教盛宏時期。當然,在大小並行時期已有密法,特彼時尚僅為少數人之修持,如龍樹、提婆諸大論師,咸系密宗之祖師,但在顯教典籍中,殊不易見。唯義淨法師之《求法高僧傳》中曾稍談及。義淨法師極端推重密教,並敍述龍樹傳密法於難陀,難陀集成十二千頌,後至陳那菩薩亦大興讚歎。西藏傳入之佛法,即此第三期之佛法。此期不僅盛宏密教。即唯識、中觀亦一併盛宏。故此期佛教傳入西藏,典籍極其豐富。
通常多謂蓮花生大師等乃專宏密法者,實則不然。當彼入藏後,僅將密法秘傳數人,仍以宏揚顯教為主。因彼時翻譯密典,尚在禁止之列;欲翻譯密典,須得藏王之許可始得為之。
由上觀之,佛教在唐初傳入西藏,可分兩個階段:初為松贊岡薄時開始傳人;至墀松得贊時始大量翻譯盛宏,為西藏佛法奠下一堅固之基礎,凡以前所譯之名詞,在此時也得一個確定之標準。
當唐武宗在內地滅佛法時,西藏亦出一摧毀佛法之朗達瑪。彼焚經殺僧,將拉薩大昭寺改為殺豬宰羊之屠場。彼在位雖僅數年即遇刺而死,但在此數年中,佛之元氣已大傷,出家之喇嘛,根本已零落殆盡,僅有少數人,尚秘事誦經,此種流於民間之殘餘佛教,徐徐演化而成所謂紅教(亦名舊教),彼等娶妻育子,而自身又為喇嘛,驟視之似覺奇異,而實際乃由“教難”所演成。
朗達瑪被刺後百年間,西藏大亂,其子孫東逃西散,各霸一方,後藏峨日一派,前藏拉薩又一派,此時西康亦與西藏隔別。因朗達瑪之政治力量未能達到西康,故西康之佛教倖免於難,西藏亦有若干喇嘛逃往西康。後有藏王欲宏揚佛法,而無佛法可宏,乃遣人至康學法,然後返藏建寺宏揚。但所宏者,大多系中觀,唯識、戒經等;而遺留於西藏民間之紅教,則專傳密法,以蓮花生大師為本尊,如彼等所修之大圓勝慧等是。此二派均稱為前巨集期,巨集顯教之一派,後融合於新教。在後藏峨日為王之藏王,因接近尼泊爾與印度,亦遣人前往學法,故以後西藏之佛教,為新舊會合之一種新佛教,因是其派別亦遂增多。但其主要者,第一為阿底峽尊者傳下之迦當派。阿底峽尊者系印度之一大德,其入藏宏法,系因藏王不滿意前期所遺留之舊教,欲一轉其風氣而加以整理,但是事實又不可能,以是,乃遣人到印度學法,雖有成就,但整頓佛教仍然不可能,後始請阿底峽尊者入藏。尊者切至藏,見藏人對業果不能深生信仰,乃專宏業果之理,因是有“業果喇嘛”之稱。後又見人民皈依三寶之心不切,又專講皈依,又得“皈依喇嘛”之名,同時著手整理西藏之佛教。後又有一時期專宏發菩提心。其所以能成為迦當派,即因其一部菩提道次第教授──《菩提道炬論》。
尊者對於密法亦有傳授,但甚稀少,且其教授亦特殊,如彼所傳之拉卻敦登(譯七種天法),主張本尊有四──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綠度母、不動明王,所修之法為三藏,合之而為七法,此派無論為顯教或密教,俱不外修菩提心,後轉成今日最盛之黃教。
此外尚有人往印度求法,如卓彌譯師則專宏密法。其法不輕易傳人,學者必納極嚴格之供養,而其傳又將說行劃分,故其弟子遂分二派。後有薩嘉寶王,兼學說行二派之法,其子慶喜藏學法尤完善,於是遂開薩嘉一派(以地為名,地多白土故名薩嘉)。其法之特殊者,禁不外傳。更有十三種所謂金法,非供以大量黃金不為傳授。然其教授,確亦甚佳。薩嘉寶王等雖未離俗,然其所住之寺則分二院,一院傳法統,一院傳血統(亦稱法統),其法顯密皆有,顯教傳現觀莊嚴論、中觀、因明等,密教則以歡喜金剛為主。此派諸祖,阿底峽尊者曾授記為菩薩化身,察其弘傳事業,確非常人所可及。以其傳承不同,故別成一派。
此外有迦舉派。此派之初祖為瑪巴。瑪巴初亦學法于卓彌,後又留學印度,專攻密法:歡喜金剛、集密、母部等次第學成,後以金盡返藏,籌資複往,如是輾轉數番往還藏印。後有彌拉日巴等輾轉相傳,遂成迦舉(口授義)一派。
此外尚有許多小派,如覺囊等,然主要者,則惟上述數派。此當內地趙宋時。
至元末,各派漸衰,且多流弊,如薩嘉派之飲酒,迦舉派之忽視戒律修大手印(豁達空義)等。尤有甚者,謂薩嘉派之五祖發思巴,既為大元帝師,其後嗣遂與餘派以勢力相傾,餘派嫉抗之尤力者,為迦舉派,故薩嘉之政權,終為迦舉派所顛覆。
明初,宗喀巴大師出,遂發振興之志。大師留學西藏考格西後,又專事阿底峽尊者之教授切實修持,為弟子樹立師範,逐漸形成所謂新迦當派,此派乃吸收各派之長而成者。後建三大寺,遂折伏一切而巋然樹一新風氣!上首弟子如克主傑,迦曹傑等,皆學兼顯密,為一時教主,故黃教遂確然以立,後得達賴、班禪、章嘉等之弘傳,黃教乃遍佈各地。現在西藏佛法,紅教等僅系少數,餘盡黃教,誠所謂日麗中天,繁星失照矣。
至於見解方面,若以印度有部、經部(小乘)、唯識、中觀(大乘)之四部見解衡量之,則西藏之初期佛法,可謂順瑜伽行之中觀見。至阿底峽尊者時,遂一變而為應成派之中觀見。唯薩嘉派之見解,則介乎順瑜伽行與應成派之間。此外尚有覺囊派之他空見。然以新迦當派之普遍深入,故目前西藏佛徒之見解漸趨一致,即皆為應成派之中觀見也。
關於文獻典籍方面,顯教經藏,小乘缺四阿含,大乘尚稱完備。律藏為一切有部律,經釋皆具,尤有內地之所無(如德光師之注疏等)。論藏小乘以俱舍為最盛,六足、婆娑缺無。大乘中觀方面,則有廣百論、中論、人中論等,而尤以人中論之弘傳為最盛。唯識方面,則以安慧釋為主。其他論述,亦較內地完備。因明方面,其完備尤非內地所可及。密教則有經有論,皆較顯教為多,以故遂有人誤以為西藏之佛教皆系密教者。然就研究教理者論之,則顯教尤勝於密教。至於寺院之組織、教義之傳授等,非短時間所能詳述,可參閱餘所編之《西藏民族政教史》等書,茲不贅焉。(覺宗筆記)
(原載《康導月刊》1945年3月第六卷、二、三、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