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對以往藏傳佛教的改革和格魯派
宗喀巴是藏族歷史上出現的一位偉大人物,他不僅創立了藏傳佛教主流宗派——格魯派,而且成為一位著名的佛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和宗教改革家。
宗喀巴本名叫洛桑札巴(1357 1419),由於他出生于安多宗喀地區,即今青海省湟中縣塔爾寺一帶,後來人們尊稱為宗喀巴。宗喀巴7歲時在今位於青海西寧市東部黃河北岸的夏瓊寺裏正式出家,在頓珠仁欽大師前受彌戒,並取法名為洛桑劄巴。經10年勤奮學習,宗喀巴在顯、密教法等經論方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五臺山)。因而當他16歲時便前往西藏去求法深造。宗喀B抵達西藏後,就開始了廣拜名師、刻苦求學的清苦生涯。他相繼從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噶當派等不同宗派的高僧大德處求法,最後博通各家教義和實踐儀軌,並取其精華而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二本巨著可代表他的佛學思想體系。
宗喀巴在形成自己的佛學思想體系尤其在藏傳(五臺山)佛教界取得權威地位之後,便開始了他對以往藏傳佛教存在的弊端進行整頓或糾正。宗喀巴宣導僧侶要嚴持戒律,禁止僧侶娶妻生兒育女等過一般的世俗生活。他還積極策劃並重新制定藏傳(五臺山)佛教僧侶必須遵循的寺院規章制度和日常戒律(五臺山)。比如,宗喀巴的《菩薩戒品釋》、《侍師五十內頌釋》、《密宗十四根本戒釋》等,就是針對當時藏傳佛教組織渙散、戒律鬆弛而著述的。同時,宗喀巴又針對當時僧眾輕視經教、不務理論的循序學習,以專修密法為終身目標的現象,著述了《菩提道次第廣論》,積極提倡廣大僧眾學經要遵循次第,必須經過先顯後密的程式。之後,宗喀巴緊接著撰寫了著名的藏密理論《密宗道次第廣論》,為修煉藏傳密宗者指明了圓滿的軌道,從而使藏傳密宗從理論到實踐更趨完善。就具體而言,《密宗道次第廣論》是宗喀巴專為那些佛學上已取得一定成就.但還可繼續升級的高僧大德創作的一部高層次的大著作。它不僅對密宗四續的修習次第、儀軌、方法、法器使用等方面作了詳細論述,而且介紹了密宗的淵源、傳承、派別,以及修習密法時的諸多本尊。(五臺山)所以,《密宗道次第廣論》在藏傳密宗典籍中具有無可置疑的權威性,它不僅為當時擺脫密教修煉的誤區指明了方向,而且為以後如何對待或修習密教做出了言之有理的解答(五臺山)。
總之,宗喀巴以著書立說、講經說法、以身示範的途徑,對以往藏傳佛教的流弊進行了行之有效的矯正,特別為藏傳(五臺山)佛教界重振嚴密的寺規和戒律做出了貢獻(五臺山)。
值得說明的是,宗喀巴當時改革藏傳佛教的過程,實際就是他建立自己宗派的過程。正如王森教授指出:“宗喀巴是西藏佛教史上有名的宗教改革者,由於他的改革,產生了在藏族和蒙古族歷史上有重要影響的格魯派;其他教派如薩迦、噶舉、寧瑪等,在此以後也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格魯派的影響,改變了他們原來的傳統作風。”(《西藏佛教發展史略》第184頁)由此可見,宗喀巴的宗教改革和格魯派的建立是表裏如一、相輔相成的。因而在藏傳佛教史上產生深遠的歷史意義(五臺山)。
1409年,宗喀巴得到當時西藏帕主政權下屬的貴族仁欽貝和仁欽隆布父子的財力支持,在拉薩城東北約30多公里處的卓日沃切山腰創建了甘丹寺。宗喀巴就在該寺推行他的嚴守佛教戒律,遵循學經次第,提倡先顯後密的顯密結合等一整套新措施,並建立寺院組織體制和僧侶教育制度。從此,以甘丹寺為主道場的新宗派——格魯派開始形成,為諸多藏傳佛教宗派的產生畫下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五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