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規教言論 第七課
思考題
31、無愧者還有哪幾種?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人多嗎?請用你周圍的事例進行說明。
32、請以比喻說明,什麼叫做不放逸?
33、世間人從小到老是如何被放逸所迷惑的?你也是這樣的嗎?
34、地位高貴、名聲遠大的人,是否值得我們羡慕?為什麼?
35、我們為什麼應當思維來世?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士!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白晝飲酒賭博等,沉迷損害名譽法,
夜間唯作不淨行,此等亦是無愧者。
世間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不知取捨,白天做沒有意義的事,如喝酒、賭博、看戲,晚上唯作不淨行,這種人也是無愧者。
喝酒的過失,佛陀在佛經中講得非常多 ,如《毗奈耶經》中雲:“草尖露珠許酒亦切莫飲,倘若飲用,則彼非我聲聞,我非彼本師也。”有人以會供為藉口而飲酒,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有時候為了表示一下,只開許用一滴酒的百分之一。從世間的角度來講,喝酒也有損于健康,一個人本來很有智慧,但喝完酒以後,一切行為都變了。
以前有一個修行人,原來非常精進。一天來了一位婦女,牽著一隻山羊,並拿了一瓶酒,對修行者說:“你或者與我作不淨行,或者殺了這只羊,或者喝酒,三者必選其一。”他想:“殺生和邪淫的過失太大,飲酒可能沒有大問題。”於是他喝下了那瓶酒,誰料飲酒後神智不清,他不僅殺了羊,且與女人做下了不淨行,最終,這三樣罪業都造下了。
飲酒還能令人威力喪盡。佛陀時代,有位弟子非常了不起,可以用神通降伏惡龍,人們對他十分稱讚。有一次他口渴了,誤把白酒當水喝下,之後爛醉如泥,倒在路邊,很多癩蛤蟆爬在他身上。佛陀和阿難正好路過,佛陀指著他對阿難說:“這就是酒的過患,現在他不要說降伏惡龍,就連癩蛤蟆也降伏不了。”
過去在某地有一官員,經常貪於飲酒。一次,他喝得醉如爛泥,躺在道上嘔吐狼籍。一群狗跑來吃嘔吐物,逐漸逐漸開始舔他的嘴,他也反過來舔狗的舌頭,迷迷糊糊地說:“嗯!這面片真好吃……”這樣的表演,也許很多喝酒的人都會幹的。
我也見過一些領導,平時挺有威望,言行舉止很有分寸,但喝了酒以後,就開始胡言亂語了:“我對你們佛教是如何如何支持……” 不該說的話也說出來了。我都有點不好意思,只好應付道:“我們隔一天再講吧!”可見,喝酒的過失特別多。
賭博等其他的過患,在此我不用廣說了。總而言之,世間中損害名譽的法,大家最好遠離。現在有些人聚在一起就談論:“某某地方可以看到黃片,好長時間沒有看了,要不要去一下?”“某某地方來了個明星,要不要去看熱鬧?”實際上這是非常愚癡的行為。當然,現在很多愚笨的人都迷醉其中,誰也沒辦法制止,但我們畢竟是學智慧、學慈悲的修行人,把慈悲和智慧全部放下,然後參與這種活動,實在是不應理!
作為一個修行人,我們應該控制自己,千萬不能去不清淨的場所,因為凡夫人的心很容易被外境引誘。現在有些大老闆,就跟這裏所講的一樣,白天要麼賭博,要麼抽煙喝酒,晚上就到妓院、夜總會裏面鬼混。這種人生,有時候看來還不如山上的犛牛清淨,犛牛整天就是吃草喝水,而這些富貴者或腐敗分子的生活特別骯髒。修行人若要效仿他們,一切的一切都完了,所以大家應該謹慎!
無義瑣事耗時日,且造種種不善業,
對此不知自慚愧,此等亦是無愧者。
有些人在無有任何實義的吃吃喝喝中耗盡珍貴的時日,同時也造下了對來世不利的各種惡業,但他們還不知道慚愧,此等人也是無愧者。
現在很多人經常吹噓“我會吃活魚”、“我會吃醉蝦”、“我會吃猴腦”,到處炫耀自己的“功德”,從早到晚做的事情沒有一點意義,對今生有利的知識或佛法的智慧與慈悲,沒有絲毫興趣。整天只知道去一些大餐廳,把可憐的眾生裝在肚子裏,除此之外對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一竅不通,什麼都是迷迷糊糊的,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義呢?
我經常想:現在有些人的一頓飯,已經具足了在千百萬劫中無法從地獄解脫的因。在我們藏地,如果有人殺了一頭犛牛,一輩子都會念經懺悔,但現在不懂因果的人,尤其是沿海城市裏的人,一碗一碗地吃無數生命,倘若沒有懺悔,來世一定會墮入地獄。
這一點不用問別人,我們有時候比假瑜伽士還厲害。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對佛法研究二十多年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道理,應該比假瑜伽士說得准。就像一個生意人,他賣一種產品都二十年了,肯定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如果殺了那麼多眾生還不懺悔、重新做人,來世墮入惡趣這一點決定無疑。所以,空耗時日、無義造業的無愧者,自己應該好好反省,否則下場非常可憐!
現見聖教正規時,既不生起喜樂心,
亦無希求追隨意,此等亦是無愧者。
現量見到了聖者的教典或大德的正規,但既不生起歡喜心,也不產生追求心,這種人也屬於無愧者。
有善根、有智慧的人,如果見到殊勝的經典論典,就會覺得非常珍貴,希求心不斷地引發。但現在世間人好多不是這樣,他們見到非法的活動、非法的場面,就興奮不已,而對真正的正理、聖者的論典卻毫無興趣。
當然,現在是末法時代,這種現象也是正常,畢竟在佛陀時代都有這種情況。當時佛陀示現涅槃之際,迦葉尊者正帶著五百比丘在各處雲遊,遊至半路遇一尼犍子外道,手持佛陀入滅時的白蓮花。迦葉尊者詢問佛陀之事,外道答言:“世尊已涅槃七日。”迦葉尊者聞後非常悲傷,隨行五百比丘有未離欲者,如圓木一樣倒地痛哭。而六群比丘中的跋難陀說:“你們別難過了!佛在世時,天天教我們這個應做、那個不應做,種種約束使我們不得自由,而今世尊入滅,無人管束,我們可以自由了……”迦葉尊者聞後很不歡喜,待佛身荼毗後,集中僧眾告之跋難陀途中所言,提出結集毗尼的建議,說:“佛在世時,以戒攝僧;佛滅度後,比丘不學不持教法,會如煙雲一樣轉瞬即逝,並遭外道譏嫌。”經大眾同意後,五百羅漢結集了三藏。
佛陀在世時,尚有弟子對佛理不感興趣,現在有這種現象也不值得大驚小怪,但這種人的生活的確沒有什麼意義。所以,大家應當學習好的論典、好的教規,如果實在沒有興趣,就要勵力地懺悔、祈禱,這樣自己的行為才會逐漸規範起來。
總之取捨一切事,無有定準而行持,
脫離世法二規矩,即謂愚笨無愧者。
在此,麥彭仁波切對特別壞的人做了嚴厲批評。我們是不是無愧裸體者?希望也經常觀察一下。總而言之,取捨任何一件事情,必須要有準則,然而現在世間中的無愧者,對所取所舍根本沒有抉擇能力。就像我家鄉那邊的有些人,每天都是無所事事,有了錢就生歡喜心,此外什麼都不知道。作為一個人,應該對好的方面有一種嚮往和精進,對不好的方面,儘量地把它捨棄,如果實在捨棄不了,自己在心裏好好懺悔,這是具有智慧人的做法。
假如整天都是吃飯、睡覺,那跟犛牛沒有什麼差別。所以我們應根據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做有意義的事情,捨棄沒有意義的事情,在生活上有一種定準。沒有任何定準的人,覺得殺生偷盜也可以,佈施持戒也可以,這樣活著沒有什麼意義。因此,每個人首先要分清楚好事和壞事,對好事有希求心,對壞事儘量地遣除,有了這樣一種心的力量,那做什麼事情都可以。
但現在大多數人並不是這樣,無論城市還是農村,人人每天怎麼生活的,大家應該一目了然。因此麥彭仁波切在這裏說,倘若一切取捨無有定準,脫離了世規和佛規的軌道,那就是世間上最可憐、最愚笨的人。
若人具足慚愧心,能除顛倒散漫行。
設使無慚無愧者,教言于彼有何用?
前面總結了,人要有智慧、穩重、慚愧心,若沒有這三個基礎,好人是做不了的。昨天我們換屆時選很多人,當時我提出幾個人問大家的意見,有些穩重、具智慧、又有慚愧心的人,馬上就被大家認可了。當然,這並不是故意用《二規教言論》中的道理來衡量,而是做任何一件事情時,如果這個人不穩重,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沒辦法承辦;假如沒有一點智慧,可能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有些人雖然有智慧,也很穩重,但在某些場合中一點慚愧心都沒有,這也是非常麻煩,這種人即使頭頂上有如意寶,大家也都不敢接近,害怕他在眾人面前對自己做出什麼事來。因此,前面這幾個功德,大家不要留在字面上,應該先做一個好人,然後再談修行,否則你連基本的人格都沒有,怎麼有資格當修行人呢?
此頌是說,假設具足知慚有愧之心,顛倒散漫等不如法的行為自然會被遣除,不可能跟沒有智慧的人閒聊亂逛。但一個人若沒有慚愧心,再怎麼珍貴的教言,對他來講也沒有用,就像犛牛面前放幾百萬人民幣一樣,可能還不如一口草好。
殊勝的教言對無愧者,肯定是用也用不上,聽也不願意聽,聽到就開始打瞌睡,眼神也慢慢不對了。而一提到去喝酒抽煙、看電視、說亂七八糟的話,他就興致勃勃、聰明伶俐,眼睛睜得大大的,興奮得不得了。所以,對無慚愧者來講,再珍貴的教言有什麼用呢?
複次心具慚愧者,終不遠離世法二,
殊勝善妙之規道,恒常行持不放逸。
具有慚愧者,永遠不會離開世法和佛法的軌道。他平時行為小心翼翼,不做讓佛教丟臉的事情,也不做令世人厭棄的事情,所作所為如理如法,時時刻刻以不放逸而攝持。
這一頌是承上啟下,下面開始講“不放逸”。
四、不放逸
何以名為不放逸?如人居於危崖上,
如是自護自身心,恒時鄭重謹慎者。
什麼叫做不放逸呢?比如一個人居住在非常險的懸崖上,稍不留意就會掉下去,如果掉下去了,自己只有死路一條,所以他會步步謹慎,三門不敢放鬆。(我小的時候,在特別陡的峭壁上放犛牛。遇到非常高的懸崖時,前進也不敢,後退也不敢,心裏特別害怕,前後左右到處看,就是不敢往下看,往上看舒服一點。那個時候自己全神貫注,特別特別注意。)同樣,我們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詳細觀察會不會令來世墮入惡趣、會不會染汙自己的相續,時時以正知正念提醒自己,萬萬不能放縱三門。
有智慧的人做什麼都會小心謹慎,不像無愧者那樣,做事一點都不考慮,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所謂的不放逸,就是做任何事情都會保護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心,對心裏的起心動念經常觀察,對身體的所作所為也經常觀察,這就是真正的不放逸者。
孩童沉迷遊戲樂,成年沉迷貪嗔境,
老年迷惑身心衰,皆為放逸所迷住。
世間中被放逸所迷惑的人非常多。比如在童年時,整天喜歡各種玩具,把它當作實有財產,不分晝夜一直耽著,為此不知哭過多少回。現在想起來也覺得可笑,因為玩具對今生來世並不重要,有沒有它都可以,但由於當時的迷亂,自己卻死死執著這些。
人到了成年時,為了錢財和親友,始終被貪嗔等煩惱所逼迫,遇到討厭的敵人就恨之入骨,遇到可愛的朋友就戀戀不捨,為感情流了無數眼淚。現在很多人對空性一無所知,不明白外境如幻如夢,卻偏偏執為實有,未達到目的就特別傷心,產生無邊的貪嗔之心,沒有一點自在和快樂。這完全是放逸所導致,如果像高僧大德那樣,從小就接受愛心和悲心的教育,長大以後,就不會執著這些亂七八糟的外境,也不會有那麼大的傷心。
一旦步入老年,人對童年的遊戲不執著,對成年的感情名聲也不執著,最重視的,就是自己能活多少年,身體是不是很健康,走路會不會摔倒……,對身心的衰敗非常重視。
所以,世間的眾生非常可憐,完全被放逸迷住而不自察,短暫的一生就這樣度過了:年少時喜歡遊戲,成年時迷戀感情,老年時執著身心,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一輩子根本沒有做過。之所以這樣,就是因為沒有正知正念,放逸自己的身心。
貪等愚癡所惑眾,沉溺恐怖輪回泥,
若尚未止貪癡心,則成卑劣入惡道。
被貪嗔癡煩惱所迷惑的眾生,永遠沉溺在極其恐怖的輪回泥坑中,若不依靠修行來對治相續中的紛飛妄念,將來必定成為非常卑劣的眾生,終將墮入惡道。
我們起貪嗔之念時,若不加以克制,生生世世都會受到極大影響。我以前也講過順治皇帝的一些公案,所以希望大家儘量制止自己的不良分別念。
以前佛陀在世時,有戶人家生了一對雙胞胎,相貌端正無比。他們出生將滿兩個月,有一次父母出去幹活,回來時剛好聽到兩個嬰兒在對話,一個自責道:“當時我出家修行,本來快要得道了,可惜那時我癡心妄想,還俗而墮落到現在。”另一個說:“我以前也是個很好的修行人,要成道的時候,因為遇到一點小挫折,沒有轉為道用而生起惡分別念,還俗導致現在的後果。”父母聽後非常驚訝,懷疑這兩個小孩是魔鬼的化現,準備堆起木柴把他們燒死。正在這時,佛陀以智慧照見此事,顯示神變來到他們家,宣講了這兩個嬰兒的前世:“在迦葉佛時,他們是兩位出家人,志同道合,共同發願生生世世在一起。但他們臨當得道時,忽然動了邪思妄想,退道還俗墮落,不能得到解脫,從此沉淪於生死苦海中。”
我們現在沉溺在輪回中的可憐眾生,也是往昔的分別念沒有轉為道用,經常處於放逸狀態而導致的。所以,有時候我非常擔心:這裏的有些法師、修行人,現在還是非常不錯,在山裏聞思修行也好,在其他道場弘法利生也好,都是數一數二的人才,但今後若遇到一些違緣,分別念無法當下轉為道用,造惡業而墮入惡趣受苦,那該多麼可惜啊!
因此,每個人應該觀察自己,就像《入行論》第五品所講的那樣,常以正知正念來攝持,同時想一想古今中外的歷史。自己無論做什麼事情、說什麼話,應像處於懸崖上一樣小心翼翼,若能一直關注自己的身心,必定會對治煩惱的。
當然,假如沒有祈禱上師三寶,光是以分別念想要注意,也不一定有效果,有時候煩惱現前或魔障出來時,自己也是身不由己。但若一心一意祈禱上師三寶,上師三寶的力量不可思議,定可通過各種方便來轉變你的分別念和身體的行為。因此,大家要時時祈禱上師三寶。
擁有寶座傘幡等,然而放蕩不羈者,
刹那墮入險惡處,如遭魔王鐵鉤牽。
雖然地位崇高、名聲蓋世、富可敵國,經常坐在寶座上,擁有寶傘經幡,生活在掌聲與鮮花當中,但若行為放蕩不羈,一刹那就會墮入特別可怕的險地。
在世間中,有些人本來是國家領導、省委書記,有成千上萬人的擁戴和尊重,可是後來貪污腐敗,被人查出來之後,什麼事情都暴露無遺,最終甚至被判死刑,刹那間從天堂掉到地獄。還有些了不起的高僧大德,原本擁有傲人的名聲和成群的眷屬,但因為自己行為不如法,很快就變成特別可憐的人。
以前我的家鄉有個法師,當時他的聲望可謂轟動一時,大家都以在他面前聽佛法為榮,每次開法會時,人山人海、場面壯觀。但後來他有些行為不如法,名聲馬上一落千丈。去年我在爐霍碰見他,問及他的生計時,他說:“我現在賣牛皮,每天能賺一些錢,反正生活能過得去。”以前他是至高無上的尊者,根本不用考慮生活能否過得去,現在變成這樣,就像遭到魔王的繩索牽引一樣,自己也是無力自主。
因此,世間上的人在擁有名聲地位時,各方面應該值得注意。而出世間的修行人,尤其是在座的出家人,更應珍惜眼前的時光。你們現在的生活非常非常快樂,有吃、有穿,有修行的機會,又有空閒的時間,此時若不加注意,短時間內就會變成非常可憐的人,那個時候即使你想恢復,可能永遠也沒有機會了。人在擁有快樂幸福時,通常都不發覺,一旦失去了才後悔莫及。因此,大家白天晚上要時時觀察,看自己算不算一個修行人?
妙齡少女僧人敵,賄賂國王法師敵,
守護劣眷主人敵,此等怨敵毀諸眾。
一般來講,妙齡少女是出家人的大敵,有些出家人在過路或住宿時,遇到一些美女,迅速就毀壞了自己的相續;接受賄賂是世間國王、寺院法師的大敵,能令其事業毀於一旦;護持惡劣的眷屬是主人的大敵,以其行為和發心,最後牽連主人也會遭殃。這些怨敵,定將毀壞眾人的相續。有些人經常護持一些性格不好、沒有智慧的人,倘若長期如此,整個團體就會亂成一團,所有的眷屬也會分崩離析。因此,作為有智慧的人,應觀察自己的怨敵到底是誰?
眾生財富如閃電,身如浮泡無常性,
我等陷於病魔中,甚多逆緣圍困故,
猶如風中之殘燭,無有少許可依賴,
何故不思當來事,依然放逸安心住?
世間中的財產,如閃電般轉瞬即逝,富人淪為乞丐的故事比比皆是。而四大和合的身體,就像水泡一樣不穩固,年輕變成衰老、生病變成死亡都是輕而易舉,一切皆為無常的本性。我等陷於病魔等違緣的圍困中,活在世上的機會少之又少,猶如風中殘燭,沒有任何可依靠處,不管親人朋友、財產身體,一切的一切如同夢幻中的生活。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思維一下自己的來世,依然放逸安心度日呢?
如果沒有行持善法,每天說些無聊的話,做些無有意義的事,心裏也一直胡思亂想,這樣有什麼意義呢?短暫的人生在放逸中度過,沒有為眾生和自己做有利的事情,這是非常可恥的!
昨天有個人給我打電話,說她對某人產生了執著,特別痛苦。我就毫不留情地呵斥她一頓:“你對自己如是執著,卻從來沒有為眾生流過一滴眼淚,你們這些人這麼醜惡、這麼惡劣!”我故意這樣說了以後,後來她也不哭了。有時候人與人互相說好話,好像沒有什麼意義,真正有意義的方面,誰都不想。大城市裏有些人,整天想的、說的、做的都是為自己,根本沒有想過眾生。為自己也只是人生幾十年,這跟螞蟻沒什麼差別。夏天蟻穴裏的螞蟻,天天無意義地跑來跑去,有時候看到也會產生一種厭煩心。可是反過來說,我們人類做的事情也好不到哪去,對自己的來世不考慮,從不思維積累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天天在無義當中虛度寶貴的時光,這是多麼可惜啊!
有個法師說:“我們晚上睡覺時,應把手放在胸口上,閉目思維:我今天做了什麼?明天以後要做什麼?我為眾生做過多少事情?沒有這樣想的話,不算一個修行人。”很多老修行人也經常會捫心自問:“我從小到現在做了什麼?享受過什麼樣的人間快樂?財產受用有什麼用呢?當我離開人間時,隨身的就是善業和惡業,其他一絲一毫也帶不走,為什麼現在苦苦地為財富而奔波,為無意義的事情而操勞?”當然,沒有智慧的人得過且過,每天都是浪費人生,不能與此相提並論!
好,今天講到這裏。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歎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
主持人 |
麥彭仁波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