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0/01/23 08:00:46
學習次第 : 進階

如何修習金剛乘

第十二世嘉察仁波切講授

小乘、大乘與金剛乘

一般而言,流傳在中國之佛法稱大乘佛法,流傳在西藏稱金剛乘教法;但這只是一般人的稱呼,事實上,二者在真正的修習上並無不同,在真正的修持上,並無上述稱呼的存在。
有關出家人的衣著,及在家人、出家人的戒律都是依照小乘;同樣地,在西藏僧侶的衣服及戒律也都是依照小乘而非金剛乘。因此大乘、小乘同時並存於西藏佛教之中,其不同點只是在於修持的方法。


西藏式的修行方法是首先領受菩薩戒,從中觀、唯識中去學習;中國佛教亦是以接受菩薩戒為基礎,進而修習不同經典,學習大乘的修法;基本上,西藏是建立在龍樹、無著及六殊勝莊嚴:八位殊勝大師)教理的基礎上,直接地來學習佛陀的教法;在西藏除了直接接受佛陀的教義之外,他們對於論藏、注釋也相當重視,但中國佛教的傳統通常只有研讀佛陀的教義——經藏而已。

金剛乘傳播在中國

西藏人相信金剛乘的教法也同樣傳播在中國,尤其行密、事密這兩部份,在中國是流傳下來的。大乘佛教強調素食,事實上此即為事密、行密之戒律的訓練;但在西藏擁有四部瑜珈密法,尤其是無上瑜珈部份,特別受到重視及追隨。


事實上修持密法的本身,就修持了小乘、大乘及金剛乘。例如修持上樂金剛必須從小乘、大乘起修。實際上,每個修持法之中都可以發現小乘、大乘的蹤跡;因此,雖然中國佛教稱為大乘佛教,西藏佛教稱為金剛乘佛教,但在修法的本質上,我們是修習各種不同的傳承。


不論我們修什麼法,初發心和企圖是最重要的,而且必須是正確的。所謂世俗和精神生活的差別在於世俗是重視外表,例如美醜、貧富;而精神生活在意的是心是否純淨、清淨,而不在於外表情形,精神生活乃在一個人的心能否不要再執著、貪求世俗的一切。

初發心和企圖最重要

在釋迦牟尼佛時代,佛陀數千位弟子之中,不乏有國王及王子,他們有的長得帥、很好看,穿著很好的衣服,但是佛陀有一位弟子——迦葉阿羅漢,他長得不怎麼好看,但他的內在充滿智慧毫無染汙,並且能瞭解佛陀的許多教法,因此,佛陀有一次說法開示的時候,特別留了一半座椅給他,這是因為佛陀尊重有智慧的人。


同樣的,一個人在供養佛陀時,最重要在純淨的發心,如果你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尊敬而做供養的話,事實上,你得不到什麼功德。西藏有一個故事,有兩兄弟在佛前點燈供佛,其中有一人發心不正確,死後即墮入畜生道,變成一隻螢火蟲。


如果你的企圖和發心是正確的話,善行就一定有好的功德,在佛陀時代,有一位比丘尼向佛陀供了一小盞燈,由於他的發心正確,後來就轉生為轉輪聖王。西藏另有一個故事,有一乞丐在路上走,正好下起雨來,路旁有一佛像,他把鞋子放在佛像上,以免佛像被淋濕;將鞋子放於佛像上當然是不正確的行為,但由於他發心正確,後來轉生為龍王,成為很有財富的人。
你的企圖、發心,以及種種外在行為、供養及財富,都能同時圓滿,這對一個修行者而言是最好的事情了。但真正的如法修持金剛乘被認為是很困難的事,即使是非常尊貴的人,各方面的因緣條件都非常的好,也很難精確地修習金剛乘,更何況是一般人要精確修習金剛乘,那是更難了。

灌頂的實相

我們所做的修持,包含觀想以及完全虔敬地奉獻,比如在修本尊法時,觀想會得到極大的效果。為何一個人要接受灌頂呢?事實上在灌頂儀式之中,我們一般人無法瞭解灌頂的全部的意義,也無法得到全部的加持;實際上只有那些已成就的上師,他們可以真正得灌。一般人只是得到一些加持,以及積聚自己的福報。

佛教徒和非佛教徒之間的不同到底在那裏呢?一般非佛教徒相信有一個永恆的「」存在,甚而佛教徒則認為」。相信有「我」存在的非佛教徒,他們相信有一位主宰的存在,至他們相信「我」之得到解脫,也是主宰早就安排好的。


佛教徒並不相信「我」的存在,例如出家人穿著法衣、守戒律,就是為了減少對衣服的執著、對自我的執著,此即為能減輕或轉化不好、不對的動機及染汙的方法。任何一種修法、學習,例如:對於五蘊、四諦、慈悲的瞭解,都是為了能夠轉化自我。

密宗的修持

密宗就是以持誦真言、咒語,以及做本尊的禪定來轉化自己,為什麼要做禪定、禪修呢?乃是為了消除無知、無明,以及真正瞭解自己的自性,並且體悟到「我」到底是什麼。
小乘在修持「無我」上有不同於金剛乘的修法,小乘一般是對死做觀察,而大乘是對現象做觀察,同時我們可以發現:顯教和密教都相信「無我」,但在技術上有種種不同。身為一個修行者,尤其是修金剛乘的人,不能因上述說法而感到驕傲,認為修金剛乘就比修小乘來得高超,因為這樣是對於自己的執著及對自己的期望希冀,這些執著會讓你墮入輪回的痛苦。


備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