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勿活在概念中﹙一﹚
“ Learn to be able to laugh at life. ” - Godwin Samararatne
“學習可以向生命﹙的滑稽﹚開心笑笑。” - 葛榮居士
﹙三十七﹚請勿活在概念中﹙一﹚ 路
記得遠在求學時期,還未接觸佛學或禪修,曾在逛書店時無意中看到一本很淺易的佛家故事書。其中有一個牧羊人的故事,對我的影響深遠,為日後對佛學和禪修的興趣埋下種子。這故事給了我很多提醒,而我亦因應自己的經驗對這故事的原著作了一些改編。
牧羊人的故事
話說很久以前,在深山上杳無人煙處有一個牧羊人,每天辛勤牧羊,過著愉快與自由的生活。每年他下山一次,賣掉一些羊毛來過活。有一年,跟他買羊毛的商人想欺騙牧羊人的錢,便對他說:「你其實是一個很不快樂的人,因為每個男人都有妻子,而你卻沒有。你把一半的積蓄給我吧,你便會有個老婆。」牧羊人便把他多年辛勤積蓄的一半給了這商人。這商人便對他說:「現在你已經是一個很快樂的人,因你現在已有一個妻子,你現在可以快快樂樂地回到山上過著幸褔的日子!」牧羊人聽到這說話時頓時覺得很開心,回到山上快樂地過了一年。
第二年牧羊人如常下山,商人對他說:「你其實是一個很不快樂的人,因為每個成家立室的男人都必定要有一個兒子才會快樂,而你卻沒有。你把另一半的積蓄給我吧,你便會有一個兒子。」牧羊人便把他多年辛勤積蓄的另一半交這商人。這商人便對他說:「現在你已經是一個很快樂的人,因你現在已有一個兒子,你現在可以快快樂樂地回到山上過著幸褔的日子!」牧羊人聽到這說話頓時覺得很開心,回到山上快樂地又過了一年。
第三年牧羊人如常下山,商人對他說:「你其實是一個很不快樂的人,因為你的妻兒都生病了,你再給我跟上年一樣多的錢,我會把他們醫好。」牧羊人回答:「我已把所有的積蓄給了你,我再沒有這麼多的錢。」商人便很憤怒地說:「你現在已是一個很不快樂的人,因為你的妻兒已經病死了。」牧羊人聽到這說話頓時覺得很憂愁,回到山上過著下半生很不快樂的日子。
學習做一個有智慧的牧羊人
這牧羊人好像是很傻、很愚蠢、很無知,那麼容易相信別人的說話,為了一些無實質的、虛空的觀念,令自己一時笑、一時哭。但想清楚之後,卻會問自己,自己在一天內,又曾經有幾多次自覺或不自覺地做了這牧羊人而自己還不知道呢?
記得當年第一次看到這牧羊人的故事時,明白到其實自己也是活在一些虛無的社會概念之中。當時是在求學時期,若公開試的成績是優良的話,便雀躍,成功了,可以開心一年或更長的時間。若公開試的成績不能達到標準,便失望,失敗了,可以沮喪一年或更長的時間。在多次公開或專業試放榜前後,心情的緊張實難以形容。將一切悲喜全交給公開試的成績,自覺或不自覺地活在社會的評價和認同(概念)裏。重點完全放於這些概念,完全忽略了付出努力的過程或在這過程中實際吸取的知識和個中的樂趣。
當然,不活在社會的評價和認同(概念)中,並不表示馬上走到另一極端,不再努力讀書,而是把重點放于求學過程中。成績和社會的認同有它們的價值與作用,但更重要是在求學過程中的種種培訓,和人的質素的培育,如不怕艱辛、學習不太松不太緊地長期多年努力、學習面對與經歷考試的壓力、知識的充實、思考力的精進等等。
就像那故事中的牧羊人一樣,若然他有智慧,不誤信商人的說話或社會對快樂的準則,他也依然需要繼續在山上做好他的工作,履行他在這個角色中的任務,亦即繼續辛勤牧羊,而不是把社會的觀念放下後便遊手好閒,無所謂。一個有智慧的牧羊人,把社會觀念放下後,無論社會評價他的獨處生活是好是壞,是苦是樂,他也會繼續愉快地辛勤牧羊。
同樣,記得當年看過這牧羊人的故事後,曾多次提醒自己把概念(成績高低和社會的認同)放下。放下後,並不是把成績的高低看作無所謂,也不是把社會的認同與否視如糞土,而是無論成績高低或社會認同與否,都繼續學習愉快地辛勤讀書,盡力考取好成績。學習不斷種正確的因(付出努力求學),讓正確的果(好成績)自然而來。最後,無論成績高低,快樂是在求學的過程,而不是要等到有好成績時才可以快樂。
祝願各位都會觀察與瞭解您自己又有沒有在日常生活中做了這牧羊人也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