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勿活在概念中(五)
“ Learn to be master of the mind. ” - Godwin Samararatne
“ 學習做心的主人。” - 葛榮居士
(四十一)請勿活在概念中(五) 路
一方面,人需要有概念才能在社會生存。另一方面,人又很容易會被概念所困擾。因此,學習放開概念,並不是指不要有概念,而是學習在有需要它時運用它,在沒有需要時放下它,學習主宰它,而不被它所主宰。學習做概念的主人(master),不做它的奴隸(slave)。
怎樣學習做概念的主人?首先是知道與明白概念是惟心所造,不是真實,它本身是沒有力量,它的力量是源於心誤以為它是真實的。之後,便是學習哪時候運用概念,哪時候放下它。
認識概念不是實況
就以任何一件放在商店櫥窗內的流行衣服(或任何其他商品如流行電子用品)為例,很容易被它的色彩與款式所吸引,想把它買下來。若以這件商品為禪修對象,在想買的時候,可先訓練心去看看它「光脫脫的實況」(“bare facts”),它就是面前這個形狀,這個顏色,這個物料。在這光脫脫的形狀、顏色和物料之上,根本就從來沒有美麗或不美麗,沒有好款或差款,也沒有值或不值。這些美麗、不美麗、好款、差款、值或不值都是心所虛構的概念(concepts)而然後附加予光脫脫的實況之上。
光脫脫的實況是不可爭議的,無論任何人去看這件商品,它都是面前這個形狀、顏色和物料,不會因有不同的人去看它而有所改變。概念卻是可爭議的,不同的人去看同一件商品會有不同的竟見,它的美或不美、好或差、值或不值都會因有不同的人去看它而有所改變。為什麼這些概念會因人而有所改變?因為它們不是真實的,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知識和記憶,所以每個人的心會因應個別的經歷、知識和記憶虛構不一樣的概念。
若然心沒有智慧,便會盲目追隨這些概念,誤以為它們是真實的,於是便必定要把它買下來才快樂,買不到時便不快樂,不自覺地成為概念的奴隸。若然心有智慧,知道與明白這些美麗、時尚與價值一方面是虛空的概念,另一方面卻是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運用這些概念,便會當有需要又有足夠的錢時才買一件自己認為美麗、時尚和物有所值的衣服(或商品),沒有需要時或買不到時也不會因得不到這些虛空的概念而不快樂。心知道哪時候運用它,哪時候放下它,做它的主人。
處理光脫脫的實況
舉另一個例子,工作時很容易會認定某件差事難、煩、不應該和不合理。若心沒有智慧,便會誤以為這些概念是真的,誤以為這件差事真是這麼樣的,然後被這些概念所束縛,繼而苦惱。若心有智慧,卻會知道和明白到面前光脫脫的實況是此件差事涉及過百份檔,需付出時間和耐性去審閱、思考和處理,也需要運用知識與經驗去作出多個決定,做了決定後還有多個變數。但是,在這些光脫脫實況之上根本就沒有難或不難、煩或不煩、應該或不應該、合理或不合理,這些概念都是惟心所虛構而然後附加予光脫脫的實況之上。
這件差事涉及過百份檔、多個決定和多個變數是光脫脫的實況,不可爭議的,不會因有不同的人去看它而有所改變。但這件差事是難或不難、煩或不煩、應該或不應該、合理或不合理,就會因人而別,因為這些都只是惟心所虛構的概念、不是真的。
學習放下這些惟心所虛構的概念,不是指不容許心虛構這些概念,而是知道與明白心虛構這些概念只是心的習性,無需抗拒、追隨或相信這些無實質的概念,也明白到這些概念對處理面前這件差事是沒有幫助的。有了這些明白,便會知道其實面前沒有一件難和煩的差事,面前的只是一件有需要處理的差事,然後便去處理面前光脫脫的實況,如審閱面前過百份文件,運用經驗與知識去思考與作出決定,繼而觀察變化,再運用經驗與知識處理與回應出現的變數,只是回應實況,不是抱怨或憂慮實況。若心沒有智慧,便會被心所虛構的概念所欺騙,誤以為這些概念是真的,誤以為面前這件差事真的是難、煩、不應該和不合理,然後活在它們之中,一面做一面抱怨和憂慮。還有,經驗與知識也是概念之一,但工作時是有需要運用這類概念來處理事情,這類概念在這情況下是有它的作用(purpose)。所以,禪修不是不要概念,而是學習認識有時候是有需要運用某些概念,有時候卻需要放下某些概念。
祝願各位都會學習做概念的主人,不做它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