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讀《心經》可消除業障、煩惱障、所知障!

 《心經》,顧名思義指的就是般若心中的心。  “般若”是智慧,“波羅蜜多”是到彼岸,即運用智慧心到達解脫自在的彼岸。
導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大乘佛教表達空性和般若波羅蜜觀點的經典,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心經》。本經是《大品般若經》的別生經,取自〈習應品〉和〈勸持品〉,作為《大般若經》的精要而集出,無序分與流通分。與《金剛經》並為通行最廣的般若經。 
 
短短兩百六十個字中,凝聚了佛陀六百卷般若空理的精華。
…心經影音…約五分鐘長https://youtu.be/4zB2jBVe6jg
1.消除業障!

其實“消業”的意思,是從此以後自己不再造新業,“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 雖說是結束舊業,不再造新業,但並非指過去所造的業就消失了,從此以後不用再接受果報,而是不管什麼樣的果報都要面對,受報時知道這是過去所造的 惡業,在現在所感出的結果,所以要接受它。 但只是接受還不夠,進一步還要放下自我才能得解脫。 自我中心與對於自我的執著是一切苦的原因、苦的根本,所以不善的要放下,善的也要放下,壞的要放下,好的也要放下,全部都要一起放下,如此才能得到究竟 解脫,所以只想消除惡業,而不想消融自我,這樣的修行並不究竟。
…心經影音(2)…
https://youtu.be/CDwCUJLucAw

2.轉變心

所謂的誦經能消業,並非指一誦經,惡業就一筆勾銷了,而是因為誦經能讓人轉變心念,改變自己的念頭和言行,所以能消業去惡向善,從“ 有我”轉化成“無我”,用這種方法誦念經典,不但可以幫助我們消災去業,還可以開發智慧。 如果誤以為造了惡業只要誦誦經就沒事,那是不可能的事,是一種迷信。 誦經最主要的功能在於轉變我們的心念。  

 3.心清淨 便自在

…心經音樂影音…1小時46分長https://youtu.be/CDwCUJLucAw

 佛經如何談心? 佛陀為什麼會帶給我們這麼多的經典和佛法? 這是因為他希望眾生都能斷除煩惱、解脫自在,而眾生煩惱的癥結全在於自己的心。 心清淨了,就能安樂自在,了達這個心本來清淨,便能永遠地安樂自在。 而眾生的心都是相同的。 所謂相同並不是說想法相同,而是心的本質相同、作用相同,以及眾生所引生的煩惱相同。 人在任何一個生活環境中都有它的衝擊、矛盾和困難,如果一直從負面想法看待困難,會一直被困難困住;如果能由正面想法重新看待與面對,或是分析它、處理它 ,就能化解困難了。 佛在這裡得到智慧,再指導我們如何從心得到解脫。  
(法鼓山 心經49遍約1小時長)

https://youtu.be/3KPZnFtKXAg
4.身心合

 所謂“人身難得”,我們如果離開了身體就沒辦法修行,修行還是要透過身體來修的,用心來駕馭身體。 但是一般人不會修行,不知道如何用心來駕馭身體,也不知道用身體來煉心,所以苦惱不斷。 這兩者是互相矛盾,也彼此相輔相成的,需要身心合一,才能安身、安心。 當我們產生矛盾時就會困擾和痛苦,而當身心統一,身心可以相輔相成的時候,心就能自在或解脫了,這就是《心經》裡面講的心。 這個道理好像不容易了解,其實注意一下我們的心,時時刻刻都是不離身體,不離環境的。 就連做夢的時候,好像只有心在動,念頭在動,其實做夢的時候,夢境中是有符號的。 所謂符號就是夢境裡面所見到的人、所遇的情境、聽到的聲音、感覺到的冷暖,這些都是物質的符號。 所以做夢純粹是心的活動嗎? 不是的,沒有物質為緣就不可能有心,不可能有夢。  

 5.心無掛

…齊豫唱 心經影音…14分長

https://youtu.be/G8oovZ-CA4s

 如果體證了空性就叫作無心,就是《心經》裡面講的“無智亦無得”,以及“心無掛礙”。 所謂“心無掛礙”,就是心中不再有任何執著。 心中不再有任何執著,也就沒有所謂的智慧不智慧,既沒有得到什麼東西,也沒有失去什麼東西。 因此就沒有煩惱,沒有痛苦,超越了虛無和實在。 不論存在或是虛無,心裡根本不介意,一切現像如常,但是已不再是問題,這個叫超越,叫無心。 所謂“無心道人”,就是解脫的人,真正得到解脫的人,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