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執的過患:生時的貪執到中陰時增大九倍

索達吉堪布

主題推薦

  如果活著時執著諸法實有並貪執不已,只是口中說臨終不貪執是沒有意義的。生前你對自己的房屋特別貪執,天天想著它,臨終時要放下恐怕有點困難。為什麼呢?因為夢中的神識比醒時的神識清明,進一步來講,中陰的神識又比活著的神識清明九倍,所以活著時貪執什麼,中陰時就會以九倍的程度貪執。而且那時只要稍微一憶念,立刻就會投生為低劣之身。比如你貪執某個動物或人,一瞬間就會轉為惡趣眾生。因此從即日起我們就要放下一切,專心憶念往生極樂世界。所謂的修行,就是將自己的心轉入正道,如果在有生之年念念不忘往生淨土,這就是一種最好的破瓦法。


 

  《經律異相》中記載,以前有一個居士,他平時持戒、修行很精進,死的時候妻子哭著說:“如果你走了,以後我靠誰呀?兒子該怎麼辦啊?”他聽後產生了貪執之心,結果變成妻子鼻中的小蟲。有一位阿羅漢和這個居士關係很好,他去居士家安慰居士的妻子,可是越安慰她哭得越凶。(有些女人就是這樣,哭的時候不能勸,越勸哭得越厲害。)結果小蟲隨著鼻涕掉在地上,她非常不好意思,伸腳要踩死小蟲。阿羅漢說:“不要踩,它就是你的丈夫。”女人很奇怪:“我丈夫持戒、修行那麼精進,怎麼會變成蟲?”阿羅漢說:“因為他臨終時你一直哭,他生起了一念貪戀,結果變成了這個小蟲。”阿羅漢為小蟲說法後,它才得以超升天界。

  按照佛教的傳統,人死後親人不能哭泣,可是我在醫院裡經常聽到哭喊:“你走了以後我該怎麼辦啊?”“***,你不要走啊……”一聽到呼叫死者的名字,我就擔心:說不定死者會轉生為這些人身上的旁生,那就太可憐了。按理來說,人死後應該馬上念經、念佛,死者在這種聲音中離去是很好的,如果一直哭喊,很可能像上面的公案一樣,死者會變成親友身體中的旁生。

  為了順利往生淨土,我們應該發願:願我不貪執飲食、財產、親友等世間的一切。當然,一說不貪執,有些人容易走極端,從此以後不吃不喝,對親友毫不關心,把他們看成怨敵一樣。我覺得這也沒有必要。貪執跟關心不能劃等號。作為大乘佛教徒,要有感恩心、報恩心、孝順心,如果這些都沒有,連基本的人格都不具足了。感恩心並不是貪執心,對於上師、父母、親友等於己有恩者,我們也應該去關心。

  世間人如果貪執一個人,哪怕對方離開自己一步都不放心,一直跟在後面不放,甚至到死都不瞑目。這樣很不好,不僅對死者本人不利,對活著的人也沒有益處。

  為了說明貪執的過患,下面我們將宣講一些公案。這些公案看似簡單,不要說在座的一些知識份子,甚至小學一年級和幼稚園的小朋友聽了以後都能重複,但其中的意義卻很深刻,要真正做到其中的要求,不要說那些不修行的人,甚至多年在山洞、茅棚裡閉關的老修行能否做到也不好說。因此,大家不要輕視這些公案,否則甚深的法義不可能融入你心中,這也是修行的一種違緣。前面我要求大家以恭敬心聽法,原因也在於此。

  如今我們擁有的家宅就像蟲穴一般,一旦遇到洪水等災難,瞬間就會被徹底摧毀。在世間,有些人貪執房屋,有些人貪執車輛,有些人貪執錢財,還有些人貪執親朋好友,一直把這些執為己有,甚至臨死時還不願意放棄。其實從道理上看,這些貪執完全是沒有必要的。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如幻亦如夢,親友就像市場上集聚的客人一樣,遲早都要各奔東西,所以大家應該放棄對他們的貪執。往昔,釋迦牟尼佛如拋棄唾液般捨棄了王位和榮華富貴,毅然選擇出家修道,最終成就了無上的佛果。蓮花生大士的傳記中記載,他也捨棄了父王恩紮布德的王位,最終依靠密宗獲得了金剛持果位。佛陀和蓮師連王位都能捨棄,為什麼現在有些人放不下微不足道的家室、地位、財富呢?

  自古以來,印度、漢地、藏地出現過無數修行人,他們都放棄了世間的享受,選擇了修行佛法之路。我們應該隨學他們。這些人之所以拋棄世間,並非如現在某些人說的那樣,因為家庭出現違緣、感情受到挫折或者心續有點混亂,所以才捨棄家庭前往寂靜處。這些都是不懂佛法的愚蠢說法。

  如果貪戀親友,死後將轉生為他們身邊的魔鬼、旁生等可憐眾生。對修行人來講,親友是解脫的最大障礙,所以我們千萬不要貪執這些解脫的怨敵。

  倘若生前貪著飲食,死後也會因此而遭受痛苦。以前雅多地方的寺院中有一個老僧人,某年秋天他買了一條牛腿,由於捨不得吃,他一直把牛腿藏在柴房裡。(現在這種現象不多了,以前人們在秋冬季節會買一些豬肉或牛肉,捨不得一次吃完,一直掛在屋簷下或者走廊裡。)老僧人死後,除了那條牛腿,其餘的財物都被佈施了。從那以後,每天晚上人們都看見一群狗追著一條牛腿到處跑並且狂叫亂吠,之後牛腿又回到老僧人家裡。當時正在閉關的華智仁波切說:“看來那裡藏著一條牛腿,你們最好把它拿來燒焦煙作佛事。”僧人們在柴房裡找到了那條牛腿,用它作燒施儀軌後就平安無事了。

  可見生前貪執什麼,死後神識還會纏著不放。《現果隨錄》中記載,以前某寺院有一個監院,此人性情慳貪,從不捨得花錢。這個監院死後,每天晚上都要現形:首先整理好僧眾脫在殿堂外的鞋,然後進入地藏殿,登上佛座,摸一摸地藏菩薩的華冠,然後心滿意足地離去。僧眾向三昧長老請問此事,長老說:“這個業障鬼,一定有東西藏在華冠裡,死後還戀戀不捨。”便讓人查看地藏菩薩的華冠,果然發現裡面有八十兩銀子。僧眾用銀子為監院供齋、作佛事,從此以後他就再沒出現了。

  不信佛的人覺得鬼魂是迷信的說法,其實並非如此。現在有些人親眼看見一些東西、親耳聽見一些聲音,科學對此根本無法解釋,我們不能將這些簡單地歸為迷信。所以世界上確實有許多隱蔽的事物,對此我們不能一概否認。

  以前藏地有一個小孩夭折了,一位具證的上師為他作超度,可是小孩的神識一直往酥油桶裡跑。上師對眷屬們說:“看看酥油桶裡有什麼?”結果發現桶裡有別人給他的一個燒餅。上師用燒餅燒焦煙作回向後才超度了他。

  《大智度論》裡有一個類似的公案。印度有一個沙彌特別喜愛乳酪,沙彌死後僧眾處理了他的遺物,只剩下一點乳酪還沒有分。沙彌的上師是一位阿羅漢,他對僧人們說:“你們分乳酪時要注意,不要傷害我的沙彌。”僧人們仔細看,結果在乳酪上發現一隻小蟲。他們說:“這是一隻小蟲,哪有你的沙彌啊?”上師說:“它就是我的沙彌,因為臨死時貪執乳酪,所以死後變成了小蟲。”

  有些人前世也許是豬狗等旁生,所以今生特別貪吃。有一個人說:“我不喜歡衣服,也不喜歡親朋好友,我就喜歡吃火鍋,火鍋是我生命中的最愛。”其實,如果過於貪執飲食,人的內心是不會寂靜的。作為一個修行人,我們要追求內在的寂靜,不應該貪執飲食。《正法念處經》中說:“若人常喜樂,知諸論中義,不貪著飲食,名寂意比丘。”如果喜歡聞思修行,了知經論的意義,對飲食無有貪執,只要能維持身體就可以,這樣的出家人就叫做心態寂靜的比丘。當然,這樣的在家人也叫做心態寂靜的居士。

  現在有些人天天貪執飲食,吃完早飯想午飯,吃完午飯想晚飯,一直想這些,而對利益眾生、修行佛法、獲得解脫卻從來不想。其實對飲食的貪執是沒有必要的。證嚴法師說她一頓飯只要五六分鐘就解決了。特蕾莎修女的傳記中說,她從來不挑剔飲食,有什麼就吃什麼。所以人的心思應該放在幫助別人上,如果對飲食特別關心,每天想的就是吃什麼,似乎人生的目標就是一頓飯,這是不是太庸俗了?畢竟我們還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做的大事。

  除了親友、飲食以外,貪執財產也有很多過患。《賢愚經》中記載,往昔鹿野苑有一個施主,他通過做生意賺了七個金瓶。這個人特別吝嗇,他害怕別人偷走金瓶,於是將金瓶埋在地下。由於特別貪執金瓶,他死後轉生為一條毒蛇纏繞在金瓶上。毒蛇死後又轉為毒蛇,一直守護著金瓶。就這樣經歷了許多生死,在數萬年中連續轉生為毒蛇,最後當地的城市已經空無一人了。(這個人真的很可憐,因為最初一念貪心,導致數萬年中連續轉生為毒蛇。)

  終於有一天,它知道自己因為貪執金瓶而在許多世中轉為惡劣眾生,由此生起了厭離心,便想用金瓶供養僧眾。於是它藏在路邊的草叢中,等待來往的路人。不久有一個人走了過來,毒蛇便呼喊他。那人四處觀瞧,什麼也沒見到。毒蛇又喊:“你到我跟前來。”這一次他發現了毒蛇。他說:“你是毒蛇,會害我的,我不敢過去。”毒蛇說:“如果我要害你,你不過來也能害到你。”

  那個人膽戰心驚地走過去,毒蛇對他說:“有件事情想請你幫忙,我有七個金瓶,你能不能幫我供養僧眾?”那個人答應了。毒蛇便給他一個金瓶,交代道:“你先把這個金瓶帶到寺院,用它給僧眾供齋。供齋的那天,你把我裝在箱子裡也帶過去。”

  到了供齋的那天,那個人把毒蛇裝在箱子裡,然後前往寺院。路上遇到一個人,對方問:“你到哪裡去?背的什麼東西?累不累?”連問了三次,帶蛇的人都不說話。毒蛇特別生氣,心想:別人問了三次,你都不回答,我真應該咬你。正要咬時,毒蛇轉念一想:算了吧,他今天幫我做功德,也算對我有恩德。於是毒蛇說:“停一下,我有事對你交代。”那個人放下毒蛇。毒蛇對他說:“你要注意了:以後別人和你說話時,不能再這樣傲慢不搭理,否則我就對你不客氣。”那個人聽後作了懺悔,之後又帶著蛇趕路。

  到了寺院以後,毒蛇讓他用飲食、香、花供養僧眾,自己在旁邊高高興興地看著僧眾接受供養。僧眾為毒蛇念經,並引導毒蛇轉繞佛塔。毒蛇又讓那個人為僧眾洗手。僧眾應供後為毒蛇說法,毒蛇聽後特別高興,把剩下的六個金瓶也供養了僧眾。供養完畢後,毒蛇在歡喜心中死去了,死後轉生到三十三天。那條毒蛇就是舍利子的前世,帶蛇的人是佛陀的前世。由於貪執黃金,舍利子尊者都多次轉生於惡趣,可見貪執的過患有多麼大。

  在《大寶積經》裡,佛陀教誡難陀說:“親友共交歡,往來相愛念,貪名著利養,難陀汝應舍。”因此,不管貪執親友還是名聲、利養,對修行都是極大的障礙。如果我們一直貪這個、貪那個,不僅障礙來世的解脫,即生中也會很痛苦,沒有一點自在。輪回中的每個眾生都是獨來獨去,所以沒有必要貪執他人。雖然對於需要幫助、關心者,我們應該給予幫助,但過分的貪執是沒有意義的。

  《現觀莊嚴論》中說:“如天雖降雨,種壞不發芽,諸佛雖出世,無緣不獲善。”但對大多數人來說,佛法的確是解除痛苦的殊勝妙藥。佛陀在世時有一位比丘,因為貪執自己的缽盂,他死後轉生為缽盂中的一條毒蛇。他的眷屬們將缽盂供養世尊,當佛陀擦拭缽盂時,那條毒蛇嗔惱萬分並竄入森林中。它口中燃起的嗔恨之火將森林燒毀。毒蛇被森林大火燒死後,神識被地獄的烈火所焚燒。當天,比丘的身體在屍陀林也被焚化。

  有些比丘貪執缽盂,還有些貪執鈴、杵、手鼓等佛教用品,其實這不是很好。在這個公案裡,那位比丘因為貪執,結果導致一日之內燃起了幾次大火——毒蛇的嗔恨之火、森林之火、地獄之火。

  現在有些地方起火,新聞報導說原因正在調查中,但一直查不出來,這很可能是眾生的嗔恨之火引發的。嗔恨之火很容易冒出來,而且它是無形的,所以火因很難發現。

  現在的人們特別貪執,出家人貪執缽盂、袈裟、經書等,在家人貪執房子、轎車、手機、電視等,其實這樣很不好。人活著時貪執什麼,死後神識就會纏在上面。在藏地,因為害怕亡者陰魂不散,所以亡者生前喜歡的東西別人都不敢要,一般會送交寺院處理。比如我很喜歡這個茶杯,我死後別人都不敢要它:堪布天天用這個喝水,還是交給寺院處理吧。甚至寺院出售的舊東西有些人都很害怕,擔心是不是死人的東西。

  不過有些人對此一點都不執著,抱著無所謂的態度,這也是不合理的。有些人生病,家裡出現違緣,就是因為死人貪執活人不放。如果某人臨終時一直貪執你,他死後一段時間裡你經常夢見他,這說明他還在纏著你。這時你應該念燒施儀軌,或者請僧眾為他作佛事。

  作為修行人,對於自己貪執的東西,要麼生前處理掉,要麼死時不想它,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臨終一念之差也會導致多生累世沉溺在輪回中,那就太可怕了。以前有一位比丘,他生前貪執一顆精美的松耳石,結果死後轉生為一隻青蛙,青蛙的四肢緊緊抱住那顆松耳石,不讓別人取走。人們只好把它四腳朝天,向它身上倒開水後才拿到松耳石。藏地有一個老人,他一生念觀音心咒,平時修行很不錯。他去世後,家人請了一位著名的上師作佛事。按藏地的傳統,要將家中最好的東西作為超度費用,這家人把最好的馬匹和金銀財寶供養那位上師,可是上師都沒有接受。最後家人說:“如果這些您都不滿意,那您想要什麼就自己拿吧。”上師說:“我想要你家帳篷角落裡的一個東西。”說完在那裡挖,不一會挖出一顆松耳石,上面趴著一隻小蟲。原來,老人把心愛的松耳石藏在地下,結果死後變成了松耳石上的小蟲。上師作了超度後,老人才獲得解脫。

  一般來講,人死後應該請有能力、有修行境界的上師作超度,如果沒有找到這樣的上師,應該將亡者執著的東西供養僧眾,請僧眾作超度,這對亡者非常有利。

  古人執著松耳石這類東西,現代人執著的是轎車、衣服、傢俱等,其實這些貪執對自己沒有任何利益。《毗奈耶經》中說,一切財物如同夢幻泡影,沒有什麼可執著的,應該徹底放下它們。因此,如果我們有機會,要提前處理自己的財產,如果沒有機會處理,臨終時內心要捨棄它們,作意將其供養諸佛菩薩或者佈施一切眾生。總之,臨終的心態很重要,如果沒有把握好自己的心,即使平時天天念佛,也可能因為一念貪執而毀壞一輩子的修行。

  從前哲蚌寺的一位僧人把許多銀幣藏在牆縫裡,他死後轉為一隻蜘蛛,整天在銀子上爬來爬去,發出“瑟瑟”的聲音。(有些道友家有很多蜘蛛,你們要注意哦:這是不是前任房主?)隔壁的僧人聽到後去查看,結果發現了蜘蛛和銀幣。他們把銀幣和罪業深重的蜘蛛帶到繞多譯師那裡,上師要求把它交給某屠夫。那個屠夫是一位隱藏的大成就者,他一口吞下蜘蛛,然後彈一個響指將它超度了。

  現在有些貪官也喜歡把錢藏在牆裡。聽說有一個領導在位時貪污了很多錢,他在家裡挖了一個地洞,把保險櫃埋在地洞裡,上面用水泥封好。退休以後他砸開水泥,取出錢來享用。

  因貪執而墮落的例子還有許多。有一位比丘因耽著法衣而轉為毒蛇。還有一位名叫薩巴的施主,他的妻子因貪執自己的美色而轉為毒蛇:這個女人長得很漂亮,她特別貪執自己的美色,天天都要照很長時間鏡子。有一次她和丈夫到海中取寶,結果船毀人亡,她死後轉為一條毒蛇,在自己屍體的口鼻中鑽來鑽去。這是目犍連尊者在海邊親眼見到的。現在很多女人也是如此,每天化妝要三四個小時。如果這麼貪執自己的身體,她們死後會不會變成自己屍體中的旁生?

  其實貪執充滿業惑與不淨物的幻身沒有什麼用處,人的身體就像塗抹著美色的不淨物或者綾羅綢緞包裹的荊棘一樣,對自他不會帶來什麼利益,貪執它沒有任何意義。

  貪執微不足道之物,死後也會因此而墮落。藏地有一個牧童,他因為貪著自己的石簧,死後轉生為床下的一條石簧蛇。有一個老人因為貪執打火器,死後轉成一隻烏龜,火鐵的兩端分別刺入烏龜的頭部和尾部。總而言之,貪執任何事物都是很危險的。《辟支佛因緣論》中說:“如大熾火中,飛蛾投而死。”世間人就是如此,因為貪執而像飛蛾撲火一樣前往惡趣。佛經中還說:“智者不用貪,貪著皆束縛。”所以我們要努力斷除一切貪執,這一點非常重要。

  如果想往生極樂世界,就不能貪執財富、親人甚至自己的身體,這些貪執會障礙自己往生,因此人活著時就要通過各種方法息滅貪執。下面繼續講這方面的道理。

  如果貪執家畜,死後會轉生於它們當中。從前舍衛城有一位貧窮的施主,因為貪執一頭有背傷的牛,他死後轉生為牛背傷口中的一隻小蟲,以舔食傷口中的膿血維生,每天要經歷七次生死。

  這個施主之所以轉生為小蟲,就是因為執著一頭牛。可見,對任何法有貪執,都會給自己帶來禍患。所以大家應該觀察自己對什麼法比較貪執,然後想辦法減少對它的貪執,否則很可能臨終時對自己帶來障礙。

  貪執財產、受用等是痛苦的根源,不僅會障礙來世的解脫,甚至在即生中也會使自己遭殃。《毗奈耶經》中記載,以前佛陀和阿難到城中乞食,路上看見一個閃閃發光的東西,佛陀說:“這裡有一條大毒蛇,它不久就會散發毒氣。”阿難說:“世尊說得不錯,這確實是一條兇惡的毒蛇。”說完他們就離開了。附近一個割草的老人聽到了這番話,他想:“真的有毒蛇嗎?我應該去看一看。”他過去一看,沒有看見毒蛇,卻發現一個金瓶。他歡喜地說:“比丘們的毒蛇這麼好啊!被這樣的毒蛇纏著我也心甘情願。”

  本來這個老人聽到毒蛇有點害怕,可是一看到金瓶,他根本不覺得這是“毒蛇”。現在有些人也是這樣,他們很不理解:怎麼佛教說要看破世間,連錢都不需要呢?這是錢啊!錢什麼地方都能用,它可是萬能的啊!

  老人非常歡喜,把金瓶拿回家,一夜間就暴富了。搖身一變成了大富翁,消息傳到國王那裡,國王懷疑他偷竊了別人的錢財,於是沒收了他的家產,還把他關到監獄中並判處死刑。這時老人才後悔:以前我雖然不富裕,卻過著自由的生活。他自言自語地說:“世尊說金子是散發毒氣的毒蛇,阿難說金子是兇惡的毒蛇,他們說得確實對呀。”獄卒把他的話稟告國王。國王覺得很奇怪,便親自審問老人。老人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國王。國王聽後對佛陀生起了信心,深深地體會到:世尊說得真對,錢財和毒蛇確實沒有差別。於是國王釋放了老人並歸還了他的家產。後來,老人在佛前聞法並獲得初果。

  因為貪執財富,這個老人被關進監獄並差點處死。《法句經》中也說:“愚以貪自縛,不求度彼岸,貪為財愛故,害人亦自害。”愚者為貪欲所束縛,從來不希求解脫,因為貪執錢財而害人害己,最終不會有任何利益。

  和貪執財富一樣,貪執友伴也是沒有意義的,也會給自己帶來痛苦。往昔有一個人與他人的妻子行邪淫,事情暴露後他被對方的丈夫殺死,因為貪執那個女人,他死後轉生到女人的胎中。

  《寶積經》雲:“如鳥為求食,不知避網羅,貪愛于女人,被害亦如是。”飛禽為了食物,最終入於羅網,再也得不到自由;同樣,愚笨的人因為貪愛女人,也毀壞了自己的今生來世。佛經中還說,如果貪愛女人,死後將轉為女人腹中的寄生蟲,如果貪執親友,將轉為親友身邊的惡魔。

  除了善知識以外,眾生在輪回中沒有真正的友伴,一切都是自作自受。《律藏》中說:“出生獨自生,死亦獨自死,獨自受痛苦,輪回無友伴。”在輪回中,生的時候是獨自來到世間,死的時候是獨自前往後世,錢財、親友甚至自己的身體都要留在人間,在這個過程中一切痛苦都是自己承受,沒有人能分擔,所以我們沒有必要貪執他人。這個道理很容易明白,看看自己生病的時候,醫生沒有辦法,父母也沒有辦法,只有獨自承受病痛;和生病一樣,輪回中的一切痛苦也只能獨自承受。

  《無量壽經》雲:“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即便是數以萬計部落的首領也不能帶走一奴一僕。”學習這些教言後,大家要對眾生在輪回中的處境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要深思,注意自己交往的人,保護好自己的聖者七財。否則,等到墜入深淵再後悔就來不及了,那時誰都無法救你了。總之,財產、友伴以及自己的身體等,輪回中的一切都是不可靠的,都會被無常四邊吞噬,所以我們應該放棄一切貪執。

  無常四邊也叫四墮,即生際必死、積際必盡、聚際必散、高際必墮。《正法念處經》中對此說道:“一切法皆盡,高者亦當墮,和合必有離,有命皆歸死。”意思是,一切積累最終會滅盡,一切高者最終會墮落,一切聚合最終會分離,一切生命最終會死亡。

  故鄉、屬地、房屋猶如夢境一樣,但願了知其不成實有。我們應該將故鄉、屬地、房屋觀想為夢中的景象,不要將其執為實有,貪執這些法也是不合理的。有些道友的房子塌了一點,就一直哭:“我的房子被犛牛踩塌了,怎麼辦啊?嗚嗚——”其實這根本沒有必要。  如果貪戀自己的故鄉、屬地、房屋,將來會在這些地方轉為小蟲以上的旁生。以前有一個吝嗇的老婦女,因為貪執自己的家,死後轉生為自家的一隻母狗。它舊習復蘇,日日夜夜擔心有盜賊來,每天圍著家宅保護。

  許多大德都說,很多人的家畜、寵物都是親人的轉世,因為特別貪執家,所以死後以這種習氣又回到原來的家。

  《中阿含經》裡有一則父親轉為狗的公案。以前舍衛國有一個叫都提的富人,他去世後轉生為家中的一隻白狗。都提的兒子對這只狗特別好,它吃的比一般人都好,頓頓都是山珍海味,而且睡覺也是在大床上。

  現在漢地有些富人也很顛倒:他們對父母一點都不照顧,可是對寵物卻疼愛有加,什麼好吃的都給買,生病時甚至花幾萬塊錢看病。如果出於對一個生命的關愛,這當然是可以的,但我覺得他們並非基於這種發心,可能是特殊的習氣所致。

  有一次佛陀去舍衛城乞食,佛陀來到都提家門口時,白狗正坐在床上吃金盤裡的食物。它一看見佛陀,馬上跳下床狂吠。佛陀悲憫地說:“你不要對我叫,你想一想自己當狗的原因吧。”佛陀這樣一說,白狗的態度就完全變了,一聲也不叫,臥在地上悶悶不樂。

  都提的兒子回家後,見到白狗不開心,就問:“誰惹了我的狗,它為什麼不開心?”家人說:“今天佛陀來了,然後它就成了這個樣子。”他聽後特別生氣,到給孤獨園責問佛陀:“今天你對我的狗說了什麼?它為什麼這麼不開心?”佛陀說:“我沒有說什麼,我只是讓它想一想自己是怎麼變成狗的。”佛陀又說:“這只狗是你父親的轉世,他因吝嗇而墮為旁生。如果不信,你可以回去問它。而且你家地下埋有寶藏,只有它知道寶藏埋在哪裡,你可以問它寶藏埋在哪裡。”都提的兒子半信半疑,回去問白狗:“你是不是我父親?”白狗點點頭。他又問:“如果你是我父親,那告訴我家中的寶藏埋在哪裡。”白狗一聽,就到一個地方用爪子挖,結果挖出許多珍寶。他這才知道白狗真是自己的父親。就像這個公案一樣,如今許多聰明的家犬也是父母等親人的轉世。

  淨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師講過一個公案,以前南京有一個老婦人,她因為偷了丈夫四兩銀子,死後轉生為兒子家的驢。還有一個人的父親因吝嗇變成豬。諸如此類的公案在漢地有很多。

  1996年,法王如意寶在藏區各地弘法,有一天法王流著淚對藏民們說:“你們最好不要殺自家門前的犛牛,也不要殺附近山裡的動物。按照佛經的教證推斷,這些旁生肯定是你們死去的親屬,他們因為沒有往生淨土的因緣,並且臨死時貪執自己的家鄉和親人,結果成為你們周圍的旁生。既然這些旁生是你們的親人,以前他們對你們那麼好,現在你們殺害它們,這怎麼合理呢?”反復思維上述道理後,我們應當發願:但願了知故鄉、屬地、家宅如同夢中的顯現一樣不成實有,進而斷除對它們的貪執。

  如果活著時執著諸法實有並貪執不已,只是口中說臨終不貪執是沒有意義的。生前你對自己的房屋特別貪執,天天想著它,臨終時要放下恐怕有點困難。為什麼呢?因為夢中的神識比醒時的神識清明,進一步來講,中陰的神識又比活著的神識清明九倍,所以活著時貪執什麼,中陰時就會以九倍的程度貪執。而且那時只要稍微一憶念,立刻就會投生為低劣之身。比如你貪執某個動物或人,一瞬間就會轉為惡趣眾生。因此從即日起我們就要放下一切,專心憶念往生極樂世界。

  所謂的修行,就是將自己的心轉入正道,如果在有生之年念念不忘往生淨土,這就是一種最好的破瓦法。大家每天一邊用中觀對治貪執,一邊觀想:我不貪財、不貪人,什麼都不貪,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其實這就是破瓦法,所謂破瓦法不一定非要大吼:“啪的”。對於我們這些沒有境界的人來說,除此以外再沒有斷除中陰的更好竅訣了。生起次第、圓滿次第以及傳統的破瓦法需要複雜的觀想,很多人沒有這樣的能力,因此如果能做到什麼都不貪執,死的時候自由自在地往生淨土,這就是最殊勝的破瓦法。

  儘管佛教有其他的臨終教言,但如果沒有斷除對世間的貪戀,再好的教言也發揮不了作用,所以我們活著時一定要做到不貪執一切。中陰法門裡有許多殊勝的竅訣,如果這些自己不會用,可以從斷除貪執下手,從各個方面思維:世間到底值不值得貪戀,如果不值得貪戀還貪戀,那就太愚癡了。長期這樣思維,對很多事逐漸就能想開,活著時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能坦然面對,臨終時也能在平靜的心態中往生。

  摘自索達吉堪布藏傳淨土課

 





主持人
索達吉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