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薩仁波切小傳
~~「如果你任由自己的煩惱升起,那學習佛法又有什麼用?!」
*
仁波切自述之前是一個壞脾氣的學霸,以所學結合修心法門來改變自己,所以有自信能夠引導有緣人"堅強、快樂過生活",希望您讀過之後,也能得到啟發。
*
創辦台灣燃燈智佛學共修會的精神導師—康薩仁波切,目前是南印度色拉寺的教師,也在印度和尼泊爾許多大學與藏人殖民區授予藏傳佛教及心靈導引。很多來自西方國家,以及越南,台灣等亞洲地區的學生,也都接受仁波切在佛法及禪修上的教導,受益匪淺。仁波切對於佛陀博大精深的教法有很通徹精闢的見解,曾經獲得哈郎巴格西頭等第一名以及上密院密法格西第一名等殊榮。即使如此,仁波切總是告訴我們,獲得這些頭銜一點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藉由佛法的修行,我們的心要能真正獲得改變,而不只是增加佛法上的學識。仁波切為什麼對弟子如此的用心良苦?透過以下仁波切的小故事,我們可以瞭解仁波切學習佛法的歷程,也可以明白佛法修心對我們的重要性。
壹、康薩仁波切的童年時光
在1975年五月,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須瑞莎家族誕生了一個小男孩。在小男孩未出世之前,懷著身孕的母親,曾經在夢境中出現大象帶著牛奶來給她沐浴,也夢到過猴子帶著蜂蜜來給她。而小男孩的祖父則預言未出世的孩子會是格魯傳承的仁波切,因為在夢中,他清楚地見到小男孩的母親帶著一個小男孩,對著供桌上的宗喀吧大師塑像作水供。小男孩從小就很頑皮,整天只想著到處玩耍,但是他很喜歡鈴杵等法器和經書之類的物品,偶爾也會跟
家人說一些不尋常的事,例如小男孩會描述自己有一座寺院,還擁有很多馬匹以及一匹白馬。因為小男孩出生在藏人家庭,所以當他在敘說這些事情時,家人並不覺得奇怪。但如果小男孩是出生在非佛教傳承的西方國家,家人可能會覺得這個小孩有問題。有一次,小男孩告訴家人:在幾天後,尼泊爾會有戰爭。因為這樣的話很不吉利,小男孩的家人都不准他再說。但是在幾天之後,尼泊爾革命軍到加德滿都,真的就出現了戰亂。因為小男孩是來自寧瑪傳承的佛教家庭,所以這種種跡象都讓家族成員猜測出生的孩子可能是轉世的仁波切。
在小男孩4、5歲的時候,色拉寺的尋訪團來到他的家中。尋訪團第一次見到小男孩時,小男孩的雙手正好擺著說法印的手勢,也可以清楚地一一說出到訪僧眾的名字。這位特別的小男孩後來就被認證為第八世康薩仁波切,而仁波切的前世,第七世康薩仁波切的坐騎就是一匹白馬。
貳、達蘭沙拉辯經學院:青少年時期的求學過程
仁波切在5歲時進到達蘭沙拉辯經學院學習,一開始的學習過程真的很不順利,因為仁波切實在是不聰明,連四句的偈頌都背不起來。即使學習藏文,英文和印度語也都學不好,考試也會不及格。直到11歲開始學習佛學義理時,都還是困難重重,在最前面的那兩個章節,仁波切完全不了解老師所教授的內容。因為學習遭遇困境,仁波切還請教學長如果都聽不懂的話,可不可以兩年後再學佛學義理。當時學長告訴仁波切,這只是非常基礎的課程,你現在一定要把這些都學會才行。但是很奇怪的是,從第三章開始,仁波切就豁然開朗,除了老師的教授都可以瞭解,對於經書的偈頌內容也可以很容易的就背誦起來。仁波切在11歲時,曾經和一位哈朗巴格西辯經,並且提出很多複雜的問題來和他討論。當仁波切在
辯經學院學習時,也會對於老師所教授的內容提出不同的看法,會去思維某個佛學義理的見解應該是怎樣怎樣才對,而不是老師所講授的那樣。直到後來仁波切到色拉寺學習後,才發現原來當時在他內心深處所浮現的看法都是色拉寺傳承的見解,雖然仁波切以前從未聽聞過這些教授;而辯經學院所教授的則是哲蚌寺的
傳承。
當仁波切12、13歲時,除了佛法外,對於其他學問也充滿熱忱。仁波切廣讀書籍,了解印度教,基督教和回教,也對馬克思主義感到興趣。在仁波切的學習過程中,一方面由佛學院學到了格魯派傳統的義理和辯經,另一方面,因為仁波切是來自寧瑪傳承的家庭,所以也學習珍貴的寧瑪派和薩迦派教法。在當時,仁波切注意到寧瑪派覺得寧瑪成就佛果的教法比較好,而格魯派也覺得自己的教法比較好。非常特別的是,仁波切有機會可以很深入地瞭解這兩種教法,知道兩個教派對彼此有誤解。
在14歲時,仁波切從尊貴的頂果欽哲仁波切座下獲得許多珍貴的寧瑪派教法。當時有不少人反對頂果欽哲仁波切指導年幼的仁波切如此殊勝的教法,但是當時頂果欽哲仁波切告訴他們,也許經由這樣的教授,這位年少的仁波切可以保存教法,保護教法,並且幫助別人。在這段時間,仁波切只想很深入地學習佛法,知
道得更多更多,而且要懂得比別人更多。仁波切事後回想,那時候會這麼認真學習,應該是想讓自己博學多聞,成為真正的佛學「Google搜尋引擎」!
參、南印度色拉寺:康薩仁波切人生的第一個轉捩點
仁波切在19歲時進到色拉寺學習佛法,當時色拉寺是很傳統的佛學院,只專注在佛教哲理的學習,對於科學等其他科目完全沒有接觸。仁波切初到色拉寺學習時,因為之前在辯經學院所學習的傳承是來自哲蚌寺,所以花了一段時間學習色拉寺傳承的見解。當時,尊貴的洛桑堪蘇仁波切協助仁波切完成這一段銜接的過程。當時洛桑堪蘇仁波切正好在閉關,指導的學生很少,所以能夠花比較長的時間指導仁波切,有時候甚至會連續上課三小時,仁波切都不覺得累。在色拉寺學習時,仁波切非常認真,甚至會喝很濃的咖啡提神,減少睡眠,讓自己有更多的時間研讀。在那段時間的仁波切,對於學習和辯經都很熱衷,有很強的念頭想要辯贏對方。也因為這樣的意志力,讓仁波切後來獲得哈朗巴格西頭等第一名,在獲得這樣的殊榮時,很多人都來恭喜仁波切,可是這樣的開心也只有維持兩三天而已,很快的一切都歸於平靜。
肆、 28歲接觸修心法門:人生的第二個轉捩點
雖然在佛法的學習上非常順利,但是仁波切的脾氣卻愈來愈不好,很容易為小事動怒。有一次,當仁波切伸手想要拿桌上的眼鏡,家人卻露出驚慌的眼神,以為仁波切又生氣了,這時仁波切驚覺到情況怎麼會變成這樣?他應該改變自己的態度。就在這個時候,仁波切接觸到寂天菩薩的著作,裡面有一句話帶給仁波切很深的影響:「一個會動怒的人,是得不到快樂的。」不久後,仁波切又閱讀到修心法門的教法,而其中的一句偈頌讓仁波切內心獲得很大的衝擊:「如果你任由自己的煩惱升起,那學習佛法又有什麼用?!」仁波切接著繼續研讀很多相關書籍,覺得佛法修心真的很重要。雖然過去在求學階段認真地鑽研佛學哲理,解決很多他人所提出的問題,卻和自己的生活關聯不大。如果想過著快樂且平靜的生活,首先必須要調伏自己的內心。仁波切在開始禪修修心法門一年後,仁波切的父母都告訴仁波切:「你真的改變很多!」仁波切在修行的同時,也閱讀了甘地的傳記,覺得想要真正調伏內心,持戒或是給自己訂下規範是很重要的。所以仁波切將自己個人所須要的物品,訂下一個價格,只要超過這個標準的物品就不使用。關於飲食和私人用品也都是越簡單愈好。仁波切回想,過去花很多時間廣泛的學習佛學哲理,只是增加更多的知識,對自己的生活和情緒控制並沒有什麼幫助,即使獲得哈朗巴格西頭等第一名,也只是讓自己變成稱職的「google搜尋引擎」。但是修心法門可以讓自己獲得很大的改變,對自己和家人可以產生立即的影響。漸漸的,仁波切對於佛學哲理的興趣不像過去那麼熱衷,而只專注在修心法門上。也因為修心的幫助,在和他人相處時,更可以體會別人所面臨的痛苦和困難,也能夠對他人產生悲心。所以仁波切希望藉由自己禪修的經驗來幫助佛教徒或非佛教徒解決他們生活中所面臨的痛苦,透過調伏自己的心,帶給自己也帶給他人平靜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