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
大圓滿
菩提心

大圓滿龍欽寧提前行引導講記第十九講-廣大意樂菩提心

大圓滿龍欽寧提前行引導講記
——《普賢上師言教》與《前行備忘錄》合講

蔣陽龍朵加參尊者       傳授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傳講

第十九講 20121118

【原文】
乙一(發心)分二:一、廣大意樂菩提心之發心;二、廣大方便秘密真言之發心。
丙一、廣大意樂菩提心之發心:
    我們應該這樣想:其實,身處輪回中的一切眾生,無始時以來無一未曾做過我的父母,做父母時他們都是無微不至地呵護我、恩寵我,最好的食物先給我吃,最好的衣服先給我穿,十分慈愛地撫育我成長。所有這些恩重如山的眾生,雖然欲求安樂,卻不知奉行安樂之因——十種善法;雖然不想受苦,卻不知捨棄痛苦之因——十不善法,所想與所做背道而馳,糊裡糊塗地步入了歧途,就像盲人遺留在荒野中一樣,這些眾生實在可憐!
    再進一步觀想:我如今聽聞並修持甚深正法,目的就是為了使曾經做過自己的父母、現在為六道痛苦所折磨的一切有情,遠離各自業感的一切痛苦和習氣,獲得遍知佛陀果位。
    這樣的發心,無論在聞法還是修法的過程中都相當關鍵。不管所修持的善根是大是小,如果以方便攝持,就稱為加行發心殊勝;善根不被他緣毀壞,稱為正行無緣殊勝;為令善根蒸蒸日上,在結尾以回向來印持,這就叫做結行回向殊勝。所有善行以此三殊勝攝持是必不可少的。
    聞法也不例外,最初要將聞法方式放在首位,尤其是發心更居於主導地位。正如《功德藏》中所說:只隨善惡意差別,不隨善惡像大小。
    如果我們帶著圖地位、求名聲等今生世間利益的動機,那麼無論聽聞多少佛法也不可能變成正法。所以,最初向內反觀,調整自己的發心至關重要。如果知道如此調整發心,就說明善法已被方便攝持,這樣一來,就會成為大士正道無量福德的津梁。相反,如果不懂得調整發心,那麼儘管裝模作樣地聞法、煞有介事地修法,也只能成為形象上的修行。
    因此,無論是聞法修行也好,觀修本尊也好,持誦密咒也好,頂禮膜拜也好,進行轉繞也好,甚至口念一遍觀音心咒都應當以菩提心攝持,這一點十分重要。
——《普賢上師言教》

【正文講解】
    頂禮大恩根本上師!
    祈禱大恩根本上師賜予意心相融之加持!
願盡虛空之際有情父母即生證得四身五智之金剛持果位,為此結合《大圓滿龍欽心滴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和《前行備忘錄》而宣講。
    此前行分三:首義、論義、結義。首義已宣完,今天所宣的是論義。
    論義乃大圓滿龍欽心滴前行,乃殊勝上師無謬之口傳所做的記錄。論義分為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內前行和正行之支分捷徑往生法,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共同外前行。
共同外前行分為:暇滿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業之因果、解脫利益和依止上師六個科判,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個科判暇滿難得引導。
    暇滿難得又分為聞法的方式和所宣之法之次第,今天所宣的是第一、聞法的方式。
    聞法的方式又分為動機和行為,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動機。

    動機又分為不善的動機、無記的動機和善的動機。前兩者已宣講完畢,今天所宣的是第三、善的動機。
    善的動機又分為三種:小士道的動機、中士道的動機和大士道的動機。前兩者已宣講完畢,今天所宣的是第三、大士道的動機。
    何為大士道的動機?
    廣大意樂菩提心稱之為大士道的動機。
    此菩提心要在相續生起之方便是,以知母、念恩、報恩,最後安置為究竟佛的果位而熏修。具足兩個條件和兩個含義的發心,稱之為菩提心。
    要在相續生起菩提心,必須以打坐熏修才能生起;如果沒有這樣打坐熏修,相續很難生起善的菩提心。
    在《前行備忘錄》當中定義菩提心為:具備兩個條件或兩個含義,稱之為菩提心。
    接著宣講具足兩個條件和兩個含義的菩提心如何生起之方便是知母、念恩,此等法義在《前行備忘錄》中所宣。
    何為兩個條件?如何發心?具足此兩個條件的廣大意樂菩提心是怎樣的行相呢?今天在《普賢上師言教》中做詳細講解。
    動機又分為廣大意樂菩提心之動機和廣大秘密真言之動機。首先所宣的是廣大意樂菩提心之動機。
丙一、廣大意樂菩提心之發心:
    我們應該這樣想:其實,身處輪回中的一切眾生,無始時以來無一未曾做過我的父母,做父母時他們都是無微不至地呵護我、恩寵我,最好的食物先給我吃,最好的衣服先給我穿,十分慈愛地撫育我成長。所有這些恩重如山的眾生,雖然欲求安樂,卻不知奉行安樂之因——十種善法;雖然不想受苦,卻不知捨棄痛苦之因——十不善法,所想與所做背道而馳,糊裡糊塗地步入了歧途,就像盲人遺留在荒野中一樣,這些眾生實在可憐!
    再進一步觀想:我如今聽聞並修持甚深正法,目的就是為了使曾經做過自己的父母、現在為六道痛苦所折磨的一切有情,遠離各自業感的一切痛苦和習氣,獲得遍知佛陀果位。
    如是就稱之為廣大意樂菩提心的動機。
    修廣大意樂菩提心發心之時,語就要這樣去念誦,心中要如是做思維而發心。
    應該依文明意去觀想身處輪回中的一切眾生,不應該光說輪回的詞句就放下。
    什麼是輪回呢?輪回就是六道輪回中的一切眾生。六道比如地獄的寒熱之苦、餓鬼道的饑渴之苦、畜生道的私欲之苦、人道的生老病死之苦、阿修羅的戰爭之苦、天人的墮落之苦等等的痛苦。此等遭受著如是痛苦的一切眾生。


無始時以來
    什麼是無始?根本就沒有開始,很長時間。
    無始以來,沒有一個眾生從未做過自己父母。不僅僅一次做過自己的父母,而是很多次做過自己的父母。之前在《前行備忘錄》中也如是宣講:把大地摶成棗核丸其數有量,而做過母親的眾生數量無量,而且無始以來做過母親的次數也是如是之多。
    心裡就這樣思維、觀想,並念誦著詞句:在輪回中痛苦的眾生都做過自己的母親。輪回中的一切眾生不僅僅一次做過自己的母親,而是無數次做過母親。做母親時,跟今生的母親一樣賜予恩德。如何賜予恩德?《前行備忘錄》當中所宣:比如說賜予身、賜予命、賜予財物或世間的教育、或出世間等等的這些恩德。觀修時,次第性而去觀想如何賜予恩德,如是而思維。
    做母親的時候都賜予無微不至地呵護和寵愛。最好的、最新鮮的食物先給我吃,最好的衣服、最輕的、最軟的、最暖和的、最熱乎的衣服,比如說穿毛皮類的衣服,也是把最輕的、最柔的、最暖和的毛皮給我穿。


十分慈愛地撫育我成長
    十分慈愛是什麼意思?母親身語意都十分慈愛。
    慈愛是什麼意思呢?慈愛是最柔和、最好的意思。
    比如從身來說,之前也宣講過:我剛剛生下來的時候,母親把我捧在懷中,把自己的體溫當作衣服,以自己的身賜予慈愛。
    從語來說,之前宣講過:比如我剛生下來以後,母親不叫全名,用最甜、最親的愛稱(昵稱)呼喚我。
    從意來說,母親視我如心頭肉般。比如自己在家中躺在床上,如果母親外出做工,好像把自己心臟放在家中,牽掛著自己的兒女。如是並非是短時間地撫育,而是長時間地撫育著我。
此稱之為十分慈愛地撫育成長。
    要去思維這些恩德。比如說最親、最愛、最慈祥的老母親賜予身、賜予命、賜予財物、賜予世間如是等等這些恩德,無需要我去講解,大眾都能明瞭。比如有些人在漢地先成家、後來再出家,自己都有過子女。自己對子女如何去恩愛、如何去賜予恩德,大家都是明瞭的。每一位母親都無法捨棄自己的子女,此等恩德應如是去思維。
    之前也宣講過,此等恩重的母親,雖然欲求的是安樂,哪怕白天曬曬暖烘烘的太陽乃至佛果的安樂,她都有欲求之心,但是她無法奉行此安樂之因——十善業;雖然她不欲求的是痛苦,但是她不知道如理抉擇痛苦的因。比如哪怕火星兒掉在身上的痛苦乃至三界輪回的痛苦,她都不欲求,但她不知道取捨和捨棄痛苦之因——十種不善業,所想與所行背道而馳,糊裡糊塗地步入歧途。
母親不知道去取、去修善的因——十種善業;也不知道捨棄痛苦之因——十種不善業,所做的是顛倒之行,如同一個沒有雙眼的盲人在荒野之中,此時他無法辨別上下。
    善的因和痛苦之因顛倒而行的這些眾生,是多麼的悲憫啊!因為他們都是自己的母親,要在相續生起如是悲憫之心。
    此等法義也無需要廣做講解,如何去觀修呢?
    比如觀想一下漢地一個城市當中有多少人口?百千萬億的人口,如同開啟一個螞蟻窩般,有無數多之眾生。觀想此等眾生從早晨天亮乃至天黑之間不分晝夜地奔波,為的是什麼?為的是安樂和幸福。
    但是他們所做的是什麼?因為他們無法知道何為安樂之因,所做的只是痛苦之因。雖然他們很勤勞,所做的卻都是痛苦;雖然他們欲求的是安樂,但是不知道修持安樂之因,所造作的都是痛苦之因——十種不善業。他們如同荒野中的人一般,雖然想往上卻往下,想往下卻往上,因為不知道如何辨別,也沒有引導他們的善知識和上師。
    這些百千萬億的眾生做過母親的次數並非是一世,很多世都做過自己的母親,但這些母親所欲和所想卻顛倒而行。應如是去思維和觀修。
    比如說在漢地,有些人每天都是殺生、殺魚或含生,他們認為殺很多眾生(賣錢)就能得到安樂。殺別人的生命能得到安樂嗎?!
    有些人偷盜別人的財物,認為自己得到財物以後,就會得到安樂。他們所欲求的是安樂,但是顛倒而行。
    有些人搶劫別人的財物,認為自己佔有財物就是安樂;有些是欺詐性的行為,騙取別人的財物,認為這樣做是安樂;有些是用謊言騙取別人的財物,認為自己是安樂;不予取、殺生和謊言去謀生,認為這樣做會得到安樂,這樣無法得到安樂。
    殺生、不予取、謊言或狡詐、偷盜等等行為,所得的果實是什麼?自然是痛苦之因。但很多眾生都如是顛倒所行。應如是去思維。
    他們所欲求的是安樂,但他們無法奉行安樂之因,現量造作的是痛苦之因。這些我們現量都能見到,因此從心坎裡對這些眾生生起悲憫之心。
    菩提心應如是熏修才能生起。
    比如說在漢地漁場殺魚的這些眾生,他們所欲的也是安樂但是他們所造作的是痛苦之因——殺生,所以我們應悲憫他們,因為他們不知道取捨因果,也沒有引導他們的善知識。
如果當我們去給他們講解說:你所欲的是安樂,但是所欲安樂的因並非這樣做,不應該殺生。
    他就非常生氣地對你說:滾開!馬上滾開!
    對這樣的眾生應該生起悲憫之心。應如是去熏修。
    之前此等母親賜予過恩德,但是此等母親雖然所欲的是安樂,但是不知道奉行安樂之因,所做的是痛苦之因。觀修以後,賜予恩德的一切母親眾生所想和所行顛倒而行,一切眾生實在可憐。如今我在聽聞法並修持甚深正法,我為此等母親暫時和究竟的安樂如是修持正法,賜予回報和恩德,如是去觀想。
    如今我為現今在六道感受痛苦的一切有情遠離各自業惑的一切痛苦和習氣,獲得遍知佛陀果位,而在此處聽聞法、修持正法,如是而去發心。


這樣的發心,無論在聞法還是修法的過程中都相當關鍵。
    這樣的發心在什麼時候具足呢?
    聞法的時候、修法的時候或者是講法的時候,哪怕念誦一句六字大明咒都要具足。除非你不修法,修法的話,必須要具足此廣大意樂菩提心之發心。有此即可,無則不包。必須都要具足此發心而去修行。
    希望大眾時時、經常去觀修非常關要。
    哪怕是一個很小的善根,令此善根變得非常廣大,必須要以善的菩提心攝持,這一點非常關要,大眾都要如是去奉行。
    之前不知道法義的弟子,今天聽聞以後,從今以後應該如是奉行。以前聽過或知道法義而沒做奉行的弟子,希望大眾從今天起如是而做奉行,我非常地感恩!
    希望大眾以後聞法、講法或修法,觀修任何法的時候,時時要反觀自續有沒有這樣一種善心,以菩提心之發心所攝持非常關要。
    今生來世、世出世間的一切暫時乃至究竟安樂的源泉是什麼?源泉就是此菩提心,一切暫時乃至究竟的安樂之源或者基就是此菩提心。
    宗喀巴大師也如是所宣:心善地道亦賢善,心惡地道亦惡劣,一切依賴於自心,故應精勤修善心。
    應時常反觀自己的相續,有沒有這樣一種善心。即使沒有聞法、沒有修法的時候,相續中具足善心有利而沒有過;聞法和修法、轉繞等等之時,相續具足善心的話,也是沒有過患而有利。
如是之故,無論法座上的上師或是寶傘下的官員乃至乞丐,相續必須具足一個善心非常關要。
所以時常反觀自心,如果相續沒有生起這樣善的菩提心,應該指責自己和羞辱自己,用語言去陳說,用拳頭拍打自己胸。如果連善心都不具足,自利他利如何去做呢?應該指責自己。
未能生起善的菩提心之時,應祈禱根本上師、祈禱上師三寶賜予大悲加持自己的相續生起哪怕一刹那善的菩提心,如是而做祈禱。
    以菩提心所攝持,你所修的法是正法,也成為清淨之法。雖然所做的善很小,但是被菩提心之方便所攝就變得非常廣大,自利他利都能具足,自己也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修行者。
    不管所修持的善根是大是小,如果以方便攝持,就稱為加行發心殊勝;善根不被他緣毀壞,稱為正行無緣殊勝;為令善根蒸蒸日上,在結尾以回向來印持,這就叫做結行回向殊勝。所有善行以此三殊勝攝持是必不可少的。
    聞法也不例外,最初要將聞法方式放在首位,尤其是發心更居於主導地位。正如《功德藏》中所說:只隨善惡意差別,不隨善惡像大小。
    如果我們帶著圖地位、求名聲等今生世間利益的動機,那麼無論聽聞多少佛法也不可能變成正法。所以,最初向內反觀,調整自己的發心至關重要。如果知道如此調整發心,就說明善法已被方便攝持,這樣一來,就會成為大士正道無量福德的津梁。相反,如果不懂得調整發心,那麼儘管裝模作樣地聞法、煞有介事地修法,也只能成為形象上的修行。
    因此,無論是聞法修行也好,觀修本尊也好,持誦密咒也好,頂禮膜拜也好,進行轉繞也好,甚至口念一遍觀音心咒都應當以菩提心攝持,這一點十分重要。
    今天的法就講到此。

    

【備註】
    此為弟子根據大恩上師講法記錄略作整理,更詳細的內容請參考聞法錄音。因時間倉促,恐有錯謬。故于大恩上師及道友面前懺悔!
    願大恩上師*輪常轉!信眾法喜充滿!早證菩提!

 





主持人
蔣陽龍朵加參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