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賢上師言教
|
|
|
大圓滿
|
| |
大圓滿龍欽寧提前行引導講記第十四講-大士道發心
大圓滿龍欽寧提前行引導講記
《普賢上師言教》與《前行備忘錄》合講
蔣陽龍朵加參尊者 傳授
阿松.桑昂丹增仁波切 傳講
第十四講 2012年11月13日
【原文】
(三)大士道的發心:以上四種發心(即不善的兩種加上小士道、中士道的發心)終究都是謀求私欲的心態和行為。因此,從即日起,我們就要把謀求自利的心態和行為看成怨敵,視為過患,心生厭惡,不求自己的利益而想到一切有情遠離苦因及苦果,獲證不住二邊的圓滿佛果,這才是廣大意樂菩提心的發心。要想在相續中生起這種發心,必須觀修知母、念恩等。否則,上師也是煞有介事地說說“為了利益遍佈虛空的一切有情……”,弟子也是裝模作樣地想想,雙方都眯著眼睛說“好可憐啊”,這般空洞地說大話,沒有任何實質。當今時代,有些偽裝成上師、弟子的人,暫且不提相續中有其他功德,就連一絲一毫的善意都沒有,這樣一來勢必有著相當大的危險性。所以,我們首先要從自己的母親開始觀修知母、念恩、想要報恩、希望把她安置於遍知佛位。
現在來講廣大意樂菩提心的本體:具備兩個條件或兩層含義,就是發菩提心的本體。彌勒菩薩親言:“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其中,第一個條件或第一層含義,是以悲心緣有情,願一切眾生遠離苦因及苦果;第二個條件或第二層含義,是以智慧緣正等菩提,必須想到獲證圓滿佛果。不正確的悲心和不正確的慈心:儘管想到“為了利益眾生”,但如果沒有生起想把眾生安置到佛地的心念,那就只是一般相似的悲心;儘管想到要獲證佛果,但如果沒有想到為了利益眾生,那就只是一般相似的慈心。要想到一切有情都遠離苦因及苦果,獲證圓滿佛果,才是廣大意樂菩提心。
如果有人問:這樣的心態,在修行時怎麼修呢?
首先要從自己的親生母親開始觀修,再逐步擴展到遍佈虛空際的有情。起初思維:虛空周遍之處,遍佈著有情,有情周遍之處,充滿著業感痛苦,充滿業感痛苦的一切有情從無始時以來無一不曾當過自己的父親、母親、親友,進一步說,沒有一個有情未做過母親。在做母親的時候,沒有一個不是以最大的恩情撫育我。就拿現在的這位母親來說,曾經無數次當過自己的母親,我從無始以來迄今為止漂泊在輪回中,只是在巴掌大的地上,也曾多次生生死死過。除了地獄眾生和多數天人以外,沒有母親就無法出生。而且,也不一定總是一個有情當母親,一切有情都不止一次當過我的母親,當母親的次數實在不可思議,做過母親的邊際沒有盡頭……
以上是知母的內容。
——《前行備忘錄》
【正文講解】
頂禮大恩根本上師!
祈禱大恩根本上師賜予意心相融之加持!
願盡虛空之際有情父母即生證得四身五智之金剛持果位,為此結合《大圓滿龍欽心滴前行引導文——普賢上師言教》和《前行備忘錄》而宣講。
此前行分三:首義、論義和結義。首義已宣完,今天所宣的是論義。論義乃大圓滿龍欽心滴之前行,由殊勝上師無謬之口傳所做的記錄分為三:共同外前行、不共內前行和正行之支分捷徑往生法,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共同外前行。
第一共同外前行分為暇滿難得、壽命無常、業之因果、輪回過患、解脫利益和依止上師六個科判。今天所宣的是第一個科判——暇滿難得引導。
暇滿難得引導又分為聞法的方式和所宣之法,今天首先所宣的是聞法的方式。聞法的方式又分為動機和行為,今天所宣的是動機。
在華智仁波切的《普賢上師言教》當中,動機分為兩種:廣大意樂菩提心之動機和廣大方便秘密真言之動機。在《前行備忘錄》當中首先宣講什麼稱之為動機。動機分為三種:不善、無記和善的動機,很細緻講解之故,今天是在《前行備忘錄》當中宣講動機。
《前行備忘錄》中詳細講解了動機和行為。
比如動機,主要以意樂去改變、改造或取捨,由自己的意樂去做;行為用身和語去改變、改造、取捨和奉行。
之前對動機做了宣講。比如說什麼叫動?什麼叫機?講解了動機的定義。動機分為不善的動機、無記的動機和善的動機。
之前宣講了不善和無記的動機、善的動機。善的動機分為小士道的動機、中士道的動機和大士道的動機,前兩者已宣講完畢,今天所宣的是大士道的動機。
(三)大士道的發心:以上四種發心(即不善的兩種加上小士道、中士道的發心)終究都是謀求私欲的心態和行為。因此,從即日起,我們就要把謀求自利的心態和行為看成怨敵,視為過患,心生厭惡,不求自己的利益而想到一切有情遠離苦因及苦果,獲證不住二邊的圓滿佛果,這才是廣大意樂菩提心的發心。
此段法義為何意呢?
以上四種發心(之前所宣的不善的動機、無記的動機,加上小士道的動機、中士道的動機),此等動機都是自私自利的心態和行為,也是自私自利的動機。
以大士道之動機進入大乘修法之後,即日起就應該對以前自私自利的行為、心態、動機或意樂看成怨敵、視為過患、心生厭惡。應該摒除、斷除掉以前自私自利的動機,應該不求自己的利益而想到一切有情遠離苦因及苦果,獲證不住二邊的圓滿佛果。
“不求自己利益”指的是之前所宣——世間的不善和無記之動機,都是為了自己,以自私自利之心為了求得名聞利養,希望得到這一切,得不到就有疑惑之心。應該斷除這樣的動機。
出世間的小士道之發心,是欲求自己一人從三惡道之中解脫,生到三善道,這也是自私自利之心。
中士道也是畏懼三界的痛苦,欲求一人得到聲聞緣覺。此等動機也要捨棄,這樣的自私自利之心也應捨棄,應該願將一切有情遠離三界六道苦因和苦果、獲得不墮兩邊——既不是世間的輪回邊、也不是住聲聞緣覺之邊,三界六道一切眾生都獲得佛果,如是而發心。
如是發心就稱之為廣大意樂菩提心之發心或動機。
此等動機,你們能理解了嗎?
之前所宣廣大意樂菩提心之動機,不是為利益自己,而是為了利益一切有情。
剛才所宣的是第一:廣大意樂菩提心之定義。
第二:何意為眾生的利益?
願一切眾生消除苦因、苦果,遠離苦因和苦果,安置於究竟果位。如何安置呢?並非是世間的輪回邊,從三惡道解脫到三善道;也不是寂滅邊,從六道中解脫到聲聞緣覺;而是安置于不住兩邊而圓滿佛的果位。願眾生具足安樂因和安樂果,並安置于圓滿佛的果位,具足此兩點的安置之心就稱之為菩提心。
菩提心並非是口中所稱或意識去造作,而是一心一意的清淨心願一切眾生遠離苦果苦因、獲得樂因和樂果;在自相續生起這樣真誠的、一心一意的清淨心,此就稱之為菩提心。
若僅僅在口中所稱、或隨心造作的詞句之上,相續也很難生起一心一意的清淨之菩提心。若要生起菩提心就要依靠方便去觀修才能生起,也應該如是去修。
如何方便去觀修呢?
依方便法,必須要去觀想知母恩、念恩等,次第去修心。
想在相續中生起這種發心,必須觀修知母、念恩等。否則,上師也是煞有介事地說說“為了利益遍佈虛空的一切有情……”,弟子也是裝模作樣地想想,雙方都眯著眼睛說“好可憐啊”,這般空洞地說大話,沒有任何實質。當今時代,有些偽裝成上師、弟子的人,暫且不提相續中有其他功德,就連一絲一毫的善意都沒有,這樣一來勢必有著相當大的危險性。所以,我們首先要從自己的母親開始觀修知母、念恩、想要報恩、希望把她安置於遍知佛位。
因此應該以方便法觀修知母、念恩、報恩,安置他們於遍知佛的果位。應區分座與座間、長時間去熏修的話,無改造的菩提心自然而然會在你的相續生起。
如果沒有熏修,上師也是說說:“為了利益一切眾生。”弟子也裝模作樣地說說:“為了利益一切眾生。”雙方都這樣裝模作樣地說:“好可憐!好可憐啊!”這樣做的話,你的相續是無法生起善之菩提心。因此之故,要熏修知母、念恩和報恩。
現在來講廣大意樂菩提心的本體:具備兩個條件或兩層含義,就是發菩提心的本體。
具足兩個條件和兩層含義是菩提心的本體;如果不具足兩個條件和兩層含義,則不具足菩提心的行相。
彌勒菩薩親言:“發心為利他,求正等菩提。”其中,第一個條件或第一層含義,是以悲心緣有情,願一切眾生遠離苦因及苦果;第二個條件或第二層含義,是以智慧緣正等菩提,必須想到獲證圓滿佛果。
一個條件和一層含義指的是什麼意思呢?意思為一個方向、一個意義,比如說此方面、彼方面。
第一個條件或第一層含義,是以悲心緣有情,願一切眾生遠離苦因及苦果;
第一個條件或第一層含義是以大悲緣一切有情。首先要認識什麼是痛苦?他的苦因是什麼?願一切有情要遠離他的苦因苦果,有如是的意樂,此就稱為第一個條件——大悲緣一切有情。
第二個條件或第二層含義,是以智慧緣正等菩提,必須想到獲證圓滿佛果。
認識了一切眾生苦因和苦果之故,安置在什麼地方?安置於不住兩邊、究竟佛的果位。兩邊指的是什麼?輪回邊和寂滅邊。安置於不住兩邊、究竟佛的果位,有如是意樂之心,稱之為智慧緣正等菩提。
不正確的悲心和不正確的慈心:儘管想到“為了利益眾生”,但如果沒有生起想把眾生安置到佛地的心念,那就只是一般相似的悲心;儘管想到要獲證佛果,但如果沒有想到為了利益眾生,那就只是一般相似的慈心。要想到一切有情都遠離苦因及苦果,獲證圓滿佛果,才是廣大意樂菩提心。
不正確的悲心和不正確的慈心指的是什麼?
不正確的悲心指的是沒有安置究竟佛的果位之心,此屬於相似的悲心,不是正確的悲心。
不正確的慈心指的是:雖然想到要獲證佛果,但是沒有想到要利益一切眾生,那是相似的慈心,也不是正確的慈心。
此處所宣的意思為何意?悲心和慈心要相互具足。
願一切眾生遠離苦因和苦果,並願將一切眾生安置于究竟安樂之因和安樂之果,如是的安置之心,就稱之為廣大意樂菩提心。
如果有人問:這樣的心態,在修行時怎麼修呢?
未生起,如何才能生起?如何去修呢?
首先要從自己的親生母親開始觀修,再逐步擴展到遍佈虛空際的有情。起初思維:虛空周遍之處,遍佈著有情,有情周遍之處,充滿著業感痛苦,充滿業感痛苦的一切有情從無始時以來無一不曾當過自己的父親、母親、親友,進一步說,沒有一個有情未做過母親。在做母親的時候,沒有一個不是以最大的恩情撫育我。就拿現在的這位母親來說,曾經無數次當過自己的母親,我從無始以來迄今為止漂泊在輪回中,只是在巴掌大的地上,也曾多次生生死死過。除了地獄眾生和多數天人以外,沒有母親就無法出生。而且,也不一定總是一個有情當母親,一切有情都不止一次當過我的母親,當母親的次數實在不可思議,做過母親的邊際沒有盡頭……
以上是知母的內容。
知母應該從自己的根本母親(親生母親)去修知母、念恩和報恩。以根本母親去修,你也會生起善心,也容易理解此內容,所以應該從自己的根本母親去熏修。如是去修的話,你的相續也能生起知母、念恩和報恩之心。
首先從自己的根本母親去觀修,接著觀修自己的父親、弟兄姊妹、朋友,接著是自己家鄉地區:鄉、鎮、區、縣、省、整個國家的人……逐步擴展,最後遍及一切有情,如是去觀修菩提心。
逐步觀修思維之時,首先要觀修知母。
如何觀修知母?遍虛空之處,一切有情都是自己的母親,應如是觀修。
修的時候,逐步思維和觀修。觀修的時候如是觀修:“虛空周遍之處”中的虛空容易理解,外面藍色的天空遍及之處都是虛空,應該如是去思維。
虛空周遍之處,遍佈著有情;有情周遍之處,充滿著業感痛苦。
業感痛苦是什麼?比如說以嗔心所攝所造的業,異熟果的顯現是地獄的寒熱之苦;以貪心所攝所造業的異熟果報,會顯現餓鬼道的痛苦;愚癡之心所攝而造作的業,會成熟畜生道,會顯現如是之痛苦;夾雜善和不善念所攝而遭受的痛苦,顯現人道和天道眾生……
總之六道眾生都因業感異熟果報顯現不同的痛苦,遍滿著六道的痛苦,遭受六道不同的顯現承受著相應的痛苦。
充滿業感痛苦的一切有情從無始時以來無一不曾當過自己的父親、母親、親友,進一步說,沒有一個有情未做過母親。
被業感痛苦所縛的痛苦眾生,一切有情沒有做過自己母親、父親或親友,是沒有的。尤其是沒有做過母親的眾生是沒有的。
做母親的時候,只做過一次母親嗎?並非是一次,而是無數次、不可思議地做過自己母親。
在做母親的時候,沒有一個不是以最大的恩情撫育我。就拿現在的這位母親來說,曾經無數次當過自己的母親,我從無始以來迄今為止漂泊在輪回中,只是在巴掌大的地上,也曾多次生生死死過。除了地獄眾生和多數天人以外,沒有母親就無法出生。而且,也不一定總是一個有情當母親,一切有情都不止一次當過我的母親,當母親的次數實在不可思議,做過母親的邊際沒有盡頭……
無始以來迄今漂泊在輪回之中。
“無始”指的是:沒有開始。比如今生、前世、再前世、再前世,百千萬億無法言語。因此無法安置一個開始,如此無始以來漂泊至今。
如果沒有母親的話,是無法得到輪回中的所依身。不管得到任何所依身之時,往昔的母親跟現今的母親一樣賜予恩德,沒賜予恩德的母親是沒有的。
此所依身指的是:比如說現在的人身,如果有一位上師具有遍知,如是去觀的話,現今你們是漢族,我是藏族,而之前則不一定。六道中的任何一個所依身是無法言語的。此時的所依身,如果沒有母親,則無法得到此所依身。此時的母親跟現在的母親一樣,都是賜予相同的恩德。
以我來做比喻,據說我是虛空藏(南喀娘波尊者)應化再來,名字叫桑昂丹增。之前在後藏時期也是虛空藏。虛空藏最初化現是什麼?蓮師期間,身為二十五君臣之一,獲得成就,能夠騎著太陽光在空中飛翔。從蓮師期間到現今已經有近千年,就算按照每一世能夠活一百歲來計算的話,最少應該投生轉世有十世。在十世當中有十個所依身,就會有十個母親。每一世的母親跟現今的母親相似,同樣如是在賜予恩德。
比如拿你們來說,你們現在是漢族,之前也有可能是藏族、也有可能是外國人、也有可能是地獄眾生、餓鬼道眾生、畜生道、人道、阿修羅或者天道眾生,種種的所依身是不一定的。
所依身是無數的,現今的世界巴掌大的土地之上,有沒有未曾生過、未曾死過的地方?是無有的。
此等是由遍知以智慧眼,觀了以後如如所宣。打坐時,應該如是去思維、觀修、修行。
把大地摶成棗核丸,母親的數量無法估計,所依的人身也無法計算。
比如說得到一次人身,就用土摶成一個棗核丸;再得到一個所依人身,再摶成一個棗核丸;當把大地的土都摶成棗核丸,做過自己母親的眾生數量就如是之多。
以上是今天所宣之法。
希望大眾回去以後修行知母。不要認為這些法義沒有什麼不懂,要如是去修心。首先要認識一切眾生都是自己的母親,如是去修心。
自己的相續要生起菩提心,必須如是去熏修。否則光說為了利益一切眾生、為了一切眾生,如之前所說般無有任何意義。
要得到菩提心、不住兩邊、究竟圓滿的佛果,在自己相續生起無改造清淨之菩提心之前,應該次第性去熏修。
今天的法就講到此。
回 向
【備註】
此為弟子根據大恩上師講法記錄略作整理,更詳細的內容請參考聞法錄音。因時間倉促,恐有錯謬。故于大恩上師及道友面前懺悔!
願大恩上師*輪常轉!信眾法喜充滿!早證菩提!
|
主持人 |
蔣陽龍朵加參尊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