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師師相承傳
—莊嚴聖教最勝寶鬘
雲增·耶喜絳稱大師 著
郭和卿居士 譯
絳巴妥默所修六部中第一部
菩提道次第師師相承傳 目錄
《上 冊》
出版說明……………………………………………………… 1
譯者自序……………………………………………………… 3
菩提道次第師承簡介及分列表……………………………… 6
顯密共通道次第師承
第一段:印度師承
一、具悲教主導師薄伽梵釋迦牟尼的歷史………………… 1
廣行派師承
二、至尊怙主彌勒菩薩的歷史………………………………63
三、聖無著菩薩的歷史………………………………………74
四、最勝善巧阿闍黎世親的歷史……………………………80
附一、善律阿闍黎功德光略傳………………………………85
附二、善巧對法阿闍黎慧堅(安慧)略傳……………………86
附三、善巧量論阿闍黎方象(陳那)略傳……………………87
五、證得中觀道聖解脫軍的歷史……………………………90
六、大德解脫軍的歷史………………………………………93
七、阿闍黎最勝軍的歷史……………………………………94
八、阿闍黎調伏軍的歷史……………………………………95
九、大堪布寂護(靜命,即遍明照)的歷史 …………………96
十、阿闍黎獅子賢的歷史………………………………… 106
十一、古薩利大師的歷史………………………………… 109
十二、小古薩利大師(妙淨善)的歷史 ………………… 111
十三、大菩薩金洲大師的歷史…………………………… 115
深觀派師承
十四、至尊文殊菩薩的歷史……………………………… 118
十五、至尊聖龍樹菩薩的歷史…………………………… 127
附一、阿闍黎阿雅德瓦(提婆,義為聖天)略傳 ……… 137
附二、阿闍黎釋迦彌遮略傳……………………… 138
附三、阿闍黎那迦菩提略傳……………………… 139
附四、大德瑪達根巴略傳………………………… 140
附五、阿闍黎佛護略傳…………………………… 141
附六、阿闍黎清辨略傳…………………………… 142
十六、具德阿闍黎月稱菩薩的歷史……………………… 143
十七、至尊大正理杜鵑師的歷史………………………… 149
十八、佛子小正理杜鵑大師的歷史……………………… 151
偉大行派師承
十九、寂天菩薩的歷史…………………………………… 153
二十、阿闍黎唉那達裡的歷史…………………………… 159
二十一、阿闍黎勇金剛的歷史…………………………… 160
(次為大菩薩寶吉祥的歷史即小古薩利已詳上)
二十二、至尊怙主具德阿底峽尊者的歷史……………… 162
附一、大譯師仁清桑波(寶賢)略傳……………… 192
附二、善知識拏錯譯師略傳…………………… 194
附三、藏王菩提光略傳………………………… 196
附四、善知識廓譯師略傳……………………… 197
附五、善知識裕氏三昆仲略傳………………… 199
附六、善知識絨巴?迦格瓦略傳……………… 201
附七、善知識妥紮?恰赤卻略傳……………… 202
附八、大倫覺巴(大瑜伽師)?絳秋仁清略傳 …… 205
附九、倫覺巴?協饒多傑略傳………………… 207
附十、善知識恰達敦巴略傳…………………… 208
附十一、庫敦?准珠雍仲略傳………………… 209
附十二、峨?勒比協饒(桑樸瓦)略傳 ………… 210
附十三、善知識卓隆巴?洛卓炯勒略傳……… 213
第二段:噶當派師承
二十三、大德種敦巴?嘉瓦鞠勒的歷史………… 215
附一、善知識康壟巴略傳……………………… 262
道次第派
二十四、倫覺巴?袞巴瓦大師(阿蘭若師)旺秋絳稱的歷史… 264
附一、善知識香?迦瑪瓦略傳………………… 271
附二、善知識奔公甲略傳……………………… 272
附三、善知識喀熱貢穹略傳…………………… 276
附四、善知識嘉?甲日瓦略傳………………… 279
二十五、善知識內鄔蘇巴的歷史 ………………………… 280
二十六、持律大師塔瑪巴的歷史………………………… 293
二十七、大堪布郎喀生根(虛空師子)的歷史 ……………… 295
教典派
二十八、善知識博多瓦的歷史…………………………… 297
附一、善知識頗章頂巴略傳…………………… 317
附二、善知識紮迦瓦略傳……………………… 319
附三、善知識垛巴欽波略傳…………………… 320
附四、善知識朗日塘巴略傳…………………… 326
二十九、善知識霞惹瓦的歷史…………………………… 333
附一、棟敦?洛卓紮略傳……………………… 344
三十、大菩薩切喀瓦的歷史……………………………… 346
三十一、大菩薩吉布瓦的歷史…………………………… 353
三十二、大善知識拉?隆根旺秋(經教自在王)的歷史……… 356
三十三、善知識拉?卓瓦貢波(眾生怙主)的歷史 ………… 360
三十四、善知識桑欽巴的歷史…………………………… 363
三十五、持律大師措那巴的歷史………………………… 365
三十六、善知識門紮巴的歷史…………………………… 368
三十七、善知識堪欽?卻季桑波(法護賢)的歷史 ………… 370
教授派
三十八、善知識慬哦瓦?促青巴(戒焰)的歷史…………… 372
附一、善知識堆隆巴?仁清欽波略傳………… 379
附二、善知識柳絨巴略傳……………………… 382
三十九、善知識嘉裕瓦(熊奴宇)的歷史…………………… 383
附一、崗波巴大師略傳 ……………………… 392
四十、善知識傑貢巴的歷史 …………………………… 393
四十一、善知識桑傑溫敦(佛陀子)的歷史………………… 402
四十二、大堪布朗喀嘉補(虛空王)的歷史………………… 413
四十三、大堪布生根桑波(師子賢)的歷史………………… 415
四十四、大堪布嘉色桑波(佛子賢)的歷史………………… 416
四十五、大堪布南喀堅贊(虛空幢)的歷史………………… 417
第三段:格魯派(新噶當派)師承
四十六、至尊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師的歷史 …………… 422
附一、首要弟子賈曹傑?達瑪仁清略傳……… 503
附二、首要弟子持律師紮巴絳稱略傳………… 508
附三、首要弟子大堪布昂旺紮巴略傳………… 512
附四、宗喀巴大師專修時本尊所記別
的八位弟子簡介………………………… 513
附五、妙音法王紮喜伯敦略傳………………… 514
附六、大慈法王釋迦耶喜略傳………………… 518
(宗喀巴大師德風瑣記及簡略年表)
坦途傳系即耳傳派
四十七、成就自在上師絳伯嘉措(曼殊海)的歷史………… 536
附一、京俄?洛卓絳稱大師略傳 …………… 545
四十八、克主?瑪尾利瑪格勒伯桑大師(克主傑)的歷史… 552
《下 冊》
四十九、壩索?卻季絳稱大師(法幢)的歷史……………… 579
五十、大成就師卻季多傑(法金剛)的歷史 ………………… 584
五十一、溫薩巴?洛桑鄧珠大師(慧賢義成)的歷史…………592
五十二、善巧成就大師桑傑耶喜(佛慧)的歷史…………… 618
五十三、班禪洛桑卻季絳稱(慧賢法幢)的歷史………………634
附一、仲巴?嘉操巴?洛桑准珠絳稱略傳…… 727
五十四、金剛持根卻絳稱(寶幢)的歷史…………………… 731
五十五、班禪洛桑耶喜伯桑波(慧賢智)的歷史…………… 739
五十六、前輩近侍師絳央卻迫的歷史…………………… 786
五十七、霞仲拉巴仁波切洛桑稱勒的歷史……………… 788
五十八、離世務修行自在師洛桑朗嘉的歷史…………… 790
五十九、仲巴?洛桑當卻絳稱大師(慧賢正法幢)的歷史…… 825
六十、珠康巴?格勒嘉措大師的歷史…………………… 840
六十一、喀垛堪布索巴嘉措的歷史 ………………………856
六十二、昂旺絳巴大師(慈尊語自在)的歷史………………… 861
六十三、班禪洛桑伯敦耶喜(慧賢具德智)的歷史…………… 903
文殊語教傳系
六十四、克珠?協饒生根大師(智慧師子)的歷史……………925
六十五、根敦主巴大師(僧成,即一世達賴)的歷史……………934
附一、持律師洛卓伯巴略傳…………………… 955
六十六、克珠?洛桑嘉措(善成寶賢海)的歷史……………… 963
六十七、一切智根敦嘉措大師(僧海,即二世達賴)的歷史……966
六十八、格勒伯桑大師(善妙賢)的歷史………………………981
六十九、善巧成就大德拉准?索朗伯桑(福德賢)的歷史… 983
七十、一切智索朗嘉措大師(福海,即三世達賴)的歷史………985
七十一、京俄?卻伯桑波大師(法吉祥賢)的歷史……………995
七十二、昆敦?伯覺倫珠大師(圓滿運成)的歷史……………997
七十三、伯覺稱勒饒傑大師的歷史………………………1000
七十四、一切智昂旺洛桑嘉措大師(語自在慧賢海,
即五世達賴)的歷史…………………………………1002
七十五、甘丹寺座主昂旺伯桑大師的歷史………………1006
七十六、善知識絳巴卻敦的歷史…………………………1008
七十七、甘丹大座主昂旺卻敦大師(語自在有勝)的歷史 1010
七十八、一切智達賴洛桑格桑嘉措大師(慧賢賢劫海,
即七世達賴)的歷史 ……………………………… 1019
西藏偉大行派(修心教授)師承
(吉布瓦之前承傳諸師之歷史已詳上)
七十九、大堪布鄧瓦伯的歷史……………………………1059
八十、大堪布四論師紮巴須魯的歷史……………………1061
八十一、大堪布索朗紮巴的歷史…………………………1063
八十二、嘉色?妥默桑波大師的歷史……………………1068
八十三、至尊仁達瓦?迅路洛卓大師的歷史……………1118
敘修心教授師承概況……………………………1133
不共金剛乘道次第師承(修行加持派)………………… 1136
金剛乘總共通師承概況
《密集》法類師承概況……………………………………1136
《勝樂》法類師承概況……………………………………1139
《能怖》法類師承概況……………………………………1140
阿底峽師徒不共秘法《噶當十六滴》師承概況
八十四、善知識樸窮瓦?迅路絳稱的歷史…………………1145
敘噶當師徒獲得《幻化卷帙》史事………………………1148
敘《十六心滴教授》、《噶當幻化卷帙》傳授簡史……1148
結尾發願回向頌文及著本論緣由…………………………1153
〈附錄〉
《學習六部》總敘…………………………………………1158
出 版 說 明
一、本書作者為全西藏人士所推重之精通五明、德備三學之八世達賴喇嘛之上師——大班智達雲增·耶喜絳稱。
二、第八世達賴喇嘛絳伯嘉措贊此《菩提道次第師師相承傳》為空前論著。因為它是一部關於菩提道次第師承,從釋迦世尊起,直至作者時代(清乾隆)之師承,師師相承、無錯無餘、系統完整之著作。讀者于閱讀師德事記中,可認識經論教證之體現,乃至進而發起宗仰效學之願行。故不僅為修學道次第者所當學,對於大、小,顯、密諸乘之修學者,亦是一部不可或缺之寶典。
三、本書由郭和卿居士翻譯,郭居士年輕時學習藏文,依昂旺朗嘉大師學法,大師來川康弘法多年,居士隨侍作翻譯,故其藏文造詣,及學法道心均令人讚歎。郭居士一生致力翻譯,其譯著共有二十八部,達三百一十四萬字之多,於其晚年,將一生譯著,對於自己學修必備者編之為“絳巴妥默所修六部”(即學習六部),本書即其自修之一。(郭居士亦對此六部譯著作“總敘”,特附錄置於本書末)
四、譯者在世時,本書一直無緣出版,輾轉經敝社取得此珍貴書稿,視如珍寶,乃著手整理出版,因屬手稿,文中有部分脫漏、模糊之處,委請諳藏文之僧眾對照藏文原書校訂,其原則如下:
(一)尊重原譯稿。
(二)部分人名、地名、書名、字詞,若前後不一或時地因緣改變須調整者,則參考時地因緣及坊間慣例,儘量作統一之修訂。
(三)譯者所編“菩提道次第師承分清單”內容有缺漏者,依“菩提道次第師承簡介”及本書目錄、內文補入。
(四)原譯稿少部分難辨讀之處理
1、不影響文義之文句,根據所判讀之字詞排入。
2、有關法義之文句,查對藏文校訂後排入。
3、文義有疑問之文句,再請諳藏文之學者查校,若有大幅差異,始作修訂,否則仍采原譯文句。
五、此八十萬言巨著,由多人發心參與編校,但出版者時間、能力有限,未能依藏文詳細檢校,僅能就重要疑異處查校,故錯漏必然難免,期待將來能有後賢發心詳校再版。又譯者郭和卿居士無緣親見此書之付梓,然其功德實偉,願此書功德回向速證金剛持位!
譯 者 自 序
《菩提道次第師師相承傳》譯事將竣,有友知而對餘言:“如此巨帙(約八十萬言),費時良久,若以長時,譯出經論,對於修學而言,豈能作饒益耶?”言下之意,以為《師師相承傳》,非修學所需也。以言者無惡感,譯者亦未與爭辯,至今思之,未及時糾正其誤,引以為憾!夫修學之源,非師而何?所謂師德楷模者,內道佛子,一生修學,即上宗釋迦,下依師承之言教德行,以為楷模,而作仿效,亦即朝夕在仿效釋迦,乃至在仿效宗喀巴大師,及三恩本師,修與學者,不過如是耳。經論固重,然就時機,能深入經論者特鮮,而閱讀師德事記,即能通曉者甚多(以此譯筆未考文雅,故作粗淺,亦本普眾之意)。故就時機而言,《師師相承傳》較經論尤為益也。何況師德,亦即經論教證之所體現,追蹤師風,即不失經論之體相。《密續》中說:“上師即佛陀,上師即正法,上師即僧伽,師為三寶聚,故應禮敬師。”又說:“供十方三世一切佛,不及供師一毛孔功德之大。”在《菩提道次第》中,宗喀巴大師已說,師為一切功德之源。《事師五十頌》亦如是說。以故學菩提道者,不悉菩提道師承,豈應理耶?匪特當悉菩提道傳承師德,於此《菩提道次第師師相承傳》,當視同經論,借作修學。此乃法源德本之著述,非一般高僧傳可以同日而語。內道學人,若經諦思,當不以餘言為謬也。
《菩提道次第師師相承傳》之作者,為大班智達雲增(此師為第八世達賴喇嘛絳伯嘉措之上師,藏中聖教領導人物,如達賴、班禪之上師,均稱雲增)耶喜絳稱,清乾隆時人,精通五明,德備三學,藏中二大班智達,一為薩迦班智達,一即此師耶喜絳稱。藏中著名作家中,布頓與此師,為全藏人士媲美推重,蓋以此師著述精湛,立論正確也。此師著作,頗為宏富,平生論著,共有三十二大部(《菩提道次第師師相承傳》即此中之一部),在其第三十二部論著竣事時,師尚欲續作兩部,繼有所感而言曰:“吾不能與宗喀巴大師相爭媲美也。”(以宗喀巴大師平生所作論著,為三十四大部)遂擱筆不再著作。第八世達賴喇嘛絳伯嘉措贊此《師師相承傳》為空前論著。所謂空前者,以此前關於菩提道師承,從釋迦起,直至當時師承,師師相承、無謬無餘、系統完整之著作,實無有也(即以內地而言,亦無有也)。以故此著譯出,不僅為修菩提道者所當學,尤為內地一般人士,對於大小兼賅、 顯密圓融之菩提道師承,從釋迦起而迄今,能獲一一洞悉之助益也。
唯此《菩提道次第師師相承傳》,限於作者存在時間,以此師承,僅至清乾隆當時承傳菩提道大師普朴覺?昂旺絳巴仁波切而截止。此後繼承諸師,直至余所得法傳之三恩本師等之德行事記,尚付缺如。然藏中極重師承,就餘所知,乾隆以後之師承,已有著述。只近傳絳巴倫珠仁波切(頗公之師),及頗邦喀仁波切(即頗公),與三恩本師堪欽?昂旺朗嘉仁波切三師之德行事記,須探索整理而完成之。但祈上師三寶護法加被,賜我時機,我當探索乾隆以後師承,直至恩師事蹟,繼續編譯于此原譯之後。至於將來師承,時屬未來,事關德本,應有上師三寶護法加被,後來居上,揣當有繼,亦能續作,而使師承綿綿無盡;聖教光輝,亦當朗朗而無盡也。
譯者優婆塞·絳巴妥默?郭和卿謹敘
菩提道次第師承簡介
優婆塞·絳巴妥默?郭和卿編制
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師的心髓精華教授——《菩提道次第》分共通道“因波羅蜜多乘”(顯),及不共道“果金剛乘”(密)二者中,就共通道次第之教授傳承而言,有“廣行”、“深觀”、“偉大行”三派教授傳承,阿底峽尊者完全獲得,以是稱尊者教授為匯合三派法流教授。故此間簡介及分列表中,分別三派師承,皆從釋迦世尊起,至阿底峽尊者,于此印度師承,所作簡介及分表,為第一分段;繼由阿底峽入藏後,所傳出諸師承,即噶當師承,為第二分段;次由噶當教授承傳諸師傳至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師起,此即所稱“新噶當派”,亦稱“格魯巴”(義即善律派)所有傳承諸師之師承簡介及分列表,為第三分段。在此段中複分出“道次第坦途”教授傳系,及“文殊語教”傳系二者。至於不共道果金剛乘道次第師承,仍以《菩提道次第師師相承傳》所舉之本宗所宗之《密集》、《勝樂》、《能怖》三法類師承,及《噶當十六滴心法》師承,而作簡介。
一、廣行派師承簡介:釋迦世尊所說《大般若經》,由至尊彌勒菩薩將大般若諸教義編制為《菩提道次第》修學教授,即《現觀莊嚴論》等《慈氏五論》,將其授予無著菩薩,無著複著作了《經莊嚴論釋》、《大乘最上要義論釋》,及《瑜伽師地論中諸法品類》、《二攝論》等許多著述,這一系教授傳承,稱為《廣大行派》師承。繼由無著傳世親,世親所有四大弟子中,聖解脫軍得此完全教授,繼由聖解脫軍傳大德解脫軍,大德解脫軍傳最勝軍,最勝軍傳調伏軍,調伏軍傳寂護,寂護傳獅子賢,獅子賢傳古薩利,古薩利傳小古薩利,小古薩利傳金洲大師,金洲傳阿底峽尊者,此為第一段印度師承;至於二三兩段及密乘師承名稱較多,於此不須逐一詳敘,但觀分表,即可了知。(以下均仿此)
二、深觀派師承簡介:由釋迦世尊傳至文殊菩薩,次傳聖龍樹菩薩等次第傳出之師承,名為“深觀派”師承。聖龍樹為佛授記最善解釋佛語者,他為引導有情入於菩提道次第智理正道,而造《寶鬘論》等論著;特別是解釋佛語《大般若》,他造有《中觀六論》最為合量,尤以其中《根本智論》為最合量。他所傳眾多弟子中,以佛護、月稱為善達佛意者,如佛護所著《根本智論釋》,及月稱所著《入中論》、《中論本釋》,均為深觀派奉為合量之據典。以是本宗教授師承,系宗月稱,由月稱傳大正理杜鵑,次傳小正理杜鵑,由小正理杜鵑傳金洲,由金洲傳阿底峽尊者。
三、偉大行派師承簡介:釋迦世尊所說《大方廣經》等很多大乘經典中,所有廣說諸大菩薩修行菩提心,極為偉大的“自他相換法門”,由文殊菩薩授給寂天菩薩,寂天菩薩由“自他相換法門”著作了發揮修菩提心有力的教授——《集學論》、《入行論》兩種論著,他將教授完全傳給唉那達裡,次由唉傳勇金剛,勇傳小古薩利、小古薩利傳金洲大師,金洲傳阿底峽尊者。以上系第一段師承。
第二段師承簡介:阿底峽尊者在印度曾依止貫通顯密、證果甚高之具德上師一百五十餘人,以是增上因緣,使尊者成為當時全印大德中,精湛顯密、證得三慧之唯一法幢。無怪印度僧俗,虔心依止,惟恐尊者離印。以至菩提光王經歷萬苦,設多方便,始迎得尊者至藏;從此顯密教義,圓滿無缺,遂全移植于藏土。噶當派之興起,乃至晚代宗喀巴大師新噶當派之蓬勃發展,均淵源於此也。尊者駐藏十七年中,教化所及遍全康藏,得其法傳,修學有成之門人,難以數計。得意高足有十數人,得其完全教授,能紹隆師業,成為噶當教主者,為種敦巴尊者,由種發展噶當傳派共有三系。由阿底峽及種尊者傳袞巴瓦,次由袞巴瓦傳內鄔蘇巴,次傳塔瑪巴,次傳朗喀生根等人為第一系;第二系:由種尊者傳博多瓦,次由博多瓦傳霞惹瓦,次傳切喀瓦,次傳吉布瓦,次傳隆根旺秋,次傳卓瓦貢波,次傳桑欽巴,次傳措那巴,次傳門紮巴,次傳卻季桑波等人。此一系稱為“噶當教典派”,宗喀巴大師在卻季桑波大師座前獲得此派傳授。第三系:由種尊者傳慬哦瓦,次由慬哦瓦傳嘉裕瓦,次傳傑貢巴,次傳桑傑溫敦,次傳朗喀嘉補,次傳生根桑波,次傳嘉色桑波,次傳南喀堅贊等人,此系稱為“噶當教授派”,宗喀巴大師在南喀賢贊大師座前,獲得此派傳授。
此外噶當派中,還有由阿底峽師徒所傳出住持“噶當十六滴教授”弟子,有勒比協饒、迦瓦大師、朴窮瓦等人,另列密法師承中。
第三段師承簡介:三界法王宗喀巴大師全承噶當甘露,于顯于密,增益噶當未盡之旨,而造出空前論著《菩提道次第》教授。此一教授,從明迄今,六百年來,盛行未替;藏中別派,凡有識者,莫不崇敬。蓋以宗喀巴之教,組織完滿,超越古今,特倡聞思,極重實修,可以肯定說:當今之世,能代表釋迦世尊之全部語教精神者,其唯宗喀巴之學乎!從宗喀巴大師所傳來菩提道次第法流有二:一為“菩提道次第教授坦途”傳系,從宗喀巴傳克主傑,次傳卻季絳稱,次傳卻季多傑,次傳溫薩巴?洛桑鄧珠(此後即稱“溫薩耳傳”系),次傳桑傑耶喜,此後次第傳出多人詳分表中,但此亦僅就清乾隆年間所著出《菩提道次第師師相承傳》中師承名稱而列,此後師承,尚待覓得資料後,再行譯補。
二為“文殊語教”傳系:由宗喀巴傳協饒生根,次傳根敦主巴,次傳克珠?洛桑嘉措,次傳一切智根敦嘉措,次傳格勒伯桑等多人(詳分表中)。此後師承,亦須待補。(當時宗喀巴門人,學修有成大德,遍于康藏,難以數計,此中所列,乃其首要弟子。)
就不共道“果金剛乘”道次第師承而言:系就噶當派及本宗所宗之法類,如《密集》、《勝樂》、《能怖》、《噶當十六滴教授》等法傳師承而列出。此間簡介各別法類承傳諸師概況如下:
一、《密集》法類師承簡介:由薄伽梵釋迦世尊,於密集曼陀羅中,現起金剛持身,為國王“亨遮菩提”灌頂,開示教授,說《密集本續》,複由金剛手善為講釋,亨遮菩提王依法修得成就後,傳給魯謨倫覺瑪(龍女瑜伽母),次傳毗蘇迦巴王,次傳薩惹哈,次傳龍樹菩薩等(詳表)。
二、《勝樂》法類師承簡介:由薄迦梵釋迦世尊將《勝樂》灌頂及續經傳授與金剛手,金剛手傳薩惹哈,次傳聖龍樹,次第傳至昂旺絳巴(詳表)。
三、《能怖》法類師承簡介:由印度喇裡達大成就師誦《佛說文殊真實名稱經》中,有“能怖金剛能作怖”等句,思此經義,知有《能怖密續》,經萬難求得後,並得灌頂諸教授,依法修證後,傳大小不空成就兩位密師,由小不空成就師傳白瑪班遮,次傳瑪默哲松等多人(詳表)。
四、《噶當十六滴教授》師承簡介:阿底峽師徒不共秘法《十六滴心法》初極為嚴密,只傳給勒比協饒,尊者示寂後,由種敦巴傳迦瓦大師。繼由勒比協饒傳協饒絳稱,次傳樸窮瓦等人(詳表)。
(出版者按:本文為譯者原編于第二十二位祖師阿底峽尊者之文末,今為便於讀者查閱對應,特轉列於卷首。)
一、具悲教主導師薄伽梵釋迦牟尼的歷史
至尊上師具無緣大悲與能仁金剛持無別之座前,敬禮而皈依。
祈請于一切時中,以大悲攝受。
聞名能解惡趣畏,誠祈獲賜諸悉地,
依教奉行證三身,能仁王佛前敬禮。
化身遍滿無邊刹,一切佛業成辦者,
補處彌勒及文殊,直至菩提頂敬禮。
菩提心樹根深固,偉大行派枝葉茂,
二利事業滿眾願,廣行派師前敬禮。
最寂離戲虛空中,金剛智慧如日照,
消除眾生無明暗,深觀派師前敬禮。
一切深廣道次第,深密加持大寶源,
以方便舟速得渡,加持近傳師前禮。
三派承傳教要髓,大寶菩提心甘露,
以調雪域粗野眾,阿底峽師前敬禮。
佛及佛子諸善業,集一得證遍智者,
悲勝諸佛美名稱,五方天女普遍傳。
藏中釋迦宗喀師,常住我頂以莊嚴,
請以師著甘露水,全道精滴注我心。
廣大諸佛大悲體,現我大善知識相,
宣無倒道具恩師,誠禮祈滿我願果。
人天諸眾利樂基,一切佛經心要義,
菩提道次師承傳,我心生喜而編著。
于此應如何述說宣示遍虛空界一切有情所有利樂的唯一生源,攝佛所說八萬四千法門一切要義,為一補特伽羅修行次第——《菩提道次第教授》根本承傳諸師的清淨行傳呢?這也譬如一切泉源來自雪山那樣,正法的承傳也都來自正等正覺佛陀,因此,應首先述說教主導師薄伽梵釋迦能仁王佛清淨行傳。經說佛出現世間,是萬一難逢的,如優曇波羅花不常開現。這一原因,由於佛出現於世間,先鬚生起殊勝菩提心,中間須得積三大阿僧只劫等無量長遠時間的偉大福慧二種資糧,具備佛刹圓滿清淨,及願力圓滿究竟,化眾圓滿成熟等無邊因緣齊備時,佛始出現於世間。這種因緣很難齊備,由於這一世間大部分住在黑暗時節中,佛出現的光明時節,那是萬一難逢的。如果想:僅只這樣,為什麼就這般難逢難遇?這如《入行論》中所說:“夜間昏黑密雲中,電光刹那一閃照,此喻由佛功德力,世間福慧得暫生。”這是說三界輪回中一切眾生,生一微細善心,也是不易的。任生何種善心,都必須觀待佛力而生,既是生起對佛敬信等一點微細善心,也是很難的。那麼,在對三寶獲得敬信後,對黑白業能如理取捨而作,並能以厭離諸世間的出離心作鞭策,而進入解脫道修學的人們,這當然是更為難得。既然生起出離心的動機,而修學解脫道,也是很難,那麼,發起自他相換的大寶菩提心,而在如大海般的菩薩行中,經無量劫不間斷地修學和修學到究竟,不必說這較前更為難得。以此何況佛之出現於世間其為很難之理,由無垢智理是可以證實的。
在這樣佛很難出現的狀況中,這一劫裡有千佛出現於世,以此稱為“賢劫”。往昔這娑婆世界最初形成時期,當水輪形成時,大海中出生蓮花千朵。淨居天諸天人觀看後,想這是何種徵兆?仔細觀察,而得知這一劫中,有千佛出世的徵兆,於是贊說:“稀有此劫,實為賢善!”這是《大悲妙法蓮華經》中所說的。此中人壽四萬歲時,拘留孫佛出世;人壽三萬歲時,拘那含牟尼佛出世;人壽二萬歲時,迦葉佛出世;諍劫人壽百歲時,導師薄伽梵釋迦牟尼佛出世。
導師釋迦牟尼佛最初是怎樣發心的呢?《賢劫經》中說:
“我昔生為下種時,曾於釋迦牟尼前,
從謁佛面作供養,最初即發菩提心。”
這是說:釋迦世尊在往昔生為陶師之子,名日光的時候,值遇釋迦大能仁如來出世,他用陶罐滿盛糜粥,以鏡裝飾罐口等,盡所有資具供養佛前時,發願說:“我願將來能成如來你這樣的身,及侍眷、壽命、刹土,乃至你的美妙名號,都與如來你一樣。”發了這樣的菩提心。還有導師釋迦能仁由於對於我們住在三界輪回中,受百千萬種煩惱痛苦逼迫的眾生,心懷不忍,曾于無量諸佛前,生悲心發宏願。
在這裡只就導師釋迦往昔在無量諸佛前發心的當中,如經中所說,略舉一些主要的來說。
如《報恩經》中所說:“導師釋迦能仁往昔生為地獄中拉車獄卒時,同一、二助手一起在紅鐵熾燃的地基上,拉著閻羅使者的車奔走的當中。助手力弱不能拉車往前奔時,閻羅使者舉起三股鐵叉刺擊助手,頓時血流如注,劇烈的痛苦使他發出哀號的聲音。釋迦世尊對此生起難忍的悲心,願解脫這助手的痛苦,發起‘地獄中這般痛苦,我當一己承受’之願,並對於如助手這樣,由惡業而墮入地獄中和將墮入地獄的一切有情,生起難忍大悲,而發菩提心。對閻羅使者說:‘這力弱有情所拖的車帶,請套在我的頭上,由我獨自來拉吧!’閻羅使者大怒,立用三股鐵叉向他刺下,以此消滅了他一百劫中所積罪障,往生為三十三天界中的天神。”這是薄伽梵釋迦世尊最初所發悲心。從此以後,直至成佛之間,對一切有情,不間斷地發起慈心和大悲心,這是《賢愚因緣經》中所說的。
又關於釋迦世尊發心情況,《律藏?藥事》(十七事中之一)中所說:“在釋迦世尊前,波斯匿王(義為勝光王)啟問牟尼最初於何處發心?”佛說:“往昔有名具光王國中,出有一象寶,身色如鄔波羅花那樣的白淨,七處支分都很安穩。具光王一見此象,命調象師將此象調順供王。調象師謹遵王命,也就將象調順後,供獻于王。王乘此象,調象師也坐在象上同王前往獸居的山谷中時,這一白象嗅著雌象的氣味,隨著氣味如風般狂賓士去,具光王立即命令調象師說:‘這象如天空雲般很快地奔向各方,速即制止。’調象師不能制止,只好請王用手抓住樹枝,國王用手抓住樹枝,才倖免生命的危險。於是具光王責斥調象師說:‘汝為何以未馴象供獻於我?’調象師稟王說:‘大王!我實在是調馴了的,但由於它嗅到雌象氣味,不聽驅使了。但是它還沒有失去那被調治的念頭。’於是過了七天,象的狂性消失,它憶起調治手段仍然回到它的住處來了。於是調象師稟王說:‘象歸來了。’國王說:‘汝未將它調馴。’調象師稟王說:‘大王,我已作調馴。如何能證實呢?我今在大王眼前作試驗吧!’他於是拿著燒紅了的鐵球往調治象處,物件作調馴手段時,象無畏地如命接受調治。調象師見得這種情況稟王說:‘大王,象雖是接受了調治,順合命令;但是死了。’國王說道:‘嘿!真智巧!不過這頭這般極為調馴的象,前卻對我們亂動起來,是何原因呢?’象奴稟王說:‘大王!我不是早已向王稟過,這象身已得調,心未調馴嗎?我只能調它的身,未能調它的心。’國王問道:‘汝聽過有能調心的嗎?’調象師獲得十方諸佛的神力加持,以此答道:‘大王!身心二者都能調伏唯有薄伽梵佛世尊。’複作頌說:‘大王佛陀大威力,煩惱已斷具勝勇,如是隨佛諸士夫,隨轉亦成無執心。’這樣傳頌諸佛的功德。於是具光王聽得薄伽梵諸佛精進和神力功德,生起極大信仰,而作佈施等福善事業,發願回向無上圓滿菩提而作頌說:
‘由積廣大施福資,出離凡俗而成佛,
往昔諸佛所未度,諸有情眾我當度,
我以所有救生業,及施所生諸福善,
願證佛位度世間,從貪惱中得解脫。’”
這是說佛為具光王時發菩提心的情況。
又《未生怨王懺悔經》中所說的發心情況如下:“如來於往昔俱胝那由他劫以前,生為商主之子,名無垢臂。那時至尊文殊生為說法比丘,名智王,由他勸動無垢臂到無勝月幢如來前,使他向如來及侍眷等供獻食物。商主子無垢臂也參加供食,由於他的一項供食,使無勝月幢如來及其八萬四千聲聞徒眾,與一萬二千菩薩眾普遍皆得飽滿,而供食仍然無盡。商主子無垢臂心生極端喜悅和淨信來到佛前,無勝月幢如來對他開示菩提道時,無垢臂當即生起了不退轉大信,並發起菩提心。”
又《菩薩藏》中所說釋迦世尊往昔發心,及次第進入地道諸果的情況如下:如來於往昔不可思議無量劫以前,生為法王澤郎巴嘉瓦(義為壽尊勝)之子,名迅路准珠覺巴(義為童精進行)時,值遇大蘊如來出世。如來示現不可思議種種神變,使精進行童子心生意樂,然後又對他廣大示說生起慈心、悲心、菩提心法,及佈施等六度,與四攝等所攝的佛大諸佛子學行法;並廣為宣說佛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佛之功德。時精進行童子對大乘道,獲得不退轉堅固定解後,于薄伽梵正等正覺大蘊如來,及其聲聞眾前,經九十六俱胝歲長遠時劫中,以一切供物,供養承事,而發無上正等圓滿菩提心。
此後,經過一大阿僧只劫,生為商主智賢時,值遇寶支如來出世,寶支如來為商主智賢廣大宣說菩提道,並示現很多神變。以此智賢生起極大淨信和喜心,而對於菩提道,獲得不退轉堅固定解。商主智賢于寶支如來及其聲聞眾前,一千年中,作供養承事,而獲得生起無上正等圓滿菩提心,修行圓滿菩提道。
此後,複經一大阿僧只劫,生為婆羅門之子名童雲時,值遇燃燈如來出世。童雲以極大喜心、敬意、信仰依止燃燈如來前十二年之久,他鋪展其金色發,立誓說:“如來若不為我記別無上正等圓滿菩提,我當於在如來前,此形枯身幹。”於是如來應供正等覺燃燈智遍知一切,三世中無不通達,以此知婆羅門子童雲心願,以足置其金色發上,童雲起立雙手捧滿鄔波羅花,向燃燈智如來散花供養。散花當時,如來頂髻上,立即現起鄔波羅花築室一座,四方四柱,整齊開朗,美妙悅意,室中仍然現有如來。於是如來應供正等覺燃燈智對婆羅門子童雲記別說:“婆羅門子!由汝善根,未來無數劫中,將證如來應供正等覺,名釋迦牟尼,成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調禦丈夫、天人師、佛陀、薄伽梵。”於是婆羅門子童雲聽得與自己所授記別,生起喜信、隨喜、勝樂、心安時,立證得甚深法忍。得法忍後,他騰身虛空有七多羅樹高處,現證六千種三摩地,現見所有恆河沙數一切如來。
特別是導師釋迦牟尼對於我們諍劫中五濁熾盛眾生,為其他一切諸佛菩薩不能調伏而棄舍之諸苦眾生,大悲難忍,生為婆羅門海塵時,于寶藏如來前,祈十方一切諸佛菩薩作證:
“總為十方一切諸佛所不能調伏,而遺留未調者;別為賢劫中,出現於世,佛陀從拘留孫佛起,直至最後第九百九十九尊勝解明現如來之間的一切佛陀,對五濁熾盛有情,兇暴粗野,難調難伏,不認父母師長,恩將仇報等類濁汙眾中,誰亦歎息不願入其中,而作捨棄時。我婆羅門海塵,今于寶藏如來前,祈十方一切諸佛作證,我悲憫諍劫人壽百歲時彼諸眾生,我願度化彼諸眾生。至彼時雖具有成佛自在,但是願于未成佛時間中,示現成佛事業。”
立下如是誓言,並為利我們五濁熾盛眾生,發五百宏願時,寶藏如來及十方一切諸佛,都一致散花贊說:“善哉!汝最為第一,一切菩薩中無與匹倫,一切花中,無與同等,猶如白蓮。”做了這樣廣大贊言。導師釋迦牟尼的其他事業,不必細說,只就往昔這些發心事蹟來思惟,也應當由念恩德與大悲之門,而勤行供養,祈禱求加持。
就這樣導師釋迦牟尼發心已,中間積資的情況:如《俱舍》中說:“勝觀、燃燈、寶髻佛,三無量劫末出世,最初佛為大牟尼。”這是說從最初釋迦大牟尼如來起,直至寶髻如來出世之間,為第一阿僧只劫;繼此至燃燈如來出世之間,為第二阿僧只劫;繼後至勝觀如來出世之間,為第三阿僧只劫,導師釋迦積了這樣三大阿僧只劫福慧資糧。又《律經》中說 :“從佛釋迦大牟尼,直至護國如來間,七萬五千諸佛前,我曾虔誠作供養。複從善業如來起,直至自在幢佛間,七萬六千諸佛前,我曾虔誠作供養。又從燃燈智佛起,直至迦葉佛之間,七萬七千諸佛前,我曾虔誠作供養。”這是說第一阿僧只劫中,從釋迦大牟尼如來起,直至護國如來之間,計有佛七萬五千尊;在第二阿僧只中,從善業如來起,直至自在幢佛之間,有佛七萬六千尊;在第三阿僧只劫中,從燃燈智如來起,直至迦葉佛之間,有佛七萬七千尊等之前,都歡喜供養而承事,不間斷地積了二種資糧。這樣經三大阿僧只劫的積資情況 ,是就共乘而說的。
在大乘經中對於三大阿僧只劫積資情況,是如何說法呢?這在前文如《菩薩藏》中所說那樣;又《寶雲經》中說:“善男子,如來是經多數阿僧只劫而成正覺的。善男子,如來是難量、難思、難察的。”除蓋障菩薩啟問說:“薄伽梵世尊是否經三大阿僧只劫,承事諸如來而成正覺呢?”世尊答言:“善男子,雲何菩薩修行如來境界,為不可思議?由三大阿僧只劫,不能修成正覺。菩薩何時住入平等法性中,當從彼時起計算劫數,非從最初發心而計。”又《月燈經》中所說:“俱胝那由他諸佛,逾此所有恆沙佛,皆於此間靈鷲住,彼諸佛前我供養。”這樣的廣大說法,是說導師釋迦往昔修學正道時,于無量諸佛乃至所有如恒河沙數諸佛前,由做承事供養,而使圓滿、成熟、浄治三行都達到究竟,于華嚴色究竟刹中,現證具五決定金剛持圓滿報身。此報身于常住不動中,隨遍虛空一切世界中應化眾生各各根器,而示現諸種化身作利諸有情事業,往昔發心和宏願得到成熟,而將於此間娑婆世界中,示現殊勝化身。昔值迦葉佛出現於此世間,導師釋迦生為婆羅門子名無上,于迦葉佛前安住梵行時,迦葉佛對他授記說:“婆羅門子無上!我般涅盤後,人壽百歲時,此間娑婆世界,汝將成為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調禦丈夫、天人師、佛、名釋迦牟尼。直至八十歲之間,轉*輪已,而示涅盤後,正法仍能長久住世。”作了這樣的記別語;傳遍一切十方世界。
婆羅門子無上逝世後,往生為兜率天子名聖善白幢(《因果經》作聖善白),於彼一生中,住持菩薩相,而為兜率諸天人說法,直安住到將降生於此世間之前。繼後,菩薩白幢將降生於此世界時,菩薩將誕生處所——藍毗尼園中,出現十種預兆:為地平如掌;金剛為基而滿珍寶;寶樹濃密;出現香芽香末藏祥雲如幢密佈;天花天衣滿庫;一切幽林成為寶藏;水中聖蓮遍開;八部等世間諸神合掌恭敬前來圍繞;八部諸天女齊來看護樹王波羅迦伽樹(有譯為無憂樹);十方諸佛從臍中放出光明普照藍毗尼園一切方隅,光環中現起菩薩誕生形相,發生誕生的聲音。藍毗尼園傳說在迦毗羅衛城附近處,往昔由諸天神在那裡構築一城名神現,城中有王名善醒。王妃名藍毗尼,由昔願力成熟,得菩薩加持,她極樂意在迦毗羅衛城與神現城之間,能修一林園作為她的花園。她於是將心願對善醒王請求,善醒王當即允賜在那裡修園所需的一切資具給藍毗尼妃,以此園成,遂稱作藍毗尼園。菩薩白幢在兜率天,安住在具足天宮俱胝功德莊嚴、富麗吉祥的三萬二千無量宮中。從八萬四千美妙音樂傳來聲中,由菩薩自己福力及諸佛加持所發的音樂聲中讚頌道:“請憶昔積廣大福,及具無邊智慧光,護無等力大幻術,燃燈如來所授記。由勝士夫福功德,住兜率宮雖極妙,然由具足大悲願,贍部幢中當降霖。”又道:“今已時至勿等閒,勸請憶念大悲願。”由這些聲音傳來勸請菩薩降生贍部洲中,時間已到。複從音樂聲中再再勸請憶念往昔無量劫中,所立誓言——願於諍劫人壽百歲時,在贍部洲中,示現成佛事業;及燃燈佛與迦葉佛等無量諸佛也作有這般的記別。那時,淨居天諸天子,于菩薩入胎前十二年,化為婆羅門,使其傳誦說:“如果由下面說的形象入胎,將具足相好,將得轉輪王位,或將成佛;並對諸獨覺說,十二年的時中,菩薩將誕生,當舍此住處。”這種傳言,為住在王舍城下山中的一位辟支佛聽得後,他當即在石上留下足印而逝世。又婆羅尼斯城(鹿野苑)也有五百位辟支佛入火荼毗而逝世時,由於有舍利下落,遂傳稱為下落仙人。於是菩薩來到大無量宮妙高法殿,為諸天神說法處所中,安住於法賢獅子座上,為彌勒菩薩及諸天子,所有兜率及各方來會諸菩薩眾廣說大法,並為速將示現成佛事業,當觀五事。所謂觀五事,即觀時、觀處、觀種、觀世系、與應由何人堪作佛母——觀婦女等五事觀法。
此中第一“觀時”:菩薩往昔生為婆羅門海塵時,于寶藏如來前,曾立誓言,在諍劫人壽百歲時,願示現成佛事業;又從燃燈佛起,直至迦葉佛之間,所有出現於世的一切諸佛也都作了那樣的記別,菩薩白幢回憶起了這些因緣;十方諸佛也都再再勸請菩薩,當速降生為濁世失去依怙的一切眾生作依怙。以此觀降臨贍部洲中的時間已到。
第二“觀處”:佛出現于世間,是完全為了利益應化眾生,而出現的。主要的化機,是人、天二眾。如果佛的殊勝化身出現於天界中,對人來說,人沒有行到天界去的神力,所以對人眾不能饒益。並且諸天因欲樂而放逸,難生出離心,以不合受別解脫戒身等因緣,因此利益很小。而且為了聽法,諸天神能來到贍部洲中。以此佛完全于人中示現殊勝化身。但是對人來說,四洲中其他三洲,雖是受用美滿,但是根鈍,而且很難生起猛利的出離心。獨有贍部洲中人類雖貧乏而壽短,但利根者極多,易生猛利出離心,上半生所積業,下半生即有成熟的可能。而且贍部洲的東方,有文殊菩薩幻化刹土“五臺山聖地”;南方有大悲觀世間菩薩幻化刹土“普陀羅伽”聖地;西方有諸勇士及瑜伽母的聖地“鄔仗那”;北方有金剛手等八大菩薩現國王身,作利益眾生事業的聖地“香跋那”。此外贍部洲諸方及方隅,還有很多成就雙運果位的勇士及瑜伽女安住的聖地。以此這贍部洲中, 顯密教法將得宏昌。這樣想已,菩薩白幢為示現佛事業,也就意樂降臨於此間贍部洲中。
第三“觀種”:諸佛示現殊勝化身的時候,都在王種和婆羅門種中,隨擇其一,而降生作佛事業,除此兩種外,不示現降生於下種中;複就世間兩種中,以何種為尊,而降生其種中。那時由於以王種為尊,因此,觀見世界形成後,贍部洲中,要從最初有王起,一直種姓未斷的王種中去降生,只有釋迦淨飯王是這樣的純潔王種。這一詳情,細說起來,這一世界最新形成時,由光音天神命盡來生為人,都是化生。不依粗食養生,而以歡喜養命。身體瑩澈、光明為性。無諍擾和淫欲,不說誑語,都住于天性純真中,以此這一時劫,名“圓滿時劫”。繼此賢劫漸次消減,遂有以地味甘露及不種的自然香稻來養生;由此人類的身光消失,體質粗重而有大小二便,由此突起男女二根,而樂行淫行。繼此賢劫複漸消逝,自然香稻也不出生,也就耕地而生,遂有你我田地的分別,而有彼此諍擾,並發生不與取及誑語。以此形成彼此互相鬥爭的時候,贍部洲的人類就選舉出一位公眾的王,名叫眾敬王。次代傳出美妙王、近美王、具美王、近具美王等共計五王,這五王為擁有三十三天以下,及四洲中一洲之權威的轉輪王。從近具美王之子賢妙王起,經過一百萬零四萬六千三百七十九位國王後,訖栗積王出世,這位訖栗積王曾經在迦葉佛前供養承事,迦葉佛示現涅盤後,他修建迦葉佛靈骨塔。複從訖栗積王之子善生王起,經過一百位國王後,補陀落伽城中波羅樹王出世,王有兩子,一名喬答摩勝種(即瞿曇姓),一名縛羅達遮。兩子中,喬答摩從黑色仙人出家,住城區口,由縛羅達遮來攝國政。那時,喬答摩本來無罪,被壞人用陰謀誣害,依國法受木杵貫身的酷刑處分。黑色仙人去到喬答摩修行茅篷中時,不見喬答摩,尋來到受刑處,見喬答摩木杵貫身。問道:“徒子!因何受此苦刑?汝是否有罪?”答道:“我實無罪。如我真實無罪,願由此真實語力,咒願我師皮色立成金色。”剛一說完黑色仙人皮色立變金色,以此生起決定信。於是金色仙人想到縛羅達遮王無子,喬答摩死後,眾敬王的嗣傳也就斷絕,以此對此世間大眾將是不利。於是問喬答摩道:“汝是否有生子功能?”答道:“師父!我從少年出家,以此不近婦女,如何能生子呢?”師說:“徒!憶念往昔的行境吧!”答說:“師父!由於這般酷刑的慘痛,哪裡能夠憶念昔境呢!”仙人運用神變力降來滂沱大雨,雨注喬答摩身,清風吹後,壓制了慘痛,憶起往昔行境——行淫欲樂,以此泄下精滴,與血相混而流下。精血二者變成兩卵,經日光曬孵成熟,出生兩嬰兒走入附近的甘蔗林中,喬答摩因烈日露曬而死去。仙人前來附近一看,見有卵殼而仔細尋覓,以此在甘蔗園中見有兩嬰兒,知是喬答摩之子,抱回自己住處,用乳來餵養。由於由日光成熟,以此名日種;因是喬答摩之子亦名喬答摩;又因從甘蔗園林覓得,以此又名甘蔗園。後來,縛羅達遮王絕嗣死後,二子遷入國都,由哥哥攝國政,也沒有子嗣,以此繼由兄弟來掌國政,遂名“甘蔗氏王”。從此傳出裔嗣有一百位甘蔗氏王出現于裕巴補陀落伽中(都城名)。百王中最末一王為增長王,他的王子為足釧王,足釧之子為安處王,這位安處王即釋迦王嗣之先王。安處王之子為地宮王,住國都迦毗羅衛城,這位地宮王即是迦毗羅衛城出生釋迦王裔之首。複從地宮王于迦毗羅衛城傳出裔嗣有五萬五千一百一十二位釋迦王,此中最末一王為弓堅王,弓堅之子為師子頰王,釋迦師子頰王有子四人,為淨飯、白飯、斛飯、甘露飯等。四子中淨飯王配妃後也就執掌釋迦王位。
第四“觀世系”:當觀七代以來不衰無過的父母時,意樂降生為父淨飯及母摩耶夫人之子。關於父族世系已如上說畢。至於母族世系,先是神現城中善醒王配妃藍毗尼,出生有一子二女。大公主即摩耶,摩耶誕生時,現稀有瑞相,並生來超出一般女美,悅意的容顏,如天工所造,以此取名叫幻化女,請相師來看相說:“相十分美妙,此女將來生子,是一轉輪王。”作了這樣記別。繼後,生二公主時,發現光明普照一切世間,及傳來聲音說將示現佛之十二事業等不可思議稀有瑞相。比大公主生得更為美妙,簡直如天女那樣的容顏,以此取名叫大幻化女;亦名幻化天女;複傳稱叫摩耶女(義為幻美天女)。請相師來觀相說:“此女將來生一子,具足大丈夫三十二相,如居俗家將成為轉輪王,如出家將為圓滿佛陀。”作了這般的預言。後來,善醒王對釋迦師子頰王勸請說:“我有兩女,超出一般。這兩女中願隨擇其一,配淨飯為妃。”師子頰王先挑選次女摩耶女作淨飯之妃,後來複娶大公主仍配淨飯為妃。如諸相師所預言那樣,後來摩耶女生菩薩具足大丈夫三十二相,大公主生難陀具足轉輪王相貌。
第五“觀堪作佛母的婦女”:往昔長遠時間中,如來將出現于世間時,會對做佛母者發願,也就意樂入其母摩耶夫人胎中而出生。
就這樣菩薩白幢觀察了時、處、種、世系、作母婦女等五事後,於是前往兜率無量宮寬廣六十四由旬的說法處,名高幢宮殿中,登勝福獅子座對諸天眾說道:“善友們!請觀我身,由一切福資德相以為莊嚴,請觀十方無量無數諸菩薩,亦複如我。”由此加持力,諸天眾亦說見得諸方所有菩薩,亦如兜率圍繞會眾,無量無邊。於是菩薩白幢對彌勒菩薩等住在兜率的諸天眾說:“善友們!信為見法之門,心將獲定解;淨信為見法之門,濁心將獲清淨。”由此而說不退轉地為見法之門,將證佛一切法究竟圓滿;從地轉增慧為見法之門,將獲一切種智灌頂;得灌頂地為見法之門,將示現入胎、誕生、出家、苦行、趣向菩提、降魔、現證菩提成佛、轉*輪、圓滿大涅盤等。廣說了一百零八種見法之門後,以寶冠加于彌勒菩薩的頭上說道:“善友們!我將往贍部洲中成佛,由彌勒為汝等天眾說法。”說後繼給彌勒灌頂,授權補處佛位。那時,淨飯王宮中,發現八種預兆:地基廣平,宮室中潔淨無塵,無蚊蠅飛蛾毒蛇等,妙花滿布;雪山鵑鳥等飛來宮中臺階上發出悅耳鳴聲;一切林苑中百花盛開;諸池中開滿千葉蓮花;酥蜜等受用物取用不竭;諸音樂不鼓自鳴;七寶器具充滿溢出;日月分外光明,發出使身心安樂的光彩等瑞相。
於是菩薩白幢從高幢宮來到一切福德所生,財寶德藏諸天神所護視的瓊樓莊嚴處安住,諸菩薩及很多天神從而圍繞,齊於前面,開始安排一切行動。那時菩薩白幢放出名為安樂莊嚴等九種光明,分出無量千日毫光,普照三界,消除一切黑暗,光勝日月。一切惡趣諸苦,刹那皆得息滅,何種眾生都不被煩惱損害,除諸非器,如金剛手隨行,各種調伏諸眾如所見各種事業而作一切。菩薩由一切毛孔中放出殊勝光明,名現見光明,從佛母功德曼陀羅照射佛母。此種光明剛入正受清淨齋戒的摩耶夫人身中,頓時夫人體極安樂,勝妙超出一切凡體。胎宮寬廣如虛空而不超出人體。夫人右脅中,有名為菩薩圓滿受用大寶莊嚴蛇心檀室,重樓美妙極為悅意,其形四方四柱,其上層樓嚴飾,體積僅為初生六月嬰孩體量;其中第二樓室,與同式第三樓室互不接觸,如金剛堅固,觸之生樂,色為妙藍,其中現見所有欲界天居的一切莊嚴。其中寶砂,雖以滿布三千界的珍寶,也不能換取其半兩的價值。所有環境遍生勝超天界諸花的妙花,滿足五欲功德。第三樓室中,有適合六月孩體的圓座,發出光明能使大梵天衣為之減色,座上有名為千百種莊嚴彩緞墊成雙。如是種種以完成受用。帝釋也來助成佛母摩耶威光,及做清潔胎宮諸事。於是菩薩白幢有無量天眾及不可思議俱胝供養等歡送,由兜率漸次前來,于半夜時,以六牙白色稚象的形相從摩耶夫人右脅而入,剛入即成為如初生六月孩體量,相好以為莊嚴。于夫人右脅樓室中圓座上作跏趺座,出墊包中莊嚴彩衣披體。所有十方塵數菩薩同緣共份,也同時齊來蛇心檀室周圍環境諸處,而入夫人胎宮中。菩薩白幢入母胎的當晚,由往昔于諸佛前,供新食成熟之業力出生大蓮花通穿湖海和大地,七日之中增長至大梵天界之間,所有三千界中精華凝成露珠結於蓮花上。獨為大梵天王得見後,用吠琉璃妙器取盛露珠,供胎中菩薩受用;而長養身體、消化此露功能,非其他有情能有。住母胎中如人身相,光照五由旬,一切人士觀見菩薩,如鏡中所觀形象,得見夫人胎宮樓室中所住菩薩。最初得由菩薩說出意樂語言,後摩耶夫人說:為在菩薩前聞法起見,上午前來的四天王,及諸藥叉大將等……。菩薩以所伸右臂手指指座,此諸天神也就環繞座前,菩薩為彼等說法。此後諸神若欲辭歸,菩薩伸右手示彼諸神退去。如是中午則有帝釋等諸天神來到;下午由大梵天神前來供露;初夜有十方諸菩薩眾前來,菩薩身出諸光幻變獅子座,使彼諸菩薩環繞安住,亦複如前由手伸屈示法語門,而作行止。
就這樣十月的時間中,住母胎無量宮中,對前來會集的所有十方諸菩薩、梵天、帝釋、四天王等諸善神及無數的天龍八部等應化眾生,作成熟解脫方便。到了誕生的時候,淨飯王的苑林中發現三十二種預兆瑞征:一切諸花、池花、樹花都一時盛開;一切枯木重生;出生八種寶樹;有二十處大寶藏開現;室中出現寶苗;香泉竇流中溢出香汁;從雪山來到多數少小獅子環繞迦毗羅衛城,住諸門前,不傷眾生;五百少小白象前來國王座前,作各種鼻戲;在有侍女眷從圍繞的淨飯王妃之前,諸天童作翻滾遊戲;諸龍女捧持供具現出半身在空中行走;一萬天女捧持孔雀翎拂排列空中;萬名天女捧寶瓶環繞迦毗羅衛城;萬名天女高舉盛滿香汁寶瓶於頂上而排列;萬名天女持傘及幡排列環繞;千百天女奏螺等諸妙樂;風塵不起;流水不動;日月星辰停住不行;勝星複現;淨飯王宮寶網蓋覆;火不起焰;樓臺屋頂牌坊等處發出寶焰光輝;精緻上品布匹及諸珍寶充滿各庫,其門自開;無鴟梟等不祥聲;悅耳美音常播諸方;人們止息無間業;諸方平坦;十字路口及諸商市地基滿布花朵;一切孕婦安全生產;娑羅林園中,諸天神現出半身合掌敬禮而安住;一切人天無非時語等瑞應。
就這樣王妃摩耶夫人意樂前往藍毗尼園時,淨飯王及神現城善醒王掃淨藍毗尼園,複以一切勝妙莊嚴具,及不可思議千百種供養充滿其中。那時,藍毗尼園出現一切地上寶室妙宮,從寶蓮盛開瓣中發出“誕生否”聲音及光輝普照,及現起十方諸菩薩從發菩提心至證得菩提境相等十種瑞征。於是淨飯王對他的侍從等發佈命令:由迦毗羅衛宮到藍毗尼園的所有道路,都當善為掃除潔淨,遍灑香水,滿布諸花。萬數樂女奏供不可思議各種讚歌及雅樂,複有多萬寶車排列展出,多萬護衛勇士守護諸方隅,以一切珍寶所莊嚴諸車輿前來迎接摩耶夫人。於是摩耶夫人安坐車中,由四大天王引拖寶車,帝釋在前面淨道,梵天王在夫人側面不時拂扇,無量無數善神齊來注視夫人胎宮樓室中安住菩薩,恭敬頂禮發願而去。摩耶夫人來到藍毗尼園中,下車後,緩步游諸林園。縱目欣賞一切珍奇花樹,平坦寬廣大地上,青草滿布猶如鋪茵,觸之生樂。為往昔諸佛母所依,由淨居天神所培植之寶光焰熾樹王,本幹枝葉皆以諸寶廣飾,盛開人天諸種奇花,妙香芬馥,懸垂染色彩綢飄帶。摩耶夫人以右手攀著這一無憂寶樹王的樹枝,作欠伸而凝視天空時,突然從右脅中放出如俱胝燈光輝映中,太子誕生了。那時,一切天空遍現諸天供物,由梵天及帝釋兩神以迦河迦天衣覆蓋太子身而取起,由難陀及優波難陀兩龍王供甘露,無數天神及天女捧持香水瓶沐浴太子菩薩身。那時,由梵天及帝釋兩天神抱起太子菩薩身升上天空時,菩薩說“將我放下”,於是兩足著地向四方各行七步,而發出獅子吼音說道:“此世間中唯我最尊。”
當菩薩從摩耶夫人右脅如天衣著體誕生時,身光勝千日光聚,普照一切世間,並照徹一切地下,光明照觸到任何一切有情,刹那間都獲得一切煩惱諸苦頓時息滅,充滿快樂。菩薩住母胎時所住蛇心旃檀樓室,當由娑婆主大梵天王攜歸梵天居處,諸梵種天神奉安起來常作禮拜供養。那時,一切果樹都開花結果,天雨瑞花,三惡趣斷流,諸有情不生惱害,諸失根者得具根(如盲得見),地大震動。當菩薩誕生的刹那時間中,四大城中,四大國王也同時誕生太子。舍衛城中梵授王誕生太子,舉國如占卜圓光顯現,以此義取名叫勝光王(即波斯匿王);王舍城中大蓮花王誕生太子,如勝妙陽光出現,並由於是美勝女後之子,以此取名叫影勝(即瓶沙王); 憍曇彌國(義為有庫)百軍王誕生太子,如日出現於世間,以此義取名叫出現(即伏陀夷王);聖王城中(有說即鄔仗那國)無邊鐵圍山王誕生太子,如世間燈出現,以此義取名叫善現。這些國王都各自誇張其子的功德。那時,釋迦城中,也誕生具賢難陀等勝族子五百人,及其他釋迦族五十萬人,與欲樂等民八百人,持名女等釋迦女一萬人,欲樂等女僕八百人,王種及婆羅門與世家女兩萬人,具足金光及白色良駒如“具贊”等駒二萬匹,勝象萬頭,寶牛六千頭等。複有以黃金嚴飾寶象二萬頭從天空狂吼,而自來到迦毗羅城中。又淨飯王侍臣名出現也生子優陀夷(佛的弟子)。贍部洲中部出生菩提樹,無熱池畔也盛開鄔波羅花,諸小洲中出生檀香林,諸山峰出現珊瑚苗。若嘿達河畔出生一棵善藏樹,一日間增長百肘,此樹日未出時,極為柔嫩,以指甲也可以切斷,日出後,雖 燃以大火,也不能燒傷。藍毗尼園中,有如蓮花堆積之塔,稱為誕生塔。為供菩薩受用,出現清潔莊嚴的林園五百處,及寶藏五百所。其他諸小國約有二萬國王各持珍寶,前來朝貢,同時臣服。有這些成果到來時,淨飯王心念:我剛生這一太子,就獲得這一切如意的成就,當以此義,取名為薩婆意達(義為一切義成)。於是淨飯王及王妃請來很多相師,問太子相時,這些相師們記別說:“今在雪山及恒河畔,與迦毗羅衛仙發源地鄰近處,出生諸釋迦眾中的這一太子。如果從俗居宮,將作轉輪王,尊勝四方,擁有七寶受用。如果剃髮披緇出離俗家,將成如來應供正等正覺佛陀。”
這樣菩薩的化身為成熟解脫無量無數眾生,而出現於世,受一切人眾及天神無量供養,在藍毗尼園中,安住了七天。當菩薩誕生時的光明普照一切世間的時候,住在大雪山的黑仙人及無惱仙人等很多具足五通的仙人,見此光明,並聽得空中諸善神發出“菩薩誕生了,將迅速成佛,轉大轉輪”,皆大歡喜的聲音。於是彼此互相轉告說:“我們願去禮拜太子菩薩。”有一些具慧的仙人說:“現在正有梵天王及帝釋等很多權威特大的天神在那裡守護以此得不到謁見的機會,等到菩薩還迦毗羅衛城宮中時,當去謁見。”此後,太子菩薩受人眾及天神無量供養,迎接回到迦毗羅衛城王宮中。那時人們依地方風俗慣例,生孩子不久,當供各自的地方神祗。依此慣例,諸釋迦種不管生男或女,都應在從古就有名叫“釋迦增盛”的夜叉神足前,領孩到那神殿中去禮拜供養。以此釋迦諸耆老齊集前往淨飯王前,請求領太子到神殿中去。國王當即准如所請,於是以一切祥瑞事相來莊嚴了諸大城。淨飯王命王妃說:“嚴飾太子身,到神殿去敬神,並為太子穿耳,裝飾以獅相耳飾,接到神殿中去。”太子說道:“諸神禮我足,無能超我上,為順世間故,令眾見我喜。”於是國王懷抱太子坐在以大象牽引的四種珍寶嚴飾的車輿中,環繞各種莊嚴儀仗,而前往神殿方面去的時候,所有釋迦族中一切兇暴頑強的人們,也都被菩薩的威光攝伏,生畏而小心安住。一切兇猛的飛禽走獸和動物,都俯首貼耳肅靜無聲地瞧著菩薩的容顏。以此稱名為“釋迦牟尼”(義為釋迦能仁)。於是太子菩薩剛進入神殿時,夜叉釋迦增盛一見菩薩來到他的近前方,他為要恭迎菩薩,也就向外走出,頂禮下拜在菩薩雙足之前。太子右足剛一步入神殿,所有日、月、及護世四大天王、與帝釋、六百童、大自在天、梵天王等各從自己方位肅立起來,都恭敬頂禮于菩薩足下,同時大地也震動起來。淨飯王說道:“諸天神既都頂禮于太子足下,以此複稱名為天中天。”於是無惱仙人及其眷屬等前來謁見菩薩的時候,這些仙人素為一切大眾所敬供,他們本來是從空中飛行而來,但是飛到能見迦毗羅衛城的時候,被菩薩的威光映蔽,使仙人們的神變退失,只好步行來到淨飯王前,請求謁見太子。淨飯王對於這些仙人恭敬供養,安設佳座,令視太子相。於是仙人們一見太子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相,都生起了殊勝信仰,心念太子何時能轉大*輪,運用神通細觀時,得知太子住王宮到二十九歲時,此後六年苦行,繼即從苦行興起而成佛,此後始轉*輪。到那時間,自己已不住世,由於見得不能領受妙法甘露而生悲痛,不禁哭泣落淚下來。淨飯王見得此情,急問:“大仙因何悲淚?是否太子有不祥之相?”仙人們答道:“不是太子有何惡相。而是由於太子決定成佛,轉大*輪。到那時候,我們都沒有自在能住於世,已經死去,以此悲淚。”這樣說後,仙人們也就在菩薩太子前發下善願,而各回本土。
這些情況,如果能很好地省思,就能對於《菩提道次第》的修要,生起特別的定解,而證明縱然獲得梵天帝釋那樣的榮體威德,及證得五通地位的仙人們,也難獲得聽受《菩提道次第》的機緣。以此得知這有修《菩提道次第》的現今時機,千萬劫中都是難逢難得的。當抓緊這僅只一次獲得的時機,勤修《菩提道次第》中所有緣念法門。
繼後,太子菩薩年至七歲時,選擇良辰,當留髮髻。擇吉在勝星降臨時,開始嚴裝。先是淨飯王為裝飾太子,以所有裝飾飾太子身,諸種裝飾卻都顯得暗淡無光。後來宮苑中的女神名叫無垢,她現出身相來說:“太子菩薩是自性相好而為莊嚴,人工造作的飾具,是不能美飾的。”說後頓時不見。此後太子菩薩,欲以工巧明諸藝術來利益有情時,由淨飯王發動太子先入學書學堂,特為太子設備極為精美的學舍。教授學童的教師名普友,別名羅刹鎧,是一位元精通一切文字書本的教師。他來到學堂,一見太子菩薩的威光,也就駭倒俯伏在地。兜率天子支賢現身出來將他牽起來,對淨飯王及所有人們說道:“太子菩薩之上,實無其他可以作師者。為了成熟有情起見,入此學書學舍中。”說後即時不見。於是淨飯王及侍從等回宮,太子菩薩與王侍從等的孩童萬名,及其中最聰慧的五百孩童同入學堂中。所持練習書法木板,是以蛇心栴檀做成,塗繪虹彩,懸掛金環,邊端飾諸珍寶。教師羅刹鎧從第一字寫到五百字而止。太子菩薩說:“這些我都知道,請為他人說吧!”教師說:“世間文字,只有這些,除此再沒有他種可以覓得。”這樣說時,太子菩薩當即宣說梵文等為空前未聞的無量無數種類文字,並開示根本字“阿”字義說:“誦阿字時,念一切法性空等空義及無我義,與一切行皆為苦之自性等出離法音,無量傳播。”太子作了這樣的文字教師,令無數孩童及其他動物二萬二千多眾,趣向無上菩提成熟道路。如同這樣,在宣說數學師有修(傳稱為帝釋之子,是太古著名數學家)的算數法時,太子菩薩說出為數學師有修過去從未聽得的多種數學。宣說“極微塵數”時,開示能知這三千大千世界,有若干極微塵數的演算法。一切人天大眾,都歎為稀有!令無數有情皆得趣向菩提成熟道。類同這樣宣說了射藝、跳躍、角力等一切技術,每種都是空前未有的。由這些善巧方便,令無量人天大眾,皆得趣向菩提成熟與解脫大道。此後,太子納受“持名女”(即耶輸陀羅)等六萬嬪妃。太子菩薩自身非貪欲所能驅使,而是由勇行三摩地幻變力,能顯見太子與六萬嬪妃,一一皆有太子安住。由這些善巧方便,令嬪妃們及無量有情皆得趣向菩提成熟解脫道。
那時,以太子菩薩本身來說,雖是決知往昔無量劫前,發心為利有情,願于人壽百歲時,出現于世作眾生依怙,持此宏願,何時當得成佛。但是十方諸佛及護善諸天神,念太子菩薩若久同嬪妃共住,將延誤度化無量眾生時機。以此再三勸請太子菩薩出離俗家,迅速示現成佛事業。由諸佛神變力所有歌音及諸樂器音中發出頌說:“由觀眾生受諸苦,願作依怙及皈處,成利眾生與親屬,此為菩薩往昔願。請憶往昔善勇行,與及為利有情願,現今正是緣熟時,祈請大仙出俗家。”由這些頌音而作勸請。又眾嬪妃音樂聲中,也發出菩薩往昔生中事蹟的歌唱聲道:“三有老病苦熾燃,極熾不滅無救怙,輪回眾生常愚癡,如入瓶中旋轉蠅。三有不固如秋雲,等觀眾生生死戲,眾生壽命如空電,如山瀑布迅速逝。”又道:“ 祈請憶念往昔行,對癡無明所蔽眾,賜無煩惱諸垢染,智慧光明正法眼。”這樣廣作勸請時,太子菩薩也思念已到迅速出離俗家的時候。
於是太子菩薩出外游觀園林,出城東門時,淨居天神化現為老人,太子觀見其衰老不堪,被老苦所迫諸過患,問侍從道:“距車不遠有一人,衰弱肉枯筋皮裹,頭白齒脫身羸瘦,扶杖蹣跚是何人?”侍從答道:“殿下此人被老迫,根衰苦迫力微弱,親眷輕蔑成無怙,不能作事如棄薪。”太子問道:“此族法耶唯彼有?抑或眾生皆如是,當速答我正理語,聞而如理思其義。”侍從答道:“此非族法非方俗,眾生至壯被老毀,尊之父母及親族,皆無解脫老苦方。”太子複道:
“少小諸人不善巧,受邪慧惑驕飽醉,
故不見老我將老,速還為何作戲遊!”
說後也就回到宮中。不久複出城南門,見病者,問侍從道:“侍者此人身色惡,諸根衰退呼吸難,四肢枯槁腹癭瘦,站便溺中此何人?”侍從答道:“殿下此人患重病,由病垂危接近死,神彩全無力氣失,將無救怙失親屬。”太子說道:
“無病亦等夢嬉戲,如是病畏極難忍,
智者觀此何嬉戲?當生苦難悲劇想。”
說後仍舊還宮。繼複出城西門見死者,問侍從道:“輿中此人眾肩抬,殘發頭上散土灰,諸人雜嚷隨哭泣,圍繞高抬是何人?”侍從答道:“殿下此人辭世死,以後親屬成永別,拋棄家眷並受用,與世長辭無見機。”太子說道:
“不老(苦)青春何可複?無病(苦)康樂何可複?
離死(苦)快活何可複?離貪明智何可複?
若欲成無老病死,然執五蘊為劇苦,
以此老病死常隨,當思善後謀解脫。”
說後也就仍舊回宮,繼複出城北門,見比丘,問侍從道:“此士心情極調柔,一軛距離注視行,身著緇衣行極靜,持缽無驕是何人?”侍從答道:“殿下此人為比丘,離貪行持律儀戒,勤求寂滅出俗家,遠離貪瞋行乞食。”太子說道:
“此言極善我意樂,出家智者所常贊,
于我有利亦利他,順樂度命解脫果。”
說後也就還宮。
後來,太子菩薩年滿二十九歲時,歲次戊子年,在孟秋七月初八日,勝星出現時,太子來到王宮善妙樓頂,向十方一切諸佛頂禮發願為利濁世諸眾生,願速成佛。那時虛空中一切菩薩及梵天、帝釋、護世四天王等一切善神,與其他夜叉,乾闥婆、天龍八部等捧持俱胝供品,佈滿空界,並由秘密主金剛手及毗沙門天王吩咐安真(義為玩五夜叉神主),于所有宮門,遣千百持械護法把守,並從王宮妙樓頂到神駿馬具贊前速搭天梯。安真遵命立即將梯搭好,於是太子菩薩從梯而下乘駿馬具贊。由帝釋開啟東吉祥門,梵種諸天神擁護在右側方,欲界諸天神擁護在左側方,梵天王及帝釋二神作前導。虛空界佈滿千百俱胝供養,諸善神搖動綾拂,護世四天王托起持具贊駿馬四蹄,迅速地經過釋迦城,及格烏達城(義為洞馬城)、力士城等處,而來到越過梅那雅城六由旬附近能斷城的悅意河畔時,天剛黎明。有一些佛教史中說:“釋迦王宮距梅那雅城有六由旬,梅那雅城距悅意河有六由旬。以此在拂曉時中,已逾越十二由旬。”到達的那一地方,有過去三佛的剃髮塔三座,就在這些塔前,太子菩薩吩咐侍從駕禦者(即車匿)道:“你將我的服飾裝具及駿馬具贊帶回諸親眷屬之前去吧!”駕禦者淚如雨下說道:“太子在王宮中,有萬眾侍眷共處,如何能獨自隱居寂靜山林中呢?”太子菩薩說道:
“眾生生時獨自生,如是死亦獨自去,
痛苦亦由獨自受,輪回自來無侶伴。”
於是太子菩薩自己將發剪下。向空拋去時,當由帝釋從空中接著,帶回三十三天,作為諸天神供養之所依,每年也都盛開一次“供養髮髻節會”。菩薩繼複想到自己所穿特殊的迦屍迦衣,不合出家規,意樂穿緇衣的時候,由帝釋將往昔諸仙人為菩薩出家因緣,祝願留下的緇衣取來,供于太子菩薩之前。仍由帝釋將迦屍迦衣捧在頂上,回到三十三天界中,奉安供養,仍是每年開一次“供衣節會”。據說在那裡有下發塔、接受緇衣塔、及侍從駕禦者回宮塔等三座寶塔。菩薩想到他所到地點,距釋迦城雖有十二由旬(一由旬等於一百里)之遠,但仍嫌接近,感覺不妙,於是渡恒河前往摩揭陀國。就這樣我們的宗師,他對於轉輪王的一切榮華,視如糞土而拋棄,甚至連飾服之微,也都拋棄了,現出家相而行乞。這是示範教誡應化眾生,應當效法他那樣的做法。即是前賢行傳,取作後學眾生的修行道用。以此意樂修行菩提道次第心要的人們,應當憶念宗師釋迦牟尼的這些清淨事業行傳,最初應不留戀任何近鄉本土,決心舍離,而入佛門出家,如山中飛禽野獸那樣無所積蓄牽掛,在以行乞生活中,勤修菩提道次第心要。因此,應數數思念宗師釋迦牟尼這些淨善行傳,能知取作自修的道用。
繼後,菩薩前往王舍城中行乞時,被影勝王(即瓶沙王)同他侍眷等看見,認為稀奇而到菩薩近前仔細觀察時,認識是太子一切義成,心中難忍而昏倒在地。蘇醒轉來頂禮太子而請求道:“我願以一半江山供于殿下,請殿下作我助友,以後再不必去到山林住在那草鋪之上。”
菩薩答道:“峰巒重疊成廣大,巍巍雪山風能摧,
我心堅依解脫道,貪欲之力豈能搖。”
於是菩薩去到諸仙人所居山林中,那些苦行仙人見得菩薩任做何種苦行,都能不斷倍增行持的時候,他們歎為稀有,互相說這人決定是一大沙門,以此這以後都稱菩薩名號叫作“大沙門”。繼後,父王淨飯聽得菩薩無一侍僕獨自行遊的消息,他差遣了僕從三百人,及姨母王妃(佛為姨母所養大)複從神現城派遣了侍僕二百人到菩薩那裡去。於是菩薩也就同這五百侍從一起修行時,繼想到寂靜山林中,使用這樣多的侍從,是很不妙的,也就將一般大眾都遣返回去。為顧全父王及姨母的情面,預知中有五人善根深厚,遂將憍陳如等五人留下,作為侍從。繼後,菩薩去到尼連禪河側邊的一株大樹前,坐修苦行。最初每日食麻米一粒,漸次連一粒麻米也斷絕不食,結跏趺坐,專住三摩地,苦修六年之久。就這樣運用這六年苦行,成熟了十二那由他零六十四俱胝數的天神及人眾於三乘之中。那時,從諸天到龍神之間,所有八部諸神,於日夜中都前來供養而發願。人天大眾由他們廣大的信解力,得見菩薩住大寶宮殿中,享受禪樂。並在宣說人天諸法,作諸成熟事業,而不斷說法。一般有情所見,則是如上所說那樣的苦行。菩薩以苦行方便調伏了四兆二億外道仙人,使他們趣向菩提成熟大道。繼後,菩薩想到只修苦行,是不能成佛的,應當依遠離二邊的中觀道,而成佛陀果位。十方諸佛也再三勸請菩薩從苦行中起來示現成佛事業。於是菩薩從苦行而起,恢復自然的呼吸,食用飲食使體力增長。繼在尼連禪河中沐浴身體,披用糞掃衣。菩薩為了使往昔長遠發願的市女勒傑瑪(義為善供女),及迦多瑪(義為喜力女,梵言難陀波羅)二人的福資圓滿,與自體光悅氣力充沛,示諸應化眾生相好起見,就前往二女住處行乞。時在四月十四日,由二女以千牛香乳所做乳糜,用金盂盛滿供于菩薩,菩薩為令二女圓滿菩提道法,全盂乳糜不留一滴完全受用後,金盂墮尼連禪河中,龍王大海為了奉安供養而取去,帝釋當即化為金翅鳥奪取金盂,複現原形而攜金盂回三十三天界中,以後也就興立金盂供會。獅子座由龍女拿去奉安供養。二女從初供菩薩至受食後,雖未做如前所有那樣供食,然而菩薩剛一受完乳糜,立刻身體光悅、氣力充沛,如前以三十二相,及八十隨形好而為莊嚴。此外,由天龍八部等六十俱胝多數神眾,各自捧持飲食,前來供養菩薩。菩薩運用加持,使彼等各不相見,只見菩薩受用各自所供食,令彼神眾都趣向菩提成熟大道。
於是菩薩觀察應于何處現證圓滿正等正覺時,諸善神啟請菩薩前往尼連禪河西岸,有地名“金剛座”,為過去三世諸佛現證圓滿正等正覺之處。菩薩自己也認為應當是那樣,於是去到金剛座菩提樹王下。那時,由天神之子地賢等地行諸神掃淨“東清”(地名,義為大千成佛處大園地)遍灑香水;由捧盤及持鬘諸夜叉神普降花雨;護世四大天王供金網鬘;帝釋供尊勝妙宮以網鬘為莊嚴。夜摩天神供吠琉璃網鬘;兜率天眾供珍珠網鬘;化樂天眾供閻浮提金鈴網鬘;自在天神供天界珍寶網鬘以蓋覆。由諸風神及布雲神眾掃淨從尼連禪河到菩提樹間道路,灑以香水。“東清”那裡所有的樹木茂林,及所有初生下地的嬰孩,都傾向菩提樹王方向,而俯低其頭。諸欲界天子都排列在那裡約一俱盧舍以內的道路上,在道路左右兩旁神變現出體積約七株多羅樹高大的臺階,在那上面滿布寶網瓔珞,及天界寶傘、幢、幡等以為莊嚴。每一箭距離都有七寶多羅樹,樹高出臺階,以寶珠串相接連,多羅樹兩兩之間有香水池,金沙鋪底,池中開滿鄔波羅花,池邊沿繞以寶階,有七寶階梯以為莊嚴。孔雀及各種水鳥發出悅耳聲音,飛翔于池中。道路中各有八萬天女遍灑香水,及鋪設香花。一切七寶多羅樹前,安置有八萬天女捧持諸寶莊嚴具沉檀香爐,及五萬歌唱天女排列其間。於是娑婆主梵王——大自在天王吩咐諸梵種天神等道:“這位大士為了圓滿往昔誓願,去到菩提樹前。你們都去做供養吧!”並摧動由欲界諸天神以無量供養莊嚴成佛處,及由色界諸天神以七層金蓮臺階圍繞這大寶自性的世界,複在前往道上,幻化出七乘寶車;又由六十俱胝天女以眾寶鋪設金剛座處,成為如勝妙莊嚴的樂園那樣。大梵天王自己也刹那間來到成佛處,以神力使地基成為七寶莊嚴平坦地基,觸之能生大樂。如是有十方的帝釋、及梵天王及護世諸神也將這一成佛刹土,以千百佛刹莊嚴來作莊嚴。諸菩薩眾也以無量莊嚴的佛刹各種莊嚴來莊嚴這一成佛刹土。守護菩提樹王的天子鄔卡裡等十六位,在菩提樹八由旬的周圍,環繞以七重七寶臺階,及七重多羅樹行、七重小鈴寶網、七重寶鬘、七重金板、金飾、金蓮等以充滿其間。竹林天女等護守菩提樹王,四天女也美飾菩提樹,燦爛奪目。內層中以七寶臺階、多羅樹行、鈴網、寶鬘等多七重以作圍繞。
於是菩薩在過午時間,前往菩提樹下時,由足心放出光明,光明所照,三惡趣頓時斷流,一切眾生立消苦惱,具足安樂;一切佛刹皆得顯現,而獲遍游諸佛刹;天樂齊鳴;天雨瑞花;由廣大莊嚴路去到菩提樹下時,任步何處,步步蓮花生起;大地如響銅樂器,每步錚錚發聲。就這樣菩薩來到了菩提樹下時,心念過去諸佛是以草鋪座而安住時,有淨居天諸天子也啟請菩薩照那樣做。天王帝釋得知菩薩心念,立刻從香山采來軟如棉,觸之生樂的吉祥草一擔,自己化現為名吉祥的賣草人形相前來供草。菩薩接受其草,為了圓滿成熟賣草者吉祥的善根福德起見,當菩薩看見吉祥在路右邊割草時,菩薩說道:
“吉祥速以草予我,今日此草成大義,
降伏一切魔軍已,菩提正覺現證得。”
由於賣草人吉祥往昔生為家主具慧時,在毗婆屍佛前,供養發願之力,他聽菩薩所說,極生歡喜,而以形如孔雀頸毛右旋、香氣撲鼻、觸之柔軟的吉祥草一捆,供獻于菩薩之前,而祝願道:“由草獲得如往昔,諸佛所證菩提道,大士得受功德海,願先度我亦成佛。”於是菩薩繞菩提樹七次而頂禮,為滿一切下劣有情信願,為以草敷座即便知足,為隨學往昔諸佛起見,菩薩自亦于菩提樹前,以草端向內敷座時,草一下落立即成為不亂、不薄、不厚、團敷合規。菩薩想念由此瑞征看來我決定成佛。就這樣菩薩以草鋪敷座上,結跏趺坐,端正身體,安住正念,面視東方而說偈道:
“何時未獲盡苦際,直到未證正覺間,
彼時雖至命終時,亦不起此跏趺坐。”
於是從十方刹土中,無量數菩薩齊來集會。這些難以數計的菩薩眾各各變化出種種神變,如變化出寶華宮殿,身出千百彩光,發出如日般的光明;大地震動,頭頂四海向大地遍灑香水,供寶明燈,從所居天空捨身而下,變為花鬘,以覆三千世界,從一一毛孔中湧出那由他數經語,變現巨大身體,捧護菩薩而住半分菩提樹枝葉,手捧山嶽,足涉海水,擊大鼓聲遍十方俱胝刹土,傳出“今夕菩薩成佛”的聲音等神變。諸方刹土中所住諸佛皆伸其右手祝道:“願勝大魔軍。”
於是魔王發動俱胝魔軍,向菩薩降下如雨般的諸種損害兵器,驚擾菩薩,阻礙成佛。菩薩由吉祥紋彩所莊嚴的心間,具足堅如金剛之定力,觀一切法如幻。以此諸魔等不能擾害,無所動搖。為使諸魔力消退,菩薩示現直入魔軍諸頭目中等神力,諸魔逃散。逃後繼想,什麼也不是,重來進攻,向菩薩猛擲各種兵器,都變為花蓋,及寶花宮殿;向菩薩噴出毒烈火焰中,都生起朵朵八葉蓮花;菩薩以右手摩自頭上,諸魔則見菩薩手中持有生焰利劍,恐懼而逃向南方。繼想什麼也不是,重來進攻,所有向菩薩猛擲各種兵器,都變為花鬘,以莊嚴菩提樹王。就這樣魔王見得菩薩功德,心生嫉妒與瞋恨而向菩薩問道:“比丘何故坐樹下?”菩薩答道:“為求無上智慧故。”魔王又道:“喂!太子,你起座去治理國政吧!你只有這點福德,豈能獲得解脫。”魔王邊說邊向菩薩擲來大輪兵器,然而近菩薩立即化為花朵;諸魔軍向菩薩擲來山嶽,也都化為團團花簇。菩薩答道:“魔王,汝不過以一次無遮大施的功德,獲得欲界天自在魔王而告終。我于三大阿僧只劫,廣修功德,曾經做百千俱胝那由他次數無遮大施。為利一切有情,對所有當施者,已做難能的普遍施捨,以此定得無上智,絕沒有不成無上智的可能。”魔王大聲嚎道:“如你所說那樣,我由昔一次供施的因緣,而獲得欲界自在主的證人是你了!那麼,你為證得無上智,而做了三大阿僧只劫的供施,有誰作證呢?”於是菩薩以具大悲心力故無懼怯,當即以其具足輪紋及吉祥相的右手摩遍全身說道:“所有一切世界中,一切諸佛證知此情。”並立以右手按地說:
“此地為我作證:
此地為諸眾生居,動靜平等無親怨,
此地證我當速作,我無欺誑之證者。”
菩薩右手剛一按地,大地立刻發生六種震動、十八種征相。具足衣飾莊嚴的大地女神示現母,及其千百俱胝神眷一時俱知,從地湧出。地母現出其從臍以上的身相,向菩薩合掌敬禮而說道:“大士,如你所說的那般情況,我真實看見,我等是你的證人。”地母並對魔說道:“魔王,薄伽梵所說,真實不虛。”說後也就不見。以此魔王非常恐懼,默然無言,從頭難堪到心坎裡。那時,從菩薩以右手按地聲中,發出徹底消滅聲、嘲笑聲、誅殺聲,魔王及諸魔軍都聽得這些聲音。魔軍中有千百俱胝那由他數的魔眾複聽到:“在這大士前,皈依求救吧!”的偈語聲音,都驚倒匍匐在地說:“求在大士前,皈依得救。”魔王及其魔軍雖因驚懼急欲逃遁,然而已不能逃走。菩薩放出光明,使魔眾從恐怖中而獲解救。
於是魔中從屬有八十俱胝那由他眾多的夜叉,及其他九十九俱胝那由他眾多的魔天神,都發菩提心;有八萬四千往昔多生修行天神,獲得無生法忍。那時,大地發生六種震動,薄伽梵從身中放大光明,普照世間,諸方朗耀;並使三惡途諸苦頓息;諸無暇流斷;一切有情瞋、驕、怨恨不能損害。就這樣薄伽梵剛一證得一切智,金剛手即安住其心中,以一百零八稱號而作讚頌。一切如來對金剛手贊說:“善哉!”諸天子說道:“善友們,這位大士現證圓滿佛陀,散花慶祝吧!”熟悉過去的諸天神則說:“未作指示之前,暫不散花。”那時,十方諸佛贊道:“善哉!如來現證圓滿佛陀。”同時伸其右手作勢慰問道:“身無疲勞得安息,不勞而證勝菩提,自覺一切法自在,是否如是請答言。”同時分光現出化身諸菩薩,齊來供獻覆蓋成佛道場具足大光明網的諸種寶傘,他們于薄伽梵釋迦牟尼座前,恭敬頂禮而如法供傘。於是薄伽梵仍結跏趺坐,騰身七多羅樹量高空而說道:“道流已斷,諸苦已息,諸漏已盡。”由此,一切天子始齊散花供養。於是淨居天諸天神齊供沉檀末香;光音天神齊供寶傘寶幢;梵天眾齊供寶網;魔天子諸善神齊供寶蓋;自在天神齊供金蓮花;化樂天神齊供懸彩;兜率院天神齊供天衣網縵;夜摩天神齊供香珠鬘;帝釋供塗香;四大天王供各種香花;空中諸神齊供小金鈴網;天界諸天神齊以花敷大地,供而作贊,將菩提樹王莊嚴的十分美妙。就這樣遍滿虛空的諸菩薩齊來供佛作贊。佛世尊自己也說偈道:
“予樂拔苦福業成,為成具福有情意,
降魔速獲大菩提,現證涅盤寂滅樂。”
就這樣世尊示現成佛事業,是為利應化眾生,而示現殊勝化身的事業,佛世尊本來是於無數劫前,早已成佛,這在前文已經說過。《大悲蓮華經》中也說:“世尊本來於不可說無量劫前,早已成佛,名頂髻王佛。為利此間濁世諸眾生,而示現殊勝化身事業,直至有情未盡際間,將不斷示現化身事業。”以上成佛情況,是就一般共通成佛情況來說的。
如果以不共密道成佛的情況來說:則是於四月初八日,安置異熟身(即粗分身)于尼連禪河畔後,而由意生身(即細分身)上升色究竟天,入住金剛界大曼陀羅中,由五現淨門而示現成佛事業;這是《瑜伽相續部》中所說的。《無上瑜伽相續部》中所說:則是入住密集曼陀羅中,由菩提金剛灌俱生智灌頂,微細二現皆得清淨,而現起雙運身;降魔時,是現起紅黑大威德金剛身,而說大威德諸密經等不可思議的無邊密法。
就這樣世尊年滿三十五歲時,在甲午年四月十五日黎明拂曉,示現成佛後,一七日中,仍安住菩提樹下;二七日中,遠遊三千大千世界;三七日中,注視菩提樹王而安住;四七日中,往遊四洲東西界大海間而安住;五七日,住在“取捨龍王”住處;六七日中,前往尼拘盧陀樹前,令很多風神羅刹,獲得趣向菩提成熟大道;七七日中,安住化樹林苑中,攝受商主迦貫、桑波(義為善友)二人,受用二人所供食。那時,四大天王各供佛一石缽,佛加持令成為一缽,即用此缽而受食。繼為利二商主,作吉祥頌以授記成就菩提。於是薄伽梵佛世尊想念如自所證甚深法義。極難領會!不是一切辯證者所能辯證的行境。而說偈道:
“智者證知此慧時,說與他人莫能知,
當安住於瑜伽中,從而精行仍安住。
深靜光明無為境,此甘露法我證得,
我雖欲說他不知,不如默然住林藪 。”
佛世尊說出這些偈語,心中想默然安住的時候,十方刹土中,所有無量無數諸菩薩,及無量無數善神都齊來請佛說法,特別是三千世界娑婆主——大梵天王前來請佛說法。由於領會到佛世尊默然不語的原因,大梵天王仍返他的住處。佛世尊為了使其他諸有情對法生敬,及由梵天王再再勸請,諸善更能增長;與及宣說甚深法起見,暫時默然安住。大梵天王知道此情,當即策動帝釋,大自在天等欲、色二界很多天神,齊來佛前,勸請說法。就這樣勸請,佛世尊仍然表示說法很難、很難的態度,不願說法。大梵天王頂髻知佛密意,于黃昏時分,有六萬八千梵天眾圍繞而前來佛世尊前,合掌禮敬啟請道:“昔摩揭陀所出法,有垢染故知不淨,請啟甘露大法門,證無垢染作宣說。能仁法燈除黑暗,諸如來幢由佛樹,演說妙法時已至,請佛發出獅吼音。”佛世尊答道:
“大梵天王我今已,消滅諸過成正覺,
此法非是彼有貪,纏縛諸眾所能知。”
梵天王複請道:“此世間中諸根器,利鈍中庸與易調,眾生若未聞正法,將退失故請說法。”並贊說佛往昔為求正法,曾舍數以千計的頭顱。梵天諸天子也啟請道:“薄伽梵往昔生為妙色等五王,及烏達那仙人時,曾經行那樣的苦行,現在佛世尊已究竟圓滿法海,法燈也正當朗照的時候,何故不願說法,而欲涅盤?”佛世尊答道:
“梵天我啟甘露門,誰樂聽聞故猶豫,
人眾難獲妙法機,我今當略說正法。”
佛世尊說後,應允說法。
於是如來思念說法時,諸天子歡聲雷動地贊道:“無比薄伽梵今允轉*輪,以此將獲饒益與安樂。”菩提樹神法欲等四神請示佛世尊道:“世尊將於何處轉*輪?”佛說:“婆羅尼斯(即鹿野苑)。”樹神稟說:“那邊人士不多,以此請往他處轉*輪。”佛說:“婆羅尼斯為往昔諸仙人的住所,在那邊我昔作過千百俱胝次數的供施,以此我當在那裡初轉*輪。”於是佛世尊前往婆羅尼斯,路逢外道優婆伽時,優婆伽見佛相好莊嚴,驚而問道:“瞿曇!你之諸根極靜明,行此梵行從何師?”佛答道:
“我無任何師,亦無與我等,
唯我成佛陀,已是無漏者。”
優婆伽又道“瞿曇!你許自己成佛嗎?”佛答:“正是。”複問:“往何處去?”佛答:“我將前往婆羅尼斯,到彼光明城中去,對諸如盲世間中,發出無等大光明。”
於是佛世尊經過迦屍迦而來到婆羅尼斯城中乞食,當走到落仙林中時, 陳如等五人遙見佛來。共相私約說:“沙門瞿曇,退失應離多食的苦行,今既來到這裡,我們對他不做何語,不當起坐,不應作禮,不為敷座。” 陳如等這樣私約,是心中不承認釋迦為修苦行的瞿曇。等到佛世尊剛一來到惡瀑泉邊五人住處時,五人被佛德容威光所攝伏,在座上戰慄不安,都毀了私約從座起來。 陳如首先對佛恭敬承事:阿說示(義為馬勝)前來迎佛,為佛捧持法衣及缽;波敷(義為焰燃)為佛敷座;摩訶難(義為大名)為佛獻腳凳;借藏(義為具賢)為佛獻洗腳水,而啟請道:“具壽瞿曇,你來到這裡太好呀!請坐於敷設的座上吧!”於是佛世尊坐於敷設座上,五人特別對佛以“具名”、“具種”、“具壽”等詞句來稱呼。佛世尊說:“汝等對如來,不必作這般稱呼,這樣汝等將受長遠痛苦。”問佛道:“瞿曇!你以過去那樣的做法及苦行,都不能得超上人法的話,那麼,以你現在這樣的行持還能得到嗎?”由於他們說出這樣不願意的話,以此佛世尊開示道:“由於出家不應依彼二邊。何為二邊?一是對諸欲來說,凡是勤行順隨嘉許減欲的一切下等、卑賤、惡劣等苦行;二者凡是由於勤行自苦疲勞,而損害聖道的一切苦行。你們不依這樣的二邊,就將獲得開中道與智慧眼、寂滅、神通、圓滿菩提、涅盤等。何為中道?即八聖道分。”
於是佛世尊思惟在這落仙地區中,於何處轉*輪時,何處是往昔諸佛轉過*輪的地方,那裡也就出現了一千七寶座;梵天王也在那裡陳設起寬廣四萬二千由旬的獅子座,如像這樣其他梵天、帝釋及菩薩等各有十俱胝數眾,也都陳設了那樣的獅子座;所有地上的天界諸神也變化出美妙悅目,寬廣七百由旬的轉*輪大院,並於上空以寶傘、寶蓋等而為莊嚴;欲界天諸天子供獻八千獅子座,請坐於其上而轉*輪。於是佛世尊為禮敬往昔諸佛,繞行了三佛座後,也就如無畏獅王般登第四座上結跏趺坐。諸梵天、帝釋、菩薩等眾也都示現坐於獅子座上,五比丘也在如來座前頂禮後,依戒律規矩而坐下。那時,佛世尊從身中放出光明,照觸六道有情,頓時諸苦流斷;發現出十八種大征相;娑婆世界大地,頓成平坦;一切眾生,皆具慈心。光中發出那由他劫中諸佛成就時,所有聞法眷眾為聽大法急速來到此間的號召聲音時,所有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即非天)、迦樓羅(即金翅鳥)、緊那羅(即人非人)、摩睺羅伽(即大腹行)等八部諸神也都知道,而來到佛前;所有十方無量無數菩薩也都來到佛前。總之,轉*輪處,遍滿“東清”沒有絲毫空隙。於是由所有從十方來此的諸眾,及這裡娑婆世界中梵王、帝釋等權威諸神都頂禮佛足,而啟請為成熟眾生轉大*輪。梵天王啟請道:“世尊醫王請為千百煩惱疾病所纏諸眾生,轉正*輪,令得解脫;請分賜七聖財以引導,而轉大*輪;請圓滿意願,無有病染轉勝*輪。”這樣說後,當以往昔諸佛所納受過的,閻浮提金所制具足萬道毫光的千幅輪,供獻於佛世尊的座前,而請轉大*輪。於是遍虛空界諸菩薩,及以八萬天子為首的天龍八部,與及 陳如等五人,及前來聞法會眾都肅靜無聲,仰瞻佛顏。於是佛世尊在天明時,呼五人中善賢名,而誦說四諦諸名稱及其取捨,與完全明瞭當斷,而趣向實修的大道——八聖道分,斷離二邊的中觀道十二門,而轉此類大*輪。從佛語聲中,發出隨類得解的語言,各各都能聽得適合根機的各別及共通的三乘要法。
轉*輪會中,所有九十四百千俱胝那由他數的會眾,對四諦名稱,都各各得解。如諦所有攝集的密意來開示的法要,使長老 陳如,及日光等八萬神眾,證得離垢法眼。於是佛世尊對 陳如問道:“你遍知這一切法否?”答道:“佛世尊,我已遍知。”由此對長老 陳如稱呼為“遍知 陳如”。以此法緣於世間中,三寶也就成立。諸天也齊聲歡呼道:“善友們!佛世尊在婆羅尼斯三次誦說,而轉此世間中誰也未能的十二法門大*輪。由此諸天增盛,諸非天衰弱了。”於是佛世尊二次對 陳如等五人,複宣說四諦法。由此法緣,令 陳如從有漏中,心得解脫,而證得阿羅漢,那時,這世界中,阿羅漢 陳如,連同佛世尊自己共有兩位阿羅漢。其餘的四比丘——阿說示、波敷、摩訶難等也都獲得見諦。就這樣五人獲得智慧通達時,所有外道相,及所樹幢,立刻消除,都剃髮披三衣,持食缽,受具足戒成為正式比丘。佛世尊也贊說,諸持僧幢眾中最尊者,為遍知 陳如。於是佛世尊複為其餘四比丘廣說“色非我,而是苦,是無常”的教義。由此法緣,四比丘也都證得阿羅漢,即時這世界中共有六位阿羅漢,也就是五比丘連同佛世尊自己共六位。從這樣開示法要中,有一百四十俱胝天神,及世人八萬四千人獲得見諦。就這樣佛世尊的美妙梵音,響徹十方刹土,所有十方諸佛薄伽梵,都默然無語而安住。諸佛前恭敬承事的大眾於佛前問道:“為什麼薄伽梵這樣默然無語呢?”佛說:“薄伽梵釋迦牟尼現證菩提,而轉*輪,因此無語。”由佛說法因緣,有一百俱胝眾生發菩提心。世尊現證圓滿佛陀後,表示很難說法的態度,經再三請求而始說。說法時,最初不宣說甚深空性等教義,而開示應當披法衣,及過午不食,與不墮衣食二邊中等戒律儀學處;繼說四諦法,而四諦法中複先說苦諦,對於苦諦四法類中,複先說無常。
對於這些情況,研究者如果能很好地尋思,那麼對於菩提道次第的進修,會獲得堅固定解。也才能知道最初應當依止萬德之本的善知識也不能隨便依止,弟子應很好地觀察對方是否具足德相後,當依止一位具足德相的上師。而上師對於弟子,不作觀察,不管是誰,都向他說法,也是不可的。以此應很好地觀察弟子合不合法器。對弟子說法時,複應當如賢母養育其愛子,如良醫視病給藥那樣,觀察應化眾生的根機後,漸次淨治其身心。複應當對於一切善法之本——清淨戒律,先作開示。而此中複應當先開示轉變此世心,與及從輪回中轉變此心之方便。總的是為一切有為皆無常,特別是此有漏身為無常等教義,宣說後令不貪戀於此生,而生起希求後世利樂的心思;並生起不貪戀於一切生死輪回,而希求解脫的堅定思想。這樣的心思生起時,才認識輪回之根——集諦;由此漸次應當導示進入上士道等理得知後,也才能知道將佛世尊的清淨行傳取作道用。
在佛世尊初轉*輪處——婆羅尼斯落仙林中,天神及五比丘等具信人眾建築起了一座初轉*輪塔,其形四方,有四層級,每一層級四方突出處,開有四門或八門、或十二門、或十六門,這也即是為過去諸善巧人士傳為美談的迦屍迦城轉*輪塔。繼後的時間中,佛世尊漸次前往他處,宣說《律經》、《正法念處經》、《普曜經》(或稱太子遊戲經)、《一百羯磨》、《佛本生百事》等屬於初轉*輪的一切經藏。
就這樣佛世尊現證圓滿佛陀後,同 陳如等五比丘及耶輸陀羅等五近傳弟子前往王舍城,攝受舍利弗及大目犍連與其徒眷五百人,與及大迦葉等難以數計的大德尊者。由此美譽傳遍大地一切方隅時,淨飯王聽得這般情況,心中無量歡喜!極思謁見佛面,屢次遣使請佛返迦毗羅衛城。佛世尊觀察已臨到度化淨飯父王,及姨母眾生主母,與甘露飯王、斛飯王、羅睺羅、阿難等很多釋種的時候。於是對來使優陀夷說,可應允前往迦毗羅衛,但是如來同比丘僧眾不住王宮中,都得住在最勝城寺廟裡。這樣吩咐後,遣返來使。於是佛世尊吩咐大目犍連道:“比丘們,薄伽梵前往迦毗羅衛城中,父子相見時,你們將見到父子相見而生歡喜,大家都披著法衣吧!”諸比丘遵照佛所吩咐而做後,佛世尊也就同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一起來到若嘿迦河畔,鄰近迦毗羅衛大城時,淨飯王聽得這樣消息,於是將從若嘿迦河到尼拘盧陀林之間的道路都莊嚴起來。在寬廣的處所,滿設各種光彩奪目的座位,清除了迦毗羅衛城地基上的一切碑石、磚瓦、沙礫等後,遍灑沉檀香水,佈置香氣芬香的香爐,懸掛很多懸彩。淨飯王吩咐諸釋種道:“你們準備起你們的一切美妙騎乘吧!什麼原因呢?由於今天我們將瞻仰最尊薄伽梵的美妙尊容。”諸釋種答道:“大王,太好呀!遵命照辦。”諸釋種也就很快地準備起了美妙的車乘。於是淨飯王再將從迦毗羅衛城至尼拘盧陀林園之間的去路,平整後鋪淨沙,滿布香花,高掛懸彩,佈置很多舞蹈者、歌唱者、武衛力士,捧持瓶鼓等人。淨飯王乘坐車乘,有八萬釋迦青年從而圍繞,具足德威,浩浩蕩蕩而來。有一類釋種所乘的車是藍色,而拖車的馬及其裝飾小鈴網鬘也都是一律藍色,並以身著藍色服飾的侍眷從而圍繞。甚至傘、劍、頭巾、寶拂、鞋靴等也都是一律藍色。身披整方藍布、手持藍色飾具的諸僕役們作諸服役,有很多飾藍色裝的執鞭者從而前導,高豎藍色幢,每一車乘複有飾藍色裝者一百人從而圍繞。如像這樣有一類釋種飾黃色,一類飾紅色,一類飾白色,一類飾雜色。而每一車馬等都隨其飾色而為莊嚴。在每一車乘之後,有飾金的大象八萬匹,其上豎金幢,覆以金瓔珞,置有七寶小亭亦共有八萬座。象隊後面,複有金飾馬隊八萬匹,飾以金鈴網路,及七寶飾具亦有八萬,這樣列隊前來。就這樣諸釋迦種如眾星拱月般,從而圍繞淨飯王浩浩蕩蕩而來時,佛世尊一見這種情形對比丘眾說道:“諸釋種從迦毗羅衛而來,好像前往三十三天樂園那樣的盛況。”於是佛世尊有善妙五比丘,及耶輸陀羅、優陀夷、優樓頻螺迦葉、迦耶迦葉、那提迦葉、大迦葉、舍利弗、大目犍連等首要大弟子等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從而圍繞;複有前來集會的四大天王,及阿修羅主妙織等神,總之,所有欲色二界的諸天子,大力神等也都齊來佛前。
佛世尊知淨飯王有極大貢高我慢,如果徒步前往迦毗羅衛城時,諸釋種對佛將生不敬。這樣想後,示現四方出火、放光、出水等神通來作調伏。於是佛世尊騰升虛空約七多羅樹高處而安住,諸比丘騰升虛空約六多羅樹高處後,也就禦空而來到淨飯王迎佛的會場。頃刻間佛世尊在約一人多高的空中向前而來,右有梵天王,左有帝釋侍佛兩旁;僕從中四種欲界天神撐傘執拂;東西方隅,四大天王合掌恭敬而向佛;諸天神以七寶樓閣遍佈虛空中,並供香花及香末,齊唱讚歌,天樂齊鳴,從各種香雲中,降下濛濛香雨。淨飯王見得這樣多的比丘,及這些神變,昏昏然不知誰是佛世尊,向正在為他服役的侍從優陀夷問道:“這樣多的披著袈裟的出家眾中,誰是太子呢?”優陀夷指佛世尊說道:“這位即是薄伽梵。大王請看吧!”由於佛的神力,令人天交接,兩兩相見。淨飯王見佛,同時也見到供養佛世尊的諸天神,及諸天神所佈滿天空的七寶樓閣,歎道:“以薄伽梵來說,其為稀有!他在太子時代,我對這一法王曾作管理。那時的太子,看啦!就是前面的薄伽梵。我不過權威人眾,而以人眾為侍從而已,薄伽梵德威人天,人天二眾都成為他的侍從。”住居在迦毗羅衛城的諸釋種,由善根的驅使,都齊來想看是國王向太子頂禮,或許是太子向父王頂禮,於是淨飯王身著無價珍衣,以右膝著地,他的寶髻及寶冠接觸佛足,俯首頂禮而作頌道:“廣大智慧薄伽梵,威儀足下禮三遍,佛誕生時地大震,身光照除贍洲暗。”就這樣淨飯王敬禮于太子足下時,諸釋種怪而說道:“這是什麼誓約?”都不生信。淨飯王對諸釋種說道:“具智的親屬們,我剛才不是頂禮在太子的足下,而是我和太子作了三次禮節。”他這樣通知諸釋種後,佛世尊運用神通來作調伏,於是在比丘僧眾那裡,由欲界諸天子陳設八萬獅子座,敷以各種天衣而請安坐;諸欲界天神於座上升起天界寶蓋,並在大會場中改鋪各種天衣。於是淨飯王聲嘶心急,淚水盈眶地作偈問道:“此諸無量莊嚴宮,從父王我居國中,如何盡是彼蘭若,有威可畏諸人住?”佛世尊答道:“人王欲問為何顰,皆從俗家解纏縛,得入十種聖者位,此諸能者各安住。”父子兩人作了這般談論後,由此淨飯王也才心中歡悅,複在佛前頂禮而說道:“如來是一切遍知的。”說時淨飯王心中想到,我的太子獲得這般功德,這也算是我很好的收穫。
於是佛世尊當即在尼拘盧陀林園中,宣說適合這般眷屬根機的正法,由此白飯王等所有七萬七千釋種,皆獲得見諦。第二天佛世尊前往“梵眾圍繞園林”中說法,由此斛飯王等所有七萬六千釋種,皆得見諦。釋迦甘露飯王的太子阿難(義為慶喜),滿六歲時,相師們記別說,這位太子將是承事薄伽梵的侍者。以此甘露飯王無論如何不想使他去到薄伽梵的眼前,而將太子送到毗舍離城與迦毗羅衛城的中間地方。佛世尊預知此情,為阿難而前往迦毗羅衛。甘露飯王將阿難藏在一間小屋中,佛世尊運用神通,使屋門自開,阿難突然出來,手持塵拂,為佛世尊拂塵。他緊跟在佛世尊之後,誰也阻攔不了。以此甘露飯王只好擇吉設宴,備好騎乘之象,飼象以優曇花束,令阿難坐於象背,然後遣送他到尼拘盧陀林園中佛世尊的座前去。這樣做的時候,有相師記別說,這位殿下將成為持聞第一。佛命從十力迦葉尊者前出家,阿難從此以後仍隨侍佛前,恭敬承事,喜受佛教。第二天,佛世尊也就在若嘿達迦林園中說法,令甘露飯王等釋種七萬五千人,獲得證果。而提婆達多(義為天授)卻對佛口出不敬之語。繼後,淨飯王迎請佛世尊進午餐,佛受午餐後,淨飯王捧奉金沙瓶,並將尼拘盧陀林園供佛。佛世尊當即回向其所供功德後,而往林園,也就在尼拘盧陀林園中安居修夏。淨飯王與諸釋種圍繞佛前,每日三時在佛前聽佛說法。
那時,淨飯王由於心中還存在著怯弱和極喜的心情,以此未得證果。佛世尊為了淨治淨飯王只想我的兒子是唯一大神通,而生極喜的心情起見,命大目犍連前往淨飯王宮中,示現各種神通。王為設座請坐後問道:“大目犍連,其他聲聞弟子中,還有你這樣的大神通嗎?”答道:“其他聲聞弟子中,還有很多有大神通的。”由此淨飯王知道不僅是我太子有大神通,其他也有大神通,而掃除了極喜的心思。佛世尊複為了淨除淨飯王見佛往日有人、天、非天等眾前來供養,而現在只有人眾來供養,由此而生的怯弱心情起見,因而想為天眾說法。帝釋知道此情,當即命令天子毗首羯座,在尼拘盧陀林園中佈置了四寶樓閣,陳設各種寶座。林園四門有四天王把守。於是迎請佛世尊到園中,有欲色二界諸天子,及龍王、藥叉、乾闥婆、阿修羅、大鵬王、緊那羅等神從而圍繞,諸聲聞大弟子也隨在佛前,複有六萬羅刹眾集在週邊。那時,佛世尊坐在七寶莊嚴座上,正想宣說《父子相見菩提薩埵三摩地真實性勝義經教》,長老大目犍連引導淨飯王從國迦毗羅衛城,來到天神幻變無量宮殿的處所。大目犍連當即進入宮殿中,淨飯王從宮殿東門剛一進入時,有護國天王把守門外阻攔道:“你不能入內,在這裡站著吧!因為薄伽梵正為諸天神眾說法,那裡面凡夫俗人是無權進去的。”國王道:“請問你是哪位賢者?”答道:“大王,我是東方護國天王。”淨飯王複從南、西、北三門而入,其餘三位天王仍如前阻擋。於是淨飯王驚歎道:“盛哉!薄伽梵為諸天神眾說法,我想觀此盛況。”頓時生起意樂,以此除去了怯弱的心情。佛世尊心念父王淨飯如不見我,恐將急吐熱血而致死。於是將大寶樓閣變現為透明晶體,以此淨飯王無阻礙地得見佛世尊。他見佛後,喜而生起敬意,頂禮於世尊雙足前,就在一旁坐下。於是佛世尊暗示阿修羅主妙織進行供事。阿修羅主妙織乘七寶車,為到佛前作供,車馬都以諸寶而為莊嚴,周邊有很多阿修羅女圍繞,手捧各種供品,陳設在光體奪目的寶殿中,十分恭敬地在佛前作贊而供獻。像這樣繼續有非天主具力,及羅睺等神,與鳥王妙翅諸神都作供已;複有諸龍女齊獻寶傘,及喜海龍王與近喜海龍王(兩兄弟)捧滿紅色珍珠,及七寶妙室中,滿列生焰流露各種寶品,以作供獻;又有諸鳩盤荼及四大天王供諸寶蓋;諸乾闥婆在天神大象背上載滿池蓮花,以作供獻;緊那羅王樹光供獻寶傘嚴飾的七寶妙寶;帝釋供獻寶室,及神象所載小寶池等;其他欲色二界一切天子也都在佛前作供而贊佛。
以此佛世尊現示微笑時,阿說示(即馬勝尊者)問佛原因,佛為彼等授記菩提,並為諸羅刹也各各授記。那時,由於淨飯王對太子仍有愛執牽纏,佛世尊運用調伏三摩地宣說《父子相見經》,由此淨飯王獲得大乘預流果,後來他同七萬釋種一起證無生法忍。佛世尊微笑時,由阿說示尊者問佛原因,佛世尊對淨飯王及諸釋種授記將證菩提,並囑大目犍連尊者宣傳這一《父子相見經》。如果能很好地研究父子相見時那樣的一些清淨妙行,賢善傳記的話,也就能知修學清淨正法時,必須不貪戀于此生親眷。不管他是自己怎樣親愛的近親和侍眷,真正對他想作饒益時,應當是使他不粘連於此生方便,及世間榮華,從俗家中擺脫而出家,持清淨戒律,住寂靜處所,精勤修道。這樣才能對於菩提道次第初、中、後三行中諸要義,生起定解。
繼後,於庚子年佛世尊壽滿四十一歲時,升三十三天安居修夏,這是佛世尊為攝受往生在三十三天的母親摩訶摩耶夫人,並觀察到有難以數計的有善根福德因緣的天神,而上升三十三天,安住于天神的聚會處——善法宮中,從佛頂髻發出《白傘蓋陀羅尼》。繼到三十三天歡喜苑中,有帝釋、梵天王等,及天龍八部,與大慧菩薩眾多菩薩俱在一處。那時,佛世尊大放光明,令三千世界中一切惡趣眾生獲得離苦,安置于佛前安樂處所,而說偈言。帝釋啟問佛世尊道:“這裡天神中,天子摩尼無垢光壽終後已七日,究竟往生何處?”佛世尊答道:“天王、這天子已生阿鼻地獄中。”帝釋當即請佛拯救。以此佛為說淨治惡趣細節,對帝釋開示了《淨治惡趣儀軌》。帝釋使彼天子身入曼陀羅中,而為灌頂,以此刹那間解脫地獄苦,往生兜率陀天,同淨居種姓諸天神一道來到歡喜苑中,於佛世尊及帝釋前,讚頌而作雲海供養。於是佛世尊當即在波利質多羅樹(即眾天所聚大香樹)前,安住于阿摩尼迦即三十三天中如白褐的石板上,有舍利弗、大迦葉、摩訶迦旃延、富樓那、奎宿尊者、阿說示、迦毗那、摩訶拘絺羅、須菩提等八千阿羅漢,及阿難同在一起安居修夏。那時,有很多菩薩也都前來聚會,摩訶摩耶夫人也極生歡喜!佛世尊賜善住菩薩以《具寶陀羅尼》。那時,諸天神與阿修羅主妙織的大軍戰鬥失敗,露出畏懼神情的帝釋,而來到佛世尊啟請救護。以此佛世尊從頂上發出《幢頂妙臂莊嚴陀羅尼》授給彼等。觀自在菩薩指示諸天神建塔時,問佛這一功德增長的方便,以此佛說《緣起心要陀羅尼》。又有天子名極堅聽得他七日將死,死後將生地獄的聲音,而告訴於帝釋。帝釋請求佛救,以此佛為說《頂髻尊勝淨治惡趣苦陀羅尼》,由此那一天子罪障清淨,而獲得延壽。又那時,十地菩薩都坐在一起,當由彌勒菩薩啟請佛世尊息滅贍洲眾生中的災害。以此佛世尊以足壓地,化現出無數憤怒明王降伏諸凶魔類,而宣說《不動金剛密續經》。複有一天子觀見他死後,將受生為豬,以此十分畏怯,而捶胸悲泣,他來到佛前求救。佛為說皈依三寶,天子依佛命皈依,由此往生在毗舍離城中,為商主之子名具慧。
當佛世尊住三十三天界的時間中,由大目犍連尊者為護持聖教,而仍住在贍部洲中。一般凡夫沒有能知佛世尊住在何處,由影勝王(即瓶沙王)、勝光王(即波斯匿王),及其四眾來到正在修夏的大目犍連尊者前,問佛住在何處?答以住在天居。諸國王心生歡喜!夏季的三個月已經過完,他們再到大目犍連尊者前,請求說道:“現在我們已很久未見佛面,我們一致請求迎接佛世尊歸來。”於是大目犍連尊者刹那頃前往天界,在佛世尊前稟明四眾的請求,並啟請道:“世尊,閻浮提的人們不能登此天居,諸天神是有降臨閻浮提的神力的。以此現在請世尊返回閻浮提吧!”這樣啟請後,佛世尊吩咐道:“目犍連你回去傳語說:如來現在過一七日,將回到光明城中,阿班遮山林降魔樹前。”目犍連仍然刹那頃返回閻浮提,將佛語傳與眾人知道後,他仍從只園精舍上升三十三天。阿泥律陀尊者通知了國王鄔旃延那,國王大喜,將光明城掃除得十分清潔,陳設各種供具。四眾也將那裡整頓得如天宮樂園一般。於是在仲秋八月二十二日,佛世尊動身返閻浮提時,由帝釋命毗首羯摩天神幻造三道階梯,中間吠琉璃階梯,為佛世尊及侍眷等所行道路;右邊黃金階梯上有梵天王、色界諸天神,從而圍繞,他手執寶拂,在一邊為佛拂塵;左邊水晶階梯上,有帝釋、欲界諸天神,從而圍繞,他撐起寶傘,隨行佛側。佛世尊為令毗首羯摩王生喜,階梯之半,用足步下;為除諸不敬心,階梯之半,示現神變而下。由於十二由旬以下,也就能嗅到凡人氣味,諸天神難以忍受,不欲再下,以此遍熏沉檀諸香。又因凡夫如果一見諸天女,與凡女一見諸天子,將有死歿。以此使凡夫只見諸天子,凡女只見諸天女。這樣由天梯而降臨到光明城中,佛世尊當即安坐於帝釋所敷設的獅子座上。那時,國王鄔旃延那及其四眾等恭迎佛駕,乾闥婆法鬘彈起琵琶,聲音響徹雲霄,諸大聲聞的身體,也因之震動起來。也就在那裡,由天神及具信人眾修建了“佛從天降塔”有四級層或八級層的,每一面突出處的中間,都建有階梯。
丙辰年佛世尊壽屆五十七歲,在舍衛城(義為有聞)中,示現大神變。原因是佛世尊現證圓滿正等正覺後,度脫成熟了無量無數人天二眾。閻浮提中一切具大權威的國王,都齊來供養佛世尊,及聲聞等眾時,富蘭那迦葉波等六種外道師,由嫉火亂其心,意欲同佛世尊較量時,魔也來鼓動六外道師的心念,以此他們生起了要和佛世尊較量的強烈心情。富蘭那迦葉波等六外道師去到瓶沙王前說道:“國王,我們和喬答摩二者誰是智論師(具智慧論說的導師),可以一起來較量神變,即能分曉。”國王發笑說道:“你們在說癡話,佛世尊具足廣大神通,你們怎能較量!”六外道師說:“我們雙方以七日為期,較量大神變時,也就一清二楚。在較量之下,請看是誰得勝吧!”國王複道:“我總認為這樣做時,疑慮你們要丟臉。”於是瓶沙王將此情況向佛稟告後,佛說:“我知道約期了。”當即允如所請。瓶沙王也就準備好了示現神變處所。到了第七天,佛世尊同僧伽大眾都前往毗舍離城去了。六外道師借此宣傳說:“喬答摩不敢和我們較量神通,國王不信。現在臨到比賽的日期,他逃走了。”他們生起極驕傲,而隨後趕來。瓶沙王也追蹤佛世尊之後,而來到了毗舍離城。毗舍離城的人眾當即迎接佛世尊。六外道師約在離遮毗地帶和喬答摩較量神通七天。將此情況轉稟佛世尊時,佛說:“我已知道時期。”但明天將是比賽期,今天佛世尊就已經前往嬌賞彌城,鄔旃延那王那裡去了。在那裡複來請求比賽時,佛世尊又前往瓦羅葛城,須枳達那王那裡去了。在那裡又來請比賽,佛又前往贊巴城,伊遮瓦彌王那裡去了。在那裡複來請比賽,佛又前往婆羅尼斯城,梵授王那裡去了。在那裡又來請比賽,佛又前往迦毗羅衛城,釋迦族王那裡去了。
以此六外道師更生驕傲,而在瓶沙王前再三催:請王促使喬答摩同我們比賽。瓶沙王怒道:“如果你們再提此事三遍,我將驅逐你們。”外道師們想到:瓶沙王袒護喬答摩,波斯匿王是素以正直著稱的,我們到他那裡去吧!這樣複追蹤佛世尊之後而來。佛世尊也就仍返舍衛城,安住於只園中。那時,瓶沙王率領五百車乘,及侍眾十四萬人;離遮毗王率領五百車乘,及侍眾七萬人;鄔旃延那王率領侍眾八萬人;須枳達那王率領侍眾五萬人;伊遮瓦彌王率領侍眾六萬人;梵授王率領侍眾八萬人;釋迦族王率領侍眾九萬人,都隨後而來,將舍衛城住得水泄不通。於是六外道師對波斯匿王說道:“沙門喬答摩和我們約定比賽神通時期,到期他逃避了。現在他又在國王你的王城中,聚集很多侍眾。大王!你是如大地那般沒有憎愛之分的。只有你可作裁判者。如果喬答摩勝的話,我們就歸於他的權下,如果我們勝了,請你將他斷歸我們的權下吧!”波斯匿王說道:“為什麼你們這般卑劣,什麼也不懂!要和大法王較量,你們將要失敗的。”答道:“國王你也是受了喬答摩的欺惑,比賽時將使你清楚地知道。”王說:“既是這樣,我向佛世尊請求吧!”於是波斯匿王在佛世尊前,啟請了三遍。以此佛世尊得知舍衛城這一地方,為往昔諸佛曾經在此示現大神變,也聚集廣大會眾七天之久。對波斯匿王吩咐道:“大王,七日為期。你去在毗舍離一帶,修建聚會的堂屋吧!”於是波斯匿王將這一情況告知了六外道師。外道師們商議說:“喬答摩只有逃走,或去尋找幫手這兩條路,是決定無疑的。由於他去尋找幫手,我們也應當去尋求幫手。”於是他們去到力士城外道仙人極賢座前請求道:“請你作我們的幫手,同喬答摩比賽神通吧!”極賢說:“我晝間在緩流湖畔居住,化緣得來的食物,不熟而吃的時候,舍利弗的徒弟更遮迦裡(義為桑子)來拾垃圾堆中物時,我洗冷食筐給他。洗筐水濺我頭上,頓成孔傷。以此來說,我們的力量,還不能和他的徒孫相平衡,怎能和廣大神通的師齊相較量呢?你們約我去,實非所宜。”於是六外道師只好拋棄了極賢,而去到居住大雪山中的五百位仙人那裡,複如前請求。這些仙人允如所請,並說可以來時,請指示一下征相。
那時,波斯匿王的大臣們鬧分裂,王處分其異母弟大黑以斷肢刖刑,拋肢於街市中,大黑的親友們請求六外道師念動真言來恢復原肢。外道師們沒有這樣好的才識,都默然不語,恰好阿難來到那裡,他們如前請求阿難。阿難將此情稟告佛世尊,佛說:“你這樣念真言吧!”阿難如佛所教念道:“三寶為最勝真實,願以此力令其肢節如前恢復!”虔誠祝願已,大黑的肢節立即如前恢復。以此大眾發出極大的驚奇聲說:“真稀有呀!外道師們敗在阿難手下啦!”佛世尊複為大黑說法,由此大黑證得不還果;雖波斯匿王催促他還家,但他不從命;另由於他在那裡的林園中作經行,以此形成他的別名叫片段林園師,他在佛世尊前,很能承事恭敬,複成就諸種神變。
波斯匿王從舍衛城至只園之間,修起了神變大會堂,以千百彩緞覆飾堂屋,遍灑沉檀香水,高懸幢幡,懸掛綢彩,修飾來如諸天的歡喜園那樣的美麗。於其中陳設佛世尊所坐的諸寶莊嚴的黃金獅子座。外道師的信徒們也盡自己的富有,用綢緞覆飾出六座會堂,陳設了六座,六外道師先已前來住著。他們遣使到波斯匿王前說:“大王,我們早在。請你催沙門喬答摩一下吧!”國王的侍眷等眾聽到這一消息,都奔向神變大會堂而來。國王派婆羅門子無上前來恭迎佛世尊,也就在季秋九月上弦初一日,佛世尊猶如鵝王從天而降臨到神變大會堂裡。波斯匿王見此情況,對外道師們說:“佛世尊已示現了神變。現在臨到你們了,示現吧!”外道師們道:“大王,在這人眾廣大聚集的時候,有誰知道這是什麼大神變,是沙門喬變摩的,或是我們的呢?”繼後,由片段林園師運用神變,從香山搬來沙摩羅樹,長著白葉,有諸鳥爭鳴於樹間。將此樹安置在神變大會堂的北方。複由家主妙施運用神變搬來天界的如意寶樹,安置在會堂的南邊。波斯匿王對六外道師說道:“佛世尊已示現神變,現在你們示現吧!”答道:“大王,有誰知道這是誰的神變呢?”那時,有無數無量的歡喜觀大神變的有情,及空中複有千百天神大眾都來聚會的時候,佛世尊來到大殿中,從門扇縫隙放出光明,遍燒所有大神變會堂。以此六外道師說道:“大王,現在沙門喬答摩燒他的會堂時,如果有能為的話,應該是作焚淨後,這裡會堂仍然存在。”這種說法,國王同王妃具鬘女及住夏女,與王妃的侍從占卜師仙授,及制磚師誓者,及家主施無怙食,與贊巴女等很多具敬信人眾,心中有所明白,可是默然不語地坐著。以此六外道師及其徒眾,露出十分得意的態度。而實際由佛神通力,以火燒淨了會堂中所有一切穢氣,會堂顯得分外光潔美麗了。波斯匿王對外道師們說道:“佛世尊已示現神變,現在你們示現吧!”外道師們沒有勇氣地默然不語了。
於是佛世尊來到神變會堂中,首先由波斯匿王陳設諸供具,及肴饌作承事供養時,佛世尊用牙籤木插在地上,頓時長成七寶樹,寬廣五百由旬,花朵大如車輪,果實大如五鬥缸,香氣撲鼻,發出說法音,光明勝日。從此起直至半月時間中,每日示現一種神變,由見神變而生起敬信的人眾,難以數計。佛對他們說法,使他們對於三道,各各獲得定解。初二日,由鄔旃延那王作承事供事時,佛世尊遂示現神變,於佛身左右,現出兩座寶山,高巍美妙,五光燦爛。右邊山中,長有花果繁茂的各種果樹,果實具足百味,能使人眾食之,皆得如意飽滿。左邊山中,長有美妙香草,使所有畜群食之,皆得飽滿。初三日,由須枳達那王作承事供養時,佛世尊以漱口水潑於地上,頓成寶池,寬廣二百由旬,七寶而為嚴飾,池中開滿各種蓮花,隨花色彩,放出同色毫光,普照天地,一切侍眾觀見妙池,同聲讚美。初四日,由伊遮瓦彌王作承事供養時,寶池四方,每方現出八大溝渠,從溝渠流水中,發出說法聲音,流繞週邊,複歸池中。初五日,由梵授王作承事供養時,佛世尊口中放出金色光明,照徹大千世界,光明所觸一切眾生,皆得離三苦五蓋,身心獲得大樂。初六日,由離遮毗王作承事供養時,佛世尊運用神變,使很多侍眾,各各通達他心及善與不善業,以此皆大歡喜而讚美。初七日,由諸釋種作承事供養時,佛令其所有侍眾,得見各各成為轉輪王,具足七寶和千子,所有諸侯大臣皆來朝貢,以此皆大歡喜。
初八日,由帝釋恭迎佛駕,佛世尊以右足壓“香潔室”內時,頓時大地震動。以此五百仙人認為是六外道師所發出“請來吧!”的徵兆,齊來到那裡。見得光明從佛身放出,如日般美妙奪目,以此生起極大敬信,皆證阿羅漢。佛世尊同五百阿羅漢齊來大神變會堂中,所有千百侍眾,都安住於帝釋所陳設的獅子座上。那時,大目犍連尊者發言道:“我運用神變,將使諸外道都歸失敗。”佛說道:“此諸外道是向我比神變的,我將現諸神通。”說後,繼對波斯匿王說道:“是誰請求如來同諸外道示現神變的?”波斯匿王從座而起合掌恭敬說道:“請求佛世尊無論如何示現神通中的神變。”這樣請後,佛世尊從座上忽然不見,分身四方示現行、住、坐、臥四種威儀。身下出火,身上出水,東沒西湧,西沒東湧,北沒南湧,南沒北湧等神變,並說道:“這些是聲聞共通的神變。”說後,仍還坐於獅子座上,左右有梵天及帝釋作承事和供養。佛複問道:“大王,是誰在如來前,請求示現神變的?”波斯匿王答道:“是我請求的。”於是佛世尊以手按地,頓時諸龍王從地湧出,供獻千葉金蓮,大如車輪,具金剛蕊。佛世尊坐於這樣蓮花中,忽然出現如這樣蓮花千百萬朵,一一花間,複有很多化佛坐於其中,遍滿虛空,直至色究竟天界。一類化佛出火,一類放光,一類降雨,一類閃電,一類在授記一切所知,一類在作啟問,一類在作答覆,一類在受食,一類在行,一類在住,一類在坐,一類在臥等妙相;哪怕是孩童,由佛加持力也都能無阻礙地得見佛身。所有從各方而來的國王及其侍眾等,與人天俱胝大眾,瞪視神變,目不暫瞬,心生敬信,不斷頂禮,皆大歡喜而散供香花及諸香末。諸化佛也都宣說所著各種偈語。佛世尊說道:“諸比丘,隱沒大神變相,住於無相吧!”說後,立刻一切不見。於是波斯匿王對六外道師說道:“佛世尊已示現神變,輪到你們,快示現吧!”那時,富蘭那迦葉波默然無語,未迦黎拘賒黎(義為黑神子)畏縮做一團,其餘刪闍夜毗羅胝(義為具勝真),及阿耆多翅舍欽婆羅(義為具勝),迦羅鳩馱迦旃延(義為迦旃延子),尼犍陀普提子(義為裸體親子)等,及富蘭那也都畏縮成團了。波斯匿王三次催促他們,但是他們都默然不語,羞懾俯首全無勇氣,膽戰心驚地坐著。於是佛世尊以手按獅子座,從那裡發出巨大的如牛鳴聲,頓時出現五大羅刹,將六外道師的座位搗塌。金剛手舉起端出火焰的金剛杵,向六外道師的頭上揮來,狂風暴雨齊下。以此六外道師驚懼而逃。未迦黎拘賒黎竄入了山隙中,刪闍夜毗羅胝竄入了草叢中,阿耆多翅舍欽波羅竄入密林而失蹤,迦羅鳩馱迦旃延逃入會堂中,尼犍陀普提子逃入神殿中去了。富蘭那迦葉波投湖自殺,生入大地獄中。繼選出了一位與富蘭那同名的門徒,補處外道師位後,這樣的六外道師複逃往婆羅門城中去了。這些外道師的徒眾約九萬人,都對佛生信而出家,後來都證阿羅漢果。於是佛世尊從八萬毛孔中,放出光明,一一光中蓮花座上,都有化佛安住而說法。
初九日,由梵天王作承事供養時,佛世尊示現高達梵天的佛身,大放光明,普照天地,而說正法。初十日,由四大天王作承事供養時,佛世尊示現高達有頂天界的佛身,放大光明。十一日,由家主施無怙食作承事供養時,佛世尊示現坐在獅子座上,佛身忽然不見,只見光明普照,光中說法。十二日,由家主枳達作承事供養時,佛世尊示現入慈心三摩地,放出金光,光所觸眾生,都安住於慈心中。十三日,由須枳達那王作承事供養時,佛世尊示現坐在獅座上的佛身,從臍間放兩股毫光,高達七尋空際,兩股光端,出兩蓮花上,複出現兩化佛,由兩化佛臍間,複各出兩兩毫光,如前輾轉不斷出現佛世尊毫光,遍滿大千世界。十四日,由鄔旃延那王作承事供養時,佛世尊示現王所散供香花,變成高達梵天寶車,金光燦爛,諸寶嚴飾,一千二百五十乘,每一車上,都有化佛,放出光明,普照三千世界。十五日,由瓶沙王作承事供養時,佛世尊示現所有食具都盛滿百味美食,供給來觀神變一切大眾,皆得飽滿。佛世尊複以手按地,所有侍眾頓時能見十八地獄中有情,受各種獄火燃燒痛苦,諸受苦有情口中號叫“我等受如此如此痛苦”。所有侍眾見境聞聲,懼而生悲。地獄有情亦能見佛,從佛五指端放出如煉金毫光,光一照觸地獄有情身,諸苦頓息,聞佛說法,立即往生善趣。就這樣佛世尊在舍衛城示現大神變時,人及諸天具信大眾,也就在當地修建了示現神變塔,其形四方,有四級層,每方都突出於外。
繼後,佛世尊漸次在人間及天上各處所,轉無量無邊*輪。繼在靈鷲山說法,從十方廣大刹土中,無量無數的菩薩、聲聞,與天龍八部等無量應化諸眾,都前來集會。佛世尊為無量大眾說《般若經》,稱作“中轉無相*輪”。佛繼在其他各地說《三摩地王經》,及《大方廣佛華嚴經》、《大寶積經》等屬於中轉*輪所包括的無量經教。佛繼在毗舍離城等處,說《解深密經》等,屬於末轉*輪的無量諸經教。
至於佛世尊轉密咒*輪的情況,則是佛在靈鷲山說《般若經》時,同時在“吉祥米積塔”(一說即印度迦什迦城古名)說《時輪》等無上密無量教法。如像這樣佛在須彌山頂,及三十三天、兜率天、淨居天等很多天居中,及龍宮、藥叉等處,與及鄔仗那等贍部洲中很多殊勝地方中,說“四部密續”無量教法。有一些愚人有這樣思想,他們認為釋迦能仁王佛只是說顯教的諸法,沒有說過密續諸法。這種說法,是不合情理隨便亂說的。當知佛世尊在三十三天安居修夏時,在天神之聚會處——善法宮,從頂髻中宣示《聖佛母白傘蓋無能勝尊勝陀羅尼》,從那時起,這一“事續部”如來種姓《佛母白傘蓋灌頂及教授》等,直到現在,法流仍然存在。又佛世尊前往普陀羅迦時,說《大悲獅子吼陀羅尼》,還說了《大悲不空絹索陀羅尼》,及《大悲千手千眼陀羅尼》等事續部的很多密法。這一事續部蓮花種性的灌頂及教授,至今仍然法流未斷完全存在。又佛世尊為了淨治未生怨王的罪過,而說事續部金剛種姓《能壞金剛續經》,這一教授法流未斷,至今仍然存在。此外還宣說如普遍傳稱的《誓句三立本尊》等事續部無量密法,及“行續部”《現淨光明如來》,與《金剛手灌頂續經》等。及佛世尊現證菩提時,在色究竟天說“瑜伽續部”金剛界曼陀羅,及本法攝略等法。與佛世尊在三十三天修夏時,帝釋見得天子無垢摩尼死後生地獄中,在佛世尊前,啟問從惡趣中解脫方便,因此,佛世尊說《淨治惡趣密續經》,將這一教授授與帝釋,由帝釋編為《淨治惡趣儀軌》,以此天子頓時解脫地獄苦,而往生上界天。他憶念佛恩,心生大信,禮拜供養,而讚頌說:“大哉諸佛陀,咒力真稀有,雖墮無間獄,得速生天界。”這一讚頌,是為眾所稱道的。
至於佛世尊說“無上瑜伽續部”的情況:是佛世尊在印度吉祥米積塔,由香拔拉國王月賢啟請佛世尊為國王及其俱胝侍眾,說《時輪金剛密續》,並說《能怖金剛根本續》等大部分無上瑜伽續經,而傳付與秘密主金剛手。又一切無上瑜伽續中,為一切大成就師所共同稱許為登峰造極的,則是《吉祥密集續》。這一《吉祥密集續》由佛世尊宣說的概況:《密集續序分》是由佛世尊安住金剛妃蓮胎形法基內,無量宮殿中,為遍滿虛空法界的侍眾,說《密集根本續》。這一根本續共有十七品,當時由至尊彌勒及金剛手在佛世尊前,啟白贊道:“在不可說不可說無數劫前,從燃燈佛示寂起,直到迦葉佛之間,諸佛都未說無上密續。而今佛世尊說此無上密續,極為稀有。”作了這樣的廣大贊詞。與及佛世尊在鄔仗那,為攝受伊遮菩提王而說密集續經,並付與金剛手。伊遮菩提王依這一密法修行,獲得此生即身證得雙運位,這是為一切大成就師共同稱道的。關於此節,有這樣的思想說法:認為無上密續大半是由金剛持所說而來的,佛世尊釋迦牟尼沒有說過,以此想是非佛所說。這種說法,是不加考察的一種話。當知佛世尊示現以報身裝式作曼陀羅主尊,所說的諸密續,怎能說是非佛所說呢?佛世尊改變服裝而說法,這樣在《律經》中,也是有的。
當邊疆國王迦毗羅特派使臣前往六大城中所有國土,特別是波斯匿王前致書通知說:“限你們七天中,前來見我。如果不來,我將派大軍毀滅你們國土!”時,已特派使臣已經去到五大城中致書傳話。以此五城諸王心生恐怖,而齊來舍衛城波斯匿王前,通知這一消息,共同商議對策。於是大家來到佛世尊前,稟告這一事件時,佛世尊吩咐諸王說:“叫使臣前來見我吧!”以此波斯匿王等對來使說:“由於這裡有一比我們尊勝的幻化大王,你去見他吧!”使臣前往只園時,佛世尊身著轉輪聖王服裝,坐於寶座上。使臣將書呈在座前,幻化大王當即將書信踏在足底下面對來使說道:“我是權領四大部洲的大王,你那蠢王為什麼不聽命令?你回去傳我的這一命令,叫他照辦。七天之內叫他前來見我,如果不來,依法嚴懲!”這樣下令打發來使走後,迦毗羅王隨即來到了舍衛城,所有印度東部諸國王都去迎接他,他來到了只園。那時,只園幻變成如天宮那樣美妙莊嚴,佛世尊身著轉輪聖王裝,安住其中;大目犍連也幻變為轉輪王的大臣。迦毗羅王一見幻化大王,心中暗想,這王的容貌,是比我超勝,但不知力量如何?帝釋扮著車夫的裝束,運來一張帝釋弓,交與大臣。大臣奉王命交給新城王,新城王也取之不動。於是幻化大王接過弓來,用小指將弓拉開後,命迦毗羅王一拉此弓,迦毗羅王也不能開動此弓。複由幻化大王佛世尊望空拉開弓弦,地即震動。射出一箭穿過七重鐵鼓,而變為五箭,從五箭端放出無量光明,一一光端出現一一轉輪王。這些毫光作利益眾生事業,發出讚頌及說法聲音。於是迦毗羅王恃力的驕慢,頓時息滅,感歎自己不應有這樣思想。佛世尊對他宣說了適合他根機的教法,以此他獲得見諦。於是佛世尊仍複本來身相,迦毗羅王及其臣僚一萬八千人一同出家,後來證得阿羅漢,都稱他叫“長者大迦毗羅”。關於此節,凡是智者,誰也不能說轉輪王調伏了迦毗羅王不是佛世尊所調伏的。
就以薄伽梵釋迦牟尼所說的無上續來說,也是很多的。例如《時輪金剛續》,是佛世尊釋迦牟尼所說的,這是普遍著稱的。《時輪續》等很多無上密續的根本,久已著稱的是《文殊名稱經》。如《文殊名稱經》中說:“複次釋迦出有壞,一切密咒大種姓,明咒密咒持種姓,於其三種令觀察。世間及出世間性,顯作世間大種姓,殊勝廣大手印種,大種大髻應觀察。言詞之主演偈頌,密咒王者具六種,將令顯出於無二,無生法者自宣說。”與及結尾經句——薄伽梵釋迦牟尼所說《聖文殊真實名稱經》圓滿已畢。又《勝樂金剛續》也是薄伽梵釋迦牟尼所說的。如《勝樂金剛釋續空行海》中說:“于諍劫時,釋迦獅子所說。”這就說得更明顯了。
以此意樂修行《菩提道次》的人們,應當不信依諸愚人所說的胡言亂語。而對於從依止善知識起,直至最後成就密道之究竟雙運果位之間,所有一切法,皆是具大悲導師釋迦王佛親自宣說的,從心深處生起定解。並知再沒有較佛語殊勝的教授,而深信佛語也即是最勝的教授。這樣具大悲導師釋迦王佛所說的三藏及四部密續無邊教法時,如佛說:“如是我以天龍八部語、人間語及諸眾生音語,所有一切語言而說法。”佛以一音說法,令隨類得解,隨順天龍八部等一一眾生的語言,得解佛所說法,並能生出適合一一眾生根機和思想的無邊教法。從佛身一一毛孔,也常演無邊法門,以此佛所說一切法,唯佛能說外,誰也不能演說。總括適應對治應化眾生煩惱的法門,佛所說出的,共有八萬四千法蘊。”
就這樣具大悲的導師世尊廣轉大小乘無邊*輪,成熟解脫了無量無數的人天大眾後,臨到佛親自應度外道師極賢及乾闥婆主極喜的時機,佛前往拘屍那城,為調伏極喜起見,幻變成乾闥婆手捧吠琉璃鏤制的無弦琴,來到極喜的門前,要和極喜較量音樂,極喜彈琴,彈到諸弦盡斷,只餘一弦,音響仍不減色。佛世尊所彈一弦也斷,從空間仍傳出如前一般的音響來,以此極喜我慢頓息,心生稀, 有!佛世尊才現出真容。極喜心生敬信,頂禮佛前,端坐聽佛開示。佛為說法,他獲得見諦。在“緩流湖”畔有一位壽高一百二十歲叫極賢的外道師,被眾人傳稱是一位阿羅漢,他曾聽說“此湖畔優波羅苑中的花枯萎時,一代大師將示現涅盤。”他想或許這位大師能解除自己心中許久以來的疑惑。於是來到阿難跟前,請求見佛,未蒙允許。佛世尊知此情況,吩咐阿難說:“這是我和外道師最後的談話,可以讓他來見我。”佛世尊對極賢談了很多喜悅的話後,開示道:“極賢,我年滿二十九歲出家以來,五十一年中,無論任何善法,我已做完。極賢,任何調伏法,如無八聖道分則無聲聞四果。有八聖道分則有四果。除此外無聲聞。”說後,由此極賢獲得見諦。複到佛前受具足戒,以此證得阿羅漢果。他不願親見佛世尊涅盤而難受,也就自己加持五處,而先示現圓寂。
於是佛世尊對侍眾弟子等說道:“四眾弟子當讀能成利樂的十二分經教,應以別解脫戒為師;老者對諸少者,應以資具作攝受,諸少者不當呼長老名;對具信者,當為說佛誕生、成佛、說法、示現涅盤等四方面的事蹟。諸比丘,對於三寶及四諦法,如有懷疑,速即問吧!”說後,佛世尊除去上衣複說道:“諸比丘,親見如來是難得的,速看如來身相吧!諸比丘暫時靜默吧!如是一切有為,皆歸壞滅。這是如來最後言教。”這樣說後,為了暗示將來北方雪域中,佛的圓滿教法將廣大興起,於娑羅雙樹間,佛世尊頭向北方而臥。時在庚辰年四月十五日,佛世尊壽屆八十一歲。就勝義來說,直至虛空未盡時,佛的色身示現及其事業,是無窮不斷的,但為鞭策執常眾生,速入於法;與及教誡眾生,如來出現於世間,是極為稀有而難遇起見,由往昔的發心與宏願而示現涅盤。佛世尊雖已示現涅盤,但是由往昔發心及其宏願之力,加持聖教能住世五千年,並加持增長很多舍利,得建舍利靈塔,遍於贍部洲中一切方隅。
至於佛誕生、成佛、示涅盤等的年月時間,這在昔日的智者有很多不同的承許情況。有一些智者承許佛世尊是在甲子年入胎、乙丑年誕生、己亥年成佛、甲申年示涅盤的。又有一些智者承許佛世尊是在丁卯年入胎、戊辰年誕生、壬寅年成佛、丁亥年示涅盤的。又有一些智者從《時輪演算法》中,依“清淨回上演算法”來算時,對過去那些承許佛世尊是在四月十五日晚間成佛的問題,說是不可能推算到火行氐宿月的上面,由此佛誕生的年屬等也是不合的。於是推翻過去的說法,而另行說出佛世尊誕生等的年月時間,以及佛示涅盤的時間,大半的人都承許為接近氐宿四月。而很多善巧人士多半承許佛示涅盤時間,是在秋季九月上弦初八日。(據日本文獻,望月所著《佛教年表》,則釋迦佛世尊誕生時期是西元前五百六十五年歲次丙申,周靈王七年,圓寂年是西元前四百八十六年歲次乙卯,周敬王三十四年。如依以上各種說法,比年表則要早幾十年了。)雖是顯見有很多不同的承許情況,然而關於這裡所說的那些情況,當如善巧成就大師善財海所說的那樣——不管是如何的說法,對於《菩提道次第》修心的人們,不必對於佛世尊誕生等年月時間,由於有很多智者不同的承許情況下而內心不安。佛世尊誕生及成佛等年月時間,不管是如何說都可以的。當知具大悲的佛世尊為利我們濁世無怙眾生,從兜率降於此世間,而示現入胎、誕生、居宮遊戲、完婚、苦行,以及在菩提樹下降魔,成佛等諸事業。這些善妙事業,從一一事業中,都作出了成熟解脫無量無邊的應化眾生,都受到人天大眾以無量供具來作供養,以及如此這般不可思議的種種化現等。想到這些當心生敬信。
特別是如頌所說:“諸事業中說法業,最為殊勝以此故,一切智者從說法,恩中憶念佛世尊。”所有佛轉*輪的事業,一切都純為調伏應化眾生而作。此中從最初對於五比丘教導披上僧衣等毗奈耶學處,及四諦法門起,直至最後度化外道師極賢成就阿羅漢,以及對侍眾開示無常之間,所有佛所說的一切法,全都是為應化眾生,解脫和證得一切智的方便而說的。因此,以菩提道次第為修要的人們,應當知道所有佛所說的顯密一切法,全都是為一補特伽羅成佛的方便而說的。尚因想到具大悲的佛世尊為了從輪回及惡趣苦中解救我們,安置我們於佛位起見,而說所有這些一切法門。應由憶念佛的功德,及大恩、大悲之門,勵力生起敬信,而作供養與虔誠祈禱。佛世尊最初對五比丘說苦諦之相,是從無常開始宣說的;最後示涅盤時,說“一切有為,皆歸環滅”,這樣始終開示無常的這一關鍵,具智的人們如果能很好地思考,才能知道這是鞭策對於意樂以菩提道次第為修要的人們,急起勤修的一種最要關鍵。最初鞭策修學正法時,由思惟此生不久住,速即壞滅自然規律,以此鞭策此心應速入於法。在中士道的階段,也由思惟無常之理,而念任何世間榮華受用,都沒有可靠之理。以此鞭策此心,當速入道而修行。在上士道的階段,也是由思惟無常之理,而念從輪回無始以來生生次第相續的規律,由知道一切眾生是自己的母親等“七因果”之門,修菩提心學佛子行。以及在修“中觀見”的時候,也是如頌所說:“故從無常而知苦,從苦而達無我性。”這是說開始由修“無常”以破除這一“執常”的心。由此淨治身心後,結果使此心入修離一切戲論邊的中觀見。其次由共通道修習,使身心純熟已,入於“密道”修學時,也是由念無常鞭策此心,當速入道修學的。因此,應當知道依如此這般取佛世尊的清淨行傳,以作我們學人自己修道之用。
具大悲導師釋迦牟尼王佛的清淨行傳,是不可思議,難以言說的。如頌所說:“欲說佛身語意德,菩薩聲緣細尋思,亦非心境所能知,梵釋天等何待言。猶如鵬王翔空際,何時力衰返翔時,難言空盡而回翔,欲說佛德亦如是。”佛之三密清淨行傳,除佛與佛能知外,其餘諸大菩薩,及證得八解脫自在的諸阿羅漢,以及具足神通的梵天帝釋等諸大天神,任其細察,亦不能知,如我淺慧之人(著者口吻)怎能得知其少分。就以一般應化眾生所能知的佛事業行傳來說,如我者亦不能道其少分。以上所說的那些佛德行傳,是以佛語——聖言量來作佐證的,乃根據《大遊戲經》(亦名普曜經)、《大悲妙法白蓮華經》,以及其他很多佛經中所說佛十二種事業情況,而開始編寫,說出其中少分。思惟佛之功德,是積資淨障的無上方便,是與大乘道的根本正合的。對於生起菩提心來說,必須有由思惟佛之功德,而希求證得佛德的這一發心,如果沒有對於佛之功德敬仰欲得的意樂,合量的菩提心是不生的。這是至尊怙主彌勒所說的。以此由於見到大乘道的根本——為生起菩提心,而不可沒有由思惟佛之功德,生起敬仰欲求證佛德的這一意樂,也就想到意樂《菩提道次第》為修要的人們,須觀佛之功德,是極為重要!所以略說少分。
如是佛世尊示現涅盤後的那一夏季,由未生怨王(即阿闍世王)作施主,在王舍城的大樂母窟中,大迦葉等五百阿羅漢都在那裡安居修夏。那時,他們啟請阿難結集經藏時,五百阿羅漢的袈裟,都重疊起來鋪敷座上,聖阿難尊者登座後,面向舍衛城只園,雙手合十,流下悲淚,而說道:“如是我聞,一時……”等句時,有無數天神從天而降,前來頂禮聞法,阿難結集了經藏,此中從最初佛轉四諦*輪起直到最後佛對極賢說法,以及對侍眾弟子最後開示無常法義以上所有佛說經藏,一分也不遺漏地完全從心裡湧出,就這樣由聖阿難尊者結集經藏後,下座而安住。於是複由優婆離尊者登座,結集了律藏後,複由大迦葉登座,集結了論藏(或稱阿毗達摩藏,義即對法藏)(如欲知道釋迦世尊所說顯密教法,全部細目,可參閱一九六二年拙譯布頓所著《佛教史大寶藏》中三藏目錄。)後,大迦葉想到他自己已做完教法事業,現在當入涅盤,於是將教法付託給聖阿難尊者,說道:“由你付給麻衣尊者吧!”他吩咐後,也就去禮拜佛塔,前往南方“雞足山”三峰相聚的中間,於草敷座上結跏趺坐,以佛賜他的袈裟覆體,直至何時彌勒出現於世之間,由加持肉身可得不壞,而入涅盤。於是由聖阿難尊者來隨攝教導四眾弟子,他護持教法約有四十年之久,後來將教法付託與麻衣尊者時,授記道:“你將來將教法付與近隱尊者吧!”繼後他也就入涅盤了。繼由聖麻衣尊者作了廣大的弘教事業,後來將教法付託給近隱尊者。聖近隱尊者如第二佛陀,他作出了不可思議的聖教事業,門下弟子證得阿羅漢果的,難以數計。出一阿羅漢時,拋一五寸長的“齒木”(即洗刷牙的木枝)於洞中,這樣拋置的齒木將一深約五十尋的石窟裝滿了。後來由近穩尊者將教法付託與底底迦尊者,複由聖底底迦尊者將教法付託與聖黑尊者。後來複由聖黑尊者,將教法付託與大善見尊者。以上通稱為“聖教七傳”。
至於聖教能住世若干時間呢?導師釋迦牟尼王佛的悲願,勝超其他諸佛,以此佛入涅盤後,由加持力聖教還能住世五千年之久。並且佛世尊吩咐大尊者羅睺羅等十六位尊者道:“你們直至教法住世相滅時,勿入涅盤,護持教法吧!”並囑咐多聞天王等護世四天王,善為守護聖教及住持聖教的諸師。如是佛的教法住世五千年中,每一千年複分為二,計有十份五百年,每五百年為一品(即一階段),共有十品。此中第一起五百年,及第二、第三等,如其次第,將出很多阿羅漢,及阿那含(即不還果)、須陀洹(即預流果)。以此稱作阿羅漢品、阿那含品、須陀洹品,共稱“瞭解三品”。其次第四個五百年,及第五、第六等如其次第,將出很多具有勝觀,及三摩地、戒律的人士。以此稱作勝觀品、三摩地品、戒律品、共稱為“修三品”。其次第七個五百年,及第八、第九等如其次第,將出很多對法師,及經師、律師,以此稱作對法品、經品、律品,共稱為“教三品”。以及第十個五百年,那時除有出家相外,不具清淨見行,以此稱作“相住品”。這即是所謂的最末五百年。因此,意樂成佛的人們,應當在這僅獲一次值遇佛法的時機中,努力薰修完整無倒的聖教心要——《菩提道次第》。
絳巴妥默於壬子年五月十八日晚間,久旱!突降大雷雨聲中,譯竣《具悲教主導師薄伽梵釋迦牟尼的歷史》,繼即雷息雨止,星斗出現。
二、至尊怙主彌勒菩薩的歷史
具德阿底峽尊者所開示的《菩提道次第》的師承中,分廣行與深觀兩派傳承,宣說“廣行”派傳承諸師的清淨行傳時,首先當說至尊怙主彌勒的清淨行傳(義為慈氏怙主)。
如讚頌中說:“無等導師薄伽梵,補處大士無能勝。”
從無等導師釋迦能仁王佛往生兜率,示現化身起,直至迦葉佛將出現于此世間時,釋迦佛世尊一直在為兜率諸天眾說法。到了臨近降生於贍部洲中時,釋迦世尊才對至尊怙主彌勒加冕,授權灌頂,補處佛位。從此稱作“補處慈尊”。
至尊怙主彌勒往昔生中,如何發心的情況,如《賢劫經》中說:“彌勒菩薩昔生為轉輪聖王名‘照顯’,於大勢如來前供食,初發無上菩提心。”這是說至尊怙主彌勒,於不可說不可說往昔劫中,生為轉輪王名照顯時,正值大勢如來出現於此世間,彌勒在大勢如來前供獻午餐時,他以大慈悲心觀察遍虛空界一切有情,為了從輪回中解救一切有情,他發起勝妙菩提心。又於無數劫,更無數無量不可思議長遠往劫中,至尊怙主彌勒生為權領四洲的轉輪聖王名“金色”時,于“金光佛”及其無量菩薩、聲聞侍眾等前,他以勝超三十三天諸神榮威福德的所有莊嚴、供具、以及一切承事供養,於八十四俱胝長久年歲中,勤行恭敬供養,而發無上菩提心。
又往昔在這娑婆世界,“持劫”(即“住劫”時期)中,當這一大劫第四洲——佛的這一刹土中,有一位權領四洲的轉輪聖王名“輻輞”,他的侍前有一大臣名婆羅門海塵,他生有一子具有大丈夫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的多福德相,及身光一尋,如諾瞿陀樹,橫豎相等,久看不厭。此子剛生下時,有俱胝天神齊來供養,取名叫“海藏”。後來,海藏在其他一位大德前出家剃度,身著僧衣,發無上菩提心,證得圓滿佛位,名為“寶藏如來”。這位佛世尊廣轉*輪,使俱胝那由他數眾多有情,皆得增上生與解脫果。大臣婆羅門海塵再三勸動轉輪王輻輞,及海塵自己的門徒有誦吠陀弟子千人等到寶藏如來前,令其發心。那時,輻輞王在寶藏如來前,發心已持念極樂世界的莊嚴,為修彼刹土,經無數劫積福、忓罪、修行究竟,得成極樂佛刹。於彼刹中現證佛位。波羅門海塵的門徒婆羅門誦吠陀千人也在寶藏如來前,發菩提心,得寶藏如來授記將於賢劫中成佛。他們各自攝受各自的刹土,最初從拘留孫佛(義為壞輪回,人壽四萬歲時出世的佛)起,直至最後“解明如來”出現於世之間,各各所攝受的佛刹,都是容易調伏的刹土,及清淨刹土。遺漏下“諍劫”人壽百歲時,及未來人壽八萬歲時,這兩段時劫。
此中以諍劫人壽百歲時,世變惡濁,有情壽短,受用貧乏,疾病繁滋,大半由非時死緣而致死,一切兇暴難調,恩將仇報的眾生遍滿於世間。這樣的惡世惡劣眾中,為一切諸佛所怖畏,而不願來入其中,棄舍不顧的時候,婆羅門海塵悲心難忍,發心願於諍劫那一時間,出現于世而成佛。至於未來人壽八萬歲時,一切情器世間都充滿美好圓滿,一切器世間等同天堂一樣,一切人類都壽長,身相妙好,受用豐足,彼此無害意,盡都自然地安住在善道中。以此都說他們太好,也就不關懷,而等舍置之。這樣遺漏下來的時候,那時至尊怙主彌勒生為誦吠陀一千徒眾中的第五位門徒名“無垢光”,他悲心難忍,對於人壽八萬歲時的一切眾生,念其為一切諸佛所等舍置之有情對他們未說正法,以此他們雖是暫時有世間的富樂,但仍為煩惱惑業所纏縛,而沒有超脫世間,最後仍然游浪於無邊輪回中不斷受苦。這些眾生可悲可憫。當他發心願作這些眾生的救怙主,願在這刹中成佛時,寶藏如來也為他授記說:“在那樣的賢劫中,你將成為第五任圓滿佛陀。”至尊宗喀巴大師觀察到這一因緣,以此作頌贊至尊怙主彌勒道:“於昔如來所等舍,無量眾生悲難忍,願於彼刹來成佛,法王彌勒前祈禱。”
又在往昔過去不可說劫中,出有一轉輪王名“護國”,他有子一千人。那時值“無邊功德諸寶莊嚴王如來”出現於世,轉輪王的千子等都在這位如來前,長久作供養承事,並在如來前發無上菩提心時,如來即將千子的名稱置於瓶中,次第授記。當時至尊怙主彌勒生為轉輪王的千子中的第四子名“具帶”。如來次第授記千子,都將於是賢劫中成佛。並念此勝緣而贊道:“奇哉同願積福資,行諸善時為兄弟,賢劫之中完事業,千佛之前恭敬禮。”此外,至尊彌勒在許多佛前發菩提心,比佛世尊釋迦牟尼等一切賢劫佛早四十二劫長遠時間發心。就這樣至尊彌勒發心已,於無量劫中,不斷地積福慧二種資糧。他從佛世尊釋迦牟尼證得無我法起,一直依止佛世尊釋迦牟尼為師,他觀自己頂上,上師常住不離而修。以此,應化諸眾生常見至尊彌勒頭上有一菩提塔。現在至尊彌勒身相,頭上有一菩提塔的例規,也是由這一原因而有的。
這樣至尊彌勒於無量劫中,不斷積福慧二資,後來將於“寶傘如來”出現于世時,至尊彌勒將生為比丘名“慧堅”,在寶傘如來前作供養承事,經八萬四千年長久時間中,每日還未安置完一百有情於五戒善法中時,他不進飲食。當他觀察到將為利一切有情的時候,即使多日不食,亦無疲厭。一心為利有情而精進,使三十六億俱胝那由他數的有情,皆得安置在五戒中。在這樣八萬四千年的時間中,他為利一切有情,安置了三俱胝數的有情於大乘道中, 以及安置無數有情於小乘道中,使無量無邊眾生,生起慈心三摩地。甚至不管從城鄉、市、鎮等何處來的有情,任何人一見他的面貌,及一聽他的談話,以及他手觸足踏過的地方,一切眾生住居其上,都會生起慈心三摩地。以此一切諸佛都對他贊道:“善哉!善哉!”一切善神都對他大為稱讚說:“能這樣安置一切眾生於慈心,稀有!真稀有!”因此,十方一切刹土中,所有菩薩摩訶薩都稱他的名稱叫“慈氏”。那時寶傘如來也為他授記說:“菩薩摩訶薩,慈氏。”從這時起於一切生中,都得名稱叫慈氏,直至成佛時,也名“慈氏如來”。這樣至尊怙主慈氏大部分福慧二資糧,得到圓滿後,登十地果位時,獲得“大光明灌頂”。這一情節,如果細說,恐將連篇累幅,只好以宗喀巴大師所編寫的頌文錄出如下:
“為置眾生于安樂,無邊刹中一切佛,
對尊灌注光明頂,讬付教法適佛意。
何時尊獲灌頂位,彼時俱胝三摩地,
與及一切智灌頂,諸三摩地現證時。
三千俱胝微塵數,蓮眾圍繞寶蓮花,
根為大寶臍旃檀,金剛蓮房其蓮葉,
如浮提金普光耀,諸寶嚴飾千瓣開,
以諸寶網遍蓋覆,安適蓮中慈尊住。
蓮中所有諸菩薩,圍繞安住向尊顏,
齊入十億三摩地。而時慈尊足心膝,
與及臍脅兩手心,放出無數俱胝光,
照觸三塗及人天,非天諸處息諸苦。
肩背喉頭出光觸,聲緣乃至九地間,
諸菩薩眾次第證,法明禪定諸悲智。
眉間白毫放光觸,十方魔宮威攝
|
主持人 |
雲增•耶喜絳稱大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