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漠:

用通達:讓世界成為調心的道具

十者用通達,法法皆精明。

明心見性之後,你便擁有了兩種智慧。第一種智慧是無分別智,這是一種出世間的智慧,在這種智慧光明的觀照下,你便會明白外部世界是虛幻無常的,對境生起的所有意識及覺受也是虛幻無常的,這種智慧是所有智慧的根本,所以也叫根本智,它是一種不執著於外相、從本質上看事情的智慧,它正是空性。但是,一旦你需要認知世界,對世界作出反應的時候,就必須倚仗另一種智慧,它叫後得智,是一種有分別的智慧,在這種智慧的觀照下,你便能從外相上認知事物,憑藉這種認知,你就能非常敏捷地以最為恰當的方式來面對世界,這種智慧也是真心的妙用。

我們這裡所說的“用通達”,憑藉的正是這種真心的妙用,也即後得智。

舉個例子,無分別智慧讓你看到事物的本質,不生分別心,不起執著妄念,但是它無法幫助你理解一個人的性格、心情、經歷,也無法告訴你《西夏咒》裡講了什麼,《西夏的蒼狼》裡面又講了什麼。因為,在它的眼裡,這些都是虛妄的存在,都是歸於空性的。但是分別智卻可以為你提供你所需要的答案,因為它是真心的妙用,是六根與六境和合的產物,在它的幫助下,你就能迅速地從相上客觀全面地認知事物。不過,這仍然是建立在認知真心的基礎上的,因為只有認知了真心,你才能獲得一種無分別的智慧,這種無分別的智慧讓你以一種客觀、平和的心態來看待事物,所以,在你用分別智來觀察外部世界的時候,才不會被個人偏見、欲念等等東西所影響和矇騙,才能迅速地獲取你需要的資訊。

這時候,真心才算是真正生起妙用。所以說,人在生活中,不但要保任空性,也必須生起覺性,否則就會像石頭一樣,無法理解很多事情,也無法分辨很多事情,更加無法正確地處理很多事情。

這裡說的“用通達”,指的便是面對世上的一切時,真心都能生起妙用。當你的真心生起妙用、真心本體又不動不搖的時候,你便能對世上的一切都了然於心,同時又不生分別心。這時,你才真正變得達觀。

這樣一來,你便遠離了一種狹隘的心態,再也不會只懂一種法,就去批判別人。現在有好多人都是因為觀點與立場的相異而互相爭吵,比如修淨土的罵密宗,修密宗的罵禪宗。這些都是不如法的。

真正的修行人應該坦然接受不同的觀點、理念、方法,你可以不選擇它們,但你應該包容它們的存在。因為,法法皆精明,法法皆圓融。八萬四千法門,必然都有各自的用處,只不過有些人暫時不明白。

說到這裡,我們便講完了修行中非常重要的十件事中的最後一件,你務必時時溫習,在事中實踐真理。因為,不懂理,你便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容易迷路且十分危險;沒有事,就無法驗證你能否將真理用到實處,也無法驗證真理是否真的改變了你的心靈。所以,理上明白,還要在事上用功,要先由“理無礙”做到“事無礙”,最後達到“理事無礙”和“事事無礙”。

【隨注46】《三藏法數》中說:“通達者,謂菩薩由此後得智,而能於觀心中所知所見境界,一切諸法皆悉無礙也。”

通達位亦名見道位,《三藏法數》雲:“謂初地菩薩,體會真如智照,於理得見中道,故名通達位。”《佛學次第統編》中說:“通達者,已于道為通達,即初果位。從世第一後,心生苦忍真明,次於八諦下發八忍八智總十六心。十六心中,前十五心,無間道時,名預流向。至十六解脫道時,名預流果。此位斷三界八十八使分別見惑,見真諦故,又名見道。”

《唯識名詞白話新解》中說:“(通達位是)通達真如之位,又作見道位,為唯識宗所立五種修行階位中的第三階位。這是菩薩的見道之位,於十地的初地入心,通達於二空無我之理,此即見道位。有情無始以來,為無明煩惱覆障,因而顛倒妄想,起惑造業,沉湎苦海。自發心學佛以來,歷經多劫修行,猶未能認識唯識真實義性。不過,於世第一法的次刹那,於十地的初地極喜地,至此通達真實識性,入通達位,即是見道位。此位所見之道,即二空真如,亦即是唯識實性。《唯識三十頌》第二十八頌曰:‘若于時所緣,智都無所得,爾時住唯識,離二取相故。’《成唯識論》解釋此頌曰:‘若時菩薩于所緣境,無分別智都無所得,不取種種戲論相故。爾時乃名實住唯識真勝義性,即證真如。智與真如,平等平等,俱離能取所取相故,能取所取俱是分別,有所得心戲論現故。’”又說:“在加行位時,所修的四觀四智,以猶帶相故,未能實住唯識。而在此通達位,不但所取之境空,能取之識空,即能觀之智亦空。而實證此二空境界之智,就是無分別智,無分別智是諸智的根本,故又名根本智。依于根本智,先親證法性——即實住唯識,然後即起有分別的後得智。見道菩薩,即以此二智——根本智與後得智,緣真俗二境。”

——《光明大手印:實修頓入》

 





主持人
雪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