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

 雪漠

尋找警覺與放鬆的契合點 

心靜非如石,定中有光明。 

反省並觀照,警覺且放鬆。 

經典中將“正念”歸納為兩種含義,第一種就是世俗意義上的善念、善標準,第二種就是出世間層面的東西,也就是我們這裡所說的正念,它主要指的是修習大手印時的正念,是對明空之心的憶持和安住。 

你安住于心靈的那份寧靜空寂,不動不搖,但你不是像石頭一樣,不思不想。你也思想,而且對自己接觸的一切都有著敏銳客觀的覺知,但這份覺知是一種不生執著糾纏的妙用,是一種毫無機心、貪念、偏見的直感,是一種空性智慧光明,它不是肉眼可見的那種物理光明,它無法照亮物質意義上的空間,但它能點亮你心靈的暗夜。也就是說,它能讓你看清世界的真相,不糾結其中,也不再受到矇騙。 

不但要安住於極致的寧靜,你還要保持一種敏感的覺性,並且用這份覺性觀照你的內心世界。什麼是真正的觀照?用空性智慧的眼光,像旁觀者一樣看著你的思想、行為,看看它們是否如法,看看它們是否能反映出你對“萬物都是虛幻無常的,沒有永恆存在的自性”這一真理的了悟,看看自己有沒有執幻為實、生起執著,因為這客觀的“觀”,便有了智慧的“照”,這便是觀照。你也要時時反省自己當下屬於什麼狀態,有沒有一絲的昏沉、放逸、散亂?要時時注意,切不可有一時的放鬆。因為你一旦放鬆,產生了安逸散亂或昏沉之心,就會丟掉正念,丟掉明空。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你要以一種非常緊張的精神狀態來面對自己的生活,果真如此的話,你又會發現,自己壓根不能自然而然地進入那種極致的寧靜當中,你會下意識地壓抑自己的念頭,想要以這種方式來恢復寧靜狀態。通過壓抑得到的寧靜,當然不是真正的寧靜。那種石頭般的不思不想也是錯的。這種“靜”就像一潭死水,毫無鮮活的生命力,也無法生起妙用。你要時刻憶記無常的真理,心裡才能保持一份坦然,因為坦然而不生執著,從而進入並安住于真正的寧靜。這份坦然,才是真正的放鬆。

 

如果你能把握好放鬆與警覺之間的“度”,踏准真心的“節奏”,也就找到了修行的訣竅。

 

《佛學次第統編》中說:“以智慧而照見事理,是為觀照。觀行:於心觀理而如理身行;觀察:即觀念觀想也;觀念:察思念真理也;觀想:想浮於心也。”《三藏法數》中說:“觀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謂因觀照明了法無相,悉皆空寂,以顯即體之用,故名觀照般若。”又說:“非照而照,了法無相,名為觀照,即一切智也。(非照而照者,照謂照明,謂理本非照,因觀而照,以顯觀照之德也。一切智者,謂能知一切內法內名,一切外法外名也。)”

 

藏傳佛教裡面有一個女祖師,叫瑪姬拉准,專門談到過這個問題。她說,禪定不過二點:第一警覺,第二放鬆。她說得很正確。

 

一旦放鬆不再緊張之後,你就很容易見到自己的本元心,但這時,必須還要用警覺之心去觀照它。

 

警覺與放鬆,要有個度,哪個都不能過度。一般情況下,放鬆的成分多,警覺的成分少,也就是說,你要以寬坦任運為主,保護真心的本體,與此同時,再加上一點點的警覺。一旦警覺過了度,心就會開始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

 

比如,你在談戀愛的時候當然要關注伴侶的感受,但這份關注要適度。假如你的關注過了度,就光顧著關注了,根本沒法感受到戀愛的甜蜜與快樂,你會時時刻刻生活在緊張與擔憂當中,害怕自己說錯了哪句話、做錯了哪件事會惹她討厭,察覺不到她偶爾產生的憂鬱、失落又會讓她覺得自己不重視她。你的這份緊張也會影響到對方,讓對方也緊張起來,在跟你相處的時候變得小心翼翼,這便會形成一種巨大的壓力,反而會傷害到戀愛本身。

 

所以說,你要在日常生活的調心中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度,這個度,便是中道。

 

我曾在某次對話中專門談過這一點:“當你將真心生起妙用時,一定要注意度。就是說,你的真心之‘用’,不要損傷到你的真心之‘體’。我的比例大致是這樣,在日常行為中,真心占百分之九十,警覺的觀照占百分之十。當然,不同根器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比例。要是觀照過強,行為便會處於妄念當中;要是沒有觀照,真心便很難生起妙用。所以,應該以無分別的真心為體,以有分別的警覺為用,這是典型的‘一心二用’。但無論如何,你不能體用倒置,你的‘用’不能傷了你的‘體’。這就需要你掌握好觀照的度。”

 

【隨注51】什麼是正念?《三藏法數》中說:“謂人思念戒定慧正道及五停心助道之法,堪能進至涅槃,是名正念。(五停心者,多散眾生數息觀、多貪眾生不淨觀、多嗔眾生慈悲觀、愚癡眾生因緣觀、多障眾生念佛觀也。)”又說:“謂人思念正道,一心專注,無有間雜,不起邪想,是名正念覺。”

 

《瑜伽》中說:“雲何正念?謂為永斷上分諸結,複更修習四種念住;乃至修習三十七種菩提分法。”“言正念者:不忘教授故。”“問:何因緣故,正念、正定、說為定蘊?答:二因緣故。一、由自性故。二、由所依故。由自性者:謂三摩地。由所依者:四因緣故,念於此定,能作所依。一、系所緣故。謂於四念住,系攝其心。二、隨順定故。謂由此念,於守護根門,正知而住,順歡喜處,隨念作意中,能隨順定。三、能斷蓋故。謂於各別不淨觀等,諸蓋對治作意中,能斷諸蓋。四、極多修習相作意故。謂遠離者,於止舉舍相,無間殷重加行中,能多修習。是故此念,為定所依。”

 

—《光明大手印:實修頓入》

 





主持人
雪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