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心律儀儀軌次第》是阿底峽的作品,就以中文翻譯來說,目前尚未發現《發心律儀儀軌次第》完整的中文翻譯,只有部分學者或研究者略述儀軌或律儀。本論文將阿底峽《發心律儀儀軌次第》內容、阿底峽的生平傳略、阿底峽的見地著述,並引用經典與相關資料,從這諸論點可予聯繫等,檢討其文本的理據,來闡釋《發心律儀儀軌次第》思想的特色。之後,將《發心律儀儀軌次第》藏文諸版本校刊做有系統的整理,並編輯《發心律儀儀軌次第》文本作為科判表,以利方便閱讀與研究。
 
  菩薩發心應當先發菩提心受持菩薩戒,在受菩薩戒之前必先作懺悔的儀軌,懺悔在過去或現在無明的積集,貪嗔痴覆蓋於心,在十方佛面前希望能淨除業障,進而遠離惡趨向善,這一切的修持都是為了有情眾生能離苦得樂,並披上菩薩的宏願。發心儀軌立基於戒律,在受戒時需不斷地請求師授於其戒法,不論是皈依、受五戒、受菩薩戒等,都以請求來授於其戒法,這律儀儀軌有它的次序與規則,它以三次問;三次回答的方式,藉以這儀軌的方式得到戒體。如沒有經過這儀式的形式,就無法得到證明。並且發誓發堅固心而行菩薩道,進而走向佛道。
 
  《發心律儀儀軌次第》:「未得度之眾生我令其得度、未解脫之眾生我皆令其解脫、未息者我皆令其息、未獲涅槃者我皆令其獲證涅槃。」這段話來自於《菩提心釋》,從《菩提心釋》來看《發心律儀儀軌次第》的關聯性,其背後意涵著是法派的傳承與經脈的傳承,不論是發心律儀或者律儀儀軌,可帶領現代的人遵循的方向,亦即引領實踐菩薩道的路徑。再者,使佛教發揚光大,令佛教能正法久住。





主持人
江幸珍


阿底峽《發心律儀儀軌次第》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