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12/04/19 NPO  編輯部

宗喀巴大師造  法尊法師譯

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辨了不了義... - 阿底峽佛學會

若不爾者,諸大論師造論分辨了不了義,皆無義故。 經中安立 ... 不了義,唯經說云此
是此者,亦不能成立故。故佛授. 記,能辨佛語了不了義,諸大論師解釋了不了義。又 ...

明了義不了義經 

宗大師引經據典,說明何以空性一定要修學的理由。接下來,分段落說明如何學習空性。 

 第二學習毘缽舍那之法分四:一、依止毘缽舍那資糧;二、毘缽舍那所有差別;三、修習毘缽舍那之法;四、由修習故毘缽舍那成就之量。

 

首先談到依止毘缽舍那資糧。資糧,也就是條件。如同成辦何事需何條件一般,空性是要懂的,懂空性真正的資糧是供花、供果、做義工?還是依師聽聞學習、思惟法義?

 

如何依師?抉擇師長的重點在於師長懂不懂,不在於師長有沒有修行。為什麼呢,從我們的眼光看出去,師長如何修行,其實我們不會看,反而給自己製造學習障礙。找師長,觀察的重點在於師長懂不懂佛法、會不會教,這是基本的條件。

 

依止具量師長,從其聽聞無垢清淨經論,由聽聞思惟而生慧,引發懂空性的正見,這是勝觀毘缽舍那的正因資糧。

 

若於真實性義(空性正見)未生確定不移之見解,則無以修習毘缽舍那。而此空性正見應如何尋求呢?必須依於了義經而善尋求,不能依於不了義經。所以,要先知道了義經與不了義經的所有差別,學了義經,才能解悟空性正見。

 

何謂了義經?何謂不了義經?依各部派觀點之不同而有不同之說法。例如毘婆沙宗許多部派就認為佛講的都是了義,不承許佛講的有不了義。

 

唯識以下定義了不了義的差別在於,能夠如言而取的是了義,不可如言而取的是不了義。所稱「如言而取」,係指字面上所表徵的與所欲表達的內容一致者。又謂「不可如言而取」者,指的是字面上所表徵的與所欲表達的內容不一的話,比方我們會聽到的一些挖苦的話。

 

 

中觀自續定義了不了義的差別在於是不是可如言而取的講空性。所以,中觀自續對於了義經訂出兩個條件,第一、是不是講空性,第二、是不是如言而取。

 

中觀應成派則以空性是最究竟的義理契入定義了不了義。空性是諸法的實相,沒有更究竟的義理。了,是結終的意思,沒有更進一步細說解釋的空間,所以說講空性的佛經是了義經,講世俗的佛經是不了義經。

 

世尊在很多佛經當中明白授記能夠無倒解釋遠離有無二邊真實義者,是名稱徧揚人間、天界、龍域三處的龍樹菩薩。明白了義經、不了義經的差別後,必須依據龍樹菩薩、無著菩薩解釋的經論來學習。

 

  親近無倒了達佛語宗要智者,聽聞無垢清淨經論,由聞思慧引發通達真實正見,是必不可少毘缽舍那正因資糧。若於實義無決定見,必不能生通達如所有性毘缽舍那故。又此正見,要依了義而善尋求,不依不了義,故須先知了不了義所有差別,乃能解悟了義經義。此若不依定量大轍解密意論,如同生盲又無導者而往險處,故當依止無倒釋論。為當依止何等釋論,謂佛世尊於多經續明了授記,能解深義聖教心藏,遠離一切有無二邊,曰聖龍猛徧揚三處,應依彼論而求通達空性見解。

 

 此又分三。一、明了義不了義經;二、如何解釋龍猛意趣;三、抉擇空性正見之法。 今初

 

  諸欲通達真實性者,須依佛語。然諸佛語由種種機、意樂增上亦有種種,當依何等求深義耶,謂當依止了義佛語通達真實。若爾何等名為了義,何等名為不了義耶。答,此就所詮安立。詮顯勝義是名了義,詮顯世俗應知即為不了義經。如無盡慧經云:「何等名為了義契經,何等名為不了義經。若有安立顯示世俗,此等即名不了義經,若有安立顯示勝義,此等即名了義契經。若有顯示種種字句,此等即名不了義經,若有顯示甚深難見難可通達,此等是名了義契經。」。

 

  若由顯示世俗成不了義,顯示世俗其理云何,又由顯示勝義而成了義,顯示勝義復云何顯。即彼經中明顯宣說,如彼經云:「若有由其種種名言,宣說有我、有情、命者、養者、士夫、補特伽羅、意生、儒童、作者、受者、於無我中顯似有我,此等名為不了義經。若有顯示空性、無相、無願、無作、無生、不生、無有情、無命者、無補特伽羅、及無我等諸解脫門1,此等是名了義契經。」此說開示無我及無生等,斷絕戲論是名了義,宣說我等是不了義。故亦應知無我無生等是為勝義,生等是世俗。三摩地王經云:「當知善逝宣說空,是為了義經差別,若說有情數取士,其法皆是不了義。」中觀光明論云:「是故應知,唯說勝義是名了義,與此相違是不了義。」入一切佛境智慧光明莊嚴經云:「所有了義是名勝義。」無盡慧經說無生等是名了義,故定應知唯無生等說名勝義。故中觀理聚及諸解釋,應知如實宣說了義,以廣抉擇離生滅等一切戲論真勝義故。何故如是二種宣說,而名了義不了義耶?謂由此義不能更於餘引轉故名為了義,或義定了。此義即是真實性義,過此已去不可引轉,所抉擇事到究竟故。諸餘補特伽羅除此不可引顯餘義,由其具足能成量故2。如中觀光明論云:「何等名為了義,謂有正量依於勝義增上而說,此義除此,餘人不能向餘引故。」由此宣說之力,其不了義亦能了解,謂若此義不可如言而取,須引餘義釋其密意,或雖可如言而取,然彼非是究竟真實,除彼更須求彼真實,故非了義,或義未了。

註1:解脫門,指空正見,必須要經過的了解空性的正見這個門才能獲得解脫。

註2:由其具足能成量故,已顯示出事物最終的實相。

 

  有作是說,諸了義經是如實說,故若彼經3宣說無生無補特伽羅等,應須執為全無有生補特伽羅。若不爾者應非了義,以其言聲非如實故。然不應理,如是說法大師,現見眾多了義之經,遮生等時加勝義簡別。若有一處已加簡別,於未加者亦應例加,是共法故。又此即是彼法真實,豈能成立如是說者為非了義。若不爾者,總破生故亦別破句,故不立如是宣說了義之經。故經或論,若不就其前後所說總體之理,唯由其中少分語句不可如言而取義者,應知不壞為了義經。又若彼語縱可如言而取其義,然亦不成非不了義。

註3:彼經,指波若心經。

 

佛陀對阿闍世王的開示,即為不了義語之一例。

 

 

以上筆記內容為後學串習思惟之用,並未呈請師長審定,疏漏錯誤恐難避免,仍請有緣諸君直接下載法師教授音檔聽聞為要。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主持人
法尊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