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12/02/03 NPO  編輯部 報導

【聯合報╱社論】

新內閣的黑馬之一是教育部長,由中央大學校長蔣偉寧接任。消息傳出,各界都在問「是誰?」,教育團體只期望繼續進行改革。蔣偉寧至今提出的施政理念是「團隊、創新、溝通、實踐」,尚看不出具體的方向。

教育部的職掌千頭萬緒,但不管誰任部長,目前最重大的使命極為明確且急迫:順利推動十二年國教。這項重大政策改革延宕已久,馬英九總統在去年元旦文告中再度鄭重宣告,教育部也積極規畫執行細節,預計在民國一○三年正式實施。這項政策已箭在弦上,但關鍵的「明星高中」入學方式和名額分配仍陷於嚴重的爭議。此一爭議往何方向定案,勢將決定十二年國教的成敗,新任教長面臨的最嚴肅考驗也在這裡。

從形式上看,實施十二年國教,不論是高中職的入學名額或學費問題,都已解決大半。目前國中畢業生的「就學機會率」,許多年前就已超過了百分之百,教育部並已實施「齊一公私立高中職學生學費方案」。換言之,在九年國教之後的高中階段,要想讓學生「人人有書念」,是已經落實的理想。

但十二年國教的招牌始終不敢掛起來,原因顯然不是有沒有名額、或教育經費夠不夠的問題。台灣高中職已足使「人人有書念」,但國中生的升學競爭依然慘烈,講白一點,關鍵仍是誰能進建中北一女、誰能進台中一中或台南一中的問題。如今十二年國教的招牌就要掛起來了,教育部官員把「免試升學」放在嘴上,但也心知肚明,要打破明星學校無日或忘的吸收「最優秀」學生的心防才是最難。只要這個考量存在一天,高中教育就有一塊「特區」是圍起來的,學生還是得通過考試的關卡才拿得到入場券。如此,十二年國教「免試升學」的美意也將留下一段缺口。

教育部費盡思量,在十二年國教實施計畫中規畫出「高中職及五專特色招生實施方案」,和「免試入學實施方案」並存。但既名為「國民教育」,應允許什麼學校名為「特色」,而另設入學管道呢?教改實施前,台灣高中階段學校僅百分之卅為普通高中,百分之七十為高職,全台國中生為擠進那百分之卅的普通高中名額而頭破血流,才有了教改風雲。如今高中即將「國民教育化」,卻仍保留了百分之卅名額的「特色學校」以考試方式入學,則升學競爭的誘因何異於當年?

我們並非主張「消滅」明星高中,對特定學科的資優教育也認為應該實施。但如今標舉的政策大旗既曰十二年「國民教育」,在這塊由全體納稅人支付費用的領域中,若不能保證實施平均優質的教育,卻要畫分出少數「特色」與多數「非特色」兩種管道,於「國民教育」的理念其實很難說得過去。很多人主張、很多家長也期望以「學生素質」的理由保留精英教育,但事實上,台灣教育資源的分配,對金字塔頂端的學生從未缺乏照顧過。各種研究都證明,以考試擇才方式進入公立大學和明星高中的學生,其平均家庭社經背景遠優於其他同儕,還享受政府補貼的低廉學費;卻往往也是明星學校更抗拒接受多元入學管道(如繁星計畫)的學生。

如今國家既有十二年國教的經費準備,目的就是要讓所有學齡的孩子享有平等的教育資源和機會,當年教改口號「帶好所有的學生」也就是這個用意。這是信念問題,相當程度上亦可歸為馬總統宣稱的「分配正義」的一環。更深一層說,以今日時代知識變動之快速,傳統智育學科所篩選出的精英學生,未必符合未來社會對人才的定義和需求。十二年國教最嚴肅的任務,一是改變過去升學競爭激烈的景況,二是改革出適才適性的教育內容和方式。教育部長若能專心做好這項工作,已是了不起的成績。

【2012/02/03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