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培養

(
若以應成派的說法而言)聲聞、緣覺、大乘都懂空性,可以說他們的智慧沒有任何差別,但是又說他們的智慧有非常大的差別。這二句話當然矛盾,提出這點的意思是:單純懂空性,智慧培養不起來。

  現觀的注解中說:聲聞的智慧很低,只培養三生就圓滿;緣覺的智慧比較深一點,但比不過大乘,因為培養百劫就圓滿了;大乘的智慧很了不起,因為要培養三大阿僧祇劫。對我們來說,這是很奇怪的話,如同:某甲很沒有成就,大學學了三年才畢業;乙很有成就,在大學讀了十年;丙則非常有成就,因為花一輩子的時間讀大學,這不是很奇怪嗎?但應以另一種方式理解:學三年就學完的,顯然不怎麼樣;要學十年才能學完的,就比較好一點;要學二十年才能學完的,那就更棒了。所以聲聞、緣覺、大乘的智慧差別原因在悲心等方便法門上,沒有方便為助,智慧只會停在一定的點上,如同只以草生火,溫度永遠沒有辦法達到三百度、五百度。

  佛教真正要的是智慧圓滿,其他的都不需要。有了智慧什麼都可以,沒有智慧什麼都免談,因此第一要的是智慧。可是缺了悲心、菩提心,智慧是開發不起來的。大乘就是有菩提心、悲心,所以可以培養智慧成佛智;聲聞緣覺沒有大悲心,所以不行。

  現在有人說:修行就好,讀那麼多書幹嘛,看那些書都沒有用!這個只是說者自己的想法。很多人讀了書,卻還是惹出麻煩來,這是社會現象,與三乘無關。又有些人認真地去閉關修行,可是所修的跟聲聞、緣覺、佛都沒有關係,那也只是帶給別人良好的印象而已。以三乘來說,智慧是第一,像無上密續就講男女平等,因為以高度智慧的社會來說,男女是沒有差別的。如果是缺少智慧,只能比體力的情況,那女性當然就比不過男性,例如小乘提倡去野外苦修,苦修的話,女眾就比不上男眾,女眾單身要去某處修行總是比較不方便。但是如果有智慧的話,苦修並不是很重要的,智慧到了極點不需要那個樣子修行。

  量論會有很多討論,每一個討論不要只是上課才看,要經常去思惟,遇事就拿這些內容來思惟,一定要這樣才會通達。同學彼此之間也可以多討論,對學習會有幫助,當然更有幫助的方式是辯經,這是唯二的方法。接下來就是自己思惟,所謂閉關就是避開人群、到僻靜處好好思惟這些內容,可是這個方法的力量並不會比二個人討論有力,若與幾個人一起用辯論的方式比較起來,後者又更有力,是最好的方式。但是如果人聚在一起是講些有的沒的話,還不如獨自一人思惟比較好。所以碰到善知識的話,討論的方式會很好,要打開理路,沒有人幫助是不行的,只憑自己思惟很難有長足進步;碰到惡知識時,避而遠之會比較好。





主持人
見悲青增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