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網 日期:2009/08/20 NPO  編輯部 報導

佛寶

具有下面的八種功德﹕(一)、無為體,(二)、任運成就,(三)、不依他緣而知,(四)、智,(五)、悲,(六)、 力,(七)、自利,(八)、他利。

其中第一,一切有為法隨著 因緣的聚散,而有生、住、滅等現象的變化﹔因此諸法的本 性是空寂的,無為的。佛陀已經圓滿證得了無為法性,所以是「無為體」。第二、佛陀已經息滅了一切的分別,和人為 的勉強造作﹔所以利生的事業「任運而成」。第三、佛陀不必假借語言概念和因明的思惟,單憑他內證的自然智,就能現觀一切法﹔所以是「不依他緣而知」。第四,佛陀具有,現觀如所有性的「智」。第五、佛陀具有,以自己所悟的真理對眾生開示的「大悲」。第六、佛陀具有,雙運悲智而說法,令所度有情斷除煩惱的因和苦果的「力」。第七、指前 面三種屬於「自利」的功德。第八、指後面三種屬於「他利」的功德。究竟一乘寶性論云﹕「無為及自然,不依 他而知,具悲智及力,唯佛利自他。」

法寶
法寶具有下面的八種功德﹕(一)、不可思議,(二)、無 二,(三)、無分別,(四)、清淨,(五)、顯現,(六)、對治,(七)、何法離貪,(八)、以何法離。其中第一,以分別心推求四邊,了不可得。法性不是言詮思量的境界,而是聖者 三摩斯多的境界,所以是「不可思議」。第二、斷盡了有漏的惑、業,就是「無二」。第三、斷除了惑、業的根因--增益萬法為常、樂、我、淨的執著心態,就是「無分別」。 第一種是屬於自性清淨法身的功德,第二和第三種則是屬於離垢清淨法身的功德。第四、道諦的本身可以「淨化」煩惱 和隨眠﹔第五、道諦能「顯現」諸法的真實性﹔第六、道諦具有遍除三世無明的「對治」作用﹔所以道諦就像太陽一樣。第七、指前三種屬於「滅諦」的功德。第八、指後三種屬於「道諦」的功德。究竟一乘寶性論頌云﹕「不思議無二,無分淨現對,依何得何法,離貪二諦相。以滅道二諦,併攝離貪性,應知彼依次,各具三功德。」論頌中雖然只說滅、道二諦是法寶,但是我們應該明白這裡所說的二諦,是指大乘的滅諦和道諦﹔而且其中的道諦就是大乘的見、修二道。
因為論釋上說﹕「得此滅苦如來法身之因,即見、修二道之分別智。以(道諦具有)三種隨順法(淨、現、對)故,當知 如日。」

僧寶

僧寶就是,任何應具有下面四種功德的不退轉菩薩。(一)、知如所有,(二)、知盡所有,(三)、內智觀見,(四)智見清淨。其中第一、大乘不退轉菩薩,滅除了人、法二 種我執,證悟無我的真如實性﹔所以是「知如所有」。第二、大乘不退轉菩薩通達了﹕自己所見的真如法性,對於一切有 情都是平等無差別的﹔所以是「知盡所有」。第一種功德是指,對法性本身的了悟﹔第二種功德是指,對法性所依萬法 的通達。第三,大乘不退轉菩薩,以不共二乘的出世智慧,
如實照見(如所有、盡所有),就是「內智觀見」。第四、大乘不退轉菩薩,淨化了煩惱障和所知障﹔所以是「智見清淨」。究竟一乘寶性論云﹕「如實與如量,智見清淨故,具慧 不退眾,有無上功德。」
有人見到論頌中的佛寶和法寶都有八種功德,因此主張﹕僧寶也應該具有八種功德。那八種呢﹖前面三種功德照舊,從第四種「智見清淨」功德中再分出,脫離染(煩惱)障、 著(所知)障和卑劣障的另外三種功德。第七、前三功德屬於「證分圓滿」的功德。第八、後三功德屬於「斷分圓滿」的 功德。這種說法雖然也有道理,但是並非論頌的本意,所以 我不採納。

暫時的皈依

寶性論頌云﹕「依能調所證,弟子為三乘,信三供養等,是故說三皈。」意思是說﹕因為三乘各有所需,為了滿足這三種需求,所以世尊就對三乘道的六種補特伽羅,說三種不同的皈依。


關於三皈依,大、小二乘有一種共通的說法,那就是﹕
「佛陀是兩足中最尊貴的,所以安立為佛寶﹔涅槃是離欲法中最尊貴的,所以安立為法寶﹔僧眾是一切團體中最尊貴的,所以安立為僧寶。」可是這個說法和頌文的意義不同,所 以一定會有人產生疑惑。為了去除這種疑惑,於是無著在頌 文的前面,先提出了一個這樣的問題﹕「依何等義,為何等人,諸佛如來說此三皈﹖」並且在頌文的後面作了會通性的解釋﹕「已經入道和尚未入道的兩種大乘補特伽羅,都一心 一意地想圓成正覺﹔為了對他們開示,兩足尊的佛陀是三皈 依中最殊勝的,所以安立佛寶為大乘皈依的主要對象。同樣的,已經入道和尚未入道的獨覺乘和聲聞乘等四種補特伽羅認為﹕法寶和僧寶可以成辦自乘的道業﹔為了對他們開示離欲尊的法寶和眾中尊的僧寶的殊勝功德,所以就分別安立法寶為獨覺乘的主要皈依對象,僧寶為聲聞乘的主要皈依對象。」


或許有人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難道三乘種性不是同樣的皈依三寶嗎﹖為什麼要分別為三乘設立三種不同的皈依呢﹖」答﹕「從因位上講,雖然三乘同樣的皈依三寶,但是證得的果位卻不相同。為了引導中、小二乘的行者,次第轉入大乘,所以才方便設立三種不同的皈依。」有許多人把寶性 論的這一頌判為不了義,這是因為不了解論意的緣故。月稱三皈依七十頌云﹕能仁之三身(佛),涅槃(法)及四雙(僧)。」這種說法和前面是相同的。 (註﹕宗喀巴在寶性論之後,引用了月稱的著作,這表示﹕大乘的唯識和中觀二宗,對三皈的看法是一致的。)

唯一的究竟皈依
問﹕前面說暫時的皈依有三種,那麼究竟的皈依呢﹖」
答﹕「究竟的皈依只有佛陀。」問﹕「如果只有佛寶才是究竟的皈依,那麼豈不是缺了法寶和僧寶嗎﹖」答﹕「不會的。因為佛陀心續中的滅諦和道諦就是法寶﹔而且因為佛陀圓 滿證得了法身,三乘的僧眾才能獲得究竟的成就。」寶性論云﹕若依於了義,唯佛是皈依,牟尼具法身。故僧亦究竟。」寶性論釋云﹕「因為不生不滅的牟尼佛,具有最極清淨的滅諦和道諦--離垢法身。」,這和前面的說法也是一致的 。

釋名
問﹕「為什麼佛、法、僧被尊稱為三寶呢﹖寶性論云﹕「世稀有無垢,具力世莊嚴,最勝及不變,是故名為寶。」

摘錄華岡佛學學報第八期 宗喀巴現觀莊嚴論金鬘疏三寶釋義





主持人
宗喀巴現觀莊嚴論金鬘疏三寶釋義-陳玉蛟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