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 道 三 要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講授 林耿如 整理
一九九六年七月三十日至八月一日于洛杉磯
一、緣起
我此次來洛杉磯是應中國佛教徒的請求,專誠為中國人傳法,也是第一次由藏文直接翻為漢文,我特別高興。在好幾百年之前,曾經由藏文翻譯漢文的歷史,但在我而言,這是第一次直接由藏文翻譯漢文傳法的機會。以前西藏的成就者,以及大法師曾經用漢文傳法的歷史,今天我榮幸有此機緣,因此內心有一種特別不共的感受。
有段時間,中國人同西藏人產生了一些問題,但我們不能因此而使漢人與藏人之間,距離更遠,這對雙方均無益處。我認為這是觀念錯誤,必須互助、互信、互依,才是正確的。基於這種原因,所以我能對漢人傳法,感到非常歡喜。在天安門發生六四事件,學生與中共之間的許多問題,我聽到這件事很傷心,我發願希望有一天,可以在天安門前傳時輪金剛灌頂,希望這個願望可以達成;以此次緣起看,這願望應該不是空虛的,是可以達成。因此我們應該互相努力,我也不只是發願而已,也在繼續努力的做。我發願的目的,也希望你們努力去做,讓漢人與藏人之間,建立有個很好的關係,我們均成為很好的法友。這次法會準備全由林老居士及許多人辦的,我非常感謝你們。
這次主要講授的內容,也是佛陀所說八萬四千法門的精要----聖道三要,這是宗大師以偈頌造的。講聖道三要的緣起,當請求傳法時,我認為如果中文有這譯本,講授這個法也是不錯的,結果有中文譯本,我便決定講授聖道三要了。
二、前行
通常在講法之前,憶念本師釋迦牟尼佛。首先我以藏文念讚頌釋迦牟尼佛,而大乘佛法是以般若經安立,我念完你們用中文念誦心經。
我雖然聽不懂,但覺得很好聽。有一次去星加坡跟許多中國人,一起唱頌心經時,我感到很傷心,因為中國有很偉大的佛教歷史,好幾百年,中國有很興盛的佛教,但現在卻衰退了,這個原因使我傷心。
皈依發心:
諸佛正法眾中尊,直至菩提我皈依,我以所行施等善,為利有情願成佛。
皈依是大乘不共的皈依,皈依也是如何辨別外D與佛教之不同。發心是大乘的菩提心。
三、佛法總概
聖道的道,並非世人所說行走的道,是內心的一種道,我們跟著這道,內心的功德便能增長,缺點會漸漸減少,最後達到解脫或成佛的目的地,這種道我們稱為
聖道三要的道。
要解脫成佛最重要的是聖道,道諦的道;但為了証得聖道,首先必須經過凡夫的道,在經過凡夫道時包括了我們未証道之前,我們必須學習一些未証道所需學的東西。聖道三要的道,包括了我們未証道之前,如何改善我們的內心,如何袪除內心污穢的方法。內心可以接觸到的物體,這種法體本身可以接觸到快樂的感受,及不想痛苦的感受。由於內心發出的感受,都喜歡得到快樂,不喜歡痛苦;如何袪除痛苦,如何得到快樂,只有內心才有辦法。這種感受快樂及痛苦的內心,皆由因緣而產生的。快樂是由快樂的同類因而產生,如果因緣不具足,這種心便會消失了;同樣的,痛苦的內心因痛苦的同類因而產生的,這種因聚集後便會產生,這種因消失,痛苦便消失了。因此感受快樂與痛苦的內心,均由緣起而現。
由於我們感受快樂及痛苦的內心,因而造作身口的善惡業。內心痛苦時,不論是身業或口業,所造成的都是損惱他人的惡業;如果內心快樂時,身口所造的業是柔軟的,至少不會傷害到他人。我們的內心沒有調伏,身口就會造成不善業。假如身口二業不調伏,便會造成未來的痛苦。未來的快樂與痛苦,固然是由身口二業造成,但最主要的是我們有沒有調伏內心。
現在感到很歡喜,及未來感到痛苦的內心是什麼?佛教的論師有些主張九種心識,有些主張八種,有些主張六種,但最主要是主張六種心識。根識緣色境,第六意識了別。心識不是色體,也不是有形狀,是一個可以感觸到、接觸到的東西。意識同身體有關聯的,一般人認為意識與身體無關,意識是意識,身體是身體,這是外道的主張,有個獨立常一自主的我,同五蘊無關,這是一種顛倒執。其實意識與我們的身體是有關聯的,所以才可以安立這是人的識,那是畜生的識。如果毫不相干,怎能說這是人的意識呢?我們的心依靠身體,這是正確的,正因為如此,人的身蘊消失了,意識也跟著消失了。但並不是百分之百依靠身體,以一個修行者來說,修禪定雖然身體不動,但內心禪定的力量會使身體戰抖一下。
意識可分粗細多種,粗的部分,經由大腦到達身體活動等等;最細微的意識,所產生的作用,好像與身體無關,是獨立的作用。以密宗來言,心識與內心的心氣,產生許多粗細的血流,可以由修行來體會內心的氣,是粗或是細的。粗的意識與大腦是很有關聯的。如果我們的意識像根識一樣,完全依靠身體的話,那我們不必說前後世的存在,所以意識不依身體存在,是無錯誤的。細微心識是獨立作用,觀察心氣是不二,如果要改善意識,就可以慢慢得到究竟的果位。由密宗上師的指導,反覆的修行氣與心,可以漸漸體會意識的細分與粗分,與空不二與氣不二,這種細微具有獨立作用的內心,是由因緣而生的,不然則無果也無因;無果的話,這種細微內心無法產生,根識也不會為細微內心的了解所緣,也不會有明顯的分別,所以必須依前因而生。如有辦法安立這點,便有辦法了解原來有前後識的存在,因為心識是不斷的依境而產生的。
一切有為的思惟,必須依因緣而生,沒有因緣便無法安立,必須依同類的因才能安立。有為法必須依因而生,但這因又要依另外的因而生,所以因是無始的。
一切有為法依因而生,如果尋找因的話,就好比虛空一般,很細微的粒子,慢慢由因緣而生,才形成地球;我們的色身也是因而生,這是無始的。三千大千世界未成之前,那時已經存在了我們身體的因。意識也是如此,也是需要因而生。
所以我們了解一切由因而生,這是因果循環道理的一種法性,不是由誰製造出來的。因果是不爽的,所以佛法根據因果說法;佛陀在講緣起因果時說:「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見緣起即見法,是說不管誰見到緣起,就是見到了法性;見到由因果產生的緣起相,等於証得了世俗諦;一切法因為是因緣所生的,所以是無自性的,了解這點,便了解勝義諦。我們了解由因緣所生的緣起道理,這種正見,稱為世間清淨正見;這種法由緣起而產生,它的安立唯有依因緣和合而安立,是無自性的,取代因果的組合;了解無自性這點,這種正見,稱為出世間清淨正見。
見法即見佛。法有二諦,世俗諦及真實義諦。佛身分法身、報身、化身,也有分五種身,四種身;一般只分自利法身及他利色身。見到真實義諦(空性),可以了解自利法身;見到世俗諦,可以了解他利色身。藏文如來有空性的意思。由空性而來的最究竟身,稱為色身;由空性本身產生的身,稱為法身。如來也是依緣起法安立,緣起的道理,是萬法的現象,本來存在的,而非某種因果改變它,或者某人創造,本有的法性,因為是一切法的緣起相。所以佛陀詳細的依一切法的緣起安立,依緣起法慢慢改善,這就稱為道。道雖有許多種,但最主要的只有三種,即聖道三要。
佛陀為了利益眾生,說了八萬四千法門,因為我們的煩惱有八萬四千種,對治這麼多煩惱,必需說這麼多法門;但八萬四千法門中,最主要的只有三種。眾生的利益,有暫時的增上生,以及最主要的解脫;解脫分為個人解脫及佛果位。求個人解脫要有兩種,方便品及智慧品;方便品就是出離心,但必須依空正見才能解脫,也就是智慧品。以大乘來說,菩提心即是大乘發心,這是方便品的一部分;智慧品便是空正見,主要的是以方便品辨別是小乘或大乘,所以今天要講的,就是這三部分,即聖道三要。
空正見好比母親,方便品稱為父親,因為人的族姓是以父親來辨別的。般若經說:「方便是父,般若是母。」「諸佛從般若生。」所以般若經稱為佛母。龍樹菩薩及月稱菩薩也說,空正見是大小乘共的智慧。這是中觀應成派的主張。「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但另外有些經典又說,不見到為最殊勝。那不是相違了嗎?不見到是最殊勝的見到,其意是一般緣起法有成立及不成立的八種相,我們觀察緣起法最究竟的性質,這種法的本身是無法用空正見見到,它是否成立及不成立的八種相,即世俗相;這種正見是無法見到的,見到法的最終性質,即無自性這一點,也即是空性。以空正見來觀察緣起法時,是無法見到存在或不存在的八種相,因為見到它的體性的空性,所以不見到就是最殊勝的見到。
一般暫時的利益是人、法,這是我們大家所經驗到的;但是最究竟的解脫,要如何了解呢?何謂解脫?在印度有一些宗教論師,有的主張有解脫,有的主張無解脫。順世派主張無解脫,理由是內心的污染與內心是一體的,無法分開的,本來就有的,所以我們無法去除內心的污染,如能去除,內心也一起去除,內心沒有不污染時,所以無法解脫。以離心派來說,解脫是到另一淨土,也就離開這個地球,到了一個好比大白傘,大家都在裡面很快樂。以佛教的論師主張,解脫分有餘涅槃及無餘涅槃。佛陀在菩提樹下金剛座証道,斷除一切煩惱障及所知障後,得無上正等正覺,調伏了天魔,此時心中所証得是有餘涅槃,因為還有自身的色蘊,所以是有餘涅槃;當佛陀示現捨報,放棄了色蘊,那時是無餘涅槃。
如來圓寂以後,好像油燈熄滅,什麼都不存在的想法;好好去觀察的話,會覺得很奇怪。佛陀三大阿僧祇劫,積聚的那末多資糧,所感的果報僅有四十年(即成佛至圓寂)而已嗎?集聚資糧的時間那末長,而所得果報的時間這末短暫,這是可能的事嗎?內心的煩惱,他有辦法對治,可以永久的去除,但內心本身能感外體,內心本身用什麼來對治,所以無法成立我們內心會斷滅,那末如來圓寂會斷滅,也是不可能的。
上部論師的說法,解脫是內心的功德,內心煩惱留下的習氣好比種子,有辦法以對治力來消滅,煩惱及煩惱種子;當有辦法滅除煩惱種子時,內心已經得到解脫了。這種解脫,仔細觀察的話,便是清淨內心的空性,內心的空性稱為解脫;在未得解脫之前,內心仍有空性,這種空是無自性的,便稱為如來藏。
任何眾生,如果內心起了感到不快樂,這便是煩惱;何謂解脫?斷除惱害的心,就是解脫。但得這種解脫仍不夠,因為以前留下的習氣,它是使我們了解法相的障礙;為要了解一切法相,我們必須斷除這種習氣,清淨的內心就成了法身。
要了解解脫的話,必需體會何謂滅諦;滅諦是洗去內心的污垢,因此了解四諦的內容是很重要的。佛陀初轉法輪,是四諦法輪,就是這個原因。一切佛法的基礎,也是由四諦安立,因此了解四諦,便算是真正了解佛法。如果不了解四諦,只是持咒或學密,是沒有用的。四諦是佛教論師共同主張的,至於細微部分,雖有不同的見解,但四諦安立是共的。西藏一般不懂四諦內涵,只拿著唸珠唸六字大明咒,也像漢人拿著唸珠唸: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如果不了解四諦內涵,不會成為好的佛教徒,因此佛教徒一定要了解四諦的內容。要了解更深的四諦內容,必須依佛教上部,即中觀的勝義諦及世俗諦的內涵;但初步的了解,不必學中觀。
所謂四諦即是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四諦也是依因果安立的;污染諦即苦諦、集諦,因是集諦,果是苦諦;一般人均不要痛苦,只要快樂;不想要的痛苦,便稱為苦諦;痛苦是由集諦而產生的,所以稱為污染諦的因果二法。清淨諦即滅諦及道諦,也有因果二法,因是道諦,果是滅諦。一般人均想要快樂,這快樂是一種感受,解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所以滅諦稱為快樂。滅諦本身沒有近取因,還需要我們努力去修道而產生的,所以必須依佛陀開示道諦的方法,這是清淨諦的因果二法。
有一部論中提到,我們的情器世間,均是苦諦。佛陀所謂世間是指三界,即欲界、色界、無色界。以欲界來說,星球可分為千百億種,三千大千世界是很廣的。星系以科學來說,地球形成是一種物體大爆炸而成立的;如果以科學家說只有一個,那我們佛教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就需要考驗了,因為科學家証明不同;如果科學証明可以產生很多不同的星球,則三千大千世界便是真的。至於地球的形成,可以參考有關書籍。
相續本母說:由虛空產生風,由風產生火,接著水、土,由此順序產生。滅時由地水火風虛空,慢慢的消失掉,這點同科學家說的有些相似。由細產生粗,由粗慢慢的消失成細,這是循環法性的規則;至於地球變化也是法性的規則,而不是由業果產生的。以一本書剛開始是由虛空而產生,我們的身體開始也是由虛空產生。雖然由虛空,卻產生兩種不同的東西,這是因業而造成不同。所以不論是器世間的地球,或情世間的色蘊,以及我們所受的痛苦,所依的都是「地」。
苦又有三種,苦苦、壞苦及行苦。苦苦是一種痛苦的感受,壞苦是一般凡夫認為快樂的感受。這種快樂的感受,好好的觀察的話,久了會變成痛苦,快樂剎那剎那的轉變成為苦受,所以不是最終性的快樂,所以稱之為壞苦。行苦是不管何時,有了煩惱干擾,便有痛苦,這就是行苦。至於內心的本質是無自性的,它是空性。這空性不是煩惱所攝受的,所以不是行苦。尤其內心的空性本來就有,所以稱為本性涅槃。凡是被煩惱所攝受的一切法,均可稱為行苦。初學者為了要離開痛苦而努力,但是求解脫痛苦的心,這種痛苦,不是苦苦而是行苦;有這種行苦,才會產生出離心。
西藏有位大師曾說過,想要解脫苦苦的心態,一般畜生也有。想解脫壞苦的心態,外道也有,他們不但有此心態,而且有辦法暫時解脫有漏的樂受,因禪定的樂是捨受而不是樂受。人能暫時解脫苦苦及壞苦,但真正要解脫,想要有出離心,則必須畏懼行苦。凡是有煩惱便是痛苦,不論被什麼煩惱攝持,都是痛苦;所以一定要對治煩惱,調伏煩惱,有這種出離心,才是真正佛教所說的出離心。只要有煩惱及業力所縛的話,就無法得到最究竟的快樂;所謂煩惱依於業力,這是我們講集諦要領悟到的。
集諦分為業集諦及煩惱集諦;集諦是產生煩惱,是痛苦的根源處,所以稱為業集諦。業分為二種,思業及思己業;身口二業稱為思己業,意業稱為思業。有的佛教論師說業是心所,我認為業分身口二業,它不是有形體的,它是非心非色的。產生快樂的因,稱為善業,產生痛苦的因,便是惡業,產生捨受便是無記業。因為業必須經由身口意,所以業分身口意三業。以業產生的果,有純白、純黑、雜染的果,所以業分黑、白、雜染業。雜染業就是黑白混雜一起。譬如早晨起來,抱著很好的意樂,也實際去做,後來因某種原因,好的意樂消失了,心想真倒霉,為何在此禮佛呢?這種不善的念頭生起,原本是好,後來是不好的,這種業就是雜染業。或者剛開始抱著很好的意樂來聽經、唸經,實際上也在做,到一半時,他想這樣別人會讚歎我、尊敬我,有這種念頭,則所做一切均白費了。另一種是剛開始遇到自己的仇人,不喜歡他,以難聽的話罵他,罵完後覺得自己不該如此,心想自己是佛陀的弟子,他也想快樂呀!有些懺悔的心,那麼首先造的業,不完全是黑業,是雜染業。因此,我們要做善行,其加行、正行、結行,均要做的好,這樣才是完整的善行。當然最好是不造惡業,萬一犯了惡業,剛開始是惡,但至少在結行時要懺悔,要這樣做才沒有錯。以成為後世的業來說,又有引業及滿業。業分很多種,有些今生可以見到,一種是過去生所成的業。業是很廣的學問,並不是都能知道。
業分許多種,一種是有意樂去做,一種是沒有意樂去做,有一種是有意樂不去做,有一種是去做而沒有意樂,有一種是有想做的意樂也去做,有一種是兩者均無。意樂是非常重要的,不論做任何事,首先調伏煩惱是最重要的。俱舍論說:「見諦無能引」。意思是阿羅漢已得解脫,但他們所造的業,還是存在的,但不會招引痛苦的感受,因為沒有煩惱來幫助這種業感果,所以不會有痛苦。
因此,調伏煩惱是很重要的。煩惱有貪瞋痴慢疑及惡見六種,惡見分為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邪見,則共有十種,隨煩惱又有二十種。雖然煩惱有很多種,但其根源只有三種----貪瞋痴。釋量論說:雖然煩惱有很多種,但主要的是常體會的貪心及瞋心。這兩種會造成許多不善的業及惡習。
貪心及瞋心也是由於無明愚痴而產生的,無明法相本身的道理分為粗細二種,細的較難了解。要真正了解何謂最細無明,必須體會空性的道理,才能了解最細的煩惱。所謂解脫即是解脫煩惱的束縛,但煩惱是否可以真的調伏及斷除,這是很重要問題。通常以自身經驗來說,粗分的貪心和瞋心,有辦法壓抑甚至連根拔除它,細的連根拔除它,確是個重要問題。假使我們無法斷除煩惱,我們則無法講苦諦及集諦這兩個道理了。那我們去喝酒或逛街購物,好像外道順世派所說,只有今生而沒有前後世,自己可以為所欲為了。假使煩惱可以斷除的話,應該有方法朝這方向努力,這是正確的依據。至於是否有法斷除煩惱,要從滅諦來觀察;要真正了解滅諦的含意,我們要主張大乘法門,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中的空性,必須透過空性,才能體會到什麼是滅諦。
佛陀在第二次轉法輪時,說的是無性法門,其中提及空性,如何對治最細的無明,必須了解佛陀所說的空性,我們才有辦法成立滅諦的第一個理由,有辦法安立空性便有辦法成立滅諦。第二個理由,我們的內心本是一個光明的法體,它在光明的本質上沒有任何污染,這要依佛陀第三次轉法輪時所說才能了解;第三法輪是解深密經,以唯識來說是了義經,以應成來說是不了義經,這是他們在了義方面的爭執。以解深密經中提及,有一位大地菩薩請問佛陀,當他在轉第二次法輪,即無性法輪時,其本身是不究竟的,不能依靠字義來安立的,大地菩薩曾經這麼說。在現觀莊嚴論及相續本母這兩部論中,同是一個宗派,也同樣是彌勒菩薩所說的,同樣的偈頌,文句一樣,但我認為其內涵應有差別。現觀莊嚴論是以空性安立,但相續本母的偈,是以內心光明想安立的,所以雖然文句一樣,但含義不同。
第二法輪及第三法輪,均是我們能了解解脫最好的道理,如果我們能了解此二法輪,便能了解解脫了,尤其第三法輪提及我們內心是光明的法體,如果我們有辦法安立這一點的話,就有辦法更進一步領會何謂道諦。西藏仁波切也說過:佛陀初轉法輪是四諦法輪,大家均能了解,大家均能成立四諦道理,這是最主要基礎;再次佛陀轉無性法輪,是說明佛陀所說的法,有了義及不了義,這第二法輪讓我們體會到,了義及不了義的道理;第三個法輪使我們了解到內心光明的法體。講了這三部分,大都是顯的部分的道理,然後再引空性及內心光明不二的道理,講事部、行部、瑜珈、無上瑜珈最高的密的道理;好比從基礎慢慢上去,越講越高深,這是很好很善巧的方便。
龍樹菩薩曾說何謂解脫?有辦法永遠離開煩惱就是解脫。雖然有業,但沒有煩惱的緣,便不會產生果,凡遠離煩惱,便是解脫。至於如何解脫,便是問題了。我們造業由煩惱而生,煩惱由非理作意而生,非理作意是由內心實執幻想而生。如何滅除實執幻想,以藏人來說,他們根據經論有一句話,反覆思惟空性就可以剷除幻想;這經論是由梵文翻譯,梵文本身的意義,是說在空性中斷除煩惱。有這兩種斷除實執幻想,這是庫乃的喇嘛所說的。我們要怎樣脫離實執的幻想,在佛經中談到,中觀的一部論講到輪迴是由意識而生。這意識並非一般所說的意識,是一種實執的意識,這種實執的所緣是一般事物,所見到是這些事物自性的存在,所緣的是實執的東西,如毯子、桌子等。假如我們以另一種正見來說,同樣的緣起這一點,如思惟到是沒有自性的話,那有自性的相,當然就斷除了,有自性相的實執也會斷除。我們要斷除實執,則必須了解空性,即無我。要了解無我,必須先了解什麼是要斷的我,必須要斷的我。月稱菩薩曾說過,不依其他法而獨立存在的我,是要斷的。有人說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如房子、桌子,均認為它由其境上產生的,是自相存在的;不能把桌子變成毯子,桌子必需具桌子的條件,才能成為桌子,所以桌子是由境上產生的,不需要靠其他產生,這種自相存在我們均能見到,體會到的。認為有的東西,是否自相存在,我們要繼續觀察。至於是否有我,或大家共同見到自相,四百論中提到次第觀察我這方面,這些次第等到講空正見時會說明。
關於自性的有,是否真的有,我們要仔細觀察,當我們發覺假使有自性,會有許多缺點。那末,我們堅持認為這是有自性,這是無自性的東西。當我們了解無自性後,才會慢慢了解到一切法均無自性。那確確實實由顛倒執及錯誤的意識,而認為它是有自體,我們便能體會到,原來真正最細微的煩惱在擾亂。既然沒有而我認為他是有的錯誤意識,這種意識一定有辦法破除,因為我有辦法了解真正的法相是什麼?真正的法性是什麼?原來是無自性的。有自性執著同無自性執著,兩者不可能互存,這是對立的東西。無自性的空正見,是有辦法對治有自性的實執,因此最微細的煩惱,是可以針對調伏的,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內心是光明法體,本具一切功能,接觸外境的功能,這並非誰創造出來的。像我們內心一定會接觸外境,這功能是本具的,為什麼法相是無自性的,而內心無法接觸到?是因為錯亂識錯誤的實執擾亂的關係,內心無法體會真正的法性;如果有辦法以空正見的智慧,加上內心本具的功能一起修持,則我們有辦法得到佛陀的智慧。既然有辦法知道斷除煩惱的方法,我們要努力學習道諦,這才值得的。釋量論曾提及:慈心及悲心和實執所現的是不同的,不是正對立的,是有自性的,慈悲心不是無自性的,見到眾生的痛苦,無法正對治實執,我們並不能只依慈悲心來斷除實執。實執的對治力,只有空正見;但真正傷害實執最有益的,是了解空正見的現量,即我們所說的聖道。
在証得証空現量以前,要先証得証空比量,在証得証空比量以前,必須體會一些空性的道理,必須具有思察識,在具有思察之前,必須對空性產生一種疑惑,要先感覺到底有無自性的疑惑,才會產生完全無自性的思察識;在未有疑惑之前,我們必須了解何謂自性,必須體會到,見到的是自性,自性的百分之百決定意識,決定是自性有的,再漸漸經由無自性的道理,領悟之後,才會慢慢產生疑惑,有了疑惑再慢慢的觀察,發現原來有自性的話,有許許多多的缺點,無自性才是正確的,才會產生決定性的思察識,以思察識慢慢觀修,觀修成量,這種量稱為証空比量。還是有模糊的相,稱為二相,二相有自性有的相及異共相,這種相透過修持會慢慢消失,這種相完全消失之後,便証得証空現量,這便是聖道。
証空現量會慢慢增長的原因,是由方便品的關係,為求自己解脫,出離心加上空正見,就慢慢解脫;要求無上菩提,在修空正見的同時,必需菩提心來幫助空正見。
真正的法寶是滅諦及道諦,佛法以教証二量,教量是三藏,証量是三學。真正皈依的法寶是滅諦道諦,因為有了它們,我們才能真正解脫,離開痛苦煩惱。真正的皈依處是內心的滅諦及道諦。以這個道理說,三寶還不是最究竟的皈依處。
上面所說是佛法總概,如果你們了解的話,聽聖道三要會比較容易了解。在西藏的佛法,小乘、大乘及密乘俱有,是很圓滿的。一般人認為小乘及大乘是不相干,小乘排斥大乘,大乘排斥小乘,這是錯誤的。大乘的修持,先要了解大小乘共同的次第才可以。大乘分顯密二教,一般人不了解以為修密教不要了解顯教,這也是錯誤的。以大乘法的根本是菩提心,一般有自利希求和他利希求;大乘主要的是他利希求,自利希求是希求無上菩提,要生起無上菩提心之前,要有希求解脫之心,希求解脫心以前,要有四諦的修持,輪迴苦方面的修持;沒有這些修持,則無法生起斷除所知障的斷功德。
如果修密法,一定要有菩提心,沒有菩提心是不可能修密法,而且沒有空正見也不行。一般經典宣說的方式,如密教經典提及顯教的基礎,這些是濃縮的解釋,因為學密之前要有顯教基礎。所以大乘密教沒有說小乘道,或顯教也未廣說,我們就批評小乘。所以我們要對大小乘密教均要很了解。
有一段時間,佛法不像以前興盛,有些地方甚至沒有佛法,但他們有希求心,很想學佛法,但如果不了解佛法總概的話,是很危險的。西藏俱有顯密大小乘很圓滿的,這是可以利益眾生的。佛教有兩個教授,即教教授及証教授。如同世親菩薩所說:持教法有二種,一是修學,一是修行。我們修行之前要聽聞,如果不聽聞,即使很想修,也不知方法,就無法修行;有些是廣聞不修行,學的均成為煩惱的助緣,學了佛法反而生起煩惱心,無法把所學的用來修行,如果這樣做就是錯誤,如天成魔。西藏有個名言,意思是說,本身是出家人,具足律戒,持守很清淨,也具足菩薩戒的修持,具足密教的修持,這種人在名字上好像很有名。還有一些說法是,外表的修持像小乘,而內在要有密教的修持。
四、釋正文
敬禮至尊諸上師
敬禮的是上師,梵文古魯,是很殊勝,是無上的,具足很多功德,即中文的活佛;如果直接翻譯活佛,則無法理解。具足很多功德,對自己有很大恩惠的,有成就者、有凡夫、也有佛。「至」是很重要,有主人的意思,也是殊勝的意思。一般世人貪著今世,他不貪著今世,以後世著想而修持,所以比我們殊勝,是我們的主人。「尊」是不貪著現世的快樂,生起出離心,希求解脫。上師是指最殊勝的,有菩提心。
這禮讚是西藏造的,西藏有許多經典是從印度文翻譯過來的,那時的國王,為要了解經藏、律藏、論藏,所以他所做的禮讚文不同,一是禮拜諸佛,二是禮拜文殊師利菩薩,三是禮拜上師、菩薩。
宗喀巴大師由上師的教導修持,所以才証得了聖道三要,所以第一禮讚時,即禮讚諸上師。
西藏在七世紀或八世紀時才有佛法,那時賴西藏三個國王來推行佛法。後來到了琅達瑪時破壞佛法,這些被破壞前的經律論三藏,我們稱為前弘期佛法。到琅達瑪之後,那時新譯的經典,稱為新譯,琅達瑪破壞前稱為舊譯。這時才有迦當派、噶居(白教)、薩迦(花教)等。六百年前宗喀巴大師轉世,修學所有顯密教法。他所修持的依阿底峽尊者傳給仲頓巴上師,代代傳下來,也就是所謂的迦當派;迦當派上師的外表,看不出來他內在修密法,有些格西去世後,才發現這些格西鈴杵,原來有修密法。迦當派修持以三士道為根本,然後再加上密教的修持。在西藏未弘揚佛法之前,都是笨波教。西藏有了佛法之後,笨波教受佛教影響,也變的更廣;現在的笨波教,也講授釋量論、現觀莊嚴論、俱舍論及戒論,也講事部、行部、瑜珈部、無上瑜珈部,以及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其中只有名詞不同而已。自西藏有佛法之後,他的教派慢慢廣大。西藏的寧瑪、噶居、薩迦、新迦當(格魯派)、舊迦當派,全部傳承由印度來,都是有根據的大乘法,也都是中觀應成派。這些都是佛陀的弟子,我們該好好的修學佛法,不應分黨派的去利益其它宗派。例如黃教要去利益其它宗派,在以前就有這種作法。我們對自已的宗派要有特別的修持,但不應排斥其它宗派。以我自己來說,雖然所學的是宗喀巴大師父子傳承所寫的教授,但我的修持是不分宗派,各派的教授及灌頂均有一些修持,但因自己能力不夠,所以無法圓滿的修持。
如果了解其他宗派的教義,對自己宗派深廣的教義很有幫助。今天在場有白教、紅教、花教、黃教,我很高興。宗大師的主要論點是菩提道炬論,其中所詮的三士道。今天所講的聖道三要,是宗大師的弟子昂旺卻巴請求,希望宗大師能講授一種具要道之法,於是宗大師說這個聖道三要,所度也是他。聖道三要與道炬論是有些不同,我等一下會說明。下面說發願道。
一、一切佛語心要義 諸聖佛子讚揚道 有緣求脫者津梁 我當隨力而宣說
第一句指出離心,第二句指菩提心,第三句指空正見。第四句有二種說法:一是說宗大師自己盡所了解及體會的,盡力去宣說,這表示本身很謙虛。另一種說是宗大師自己用很濃縮的方法說聖道三要。
一切佛語,宗大師在緣起讚說,是佛陀所說的經典,一切由緣起為基礎來解說的,均是為了使弟子得到解脫成佛。所以一切佛語心要義便是出離心。
諸聖佛子讚揚道,佛子是指菩薩所讚揚的道,便是菩提心;菩薩固然要修持出離心,但他們最重要的是菩提心。
有緣求脫者津梁,有緣的弟子,為想要眾生離苦,只有依解脫方法入門,即從空正見入門。因此上述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我(宗大師)要儘量去宣說。這是發願。下面是勸誡聽聞。
二、彼不貪著輪迴樂 為令暇滿不空過 勸依佛喜道諸賢 具清淨心善諦聽
彼不貪著輪迴樂,不貪著今世的快樂,我們所希求有二:一是增上生,一是決定勝。這是為希求解脫者說的,不貪著輪迴樂是不貪著增上生。求解脫者要不貪著輪迴,而且要有四百論所說:一、不偏著,二、具慧,三、希求心。
要正直不偏,偏了就被分別心牽走,無法了解世間的真理,無法了解世俗諦及勝義諦。要分辨正理歪理,必須具分辨正理歪理的智慧,否則可能朝向邪途。如果只是了解善惡,沒有希求心,也不會去實行,所以第三要有強烈的希求心。如能這樣,則暇滿人生才不空過。
眾生種類很多,有幾千萬種,人是其中之一。這些眾生都想離苦得樂,他們均盡自己的能力、智慧去追求快樂。一些眾生只追求短暫的快樂,如食肉動物,虎狼等,只有他們肚子餓時,才會去傷害其他動物,不會想法儲藏食物;人卻相反,慾望不會滿足的,今天賺了一些錢,明天想賺更多,有長遠計劃,而且慾願永不滿足。人為了滿足自己的願望而去傷害眾生,而不感到他(牠)們的痛苦。豬吃飽就睡,人自己得到了還不夠,還要為兒女為親人爭取,所以有很多的痛苦,而且去傷害眾生。
那末,從另一面想,如果沒有人類,他們不是很快樂嗎?但從另一面說,很多事情其他動物無法辦到,而人可以。例如人可以為眾生發菩提心,解救他們去除他們的痛苦。以空正見來說,人有足夠的智慧去觀察,何謂空性及無自性。從第一點或許會想希望世間上無人類,第二點則希望世間上人都很有智慧,而且可以利益眾生。以這兩個願望來說,第一個願望是不可能成的,第二個願望比較可能,而且比較好。一般人類有熱忱意樂及增上意樂,利益眾生的心態,再加上辨別及了解空正見的智慧。能有很好的意樂及空正見的話,暇滿人生才不會空過。如果只修一種法而不修其他的,這不算是佛喜道,如果修學佛法很圓滿,對道深信才是佛喜道,而且切實實行,要實行就要有很清淨心來諦聽。
三、無真出離難止息 捨求有海安樂果 貪著有樂能縛身 是故首當出離心
四、暇滿難得壽不留 修習能斷今世欲 業果不爽輪迴苦 數思能斷來世欲
五、至於輪迴圓滿事 不生剎那之希願 晝夜恆求解脫心 生時即起出離心
這三偈是出離心。第三偈是需出離心之因,第四偈是如何修出離心,第五偈是修出離心之量。
出離心若是出離這輩子及下輩子的痛苦,不是真正的出離,真出離是要脫離被煩惱及業所縛、所自在的一些情趣及欲,我們真想要離開它。這些煩惱及業是依無明而生的,無明本身是個錯亂識,是顛倒識,會帶給我們許多災禍。所以我要生真出離心,要對輪迴、對增上生、對煩惱、對業,要生起出離心。如果沒有真的出離心,是無法止息,無法捨求今世的快樂。譬如天身,就貪著在此,無法脫離。如是具足貪著今世的快樂,被它朿縛的話,是無法解脫的,因此我們首先要生起出離心。四百論說:無論是何種眾生,如果沒有真正思惟輪迴的過失,不生厭離心,是無法解脫的。所以一定要思惟總的輪迴苦,及別的行苦。要思惟它的過患,對它生起出離心,這是一定需要的。
依修持暇滿人生無常,可以斷除今世的貪著;依修習業果及觀想總別輪迴苦,可以斷除來世欲。暇滿,暇是有時間聽聞佛法。滿即具足修學佛法圓滿的資具。無暇有八:三惡道、長壽天天人,另外四個,一是沒有生到光明劫,即沒有佛法之處。二是即使生到光明劫,但未遇佛法。三是根不全。四是邪見。十圓滿是自圓滿五,他圓滿五,是修學佛法所具足的條件。自圓滿是人、生在有佛法的地方、根具全、未造五無間罪、信善法。他圓滿:一是有佛或具量的師長轉世到世間來。二是佛或具量的師長正在宣揚佛法。三是圓滿教法均在世間。其他二是自己有修持而別人來幫助。這是五他圓滿。人生,觀想人生有義利,可以得到增上生,也可以成佛,有這個能力;人具有很大能力,要做的事均可辦到。對暇滿人生要有自信心,不要灰心,以為什麼都辦不到;灰心是重大的過失。人生有大義利,具足很多特徵,很多條件;得人生的因很多很難得,所以我們要思惟義大,要下決心「我要修持」。要思惟今生得來不易,我一定現在要好好修持,因為人生難得而義大,又具足很大能力。
我們人生雖然具足很好條件,但本身卻是無常,我們無法知道何時敗壞。難得又易失,死無定期的,不論年齡大小,不敢確定何時死亡。今天我講法,我們以為明天也可以聽到我講法,這是難以預料的,因為世上均是無常,所以不知明天是否可以同你講法,人生是無常,要好好珍惜。當我們臨終時,不論是內緣外緣,均不能令我們不死,親戚朋友無法幫助,到法院去訴狀,也不能免,死神也不會憐憫我們而赦免不死,時到什麼辦法都用不上。當我們死時,財寶不管積聚多久,均棄捨而不能帶走。有些上師很多弟子,甚至弟子願為犧牲,但當上師走了也是一個人而已。毛澤東有很大權力,但他走時也無法帶走一人。窮人富人走時是一樣,連身體都捨棄。我們結生後得到身體,受到許多痛苦,飢渴寒熱蟲咬,這身體死時,錢財無法挽救。
第一想,因為無常所以要修行。第二想,死無定期,所以現在就要修行,不要推延等到明天或以後才修。第三想,我死時只有法可以利益我,所以要修持佛法。佛法是心裡的功德,身口也可以造善業,如唸咒等。佛像經典不是我們真正要的佛法。四百論提及外道的修持,讓身體受苦,聽一些吠陀的聲音,佛法是指心裡的功德。我們可以禮佛繞塔來積善業,有時禮佛積善時,也會隨便誹謗他人,也不是最究竟的修持;同樣的繞塔,藏人最喜歡手拿法輪繞塔,但卻誹謗他人說粗惡語,也不是最究竟的修持。以唸咒來說,雖然口中唸,心中卻有雜念,這也不是最究竟的修持。如果心中能生起慈悲心,對佛能生起信心,則瞋心也無法打倒你,這就是最主要的修行。在西藏及中國,修持時做個漂亮的佛龕,有時還請人看,炫耀自己,要別人認為佛龕很漂亮,把佛法用來欺騙別人,這是很大錯誤。因此要把法真正用在心上修持。
修持佛法要集在心上修。迦當派格西說:二証取其主。修持要以自已為証人,觀察自已是否有錯。暇滿人生及無常,以今世來說很重要,處理今世不是靠他人能知道的。我們要依這方法,去除今世欲。通常均以今世為主,這種心是錯誤的;我們要以後世為主,要有心為後世做些事。道次第說三惡道苦,也說皈依,這種主要是對於希求增上生者說,讓他們思惟痛苦以後要皈依,希望可以得到增上生。但這裡思惟暇滿人生,不只是不要貪著後世的增上生,而是要不在輪迴中,要生起出離心。這與道次第講法不同。
業果不爽輪迴苦。說明業果是不爽的,如果惡業一直造,以後一定會受到苦果報。每個人都要得樂,不欲痛苦;我們因無明,不了解事相而造許多惡業,受這麼多痛苦。這無明及煩惱是我們最主要敵人;是毒藥,進入腹中無法取出。一般敵人我們可以逃避,可以遠離。但煩惱無法隔離,它一生起來,心中無法拿掉它,也因為它給我們受了種種痛苦,使我們一再輪迴。所以我們要思惟煩惱的過失,要真得生起出離心。
出離心修習好的話,自然對三寶的信心會增長,更會了解法寶是什麼。宗大師在緣起讚中說,我們如對滅諦有更深的了解,同樣的我們對三寶的法寶,會有更深的認識。因此出離心是修菩提心的根本,是非常重要的。
現在要講生起出離心之量。不只是口說輪迴過患,而要時時刻刻串習,如此串習,遇到緣時便會生起出離心。同時菩提心及對佛起虔誠心,均要修持到如此程度。要修持達到油然而生的情況,有四個階段:一是先要了解。二是自信心。三是只要思惟觀察,便能生起。四是不必靠思惟,直接遇到境便能生起,到達任運地步。我們無論修什麼法,均要修至任運地步。這是說明如何修持出離心。
不論修什麼法,觀修及止修均是很重要的。所謂的修,是使你的心同境很接近,一直串習便是修。修可分二:一為觀修。一為止修。修虔誠心、慈心、菩提心,把心變成慈心、菩提心的修法。另一種是取境的修法,修無常、無我,這要到奢摩他及毗缽舍那時說明。
六、出離若無淨發心 執持修習終不成 無上菩提圓滿因 智者當發菩提心
昨天已經講完出離心,今天要講的內容是菩提心,也就是這三偈。第六偈是需生起菩提心的原因,第七、八偈是生起菩提心的方法。第六偈的意思是說,我們雖然有很強烈的出離心,要想早日解脫的心,但是沒有菩提心輔助時,那不管我們修持什麼善業,不管怎樣修習,不可能成為無上菩提,也就是成佛的因圓滿因,因此,為求証得無上菩提的智者,應該當下發起菩提心。何謂菩提心?菩提心即具足二希求的發心;利益他人的希求,以及無上菩提的希求。利益他人的希求,是菩提心的因,但是菩提心本身最主要的,是要証得無上菩提的一種心,這種心我們稱為菩提心,這種菩提心想要圓滿其他眾生的一切利益;而且菩提心是相當有利的,很堅決性的一種心。如我們修持時,想今天不修明天修。但菩提心卻不會有此心態,他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的清淨意樂而產生的,即是要利益眾生的心。
假使我們証得菩提心,立即圓滿我們二大資糧,如果生起菩提心時,自然可以淨除自己以前所造的一切罪業,這是希求淨除罪業的最好法門。利益他人,就是成就自利,這是很善巧的。倘若生起菩提心,不但無上菩提可以証得,而且在生起的剎那,不要說生起的剎那,就當思惟的剎那,我們對菩提心生起信心,當時的內心都會覺得很安穩,很快樂,有一種很殊勝的感覺。以供養說,沒有比菩提心更好的供品,供養諸佛菩薩。以報恩說,我們要報一切眾生的恩,沒有比菩提心更好的禮物報答一切眾生的恩。
總而言之,菩提心是百分之百的利益一切眾生。我本身沒有生起菩提心,但我一直努力去修持菩提心。我對修菩提心的看法,如果我修的話,一定會証得,我有這種把握。就是我有時在修菩提心時,也會產生歡喜,有時也會產生悲哀的感覺,所以菩提心是個很殊勝的法門,我們大家都應該努力修習。我們對於自利也好,他利也好,暫時的利益也好,究竟的利益也好,最殊勝的就是菩提心。
這種法門我該如何修呢?必須要修持他利希求,以及希求無上菩提的願心。我們必須依靠希求他利之心為因,再慢慢產生希求菩提之心,這才是真正的菩提心。
但我們首先必須認識什麼是無上菩提,不只嘴裡唸唸而已,而心中至少要有一點感受,什麼是無上菩提;假如沒有這種感受,怎麼能有辦法想要利益眾生,讓他們得到究竟的佛果,所以首先我們必須要認識,什麼叫做圓滿正等正覺,這是很重要的。昨天我己經介紹四諦的滅諦,要好好去體會滅諦的涵意,不只是領悟而已,要內心有點感受,原來有個滅諦。有了這種感受,對了解無上菩提才有真正幫助。我們等下會講空正見,也就是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的道理;這對於了解無上菩提很有幫助。
修持菩提心法門分二:自他換及七因果。這二種依據經論不同,傳承不同;自他換主要是由龍樹菩薩的寶鬘論,慢慢地延伸至寂天菩薩的入行論傳下來的。而七因果是另一部論,七因果首先是知母。必須了解我們的生母,或者最接近的親人也好,要憶念他們對我們做些什麼,我們要抱著報恩的心態;這報恩心態不只僅僅對他而已,要把報恩心態轉及一切眾生,這是最重要的。七因果首先要了解一切眾生,曾經當過如今世的母親一樣,曾經愛我,給我一切。我們要想一切眾生好比生母。因此第一是知母。不只要了解他們對我好,而要念他的恩德。所以第二是念恩。不只念恩,還要報答他們以前對我的恩德,所以第三稱為報恩。以這三個次第來修持希求利他之心,因此我們必須利益一切眾生。但要証得這三個次第之前,先要修持平等捨心;平等捨心就是對怨親中庸一切眾生看成平等,所以是平等捨心。以平等捨心修持希求利他之心,即一切眾生都要離苦得樂,何況他們對我有那麼大恩德,我應該幫助他們,利益他們;不只利益而已,我要負起責任去做。所以這是第四次第的慈心。第五是悲心,因為憐憫他們受苦。因為憐憫他們受苦,發起承擔幫忙他,這是第六的清淨意樂。運用這順序修菩提心。
自他換修持時,要觀想眾生是平等的,這種平等不是地位平等,而是一切眾生都有一種心態,離苦得樂的心態,均能盡自己一切力量去離苦得樂,而這一點是大家平等的。自己有苦樂,他人也有苦樂,大家都是想要離苦得樂,這點雖是平等的,但自己不論如何珍貴,畢竟只有一個,但虛空般的眾生是無量的。無量眾生的苦樂,與我一人的苦樂相比差得太遠了。因此,若我能放棄自利,去利益一切眾生,不是很好嗎?而且我們本身的苦樂,和他人的苦樂,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的快樂和痛苦的感受,都是依他人而產生的。所以放棄自己的苦樂,來利益他人是很有價值的,是值得去做的事。一般總覺得對自己要比他人好,有這樣認定,所以自己愛自己,貪著自己;假使貪著自己,對自己有害無益;因為太貪著自己,就會輕視他人的利益,甚至損害他人的利益。因此造成了殺生、偷盜、邪媱、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瞋痴等十惡業,有了這十惡業,那後世只有痛苦的果報。假使我們不輕視他人,專為自已做事,最終的果報,也不過是二乘阿羅漢而已,無法真正圓滿自己利益,無法圓滿無上正等正覺。而放棄自己利益去利益他人,就有辦法圓滿自利美好的果報。雖然不是針對自己利益,而完全為他人著想去做,但所得果報如同你不想要,而他人卻要堆在你面前的感覺。雖然我們的煩惱未盡,如果我們唯有一顆想要利益他人的心態,那來生我們一定得到暇滿人生,甚至天人的果報,以及一切美好的事物。有了為他人利益之心,就有這種美好果報。
以日常生活來說,如果太尊重自己,排斥他人也是不行的。好比去買菜,看到好的想要,別人同樣要,跟別人搶起來,別人力氣大,自己就挨打了,就是同別人力氣一樣,打起來那就會上法院也不一定。所以太過於輕視他人,就有這種問題;太貪著自己,也有種種痛苦。所以不要說來生,一天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不吉祥的事;而且太輕視他人,自己也不會快樂,沒有同伴,有事也沒人幫忙。一個孤獨的人,他為了自利,也會做些小事,每天就在小事上打轉而已。假使一個人為他人利益而努力,他的內心會充滿著快樂,因此我們的快樂是他人的快樂而來的。況且只有追求自已的利益去修持,一定會墮在寂滅邊,假使不是為自已的利益,而完全為他人利益,努力去修持,那當然可以圓滿佛果,也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我們從無始來都在痛苦中,很少得到快樂的機會;我們如果要得到快樂,必須付出很大的努力才可以,這不是我們沒有離苦得樂的心態,這種心態是無始來俱生就有的。我們無始來都在痛苦中,因為我們想得到快樂,而不知如何得到真正快樂的方法。我們跟著實執及俱生所有的愛我執這兩個仇人走,被他們綁得緊緊的,所以產生了這些苦果。佛陀能圓滿自利他利,因為佛陀當初對治這兩個仇人之後,才圓滿了自利及他利。所以我們從今日起,要決定說:利益他人是一切功德的根源,貪著自己是一切罪惡的根源。無始以來,我們都是放棄他人,排斥他人,貪著自己的利益做事,但所得到是今日痛苦的下場。
從今天起我們要換一個人,換一種心態:放棄自己,排斥自已。把原本愛自己的心態轉向愛他人,那我們就過一種新的生活。無始以來我們都覺得別人的利益不重要,不用管的心態,也不放在自己心上。從今天起把只管自己,自私自利,貪著自己的心態,放在他人身上,這種換法,稱為自他換。
從另一角度來說,我們都唸皈依,皈依三寶,皈依佛陀。但是我們至少要以三門,就是身口意三門,要跟隨佛陀本意行事才對,佛陀在行菩薩道時,是為了一切眾生而努力修持,成佛之後至現在仍繼續為一切眾生而努力,時時刻刻為眾生。佛陀想一切眾生得到利益,而我們卻放棄,只為自己利益而做事,不去管他人,他人利益與我們不相干,這樣對嗎?不是同佛陀本意相違嗎?佛陀本意想做的事,我們不肯做,而又要皈依佛陀,這不是很奇怪嗎?從今起我們至少應該想想他人的利益才對。我們一邊皈依佛陀,實際上一邊違背佛陀本意,我們不該只為自利做才對。
我們真正要修持自他換法門,必須先修取捨;就是以悲心取,以慈心捨,以這種取捨方法修持菩提心,這是自他換的修持。假如修持菩提心,有一天我們不管看到任何眾生,都會跟他親近,甚至於喜愛他的感覺;當我們知道他有痛苦,就會很憐憫,不忍心見到他人受到痛苦,而且會把一切眾生的利益,以及痛苦,都想要自己去承擔,這種承擔的清淨意樂是不共的,很有力量的。所以說生起菩提心,是非常殊勝的。寂天菩薩在論中說,佛陀所講法門浩瀚如大海,但最重要最珍貴的法門,唯有菩提心。入行論說:「佛於多劫深思惟,見此覺心最饒益。」就是佛在多劫以來,曾經思惟過什麼法門,是真正有辦法饒益一切眾生,後來才見到的法門,就是菩提心,是最有辦法饒益一切眾生的。
一般開始聽到菩提心的利益,以及菩提心的定義時,會感覺這種心雖然殊勝,但是我無法做到的想法。這種想法是一定會有的,但我們不能灰心,我們要慢慢去嚐試,慢慢去串習這種心,有一天我們會有一種把握,什麼把握?喔!假如我再繼續努力修持,我一定會証得的把握。這一天我們都會有的。阿底峽尊者說過,如太陽以及月亮的菩提心呀,為了要証得這菩提心,雖然需要千劫,我也不後悔。雖然需要千劫,我也會繼續修持下去。
我是釋迦牟尼佛很普通的弟子,也就是很普通的一位比丘而已;我雖然未証得菩提心,但是我每一時刻都發願早日生起菩提心,在未死之前我會繼續發願,死後我也要繼續發願,無論何時,我都要繼續發願「我要生起菩提心。」因此,我們都要努力學習生起菩提心。(全場鼓掌)這是很好的緣起,因為我說大家都要努力學習菩提心時,大家鼓掌,這是第一次,未曾有過。
真正的,假如利益他人之心,能遍滿了整個世界,我們才能體會到人生是真得有意義,不會浪費了這個人生。上次我開玩笑說,以壞的方面想,一切眾生希有世界上的人類都消失。假如有利益他人之心,那個願就不要了。
我們要愛的這些珍貴的眾生,他們的痛苦是:
七、四大瀑流猛漂激 業繩緊縛難掙脫 既入我執堅鐵網 復被無明大闇蔽
八、無邊生死生復生 三苦逼害恆相續 審思如斯眾慈母 當應引發殊勝心
這兩頌的前六句,以自己來說,是修出離心的最好法門,以他人來說,是等於悲心的修持。以自已為何是修出離心呢?從這六句我們可以體會到,原來真正的痛苦,都是從實執而產生。所謂四大瀑流猛漂激,四大就是生死病死,瀑流譬喻輪迴一樣,我們現在這大瀑流當中,這大瀑流永無休止的流下去,而且不是慢慢的流,是很猛的漂流著,我們就在這大瀑流中,被業形成的繩子緊緊的綁住我們的手足,很難掙脫的;如果沒有業繩綁住的話,在瀑流中我們可以手足,盡量想辦法讓自己到達岸邊,獲得救護。假如雖有業的繩綁住,但仍有眼睛,可以觀看比較靠近安全地方,把身體移動;但是進入我執的鐵網當中,讓你動彈不得。所謂我執是俱生薩迦耶見,薩迦耶見是由補特伽羅實執而產生,補特伽羅我執,就是法我執;這種法我執,就好比無明大黑暗,佈滿虛空的黑暗,什麼都看不見,這好比法我執。人我執從法我執產生,所以無明大黑暗。這表示我們無法解脫的法我執,甚於人我執,俱生的薩迦耶見。我們有了四大瀑流,永遠都是痛苦,要離開痛苦,必須消滅以前所造的因,也就是實執,就是人我執法我執,甚於俱生的薩迦耶見。入行論說:這是最主要的仇人。一般仇人,你對他好,他說不定會感恩,最後會變成朋友。但是對煩惱仇人,絕不能這樣,跟著它走你就完了。不能善待它,只有完全阻止它。這是我們最重要的仇人,如果我們認識這一點,才可以瞭解要怎麼對治它。這對自己來說,可以學習出離心。我們本身感受這麼大痛苦,其他人也一樣,希望其他人都跟我早日離開這無明的大黑暗。這是悲心的修持。
發願修菩提心。
現在唸發願心的儀軌。在唸七支供養同時,希望能注視釋迦牟尼佛像,要觀想佛陀就在那裡,虛空有無量諸佛圍繞著,自己身邊有如虛空般無量有情,然後跟我一起唸頌。對無量虛空般有情生慈悲心,對諸佛菩薩生清淨的信心及正理的淨信心,這兩種心態,要希求無上菩提。在唸時不只是唸,內心要有感受,要有信心,為了一切眾生,我必須証得菩提心;但在証得菩提心前,我必須受願心文,在願心文的前行,我必須要唸七支供養。以這種意樂來唸七支供養,慢慢的唸,主要的是思惟。
合掌觀想,以自身要觀出離心,自己受到這麼多痛苦,別人也同樣的痛苦;我們生起悲心,以悲心想一切眾生痛苦應由我承擔。以此種清淨意樂生起,為了這些眾生,我要成就無上菩提的菩提心。如此觀想三分鐘。止修與觀修雙運,修觀要依理由辨別,觀察無誤,就緣念在那一點上,不須依理由辨別。
受願心文
希願度脫有情心,諸佛正法與僧伽,直至圓滿菩提前,我於汝等恆皈依。
具足慈悲與智慧,為利有情我精進,我於佛前誠敬住,發起無上菩提心。
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願我住世間,盡除眾生苦。(三遍)
唸時要真心皈依三寶,想為了有情的利益,我必須証得無上的菩提心;証得無上菩提心後永遠不退轉,不只如此,在眾生未盡之前,我絕不放棄為利眾生的事業,這是大家共同祈願觀想。
入行論說:我們能觀想菩提心,生起菩提心的話,是很有價值,人生不會浪費。又說:大乘種性的事業是利益一切眾生。今天發願要生起菩提心,同時希望不退墮二乘種性。未來一進入大乘道,就是大乘種性,所以我們要做大乘種性的事,即利益一切眾生。因此發願在直至無上菩提之前,絕不損惱一切眾生,最好是利益一切眾生。今天受願心以後,大家要生起很強烈的意樂;但不要以此意樂就是菩提心,這是錯誤的。有些人以為來洛杉磯証得菩薩果位,這是錯誤的,我們連菩薩的一點功德,也沒有得到,而自認自己是菩薩,這是我慢,而不是菩提心。
一九六O年我有一個朋友,他本身修持不錯,很精進的。有一天晚上睡覺做夢,夢到諸佛菩薩圍繞他。他醒來告訴我他見到諸佛菩薩,聽說大地菩薩有種功德,即証得初地菩薩,會見到百尊佛,今天我在夢中見到,所以我該是初地菩薩才對。他這樣認為,我未便說不是。所以說:你是,沒有錯,但初地菩薩有許多功德,但這些功德你是否得到?然後我向他介紹那些功德。他沒有說話就回去了。
西藏有個習俗,可以閉關三年三月三天。有許多人去閉了,便以為自己很有証量的樣子;去閉關是可以,但不要顯示那種樣子。大不了是唸唸咒,讓指甲磨一磨,這是可能的。但並不代表閉關三年三月三天,便有証量了。今天讓你們發心,這顆心好像種子一般,我們要珍惜這種子,然後慢慢培養、滋潤它,讓它成長。
我在十五、十六歲時便很專心攻讀佛法,到三十歲對空性有點領悟,但我未說証得空性,我是比丘,如果說証得空性,會犯根本罪。在三十歲對空性有點領悟,也對滅諦的道理有些認識。那時我想如能得滅諦,我一定要好好休息睡一個覺,也不會想到他人。後來到四十歲,看到入行論,就以這論點修持,到現在聽到菩提心這個名詞,會有很接近的感覺。所以從十五歲至六十一歲,慢慢累積下來的,現在才有一點體會。在場當然比我更有善根的人,有這種人是無話可說,如果跟我同善根的人,也要慢慢累積才可以,要一下登天是不可能的。生起菩提心的方法講完,接下講空性。
九、不具通達實相慧 雖修出離菩提心 終不能斷生死根 應勤通達緣起法
第九偈至十三偈是修空性,第九偈是說明修空正見的原因。法相的性質,並不是根識現量,它的性質是法本有體性,就是實相,最究竟的性質就是空。實相同空性意思一樣,所以涉及二諦道理;外道也講二諦,佛教四部論師也講二諦,但是他們二諦的安立都不同的,我們所說是中觀的主張,二諦是異體同一性。無論任何法均為互依而產生的緣起,因為是互依的關係,所以本身是無自性的,是空的相,是緣起的相;每一法均具有這二種相,因此認識此二種相的智慧,各有個別名詞,即思察真實慧及思察名言慧。因為眾生根性不同,佛陀所說也分很多種;無我分粗分及細分。佛陀所說經典有些完全依詞義安立,有些是不依詞義安立。所以佛說:我所說的法,不必完全依虔誠心來相信,必須像煉金一樣,觀察後再相信。因此,不能百分之百依佛陀所說的詞義來相信安立,所以成立四不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法不依人是佛陀所說的,不要依詞義就相信,主要是佛陀說的內涵,是法的內涵而非詞義,所以依義不依語,因為不依詞義,所以要依了義,依正理所安立的內涵,所以不依不了義。我們要了解什麼是了義或不了義,必須依空正見,也就是依靠智,所以依智不依識。
佛陀所說依詞義安立的經典分二,了義經及不了義經。了義經是空性的意思,不了義是世俗的意思。以空性所說的經典是了義經,以世俗所說的是不了義經,這是中觀的說法。唯識有一派的說法,所謂了義不了義是可否以詞義能安立及不能安立,可以安立及是了義,不可安立的是不了義。這是兩派不同的。
我們常說真實義諦是空性,空是什麼?我們又說無我,那又無什麼我?因為我們要斷的實執,執著真實存在。無我有粗分及細分,所以要斷的也有粗分及細分。外道所說的我,是跟蘊體毫無關係的,是常、一、自主的我,這種我是要斷的,因為沒有這種的我,所以稱為無我,是最粗分的無我。
第二種所斷的我,是同蘊體有關;但五蘊好比僕人,「我」好比主人,「我」控制五蘊。好比國王與百姓,主人與僕人。這種我是有辦法體會的。有個人老了,身體衰弱,而有個身體強壯的人,要來同他交換身體,如可以交換的話,衰老的人一定答應。這表示身體心識,好像主僕,是隔開可以交換的感覺。這種是比較細分的,稱為補特伽羅實體我,這種我是所要斷的。
所斷稍微細的我,即唯識所說的我,究竟是什麼?是外境我。何謂外境我?我們看到一些事物,均認為是存在的,但尋找時卻又找不到。能見的識及所見的物是很有關聯的,當事物消失時,我們能見的心識也消失了,這東西便無法接觸到。因此所接觸的事物與心識很有關聯,外境我的存在並非無關,這個我是稍為細微的,就是所斷的外境我。
現在講更細微的我。龍樹菩薩說:一切法無真實有,無真實存在。他的弟子分為兩派,雖然都承認一切法是無真實有;但一派認為見到的境,是自相存在的讓我們見到,就是自續派認為是實有。一切法必須依心識安在而存在,這種我是假有的,是所要斷的。不依其他安立而存在便是實有,這是自續派所說的。尤其所安立的心識,本身是不顛倒的,是無違害的。
以中觀應成派來說,從境上所見到的,假如是存在的,那就不需依其他法而獨立存在,也不需因緣,因為他本身就在境上存在了。事實上不是如此,一切法必需依其他法而存在,這是緣起相。佛陀在經上說:此有故彼有。以及龍樹菩薩的論常提及緣起相,以及因果相等。「種種可愛妙花敷,悅意晶宮相輝映,其意未曾有作者,皆從分別心上生,分別假立諸世間。」一切法均是世間的假相,它不是境上自相的存在。我們見到的是實有相,那是最深的我,最細微的我執。龍樹菩薩說,緣起便是無自性空,因為無自性,所以空的法是由緣起而成立。一切法是互依的,不依的法就是不存在了。不依的法沒有的,不依的真實也不會存在了,這是斷了常邊、有邊;因為是空,必需依其他法而成立,是緣起法,是有的,所以斷了斷邊、無邊,稱之為中觀、中道。
中論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即是緣起性空,性空當然也不是真實了。我們對外面的事物產生的實執,是可以斷掉的,但我們對性空而產生正念,就覺得那是實執的話,如果這樣認定的話,那是無法改變的邪見。一切法必需完全依靠其他法成立的關係,因為境上本身沒有存在的條件,所以本身沒有自性,也沒有真實的存在。這種我沒有的話,就是最深細的空性,也就是無我。所以我們了解性空,一定要了解緣起的道理,認識性空的話,便會體認到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的道理,這樣不會墮常邊及斷邊,則我們可以很快的積聚二資糧;以緣起法的概念積聚福德資糧,以性空的概念,積聚智慧資糧。
龍樹菩薩的弟子,對於解釋無實有,有粗細的分別。清辨、月稱、佛護、寂天等論師,以他們解釋經論探討,就可知道其中的分別。以清辨論師造的一部論,說到我們的識是「我」的假名施設處,這等於說明心識就是我。清辨論師在破唯識宗的遍計所執無自相,這表示自續派主張遍計所執是有自相的。而且說遍計所執無自相,若是指施設遍計所執的分別心無自相,這是錯誤的,因遍計所執的分別心有自相的。佛護論師在一部論中,提到諸法不自生,這是破外道的論文,清辨論師在他的般若燈釋中,指出這意思是錯誤的,因為清辨論師主張諸法有自相。月稱論師說,如果名言上有自相的話,則無法安立一切聖法,無法安立所破四生,在迦葉問佛經中的諸法自性空,也無法安立。月稱論師說過,了解外間事物的量,這是錯亂識,因它所現的量,見到一切法,均從自己那方面而產生,事實不是。清辨論師認為一切法是從自已那方面產生,能測度法存在的心識是不錯亂的,月稱論師認為能測度的心識是錯亂識。因它這牽涉到是否有共乘的有法。所以說一切法唯名言安立,為分別心安立,不是說只有名言的存在,也不是除了名言以外,名言所詮的意思也沒有,一切法均要依名言來安立。
經說一切法如虛空,虛空是遮自己所遮而成立遮遣分而已,是沒有自相的,一切法是依自己的因緣而成立,所以這些法是無自相的。以應成派來說,執著一切法從自己方面而產生,如同所現而執著,事實上是如此的事,即是所謂無明。自續派來說這執著不是無明,不是顛倒識,一切有為法是有自性的,如同見到的與事實上是符合的。
如果無法了解空性,則最細微的無明無法斷除;因為無法了解空性,輪迴的根本----細微的無明無法斷除,所以應勤通達緣起法;緣起法是可以把現分現為緣起,而緣起法可以現為現分。証得緣起法之識,是無法直接害到無明,要認識細微的無自性,要靠緣起法的理由去了解它,能依緣起法了解最深的空性,性空緣起最正確的是無自性。一般空性在自續派、應成派、及唯識派見解均不同,一般空性唯遮所破。成立空性的原因是緣起,所以一切法是無自性的。依緣起法而了解無自性,這緣起性空要雙修,互相運用。
十、能見世出世間法 果隨因行永不誣 能滅實執諸所緣 此乃正入佛喜道
是說世出世間的因果,是不錯謬的法。要真正了解緣起的道理,以緣起理破無明所執,要了解一切法均是無自性的,這樣才入了佛喜道。
十一、現分緣起不欺誑 空分遠離實執意 若時二者別現見 爾時仍昧牟尼旨
現分和緣起法在同一境上,不去思惟緣起不欺誑的話,則會妨礙法不是空的,如果不了解一切法無自性的話,則無法生起一切法是緣起不欺誑,兩者無法同時用在一境上。若時二者別現見,兩者無法融會在一起,無法雙運,果真如此,那你仍未得到佛陀的旨意。
十二、現見緣起全不誣 即滅實執取境相 若時同起非更迭 乃圓成正見觀察
能依了解緣起的心,了解法是緣起的話,自然了解這法是無自性的,也很容易了解法是緣起的,要依互助去滅實執所取的境,實執是執著一切法有自相的境。同時觀察一切法均是無自性,一切法均是緣起法,而且了解這些法不是遮其所斷,而是它本身是屬於遮所斷的本性當中,等於自性空的意思,就是說不存在很自主的自性當中。
十三、此復現相除有邊 及以空性除無邊 若知現空顯因果 不為邊執見所奪
在下部來說,現相只能除無邊,無法除有邊;性空只能除有邊,無法除無邊。應成派則不同,現相可以除有邊,這些法是心識所顯現的,可以了解一切法無自主的存在,就斷了有邊。因為自性空,它的有是相依而有,可以斷掉無邊。如果可以這樣了解,自然不會被邊執所影響,而且大小的因果,可以很自然的了解一切均是相依存在的。
十四、如是聖道三關要 若得如實通達時 子應依靜勤精進 發奮速即修究竟
因為聖道三要是對昂旺卻巴說的,所以勸醒他好好修持。聖道三要具足顯教及密教的一切基礎,我們為了要了解顯密教,要了解這聖道三要,而且要去修持,為了修持所以我們要去了解,要証得聖道三要,應該很精進。依靜是到深山清淨地方修持,希望可以得到最究竟的意樂。子是指昂旺卻巴。希望我們也成為這個「子」
,要了解聖道三要,通達空性去修行。
我這傳承是小時候從伶仁波切處聽來。
佛法問答
問:我執及愛我執的區別在那裡?
答:我執及愛我執會互相幫助,我執對治的辦法是修空正見。對很粗重的愛我執,
可以去除,細微的仍舊無法去除,兩個正對治不同。譬如獨覺及阿羅漢斷了我
執,但仍有愛我執,愛我執分二:一為煩惱愛我執,一為非煩惱愛我執。他們
可能有非煩惱愛我執。阿羅漢輕視他們的快樂,不管他們的快樂,所以愛我執
是沒有的。但他們有增上意樂的愛我執,以自利他利而言,他們比較注重自利
,對自己快樂會去做,對他人的快樂不會去做。鈍根資糧道及加行道的菩薩,
他們雖未証得空性,但他們有強烈菩提心修持,所以他們沒有愛我執,但他們
有實執。
問:業和煩惱即是生死的束縛,那又如何脫離五蘊體性?
答:五蘊分有漏及無漏,以內教的上部或下部來說,有不同的解說。我們該脫離的
是有漏的五蘊,是被煩惱或煩惱習氣所攝持的,一些內心或外在事物或蘊體,
即有漏五蘊,也是我們要斷的五蘊。佛陀也有五蘊,是比較細微的,而我們是
比較粗顯,五蘊色受想行識,它能持續,類似自己的相續,沒有其他對治可以
破壞它,不像煩惱能以空正見對治破壞,所以五蘊可以一直持續下去,佛果時
有五智,五智有各別功能。
問:佛第四次轉法輪以空性及心本來清淨開始,但在中觀應成的理論是否與心本來
清淨有衝突,請法王在心本有佛性及空性之間,能作更明白的開示。
答:我沒有聽過有第四法輪,可能是第二無性法輪,說一切均無自性,然後在第三
法輪說眾生均有佛性,是問這兩個是否相違?
一般佛性有二種,一是自性住佛性,一是隨身佛性,唯識及中觀主張不同。自
性住佛性,在現觀莊嚴論中說自性住佛性,是指未斷所知障心之空性,寶性論
說:所謂佛性是心本具能現境及了別境的能力。自性住佛性是未斷污垢的心識
上的空性,如果斷掉污垢,心上空性就等於自性身。自性身分二:一是本來的
自性身,一是斷掉污垢的自性身。以無上密來說,自性身分二,一是有為法,
一是無為法。有為法自性身是原始俱生之心。賈朝傑寶性論釋:自性住佛性不
一定是空性,心有能斷除煩惱的,就是自性住佛性,但不是空性。
問:如何建立西藏佛教徒及中國佛教徒的友誼?
答:我們都是世尊的弟子,我們常見面常說話,可以一起吃飯,一起喝茶,那友誼
就會增進。這問題很重要,因為我認識許多其他宗教人物,如基督教等,我常
同他們討論,交換心得;同樣的跟西藏其他教派修行成就者,交換自己的體驗
,互相討論,中國也有些很有修行及通達教理的善知識,我也希望同他們討論
,交換心得,但現在都沒有這樣做,我希望你們可以盡力為這方面努力,我也
希望以後有機會跟他們討論及交換心得。
問:生生世世修菩薩道比較快成佛,還是在西方極樂世界修行比較快成佛?
答:這主要看自己的願力、業力及修持。西藏有位成就者叫南姜,他寫的一部論中
解釋圓滿次第時,在極樂世界的菩薩,也很想到世間來修行,因為在人間修行
比較快速成佛,但這要看自己的根器,願力及業力。
問:密宗行者與自己的神通有何關係及影響?是否每位法王都有神通?由經中得知
佛陀有時也用神通度人,現代高僧因修行而得神通的不少,為何不肯顯一顯?
答:這也是個很重要問題。密宗修行者修行神通的方法,以下三部來說,他們修法
與顯教並無差別,但跟事實上有很大關係。例如我們看電視,同樣的色體,在
遙遠的地方均可見到及聽到。顯教來說只有眼耳的神通,以密教來說,不只眼
耳,在味覺及舌,均有辦法修持神通,修的方法與顯教不同,無上密的修持。
至於其他法王有無神通,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自己沒有神通。不必說神通,
連早上說要讓你們問問題的事,差一點忘記了。你們有神通的該現出來。
我認識一位尼師,八十歲時圓寂,已經去世十多年了,她在二十多歲出家,然
後到各聖地去朝聖,邊朝聖邊修,後來到西藏的一座山,在那裡修持;那時康
地來位仁波切,教他們修持,共十多人。有一天到外面休息時,見到這位上師
及兩位弟子,從山上飛到山下,她親眼見到的。但一般尼師好修持及唸咒,除
非是做夢,否則不會看錯。
以密教來說,我們有辦法解釋這種情形,真正有神通的人,並不是為神通而修
持,他們最究竟是希求成佛,在修持過程自然有神通。在文化大革命時,有位
紅教仁波切,中共要帶他去中國鬥爭,在路中刮了大風,那些士兵在揉眼晴,
這位仁波切就往空中飄而消失了。當時有位親眼見到的告訴我,但我沒有照片
讓你們看,因為那時沒有照相機。我也認識一些修行者,依他修持忽然可以見
到過去世一百生。所以依心的功德,我們是無法了知的。一般的修行者,要如
同瓶裡的油燈一樣,要保護著,不能說出來。戒經上說,証阿羅漢以後,不可
以告訴別人,否則就是破了戒。我不了解他們是有而不顯出來,或是他們根本
沒有神通可顯現。
有些人為了得到神通而修學佛法,這是完全錯誤的;修學佛法是求自己解脫。
如果多聽聞正法,可以辨別是非,而外表可以顯示溫順及調伏;內心如有修持
,就不會被煩惱所縛或為煩惱所自在。
問:如果有一人及一動物掉到水裡,而你的能力只能救其中之一,請問眾生平等,
該救那一個?
答:先知道這個人如何?他是否心地善良,很願意幫助人,或者心地壞,常去害人
;如果他常去害人,則不必救他,還不如救動物,因為牠不會害人,只過自己
的生活。如果是好人,應該先救他,因他可以廣利眾生。
問:戰爭並非每人都願意,發生只是少數人的主意,那是屬於個人的業或是集體的
業?如何去挽回這業障?
答:一般戰爭,有些軍人是不想打仗,但是上面命令去;有些是生瞋心去打仗,所
以造的業不同。一種業是雖然造了,但是不會增長;一種是造了,而且一直在
增長,這跟造的人的意樂關係很大。戰爭不是一個人做的,是所有人一起去做
。以前時代的國家可以自己生產,供給自己的國家使用,自己想要勝過他人,
所以才會打仗。現在的國與國經濟、環境互相依賴,才能生存。譬如起了我慢
,嫉妒他人而發動戰爭,這不但對自己沒有利益,而且傷害他人。真得,如果
很有理智的思惟戰爭的禍害,就絕對不會發動戰爭。
問:正法與邪法如何分別?如何選擇適合自已的法門?
答:正法與邪法的分別,主要是根器及勝解力。對你最適應最有利益的,不一定是
正法,要看它是否有正量及正理來安立。以中觀派說唯識派是墮斷常二邊;因
為唯識不安立外境,墮斷邊;執著依他起、圓成實有實體,墮常邊。如果你比
較適合唯識派而不適合應成,那唯識是你最好的法門。廣一點說,世界上有許
多教派,承認宇宙創造者,佛教是不承認的。有些人比較適應宇宙創造者是有
的,而對佛法比較不相應。
問:是否每位眾生均從輪迴而來?
答:你以為是先有地球,然後有眾生,人類慢慢產生,地球像輪迴一樣,而我們從
這裡產生,事實上輪迴不是如此;輪迴是被煩惱及業所自在,再取苦蘊,不斷
的投胎輪迴,並非從輪迴而產生的。有些凡俗人說我墮入了輪迴,以他的想法
,輪迴是受制於世間人的生活,如此見解,那我們便是輪迴而生的。
問:為何世界人口及動物如此之多?
答:世界上人口及動物多,也是依緣而來。為何要節育,因為是事實本有的實相,
如一個母親生兩個,兩個會繁殖四個或八個,這是事實的本性,沒有任何理由
可以解釋。宇宙有無量無邊的世界,眾生也一樣無量無邊,是依因緣而來投生
。以前西藏有位上師對中國人講法,說人生難得,人是很少的。中國人對上師
說:上師沒有去中國,所以才認為人這麼少。我們一般以為只有世間這些人,
其實人是無量無邊。
問:解脫後聖人,如阿羅漢還會有身體的痛苦嗎?
答:小乘阿羅漢。當佛陀在世時,目健連被外道打的很悽慘,阿羅漢也有病。但因
內心空正見的關係,所以痛苦與一般人痛苦是有差別的。但得到意生身,不是
血肉之軀,就比較不同了,尤其是上地的菩薩,便不會有痛苦了。
問:據我們所知,世界所有的西藏佛教徒都吃肉,弟子建議,以你的偉大慈悲心,
能夠領導他們改變飲食,吃天然的健康素食,不但能能增進他們的健康,而且
減少對地球造成污染,最重要是能減少殺業,不知尊者覺得這個建議可行?
答:這個建議很好。佛所說的戒律規定肉不可以吃,例如有蹼的、有蹄的等,這些
肉不可以吃。在泰國及斯里蘭卡的出家僧眾們托缽時,如遇到別人給肉,他們
還是吃。但以大乘佛教的戒律,是禁止吃肉的,有些小部分不能吃肉的。以密
宗來說,遵守一些特別的三昧耶戒,是吃素的。一般修慈悲的修持者,最好不
要吃肉,但在西藏有些終生不吃肉的。以我來說,一九六五年開始吃素,吃了
兩年生病了,後來因為身體的關係,又開始不得不吃肉了,吃已殺的肉,這是
允許的,而且隔天吃。我常對許多團體說,我們在舉辦典禮或活動,最好不要
有肉,也對西藏許多餐廳的廚師說,最好學做素食的好吃的營養食物。所以這
裡有好的廚師的話,到我們那裡教,這不是開玩笑,我是說真的。因為我們吃
素要有足夠的營養,不好吃也不行。因此既好吃又營養就有辦法了。以環保來
說可以減少殺生,是具有很大功德。
問:修習過程中,如果只有一部菩提道次第廣論研討,而不接受其他宗派,自組一
個團體,對修學有沒有幫助?台灣有些團體以廣論為主,但又說不是密法,有
些含糊。
答:以黃教來說,主要是修習宗大師所寫的廣及略的菩提道次第論,但在奢摩他之
前,與其他宗派如花教、白教所修是相同的,只是科判有些差別,其他大致相
同。但在毗缽舍那講空性,主要是以中觀應成派來說明空正見,即顯密共同的
應成派正見來講空性的道理。但在大圓滿及大手印中,主要是以顯密共同承認
的中觀正見為基礎,再加上密宗不共的正見再解釋。如要特別專攻空正見,則
最好四派均能學習是最好不過的。
廣論是顯密共同的基礎,不是針對密法而說的,但廣論有些教授,是針對金剛
弟子而說,不只如此,後面也講到如何進入密乘的法門。一般不只是菩提道次
第廣論要學,密宗道次第也要一起學才好。
問:請問中國佛教為何男尊女卑,佛菩薩是否不分男女?
答:佛陀所說的戒律,以在家戒及出家戒來說,男女是平等的,這表示佛陀以男女
平等為基礎。但以顯教或下部來說,如要即身成佛,則要以男身為主;以無上
密來說,即身成佛是男女平等的。
因為社會發達,人類都有了智慧,有辨別的能力,就不會注重身體的大小,最
主要的是以學問為主;有些總統身體也很小啊!但並不一定人家不尊重他。假
如是這樣,那就不一定男性好,女性差,沒有這種規定,實際並非如此。為什
麼中國人會認為男性比女性好呢?是因為社會還未發達,沒有辨別智慧之前,
已經有身體龐大較好的概念,所以產生一種習俗流傳下來,男性比女性好的觀
念。
問:請問您對安樂死的看法?(本問題對安樂死名詞翻譯時可能有點出入)
答:安樂死呢!是說當我們死亡時,最好能輕鬆,放下心,安心的死去是最好不過
的,因為慌張以及緊張沒有益處,而且死時會難過。以佛教徒來說,最好在臨
終時,能生善心是最好的;假使自己無法生起,必須依靠他人,也就是請他人
教導,讓死者生起善心,這是最好的。
問:凡夫離解脫尚遙遠,是否也需要學習空正見,是否也修學菩提心,是否凡夫也
可以同時修學菩提心、出離心、空正見?
答:以龍樹菩薩及月稱菩薩的正解來講,假如我們不學空正見,不要說解脫道,連
資糧道中品,都無法達到。以大乘種性來說,有些人先生起菩提心,再生起空
正見;但有些種性是先生起空正見,後生菩提心。以我們初學者,菩提心和空
正見互相修持是最好不過;以修菩提心可以幫助空正見,空正見可以幫助菩提
心。在修習菩提心同時也可以修出離心。
問:如何脫離最細微的煩惱心,應修持何法?
答:我們要脫離最細微的煩惱心,就是昨天介紹過,真實存在的這執著,這種實執
,就是自續以下認為是不顛倒識的實執;自續以下認為真實有的一種實執,這
種實執就是應成派說的最細微的的煩惱。至於如何對治以及如何修持,就是修
學空正見才有辦法。
問:未經上師的教授,例如咒語手印,實際看書修習,是否視為盜法,有人說為邪
魔外道。
答:以密來說,必須依靠灌頂,才能生起本尊,在生起本尊之前必須先受灌頂,但
是持咒不一定要經過上師教授。
問:當慈悲心與現實相衝突時,該如何取捨?
答:慈悲心是完全想幫助別人的心,只要幫助他人就可以的一種心,絕對沒有傷害
的念頭,當我們生起這種心時,並不是一定要向他人低頭,恭恭敬敬的,你想
幫他人的心就是慈悲心。假使他人做不該做的事,我們知道時應先擋住,否則
他會受到傷害,未來也會受到傷害。因此為他人的利益,我們要事先想法阻止
,這並不表示沒有慈悲心;也不是慈悲心與現實相衝突,而且慈悲心幫忙了現
實才對。
問:請問法王,修持淨土法門是希望將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修持金剛薩埵法門
,是願往生香巴拉國,請問尊者我們應該修持那一法門,又說西方極樂世界與
香巴拉國不同?
答:至於西方極樂世界與香巴拉國,以經典來說有些不同,但我未特別研究過,所
以無法詳細說明。至於你要去極樂世界或那一個國土都可以,但最主要的,要
去西方極樂世界,就要把所積集的善行,都能迴向於後世能往生極樂世界,這
是最重要的,尤其要時常憶念極樂世界或香巴拉國。以修心法門來說,假使我
們內心安樂,就是有辦法調伏內心的話,不管我們去那裡,那個地方都變成我
們的淨土,因為我們有辦法把一切逆緣轉成菩提道用,所以我們不會遇到逆緣
,那我們據有的地方,不就是成為淨土了嗎?所以我時常開玩笑,假使我們現
在沒有調伏內心,是很難到西方極樂世界,假使到了那邊,我們會在西方極樂
世界造成很多糾紛。
問:借佛教之名廣招教徒,斷眾生慧命之邪教,請法王開示,如何容易辨別,正道
佛法與邪教教法?釋迦牟尼佛二千多年前在人間成佛,下一尊佛是彌勒菩薩將
於五十六億七千万年後下生人間成佛,是否在這之間,沒有一個人能成佛?
答:能辨別是正道佛法或是邪教,要先看他有沒有正確的理由來安立,有就是正道
佛法,沒有一個正確理由來安立,就是邪教。至於發問的人說彌勒菩薩在五十
六億七千万年後,下生人間成佛,是那一部經典說,請寫下名字交給我。在幾
年之後彌勒菩薩會下生人間成佛,我不是很清楚。以有部來說,只有一尊佛而
已,就是釋迦牟尼佛下生人間成佛以後,在彌勒菩薩未下生人間成佛之間,沒
有一位眾生可以成佛;但以大乘的上部講法,並非如此,我們現在講七尊佛,
就是釋迦牟尼佛後是彌勒菩薩,是以勝應身來化生人間,就是在人間度化眾生
,這是我以佛陀名義,為尊師的名義來救度眾生,這是有七尊佛。只有彌勒菩
薩在五十六億七千万年後才會下生,但是這中間還有很多眾生成佛過,以歷史
傳記說,我們都有辦法証明,而且沒有任何理由能成立沒人能成佛,這表示我
們希望在彌勒菩薩未成佛之前,我們也能成佛。
問:請問法王您說過世後不會再轉世,請問為何?人轉世是否可以自主?
答:我昨天並未說死後不會再轉世。就是我們人的軀體,它假使壞了,依靠軀體的
心識是不會斷的,心識本身一直到成佛後還會有的,就是佛涅槃後,本身的智
慧、心識仍是存在的,不像油燈熄滅;油燈熄滅的無餘涅槃是下部的主張,但
上部的主張心識是存在的,是不可能熄滅的。我昨天解釋,假使佛陀涅槃,好
比油燈熄滅,那佛陀三大阿僧祇劫積聚了無量資糧,所得的果報,只有成佛後
四十年所享的果報,這不大可能的,這是違反正理。因為要破除有部的關係,
所以在大乘說佛陀有四身。
凡夫是由業轉世,但是我們不要說因為業就完全灰心,不用有喪失感;造業的
人是自己,要不要造業是自己的事,自己平時調伏內心,這是很重要的。不要
把一切責任都推到業上,應該放在自己的身上,看看有無辦法調伏內心。但是
在我們死後,未投生之前,最主要都是由業產生,由業的力量轉世,這是事實
。但是有些是由發願或者迴向的力量,可能轉到好地方,這是有可能的。假如
具足証量的修行者,他們就有辦法以慈悲心,以及發願轉世到他們所要去的地
方,所以這種人,我們就稱為活佛。這是具証量的修行者才是,沒有証量的活
佛,是不是活佛是個問題。
問:所謂輪迴,是否可能把輪迴完全消失?
答:以個人來說,如果可以斷掉自己的煩惱,則可以解脫,等於脫離輪迴。整體大
眾來說,都無輪迴都無有情,是比較困難的。有些論師主張輪迴有邊,有些主
張無邊。但以個人來說,每人均可以斷掉自己的污染障、罪障,這樣是可以脫
離痛苦。眾生無邊,所以輪迴無邊。
問:這次灌頂後,是否每日必須做功課,如果小孩才十二歲,回家從每日有功課,
則如何督促小孩做功課,如果未做的話,是否跟法王的法緣會斷掉?
答:這次是事部灌頂,要先受菩薩戒,受菩薩戒要守護十八根本戒及四十六惡作戒
。事部還分六種法,可以唸一個儀軌,這樣最好。一般受灌頂,上師也要具備
幾個條件,本身也要在灌頂之前要閉過關,弟子本身也要具足很多修持。上師
修持本尊瑜珈時,要修持空性,要觀想一切法均無自性。我因常觀空性,認為
一切法均無自性,生起定解。弟子雖不了解空性,灌頂時要盡量了解,把一切
法認定空性,才可以得到灌頂,否則只喝一些甘露水的話,我們也可以給狗貓
喝。一些小孩不算得到灌頂,他們只是結個法緣,因為他們本身沒有見解,所
以不需要學戒及唸儀軌。受灌頂也不需要唸什麼儀軌,主要唸嗡嘛呢叭咪吽,
想唸就唸,不唸也可以。我認為聖道三要比灌頂重要。說實在的,有些人不注
意聽聖道三要,對灌頂很注意聽,這表示他們並不了解佛法。如果佛教對灌頂
覺得很重要的話,那末世尊應該在來轉四諦法輪之前,先傳灌頂。一定要先有
修持,然後觀一切法,要具有清淨相,而且要有証量,那時才有資格灌頂。如
果是這樣,我為何要給大家灌頂呢?因為很多深信我灌頂,如果我不灌頂便沒
有資格做法王了。最主要的修持是聖道三要,但為了圓滿,也可以灌頂,這兩
者是不相違的。如同前說唸咒唸經不重要,修行最重要。
問:有位藏人問,漢系在念心經時,後面未唸,這是否沒把心經唸完?
答:這不算是。如果是的話,玄奘大師不可能心經只翻這樣而已。你們這樣唸也是
沒有錯。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裡面包含所有心
經的含意,其意為前進,前進,到彼岸去,全到彼岸去,安住為正覺。兩個前
進是資糧道及加行道,到彼岸去是見道,後來是修道,再是佛道。這裡所說的
前進,前進到彼岸去,前進的方法是要修空性。
問:人死後色身變壞,意識不再依附色身後,是怎麼狀況?
答:我們死後至未投胎前,有個中陰身,那時雖無很粗身體,但有很細微的意身,
在毗婆娑論有說到。以無上密來說,不論何時我們有兩個身,一是較粗的,一
是較細的;粗身有其功能時,較細微的是潛伏,沒有表現能力,當粗身消失時
,細微的身才發出能力。另有一種夢身,也算是細微的,但不是最細微的。
問:今世的修行如何決定意識及來生的去向?
答:今世所造的業,以應成派來說,業是剎那剎那在變化的,變化時有一種業滅的
滅分,此滅分是安立在唯我(唯假名我)上,我們的習氣也是在唯我上;習氣
的安立處有二:一是暫時的,一是永久的。暫時的就是六識,永久的是唯我上
。今世所造的業,均安立在唯我上,所以唯我投胎會得到另一人身,那些習氣
及業碰到緣時,還會產生果。我們的業與外面微塵事物也有很大關係,依我們
的業力改變一些事物,這是很難懂的。外面的器具與我們的身體,及內在的心
均有很大關係,但不是說是身體跟住在身的心,有很大關係,一般我們說這些
均是業而來的,但業是怎麼引發的,如果這樣尋找的話,後世我們要得到的身
,是靠今世心裡的變化而造業,而得到後世的身。我認為外面有五大種,粗的
五大種;內心有粗的五大及細的五大,及最細的五大,這些依心改變,心也有
很細的風,心來改變風,風改變最細微的五大,最細微的五大改再變細微的五
大,再改變粗的五大,粗的五大再改變外面的五大。一些密教的經典及論典中
均有提到。
問:有些病危的人,如植物人,半身無知覺,毫無反應,不能說話,但心脈仍在,
佛門說他的罪障很重,這是真的嗎?在西方醫學可以使他安靜死亡,這是對的
嗎?
答:一般我們所受的痛苦快樂均是由業而來,但身體有五大,這五大是互相依靠的
,為什麼它們集聚一起互依呢?因為本性如此,如前所說,還未有地球之前,
自然就有微塵,微塵之中便有五大,它們每個和合在一起,所以身體有五大,
依五大及所造的業,才使我們得到快樂及痛苦。一般我們的痛苦快樂均是由業
而來;如果五大能自己互相依靠,而且使它改變,使我們不受到痛苦的話,這
是否相違,這是我的疑問,我是依四種理論去觀察而起疑問的。依佛門來說,
一個人得了很重的病,而且無法忍受痛苦,而使他起瞋心,此種瞋心無法消除
,這種人打針讓他死,說不定比較好;但如果可以忍受這種痛苦,我們不能這
樣做。博多瓦上師說:空性可以用理論正理觀察,辨別了解,但業果不是這麼
簡單。
問:禪定時忽然有一團黃光柔和的從頭頂灌入體內,然後全身非常舒服,快樂無比
,請問這代表修行的何種境界?
答:我頭頂也有黃光,快進入體內了。(指頭頂上燈光,眾笑。)這有兩種情形,
一是靠自己的修持助緣,或前世的習性,所以修持時有一種境界;另一種是全
靠自已的修持,而成果很堅固而得來的,這要分清楚。如果修持得來的,每次
修持均會有。若是暫時的,並不是每次有此境界。禪坐時如果有光加持你,而
這種光無法幫助你,使你的心穩定安住某一種境,或者無法幫助你增長你菩提
心或慈悲心,以佛教徒來說,這均是不重要了。
問:跪拜時忽然從內心高興出來,也是感應之一嗎?
答:這說不定也是感應之一。但我本身沒有經歷過,但也不可以自己用來評定別人
是如何,有時得到暫時的感應或做到好夢。見到你們或拜佛時很高興,這是暫
時的,以我們修行者來說,這均是不重要的,最重要是我們要去修行,由修行
所得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問:走進會場,整天均聞到很香的味道圍繞著,問旁邊的人卻說沒有,是否檀香的
味道,是否是諸佛菩薩降臨壇城的象徵?
答:我根本沒聞到這個味道,還聞到自己衣服上的汗味。(拉著衣領聞,眾笑。)
問:神通在佛法上的定義如何?我們該如何看待神通?
答:神通在經典上有提及,有六神通及五眼。神通即是在我們的心識上依定而產生
,能了解現起或具足特別能力的心識。
問:請尊貴的達賴喇嘛解釋一下,八關齋戒的內容及好處?以吾人有限生命能儘快
成佛或成菩薩的方便法?
答:受八關齋戒是很好,但受時一定要生起善心受,用處才會很大,如果只以平常
心去受,是沒有什麼好處,所以你們受戒時,要以慈悲心或菩提心去受,這是
很重要的。
問:我的至親平常很用功持咒,而且護持三寶,大家都稱讚他,但他常在家中發脾
氣,而且很多煩惱,我很想幫助他,把所知的佛法告訴他,可是他不接受,而
且說只要做人好就可以。請法王開示要如何才可以真正幫助他?
答:他持咒很好,這是他的功德;但如果他能不生氣、不煩躁的話則是更好。
問:目前很多人提倡臨終助念的重要性,但每次去幫忙臨終助念後,均感到身體不
舒服,是何原因?有何方法才不致於此?
答:我也有朋友帶著很清淨的意樂去為人助念,但回來時也說有不舒服的感覺,可
能念時太專注,因此很累;另一說法是受病人的污染,如果這樣的話,可以唸
度母咒。
問:聖道三要是要一起修嗎?還是先修出離心,再修菩提心,最後修空正見?
答:空正見是在出離心及菩提心兩個修持時,均可同時利用,所以一起修最好。以
我自己的體驗,這是很小的體驗,以修廣論來說,只專對一個修,跟上面的雙
修有很大的差別,配合修的話,成果會較好。
問:請問法王何謂根本上師,根本上師與弟子之間,該具備什麼條件?上師、師父
與根本上師的分別在那裡?
答:上師要具有很大利益他人的心。譬如你依止上師,他要教你一部經典,首先要
觀察他是否通達這部經典,他不必通達其他事務,因為你是依止他教你這部經
典的上師,所以要先觀察,是否具足條件,這是一般上師。你如果發現上師的
過錯,不要看他的過,可能是他示現給我們看。根本上師是由自己相應來分別
,如果很相應,就可認為是根本上師,其他上師可以觀想為根本上師的化身。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灌頂
灌頂前行
聖道三要講完,每位修行者要對聖道三要,有一定感受之後,再加上菩提心。
菩提心,剛開始時要透過願心儀軌發起菩提心,發起菩提心以後,會覺得一定要去利益眾生,一定會想去行菩薩道,經過儀軌傳給你們菩薩戒,要去行菩薩行,這是六度所攝的菩薩行,多的可以有十波羅蜜,總攝為方便品及智慧品。修大乘法的人,一定要雙運方便及智慧,然後經由雙運方便及智慧,成就果位;方便品証得色身果位,智慧品証得法身果位。方便及智慧雙運修行,才能成為真正的大乘修行者。
智慧及方便雙運,以智慧攝方便,方便攝智慧;如果能有一個方法比雙運更殊勝,有個心識能具全方便及智慧,這法門比原先更殊勝、更圓滿、更無上,這種方法在密續中提到,它僅是一個心識,但不同的角度命名為方便品智慧品,本質上是一個心識,具足兩種資糧。
假如某一經論或宗派,說出一個比下部更深奧更優妙的法,會變為一個更殊勝更深奧的法門;如果只是說一個不同的法,而說它是殊勝的話,則與外道說一種不同法,而說它是殊勝的是一樣;這些所指的殊勝是指以下部為基礎,而說出最殊勝最優妙的法。最主要是經由本尊、諸尊輪作為所緣,然後緣這些本尊,觀它無自性,講到這種深妙。
修密時,觀想果位的成就,自己的內心與果位的成就更接近,就有這種能力。有位印度論師說,因為我們要証果位的法身佛,要具有法身佛相順的因,才能證得這個果;同樣的,要具有色身佛相順的因,才能證得這個果。我們要証得法身果,需要觀想空性的智慧;同樣的,要証得色身佛,要觀想廣大本尊的相,再圓滿色身佛的正因。有個爭論,有人提出我們修本尊瑜珈,觀想本尊,這沒有針對無明,因為一切輪迴的根本是無明,我們只觀想本尊,沒有對治無明,無法去除無明的實執。印度有位佛智論師解答,他說提出問題是對的,所緣的是本尊,但現起是無自性的相,要解答的問題也在其中,因為緣本尊而觀無自性,兩方面具全了。本尊瑜珈是緣本尊,然後觀無自性的相,經由這一點觀本尊無自性來修持。這種修持,西藏大德認為不像深妙,實無實有的那種智慧完全不相同;緣本尊然後觀想他是無自性,由這種修持,當你到某一個很高程度時,可以不限制在本尊相,而直接去觀想無自性,這也是有的;但首先必需緣本尊,然後觀察他的無自性。這種修法,觀無自性的心識當下,現起所破本尊的相也現起,都具足了。因此不管修四部的那一部瑜珈,都必須具備觀想空性的空正見,然後再把自己觀想顯現為本尊;假如不去觀想空性,而把自己觀想成本尊,根本不存在。不去除凡夫的執著,血肉之身,而把自已觀想成本尊,這是根本無法達成。所以不論那一部,上部或下部共同的,必須觀想空性,把凡夫的執著去除之後,才把自己觀想成本尊。
同樣的,為了証得法身佛,修法身佛相順的正因,即修無自性的智慧,在修無自性的當下,要破除所遮除的實有相,僅在當下便停止在那一點上,修無自性的相,靠這一點成為法身佛的順因。証得色身佛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這一切均要具備一個因,現在開始便要修。如何修呢?觀想時不可以觀想凡夫血肉之身,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的佛身,必需經由空性觀想,觀想空性的心識現起佛或本尊的相,之後再把自己觀想成本尊,從空性中生起本尊而已;不可以執著凡夫的血肉之身而觀想自己是佛,要先觀想空性,在觀想空性的心識中生起本尊,這樣去修持與色身佛相順的一個正因。
那麼,把自己觀想成本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他必需具備基礎修行的條件,不然是很困難的。密續講四部密,這四部是事部、行部、瑜珈部及無上瑜珈部,也有六部的說法,我們現在隨同密續金剛而解釋有四部;事部與行部之間的區別不大,但進入瑜珈部時,比事部與行部更深了,它講四手印,透過四手印解釋,這時變得比較深一層,到了無上瑜珈部,則解釋的更細微。由解釋粗分的身口意,細分的身口意,最細分的身口意;意識也分粗、細、最細好幾層,而變得更深廣。
今天要傳的是事部,事部的內部又分金剛部、蓮花部、如來部三部,今天傳蓮花部,蓮花部細分也有很多種,現在要傳的觀世音,身相同樣也有很多種,有些是一面二臂,有些是一面四臂,有各種不同的身相,為什麼呢?原因是同樣的色身,通常稱為他利色身;佛陀所現的色身,均依所化徒眾的根基及戒,透過不同根基,也會現不同的相,有些現慈悲想,有些現忿怒相。因此觀世音菩薩現多種相,是依所化徒眾的根基及戒。此次我們要傳的就是千手千眼觀世音的灌頂。這儀軌是從印度蓮花比丘尼慢慢傳下來的,在西藏以千手千手觀世音為本尊,然後去修持八關齋戒的很多,是很盛行的。依觀世音本尊瑜珈,然後去修持此瑜珈。第一步要透過能夠成熟自續的灌頂來修持本尊瑜珈。灌頂有灌頂者阿闍黎,然後傳給灌頂的弟子,然後灌頂的本質、分別、次第。傳灌頂的阿闍黎及受灌頂的弟子,已說過很多,不再解釋。灌頂處的壇城,分為布畫壇城及沙壇城,今天是由布畫壇城傳的。正式灌頂有二:一是甘露灌頂,二是冕灌頂。因為要正行修持時,分有相瑜珈及無相瑜珈兩個。為什麼呢?因為果位有二:自利的法身佛及他利的色身佛,所以有兩個灌頂。
預備儀軌分好幾個,有地基儀軌、密乘儀軌、弟子預備儀軌。地基儀軌,我們不一定採用。本尊預備,我唸頌了生起次第文句,我已經把自己觀想為本尊;如果上師不把自己觀想為本尊,他具有凡夫的執著,不可以舉行灌頂,我已經觀想成觀世音。接下是弟子預備儀軌。
先擺正自己的意樂來接受灌頂;因為接受灌頂的,有的是為了今生沒有疾病及災難,有的是畏懼後世墮三惡道,然後希望自己後世得到人天的增上生,有些希望自己得到解脫,這些想法都是錯誤的,不能以這種心態接受灌頂;要為一切眾生得到解脫,自己希求佛果接受灌頂。我們為了無量無邊的一切眾生,希求佛果。自己的事業、智識自然成功的。假如只為自己一世,根本無法完全証得圓滿的佛果。
密乘儀軌時我們會用金剛杵及鈴;杵是代表方便品,鈴是代表智慧品。我們用鈴杵時,提醒自己智慧及方便雙運。金剛杵有多種,一股、三股、五股、十股等。使用金剛杵或鈴時,要想起代表什麼?金剛杵代表方便,想自己要具有菩提心,鈴代表智慧要想空正見;方便品緣廣大的本尊像,智慧品便是空性。然後使用才具有意義。我看到勝樂金剛法本中說,使用金剛杵及鈴,要想他們的意義,否則就好比畜牲脖子挂著鈴搖一樣。
在本尊預備時,上師阿闍黎要觀想的壇城,外圍是蓮花圍牆,連同金剛杵及火焰,中間有各種顏色的十字金剛杵;十字金剛杵中間四方有四門的無量宮,這無量宮中間是紅色,周圍東方是藍色,南方是黃色,西方是白色,北方是綠色,中間又是白色圓圈,上面有八瓣蓮花,八瓣蓮花的四方蓮花瓣上有四如來,中間是千手千眼觀世音,他是站立在這壇城中。在這裡我們為了特殊的需要,把阿闍黎觀想與本尊無二,你們要擺正心態,該如此觀想;與本尊無二的阿闍黎告訴我們,要具備這種心態,弟子們也要觀想自己成觀世音。當我用這修過寶瓶內的淨水向你灑時,該觀想忿怒相的馬蹄明王,消除了你們要觀想成本尊時所有障礙。進一步觀想空性,透過自己觀察去找所謂的我,緣自己的身體找所謂的我,究竟在那裡,是否是自己的五蘊,或是色蘊,或是心識上,他是否在其中,所謂的我到底在那裡?細心觀察時,無法找到常常想的我,這是無法找到的。那末他是不是沒有呢?不是,如果完全沒有,怎麼有個受苦樂的人呢?它是有的話,又是怎樣的有呢?它並非獨立自主的有,而是依因緣和合,以假名安立而有,僅有這樣存在而已。透過這點,我們再去看其他法時,會覺得我們所見到的一切與自己或其他法毫無關係,它是獨立的,從它那方面存在而安立的。要進一步觀想無一法像我們體會到的,從他那方面有自性存在,那種法是不存在的,所有一切法都是唯有分別心安立而有的。我所見到這一切現起一種有自性,有實體的相,均是因為顛倒識的習氣,所以才會現出的相。我所見到的一切,的確是不存在的,根本沒有一種自性的。觀想無自性之後,心識便停在無自性之上。不僅如此,光明能了別境的心識,即未受污垢的心識,它是本來的心識,具有原空性的心識,是具有光明能了別境的性質,這性質的心,便是一面二臂的觀世音。
接下來是祈請:請阿闍黎憶念我。向他請求為了持觀世音菩薩三昧耶,為了持這三昧耶,我必須具備菩薩戒,要有菩薩戒,我必須具備菩提心,生起菩提心以前,我必須發起大乘不共的皈依,因此請你賜給我一切。就是祈求這一點,觀想我剛才所說的意思,然後唸誦時想這意思。
下面是讓弟子們對密教的信心更堅固,讓他更堅固的守持對密教信心及勝解,因為我們要証得佛果,最殊勝的方法,就是本質一體,具備智慧及方便的修持;這種修持只有在密教中講到。我們要希求的佛果,証得佛果真正的因就在密教中講到,為了証得佛果,值得信任密教,應對密教的心非常堅固去持守。因此為弟子持守對密教的勝解,我用藏文唸,你們要觀想在壇城中的本尊教誡,我應對密教有堅固的信心,而且要持守這個信心,如此觀想。
受菩薩戒要觀想在自己的對面虛空有諸佛及菩薩,圍繞自己四周的是如母的一切眾生,然後觀想向三寶皈依,懺悔我所造的一些罪惡,隨喜一切眾生的善業。為了一切眾生要証得無上菩提,我要受菩薩戒。心中想起這一切內涵,請跟我唸。
要持守的菩薩戒,有十八根本墮罪及四十六條惡作,都有中文,今晚大家讀這些戒條,如果認為無法做到,有這種心態,則明天正行菩薩戒時,不需說我受了菩薩戒,不需觀想,但會有灌頂結緣的思惟。同樣的,如果你覺得這些我可以守,或是目前有困難,但有決心要守,明天正行傳菩薩戒時,你該觀想自去要生起菩薩戒,要受菩薩戒,要有這種決心。但菩薩戒的好處,在受戒前可以讀這些戒條;但別解脫戒條或密教的金剛戒,受戒前是不可以看的,要受了戒以後才可以看戒條。
下面是加持三處,加持藏語是艮樂,艮是權威、尊嚴,樂是轉變,透過威嚴讓你轉變。所謂得到加持是忸莊嚴和威力,自己的內心有所改變,這才是得到加持。假如自己內心完全沒有改變,一直很壞,還說得到了加持,這是沒有根據的。如何加持三處,剛才每位弟子均把自己觀想為一面二臂的觀世音;再觀想這尊觀世音胸中有黑色的五股金剛杵、杵中間有日輪,日輪上有個黑色的吽字,在頭部有個八瓣蓮花,中間有個月輪,月輪上有個紅色的阿字,頂部有個白色的八幅法輪,這白色法輪中間有月輪,月輪中間有個嗡字。我用手中的淨水形式上點到你們三處,你們觀想點到之後,這三處三個字發光;發光後淨除自己無始來所造的三門惡業,自已的身口意,變成觀世音的清淨身口意。假如有時間,我希望我可以親自為每個人點上,但是沒有時間。我們最主要的是經過觀想,請你們觀想我點到你們三處。
布施金剛線,這條護身線,戴在左手右手均可,沒有區別,也可戴在脖子上,或放在腰包裡均可,最主的不要遺失。
接下聽聞佛法,聽聞以後要生起歡喜心,並且給你們護身咒觀夢境。如何生起歡喜心呢?一般而論,佛出世度化眾生是很稀少,尤其傳密法,也是很稀少的事。今天我們不但遇到賢劫佛出世,也遇到傳密法的一次機會,如果自己對密教生起信心,對他有很好的勝解。想到密教的殊勝,生起信心,按密教的指導去修持,很快很能証得佛身,這是不用懷疑的。我用藏語唸,但你要觀想剛才所說的內涵。結束灌頂前行預備儀軌。剛才給的吉祥草,長的放在床墊下,短的放在枕頭下,內心生起對壇城諸本尊,阿闍黎生起很大信心、尊敬心,再觀想慈心、悲心、空正見。
無法唸長咒,便唸短咒:嗡叭咪答吉吽沛。
現在結束灌頂預備儀軌,明天是灌頂的正行,九點開始,先傳觀世音的灌頂,然後再傳白度母的長壽灌頂,接下來祈求阿闍黎的長住。這法會要在十二點以前結束。現在我有一件事要囑咐大家,通常我傳灌頂時會提到,如果有依止雄天(甲千秀顛)護法的,請你們不會參加灌頂。今天沒有關係,因為要講聖道三要順著講;如果有人依止雄天護法,明天請不要參加灌頂,因為這位護法是操守三昧耶不清淨,如果你依止的話,在上師及弟子之間也會有不清淨的誓言,守誓言上會有區別,詳細我明天會解釋,最主的是有依止的人,請不要來參加。最後我們為了酬謝,要供曼達拉,供完一起迴向,你們可以回去了,我還有些結行。
我們大家把三主要道做為共同的基礎,大家把三主要道慢慢的唸誦,我不知道翻譯如何。大家已得聖道三要的解釋,每天要認識思惟及唸誦,這是很重要的。法本不是發願而已,主要的靠唸誦,然後心中思惟真正的內涵,有時不一定唸誦,心中認真思惟內涵。
昨天說到觀察自己的夢相,凌晨天快亮時所做的夢,可以觀察。印度聖天論師在一本密續中提到,因為自己身體狀況,有些人會夢,有些不會夢,有些夢較清楚,有些不清楚,有各種現象。各種現象中把它分成四分,最後一天凌晨夢境值得觀察。總而言之,不管夢好壞,一切還是一場夢,不必執著他。但我仍要提及,在凌晨夢境見到阿闍黎,或是壇城本尊,或是華麗莊嚴的佛堂大殿,或見到很多佛,這就說是好徵兆。如果你進入了殘缺的房屋,或進入花園見到均是紅色的花,這不是一種好徵兆。做了好夢,也不必去執著貪著,如貪著好夢,則自己心續上的實執會變得更強;如果變得更強,就是一種障礙。如果做了壞夢,不必去傷心、去分別它,因為這種象徵,我們有辦法去除它,斷除一切,因為一切法均無自性,不是真實存在的,不是有自相的。假如說受非有情障礙,我們可以緣他無自性,針對他修空性,這是很有利的去除障礙的方法。如果障礙你的是有情,我們特別對他修悲心,這是很強大消除障礙的力量。
我們是佛教徒,不該執著神、魔、地神、非人等來傷害,不該分別在意;最主要是盡量讓自己不造惡業,要去行善,心續配合法,這是最重要的。宗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引用博多瓦上師的話:我們對佛陀重視的量,還不如對算命卜卦的人。為什麼說這句話呢?佛陀教誡我們行善止惡,我們放在心上嗎?而卜卦人說受到魔或非人障礙,你會聽從卜卦人,不趕快修法消災不行,不會聽佛陀說要行善,不要造惡業。在這方面我們自己要慎重考慮,同樣的從活佛、仁波切、卜卦的上師來說,卜完卦後說該修什麼法門,該修皈依、悲心、慈心、菩提心或空正見等,這樣是非常好的現象,佛陀常提到自依止法依止不餘依止。要自己當自己的救怙者,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管遇到逆緣或順緣,不該起分別心,煩惱心,要把它轉成自己修道用,轉成自己修道的順緣。昨日提到依止雄天護法的,在此作一解釋,很細的根源不談,主要的可以三個原因向你們說明。
我有時覺得西藏很興盛密教,如果不注意的話,也會影響純淨的佛法。阿底峽尊者噶當派傳承的很多上師,他們很早就授記:「未來噶當派的護持者,即繼成者之中,不會以三士道為滿足,在此之上,他們還會加密乘,但他們的密乘會有敗壞的現象。」有這樣的授記。我們很多寺院,大殿中主尊是釋迦牟尼佛,但大殿旁邊又有個比較黑暗的佛堂,其中修的均是護法,那黑暗的房間,一大早起成天不斷的吹擊法器,但佛陀前面空空的在盤腿坐著,為什麼說是空空的盤腿坐,因為黑暗房間中,咚咚在響,酒及茶在供養,都擺滿了,但在佛陀前只有一盞燈,煙熏黑烏烏的在冒著,有燈還算是好的寺院呢!我們進入大殿看到這尊佛陀的像,均會合掌很放鬆的禮拜,但進入那修護法神的房間時,均會很害怕,好像馬上可以得加持、成就,非常小心、害怕,碰到好像會馬上受害。我覺得不是如此,最大最主要的恩賜是佛陀,我們平時唸時,也會從上師、本尊、如來、菩薩,然後才講護法,不會把護法放在第一位,向他禮拜讚頌,因此我覺得不是好現象。本師釋迦牟尼佛,他是我們的上師,是我們的本尊,是我們的佛陀,他就是我們的怙主呀!
每個人不想好好的守護因果,不去好好的修行慈心、悲心、菩提心、空正見,不修這些,自已還能得到什麼成就呢?也不可能有安樂的果位。但是大家均希望供養護法,或供養某一位神,然後他會給你很大的成就,這是一種錯誤的認定。就好比世間人,不努力工作,妄求意外的利益,送些禮物請求貪官幫忙;貪官因為自己收到禮物,也不去想送禮的人是否違法,不加考慮,就給他一些好處,諸如此類事情。
我一直在研究印度的佛法為何會衰退,主要原因有三:第一是印度以前很多國王,均護持外教,不護持佛法。第二是許多外教的教主,經由深入的與佛教辯論。第三是佛教徒自己造成的,不了解正確的深入佛法的內涵,把圓滿的佛法、密等,變成敗壞的現象而令佛法衰退。同樣的,西藏有非常圓滿的小乘、大乘,甚至於密乘的教法,而我們不去真正的了解。有些人不是真正了解圓滿教法,自己不深入了解,而想得到更高的法,沒有基礎(如小乘、顯教等),而只想往高處爬,為了要學密法,但學密時又無深入了解,把殊勝圓滿教法,用在供養龍、山神、土地神等,如果這樣,則太可惜了。有位日本人,他是位很好的修學者,他告訴我有一次去西藏,進一個寺院,在黑暗處有一威猛相的佛像,他很害怕,那晚未睡好覺。我為什麼說這些?假如我們每個人,畏懼自己造惡業,畏懼實執心(執著自性的心),畏懼煩惱,這才是最好現象。
我們佛陀開示的法,是以慈悲菩提心為本懷,並不是說如果不供養山神或龍,會對我們傷害。佛陀開示的教法,是讓我們很安穩去修持。並未說不供養我,而供養他人,便會受到傷害。為什麼我們不能依止雄天護法呢?有三個理由:一、修雄天護法(甲千秀顛)的人,會把圓滿的教法變成修某一尊護法,或修某一位神的敗壞現象。二、因為我提過如果能利益某些人的法,我們都要學。在現觀莊嚴論的禮讚文,提及菩薩為了利益一切眾生,應該學一切的道種智。這句話是由經典引出來的。佛說菩薩應學一切法,要修學所有利益眾生的一切法。在這方面,西藏很早就有良好的習俗,並非我創出來的;這良好的習俗,是不分教派黨派的,不管是噶舉、格魯、薩伽、寧瑪,均不會分派,因為都是大乘教,了解更多則可以利益更多眾生。佛陀在經典中提到連小乘的道,聲聞獨覺道我們都要學。因為在西藏的教派,都是大乘教,我們連小乘教均要學,何況他是大乘教法。因此我一直推廣,讓這良好的習俗,再度興盛起來。但這時修雄天護法這一派,又有說法:如果你是格魯派的人,去學寧瑪或白教其他教派的法,會受雄天護法的懲罰,很多人說第八世班禪喇嘛,他受到雄天護法的懲罰去世,同樣崔簡仁波切(尋找第十四世達賴喇嘛靈童的),也是受雄天護法的懲罰去世。因為他們學格魯派的教法,而又學寧瑪的教法。我在推廣不分教派學一切教法,而修雄天護法的人說,修其他教法會受他懲罰,所以我不依止,這是我一再不能依止的原因。三、五世達賴喇嘛創立了藏政府,如果修雄天護法會影響這個政府。因此十三世達賴喇嘛,對修雄天護法很重視,基於這一點,我一再強調不要修雄天護法。以前我不知道,修過這雄天護法,大約二十年前,我了解這一切內情以後,便放棄了不再依止。因此我有責任向你們說明,好及不好之處,但你們願不願意接受,這是你們的自由。你們要使用雙耳,兩方面都聽一聽,然後深思決擇。請大家盡量去修慈心、悲心、菩提心及空正見,盡自己能力去修。
灌頂正行
供曼達拉。要受觀世音菩薩的灌頂,為了特殊的需要,把上師及阿闍黎觀想與觀世音無二,你們要從關閉的壇城東門,向本尊及上師無二供曼達拉,祈求讓你進入壇城灌頂。昨天說明應以何意樂受此灌頂,不應以求增上生,不應只求自已解脫,應該為如母的一切有情,得到最究竟的快樂以前,我必須自己証得佛果。以此心態希求自己為一切眾生得到佛果的心態。
祈請。祈請的內容與昨天相同,你們跟我唸誦。
傳菩薩戒,大家雙手合掌之後,姆指展開成蓮花手印,放在自己胸前,接著跟我唸咒語。要把自己觀想成一臂二面的觀世音,觀世音的頂部是嗡字,頭部是阿字,胸部是吽字。接著觀想對面上空有十方諸佛菩薩,圍繞著自己是無量無邊的有情。這十方諸佛為何有三身,有這麼圓滿的功德呢?他們都是發菩提心修菩薩行,修學六度四攝得來的。圍繞四周的有情,為了利益他們,讓他們的事業圓滿,必須發起菩提心,去修六度四攝,才會圓滿他們的一切事業。你們要了解及想起這二個主要原因,一定要發起很大的決心,為了這兩個原因,我一定要証得佛果。唸菩薩戒的偈頌,內容是:向三寶皈依,懺悔自己所造的一切罪業,串習以後,要隨喜有情的一切善行,自已為眾生要証得佛果,要証佛果必須先發起菩提心,要把一切眾生請來赴安樂宴,使赴安樂宴會的眾生很圓滿,必須行菩薩行,圓滿証得佛果後,布施給他們安樂,為了這一切,要先皈依、懺悔、隨喜,然後發起菩提心,下定決心為了圓滿這一切赴安樂宴的眾生,一定要行菩薩行,這菩薩行要像生命一樣保護它,愛護它。下定這種決心。我用藏文,你們用中文,一邊想意義一邊跟著我唸:
我趨皈依於三寶,一一懺悔所造罪,隨喜有情諸善業,內心記取佛菩提。
我於佛法眾中尊,直至菩提趨皈依,為能成就自他利,我要生起菩提心。
願我生起殊勝菩提心,然後接待一切眾生客,
修習殊勝悅意菩提行,為利眾生成就佛果位。(三遍)
唸第二遍時,要生起更強的菩提心,下定決心要為一切眾生証得佛果,必須行菩薩的六度四攝行,為了行菩薩行,我要受菩薩戒。唸第三遍要比原先更強烈的提起心力,唸完最後一句時,當下要觀想自續上生起了圓滿的菩薩戒。如果不願受菩薩戒的人,在唸完第三遍時,不要觀想我為一切眾生受菩薩戒,你要觀想下定決心去利益一切眾生。現在完成菩薩戒。
大家均觀想自己是觀世音,在顯現為觀世音身去修菩提心。緊接請大家想自己已發菩提心;這菩提心慢慢變為白色的光圈,再觀修一切法是無自性的,均為空性的,觀想空性的心變成五股的黑色金剛杵,站立在原先觀想好的白色光圈上,白色光圈上就有黑色金剛杵。進一步觀想這白色光圈是世俗菩提心的本質,黑色金剛杵是勝義菩提心的本質。這勝義菩提心及世俗菩提心,我任何時候均不捨棄它。下定這個決定心跟我唸。進一步觀想面前阿闍黎的胸部也有一白色光圈,上面有黑色金剛杵,白色光圈及黑色金剛杵上,生出一個一模一樣從這上面分化出來之後,然後進入你們的黑色金剛杵或白色光圈上,讓黑色金剛杵和白色光圈很堅固的加持得到這個力量。要這樣觀想。
我要教誡你們守祕密,這是密教之法,所以不要說在何處受了灌頂,不可隨便告訴別人,所以我要教誡你們守護秘密。
現在觀想壇城東門打開,你們進入壇城裡面;再觀想在壇城中繞塔一樣繞三圈,跟著我唸咒語,繞塔三圈以後又回到壇城的東門口,該觀想自己向壇城的諸本尊禮拜三拜。第一合掌在頂部,第二合掌在喉部,第三合掌在胸部,跟著我唸咒語。
再請慈尊下降加持,所以要唸祈請文。然後觀想上師與阿闍黎本尊無二的胸部有一個吽字,這吽字發出光,召集十方諸佛菩薩,十方諸佛菩薩的身,均成為觀世音的身,他們的語均成為觀世音的咒語,他們的意均成為種子字或觀世音菩薩的標誌,觀想是觀世音進入自己的身口意,再進一步觀想自己得到觀世音身口意的一切加持。
先把紅帶蓋住自己眼睛,然後突然打開向空中看一看,有時會看到各種的顏色,但不是經常有的事。接著觀想自己在壇城中繞三圈。
阿闍黎要祈請讓弟子了解他是那一部佛,認定屬於那一種性佛,要透過供花儀軌,認定弟子是那一部佛。你們應該觀想自己在壇城中,大家把花及唸珠,拿在手中觀想供養給壇城中的諸本尊,觀想這一這唸珠落在壇城中與自己有緣的佛身上,請跟我唸。我們供養的花落在壇城中部,所以認定弟子是阿彌陀佛部,即蓮花部;再觀想這唸珠透過本尊加持賜給你們。所以你們都是蓮花部種性,現在賜給你們一個秘密名稱法金剛。我未逃亡印度之前,在拉薩時認識一位中國比丘,他的名字便是法金剛。你們今天均成了法金剛,這麼多的法金剛。進一步觀想自己現為觀世音,胸部有個吽字,在兩隻眼睛中間有嗡字,在頂部有個朗字。現在請你們把紅布拿開,自已可以清楚的見到壇城中的諸本尊。
正行灌頂有二:一是甘露灌頂。一是冕灌頂。最後結行灌,共分三個層次。接著祈請,你們觀想自己現為觀世音相,在壇城東門中間。現在傳甘露灌頂,在傳以前我邀請傳甘露灌頂的諸佛菩薩,邀請他們來了以後,你們應該觀想諸佛菩薩,從你們頭頂上灌下甘露,這時自已本來現為觀世音相更請楚、更明顯,更莊嚴的觀世音;同時進一步去尋找假義,無法找到,因為無自性的。然後再觀想自已現為觀世音的頭上有五佛冠,莊嚴你們各自頭頂,這樣觀想,經由灌頂你們均有權威修持無上瑜珈,有了權威你們在自已的心續留下一個証得法身果位的特別能力。供曼達,觀想這五佛冠碰到自已頭上,便留下了一種特殊的能力,為了成就色身佛的能力。進一步現為觀世音的相,觀想是無自性的,觀想自已心續上留下,証得色身佛的特別能力。
接下咒語口傳,先唸祈請文。要觀想上師阿闍黎與本尊無二的口中生出一串咒輪,咒輪慢慢進入你們各自口中,再落入你們的心輪上。然後進一步觀想,你們得到咒語的加持,請你們跟著唸咒語。結朿觀世音灌頂。
長壽灌頂
下面是度母長壽灌頂,這是五世達賴喇嘛在禪定靜觀中顯現一種相而註寫的,這是配合開示灌頂而傳長壽灌頂。菩薩戒要唸三遍,如同原先一樣,我們以簡單形式又受一次菩薩戒。祈請文內容:慈悲的阿闍黎,請你聽我的祈求,傳給我度母三尊為主的長壽灌頂,為了讓我除去非時的死亡,請傳給我長壽灌頂。接著要把自己觀想成本尊。接下觀想空性,要觀想原先所觀想現出來的觀世音,在空性當中慢慢攝受回去。再進一步觀想空性,想起空性之中,把自己顯為上面可以看到一尊白色度母在中間,自己的左邊是綠度母,右邊是藍色度母,在空性之中顯出三尊度母。接著觀想你們面前的阿闍黎,他原先也現為千手千眼觀世音,但現在觀想在空性中慢慢攝受回去。他又從空當中顯為以白色度母為主,左邊是綠度母,右邊是藍色忿怒相度母。同樣對面也修三尊度母。面前白色三尊同樣度母,從面前白色度母和上師所觀想的三尊度母,胸部發出光以從,去迎請十方諸佛菩薩,迎請來均變成三尊,即主尊白色,左邊緣色,右邊藍色,慢慢遁入弟子們所觀想的三尊之後,進一步觀想自己得到度母身口意的加持。緊接著觀想上師阿闍黎他所觀想的三尊度母,同樣也觀想對面白色的三尊度母,從三尊度母的頂部嗡字,又生出了一尊度母進入你們的頂部,然後觀想自己得到度母身的加持,去除自己壽命的障礙。再觀想對面的上師和三尊度母,喉部生出紅色無數度母之後,進入你們的喉部,然後觀想你們得到了口的所有一切加持。接著觀想上師所觀想的三尊度母入,和對面的三尊度母的胸部,生出無數藍色的度母進你們的胸部。然後觀想自己得到意的加持。同樣的,進一步觀想上師和對面所有的三尊度母。肚臍部無數無邊的黃色度母,進入你們的肚臍,得到所有度母的功德的加持。再進一步觀想上師和對面,也有的三尊度母,陰部生出無數無邊的綠色度母,進入弟子的陰部,觀想自己得到度母事業的加持。
接下口傳咒語,緊接觀想上師所現三尊度母的相,第一次上師所現白色度母的口中傳出咒輪,進入你們的口中,觀想得到一切加持。請跟著唸:嗡達里杜達里杜里,麻麻愛呃,布丁加納,布丁菩提梭哈。同樣上師左邊緣色度母,綠色度母口中傳出咒語,進入你們各自左邊緣色度母口中,得到一切加持。請跟著唸:嗡達里杜達里杜里梭哈。現在觀想白色度母及綠色度母,觀想成一體,一起來唸:嗡達里杜達里杜里梭哈。觀想右邊忿怒度母的咒語,跟我唸:嗡叮梭哈,嗡愛呀,叮菩提梭哈。
下面觀想的意思:請阿闍黎聽我的祈請,答應我,直至未証得佛果之前,我一定把三尊度母做為我的本尊修持,我無論何時不會放棄。
觀想自己要時時遵守自己誓言,要守三昧耶,要如實的守三昧耶。
結行開示
這次傳法,你們都很專注認真的聽,我也很高興。剛開始我也說過,這是第一次以中國法友為主,針對中國法友與我之間,這是新的一步開始,我是這樣認定,我想你們也會有更進一步的希求心,如果你們有希求心的話,我這邊是時時刻刻希望與你們結更多法緣,傳給你們更多的法,在我有時間的情況下,你們請法,我一定答應你們請法。同樣的,我們大家要很勤奮、很努力去做,很完美的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我自己是位比丘,時時刻刻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很好的釋迦牟尼佛的弟子;我們常說僧伽是修持的很好法友,我們要相互幫助,讓我們的內心不斷提升,日常要做個心地善良的人,這是很重要的。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爭論、吵架、打架的時候,但你內心不要懷恨記仇。我們結的法緣,暫時結束。
下面經由上師會供儀軌,祈求上師常住,這儀軌直接念下去,你們要盡量發願祈禱,希望大家可以長久住世,我自己也會盡量努力發願可以長住,我們大家長住,相互配合,我們經由這相互祈禱的力量,希望我們的法緣可以繼續成長,更加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