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收藏西藏文化藝術品的熱點 ◎上圖為國立故宮博物院博物院2007年典藏-全球第一幅『官方版』宗喀巴大師金銅雕文化藝術創作〈北京雍和宮典藏雍正康熙年代宗喀巴大師唐卡藝術原版圖〉-慈悲‧智慧‧圓滿-﹝中華藝術網﹞放大﹝More﹞ 『慈悲‧智慧-宗喀巴大師』金銅雕唐卡-〈藝術創作〉風格是『福慧圓滿無限永久典藏保存』『立體浮雕視覺美學無限』,『神韻法身栩栩如生』,『美學藝術金光燦燦』,『整體作品莊嚴華貴』『精神與美學完美鎔鑄』,『內外合一轉為智慧』『觀賞怡智增值典藏』。金銅雕藝術價值如下:
宗喀巴大師﹝文殊菩薩化身;第二佛陀﹞金銅雕唐卡﹝高80公分*寬60公分﹞自從西元七世紀佛教傳入西藏以來全球第一幅宗喀巴大師鈦金銅雕藝術美學唐卡。原雕塑圖騰源自北京『雍和宮』清代唐卡原圖。
金銅雕唐卡工藝雕藝圓熟,浮雕圖案層次分明,雕藝極精湛,華麗精緻。宗喀巴大師相貌具『佛部寂靜』、『慈悲智慧』、『生動傳神』、『妙觀察智』、『端莊祥和』,『平悅寧靜』『栩栩如生』,雙足跏趺禪定坐姿於日月輪蓮花座上;上方吉祥花彩,主尊儀態莊嚴尊貴,頭戴黃帽身穿柔暢黃袍,袍衣上繡刺裝飾四十多朵五瓣花﹝五方佛﹞,多層袍衣先後依次分明,細微雕線分明優美精湛,衣紋細微如水波狀,形成華麗柔美線條;充滿法相義理雕塑,雙手掌心向內置於胸前結法印,作說法義。同時左手法執『心經』,蓮花悠然而昇,智慧無盡,右手法執『智慧劍』能斷除一切無明,『心經』與『智慧劍』於大師坐像兩側,不同角度與距離觀之大師主尊散發出具創造力、生命力,超自然智慧能力之法境,有如受到大師之加持,增長無限智慧。法座自下而上有吉祥獅子、吉祥鹿、吉祥魚,吉祥狗。由上而下,兩大弟子賈曹杰右手結法印,左手執經論、克珠杰左手結法印,右手執經論,單足跏趺禪定於法座上,其美學藝術與唐卡原圖維妙維肖,整幅作品是『雍容華貴』,『金質細秀』,『雕藝精緻』,『金碧輝煌』。金銅雕唐卡是鈦金銅合金鑄造,鍍鈦金亮麗,不受侵蝕,在惡環境能保護此藝術珍品,技術高超,千年以上保存,銅雕工程。目前宗喀巴大師金銅雕唐卡典藏者有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第十四世達賴喇嘛、﹝第十七世大寶法王﹞、喇嘛網,中華藝術網。﹝Frank著 2008年2月﹞
2009牛年行大運
中華藝術網 http://www.artworld.tw
陳文彥藝術總監攝2008/12/27
2008中國西藏傳統文化藝術收藏高層論壇 西藏文化收藏熱點及現狀〈節錄〉
發佈時間﹕2008-09-18 作者﹕楊世君
中國西藏資訊中心 > 08西藏收藏論壇 > 論文精選
西藏和藏族文化日益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西藏已成為 國內外旅遊的熱點地區﹐並且將長期保持這種熱度。“西藏文化熱”已成為當下社會主流文化中的一個突出現象﹐在主流文化意識群體和社會意識較為超前的群體﹑階層中﹐尤其是知識文化階層中十分流行。
在經濟﹑文化發達國家和國內經濟﹑文化發達省市區﹐關注﹑認識西藏以及鑒賞﹑收藏西藏文化藝術的人士日益增多﹐一部分極其執著甚至十分癡迷。這是由西藏特殊的自然地理區位及其社會生態文明所決定的。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西藏奇特的自然地理和氣候條件以及相對偏僻高遠和相對封閉的區域生態狀況﹐對身處現代城市和工業文明中生活節奏緊張而人際關係疏遠的人們﹐西藏是一處遠離塵囂﹑鬆散身心﹑放鬆心情﹑蕩滌心靈的好地方﹔其二﹐西藏文化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神秘﹐民俗風情的豐富多彩﹐宗教藝術的精湛奇異﹐為經濟文化發達進步地區的現代文明人所嚮往﹐知識文化界人士尤其是青年知識分子﹐充滿好奇和冒險精神的國際國內旅友﹐更把西藏視為世界“最後的淨土”﹑佛國清淨之地﹑未被現代工業文明所污染的世外桃園﹑精神寄所﹐是現實社會中的“香格里拉”。西藏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藏族人民的生存所繫﹐由此而形成的豐富而獨特的藏族文化﹐成為不同國度和地域﹑不同民族和異域文化之間極具吸引力﹐富有藝術魅力的牽縈。這種文化差異性和民族特色﹐是推動旅遊發展的根本動因﹐也是促進文化交流﹑相互學習借鑒的持續動力。“西藏文化熱”以及收藏熱不僅能持久﹐還會持續昇溫。現代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生活素質不斷提高﹐將使西藏長期成為世所矚目的旅遊熱點目的地。藏族文化藝術將持續成為文化藝術界和追求生活質量者的收藏所在。
國內外收藏西藏文化藝術品的熱點
金銅雕像藝術品
藏傳佛教風格的金銅雕像藝術品﹐歷史上來源於三個部分。
一、漢地中央王朝為西藏達賴喇嘛﹑班禪活佛﹑高僧大德或重點寺院及其重大活動﹑重要人物和事件而指定或官方委託製作的﹐代表當時官方最高工藝水準。這一部分金銅佛像多由寺廟﹑宮殿或官府貴族人家擺放﹑保存和收藏﹐保存環境條件相對較好﹐加之西藏氣候乾燥﹑氣溫偏低﹐使得金銅佛像等藝術品得以完好保存。這部分金銅佛像多保存在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和西藏博物館等文物保護單位﹐進入流通市場的﹐多在大的拍賣會上以高價位拍賣成交﹐代表了藏傳佛像系列的主流。
二、由西藏地方政府官辦工藝作坊製作或由大寺廟的藝僧製作﹐其製作技藝水準亦十分精湛。西藏工匠藝人把製作金銅佛像看作是十分神聖﹑無比虔誠的事﹐在製作程式上及其嚴格﹐還要舉行相關的祈禱儀式﹐不求快﹐不求多﹐只求精﹐件件都是千錘百練所成﹐成為流傳在世的精品珍品﹐這一部分佛像多存于藏區各大寺廟。
三、由印度﹑尼泊爾傳入或由尼泊爾工匠藝人所制﹐成為各寺廟供奉主體佛像﹐流入民間進入市場的不很多。藏傳佛教及其造像﹐受印度﹑尼泊爾影響最明顯最直接。早期造像同印度﹑尼泊爾佛像一脈相承﹐很容易識別。印度富有銅礦﹐尼泊爾工藝精良﹐由印度﹑尼泊爾藝人製作的金銅佛像雕件等﹐直接影響並體現藏傳佛教的獨特風格。一般寺廟和民間信眾供奉的佛像﹐由尼泊爾製作的佔主流。
近幾十年間﹐西藏本土製作佛像很少﹐技藝也日益衰落﹐傳統技藝及藝人沒有受到重視﹐僅在很小範圍的師徒間傳承。西藏金銅佛像雕件市場上﹐目前基本上是尼泊爾新制佛像和漢地仿造佛像﹐有年份的幾乎看不到﹐在收藏圈內和古董商人手中﹐尚有數量不多﹑工藝價值不算很高的佛像在流轉中﹐收藏空間不大。
國家振興正逢盛世﹐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新的高潮已經到來。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正從快速發展駛入跨越式發展的快車道﹐藏族文化必將以其悠久歷史﹑燦爛文明而廣為人所矚目。凡是民族的﹐走出去就是世界的。藝術是全人類的﹐大文化是無民族和國度界限的。西藏文化收藏恰逢其時﹐前途廣闊。〈完〉
|
主持人 |
西藏文化藝術典藏高階論壇、楊世君
|
|
|
聯絡電話 |
02-8770-6852
|
|
|
電子郵件 |
|
|
中華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