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2014/01/06 09:18:35
學習次第 : 進階
內觀基礎 貳、內觀基礎 十一、即刻觀照
假如你無法觀照所生起的現象,就不會知道它們無常、苦、無我的自然實相,因此,你可能會再經驗它們,而再度煩惱。這是潛在的煩惱。因為它們從物件中生起,我們稱之為「物件潛伏」。人們執著於什麼?為何執著?因為見過所以他們執著于曾見過的事物或人。如果當它們生起時無法觀照,執著即生起。污染潛伏在我們所見、聽、嘗等的一切之中。
假如你觀照,你會發現你所見的事物消失,所聽的聲音消失。它們當下就消失。一旦你看到它們的實相,就無從貪愛、憎恨、執著。沒有執著的物件,就沒有執著、沒有執取。
你要馬上觀照,接觸對象的當下就要觀照。不能拖延。你可能賒帳買東西,但你無法賒欠觀照。即刻觀照,只有這樣,執取才不會生起。根據經文,當眼根看見的過程剛結束而隨之的尚未開始時,你就要開始觀照。當你看到一個物件,其過程如下:起初你看到物件這是看的過程。接著你回想所見的物件,這是省察過程。接著你把所見的聚集起來並見到形狀或物質,這是聚集形狀過程。最後,你知悉物件被賦予的名稱概念,這是取名過程。對未見過的物件,你不知名稱,所以取名過程不會發生。這四項中,當第一項或看的過程發生時,你見到它生起時的形狀實相。當第二項或省察過程發生時,你回顧過去所見到類似的形狀。這兩個過程都專注在所見物件的實相──尚未注意到觀念。這兩個過程的不同在於一個注意到現在的形相,另一個則注意過去的形相。第三過程形成觀念。第四個過程時形成名稱的觀念。接著的過程則產生各種觀念。沒有修習內觀的人都會有以上的過程。
看的過程總共有十四個念頭。如不看、不聽、不想,意識沒有生起時,生命的勢能繼續著。這與再生的意識相同。這是當你正睡覺時繼續運作的意識。當可見物件或有關的物件現起,連續生命潛勢被阻,眼識等生起。當連續的生命停頓時,一個念頭生起,並使意識注意進入眼界內的物件。當這個念頭消失,眼識生起。當眼識再度消失,接受意識生起。接著出現的是分析意識,判斷物件是好或不好。根據你當時對物件的正確或錯誤態度,生起七個強烈善或惡的知覺念頭。當這七個念頭消失,兩種有記憶性的結果生起。當這些停頓,就融入連續的生命中,就像入睡。從注意到記憶之間共有十四個念頭。這些念頭構成眼識,這就是看的過程。當一個內觀禪修得好的人,在看的過程之後,所現起的連續生命中,會生起省察「看」的內觀識。你應嘗試即刻觀照。如能這樣做,好象它們剛生起時,你就加以觀照。這種觀照在經典稱之為「觀照當下」。
「當事物生起時,當下加以觀照。」《中部》
「省察當下的生滅即是生滅隨觀智。」(《無礙解道》54頁)
這自經典的摘錄,清楚的顯示我們應觀照當前的情況。如你無法觀照當前,了知意識生起而截斷連續生命流,這意識生起以省察所剛見到的。念頭包括:了知意識 1個、明覺7個和記錄意識2個──共有10個念頭。每次你想或沉思,這三種意識和十個念頭發生。但對於行者,它們只呈現為一個念頭。這與《無礙解道》和《清淨道論》裡有關「壞隨觀智」的講解符合,假如你在了知之後能觀照,你不可能有觀念,並可能住於實相──所見的目標。但這對初學者並非容易。
假如你甚至在了知階段都無法觀照,你會達到形狀過程和取名過程,接著發生執取。假如你在執取出現後才觀照,它們將不會消失。這就是為何我們指示你,在觀念未生起時即刻觀照。
聽、嗅、嘗、觸過程也類似。
如果思想在意根出現,而你無法即刻觀照,思想後會有隨著的過程生起。因此你即刻觀照使它們無法生起。有時,當你觀照上升、下降、坐、觸,其間會生起思想或意念。你在它生起時觀照,你觀照它,它就在那裡消滅。有時心將要胡思亂想,你觀照它,它就停止。有些行者說:「它如一個頑皮的小孩,當被喊『安靜』時,行為會檢點。」
因此,如你在看、聽、觸或知覺時觀照,不會有隨著的意識生起,而造成執著。
「你只是所見事物的視覺、所聽事物的聲音、所感覺到的事物的感覺和所覺察的事物的意念。」
這段《鬘童子經》的摘錄顯示:「見只是見,聞只是聞,覺只是覺,知只是知。」記住其涵義,你瞭解的就只是實相,不會有執著。當事物生起時就加以觀照的行者,見一切生滅,並清楚的知道一切為無常、苦、無我。他自己知道──並非有老師向他講解。這才是真正的智慧。